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的秘密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天夏游龙
李逸哈哈大笑,完了抚了抚平安的头顶,安慰他道:“世事难料,这些年经了这么多的事,哪有都能料到的?船到桥头自然直,且走着看吧。”
画舫上,清风拂面,明月如钩投影湖心,散成道道波光,白日的千峰叠嶂,于夜中都成了远处的雾霭缥缈。
肃王少有的慵懒在船头,月下执壶饮酒,身姿如重山眠卧,说不出的风流意味。
李逸忍不住手痒,沾了清酒在船舷上不着痕迹描摹眼前人。
赵渊叹了口气,道:“原想着不过一日,早知道,该让平安把你那套家伙都带上。”
李逸尴尬地手,自以为不会被察觉却到底抓了个正着,“船上时有晃动,是我让平安别带的。”
赵渊仰首饮一口芙蓉液,将残酒反手抛出,细细酒线闪着银光落到湖里,那姿态一气呵成,洒脱得叫人妒恨。
他转头长臂送出酒盅,眉眼深深望着李逸。
李逸不由自主拿起酒壶,给他斟满。
“在想什么?”
李逸才将目光投向湖心,赵渊就又将他拉了回来。
他的目色如水和夜化在一处,李逸并不准备扯谎,“在想殿下。”
赵渊挑眉,坐起了身道:“哦,想我什么?”
“想殿下要怎么应陛下设的局。”
皇帝将他捧得高高的,便是个序幕。
赵渊笑起来,“天底下愿意看到本王有个好落场的,大概一个手都能数完了。”
哪个不想拉他下马,分了血肉,给自个添一杯羹。
肃王不是平安,李逸不必避重就轻,而是直说了估量过的形势。
“陛下亲政前,有几方势力,必要削弱了,他才能安稳坐到那个位置上。除了殿下,还有宁安宫中那位和沈家,以及宁王为首的诸王。”
赵渊补充道:“宁王如今已和沈家站到了一块儿,陛下刚把两家牵成了亲家。”
李逸意外之余,又觉得这是迟早的事,“没有联姻,这两家只怕也会因利益走到一处,太后若是拉拢不了殿下,那只有转头和诸王联合,共对殿下了。”
赵渊点头,全给李逸料着了,示意他继续往下。
“再往后,陛下极有可能,会让殿下和太后诸王互相争斗,坐渔翁之利。只有句话僭越了,陛下恐年纪太轻,即便心有余力亦不足。”
赵渊玩味一笑,忽就出声道:“白显。”
李逸一时没听明白,赵渊便将身子凑去,酒气顿时将两人围绕,李逸只听赵渊在他耳边轻道:“白显就是陛下。”
“啊。”李逸轻呼出声。
赵渊眨了眨眼,退开些对着李逸道:“如今你知道陛下是什么人了,便知道他有足够的心智与魄力来完成你说的计划。”
李逸此时是真的觉得赵渊的境况很不妙了,他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张了张嘴却顾虑着没问出口。
赵渊见眼前人一副欲语还休的模样,想也不想抛了酒盅,伸手就把李逸拉入怀里,双臂圈紧了问他:“想说什么?”
李逸被他迫得没法,别开些眼道:“殿下当初为何不……”
“为何不自己坐了那位置?省了这许多事?”
赵渊转过李逸肩背,将他揉进怀里,两人同向漫天璀璨星辰,赵渊指一湖春夜给李逸看。
“我从未动过那个心思,原也意不在此,只想了却了此间事,和一个人过山水之间的日子。”
万籁幽静,李逸未察觉时,有心弦被拨动了数声。
赵渊垂首将头埋到李逸肩颈处,耳鬓厮磨道:“不用担心,除了你,谁也奈何不了我。”
李逸回头,再想开口,赵渊绵绵密密的吻已落了下来……
船底轻浪,沉沉千里去。
第六十五章
中和宫思政殿的西头,有一间不大的书斋,赵珩将屋子题成了“听雨堂”,是他闲来读书绘画的地方,有别于正经听课讲习之所。
赵珩摹完了最后几笔李逸的芭蕉鹤立图,正在琢磨哪儿的用笔有差,何处的意韵与原画不同,刘顺忠进来道:“韦大人在外头候了好一会儿了。”
“怎得不早来报?”赵珩微有些不快。
刘顺忠忙道:“韦大人知道陛下在作画,特意嘱咐了不让打扰,说并无紧要事,他得了些外头的消息,来说给陛下解闷。”
赵珩这才露了笑脸,“让子通进来。”
韦穿着银红的曳撒,下头露着雪白的麂皮靴,书斋里本是一室素淡,他进来了,边走边晃得满壁生辉。
赵珩暗道,什么时候该拿韦来入个画儿。
韦先给皇帝见礼,赵珩问他,“子通听了什么新鲜的信儿来?”
