[民国]此生应不负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总裁哥哥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回来啦~
☆、第四十二章
“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回事,真是冷死个人。”
李妈哆嗦着身子将客厅里的窗户给掩好后,便嘟囔着离开了。
上海的冬天,向来潮湿阴冷,却又并非不能忍受。但今年的上海,却似乎格外的冷。
锦颐起身,离开了脚边正燃着火的暖炉,直直的便向着窗边走去
窗外竟然开始下雪了。
上海是不经常下雪的。至少,从与齐玉茹的闲聊看来,这还是上海三年来的第一场雪。
环着双手站在窗前,锦颐望见自家洋楼外的小花园里,竟有两位旁人走了近来。那两人的身形面容甚是熟悉,一时之间,竟叫锦颐有些不敢相信。
伸出拇指和食指,闭着眼揉了一下两只眼睛,锦颐甚至都怀疑自己是产生了幻觉。
然而,当她再次睁开双眼的时候,竟发现那两人仍旧在向着自家小洋楼走来。甚至,已经没有几步就要抵达自家洋楼的门口了。
不待得两人去敲门,锦颐跨着大步子,几个健步便直接冲到了自家大门的门口
“你俩怎么到了一起?还一起到了我家?”一把拉开了大门,锦颐对着面前的两人说道。
韩越先是同身旁的潘明飞相视一笑,而后才像是开玩笑似的,挺直着身体,对着锦颐敬礼道:“报告连长,韩越同志前来报道!”
“你们俩先进来吧。”
锦颐勾着唇笑了笑,随意的睨了一眼逗趣的韩越,便侧过了身子,让两人先进到了屋子里来。
彼时已是新一年一月份月初的时候了,锦颐同韩越已然将近三月未见,同潘明飞更是分别半年。但“时间”在他们三个人之间,好像真就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词汇,并无其他太特别的意义。
韩越和潘明飞两人一边毫不掩饰的打量着锦颐家,一面毫不客气的越过了锦颐,直接到客厅的沙发上坐了下来。
“你们这到底是什么回事?”锦颐同样在沙发上坐下,皱着眉问道。
如果说一开始见到这两人,她的心里完完全全是惊喜和激动的话,那么,到了现在,她的心里便只剩下了担忧和不能认同。
“你大大小小也是个副排长。怎么?现在副排长很闲吗?我怎么记得军队里都是只有一天轮休的?”锦颐略带着指责的意味说道。
而后,她将目光转到了韩越的身上,眉毛便蹙得更深了
“尤其是你。你怎么来了?红七连的兄弟们怎么样了?你和我都不在,这几天谁去管他们?”
“锦颐,你就放心吧。”潘明飞笑得极其温和,即便他此时身上穿的是一身军装,却也始终是给人一种文质彬彬的观感的。
锦颐瞅了瞅潘明飞,又瞅了瞅韩越,这才发现,他们两人竟都不是穿便服来的。
潘明飞向韩越扬了扬下巴,韩越便立即会意的从军服的口袋里掏出了两张信纸。
他一面将信纸递到锦颐的手上,让锦颐去看,一面解释道:“这是团里的两张通知。一张是你的复职通知,一张是团里调动咱们红七连至上海的通知。兄弟们许久没见你,便想着早点出发,顺便将你的复职通知一起给你拿来。”
可是,高双城为什么要将红七连的人给调到上海来呢?
要知道军队和军队之间从来也是不一样的,如同第二十九集团军第一一四团这样的、整个队伍都是英的独立步兵团,惯来是常驻南京,是秦非正的直系兼核心军队。
红七连的士兵们锦颐再清楚不过,在第一一四团这样一个独立步兵团里,他们的实力称不上是最强横的,却也绝对是中上游的,绝无可能垫底。高双城究竟有什么理由,把这样一个连队调往至其他部队呢?
在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些什么,锦颐知道,韩越必定省略了很多没说。
锦颐沉默的望着手中的两份通知,最终也没有再追问。
再抬起头时,她望着潘明飞,挑了挑眉道:“那你呢?你怎么会同韩越遇到一起去,还两人一起来了?总不会是那么恰好,你所在的军队,刚好也将你所在的连队调到了上海来吧?”
