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来自远方
听到是飞机的投弹实验,李谨言的脑海里顿时描绘出了一副壮观的场景,可当他站在楼少帅身边,看到所谓的投弹到底是怎么回事时,整个人斯巴达了。
只见一架黑色的木质双翼机在螺旋桨的轰鸣声中飞上蓝天,坐在前方的飞行员负责驾驶,在飞机升到一百米左右时开始降低高度,缓缓靠近地上的轰炸目标,随后,坐在后边的副驾驶员突然举起一只手,手里握着一枚木柄手榴弹……
在所有人的目光注视下,那枚手榴弹落在了距离目标近五十米的地方,接着是第二枚,第三枚……五枚手榴弹,最近的炸点距离目标物也有十米以上的距离。
“这就是投弹实验?”
“对。”飞机厂厂长和武器研发小组组长同时点头。
李谨言:“……”
从飞机上往下扔手榴弹……好吧,好像历史上英国人就这么干过,还专门发明出了用于飞机投掷的手榴弹。没承想换了个时空,最先想出这个办法的却是华夏人。
但他怎么想都觉得这种投弹方式很不靠谱啊。飞行距离太近的话,两颗步枪子弹就能解决一架飞机,亏不亏啊?
“两位,难道你们没想过另一种方式,例如把炸弹安装在飞机的机翼下边?”
“机翼?”
两人同时一愣,然后撇开李谨言,开始研究这个可能性。
半个月后,李谨言又看到了另一场投弹实验,这次,两颗五磅的炸弹被绑在了双翼机的机翼上,而那架飞机飞到目标物的上空,先是左边倾斜,抽风似的抖落了一颗炸弹,然后再右边倾斜,又抖落了一颗炸弹。
按照武器研发小组成员的话来说,没办法,技术暂时跟不上,触发装置经常会出问题,投弹只能靠抖。
李谨言捂住了脸。
比起这个抖炸弹,还是扔手榴弹更靠谱些……话说当时的英国人是不是也是这么想的……
谨言 138第一百三十七章
民国五年,公历1913年11月3日
一夜大雪,李谨言推开窗,看到了一个被冰雪覆盖的世界。
“不冷?”
一只大手越过他的肩膀,将窗户关上,他侧过头,最先看到的是一枚金色的领章。楼少帅刚刚晋升中将,肩膀上的将星又多了一颗。
“不冷。”李谨言摇头,自然的向后一靠,“少帅,让我靠一会。”廖祁庭发电报说,宋武接受了赎买土地的建议,却婉拒了和北六省联合建厂。李谨言早料到会是这个结果,不过廖祁庭发回的另一个消息让他提心,他在电报中说,上海公共租界这半个月以来都不太平,日本人隔三差五的闹事,原本的计划无法实行,只能等到情况明朗之后再做决定。
又是日本人,李谨言磨牙。接到廖祁庭的电报后,他接连两个晚上都没睡好,他肯定是天生和这群日本矬子犯冲!
楼逍静静看了李谨言一会,突然将他抱了起来。
“少帅?”
