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唐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云长歌
换句话来说,能够在这种时候还抽出手搞事情的肯定是实力比较强大的政权。
别说如今的大唐,就算是当年南唐如日中天的时候,也不敢去招惹吐蕃,然而如今吐蕃来招惹他们了。
李从嘉看着大家一言不发的样子,微微扬起下巴说道:“都别不说话,说说吧。”
李从嘉都开口了,众人就不能不说话,周宗作为首辅,位高权重的同时在这种时候也要冲上去挡枪。
好在周宗也不是没有准备,他略一思索便说道:“吐蕃既然只是派人来支持起义,就证明吐蕃并不想明着来,只要我们查清楚到底是哪个政权所为,再做防范也不迟。”
李从嘉点了点头:“四个王系,哪一个都有可能,就算去查,查出来的也不一定就是真的,万一他们彼此之间栽赃嫁祸呢?”
周宗心里一突问道:“殿下的意思是?”
李从嘉冷着脸说道:“我能有什么意思?看起来大家都想息事宁人,那就继续派兵将起义军给灭了,然后重点防备雅隆觉阿王。”
韩熙载问道:“雅隆觉阿王?殿下觉得是他?”
李从嘉伸手叩了叩御案说道:“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将军队派近的大唐境内,吐蕃政权必然离我们不远,那么条件就限定死了,地盘比较大,人口比较多,距离我们还很近的……除了吐蕃雅隆觉阿王,我一时之间也想不出还有其他人。”
当然也不是完全想不出,而是不记得,在李从嘉的记忆力,历史上这附近的吐蕃政权强大的好像就这么一个,其他的都已经随着时间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既然连名字他都不记得,那就是不够强大。
至于为什么是想起历史上的记载……主要是现在太乱,大家忙活着自己一亩三分地都不够,哪里有心情去管吐蕃?
更甚至中原了乱成这样,大家自然也希望吐蕃跟着乱,这样可以保证少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宋齐丘忍不住开口说道:“殿下,不能再兴兵事了。”
李从嘉气笑了:“是我要兴兵事吗?还不是他们来挑衅?”
宋齐丘无奈:“退一步海阔天空,有的时候总要吃点亏,如今的大唐支撑不住三线作战。”
李从嘉淡淡说道:“我没说现在要打他们,我只是让大家尽量防备。”他看到诸位大臣都松了口气的模样又加了一句:“如果吐蕃一而再再而三挑衅的话,你们也别想让我忍了。”
萧俨皱眉说了句:“国虽大,好战必亡。”
李从嘉冷冷说道:“我只是不想当第二个石敬瑭。”
石敬瑭?儿皇帝?
刚刚劝李从嘉的几个人都有些坐不住,他们只是不想让李从嘉热血上头去打吐蕃,怎么还跟石敬瑭联系起来了?而且退一万步讲,现在起义军占据的地方乃是青海附近,青海跟燕云十六州没有可比性啊。
李从嘉见大家都有些坐立不安,这才语重心长说道:“不是我不想退,而是不能退。”
众人面面相觑,大家都有些无奈,内阁众臣都知道,哪怕他们在这里说的再多,只要王跟枢密院那边达成一致,基本上就没有他们反对的余地,只是,李从嘉说的也的确有道理,在经历过失地亡国的一系列剧变之后,这些大臣们也不想让出一丝一毫的国土,哪怕那里没有人也不行!
然而……跟吐蕃打……他们谁都没有信心。
李从嘉甩甩袖子离开,回到紫宸殿之后,释雪庭说道:“诸位辅臣都是好意劝说,你又何必发火?”
李从嘉说道:“谁发火了?”
释雪庭挑眉看向他,虽然李从嘉没有表现出生气的样子,也没有大喊大叫,但是释雪庭多了解他,知道他心里肯定憋着一股火气。
李从嘉坐下来说道:“哎,我只是给他们打个预防针,别总想着维稳,现在的大唐正是需要展现肌肉的时候
复唐 分卷阅读266
,现在退一步将来就有人想让我们退十步!”
释雪庭其实明白李从嘉的意思,他只是不想被老臣压制,现在朝堂上的大臣年纪一个个的都很大,这些人彼此之间还都很熟悉,这样就给李从嘉带来十分大的压力,比如说刚刚,几乎是所有辅臣都反对出兵,当然李从嘉也并不是叛逆到了那些大臣说什么他都反对的地步。
而是无论怎么看,这一步都不能退,更何况如今的吐蕃也不是当年的吐蕃,或者更确切一点说,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吐蕃,吐蕃王朝早就灭亡不复存在,就算是雅隆觉阿王在李从嘉眼里也算不得什么。
他们的威胁还不如蜀国带来的大!
