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唐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云长歌
释雪庭说道:“现在不宜动手,京兆府如今在北周手中。”
李从嘉点头:“我知道,所以我让你去探探路,以游方僧人的身份看看那边的城防什么的,我们与北周早晚要兵戎相见,若真到了那一天,京兆府是首要拿下来的地方。”
释雪庭干脆说道:“可以。”
他答应的痛快,李从嘉却又犹豫了半晌,最后还是说道:“算了,让情报部派人去吧,你别去了,平平安安回来就好。”
释雪庭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你这是……不信我?”
李从嘉眨眼说道:“我只是不想让你承受任何风险,如果你出了事情,我怎么办?”
释雪庭笑道:“今天嘴这么甜?唔,折子批的差不多了吧?我们回去?”
李从嘉脸上一红:“不是刚刚才……”
释雪庭在他的腰上摩挲说道:“我这一走短则一两月,多了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了,说不定还要跟蜀国交锋才行,走之前自然是要……”
李从嘉无奈说道:“也不怕肾亏?”
释雪庭顺口说了句:“求肾亏。”
李从嘉果断闭嘴不说话,毕竟如果真的挑
复唐 分卷阅读272
衅的话,恐怕最后肾亏的还是他。
释雪庭出发的准备工作做了三天,这三天他可以说是每天都春风满面,相对应的就是李从嘉开始数着日子盼他先离开一段时间,毕竟释雪庭再不走,他的腰估计就要断了。
好在释雪庭也有分寸,折腾归折腾,一点也没让李从嘉的工作受到影响,反而还帮着处理了许多事物。
大臣么不知道这俩人胡天胡地了好几天,只是看李从嘉每天都一副倦容,偏偏折子都批的很认真,而且一般当天递上去第二天都会有回复,这个工作量可不小,要知道以前李的时候,一个折子递上去,三五天之后有指示就算是快的了!
所以难得的,辅臣们有志一同的劝李从嘉:“殿下虽然年轻,也要保重身体才是,有些事情并不着急的。”
李从嘉听了之后心说,有本事你们去跟释雪庭说啊,让他保重身体,他保重了我才能保重!
当然这句话是不能说出来的,所以到最后李从嘉只好微笑说道:“现在事情不算太多,只不过快到冬天了,整个人都变得提不起劲来。”
别说,他这个说法倒是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尤其是韩熙载他们这些上了年纪的老臣,到了冬天之后就觉得神不好。
李从嘉说完这句话没两天,萧俨就病了。
李从嘉在知道的时候顿时心中一紧,秋冬交季的时候老年人最是容易出事情,萧俨的年纪放到后世都算是高龄,更不要说这个年代。
而内阁辅臣有一个算一个,失去了都是大唐的损失,而且李从嘉现在根本找不到能够替代萧俨的人!
于情于理,李从嘉都应该关心一下萧俨,于是,李从嘉不仅亲自去看望了萧俨,还派奉御过去给他看病,甚至宫中珍藏的药材也赐下了不少,为的就是能够挽留一下这位老臣的生命。
萧俨倒也争气,居然真的渐渐好转,然而就算好了,萧俨的身体也是大不如前,上朝的时候,李从嘉一眼就能看得出他脸色中的灰败。
李从嘉心里十分清楚,萧俨现在不适合再操劳,如果回去安心修养,或许还能多活几年。
就算大唐如今再怎么缺人,李从嘉也不忍心这样压榨一位可以说为了曾经的南唐和现在的大唐都鞠躬尽瘁的老人。
可他不能主动劝退,只能跟周宗说道:“萧卿身体看上去像是没有大好,我心中的着实不安。”
周宗十分欣慰,从萧俨的事情上可以看得出来,李从嘉是个十分多情的君主,多情而又不优柔寡断,给他打工完全不用担心一句话说错,或者是什么事情做错就掉脑袋,只要不过分,他都能容忍。
周宗说道:“我去看看萧翁吧,问问他什么意思,哎,他家中子侄类他者少。”
李从嘉瞬间就明白了萧俨为什那么还在朝堂上屹立不倒,主要是他的儿子孙子,甚至侄子侄孙都没有一个出的!
