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汉月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元祀
直到一张较为陌生的面孔走上前来,提到“河南郡兵”四字,元子攸才回过了神。这是新任的河南尹元宝炬,说的是河南郡兵中的事:
“禀报陛下!微臣新任的河南郡尉陆康,与军中粮官合谋,私吞军粮牟利,并嫁祸于麾下幢主,如今已人赃俱获,移交廷尉寺收监……微臣特地向陛下报备,并请陛下允准微臣另行征辟人选。”
陆康?元子攸心中十分诧异。陆康不是元整的心腹、那位前城门司马么?之前这人主动降任河南郡尉,以便为他继续掌握那支城卫军,还曾经让他颇为感慨,如今怎么就突然做出这样的事,变成了待罪的囚徒?
“事情是否属实?”元子攸沉吟着问道,同时暗暗瞟了元天穆一眼,担心引起他的注意。
好在元天穆向来轻视郡兵,对小小郡尉的事并不在乎。
“回陛下,事情已经查明,并有涉案粮官的口供。”元宝炬拱手回答。
“既然如此,便依卿所奏,再行择人充当。”元子攸点了点头,决定先结束朝议,稍后再私下过问这件事情。否则的话,他以天子之尊,对小小河南郡尉的事表现得太过关注,恐怕会引起元天穆的警觉。(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 由】更多章节请到网址隆重推荐去除广告全文字小说阅读器
北朝汉月 第七〇章:酴釄远扬(一)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北朝汉月最新章节!
??费章节(8点)
散朝之后,元宝炬出尚书台,回到内城东北角的河南府衙。府衙后院的客房内,周惠正手执白子,为昨晚的对局复盘。他的眉头紧紧皱起,显见得态度颇为专注,连元宝炬进来也没有任何反应。元宝炬呵呵笑着,上前伸手搅乱了棋局,向周惠邀约道:“都已经是定局了,还耿耿于怀做什么?不如一起去后堂,再小酌几樽,边喝边说如何?你送的那‘酴釄’酒,真的是很不错。”
“怎么能不耿耿于怀,这可是一个得力的家仆啊!”周惠叹了口气。
昨天他在城东安顿下来,立刻前来府衙拜会元宝炬,同时送上三瓮“酴釄”新酒。原本他以为,必须要费上一番口舌,才能说服元宝炬撤换陆康,没想到他昨天就已经查明事实,将陆康送往廷尉寺收监。周惠在惊讶之余,连忙向元宝炬询问究竟,才知道是周怀洮甘冒风险,设谋潜入府衙内,在他面前揭穿了陆康。
得仆如此,周惠自然极为高兴,连忙在元宝炬面前替他通融,承诺赔偿府内的所有损失,并且甘愿缴纳罚金。可是,元宝炬却提出以棋局对赌,若周惠胜,便引“春秋决狱”之条赦免周怀洮;但是若周惠落败,则要将周怀洮送给他。
结果,周惠果断的输了,不得不依照赌约,将周怀洮送与元宝炬。
好不容易发现有这么一个人才,却在一局棋的时间内失去,周惠是真的很心痛。直到被元宝炬拉到后堂,他依然不能释怀,叹着气对元宝炬道:“唉,我原以为,自己见过不少经典棋局,能够把握住局势,没想到却是这么个结果……正可谓‘世事如棋局局新’,不能够套用之前的招数啊!”
“世事如棋局局新,允宣的说法很有禅理,”元宝炬点了点头,“说真的,当初你报恩弃官,将城门寺和自己的旧部交给子肃,我真的很佩服你的心胸。可是,像子肃那样的实诚之人毕竟少见,更多的却是陆康这种小人。允宣对他推心置腹,却是太过轻信,差点害得自己的忠仆命丧军中。”
周惠默然,郁闷的举起酒樽,喝了一大口闷酒,却不知道是为背信弃义的陆康,还是为昨晚输掉的周怀洮。
“事已至此,允宣有什么打算?”元宝炬含笑看着周惠,“可要改变之前的主意,赴征担任我的郡尉重新掌军?如果允宣有意的话,我将会在陛下面前竭力争取,绝不让允宣的才能埋没。”
“子炜兄,这件事就算了,”周惠摆了摆手,“不瞒子炜兄,先前我把族兄和家仆留在城卫军内,的确有借机起复的心思。但是现在却无所谓了,我近期并无出仕的打算;退一步说,即使我哪天要出仕,也不能一心指望这支旧部,或者绑在这支旧部身上,否则前途也不过是一军主而已。”
“允宣你倒是豁达,”元宝炬摇了摇头,“可是,这支军队刚由城卫军转为郡兵,地位和待遇大大下降,却又出了这种事情,主官和幢主全部去职……这个时候,正需要如允宣这样的旧日主官稳定军心啊!”
