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唐长公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秋水晴

    小公主这些年被父母兄长宠着护着,朝堂之上风起云涌,那毕竟离她十分遥远。父亲和母亲的感情,虽是浸润在无数的算计之中,可给小公主的感觉,到底是温情多过猜疑算计。

    因此李沄虽然身为公主,又是生长在宫廷之中,可父母与兄长都给了她足够的爱护,因此她的内心还十分温暖,也愿意用善良拥抱周围的人和事。

    不喜欢上官婉儿,晾着就是。

    武则天想要将武家的子侄召回长安的事情且告一段落,小公主又安安心心地待在丹阳阁里看书学才艺,得闲的时候,不是去长生殿找父亲,就是去清宁宫陪母亲。再不然,就是跟永安县主之在雪堂里画画。

    除了这些事情,小公主没有别的事情忙了吗

    ——没有。

    小公主要等明年开春才满九岁,如今的小公主除了不能像过去那样见到父亲就要抱抱举高高,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宫里横冲直撞之外,其他诸事,跟她年幼时也无甚区别。

    背书达人薛绍表兄依然会每个月到丹阳阁的雪堂找表妹决斗。

    从前的时候小公主还会时常让上官婉儿去应战,可最近半年,小公主都是亲自上阵了。

    薛绍小郎君不跟表妹对阵不知道,一对阵才发现太平表妹满腹诗书,他天天悬梁刺股挑灯夜读,仍旧还没能赶上太平表妹。李沄看薛绍表兄在诗书方面输得有点惨,默了默,跟薛绍表兄说“不然……太平跟表兄比一下策论”

    薛绍一听,义正辞严地拒绝了。

    “不行!太平又没正儿八经地写过策论,我即便是胜了,也是胜之不武!”

    周兰若闻言,哈哈笑了起来。

    永安县主看热闹不嫌事大,“绍表兄,别急呀,尽管和太平比一比,前两天太平在长生殿的时候,还写了一篇策论给圣人舅父看呢。”

    薛绍愣住,将信将疑地看向周兰若。

    周兰若一脸肃穆地朝他点头,“反正不论输赢,你们各写一篇便是。等明日的时候,薛绍表兄便将两篇策论带去崇贤馆,给崇贤馆的老师们看看,到底谁更高一筹。”

    薛绍小郎君犹犹豫豫地同意了,翌日又犹犹豫豫地将两篇策论送去给崇贤馆的大儒看。

    两篇策论一篇署名薛三,一篇署名李五。

    薛三的策论是薛绍用左手写的,崇贤馆的大儒不知道薛绍小郎君左手也会写字,并不能认出他的字迹。至于李五的,那就跟更别说了,小公主的字除了自家人就没有谁有那个荣幸能见到真迹。

    大儒捋着胡须,看着两篇策论,沉吟半晌。

    薛绍内心有些着急,看着大儒的神色,“老师以为这两篇策论如何”

    大儒看了薛绍一眼,轻咳一声,说道“这两篇策论,各有所长……”

    巴拉巴拉,大儒对着薛绍说起了两篇策论的长短之处,大概的意思就是薛三的策论写得挺好,挑不出错。至于李五的策论,剑走偏锋,很是有自己的见解。

    大儒看着李五的策略,面上笑容乐呵呵的,他问薛绍“李五和薛三是什么人年龄多大了”

    薛绍“……”

    薛绍微笑“薛三跟攸暨差不多大,李五比薛三小一些。”

    大儒啊了一声,面露惊叹之色,笑道“李五年龄竟然那么小么我瞧他这策论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没想到竟比周国公武攸暨还小。”

    薛绍看着崇贤馆的老师拿着李五的策略,言辞中透露出喜欢的情绪,便知道自己写的策略虽然被夸奖挺好,但大概还是没能像太平写的策略那样令老师喜欢。

    太平表妹不管是读书还是写策论,都有点厉害,他总是赶不上太平表妹……这未免太令人沮丧了啊!

    沮丧的薛绍小郎君拿着薛三和李五的策论离开了崇贤馆,去了承乾殿。

    承乾殿里李显正在和武攸暨两个人商量着过两天去护国寺,李显有些时日没去护国寺找妙空大师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李显跟武攸暨说“妙空大师说了,等明年开春的时候,他就和妙手大师一起离开护国寺。妙空大师说他想去西域,快过年了,也不知道当了安西都护的苏子乔今年回不回长安述职。要是他回来述职的话,刚好可以把妙空大师带着一起到西域去。”

    武攸暨笑道“妙空大师去过西域的,大概不需要苏将军带他一起去。”

    李显却一本正经,“这你就不懂了,你没听永安说吗妙空大师可是行走在人间的优钵罗!而且这优钵罗可是我的师兄,我不知道他去西域就算了,既然知道了,肯定不能让他只身一人去。”

    武攸暨“……”

