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桐华记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诗染锦缎

    程嫣暗中点了点头,话题从春秋战国说到了楚汉相争,又说到了大夏初立,说到了夏殇帝的得失,说到了当今的大势。

    两位先生一开始以为只是普通的考教,虽然也说重视,却并没有多么放在心上。在他们原来的想法中,和一个还没有及笄的小娘子对谈。就算这个小娘子是程大公子的妹子,自幼长在真定王府,见识上超过一般人家的小娘子也会有限。可对谈中,当小娘子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两个人都不得不重视起来,坐姿也从一开始的闲适变成了危襟正坐。

    等小娘子觉得可以了,端了茶送客的时候,两个人都觉得后背的衣襟被汗水浸湿,在这个冬日里边凉飕飕的贴在背上,难受极了。

    他们也顾不得失礼不失礼了,匆匆告了辞就走出了碧澜阁。

    在院子里边,两个人对望了一眼,都不敢在此说什么,互相递了一个眼神,决定回了住处再谈。

    素梅一直把两位先生送出了院子,才回到书房。素兰这个时候已经帮程嫣披好了大氅,显然是准备回去了。素梅也就不再问什么,沉默着一起回了倚翠楼。

    在倚翠楼中,程嫣坐下,喝了杯茶,才对素梅说:“你安排两位先生到昕宁去。”

    “昕宁”素梅一惊,觉得自己听错了。小娘子安排人去昕宁干什么。大公子不日就要启程去昕宁了,早就把人安排过去了,还用小娘子再安排人吗。

    程嫣没有想向素梅解释的意思,直接说:“让两位先生在昕宁府衙的附近置办一个院子,不要太小了。再让他们留意甘州的事情。我后边会派人过去的。”

    想了想,程嫣又说道:“让两位先生问素菊支取银子,并且让素竹安排护卫跟着。另外我不希望大哥知道这件事情。”

    素梅心头一紧。不让大公子知道,也就是说目的不是帮大公子收集情报了。那小娘子派人过去做什么。她不敢再深想,急匆匆地下去安排去了。

    等素梅走了,程嫣问素兰,“大哥什么时候走,时间定下来没有”

    素兰恭谨地回道,“大公子已经到了长宁郡主那里辞行,估计下晌就会过来。听汜公子那边的小厮说,应该是定了明日启程。”

    “那你就再和素梅说声,让她嘱咐两位先生……”程谨话说了一半就顿住,改了主意,“算了,既然已经说过不要让大哥知道。他们如果自己不知道去安排,我还用他们做什么。”

    素兰恭谨地应是,依然侍立在一旁。

    大哥明日就要启程,自己的事情也要安排下来了。程嫣暗自思量着,又站起来:“走,我们去阿娘那里。”

    素兰忙忙地让二等婢女去取了大氅来,给小娘子披好,又拿了手炉,塞到小娘子的怀里,上下打量了一下,觉得小娘子不会被冻到了,才跟在身后,一起下了倚翠楼。

    长宁郡主正和儿子依依惜别着,听到女儿来了,忙说:“还不快请进来。”

    程谨就站起来等在一旁,等着妹妹进来。

    程嫣第一眼就看到程谨,笑着打趣他到阿娘这里来也不叫着自己,是不是想好处独占。程谨就回答她说平日都是她在阿娘面前尽孝,如今还不允许自己卖卖乖是怎的。

    兄妹两个你一眼我一语地,很快把长宁郡主逗笑了,冲淡了些许别情。




95刘府
    自这个儿子十四岁起,程谨就没有在长宁郡主身边待过几天。所以长宁郡主是早就习惯了离别的。再说这次走又不是去游历,而是去昕宁,还有那么多的表哥陪着,长宁郡主也就不觉得什么了。她只是对着程谨的小厮嘱咐了又嘱咐,才把人给送走。