銮仪卫是皇帝的耳目,上至朝堂下至民间,三五不时要给皇帝通个气,以天子消息闭塞,被下头人糊弄。
韦抬头就瞥见案前挂着李逸的大幅中堂,笑着道:“陛下您如今赶紧把这画给昧下了,晚了可没处后悔去。”
赵珩奇怪道:“李逸的画又怎么了?朕前一阵子还见他拿了几幅画托到店里,朕听
摄政王的秘密 分卷阅读75
他的意思,三五不时还会再拿些出去,并不似过去,十来年外头不见一张画的。”
“这就是臣要说的新鲜事了,”韦眨眨眼,故作神秘道,“画入了店,还没放出风去,更别提挂出来了,直接就让人给搜罗走了。”
“全买了?”
“一张不剩。”
赵珩颇为诧异地看着韦。
“放的几张画连个影都没见着,就全没了。有消息灵通地赶去,加了多少银子都不肯松口,再问后头的买主是谁,东家是一个字不敢提。已经连着两位大学士吃了闭门羹。”
“竟有这样的事?”赵珩听得有些哭笑不得。
韦还有心思卖关子,“陛下猜猜这人是谁?”
赵珩指着他摇头,这就敢考皇帝了,到底顺着他的话笑着想了想。
“你别告诉朕,这买主是摄政王。”
韦眨着眼猛点头,“陛下圣明。”
赵珩颇有些无奈道:“皇叔这迷得有些过啊。”
韦不好答话,只管笑。
赵珩猛地想起什么,问道:“朕记得李逸当年做庶民的时候都忍着没卖画,要说缺银子,如今他又添了泮宫的束,不该缺花用啊?怎么反改了性子。”
韦道:“李逸自个是不缺花用,可若要救济人,这点银子就不够看了。”
赵珩闻言,头一个想到的就是东宫的旧人,“朕记得崇德太子一系的旧人,经了秦王篡位,后头又接连几番动荡,至今还在京里的寥寥无几了吧。”
韦还没接话呢,倒让同在屋内的刘顺忠先一步应道:“陛下,这事儿,杂家倒知道一点。”
刘顺忠日日在宫里伺候,怎得还能知道李逸用钱的事,赵珩来了兴致。
刘顺忠恭谨道:“皇城东南边不远有个四角巷子,里头有间安养堂,都是老病了的内侍残度光景的地方。不瞒陛下知道,杂家有个亲哥哥,就是先杂家一步进的前朝宫里当得差,当时自是比杂家风光。乱军入京时瘸了腿,现在安养堂里挨日子。
这安养堂过去全靠风光着的太监们可怜点银子安养前头老的,如今换了天,很多奴才不愿再与前头人扯上关系,偏安养堂的老弱经了变故又多过以往,里头的日子实是非常艰难。
杂家去探望哥哥时也留了些银子给他傍身,听他说,李逸自去了泮宫后没多久,就开始给堂里接济银子了。”
刘顺忠敢插话说这些,是他深知皇帝的性子,面上不露,心里却最是念旧的,若见了他人能不避前嫌念旧,只会记对方的好。
果然皇帝夸赞刘顺忠道:“朕知道你是个好的。”又叹一句道:“李逸还真是个心软的。”
韦在旁点头,“他那点银子,还分出一份接济善堂呢,京里大乱过,这些地方也确实格外艰难些。”
赵珩听到此处,深思了片刻道:“大成初建,处处百废待兴,哪里都要银子,摄政王只挑了离宫门极近的晋国公府,沈殷却在郡王府里大修园子,还有你前儿报的那几个。朕在宫内都常常惦记民生,这些个王公爵爷的,竟已争相奢靡起来!”
韦和刘顺忠都不敢再接话,只等赵珩自个先平了气。
皇帝有銮仪卫做耳目,太后则有定国公府不时递来的消息。
霍氏亦是来讲摄政王同李逸的事,沈芝听完大为恼火。
“这李逸真真是个妖孽,滑不留手的祸害,不仅哄得陛下放了他,几次三番地逃出法网,如今竟又把摄政王弄得神魂颠倒。
你说的那些可都是真的?”