李从嘉立刻说道:“我记得萧卿的幼子萧幼安文采不错,不如让他来跟周晔做个伴吧。”
周晔现在是李从嘉中书舍人,当然这个中书舍人跟唐朝时期的想必,地位已经没有那么高,以前的中书舍人不仅仅需要起草诏令,还有参与机密的权利,而现在的中书舍人说白了就是皇帝的秘书,帮着写写文书什么的。
然而这样的职位却是足够清贵,也是晋身的好台阶,许多官宦子弟削尖了脑袋都想来当个中书舍人。
李从嘉给了萧家一个晋身的台阶,萧俨也就不再坚持下去,他清楚就算自己继续坚持也没什么用,子弟不争气,他若是活着,就算退了休,看在他的面子上萧家也在大唐有一席之地,若是他死了,那就真的要泯然众人了。
萧俨上书乞骸骨,李从嘉跟他演了三留三辞的戏,然后让萧俨风光退休。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萧俨走了,就代表着内阁空出了一个位子,下面人盯着这个位子眼睛都红了,居然还让李从嘉看了一场好戏。
第131章
萧俨乞骸骨之后,李从嘉并没有想过再加一个辅臣,内阁辅臣对皇权是一种制约,一开始李从嘉将这些人都进内阁也是不得已。
周宗都做到首辅了,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比周宗有资历有本事,只是李从嘉也不能因为他们来了就要周宗让位置,那就干脆都来当次辅吧,哪怕这些人不满意也有限度。
所以就形成了现在内阁辅臣跟批发一样的情景,在李从嘉的设想之中内阁最多不超过四个人,人数太多了容易出现党争,人数太少又容易形成一家独大,出现势压君王的权臣。
然而下面人不知道李从嘉不想再选次辅,一个个的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且这些人有个特点,他们大多都是李带来的人,李从嘉选上来的人……好吧,这些人因为年轻,所在的位置都还不够机要,想要参与都不够格。
李从嘉很腻歪这种内斗模式,如果是太平盛世的话,大家没事儿干,肯定是要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然而现在内忧外患一大堆,还特么争!
这些人争权有个特点,那就是喜欢让御史打头阵,各种揭发黑历史,一瞬间朝堂之上仿佛除了内阁辅臣就再没有好人一样,李从嘉坐在御座上懒洋洋的听着御史慷慨激昂的话语,仿佛不处理他参的人,李从嘉就是昏君一样。
然而让御史失望的是,李从嘉没有给他任何回应。
众人心里都很纳闷,给李从嘉打工这么多年,这些人多少也摸到了李从嘉的脉,知道李从嘉最恨的就是贪腐和欺压平民。
当然这种事情肯定无法禁止,所以只要不是太过分的,李从嘉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那些太过分的……对不起,早死早超生吧您呐。
这次御史参的这些人都正好踩在李从嘉的炸点上,李从嘉刚开始听的时候也的确有些生气,只不过听着听着,就觉得有些不对,等到下面那些参人的御史都下台一鞠躬之后,李从嘉就确定这特么是有人想要把他当枪用。
李从嘉似笑非笑地扫了一下面一眼,一点回应都没有,只是平淡的处理了一些比较急的国事,然后让那些御史上折子就干脆退朝。
回去之后,李从嘉反射性的想要找释雪庭吐槽,结果等他推开书房的门之后才想起来,释雪庭此时已经在去往蜀国的路上。
李从嘉颇有些意兴阑珊,坐在御案之前改了一会折子,就心浮气躁什么都不想做,忍不住想释雪庭现在到了什么地方?路会不会很难走?这个时节关内关外天气都不暖和,他有没有穿上自己给他准备好的僧衣?
李从嘉很有一股冲动将释雪河喊过来,之前情报部门交给了释雪庭,释雪庭如今离开,只能找人暂时代理,而释雪庭很是内举不避亲的举荐了
复唐 分卷阅读273
自己的师兄,毕竟之前那些日子,释雪河一直帮着释雪庭处理各种情报。
如果说那群和尚之中还有人跟释雪庭比较亲近的话,也就释炎烈和释雪河,不过释炎烈为人粗犷,不适合做情报工作这种细致活,倒是释雪河上手很快。
李从嘉忍了半天,还是没忍住,让桃符将释雪河喊来,不过,为了表示自己不是假公济私,他还真有事情让释雪河做。
释雪河来了之后,李从嘉给了他几份折子说道:“折子上参的这些人,以及上折子这些人,他们的情况我要知道。”
想了想李从嘉又补充了一句:“只要知道他们有没有什么违法行为就可以了,那些私密事情不用去查。”
李从嘉建立情报部的初始就是为了让自己眼明心亮,但并不想建立起锦衣卫那样的机构,具体情报部要怎么改革他心里也没有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如果有哪一天情报部有向锦衣卫转变的意思,李从嘉不介意砍掉这个部门。
释雪河也不多问,拿了那几份折子对着李从嘉合掌表示知道。
李从嘉这才问道:“怎么样?国师不在,压力大吗?”