“此言甚有道理,”周惠点了点头,趁机将王建推销给元宝炬,“现任太府卿恒农杨宽,不知子炜兄是否认识?”
“恒农杨宽杨景仁么?倒是有些交往。”元宝炬点头应道。
周惠就知道是这样。杨宽那人,交游真不是一般的广阔,之前河北河南对峙时,无论是河南的元颢元子明,还是河北的元子攸,还有后来即位的孝武帝元脩元孝则,都和杨宽是布衣之交。
“既然这样,事情就好办了,”周惠微微一笑,“杨景仁有一名旧将王建,曾与我一同创建府户军,在军中也颇有威望。而且他目前担任从六品太府寺丞之职,正好与河南郡尉同阶,转任过来也正好合适。为子炜兄计,不妨前去知会杨景仁,请他将王建拨与河南府,料想他一定不会拒绝。”
“合适倒是合适,却不知这王建心性如何?”元宝炬略一沉吟,“允宣想必也清楚,河南郡尉是朝官,除府尹征辟外,还必须得到陛下或尚书吏部曹认可。而且陛下对这支军队不无期望,必须保证主官对陛下的忠诚。”
“子炜兄放心,王建重情重义,肯定会忠于陛下,忠于职责,不至于投靠尔朱一党。况且尔朱一党信任的,可都是河北人,河南诸将除了忠于陛下、跟随陛下,怎么可能还有其他的出路?”周惠反问道,“就说杨景仁吧,上党王对他那么看重,最后却转为闲职太府卿,除了他和陛下过从甚密外,不也是因为他是河南人么?”
“如此就没有问题了。”元宝炬笑着同意了周惠的推荐。
……,……
周怀洮归了元宝炬,也就接过了护卫其妹元明月的差使,将周忠等人解放了出来。元宝炬原本想让他们重新回到军中,但是却被周惠所拒绝。
正如之前对元宝炬所说的那样,他现在已经想通了,最近他很难得到元子攸的谅解,没必要将自己绑在那支旧部上面,还不如腾出人手,做些更紧要的事情。反正,以他在军中的影响力,只要他得到起复,多得是机会重新掌军;而太过执着的话,倒显得过于处心积虑,让陆康那种人都能有指责他的底气。
回到城东临时租下的院落,周惠令周忠等人准备了三瓮“酴釄”,送往廷尉卿杨机府上,以答谢他叔侄俩之前对他的照顾。然后他又带着周福,携三瓮酒前往景宁里杨宅。
对于周惠这种行为,周福内心颇感肉疼。他暗地想,二郎君毕竟没当过家,不知操持家计是多么艰难,要是大郎君,肯定不会这么大手大脚……可是周惠在家中威望日重,他不敢当面指责,只好旁敲侧击的给周惠算账:“二郎君,市面上的清酒,一斗值十斗粟米(据元魏后期《张丘建算经》);醑酒(未过滤的粗酒)一斗值粟三斗。咱们这‘酴釄’,是用清酒重酿,味道醇厚无比,恐怕一斗得值上好几匹绢布哩!”(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 由】更多章节请到网址隆重推荐去除广告全文字小说阅读器
北朝汉月 第七〇章:酴釄扬名(二)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北朝汉月最新章节!