锦颐望着潘明飞的眼里有些戏谑,直瞧着潘明飞冲自己摇了摇脑袋,才觉得这才正常。
“那倒是没有。”潘明飞说道,“不过,我排队所在的第十九集团军,一直以来都是驻守上海的。我打从毕业开始,就来了上海了。”
顿了顿,他在瞥了一眼韩越后,方才继续向锦颐解释道:“这次军营里正好值到我去军营里的大门巡视执勤,刚好遇上了韩越他领着你们红七连的士兵过来,教导员见我俩认识,便刚好由我来带他们熟悉环境了。”
“行,那我知道了,我先上去拾拾东西。”
锦颐想了想,撂下这么一句话后,便将韩越和潘明飞两个人留在客厅里,径自上了楼,回到房间去了。
事实上,即便她的心里已经隐隐约约的有了想要“单干”组建义兵的想法,但纵然国民抗日心潮高涨,想要在仍旧维持着表面和平的上海做些什么,却仍旧不是一件易事。
由是,在时机还没到来之前,她其实是有些迫切的想要回到军队离去的
自打她离开南京营地的时候,军队里为她配备的枪械器具,便已经一应上交了。虽然袁幼卿的山庄里装备不少,但为了避引起旁人的注意,不到非常时刻,那决计是不能暴露的。
她怕她的手离开枪支太久,慢慢的也会开始变得生疏。
简单的拾了一下衣物,锦颐待谢峰德、齐玉茹和谢锦言回家之后,将事情的缘由大致同三人说道了一遍,便直接随着潘明飞和韩越去到了第十九集团军的营地。
秦非正给自己的直系军队和非直系军队的待遇差别究竟有多大,锦颐在看见过第十九集团军的士兵之前,是毫无概念的。她待在第二十九集团军一一四团的时候,军队从不会在吃食住行上,短缺任何一位战士。
第十九集团军虽然同样是民军,同样听命于国民政府。可是,因为它的前身是粤军,所以它并不是秦非正的直系军队。
一
[民国]此生应不负 分卷阅读66
月的上海,天上还少有的下着大雪。锦颐一路走来,就瞧着那三万的战士,挤在那区区的五六个阵地里,还一个个的身着单衣,穿着露膝的短裤,在冰天雪地里练习着战斗作业。
“这……”是怎么回事?
走到尽头,走到再也没有其他士兵的地方,锦颐终于忍不住对着一旁的潘明飞开了口。
可是,话开了头,后面的那几个字,锦颐却再也问不下去了。她的脑海里,不断的闪现着那些士兵们被冰冷刺得通红的肤色。
少有的,潘明飞竟然不曾在第一时间答上话。甚至于头一次,锦颐在他的脸上看到了隐忍和愤怒的神色。
潘明飞是个脾气很好的人,这是众人在军校时都认可的一个事实。可即便对于他这样的一个老好人来说,锦颐所提及的这一件事,却还是让他感觉到了愤怒。
他抿了抿唇后,又是沉默半晌。良久之后,锦颐才听见他嗫喏着说道
“国民政府已经拖欠十九军八个月、共计六百余万的军饷了。”
“拖欠军饷?!”
素日里,她总是听到别的军队吃空饷的消息。这被拖欠军饷的,她还是头一次听说。
锦颐实在是有些不敢置信,低沉着嗓音,对着潘明飞便又问了一遍。
可是,就在锦颐的注视里,潘明飞再次肯定的点了点头。
几乎是刹那之间,锦颐的心里五味杂陈
一个战士为国家而战斗,付出的是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除了战场,政府有什么权力叫他们还在训练中,便开始担忧生存?
在她看来,无论何种缘由,唯有军人的军饷,是决计不能拖欠的。
无疑,她是愤怒的。可是,在这份愤怒里,其他一种隐秘的欢喜,竟同时也在她的脑海里野蛮生长
政府对第十九集团军,俨然便是一副后妈的模样。可是,若是换一个思路来想。第十九集团军,会不会因此而转变成为她想要的一个突破口呢?