    程谨走了,程嫣也跟着告辞。长宁郡主知道这兄妹俩一定是还有话是不方便当着她这个阿娘的面说的,也不勉强,把程嫣身边跟着的素兰也照例嘱咐了一通,就把人也打发走了。

    兄妹两个走出了长宁郡主的院子,就绕着花园慢慢走着。

    如今已经过了二月二,花园里的湖已经开始化冻,有锦鲤不断冒出头来吐两个泡泡。

    程谨想到自己去岁**月刚回来的时候,妹妹还丢三落四地,动不动就会被裙子绊倒。如今大半年过去,已经能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了。

    他忍不住抬手,揉了揉妹妹还梳着双丫髻的脑袋。这个子好像也长了点,让他不是随便一抬手就能揉到了。

    程嫣恼了,保住自己的脑袋,护着发型,“哥哥,你都给我揉乱了,梳起来很麻烦的!”

    程谨笑了,说她:“你今年就十四了,这就不允许哥哥摸了是不是。”

    程嫣皱皱鼻子,并不回答。

    程谨只能是无奈的摇头,陪着程嫣继续走。

    两个人沉默了很久,程谨才主动开口,嘱咐程嫣在王府要孝顺阿娘,听舅母的话,别淘气。

    程嫣只是含笑听着,并不反驳。

    程谨只知道妹妹今天特别的乖巧,忍不住又多嘱咐了几句。他可不知道未来这个妹妹会送给他多大的惊喜(吓)。

    真定王府这边,程氏兄妹其乐融融。定山府衙中,刘勇名堂高坐,幕僚辅臣、将领分列两旁,却是有些剑拔弩张。

    刘勇这几个月在定山又招募了很多新丁,加起来有了一万两千多接近一万三的队伍。他这边采用的是大夏的兵制:五人为一伍,十人为一什,二十什为一曲,十曲为一营。也就是说一营有两千人左右。营的长官被称为都尉。当成军的时候派出几营不定,奉领兵大将为骠骑将军,都尉需要听凭骠骑将军调遣。

    目前定山有两千多人还留在新兵营,剩下的人被刘勇分成五个营。这样合计起来有六位都尉将军。能够担当骠骑将军的除了刘勇自己,还有他大哥刘寂、结拜兄弟石洲和邓文博。也就是说厅里的武将除了他自己一共有九人。

    幕僚这边除了伍辰伍淮安还有一位经泰。这位经泰先生不肯说自己姓什么,可确实是有治国之才,刘勇也就把他留了下来。只是刘勇并不是很信任这位经泰先生,有些事情会故意瞒了他,他出的主意刘勇也是和伍辰讨论再讨论,确认了确实可行才会依照行事。

    另外还有一位耿参耿先生和一位杨康裕杨先生。耿参是原来下邳的郡承。是一个小家族的子弟,因攀上了关系得了一个郡承的职位。后来刘勇占了下邳,让他继续做他的郡承。再后来吴觉占了下邳,他怕被报复,又欣赏刘勇的果决,就挂冠,跟着刘勇转战到了定山。虽然现在定山大多官员用的都是原来的人,他却成了刘勇比较倚重的内政人才。在刚到定山的时候也确实出了大力。

    杨康裕杨先生则是出身桐城杨氏。桐城杨氏是八大宗族中杨氏的旁支。刘勇冲着他的出身也会留下他。毕竟将来要想更进一步,世家大族的力量是不能不依靠的。刘勇还指望着他能帮忙把桐城杨氏拉到自己的战车上来。而这位杨先生在内政方面也有一定的见识,就和耿先生一样成为了刘勇占领定山时稳定人心的重要帮手。

    而定山原本的官员和世家,都还没成为刘勇的心腹,也就根本没资格现在站在这里。

    现在气氛剑拔弩张是因为双方正在争论关于用定山换平渡的事情。

    一部分人支持换,一部分人不支持。支持的人中一部分觉得等打下下邳后不仅要把平渡还给真定王府,还要支付两年的下邳的赋税这个条件太过分了,而另一部分人则觉得反正如今也没本事和真定王府掰手腕,不如就这样。但是在攻打下邳的时候可以多多消耗真定王府的力量而自己保存实力。