“你需要休息。”楼少帅几步走到床边,将李谨言放下,“睡觉。”
李谨言想说他刚起床,睡不着,一只大手却覆在了他的眼前,“闭眼。”
好吧,李三少无奈了,和老虎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只得乖乖闭上眼睛,想着等楼少帅离开后就起来。
没去成南方,他也闲不下来。
城外又建起了两个小型的工业区,一些工厂老板看到在工业区中开厂的好处,全都想要将工厂建在工业区里。人数多了,原本划定的区域根本不够,李谨言干脆将在本溪的孟涛叫了回来,鞍山本溪的重共工业区整体规划完毕,就等着来年施工。孟波留在那里监督工程进一步完善,孟涛刚好可以回来帮忙。
有了之前的经验,孟涛可以自己负责这次的工程,另外给他安排几个助手,应该没有太多问题。
工业区规划好,几条主要干道就要再次拓宽,或许可以建议楼少帅再修几条路。
除此之外,李谨言考虑的是,将来的军队肯定将朝机械化集团化方向发展,若是道路不畅,交通不便对军队机动化和后勤运输相当不利。
在满洲里打败俄国人,从日本人手中夺回南满铁路和凤城,靠得的都是铁路运输的便利。若是没有能够大规模迅速运兵和保证后勤的铁路,如何把重炮运上前线都是个问题。
一战中的沙皇俄国就是吃了国内交通落后,军队机动性差的大亏。号称可以召集五六百万的军队,实际上能在第一时间送上前线的不过一百多万人。
军队中的那些汽车纯粹就是充门面,再加上仅有的三部电台都是明码,德军可以轻易截获他们的电报,知道他们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和军队运动方向,提前一步设防或者是埋伏。这样的仗能打赢才怪。就算沙皇军队中不乏英明睿智的指挥官,也没办法在这种情况下翻盘。
当然,沙皇军队在一战中有如此拙劣表现,拉斯普京同样功不可没。沙皇在前线时,时常会接到他莫名其妙的“神谕”,以至于搅乱整个军队的作战计划。到后来,尼古拉二世亲口说出:“我感觉自己就像穿了一条无形的裤子。”
由此可见,拉斯普京在一战东线战场上的“贡献”有多大。楼少帅说过,他们在沙皇身边埋有钉子,若是能将这个钉子合理运用,说不准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想到这里,李谨言抿了抿嘴唇,握住楼逍的手腕。
“少帅,我真睡不着,你要是不急着出去,咱们说会话。”
楼逍没出声,手却从李谨言的眼前移开,然后坐到床边,李谨言干脆自动自觉的躺到他的腿上。腿这么长,难怪个子这么高。他确信自己十分努力的在长高了,可站在楼少帅面前……果然不该去和珠穆朗玛峰比高度。
“说什么?”
修长的手指拂过李谨言额前的发,李谨言却抓住他的手,搓了搓他指腹上的枪茧。
“无线电的事。”
“恩。”
“邹先生的研究有了一定进展,我想加大投入。”
“恩。”
“乔乐山告诉我,大量培养青霉素菌种的想法不能实现的话,青霉素的产量很难提高,哪怕供应我们自己的军队都成问题,倒是磺胺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成果,外用的药膏已经开始临床实验。丁肇……”
“恩?”
“丁肇在研究催泪瓦斯。”
“催泪瓦斯?”
“能让人不停流泪的东西。”李谨言将自己的手覆上楼逍的掌心。
“恩。”
楼逍没有回手,也没有插言,只是认真听着李谨言的话。
“少帅,”李谨言顿了顿,才接着说道:“事实上我还想过让丁肇研究杀人的毒气。”
“恩。”
“你不问为什么?”
“不。”楼少帅低头俯视李谨言,黑色的眸子映出了他的面孔,“我希望你对我诚实,但不要求你说出一切。”
“……”
“况且,你不说他也会做。”
“为什么?”
“记得他给你的两瓶药吗?”
“啊,记得。”
“在德国时,他差点因此被退学。”
“……”
接下来,李谨言将他近段时间脑子想的东西全都说了出来,他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冲动,可当他说完之后,的确感觉轻松许多。楼少帅刚开始只是听,后来会否决或是肯定他的某种想法,当李谨言提起之前那两场飞机投弹实验时,楼少帅不说话了。
“我和飞机厂的人商量过,还是先将主要力投入到触发装置的研究。另外可以尝试在飞机上架设机枪。”
飞机厂制造出的飞机目前只能悬挂两到三枚五磅的炸弹,威力并不不大,而且飞行员投弹时采用的方式实在是……这样的飞行动作,很有可能给飞行员本身带来危险。
对现在的华夏来说,每一个飞行员都是珍贵的,李谨言不想冒这个险。
“机枪?”