李从嘉不满意的就是这些人听到吐蕃的名头就先害怕,这怎么可以?
释雪庭摸了摸他的头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让人继续去调查到底是不是雅隆觉阿王搞得鬼。
结果这边还没调查出一个结果,反而是李景达那里送来了一个十万火急的消息:蜀国似乎要与南周联手!
内阁诸位辅臣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又开始游说李从嘉:不能跟吐蕃打啊,好好好,你说他们不是吐蕃他们就不是,不管他们是谁都不能打了啊,南周跟蜀国联手,我们压力会非常大。
李从嘉冷笑:“就他们会找同盟啊,我给北周写国书!”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一点李从嘉还是十分明白的,他不仅仅给北周写了国书,甚至还给荆南写了!
说起来荆南也是苦,能够在乱世之中建立起一个政权,并且存活至今,实力自然也是有的,只是这个实力还不算很强,荆南之所以能够在那么一片狭小的地区自给自足,完全是因为这个政权占据着交通要道,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的时候就是靠着打劫过路的各国使者起家。
现在李景嘉想要打蜀国,一开始并不打算跟荆南借道,只是如今南周跟蜀国联手,那么大唐的战略战术就要变更,必然要跟荆南打交道,既然如此那就发个国书承认他们的国际地位好了,只要能借道不拖后腿一切好说。
李从嘉在某些事情上的确没什么节操,然而他肯写国书,大臣们也不肯同意啊。
荆南算什么?就那么一点地盘,那么点人也能算作一国?
李从嘉看大家都反对的样子,干脆说道:“荆南占据交通要道,你们说怎么借路吧?”
众大臣略一思考,不得不说到:“那便写封信就是。”
李从嘉笑了:“是我们有求于人,还摆这么高姿态真的好吗?”
周宗苦口婆心说道:“殿下,如今我们才是正统,您怎么好承认别人也是皇帝呢?”
就算称帝了也要称作伪帝啊,哪怕这个称呼也不能把人家怎么样,总要表现出自己的立场。
李从嘉想了想历史上荆南投降北宋的原因和时间,干脆说道:“那就先拿下荆南吧。”
众人:??????
我们让你姿态高一点,不是高成这样啊!
以前也没觉得殿下这么好战,怎么最近总想打别人呢?能不能当个安静的美男子?
李从嘉见众人一脸生无可恋,摸下巴说道:“就算要荆南也不好强攻,这样吧,让白国公或者紫亭候派人携重金去荆南借道,若是荆南同意,趁机控制江陵,让高继冲投降!”
李从嘉还真不是一时兴起,主要是现在的荆南属于后继无人的情况。
高继冲是高保融的长子,然而高保融去世的时候,他还太小,所以高保融让自己的弟弟高保勖继位,结果高保勖刚继位两年也去找他哥哥团聚了,高保勖病逝之后只能是他继位。
高保融去世的时候,高继冲刚十五,今年也不过十八岁,他本来算不得出色,手下也没有什么能人,打他主意的不仅仅是李从嘉。
只不过之前大家为了维持表面上的平衡,没有人主动去动荆南这块蛋糕,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李从嘉如果拿下荆南的话,肯定会遭到南周和蜀国的反扑,毕竟有了荆南,大唐进可攻退可守,他们会变得十分被动。
李从嘉这个提议倒是比较能让人接受,毕竟这个方法比较兵不血刃,现在许多人的想法就是能不动手就别动手。
既然大家都觉得这个方法好,李从嘉就很开心的将事情交给了大臣们,反正他就是去个出主意的。
这个主意并不难,难就难在要怎么控制江陵,毕竟江陵也算得上是高家的大本营。
对此李从嘉倒是略微指点了一下:先占据城巷。
这个主意让释雪庭都不由得有些惊讶,他从来不知道李从嘉居然对荆南这般熟悉,据他所知李从嘉好像从来没去过那个地方吧?