    周国公觉得三表兄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妙空大师早些年就曾经离开长安四处游历,不仅去过江南,也去过西域。

    如今百草园种着的什么胡椒,就是妙空大师从西域带回来的。还有护国寺后山的那棵葡萄树,说也是妙空大师特别从西域带回来的种子。

    妙空大师长着一张不食人间烟火的俊脸,又能言善辩,还有一张可以走到哪儿,就吃到哪儿的高僧证。

    ——没错,妙空大师这个级别的高僧就是这么牛逼,只要有佛寺的地方,都会礼待他这个高僧的。

    李显却不知道武攸暨的想法,他终日待在宫里,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跟父亲和母亲去东都了,哪像妙空大师那样可以行遍天下

    李显唉声叹气,“真想和妙空大师一起去西域啊。”

    李显的声音刚落,薛绍的声音就从门外响起——

    “三表兄想去西域”

    武攸暨和李显回头,就看见了穿着月色常服的薛绍手里拿着两张纸走了进来。

    屋里的两人不约而同地“哟”了一声。

    李显嘿嘿笑着问薛绍“你去过崇贤馆了崇贤馆的老师怎么说呀薛三和李五的策论,到底是谁的更好些呀”

    薛绍将两张纸放在案桌上,那双桃花眼瞥向李显,脸上是清浅的笑容,“没说到底谁的更好,但老师似乎更喜欢太平写的策略。”

    武攸暨听了,并不觉得意外,他只是笑着,含蓄说道“你与太平两人擅长的风格就不一样。太平写的东西,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喜欢的人会特别喜欢。崇贤馆的老师大概就是刚好属于喜欢的那一类。”

    李显连连点头,“就是,薛绍你也不必气馁,反正你从进宫开始就跟太平决斗,从来也没把她斗输过。”

    说着,李显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你怎么会想跟阿妹比策论她写的策论可都是我的阿耶亲自上阵指导的!”

    薛绍不想跟三表兄这个幸灾乐祸的家伙继续这个话题,转而问武攸暨,“我刚才听到三表兄说,他想去西域”

    武攸暨语气莞尔,“三表兄只是想而已。他明年开春就要出宫建府了,在他迁入周王府之前,他哪儿都去不了。”

    薛绍深以为然,笑着点头附和,“即便是迁入了周王府,又得要准备纳王妃的事宜了。”

    李显瞪向两个小表弟,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李治给李显定下的王妃,是常乐长公主的女儿赵氏,听说少女赵氏相貌秀丽,性情温雅,与李显是良配。

    可李显却不喜欢赵氏。

    他去年与阿妹去护国寺找妙空大师玩的时候,见过去护国寺拜菩萨的赵氏。在李显看来,什么相貌秀丽,性情温雅都是骗人的,那赵氏在护国寺趾高气扬,走路都是横着走的。

    可他喜欢谁不喜欢谁,也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赵氏是父亲为他定下的王妃。

    李显苦着脸,委屈巴巴地埋怨,“当年阿耶和阿娘为何只让我当玄奘大师的俗家弟子直接让我剃度,六根清净岂不是更好”

    武攸暨笑了起来,“三表兄别闹,出家人六根清净,既不能斗鸡也不能斗蛐蛐,人生少了多少乐趣啊!”

    热衷于斗鸡斗狗斗蛐蛐的李显闻言,面色稍缓。

    薛绍却是若有所思的模样,过了片刻,他才说道“我们也很长时间没去护国寺吃斋饭了。”

    李显“护国寺的斋饭有什么好吃的,不如去骊山打猎,架起火堆烤肉吃!”

    薛绍微笑“阿娘最近身体总是不好,我想去护国寺拜菩萨,顺便去吃斋饭。”

    略顿,薛绍又说“前几日太平还说,想去护国寺拜菩萨。”




第94章 有匪君子24
    094

    城阳长公主生病了。

    咸亨四年,发生了许多的事情。

    雍王李贤纳妃了,雍王妃房氏有了身孕。圣人的御用画师、大唐的首席宰相阎立本,也于这一年去世。

    而城阳长公主在咸亨四年的初冬,偶感风寒,病了之后便一直不见好。

    圣人李治亲自去长公主府看望阿妹,还派了尚药局的大夫去公主府为城阳长公主用药。

    可城阳长公主的病仍旧是没什么起色。

    在宫中陪两位表兄读书的薛绍,一得闲就出宫回公主府服侍母亲用药,可城阳长公主的病情总是反反复复的。

    前几天薛绍去找李沄的时候,李沄向小表兄问起城阳姑姑身体如今怎样了。小公主皱着眉头,跟薛绍表兄说“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我在宫里生病了,临川姑姑也生病了,城阳姑姑的病也一直不见好。下次去护国寺拜菩萨的时候,要多捐点香火钱,唔,再不行出资给护国寺修个菩萨金身也行。”