某些想法一旦产生,便会一直在脑海里生根发芽,越发汹涌。
锦颐得承认,自打“单干”的念头升起之后,即便她自认是一个沉得住气的人,但与之有关的念头,却始终在脑海内盘旋着。
她始终盘算着怎样才是最划算、最有可能成功的,直到现在,她的脑子里开始不可抑制的打起了第十九集团军的念头。
纵使她之后能够如愿征集到一批义军,可是,由普通民众组建而成的义军,与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是决计不能够相提并论的。
这是一支入帐下,便能够直接作战的队伍。
锦颐半垂着眼帘,完全将眼里的神色给遮掩住。她并不打算现在便将自己的这些想法说给潘明飞和韩越听
还是那句话,她得要等到一个合适的机会。
这个机会不一定会有,但只要它出现了,她便绝不会给它溜走的机会!
锦颐的心里暗自坚定着。
可是,她决计没有想到,她等的那个机会,来得竟是那样的快
作者有话要说:加紧走剧情~~~~
☆、第四十三章
日本人在上海杀了华夏人。
这原本是一件让人一目了然的事情,连一点叫人误会的可能都没有,日方的人却偏偏扭曲了事实,说是那几位不幸身亡的华夏工人,对另外的几位日本人展开了殴打。
日本人本就是偏帮日本人的。当锦颐在训练之余,听闻这个消息的时候,甚至不自主的便怀疑,这或许根本就是那帮日本人的圈套
那几个日本人不仅杀死了华夏工人,甚至还杀死了上前拉架、维护秩序的三位华人巡捕。
他们气焰嚣张,错的也总要叫他们说成是对的。事情发展到最后,竟变成了是上海的华人们“欺人太甚”。
他们组织在沪的千余日侨进行集会游、行,一路打砸华人商铺,强烈要求日本总领事和海军陆战队出面干涉,还他们一个“公道”。
锦颐为什么怀疑这是那些日本鬼子早有预谋的一件事?
无非便是因为那日本总领事和海军陆战队的动作,太过“顺势而为”了。他们一个对上海市长提出道歉、惩凶、赔偿以及解散抗日团体的四项无理要求,一个借由司令的身份发表恫吓性声明,以保护日本侨民为由,加紧备战,并从日本国内向上海调兵。
一时之间,上海市内行动的日军猛然激增。直至一月二十七日,日本总领事更是有恃无恐的给上海市当局发了最后的通牒
限二十八日晚上六点之前给予满意答复,否则采取必要行动。
若此事仅仅是涉及日本总领事同上海市长两方间的交涉,那么,这一整件事都不会同第十九集团军扯上任何关联。可是,一旦日本海军路战队牵涉到其中,整件事情的格局便统统都变了。更何况是,日本方的兵力不断登陆上海?
第十九集团军和日本海陆军战队的战争几乎是一触即发。
“你们说,咱们和那群日本鬼子真打得起来吗?”
训练中途休息的时候,大家伙几个熟人围坐在一块儿,韩越忽然出声问道。一边问着,他还一边伸出舌头舔了舔有些干涩的嘴唇。
加上同样是几人军校里同学的何勇,在座四个人中,除了锦颐以外,他必然是最渴望同那群日本鬼子狠狠干一场仗的。
在沈阳的那一天晚上,锦颐去到了旅司令部,还有种种情景未曾真正看到过。而他呢?他和红七连的士兵们,才是真真正正的,眼睁睁的瞧着北大营的将士们一个个倒在了他们的身前身后。
“这仗,应该打不起来。”几乎都没怎么想过,何勇便对着韩越的问题给了一个答案。
“现在国民政府正集中兵力在江西剿产,哪来的心思增援我们开战?”何勇的语气里满是嘲讽的意味。
想要打仗、想要反抗,军队统统要问过政府的意见。可是,除了继续不抵抗之外,国民政府还能给出其他什么指令?
说到底,他本身已经不对政府再抱有其他的奢望了。
锦颐和潘明飞倒是没有说其他的什么,只是以沉默肯定了何勇的说法。
*
当晚七点钟左右,上海军政部部长急电第十九集团军的军长,要求第十九集团军的将士们忍辱求全。并于同一时段,致电上海市长,令其答应日方所有的无理要求。
“忍辱负重”这四个字,他们说的太过轻易了,以至于锦颐甚至都怀疑,他们真正体会得到那是怎样的“耻辱”吗?