“娘娘明鉴,国公爷亲自核实了的,才敢让妾往您这儿说。”霍氏忙再补几句,“摄政王是得了空就往李逸那儿跑,两个虽还没在一处,这光景可不是早晚的事。”
沈芝恨道:“不要脸的亡国奴,这是欲拒还迎的把戏,勾住老五不放了。哀家不担心别的,就怕他这里头藏着歹毒!”
霍氏有些不甚明了,问道:“娘娘的意思是?”
“老五待他这般,一个亡国奴还有什么不知足的,竟还不急着把自个送上府去,怕是要谋个大的。哀家怕他勾着老五起了不该有的心思,对陛下不利!”
霍氏听到此处,方才明白过来,震惊道:“娘娘是怕他撺掇摄政王犯上?!”
沈芝冷笑,“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可有得是理由这么做。”
霍氏想了想,还真有这可能,前朝不是没发生过,新帝的大将被亡国公主迷住,后来兵马夺权,公主成皇后的事。
“哀家有个主意,你回去同哥哥商量着办。”
霍氏这里得了懿旨,急急忙忙赶回去找沈殷商量正事。
不出几日,韦得讯确认了太后和沈家的打算,这回是不等了,直接求见,打断了赵珩的读书。
听雨堂里,赵珩少有见韦这样肃容的时候,抛了书问他,“出了什么事?”
“太后密令定国公暗地里毒杀了李逸。”
“什么?!”赵珩惊怒道:“朕的旨意他们竟敢明着违抗!”
“陛下,您忘了放火烧宅子那回?当时查无实证,如今这该是第二回了。”
赵珩顿感头疼,当时他还真不在意李逸死活,如今却不容他人插手这事了。
“太后起这心思的缘由呢?”
“娘娘觉得李逸会撺掇摄政王对社稷不利。”
赵珩回了几声嗤笑,“母后果然关心朕得很,什么都能替朕想周全了。”
何止是把他当孩子,当他襁褓中的婴儿也不过如此,他还想着亲政?只怕亲政了,太后就要换了摄政王垂帘听政了。
韦问皇帝示下,“陛下是要臣暗阻了这事,还是明着让定国公手。”
未料,赵珩半晌没出声,最后却道:“朕要你备齐了解药,看着李逸服下后有了反应,再救他。”
韦糊涂了,“陛下,臣不明白您的意思。”
赵珩从书案后踱出步来,“朕想了很久,近来越发生疑,摄政王血脉觉醒的事,朕与你说过。朕怀疑那个人,就是李逸。”
韦沉思起来,皇帝继续道:“朕自从问了李逸从前泮宫的事,便起了疑心,凡关于滇南王世子的,无论何事,他闭口一句也不肯谈,说是避先帝讳,然而郭慎都被朕缠着说过好些杂事。这里头有些反常。
至于摄政王待李逸……朕了解皇叔,总觉得他不会这么轻易迷上个人。”
“臣知道了,会替陛下借机试一试李逸。”
“你看好了,别让他真出什么事。”赵珩叹了口气,“你这几日不用在朕身边候着,盯紧了下头。”
韦应诺,领了旨退出去。
赵珩看了看窗外,已是落日时分,余晖染红了堂壁,他又想起大承殿的那个黄昏,父皇对他的嘱咐。
“这人你一定要找到,拿捏在自己手
摄政王的秘密 分卷阅读76
里,才最稳妥。”
第六十六章
潇潇夜雨不停,赵珩在听雨堂里踱步不止,终于等到内侍来禀告韦到了。
他这才停了步子,微微抬头看着竹帘打起,韦湿着发衣进来跪礼。
赵珩急着摆手了礼,问:“如何?”
