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社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魔性沧月
在最早的时候是这样的,后来随着医疗水平提高,婴儿成活率提高,取名字的时间才越来越早。
现代才刚出生,或者还没有出生,就把名字取好了。古代其实取名都很晚的。
回到主题,因为刚好死了女儿,或者生了女儿没几天,就目击了UFO事件,所以才根据现象,一个取名宵明,一个取名烛光。
有女儿还没名字,正好出现不能解释的事件,所以联系起来,这是说得过去的,但我觉得太巧合。
而且,依旧是没有直接证据。
你们看我总是在解读山海经时,引入外星人的概念,但我要解释一下,那其实是无奈之举。
是没有办法,除了超级科技,则无法解释,我才会引入外星人,或者上古科技的概念。
凡是能正常解释的,我都尽量给出正常解释。
那么,通照百里,又长又直的光柱,以上古的条件,能不能解释呢?
可以。
舜,或者舜的老婆,或者舜的女儿。发现了两种光的现象。
一种是反光,一种是散射。
摄影棚里的反光伞,就是那种银白色的伞,负责收光,打在想要照的地方,始光分布均匀,且柔和。
光最柔,均匀充斥于每个点,是什么时候?就是白天。
白天的亮,和晚上火把照的亮,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才可以叫做‘明’,即没有阴暗点。
宵明,不是指特别亮,而是指某种东西,把部落照的特别通透,每个点都很亮。
火把、灯芯这类的光源,有一个毛病是什么?那就是光只集中在一个球型范围内,距离火把越远,则越暗,层层递减,只照亮很小的范围,关上灯,在家里中间点个蜡烛,四周的墙面依旧是阴暗的。
白天,哪怕光只从窗户进来一点,都比晚上家里停电,点蜡烛要亮的多。
那种明亮,是一种非常柔和,充斥的‘明’。在白天,打着伞遮住阳光,也会看到伞底下是明亮的。
这种通明,是整个地球表面反射阳光所致。
所以,上古黑暗的夜晚,如果在四面八方,都立起涂有某种原始反光涂层材料的幕布,那么只要少许篝火、火炬级别的光源,就可以把一大片范围照得通明,均匀。
你们如果能调出类似的反光涂层,那么回家把家里四面的墙全部涂一遍,然后晚上关灯,房间中间点一支蜡烛,你们就会明白什么叫做‘宵明’。
也许,舜发明或拥有了‘宵明’这种材料。让家家户户涂抹上,然后晚上家里立个火苗,就可以让整个屋子都很通明。
但是,这违背了后面的‘处河大泽’,是在大湖上出现这种现象。
所以这种材料,上古不是谁都能用的,或者并不能普及。想想,我们现代人,都没有家家户户刷反光颜料的。以前小时候家里停电,点的蜡烛也只能凑上去勉强看书,屋子里根本还都是黑的。
不可能我们比古人还惨吧?
我不知道你们谁,见过旧时代的一些夜场戏,我也只在电视里见过,大晚上的时候村头架台子唱戏,四周都要升起一片片高大的布帘,把整个现场围起来。在只有灯笼、火把形式光源的时代,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聚光,让现场比不围布帘要通明得多,撤了布帘,立多少火把都反而看不清。
那么,真相可能是,舜在大湖上弄了个大型的篝火晚会,或是某种仪式。
这个仪式中,他弄出了非常震撼人的‘灯火表演’。
升起非常高的布,抹上他用较为原始的自然材料,所调制出来的‘巫之颜料’,具有极强的反光效果。
这些反光布立了一大圈,围着湖面,湖边还有一圈火把。
火光,把整个湖泽乃至四面的布,都照的通亮,大晚上人人都看得清彼此,使得岸边的观众席特别通明。
同时,在那湖中央的大型木制高台上,舜的女儿于薄雾中翩翩起舞,或是某种祭祀的傩舞。
高台下方周围,点起大型的篝火,在水面漂浮着,照耀着舞姿摇曳。
人们汇聚在湖边,远远地看着湖中央绮丽而神秘的仪式,再加上‘宵明’般的现场灯光氛围,充满了敬畏。