释雪河认真想了想之后才说道:“还是有一些的,很多事情师弟出马,那些人就卖他的面子,我的面子……还没那么贵重。”
这倒是真的,释雪庭毕竟是国师,而且简在帝心,别说现在住在宫里,就算将来搬到国师府,那也是距离宫城最近的府邸!
被释雪庭盯上的人都会努力表现,生怕释雪庭在李从嘉面前告状,到了释雪河这里就没那么高的待遇了。
李从嘉轻笑一声:“这样也好,他们越是轻视你,说不定你越能得到更多的消息。”
释雪河会意:“贫僧知晓。”
李从嘉这才问道:“国师有消息传来吗?他现在到什么地方了?”
释雪河笑道:“殿下与师弟真是有默契,刚刚才到师弟一封信。”
李从嘉:……
早知道释雪庭写了信,他还拐弯抹角的干什么?
李从嘉从释雪河手里接过信之后说道:“以后有关国师的事情优先禀报!”
释雪河含笑应了,李从嘉略有些不好意思,面上却还撑得住只是说道:“好了,我也不耽误你做事,去吧,有结果了就派人通知桃符,我会尽快召见你。”
这就是不同之处了,释雪庭有了消息,想过来就过来,当然就算没有消息,他想过来也没人敢拦,释雪河就不行,他必须先打报告才行。
释雪河心里清楚自己跟师弟不同,也不想争什么,合掌躬身退出了书房。
释雪河离开之后,李从嘉就迫不及待的撕开了信,释雪庭写的东西不多,照常是问候李从嘉的身体,并且叮嘱他不要睡太晚,不要挑食,记得每天吃那些补品。
李从嘉看的又是暖心又是无奈,好不容易写一次信,就说这些废话吗?就不能说点甜言蜜语?
事实证明,国师这一次还真没有打算说甜言蜜语,因为叮嘱之后,他就说了比较重要的事情:他要离开大部队,偷偷先去蜀国一趟!
当然表面上大部队还是要装出他依旧在队伍中的模样。
李从嘉知道,他去蜀国肯定是要找他之前的朋友,只是李从嘉开始怀疑,能够让释雪庭冒着风险过去,到底是什么样的朋友?
蜀国现在正是战争时期,肯定会比平时森严,释雪庭和尚的身份能够掩护他,但是一旦被人发现……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李从嘉不知道释雪庭的朋友是不是真的靠得住,只是他现在到这封信,也就代表着释雪庭可能已经离开了队伍,他只是通知李从嘉而已,并不是征求李从嘉的意见。
李从嘉将往御案上一扔,气鼓鼓地坐在那里,脑子里莫名其妙就想起了: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这句话。
当然释雪庭并不适用于这句话,只是如果释雪庭在这里的话,李从嘉肯定会反对,他甚至觉得,释雪庭刚走没多久就给他写信告诉他这件事情,说不定早就有了想法,但是怕他不同意,所以打了个先斩后奏的主意。
李从嘉默默地掏出记账本,给释雪庭单开了一页,准备等释雪庭回来之后再好好跟他算账。
既然释雪庭不在,李从嘉自然也不用回信,回了他也看不到。
不过,他转念一想,释雪庭有信给他,按照常理,他肯定是要回信给释雪庭的,如果写都不写肯定会被认为是有问题,要么是释雪庭失宠,要么就是释雪庭那里有了别的计划。
这两种情况李从嘉哪个都不想看到,所以他还是给释雪庭写了一封信,只不过那封信上只有一页纸,并且上面只写了四个大字:朕不高兴!