韦立起身来,还未答话,赵珩见他面上神色,心已经沉了下去,暗道果真如此。
“臣跟着李逸一早去的茶肆,亲眼见动手的人混了东西进茶里,李逸喝下,本该一两个时辰内就毒发,臣随后跟着他去了泮宫,看着他讲完了课回到小院,整整一日,什么事也没发生。”
赵珩慢慢踱到窗边,滴答水珠敲到廊下,尽是纷乱的响动,雨丝拂到赵珩面上,他举了举左手,示意韦无事了。
韦担忧地看了皇帝一眼,知道皇帝需要时间理理头绪,此时也无心和自个再说些什么,韦恭敬地退了出去。
赵珩在窗边立了许久,直到刘顺忠来催他就寝。
他转身便看到那幅还挂在当地的芭蕉鹤立图,叹了口气。
李逸,朕该拿你怎么办。
李逸并不知道他的好学生已经彻底盯上了他,这日从学里出来,天色尚早,他想了想,拐去了离泮宫不远的一间善堂。
才刚到养济堂的门口,平安差点和个急冲冲奔出来的汉子撞个正着。那人匆匆道了声“对不住”,眼看赶着离去,突然身形钉在了原地。
李逸和平安在看清来人面目时,也都呆住了。
昔日銮仪卫的冠军使,东宫太子亲随之一的朱敬,那是勋贵子弟里头一等的风云人物。十年前的朱敬如日中天,神采之飞扬,容貌之鼎盛,李逸每每忆起,总觉得那是平生仅见的骄阳般的人物。
从五官到身形,人确是那个,却已经不敢相认。
眼前人还未到不惑的年纪,两鬓已经皆白,身上裹一件粗布的葛衣,头包青巾,脚套麻鞋。从里到外的气质更是剧变,若朱敬原是御殿上的金锡宝刀,白刃断人头的锋芒,如今仿佛蓬户里随手搁置的柴刀,刃卷身锈,连刀鞘都不知落到了哪去。
只有他那双眼,去了清亮明澈,如今变得深邃沉毅,好似铸炼师将刀身已淬炼了百遍,其形已不再重要,唯刚难折。
“殿下……”
李逸被这声喃喃轻唤惊醒了过来,慌忙摇了摇头,看了看左右,见无人注意此处,抢先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朱敬亦醒过神来,“我才从善堂帮工出来,公子若不嫌弃,可随我去不远处的杂院落个脚。”
李逸点了点头,朱敬在前引路,弯弯折折到了地方,他推开下民聚集的杂院大门,里头情形并不似李逸所想那般,几十户人家聚居,混乱嘈杂,而是家什物件井井有条地归置整齐。
围居的大院空地里,一头晒着蔬果,另一头晾着衣物。
李逸只见当地有两个男子正在协力摆弄着辆手推车,见了来人,双方又是一呆,年长的男子是太子早年伴读中唯一一个从未入仕的陆遂,年轻的则是晋国公的幼子,当年尚未满十六的江恒。
这两人都是李逸使尽了力气方才救出死牢,改判了流刑。
朱敬朝院子里喊了几声,很快出来二十来个男女老少,齐压压都给李逸跪下了。只消扫上一眼,便知全是太子一系的旧人。
等清水代茶上来,李逸坐定,朱敬道:“新朝立国,今上登基时大赦天下,当初发配至北地戍边的,最终回京的,只剩我们这些人。”
李逸点了点头,见过众人,又和陆遂、江恒两人续了旧,将身上所带的金银都留下后,才告辞离去。
待李逸走后,朱敬与陆遂、江恒三人随即避开众人,进了屋中聚头。
江恒与李逸同岁,这时再憋不住道:“自从打探到消息殿下会去善堂,等了多少时日才得了这个机会,今日又进行得如此顺利。当初说好了,若是殿下还顾念旧情,咱们就向殿下和盘托出,怎得你们两个真见着殿下了,倒半个字都吐不出了?”
朱敬看向陆遂,陆遂会意,解释道:“并非是我俩改了主意,而是你看殿下气色,过得绝非愁苦抑郁之容。如今外头的传言愈演愈烈,你也听在耳中的。我的意思是,先探清了殿下和肃王的虚实再说。”
江恒跳起来道:“我不信!殿下从小同我玩在一处,你们两个怎有我了解殿下,他那样的人如何肯委身那等屠夫,必是那厮逼的。这不是说,到现在还不肯去王府吗?都是肃王硬要……硬要去寻殿下!”
朱敬示意江恒稍安勿躁,“我也不信殿下是那等人,只是殿下确实不似受了逼迫委屈的模样,这也是我俩觉得奇怪之处。既然殿下已知了我们在此,现下也不急在一时行动。”
陆遂点头接口,“正是这个理。且我有个大胆的主意,你们听了先别恼,万一殿下和肃王真的……这说不准是个天赐良机。”
朱敬是任过銮仪卫冠军使的人,于这些计策上何等敏锐,江恒还听得稀里糊涂,他已道:“你的意思是,若我们能利用这个机会,让殿下做内应,请他助我们先行除去肃王,于复国大事,正是扫去了极大障碍!”