向真正的刽子手道歉,处死那些日本鬼子口里的所谓“真凶”,将属于华夏百姓的血汗钱对他们亲手奉上,为了向日军低头而将手上的巴掌狠狠甩在爱国人士的脸上。
国民政府
[民国]此生应不负 分卷阅读67
这是真正的将华夏的脸面一应舍弃。
事情的走向正如锦颐他们所料想的那样,然而,有一点,他们终究还是料错了
他们以为,那些日本人得到了自己满意的答复,应当便会就此事了。可谁知,一月二十八日,当他们得到了上海市长的答复之后,竟又以保护侨民为由,进一步要求华夏的军队必须撤出闸北。
不管他们一开始的目的,是不是真就是要侵占上海,锦颐都有绝对的理由可以确信,在这一步上,华夏如果仍然一再退步,那么上海真就会变成日本的了。
然而,日本的这一要求是锦颐所不知道的在军队里,消息流传的速度其实也并不是那样快的。
一月二十八日晚上,恰好轮到了红七连所属新旅执勤,锦颐便领着红七连的士兵们,跟着第十二团团长去到天通庵车站同另一团的战士们换岗。
上海虽然号称是“不夜城”,但到了半夜十二点之后,却也的的确确是很少再有人在街道上走动了。到了这个点,便连上海有名的销金窟“百乐门”也该散场了。
“团长,你看,那里好像有一帮子人来了?”
夜晚十二点半刚过,便有士兵忽然指着远方对第十二团的团长问道。
“不应该啊。”
这么久了,他也领着团里的人站了许多次的岗,也没见过几次是有人的,更何况还是“一帮子人”了。
第十二团的团长心里虽然怀疑着,却仍旧是十分严谨的转过身,向着那士兵的望去。
然而,就是这么一望,他的神情便不由自主的严肃起来。
他站在这里往远处一看,确实可以看到凝聚在一处的光芒正向着自己这边在移动。因为离得有些远了,是以,他也不能确认究竟有多少人。
可是,光凭着那光芒所映射出的暗影轮廓来看,那似乎是
坦克。
第十九集团军除却衣食住行备受苛责以外,便连装备也是。这么多年来,他待在第十九集团军里,已经许久未曾见过坦克的样子了。
然而,他相信自己的直觉。
“大家快关掉手电筒。”
第十二团的团长没想到会在这样的时间场景下见到坦克,一下子便愣住了。代替着他出声的,是略显焦急的锦颐。
第十二团的团长能看到的,锦颐自然能够看到。并且,她比他更甚的一点是,无论是在沈阳北大营还是在南京的军队里,坦克的模样,深深地印刻在她的脑海里。
第十二团的团长回过神来,望了锦颐一眼,知道团里的将士们都还在等着自己的指令,也没责怪锦颐越级下达命令,立即也随着锦颐的话复述了一遍,“全体关闭手电筒!”
“全体躲进掩体,随时准备作战!”
回过神来后的团长没有再继续犯迷糊,等看见手里提拎着灯的士兵们,已经将灯尽数熄灭,当下便又发布了另一命令。
掩体分作两边,锦颐率着红七连同一营的士兵们随团长躲在了一边,另外两个营的士兵们,躲在了掩体较多的另一边。
“连长,咱们怎么办?”韩越对那坦克的来处心知肚明,手里端着枪,当下便凑近锦颐的耳朵边问道。
“还能怎么办?看见日本人,直接给我开枪打他!”锦颐眼睛都没有眨,直接便说道。
那坦克来的方向,正是上海公共租界里日本防区的方向。
而现在,他们驱使着坦克离开了他们自己的防区,反倒向着华夏驻军的方向驶来,在锦颐的眼里,他们根本就是司马昭之心!
日军的坦克越来越近了。
直到他们走进了自己可以看清的视线范围之内,借助着他们自己的微弱灯光,锦颐这才发现,原来在那坦克的四周,竟然围了足足有两千多人。而在那数千人中,只有少数十几人的手里握着电筒。
他们是在借着坦克的遮蔽来进行移动。锦颐无比确信。
至少,在他们没有真正接近之前,她是真的不曾想到,一架坦克的周围,竟围绕了有上千人。
他们自己一个团的人,也都还不过两千。
“砰砰砰!”