李从嘉现在尚未称帝,就算称帝按照现在的习惯也可能并不会自称朕,只不过,他跟释雪庭玩某些情趣游戏的时候,就会这么自称,偏偏释雪庭还很吃这一套。
李从嘉想了半天,觉得写我不高兴的话,或许会显得有些眼中,这封信释雪庭早晚能看到,若是让他看到了再提心吊胆就不好了,所以他就换了一个自称。
第二天,李从嘉将释雪河喊过来让他将信快马加鞭送去给释雪庭,结果正好赶上释雪河整理好了一堆人的黑历史,李从嘉对他这个效率表示十分吃惊。
释雪河见李从嘉有些惊讶的样子,不由得苦笑道:“这些东西,还真不是我们查出来的。”
李从嘉不由得挑眉:“不是你们查出来的?那是怎么来的?”
释雪河无奈说道:“是有人主动送到我们手上,后来我们又进行了核实,那些明显是栽赃嫁祸的就扔到了一边,剩下的都比较真实。”
李从嘉瞬间就明白了,肯定是有人猜到了李从嘉没有当庭发火,自然是要下了朝让人去查,情报部并不是一个隐藏的部门,而是光明正大位列五部之下,甚至有替代兵部跟另外五部组成新六部的趋势。
这些人估计是把情报部当成后世的纪委,当面告状没用之后,就整理了黑历史继续向情报部告状。
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他们对李从嘉的脾气很了解的份儿上,对此李从嘉也不生气,他并不像是有一些帝王一样,以让臣子看不透摸不清为乐趣,下面人喜欢揣测上意就让他们去,如果这样能够让他们聪明一点,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想要踩地雷之前先想一想值不值得踩,这样李从嘉或许还能少生些气。
李从嘉让释雪河将东西放下,等释雪河退下之后,就开始看他集来的这些黑历史,当然主要看的是那些御史的黑历史,李从嘉想的很简单,你们就是吃言官这碗饭的,想要严于律人,那也要严于律己才行,要不然回头举报别人贪污受贿,然后他们自己也这么干,御史台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复唐 分卷阅读274
?
不过这一看,李从嘉顿时笑了,大唐建国时间不长,这些官员的臭毛病却一点也不少,估计都是从南唐时期带来的,要不怎么说李从嘉不喜欢用南唐的那些官员呢?
然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唐虽然换了地方,但李从嘉还是坚持自己是李唐正统,那就代表他还是承自南唐,这些人过来哪怕不给他们官复原职也必须给他们留下一席之地。
可是这些御史的黑历史还真不少,当然也不是没有清白的,然而那些真正清白的这一次压根就没卷入到大唐开国之后的第一次党争之中!
李从嘉将这些资料都看过一遍,发现释雪河选出来的这些,如果都是真的,那么这些人被参还真不是很冤枉,但是这个罪名可大可小,要不要把人削成白板,全凭李从嘉的心情。
如果让李从嘉自己来的话,他肯定是想要将这些人开了回去吃自己的,可是这上面粗略数一数至少十来个人,还都是比较重要的位置,让他们都回家的话,一下子空出来的这些缺没人补上,朝廷的运转哪怕还能继续,也要受到一些影响。
李从嘉盯着那些人的名单眼神很冷,就让这些人再蹦一段时间,等师行一教的学生成长起来,这些人都别想落好!
他将这些黑历史起来,选了几个比较过分的,打算跟内阁商议一下怎么处理。
周宗他们也是等了很久,之前内阁如今剩下的四个人都在等李从嘉的指示,他们之前也互相讨论过谁比较有可能入阁,只是以他们的目光来看的话,现在的六部尚书没有人有资格入阁,如果非要论资历论功绩,李平倒是有资格,然而他是武将,隶属枢密院,那是跟内阁并驾齐驱的部门,李平自然不可能跑内阁来做辅臣。
四个人都很好奇,不知道李从嘉想要怎么做,在听到李从嘉找他们开会的时候,几个人从各自的办公房间出来,对视一眼,知道很可能有了结果。
到了宣政殿以后,李从嘉直接将几份折子递给周宗他们说道:“这上面的人,让大理寺看着办吧。”
周宗知道这是对之前那一拨朝臣互相攻讦下的定论,他看了一眼,发现李从嘉并没有趁机大肆牵连,而是挑出了一些实在太过分的人准备拾。
既然人不多,内阁众臣也就放下了心,周宗定了定神,知道作为首辅,这时候又该他上去顶枪了:“殿下,萧大夫已退,不知次辅人选如何选定?”