    这场争执还不是文臣和武将之间的争执,而是各人都有个人的想法,谁也没办法说服谁。

    刘勇把背靠在身后的垫子上,揉了揉额头。他已经听着这帮人从早上争执到快午时三刻了,还是没有个结果。不仅仅是没结果,甚至都差点打起来。刘勇觉得他学着别人规定了诸位将领进议事厅不准带兵器还真是英明。否则这帮人恐怕不是动手,而是见血了。

    但是刘勇也很是头疼。他头疼的不是这帮人的争执,而是这帮人都各有各的想法,谁也不能服谁,没有形成一股力量。他大哥刘寂一直以他马首是瞻,对于任何事情都是不发表任何看法。所以还没办法看出大哥是否能压服几个都尉将军。可石洲和邓文博是一定不行的。目前的情况是都尉将军掌兵,骠骑将军不掌兵,只有那么五十人左右的亲卫队。如果万一将来都尉将军不听使唤,会成了什么样子!

    刘勇想到这些吓得浑身一哆嗦。他觉得他可能知道为什么当初在下邳的时候他明明兵力占优,却还是败在赤眉老儿手里的原因了。

    刘勇一怒之下用袍袖拂落了桌子上的茶具。乒乒乓乓一阵响吓得正在争论的人立时住了嘴。大厅里瞬间由嘈杂的闹市变成了落针可闻。

    “争论完了吗没有争论完你们可以继续,我等着。”刘勇的声音冷如冰窖。

    下边的众人都觉得耳朵被刺了一般,纷纷垂了头。

    议事厅里边安排的是分列两排的坐席。每个坐席前都有矮几,两人一席。后来众人争执,争执不过的时候有人就免不了挥胳膊挽袖子抓领子的,撞得矮几七扭八歪。现在看到主上火了,一个个都跑回自己原来的位置,并且非常机灵地把撞歪了的矮几给扶正。

    看到下边一群大男人哆哆嗦嗦的似鹌鹑,刘勇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哭好,还是笑好。



96憨货
    刘勇再次揉了揉额头,扫视了一圈下边坐在那里头都不敢抬的人,随手指了一个人:“你,郑甸,你来说,你是赞成还是反对。”

    郑甸正是六个都尉将军之一。他自位置上起来,看了一圈自己的同僚,发现没有一个人肯给他一个眼神,气得他一梗脖子,双手抱拳,瓮声瓮气地说:“主上,末将反对。”

    刘勇把他的动作自然都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地问他:“你反对什么”

    “末将都反对。”

    “你是说反对定山和平渡换防”

    “末将反对!”

    郑甸许是看到刘勇的语气一直平静,胆子大了起来,说出来的话掷地有声:“末将反对换防。弟兄们用命换来的地盘,位置如此重要,凭什么就这么让给真定王府!主上,你不能因为你要娶真定王的外甥女,就把弟兄们都卖了!”

    “郑甸!”

    “郑甸!”

    “郑二愣子!”

    四五个同僚同时呵斥。有人一着急,连郑甸在私底下的诨号都给叫了出来。

    郑甸也被人给呵斥醒了,忙再次抱拳:“主上,我是个浑人,随口胡说的。我没这么想!可我没这么想不代表别人也不这么想。”

    同一席上的方丰简直被郑甸这个浑人给气死了。他还真是对得起自己郑二愣子这个诨号啊!都让他闭嘴了还能继续胡咧咧。这刀补的,是怕主上不处置他怎么地!他不得不伸手使劲扽郑甸的盔甲下摆,压低了声音吼他:“你给我坐下。”

    郑甸再四周看了一圈,发现终于有人看他了,但都是瞪着他的,有些纳闷地挠了挠脑袋。总算是他还知道听话,呐呐地坐下了。

    刘勇却这个时候拍起来巴掌;“很好!非常好!还有没有人跟他一样,觉得我把你们卖给真定王府了啊”

    所有人再次垂了脑袋。谁都不是傻瓜,就算是真的这么想,也不敢说啊!