“我也只是想想,至于怎么做还要飞机厂里的技术人员研究。”
一战时德国人俘虏了法国王牌飞行员罗兰加洛斯,受他的飞机启发研制出了断续器,这让他们在和英法等国的飞机战斗时占尽了便宜,在某段时期霸占了天空。
德**队中涌现出大量的王牌飞行员,其战绩也远远高于英法等国,最有名的就是红色男爵里希特霍芬,他一个人就击落了八十架协约国战机。这样的战绩在当时几乎无人能够超越。
同盟国的男孩子们崇拜他,他们想要像红男爵一样驾驶飞机同敌人作战,协约国的男孩子们一样崇拜他,他们梦醒自己也能够驾驶战机,同红男爵那样的敌人在天空中战斗。
这名英年早逝的德国贵族,无论是他的同僚还是他的敌人都敬佩他,他是无可争议的空中英雄。
李谨言第一次看到自己人研发的飞机飞上蓝天时,就曾想过,华夏是否也能出现像里希特霍芬一样的空中苍鹰,天空霸主?
肯定会有的!
华夏的军人会让这个世界看到他们的实力,巴黎和会上丑陋的一幕,绝对不会再重演!
十一月十日,华夏民主共和国国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财税和教育改革的议案,经总统签署将于即日开始实行。
议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正式以立法形式确定国内的主要税种,彻底裁撤厘金;减农业税,鼓励兴办工业,政府对民族资本给予一定优惠措施;制定企业法,规定工人和企业主的各项权利和义务,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规定工人每周工作时间不得高于五十小时。
教育部提出要在全国兴办蒙学和小学的议案被部分通过,国家银行发行纸币的议案则被暂时搁置。暂时被搁置的还有在全国范围内修建铁路的提案,不是政府不重视铁路,而是一下子涉及到“全国”范围,根本不可能马上通过。
教育部部长陶德佑在国会议员面前据理力争,他认为在华夏全国范围内兴办蒙学和小学是必须的,也是应该尽快实行的。
“教育为国家之本,人才为国家兴盛之基础、若想民族振兴,则必重教育。”
他同时提出,建校模式可参考北六省。
“不知诸位是否曾到过北六省,关北城。陶某建议诸位最可以自到那里走访,便可知陶某此举为何。”
最终,众议院和参议院的议员还是坚持之前的决定。他们中的部分人也知道北六省近两年发展迅速,并在六省内兴办蒙学和小学的事情。省内适龄儿童均要入学,即便不能全日上课,也必须保证每周有三日在校内读书识字。不只学全,优秀者还可得奖学金。
北六省能实行这项措施是因为有钱。除六省政府拨款,省内的商人,大户,地主,乡绅,纷纷慷慨解囊。捐赠款项不一而足,或多或少,却不需要政府派人游说,均出于自愿。
这种模式的确好,却很难效仿。
联合政府财政虽不困难,可难言充裕。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主要用于派遣留学生,法国则是兴办高等学校,英德等国虽有意动,尚无具体行事。海关税多用于政府行政和财政改革等方面,实在是挤不出多余的钱来在全国范围内兴办学校,更何况一干用全。
教育的确重要,可现阶段,大部分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主要关注的还是如何让国内百姓吃饱肚子。北六省的农业兴旺,工业繁荣,自然有余力来发展教育及其他事业,但其他省份不一样。
不能简单的说这些政府官员目光短浅,更不能说他们尸位素餐。或许正是因为他们想要为国为民,才会促使他们否决陶德佑的大部分提案。