这是大型灯火表演节目:《宵明》。
接着,另一个女孩,在湖中心的高台上,见火势变大后,将一座或几座硕大的镜面立了起来。
她摆弄着巨大的镜子,调整着聚焦,反射着火光,照耀着湖岸边的人们。
我想,大家小时候都玩过这种反光,拿镜子晃人眼睛。
值得一提的是,只是这么做的话,镜面与照耀的地方,两者中间,并不会形成光柱。
而想形成光柱,其实很简单,只要光传播的路径中,有粉尘、灰尘、薄雾就可以了。
湖中央的舞台与湖边的观众席中间,有一段水域,这片水域没有火光,所以比较暗。
利用淡淡的薄雾,或者人工让空气中粉尘密度提高。
则女孩用镜面反射照湖边,就会在湖面上空,形成一道明显的光柱。
这是大型灯光秀:《烛光》。
这既是‘舜妻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
如此灯火秀,对我们而言,只是一场表演,甚至还不如县里的搞得小型露天晚会。
也许光照程度,没我描述的那么好,毕竟材料简陋。
但对于那时候的人们而言,已经足够了。
在当时,是极其惊人的,神异的祭祀或某种仪式。
湖中央的两名女性,乃是‘灵照百里’之人,不愧是帝舜之女。
看到这,我不知道你们明白了没有……
我特么都怀疑舜是穿越者……
怎么这么牛逼呢?结合【上古帝王的套路】那些解读,结合舜从微末之际崛起,出人头地,走上人生巅峰的历程。
该说不愧是‘上古王莽’!
舜所拥有的知识,明显超出那时候的普通人。
要么是他天赋异禀,从生活细节中发现光的几种特点,并琢磨出了这些‘巫术’。
要么那就是有人教了他《光学》,舜懂得利用反光与散射,来营造现场氛围和震惊民众,增加自家人的神秘感。
我想,你们有些人穿越到上古,都不一定能利用上古的简陋条件,做出宵明烛光,灵照百里,这种神异的大型装逼晚会。
当然,这种属于‘巫术’,即【当巫师的若干种装逼手法】。
所以绝地天通后,只能妻子,或者女儿去干,舜只要享受她们带来的光环就好了。
以神权衬托皇权,以宗教提高政治的逼格。
当然,我不是说舜是穿越者,但他的确有着出人意表的能力与那个时代鹤立鸡群的智慧和细心。
他来到我们这个时代,受到我们的教育,最终一定是个院士级别的物理学大咖,而且还能管理其他的科学家,主导许多重要工程。并且人际关系必然处理极好,以他的情商,能成为明星科学家。
这算是我对此最理智的解读了。
能不需要外星人,那就不要外星人。
我更愿意相信,是古之帝王舜,那灵照百里的智慧之光。
……
山海经第七点想法:尘埃所无法掩盖的鲧禹治水
大禹,姓姒,传言为颛顼后裔,鲧(gun)的儿子。
史记说鲧是颛顼的儿子,鲧生禹。
但是我们以山海经为准,《山海经》说:“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如果你们把这个‘生’,当做生孩子,那么鲧比颛顼还大一辈,这显然很离谱。
我说过,生不一定是孩子,它也可能是指衍生出的部族,这句话本身也表达了这层意思。
黄帝后裔的一支,衍生出了骆明一族,骆明又衍生出了白马一族,白马可能是那个部族的图腾。
具体什么样,我也不知道,总之名为白马。我猜啊……可能是龙裔图腾。古代白马是龙的化身。身高八尺的白马,被认为是龙裔。
总之,鲧就是白马一族领袖。
从记述者的角度来翻译,意思就是‘白马一族,是现在的鲧族’。
我是以山海经为准的,所以鲧不是颛顼儿子。
不过史记可能也非空穴来风,有一种说法是,颛顼的儿子之一是鲧曾,鲧曾生了鲧祖,鲧祖生了鲧父,鲧父生了鲧,鲧生了禹。
这么算的话,颛顼是禹的六世祖。
鲧可能是个谥号、尊号之类的,白马一族的领袖,世代都叫‘鲧’。
因为世代都叫鲧,所以如何区分这几代鲧呢?于是就把最后一代叫做鲧,上一代叫鲧父,上上代叫鲧祖(祖父),上上上代叫鲧曾(曾祖父)。
是颛顼儿子的,乃是鲧曾。司马迁可能没梳理清楚,直接记述为鲧,于是认为禹是颛顼的孙子。