萧俨是退休,李从嘉当然要给他一个名誉称号,他手一挥就将光禄大夫升为了正一品,赐给萧俨一个光禄大夫的称号,所以现在都称呼他为萧大夫。
李从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问道:“现在内阁忙吗?”
周宗若有所觉只是说道:“若说忙,倒也尚能支应。”
李从嘉点头说道:“若是诸位压力不大的话,内阁就先这样吧,内阁辅臣不比其他,不是随便就能入阁的,而且我本意内阁辅臣不超过四位,如今也算是正好。”
众人瞬间明白,萧俨退了之后,内阁估计就不会再出现有五位辅臣的情况了,之前那是李从嘉对老臣优待,所以让他们集体入阁,说实话如果认真选的话,内阁辅臣本来也就应该四个人,徐铉此人在政治上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之前如果说对重选一个内阁次辅这件事情有压力的,也就是徐铉了,毕竟估计他也只有文采和资历可以压一压下面的那些官员。
可是他们的王并不重视文采!而且若论文采,有自信说比李从嘉文采更好的至今估计还没出现,李从嘉“写”出的那有限的几首诗词,已经让众人心服口服。
现在听说没有新人进来,徐铉就知道自己的位置大概是稳的,他对李从嘉十分感激,他在政治上的建树不够,但是因为他学问好,在读书人中间很受追捧,他说的话也更让人信服。
所以徐铉说李从嘉好,那么就给现在的读书人留下一个当今唐王是个明君的印象。
一个君主在读书人之中的口碑还是比较重要的,这意味着他是名留青史还是遗臭万年,没见秦始皇焚诗书,坑术士转头就被骂成了焚书坑儒,一骂就是几千年吗?
李从嘉虽然不太在意这个,不管这些读书人说什么,他都会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标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听到这些人称赞他,他还是很开心的。
而内阁辅臣不会增加的消息散播出去之后,李从嘉本来以为大家会消停下来,结果万万没想到,居然还有愈演愈烈的架势。
李从嘉目瞪口呆之后也反应了过来,估计这些人是没办法退的,毕竟之前为了入阁都撕破脸了啊,这还怎么退,不把对方弄死,以后永无宁日啊。
本来政治斗争这种事情,李从嘉也知道无法禁止,干脆就让他们去,只要不耽误干活就行,结果他发现不管的话居然愈演愈烈,甚至连内阁辅臣都要被影射。
李从嘉终于是忍不住炸毛:“你们有没完了?天天就盯着这点鸡毛蒜皮的事情什么都不管了是吗?你们知不知道外面还有十几万大军在拼命?是不是一个个闲得都没事儿干了?看来是官位太多养的闲人太多了是吧?行,从今天开始,调整官制!”
众官员:?????!!!!!
真是万万没想到啊,他们就是想要打击一下政敌,怎么一不小心就要被炒鱿鱼了呢?
李从嘉说干就干,官僚体系日益臃肿对以后的发展肯定是没好处,尤其是他现在把文武分家,可是文官那里本来有一些文武都能兼任的官职体系并没有去掉,也就造成了平白多出了许多官职,李从嘉早就想下手,但是却一直没有好机会。
很好,这次这群坑爹货们倒是给了他一个好理由,一个个估计真的是太闲了!
所以虽然看上去是李从嘉突然发火,但实际上这件事情无论是李从嘉还是内阁,早就有一个共识,李从嘉发完火之后就让内阁去搞方案,然后内阁居然在两天之内就拿出了一个初步的方案。
李从嘉又把那些互相攻讦的朝臣挂了墙头:“看看内阁的效率,再看看你们!以往真是太放纵你们了!”
众位大臣:……
大家也不傻,官职体系这种东西发展到如今是随着政治制度一点点完善起来的,所谓缩减官位也不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这之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平衡关系,这都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搞定的事情,内阁能够在两天之内拿出这份方案,只能说这件事情早就在李从嘉和内阁的计划范围内。
如今大臣们为了次辅你争我夺的事情只是给了他们一个借口而已。
以往李从嘉有什么主意,大臣们不希望实行还会找内阁做靠山,然而如今内阁都站在了李从嘉那边,六部九卿也绝对不会跟李从嘉和内阁作对,毕竟
复唐 分卷阅读275
什么都能少也少不了他们。
于是,发生了这样大的事情,整个朝野居然都很平静,当然大家私底下都有些焦急,尤其是低级官吏,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被辞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