释雪庭所想也是大臣们的想法,最后许多人都觉得李从嘉肯定是早就打那里的主意,所以提前做了功课,至于多早开始打主意,谁都不知道,他们唯一能确定的是李从嘉是个走一步看十步的主。
李从嘉知道大家的看法之后颇有些哭笑不得,他哪里是走一步看十步啊,根本是因为这个方法有人用过罢了,想到这里李从嘉颇有些感慨。
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这个时候北宋已经建立,并且开始逐步一统中原,结果李从嘉横空出世,如今中原还陷在战乱之中,北宋的开国皇帝……正在外面给他卖命呢!
有的时候李从嘉也觉得他是不是做错了,如果不是他,现在中原的百姓应该大部分都已经结束了战乱流离的日子,开始渐渐休养生息恢复生产。
可是细细想来,李从嘉一开始并没有什么争霸天下的念头,他就是想要活下去,不当违命侯而已啊,万万没想到居然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周国没有分裂的时候,李从嘉偶尔也会想一想要不就在西域窝着好了,后来周国分裂,中原再无一个强力的帝国能够一统中原,这才让李从嘉更加坚定信心回归中原。
可是他终究觉得愧对天下百姓,只可惜,这份愧疚他只能深藏心里,就连释雪庭他都不能说。
只不过李从嘉的感慨并没有维持太长时间,之前大唐算得上是腹背受敌,如今也渐渐占据了主动,李从嘉交给李弘冀了一个营的火器军之后,那所谓的农民起义也就有了结果。
让李从嘉意外的是,李弘冀在战报上声称之前见到的那些吐蕃人,一个都没抓到!
对方到底是来干嘛的?如果真的是要捣乱,这边眼看着不行,就立刻去别的地方继续煽动百姓啊。
反正要是李从嘉的话,他就这么干,毕竟总有对朝廷不满的人,集结起来纵然不能对大唐产生多大影响,也能牵制住大唐,甚至还能够占据一部分大唐的国土,而大唐也不会过多的反击实在是现在的边境线太模糊,就连李从嘉自己都说不好大唐如今的
复唐 分卷阅读267
国界线在哪里,他说哪里都有道理,也都没有道理,毕竟也没办法跟别人约定国界线。
怎么就跑了呢?这些人到底是过来干嘛的?
李从嘉想了半天没想明白,干脆就放在了一旁,他现在的力主要就放在了对蜀国的战争上。
北周那边的消息回来的很快,李从嘉想要联合他们打蜀国,他们当然也想联合李从嘉打南周,只不过,毕竟是两个国家,如何作战,行军路线怎么规划,占领的城池如何分配这都是问题。
当然最主要的是,北周还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唐国能够将火药卖给他们一些。
是的,北周之所以能够这么痛快的答应结盟,主要就是看上了大唐火器军的武器。
李从嘉知道,只要火器军出现在中原,那么就不可能隐瞒火器的存在,而一旦让人知道了有这样的大杀器,肯定会有人打这个主意。
北周这还算是客气,毕竟没有想过强取豪夺,对此李从嘉的意思是:卖给他们!
萧俨有些忧心忡忡:“卖给他们,只怕不妥吧?”
李从嘉狡黠地笑道:“我说卖给他们,可没说要将那些都卖给他们啊,他们也没说想要买哪个,我看雷盒就不错。”
雷盒是李从嘉一开始鼓捣出来的,这玩意当初看着杀伤力很大,但是如今看来弊大于利,再加上有真正的工匠开始各种改良,雷盒基本上已经从唐军的武器库中退役了。
而之前制作好的一些雷盒已经很久都没用,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废物利用卖给北周!
反正北周那边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都有什么样的武器,最多也就是知道火药,至于其他……开玩笑,李从嘉的火器军可不是那么好进的,每一个进来的恨不得八辈祖宗都查了一遍,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忠心和紧密型,别的军队的想接触他们都不容易,还想打探情报?做梦去吧。
而且就算是他们淘汰下来的东西,也不代表质量不好啊,他们的军工做的还是不错的,只不过就是……这玩意对使用环境挑剔了一些,不知道北周能不能开发出更多的使用方式哦。
萧俨听了之后顿时放心:知道他们的王这么不要脸,不不不,是这么狡猾,他们就放心啦!
北周在到李从嘉的回信之后,一时之间从上到下都放下了心,他们要卖火药一个是眼馋大唐的这种新式武器,第二就是想要试探,如果唐国不肯卖,那就说明唐国进军中原包藏祸心,如果肯卖,那就说明唐国无意跟北周争夺天下。
当然此一时彼一时,说不定什么时候唐国又想要打仗了,不过那个时候他们手中也有了那种很好用的武器,谁怕谁啊?