陆遂目露赞赏,侧首对江恒道:“正是因为我等信得过殿下,所以根本不必在意此事虚实,咱们先商量妥了计策,到时和殿下里应外合,设下圈套,杀了赵渊正好!”
至此,江恒算是听明白了,“那还等什么?该联络的各方人马,咱们依旧加紧联络起来。殿下这头,自然是不宜打草惊蛇,当时都准备妥当了,一击必中才好。
若是放了赵渊那厮上战场,只怕哪个也不是他的对手,先结果了他,事可成大半。”
三人接连几日议定了新的计策,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
第六十七章
月至中天,有阴云低沉掩过,周义在一片蛙鸣虫噪声中,自摄政王府的角门直奔主院。
赵喜听报,飞快地瞥了眼檐下的滴水铜龙,更漏正值四更。
这是出了何等大事,一刻也等不得了。
赵喜进到内室,肃王已披衣而起,值夜的小宦正上手伺候,赵渊立在那儿问:“是边关还是宫里?”
身为帝国的摄政王,需要半夜唤醒肃王的事,不是天快塌了,也离地陷差不远了。
“殿下,是周义。是否和这两处相关就不知了。”
这便是不幸中万幸了,至少是明面上还没出什么大事,此时能有消息传来,就是得了先机。
在赵渊看来,任何事,都可适用于兵法,时机,尤其是先机,尤为重要。
周义进来的时候,赵渊已束齐了发端坐至外间。
“属下请罚。”周义跪下头一句话就是先认职责有失。
这若是朝堂上,接下
摄政王的秘密 分卷阅读77
来必是要说一堆理由,推诿扯清了自己,才能轮到正事。可这是肃王跟前,赵渊是什么人,周义又久在军中,大气不敢喘就开始禀报。
“公子前日在善堂外偶遇前銮仪卫冠军使朱敬,跟着他去了个仆役杂院,里头皆是戍边大赦返京的旧人。
因公子和东宫旧人时有来往,添了这些人,属下也只当是寻常事,不过照例让人摸了摸朱敬等人回京前后的事。”
说到此处,周义抬起头来,尽量稳住了声才道:“属下今夜已查明,前朝冠军使朱敬、崇德太子伴读陆遂、晋国公幼子江恒三人,证据确凿,意图谋逆!”
赵渊面色一变,双瞳缩,赵喜已吓趴在了地上。
仲夏酷暑,此际屋内却冷如冰窟。
赵渊先就道:“銮仪卫可闻到了风声?”
周义匍匐在地答:“正是属下的疏忽,未曾事先察觉,做下防范。一未能早来报于主上,阻止公子与三人见面,二未能拖延銮仪卫的探查,有整仪尉已留意上了三人行踪,陛下知道只怕是早晚的事。”
赵渊沉默片刻,开口时每个字都像拖着千钧之石。
“李逸知道此事吗?”
周义艰难作答:“属下实不知,公子面上不像知道此事,可双方见面的时机太过巧合,很难不引人怀疑。”
何止是引人怀疑,赵渊已认定了朱敬三人是故意去寻的李逸,若不是銮仪卫已牵扯了进来,他立时三刻就要血洗了这些人踏过的每寸地方,将李逸摘个干干净净。
周义看着肃王神色,杀意腾腾漫溢而出,已是临阵前熟悉的模样。
他内心发苦,是早料到主上此时所想,可恨自个没能在銮仪卫察觉此事之前,就利落杀个干净,不然,此刻他该来邀功而非请罪了。
时机已过,势难反转。
赵渊立起身来,冷眼看了看周义,“去领五十军棍,事毕,再领五十。”
李逸清早醒来,才洗漱过,还未用茶水早点,院外就来了人。
平安报进来,李逸问怎么了。
“摄政王府差来的小公公,说是殿下病了。”
李逸忙把人叫进来,“得的什么病,可是严重?太医可看过了?什么时候的事?”
一连串的叠问,把个通传的都给问懵了。
李逸想了想道:“赵公公怎么吩咐你的?”
“让奴和公子说一声,殿下今儿不能来了,可能有一阵都不能来了,让您别惦记。”
肃王病了,天才亮信就递到了他这儿,这明摆着是从夜里惦记到天明,偏病情的事却一句也没交代下头。
李逸是何等心思细腻的人,已明白这是肃王想让他去探望,却又不好亲自开口。
他让平安代自个去泮宫请假,转身随着来递信的小宦一同回了摄政王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