经过认真商讨,大部分议员的意见是,学校的确要办,但贵而不在多。可先在经济繁荣省份,如南六省试建,之后再逐步向全国推广。
“世事不能一蹴而就。”众议院议长章程和陶德佑是多年好友,但他却对陶德佑的提案投了反对票,“望德佑理解。”
至此,陶德佑也只能点头。
对于发行纸币的议案被搁置,白宝琦并不意外,事实上,他本人也不认为现今是发行纸币的良机。但提还是要提一下的,至少要把这个概念灌输给众人,等到时机成熟才会水到渠成。
楼大总统每签署一份文件,关北城的楼少帅都会得到消息。李谨言在书房中整理文件时也能看到一个大概。
当他看到教育部长陶德佑在国会上的发言时,忍不住摇头,用全?难怪通不过。
虽然北六省的蒙学和小学学全,但也只是“学”而已。书本,杂还是要取的。
除了学,学校还为学生提供早午两餐,同时提供一顿课间餐,两块饼干或者面包,加一杯油炒面或者是羊奶。说到羊奶,李谨言也挺郁闷,没有奶牛,只能用羊奶代替,好在杏仁或茶叶都能去膻味。
以成本价为学校提供这些食材赚不到多少钱,但却变相的为农场和食品厂做了广告。不少孩子回家都会和家人说起在学校吃的东西,家中有余裕的都会特意到城中的商店去找孩子嘴里的油炒面,饼干,面包。
很多农场主和食品厂老板得知后,都希望能和学校建立合作关系。
凡是和学校签订长期供应协议的,李谨言都会登报,同时在学校内记录。这样一方面变相为这些人做了广告,另一方面也是在督促他们,必须保证食材的品质。而且时常增加或是删减一两家供应商,丰富一下学校里孩子们的食谱。
长久下来,一些工厂也开始效仿学校的做法。倒是催生了不少食品工厂,使得关北城的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
任午初如今兼任北六省官银号总办和财政局局长,他建议专门划定一片区域建造大型的商铺。可以政府出资,也可以在民间集资。无论是自己经营还是对外售卖租赁店铺,都会是一笔相当不错的买卖。
李谨言得知后不由得咋舌,这难道不类似于后世的大型商场和超市吗?
果然无论是哪个年代,英就是英。后世人比他们多的也不过是几十年的历史知识。若真以为一朝穿越就能王霸之气侧漏,不将这些“老古董”放在眼里,恐怕三两下就会被这些“老古董”给拐进坑里去。
姜是老的辣,这话绝对是真理。
谨言 139第一百三十八章
民国五年,公历1913年11月16日,上海
雨淅淅沥沥的下着,路灯忽明忽暗,街上已经见不到行人,尼德一边诅咒该死的天气,一边加快了脚步。为了抄近路,他拐进了一条更加偏僻的巷子。
尼德是中葡混血儿,父亲是葡萄牙商人,母亲是华夏人,家族世代居住在澳门。尼德成年后便怀揣着梦想从澳门搬到了上海租界,他在一家法资银行中找到了工作,今天是他上班的第三天。
“该死的!”
尼德身上的西装还是新的,在没有领到薪水之前,这是他唯一一件体面的衣服了。
渐渐的,雨开始变小,尼德刚想感谢上帝,却突然瞪大了眼睛,他见到了二十一年生命中最恐怖的一幕!
几个穿着和服的日本人正举着手中的长刀追砍一个身材高大的白种人!
不会错,那是白种人,他身上的条纹西装已经被鲜血染红,雨水浸湿了他的头发,脸色苍白得可怕。
“上帝!”
尼德惊呼一声,那些日本人都是疯子,这半个月以来,公共租界里到处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拉着条幅声讨华夏人,将华夏人说成了残暴的屠夫,他们甚至说天津租界里发生的事情都是华夏人的阴谋,华夏人杀死了日本人,然后大肆栽赃!
他们将华夏人叫做支-那人,以高人一等的姿态,咒骂华夏人卑劣。
尼德厌恶他们,他的母亲就是华夏人,他的外祖父和舅舅们都很文明,在他眼中,他们比这些个子矮小的日本猴子要高尚得多!
“上帝,救救我!”