就这样,一个卖的欢天喜地,一个买的喜笑颜开,也算得上是皆大欢喜。
这些被李从嘉视为废物的雷盒卖出了天价,李从嘉知道之后开心的三天脸上笑容都没消失过。
结果就在这个时候,李弘冀送来了消息:雅隆觉阿王派来了使臣!
第129章
李从嘉十分纳闷,在别人家里搞事之后还派使者上门,这是什么操作?真不怕他一生气就把使臣给砍了?
不过再一想,还真是,对方并没有明着来,所以就算李从嘉气成球也不能真的把使臣给砍了。
不过姿态还是要高一点的,直接打发韩俦去跟使臣交涉,看看雅隆觉阿王到底是什么意思?
结果韩俦带来的消息让李从嘉觉得很有趣,雅隆觉阿王派使臣来主要是示好,而示好的方式居然是……告状?
雅隆觉阿王的使臣给出了亚泽王派人暗中支持回鹘人起义的证据,李从嘉看着那份所谓的证据颇有些哭笑不得,那是几封信,亚泽王跟那个所谓的义军首领的通信。
李从嘉不觉得这些信是真的,亚泽王跟雅隆觉阿王虽然都是吐蕃皇族之后,但他们本身就是竞争关系,雅隆觉阿王送来这些信有很多可能性,最大的可能性大概就是为了借刀杀人。
当然也有可能这些信是真的,然而就算是真的又能怎么样?
李从嘉当初说得强硬,但是心里也明白,现在的确不是个开战的好时机,尤其是吐蕃跟大唐之间还隔着各种山脉,从行军上来说就很艰难,而李从嘉的目的一直都是中原,如果将来有能力了可以打一打吐蕃的主意,如今这一片地方他是不会想要的。
释雪庭将这些书信整理起来之后说道:“也未必没用。”
李从嘉抬头看向他挑眉问道:“什么用?”
释雪庭笑道:“把这些书信给亚泽王送过去啊。”
李从嘉眨了眨眼,顿时笑道:“这倒是个好方法,表面上是质问,暗中则是告诉他雅隆觉阿王出卖他或者是栽赃嫁祸他,让他们两个狗咬狗去好了,吐蕃的事情,我们不插手。”
释雪庭听了之后不由失笑,自从李从嘉当上唐王之后,这么接地气的话还真是很少听到了。
李从嘉直接将这件事情交给释雪庭,至于雅隆觉阿王的使者……就让韩俦去应付吧,应付的差不多了估计对方也就要回去了。
李从嘉转而问道:“荆南那边怎么说?来消息了吗?”
释雪庭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十分复杂,李从嘉一看他这样顿时心里咯噔一声,忍不住问道:“难道有变?”
这一瞬间李从嘉首先想到的是怎么打下荆南,毕竟秘密控制荆南这件事情不被高家知道就算了,若是被他们知道,借道什么的就别想了。
只是,不应该啊,李从嘉为了万无一失特地让赵匡胤去办这件事情,毕竟赵匡胤这个人十分狡猾,李景达是不是狡猾不好说,然而这种不太光明的事情总不能让自家叔叔去做。
释雪庭叹了口气说道:“也不是,荆南倒是已经控制住了,只不过过程……有些意外。”
李从嘉顿时松了口气:“你别吓我,荆南实在是太重要,若是让他们投靠南周或者蜀国,到时候我们会非常艰难。”
释雪庭说道:“赵匡胤此人……面善心冷,高继冲已经死在了他的手上。”
李从嘉:????什么玩意?