??费章节(8点)
“几匹绢布?你也太小看咱们的酒了,”周惠哈哈一笑,“要我说的话,十几匹还差不多。而且,还不是随便能够买到的。”
“十几匹绢布一斗?!”周福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当然了!”周惠点了点头,“这可是咱们独酿的酒啊!除了咱家之外,他们想要喝这么醇厚的酒,只能等待六七月份的鹤觞酿成之时,价格也是和这差不多。”
说起鹤觞的价格,周惠忍不住有些痛心。上次他辞官之时,仅仅买了那么几瓮,结果居然就用去了大半季的俸禄。
按照魏朝的规定,朝廷内外百官的俸禄,皆以官方比价准绢给钱,每匹绢布值钱两百。这个比价,是孝文帝铸造太和五铢之初定下来的,几十年都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在市面上,由于后来私钱颇多,绢布差不多都可以卖到三百的价格。上个月朝廷新铸永安五铢时,为了平抑绢价,特地出府库藏绢数千匹,至洛阳西大市、东小市以两百钱的价格出售,结果很快就被抢购一空,而绢价也依然没有降下来。
至于为什么用绢布发放百官俸禄,于朝廷租赋皆以粟米、绢布(无绢则以麻布)征收的原因。和这些收上来的绢布数量相比,朝廷每年铸出的钱,其数目实在是少得可怜,除了供应市集之外,基本上只用于发放赏赐之类。例如名臣李肃、李冲两人去世时,朝廷在赐仪仗、绢布之外,还分别赐钱三十万作为丧葬费用;之后虽屡有赐钱之举,但都不过几万几十万的数额,只有胡太后擅政时,赐了一百万钱给自己的父亲下葬,是整个魏朝有记载的最大一笔赐钱。
也由于铸钱量不多,市面上但凡遇到百钱以上的交易,基本都是以绢布和粟米来进行。绢布如前所述,粟米作为正式货币通行,则是起于军中,是孝文帝年间,彭城镇镇将(徐州刺史)薛虎子首先向孝文帝上疏,以粟米代替绢布发放军饷,让镇兵们既可以食用,又能够用于小额交易,此后就成为了朝廷的正式制度。不过,粟米的市面比价更加复杂,往往由于时节和年成的不同,有着非常大的波动幅度。在如今这秋收季节,按照一般的年景,大约是一斛粟米换一匹绢布的比例。
周福曾经随周植、周恕管理过铸钱作坊,对于这些钱财上的比价十分熟悉。他听到周惠预定的价格,在心里默默算了算,感觉实在高得离谱了点儿。他以为是周惠对钱财不熟,因而才定了这么高的价格,便连忙出言提醒周惠:
“二郎君,咱们的酒,定在三四匹绢布就差不多,可以保证有相当的赚头。太高的话,恐怕很难卖出去,也不是一般人能够买得起的了呢。”
“我本来就没想过当一般的酒卖,”周惠笑了笑,“咱们要走高端路线……高端路线不懂?简单地说,就是专门卖给达官贵人,像城西刘家的鹤觞那样,成为招待贵客、馈赠远官的最好礼物。到了那时,这十几匹绢一斗酒的价格,自然也不算什么了。”
“还是二郎君有计较!”周福恍然大悟。想到这酴釄酒的光明前景,他在兴奋之余,却也更加的患得患失:“可是二郎君,刘家的鹤觞酒,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口碑;咱们这酒却是刚酿出来,谁知道那些贵人买不买账?”
“你说得不错,所以咱们要先建立口碑,”周惠赞同的点了点头,“刘家的口碑是用时间建起来的,但是我却有人脉可以利用。南阳郡公是宗室近亲,恒农杨家是累世名族,各自都有极其广泛的人脉,所以我要定时把酒送给这两家,在联络感情之余,也等于是在推广咱们的酒……你想想,只要这酒在他们的圈子里受到好评,咱们这酒还愁卖不出去吗不跳字。
“是!二郎君教训得是!”周福完全明白了。他兴奋的搓着手,主动向周惠请命道,“这件事情,以后交给小人来办可以么?”
“自然是要交给你们,”周惠笑着应道,“不过,这一遭必须由我出面方可,否则能不能进门不说,人家还不一定接受呢!”
周福连忙点头称是。他跟着周植操持家务多年,对这些事情自然非常清楚。
在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家族与家族之间的交往,都是要讲究门第的。上次周惠之所以能够进得恒农杨家的门,于他和杨昱之前有过交往,当时已经担任朝廷官职,而且还有吊唁杨元晟的名义。
然而,如今杨昱已经放了外任,家中主事的乃是杨昱堂弟杨侃,周惠却是和他不熟,甚至连一面之缘都没有。有鉴于此,他虽然知道杨侃今日休沐在家,但在请门房司阍通传时,并没有提到杨侃,只说是求见杨昱之子杨孝邕,要答谢之前他落难那会,杨孝邕赴巩县登门报讯的情谊。
出乎周惠意料,当他随杨家僮仆走进中门,闻报出迎的不仅有杨孝邕,还有一位中年文士,其人宽衣博带,望之年约四十余岁,容貌很是雍容。另外还有两位二十余岁的青年,皆是一身白衣,风神俊秀,让周惠忍不住大感心折。
虽然这三人周惠都没见过,但是看杨孝邕对他们的态度,显然都是家族内极为亲近的长辈和弟兄。他们四人一起出迎,可谓是极为隆重的礼仪,周惠自认没有这个资格。不过他略一思索,很快就大致猜到了其中的原因。很显然,那位中年人便是杨侃,两位青年则是他的弟侄,估计是正在叙话,但是因杨侃出来迎接,他们也不好在堂上端坐,便干脆一起迎了出来。
尽管如此,周惠也已经深感荣幸了。他连忙趋步上前,深深的奉揖道:“可是黄门侍郎杨公当面?晚生义兴周惠,实在不敢当杨公亲迎!”