无论是哪种说法,不管鲧和禹,是黄帝分化的一支后裔,还是颛顼分化出去的一支后裔。
他们都是根正苗红的黄帝一系血脉。
然后问题来了,他们不姓姬,姓姒。
不姓姬,明显他祖上也不是嫡子,被外封了。
看过了我之前番外的,应该都懂。
黄帝分封了十四个儿子,其中十二个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
姬毫无疑问是嫡系,十四个儿子,十二个姓,还有俩呢?还有俩也都姓姬。颛顼和帝喾分别继承。
所以‘黄帝生骆明’,里面的骆明一族,应该是这十二个姓里其他的某个姓,比如姞(我猜的)。
之后骆明一族,又分封了某个庶子一脉,分化出了另一族白马。分化出去肯定得有别的姓啊,所以姓姒。
再之后,宗家一脉单传,部落式微,一直也没有更多的土地分封,所以白马一族再也没有分化别的氏族。
所以才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直接就是鲧了。
如果是指个人,那这辈分短得离谱了。
所以这一定是部落分化,分化就必须封新的姓。鲧禹姓姒,姒却不是黄帝分封的十二个姓,所以中间一定分化过一次。
那一次,就是骆明生白马。如此便正好对上了。
只分化过这一次,所以从黄帝到鲧,才如此的‘短’。
从世系就能看得出来。
姬姓极度强势,一代代疯狂开枝散叶,而白马一族,鲧之一系,却始终困在一隅,历代都没有能出人头地的大人物,以至于连续很多代,都没有扩充支脉,始终是宗家一姓单传。
从第一代鲧开始,一直都姓姒,一直都是鲧这个鲧那个,直到出了禹,成为了帝,还获得了‘大禹’这样的美谥。
大禹不是名字。
他姓姒,名叫姒文命。没有别的说法,他从小就叫姒文命。
在我们看来,这名字可以说是取得极好了。文命,多美的一个名字。
但这其实,侧面表达了大禹小时候的地位……双字名,属于贱名。
自古以来,单字为尊,双字为贱。
这种情况直到魏晋五胡乱华之前,都是传统。越往古代,越是如此。
比如帝喾,就叫‘夋’,夏启就叫‘启’,大羿就叫‘羿’,周人的祖先后稷,就叫‘稷’,初代商王成汤,就叫‘汤’。
殷商甲骨文里祭祀的高祖王亥,并不叫王亥,而叫‘振’。
周公名‘旦’,孔子名‘丘’,秦始皇名‘政’,汉高祖名‘季’,汉文帝名‘恒’,汉武帝名‘彻’。
你们可能要说,汉宣帝不是叫刘病已吗?
对,原名刘病已。还是襁褓,没有名字之时,就因为被巫蛊之祸牵连,被汉武帝下狱。四岁时大赦,送到祖母史家抚养。
刘病已从小就在长安街头过着市井生活,原本皇位跟他没关系,取得是贱名。
哪知道天命在他,昭帝死后,霍光扶植刘贺登基,结果他太昏君了,在位二十七天,做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坏事……
大臣们受不了了,霍光果断把皇帝废了,即海昏侯。
之后找来找去,最后把在街头长大的刘病已,接回皇宫扶植为帝。
刘病已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改名字为刘询……
你们可能要说,颛顼不是俩字吗?
颛顼并不是黑帝的名字,这个我说过,同样尧、舜,这也都不是名。
舜是谥号,尧是谥号,大禹也是谥号。
注意,‘大禹’是谥号,禹只是简称。他是第一个用两个字来表达谥号的人,谥号这东西,字越多越好,先秦基本都是一个字谥号,汉以后偶尔会有两个字的谥号。唐宋开始不要脸了,七八个、十几个字的谥号,清朝最不要脸,二十多个字的谥号都有……
但名字,晋朝以前,一个字为贵。
颛顼到底叫什么,我不知道,看过我前面解读的,应该还记得,我驳斥颛顼叫乾荒的说法。这里补充一下,当时我并没有提双名为贱的事,其实这也算是理由之一,颛顼名叫乾荒就离谱。
同理,舜的名字,也没有记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