    刘勇却再次开口:“没有了我现在可是给你们机会。你们不说以后就永远别说了。到时候再让我听到什么不该听到的话,可是要军法处置的。”

    一群大男人脑袋埋得更低,心中都把郑二愣子骂得要死。这种事情大家嘴巴上唠叨唠叨也就罢了,也就你笨敢捅到主上面前。

    刘勇看到所有人都不开口,点头:“很好,看来只有郑甸你这么想。”他深吸了一口气,大喝,“郑甸听令。”

    郑甸就是一愣,马上就反应过来,把摆放在矮几上的头盔戴上,站起走到大厅中央,单膝跪地,双手抱拳:“郑甸听令。”

    刘勇自自己桌子上的令桶里边抽出一支令箭,丢在地上:“现命你点齐你营人马,明日拔营,夺回下邳。”

    郑甸愣住,所有人都愣住。郑甸只是愣,不是傻。这种摆明了送命的题他肯定是不会接的。当初他们可是有接近一万的队伍,都被人家吴觉打出了下邳。如今他营中也就两千多人,真回去就是去送菜的。

    可是如今令箭都丢出来了,他怎么下台啊!他下不了台不重要,主上怎么下台他总不能真的接了令箭,拿着弟兄们的命去拼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吧。

    方丰都快被郑甸这憨货给气死了。不该愣的时候他傻愣,该愣的时候他又不愣了!这种时候,他只要说声:我不去,我没那本事,我不反对了。这个事情也就算完了。可这憨货就低着头在那里盯着那令箭,也不知道在想什么。他不会傻不愣登地直接拾了令箭吧!方丰被自己这个想法吓出一身的冷汗。

    郑甸还在那里傻着,方丰在一边看得着急也是无可奈何。

    要不怎么说刘寂是刘勇的亲大哥,最了解这个弟弟的心思,知道他并没有心思让郑甸去送死,而是想压服这些桀骜不驯的将领。

    刘家军刚刚成军也就是这两三年的时间。能够跟着他们从下邳来到定山的,都是最忠心的。将来要打江山真还要指望着如今在场的这些人。可也正是因为这些人都是跟着他们起于微末,也就没有了敬畏之心。像什么拿弟兄的命去换媳妇这种话都能在议事的大厅里说出来,可以想见这帮人还把人这是当兄弟,没有当主上。

    看来刘勇也是想着趁着这个时候改改这帮人的脾气。别今后要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一点理由都说不出来。

    自己是把刘勇当弟弟还是当主上呢刘寂一边反思自己,一边喝问还愣在那里的郑甸:“你可有把握拿下下邳”

    这个问题我会回答。郑甸想着,马上中气十足地回答:“没把握。”

    这声音大的,好像是什么光荣的事情似的。

    “那你可以举荐一个你认为能够拿下下邳的人选,由他接令前去帮我们夺回下邳。”刘寂又说。

    郑甸果然脑袋转着四处看。

    这个憨货!

    这是所有武将心中的想法。他们都觉得自己今后应该小心着千万别被这憨货给埋坑里。

    总算郑甸还没傻到家,摇了摇大脑袋:“没有。真要有这能人,我们就不会丢了下邳了。”

    这货倒真是实在。刘寂心下暗笑,又问:“既然知道无法打下下邳,你还反对个什么劲!”

    刘寂满以为这么一说,这郑甸就应该说声自己错了,归座,这个事情就算完了。没想到郑二愣子还有话说。

    “我自己一个人当然不成。可要我们五营齐出,再由主上指挥,我不相信拿不回下邳。”

    刘寂被气笑了,反问他,“你说五营齐出。合着你就想把些老弱病残和新兵蛋子留下守着定山不成”

    郑甸梗着脖子不说话了。显然他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有些太天真。别看现在苏全表面上已经臣服了更始帝,两个人争地盘的脚步可是没停下。定山如此要地,要是真的只留下些老弱病残加新兵蛋子,他们前脚出门,老窝后脚就能被人给端了。到时候恐怕又会和去岁夏末秋初一般,成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

    刘寂一巴掌拍在自己面前的桌案上,“还不回去!”
1...4041424344...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