“果然是你周允宣么!”杨侃微微一笑,仔细打量了周惠一番,然后上前扶起他的胳膊,“先进中门说话吧!”
“恭敬不如从命,晚生就愧领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得杨侃看重,但周惠依然大方的点了点头,随杨侃进入了中堂。(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 由】更多章节请到网址隆重推荐去除广告全文字小说阅读器
北朝汉月 第七一章:酴醾扬名(三)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北朝汉月最新章节!
看见周惠的这番从容态度,杨侃心里暗赞了一声。入中堂坐定之后,出于礼仪,他向周惠介绍了两位陌生青年人的身份:“这是吾家十六弟,名愔,字遵彦;这是吾长婿,出自京兆韦氏,名叔裕,字孝宽……”
杨遵彦!韦孝宽!周惠心中大震。这两个人,可都是千古留名的人物啊!只要提到南北朝,就绝对绕不过这两个名字。前者是齐文宣帝高洋的丞相,自天保五年高洋失常后,北齐朝堂几乎由他主导,朝廷公卿拜授,施号发令,宣扬诏册,差不多都出自他一人,百寮观听,莫不悚动,因此尽管高洋无道,当时的政治却还清明,史称“主昏于上,政清于下”。韦孝宽则是西魏、北周名将,玉璧一役,以孤城挡高欢的倾国之兵,坚守五十多日,杀伤七万余人,迫得高欢旧疾复发,不得不败退回国,并于两个月后郁郁而终。
如果只有一个杨遵彦在,周惠倒不至于如此震惊,毕竟他是杨家子弟,而且杨昱之前就提高过,甚至还拿他俩来做过对比。可是,周惠却没有想到,居然能在这里遇到韦孝宽(两人皆以字行,此后一依此例)。
不过,京兆韦氏和弘农杨氏,都是关内名门,互相通婚已久,关系的确是非常亲密。昔年杨昱之父杨椿为关内大行台,引韦孝宽的父亲韦旭为大行台右丞;至杨侃随长孙稚西征,任潼关大都督。则引韦孝宽为司马,并以长女嫁之;此外,杨侃自己的长子杨师仲,娶得也是京兆韦义远之女,后来杨侃参与诛杀尔朱荣,尔朱天光便假意以韦义远招慰杨家,进而诛杀了杨家满门两百余口。
或许是周惠听到介绍后脸色有异。杨遵彦奇怪的问道:“允宣兄听过我的名字么?”
“当然!曾听令兄提过,”周惠定了定神,拱手应道。“竹林别室、铜盘重肉之杨家千里驹,果然辞气温润,神仪秀发。端的是令人心折!”
竹林别室、铜盘重肉,这是杨遵彦少年进学时的事情。当时杨家两代就学者三十余人,唯杨遵彦好学不倦,风度最为深敏,因此家中特地为他在竹林边別葺一室,以铜盘具盛馔以饭之,表示对他的褒扬,并以此督励余人;时任黄门侍郎的杨昱对这个弟弟尤其看重,说他“驹齿未落,已是我家龙文;更十岁后。当求之千里外”,因此便号称杨家千里驹。
这话稍微显得有些不合身份,毕竟周惠与杨昱平辈结交已是勉强,言语间向来以“晚生”自称;与杨遵彦虽可随意些,却也不好提人家少年时的事情。因为那向来是身为世交长辈才有的称许,表示奖掖后进的意思。
而周惠话一出口,立刻就反应了过来,连忙拱手向杨遵彦致歉:“不好意思!此言却是唐突了遵彦兄,还请恕罪则个!”
杨遵彦笑着点了点头,表示无妨。然后便不再说话。
“足下也是风度不俗啊!”坐在杨遵彦下首的韦孝宽笑道,“刚才听下人说足下来访,我倒是迫不及待,想要见见与南军坚守北中、力拒六十万大军的足下是何等风范,却没想到是如此文秀之人。”
“此事说来惭愧,”周惠苦笑着摇了摇头,“不提也罢!”