看到李从嘉震惊的目光之后,释雪庭无奈说道:“他并没有听从你的意见,倒也不是他公然违抗军令,而是他跟白国公商议之后,觉得那个计划太过简陋,想要控制城巷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就算控制住了,对方也能随时向蜀国或者说南周求救,并不一定非要归顺大唐。”
李从嘉一想好想还真是这个样子,历史上北宋能够不吹灰之力的拿下荆南,主要是因为当初北宋几乎已经占领了荆南周围所有的地方,而当时北宋已经是中原最强大的国家,荆南就算想要投靠谁都没有选择,只能选择归顺。
复唐 分卷阅读268
现在却不是这样,大唐的实力在西域已经让许多人闻风丧胆,就连于阗都不敢轻易对大唐动手,但是在中原,只怕还没有什么人知道大唐的底细,荆南也未必会把大唐放在眼中,更何况他还能随时找别人当盟友。
李从嘉背后出了一身冷汗,果然惯性思维害死人,如果不是脑子里有这段历史,只怕他也不会随便出这么一个主意,也幸亏了赵匡胤没有听他的。
“赵匡胤是怎么做的?”李从嘉十分好奇。
释雪庭说道:“赵匡胤买通了高家的厨子,在接风宴上下毒。”
接风宴自然就是高继冲为了款待赵匡胤设下的宴席,李从嘉听了之后有些意外:“他把高继冲毒死了?”
释雪庭摇头:“不,他是给自己下毒。”
李从嘉震惊地问道:“给自己下毒?他不想活了?”
那可是□□,不管什么□□,就算有解药解毒也需要一定时间,如果没有掌握好时间的话,说不定就一命呜呼了。
释雪庭叹气:“当时的确是很危险,不过他挺了过来,然后就顺理成章的派兵打下了荆南。”
李从嘉皱眉:“既然打下来了,高继冲该如何发落应该交给朝廷,他怎么能私自下手呢?”
“不是,是高继冲自己点了王宫,王宫付之一炬,等火灭的时候只剩下一片灰烬了。”
李从嘉目瞪口呆,这一波操作有点夸张了吧?
不过想想也是,历史上高继冲归顺之后能活下来是因为跟北宋其实没有太大冲突,至少没有人命官司。
而这一次,虽然赵匡胤没死,可他意图谋害大唐重臣是真的,就算他说没有做过,谁信?
李从嘉坐在那里半晌,才笑着说道:“这个赵匡胤……”他摇了摇头,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赵匡胤,不得不说,能成大事的人,不管性格如何,节操还有没有,这份决断的本事却是一般人都比不上的。
若不是李从嘉运气好,估计还真别想让赵匡胤归顺大唐,是的,李从嘉一直觉得自己能走到今天就是因为运气好。
想了一会之后,李从嘉扯过一张信纸就写信把赵匡胤骂了个狗血淋头,重点骂他不爱惜自己身体。
这样一封信,虽然明面上看是在斥责赵匡胤,实际上却是在关心他,只要赵匡胤脑子没问题就不会想不明白。
李从嘉写完信之后,想了想说道:“赵匡胤也算是立下了功劳,我记得私库里还有几根百年人参,选两根给他送过去吧。”
这样为了事业连命都不要的小弟必须安抚,哪怕不是赵匡胤,没有什么本事,这样的人也难得啊。
同时李从嘉也很纳闷,赵匡胤这是抽了什么风呢?这件事情就算是换成李景达这么做,他都比较理解,赵匡胤不像是这么忠心的人啊。
是的,在李从嘉心里,赵匡胤从来就跟忠心没啥关系,无论是历史上的“陈桥兵变”,还是这个时空的背叛周国,从哪里看都看不到赵匡胤的忠心,这又是在搞什么?
还能是搞什么?怕你借机搞事啊。
赵匡胤做这件事情也是逼不得已,他在前线到指示的时候,当时就觉得不行,荆南的情况太复杂,若是大唐已经占据了中原的半壁江山,这样做或许还行,现在可行不通。
可是他又不敢写折子,为将者最忌讳的就是对上司的决定指手画脚,可这是明摆着行不通的,他唯一能够做的大概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自己想办法搞下荆南!
然而赵匡胤也知道自己在李从嘉心里大概也不是什么忠诚的人,他担心如果用自己的方法搞下荆南之后,会被李从嘉怀疑他要据地自守,毕竟荆南这个地方易守难攻,否则高家本来也没什么能人,哪里能够把持荆南这么多年?
赵匡胤并不想再继续弄个割据政权,不说劳心劳力最后可能还一无所获,就说他全家都还在删丹呢!他总不能不顾妻子儿女吧?
赵匡胤只能出此下策,明摆着就是告诉李从嘉,为了大唐江山他可以不要性命,所以他没有反心。
当初赵匡胤要冒险,他手下所有人都不同意,脾气火爆的甚至又说让赵匡胤造反的话,赵匡胤当时按下了所有人一意孤行,他心里还有个想法,或许可以借着这件事情将他跟李从嘉之间的那些隔阂抹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