    于是,薛绍一听到李显说妙空大师的事情,便想到了要去护国寺拜菩萨吃斋饭。

    武攸暨坐在旁边静静地喝着茶,一双漆黑的眸子望向薛绍。

    薛绍“太平常说,拜得神多自有神庇佑。我的阿娘自从中秋之后,身体便不太好,大夫也换了两个,都说不上是什么缘由。”

    少年郎说着,便有些头疼地掐了掐眉心,轻叹道“神佛之事,谁也说不准。去拜菩萨,其实不过也是买个心安罢了。”

    武攸暨站了起来,拍了拍薛绍的肩膀,“放心,长公主一定会很快痊愈。”

    薛绍想到公主府中的母亲,心头一片愁云惨淡,“但愿如此。”

    李显等人要去护国寺,李沄和周兰若也要跟着一起去。

    出宫前一天,李沄去长生殿找父亲,说她去过护国寺之后,想去长公主府看望城阳姑姑。

    李治听着女儿的话,一双眸子含着笑意看向她,“你又要去护国寺,又要去公主府,时间来得及吗万一宫门要关闭了,你还没回宫怎么办”

    李沄弯着大眼睛,“如果宫门要关闭了,我还没回宫,我可以在公主府过夜,城阳姑姑一定会高兴。”

    李治取笑道“敢情太平早就想好了要在公主府过夜。”

    李沄并不否认,她嘻嘻笑着跟父亲说道“那有什么关系呢从前骊山脚下的百草园还没建好的时候,太平就常去城阳姑姑的梨花苑小住。她的公主府,太平也是住过的。公主府的几位表兄人都很好,每次太平去,他们都会送我许多好玩的小物件。”

    “城阳姑姑自从中秋之后,身体一直不好,阿耶也不能时时去看她。太平去看城阳姑姑,也替您一起看她,这不好吗”小公主一边说一边掰着手指头,“刚好太平看一天,阿耶看一天,不多不少,刚好两天。”

    李治忍俊不禁,逗她,“太平怎么不替你的阿娘也看一天”

    李沄笑了起来,“那阿耶和阿娘可得要谢谢太平。”

    李治伸手刮了刮她的鼻梁,“这还要谢谢太平那你还是别出宫了。”

    “不行,不行。”李沄抱着父亲的胳膊耍赖,“我要出宫,我要去护国寺,还要去公主府看城阳姑姑。”

    李治看着女儿撒娇耍赖的模样,朗声笑了起来。

    随她去了。

    小公主和她的城阳姑姑走得近,李治是乐见的。

    李沄得了父亲的允诺,笑眯眯地往丹阳阁走。

    翌日,小公主和永安县主两人变成了李家五郎和周家六郎,跟着几位兄长出宫去护国寺了。

    自从苏子乔离开了羽林军之后,护送小公主出门的羽林军小分队队长换了好几波,如今护送小公主出门的是周季童。

    周季童,周四郎,临川长公主的第四子,周兰若的四兄。

    小公主出宫了,已经嫁给吏部尚书的华阳夫人库狄氏却进宫了。

    库狄氏是武则天一手培养出来的心腹,深得武则天的信任。每逢初一十五,华阳夫人都会进宫拜见皇后殿下,陪皇后殿下说话解闷什么的。今天既不是初一也不是十五,华阳夫人却入宫了,这倒是少见。

    库狄氏正在清宁宫的东暖阁跟武则天说话。

    武则天坐在靠窗的榻上,身后靠着大迎枕。库狄氏跪坐在武则天的身旁,动作十分熟练地帮皇后殿下按压着颈肩。

    库狄氏听见皇后殿下笑叹着说道“前些天的时候,我与杨侍郎唠嗑的时候,与他说想要召回武家的子侄。后来也不知怎的,太平便跑到了清宁宫的书阁找我,她看到了案桌上武家的族谱,便问我是否想要把武家的子侄召回长安。”

    东暖阁里的侍女都已被皇后殿下屏退,只留了一个碧华在里面侍奉茶水。

    库狄氏听着皇后殿下的话,便笑着说道“母女连心,公主从小便与皇后殿下心有灵犀,能猜到您的心思也是正常。”

    武则天靠着身后的迎枕,语气有些慵懒地笑问“库狄觉得,太平当真是因为与母亲心有灵犀,才会猜到此事吗”

    库狄氏一怔,“那皇后殿下的意思是……”

    杨侍郎是东宫太子妃的父亲杨思俭,自从杨玉秀入主东宫之后,杨思俭的仕途便一片平坦。他有今天,离不开武则天当初的慧眼识珠,更离不开如今圣人李治和皇太子李弘对他的信任。

    武则天笑道“太子妃是个亲近娘家的人。”

    库狄氏闻言,不由得抿嘴一笑,她明白武则天的意思。

    寻常女子,若是不亲近婆家,那定然是亲近娘家。
1...7980818283...1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