没有同任何人商量,也未曾同任何人上报,锦颐将枪口瞄准到坐在坦克上的三个日本人身上,率先便开了枪。
枪声惊动了那些日军。
霎那之间,坦克因为失去了驾驶者而被迫停了下来。那些日军们也迅速端好了手里的枪,警惕的转过了身体,面对着两旁的掩体,迅疾做好了防备作战的姿势。
他们知道掩体里有人了。之所以迟迟还没有行动,仅仅是因为他们并不能确定掩体里究竟有多少人罢了。
“全部给我开枪!”
锦颐一面用枪射杀了一名准备掏出手榴弹的日军,一面压低着喉咙,愤愤命令道。
“砰砰砰!”
一声声的枪响不断交叉响起。匍匐在另一侧掩体后的两个营将士,虽然没有亲耳听得团长的命令,但因着听得了对面枪声的响起,便也误以为是团长下达了指令,跟着用手里的枪击杀起了视野所及的日本官兵。
两方兵力相差不远,只他们团的人比日军少了数百人罢了。可是,相比较之下,两方的装备,却又实在差的太远
日本的士兵从怀里掏出了一个进攻手榴弹,往锦颐这一面的掩体内扔来,“哐”地一声便在掩体内炸开了。
进攻手榴弹的杀伤范围仅有五米半径,然而就是这十米的攻击范围,瞬间便抹杀了他们百人的战力。
锦颐刚好所在位置刚好处在手榴弹的杀伤范围之内,但她运气好,仅仅只是处在了杀伤范围的边缘。
当她听见那爆炸声响起的时候,反射性的将脑袋死死埋在双手的臂弯处。
她虽是性命无忧,却也同样是感受着那手榴弹炸开的碎片,一下一下的炸在她的背脊处,只觉得被砸的生疼。
这与演习不同,他们几乎是没有丝毫准备工作的,除了手上的枪以外,他们便再无其他装备。
他们唯一能够庆幸的,是他们的面前,至少还有掩体。
他们殊死相搏,他们的战友成片倒下,然而他们仍旧欢欣雀跃
第二天,上海仍旧是华夏的上海。
即便他们隐隐猜到,这仅仅是战争的开始,他们却也仍旧是开心的。
他们胜利了,即便那只是惨胜。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只要能圆逻辑,我已经很多支线都没写了。
女主需要武器,我就把袁幼卿搞上来,女主组建军队需要有人帮衬,我就把先前的同学给弄出来。
总之,每一个小支线都有起到自己的作用,诸如此类,如果小天使们觉得是水的话,那么我必定是会继续“水”下去的,不能接受的小天使还是尽早弃文吧,不要勉强自己。
[民国]此生应不负 分卷阅读68
最后,今天先写“机会”的来由,明天写到“机会”到底是什么,谢谢一直支持我,并决定继续支持我的小天使们~爱你们,么么哒(づ ̄3 ̄)づ
☆、第四十四章
战争开始了。
锦颐他们所守卫的天通庵车站并未失守。
然而,直等到他们跟着第十二团团长回到了军营里,才发现,原来,其他各团站岗的士兵们,同样在驻守的地方,遇到了向他们军营行进的日军。
第十九集团军的将士们,有一点,是同其他军队里的将士不同的
他们的生活极为艰辛。大冬天里,军队甚至连热水都供应不足,叫他们只能用雪一样冰凉的冷水擦拭着他们的躯体。
可是谁能想到,到了最后,反倒是国民政府的如此亏待,使得他们拥有了钢铁般的意志。
纵使战争来的突然,纵使他们毫无防备,但哪怕他们还未曾反应过来,他们却仍旧是义无反顾的扛着手里的枪上了战场。
于是,无一例外,即便是损伤惨重,他们也未曾叫一个日军越过他们的防线。
“行了,受了伤的人,现在赶紧去找救护队的人上药。其他的人,装好子弹、手榴弹,重新跟我准备作战。”
好不容易击退了一批日军,保住了天通庵车站,第十二团的团长将驻守工作交接给了连忙赶来的、装备齐全的另一团士兵,领着锦颐等人回到了军营后,当即吩咐道。
“是。”
团里的士兵们接到命令后便列着队,向军营里的军火库行去。
军营里的小号声不间断的响起,第十九集团军的防备区里,炮声更是一声比一声嘹亮。甚至他们站在自己的军营里,都能感受到防备区是如何的地动山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