当然了,与南军陈庆之为伍,在篡帝元颢麾下效力,自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况且,当日杨侃也在北中城外,在那“六十万大军”之中,而且还是元子攸的心腹。
“过往种种,确实无须再提。”杨侃颔首道。
真要说起来,当日在叛军之中的,除了周惠以外,还有恒农杨家的家主杨昱。就连杨侃自己,接元子攸过河后,也曾经想过投奔洛阳,以保存恒农杨家一门。多亏当时杨昱已经在元颢阵营之内,可以庇护整个家族,他才听了杨遵彦的劝告,坚持随天子一路北走,从而成为忠臣之表率,并得到天子的格外器重。
因此,当杨侃返回洛阳,得知堂兄杨昱是听了周惠的劝告,才作出投靠元颢的决定,心里对周惠便有几分感激。否则的话,他堂堂恒农杨氏子弟,朝廷黄门侍郎,何必出中门迎接周惠这个罢官夺职的寒门后生?
虽然如此,在他的内心深处,实际上对周惠并不如何重视。如今见他登门,心中的第一个想法,便认为他是前来请托求官的。好在他确实有些才能,又曾与尔朱氏对敌,倒是可以为天子所用,不妨替他通融一个官职。
心中打定了主意,杨侃脸上微露笑容,颇有深意的向周惠问道:“适才听家中仆人通传,允宣此来,是为了见我家孝邕?”
“正是,”周惠拱了拱手,“之前晚生系于廷尉,家中不明就里,颇感彷徨,多亏孝邕亲赴巩县,告知其中关节,家中才安定了许多。因此晚生最近刚恢复元气,家伯立刻令晚生前来登门道谢,并且送上几坛家酿好酒,略表谢忱。”
“既然长者有赐,孝邕便收下吧。”杨侃略一点头,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
然而杨孝邕却曾品尝过酴釄酒,闻言颇有喜色,向周惠问道:“可是仿造鹤觞所酿的那种酒么?”
周惠点了点头:“不错。此酒已经定名,唤作‘酴釄’。”
“那可要多谢令伯的好意了,”杨孝邕笑着拱手致谢,并且向杨侃解释道,“叔父有所不知,义兴周家所酿的酒非常不凡,几乎可以与城西刘家的鹤觞酒比肩。”
“是么!”杨侃忍不住有些动容。刘家所出的鹤觞酒,那可是整个魏朝的顶级名酿,是迎宾馈赠之极品,而且非常稀少,仅每年的六七月间能够酤得,其他时候都是有价无市,出再多绢布都很难买到。
“叔父当面,侄儿岂敢有虚言,”杨孝邕点了点头,脸上露出回味之色,“与鹤觞相较,香美略有不如,醇厚却有过之。”
两人说话之间,杨家家仆已经带着周福来到堂前院内。周福放下酒瓮,向周惠躬身复命,周惠向他点了点头,离座步出中堂,捧着一瓮酴釄酒献到杨侃的案前。杨侃有些不信,扯开酒瓮的封泥,酝酿月余的浓郁酒香立刻挥发开来,在整个杨府中堂内弥漫着,闻之令人醺然欲醉。
趁着众人略微失神的当儿,周惠向杨侃躬身拜别,又向杨遵彦、韦孝宽和杨孝邕作了个团揖,朗声对众人说道:“酴釄酒已经送达,在下这就告辞,不打扰几位叙话了。”
说完,周惠拱手退出堂门,领着周福离开了杨宅。(.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 由】更多章节请到网址隆重推荐去除广告全文字小说阅读器
北朝汉月 第七一章:酴醾扬名(四)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北朝汉月最新章节!
返回城东院落的路上,周福疑惑的询问周惠:“二郎君,这样就成了么?你进杨宅才不到半刻,恐怕连话都说不了几句哩!”
“恩,已经成了,”周惠点了点头,“士族中人,最重风仪。凡有交往,只要稍稍表现出来,比成百上千句话都要有用。”
“哦,”周福似懂非懂的应了一声,又接着问道,“可是,二郎君都进了杨家中堂,应该是很得他们看重,为什么不多留一会儿?”
“留下来做什么?让别人看轻吗不跳字。周惠笑叹一声,“咱们和恒农杨家走动,从家门上说是属于高攀;况且我现在乃是白身,杨黄门却正得天子眷顾,逗留不去的话,倒显得我别有所图,想请他帮忙谋取官职似的。”
“那二郎君现在想不想谋官呢?”周福连忙问道。
这是整个周家最关心的问题,不仅周福想知道,连家主周植、长房周恕也非常关注。毕竟周家有目前的地位,都是因周惠一人所致;而家族的前途如何,也完全系于周惠一身。
周惠略一沉默,笑着摇了摇头:“这个问题,不是你能够知道的。”
“是!小人多嘴了,”周福连忙低头赔罪,并顺势转移了话题,“那还要不要给哪家送酒?例如上次在咱家避难的灵吉小娘子,是二郎君的恩人,还和念儿小娘子相处得不错。小人听说,她家也有人在朝廷当大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