那个人看到了尼德,他开始大声呼救,是法语。追在他身后的日本人也看到了尼德,尼德有一头黑发和黑色的眼睛,轮廓也相对柔和,比起欧洲人,他更像是个华夏人。
“八嘎,支-那人!”
冲在最前面的日本人看到尼德,露出一脸的狰狞,在他身后的一个格子略高些的男人表情未变,眼神却闪了闪,立刻开口说道:“通口君,这两个人一个都不能放走!尤其是这个法国-鬼畜!”
“是的!”被称作通口的男人满脸凶狠,“这些法国-鬼畜帮助支-那人,他们必须受到惩罚!”
说着,他举起了手中的倭刀,用力的挥下,一排血花溅起,之前还在呼救的法国人突然双眼瞪大,猛地栽倒在地上,抽-搐两下,没了声息。
尼德猛地转身向来路跑去,他记得拐出巷子不远就有一个巡捕房!他身上没有任何武器,他必须逃跑!
日本人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尼德从没有像现在跑得这么快过,当他看到前方熟悉的建筑时,立刻放声大喊:“救命!”
喊声在黑夜中传出了很远。
巡捕房中的印度巡捕听到了喊声,从大门中探出头。
这些印度巡捕大多来自印度旁遮普邦,属于锡克族,身上带有明显的印度特色,大胡子,脑袋包得像个菠萝。但是,千万不要因此就小看他们,他们在英国老爷面前卑颜屈膝,面对不被他们放在眼里的人时,却不是一般的凶狠。
最初,他们也将尼德看成了华夏人,明显不想管这件事。当尼德喊出他是葡萄牙侨民后,这些阿三哥立刻变了一副样子,抄-起警棍和步枪就从大门里冲了出来,气势汹汹的朝通口等人冲了过去。
浓浓的咖喱味迎面扑来,尼德几乎可以肯定,他们中的某些人刚刚在吃晚餐。
通口等人见势不妙,立刻掉头就跑。他们竟然忘记了这附近有一间去年刚成立的巡捕房!他们刺杀这个法国人是秘密的,再算没脑子,他们也知道事情一旦闹大会不好场。可惜矬子们身短腿短,阿三哥的奔跑能力又超乎想象,眼看就要被追上了。
“通口君,必须分开走!”之前提醒通口杀死法国人的男子再一次出声,“前方有条岔路,我去引开他们,通口君请带着大家躲藏好,然后再离开。”
“不,小山君,这怎么可以!”
“必须这样做!不要再争执了!”小山满脸坚毅的说道:“在他们抓住我之前,我会自尽!”
“小山……拜托了!”
在岔路前,小山和通口等人分开了,他故意带着追在他身后的巡捕绕圈子,跑到了之前被他们杀死的法国人尸体旁。
由于尼德突然出现,他们来不及掩藏尸体,这是通口和小山等人这十天来第一次失手,也是小山一直在等待的机会!
“为了大日本帝国!”
确定这些巡捕看到了那具法国人尸体,小山猛的用刀割断了自己的脖子。
就算必须以一个日本人的身份去死,他也要死得像个华夏人!
雨又开始大起来,鲜血伴随着雨水,很快在小山的尸体旁汇聚成一片红色的水洼,他躺在冰冷潮湿的地面上,嘴边却带着笑。
成功了……他完成了今井的嘱托,这下子,日本人就算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通口等人摆脱了巡捕,迅速返回藏身处,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沉痛。
小山君肯定已经凶多吉少!
第二天,这起骇人听闻的凶杀案就上了报纸,租界中最有影响力的几家报纸,如字林西报,上海泰晤士报,以及申报等,都以大篇幅报道了这起案件。
被杀死的法国人身份也得到了确认,他是一个天主教的传教士。
上帝!
租界中的西方人都震惊且愤怒了,传教士,日本人竟然丧心病狂的谋杀了一个神职人员!实际上仅有少数人知道,这个传教士是个恋童-癖,被罗马教廷放逐,乘船来到华夏。在这里又犯下了累累罪行,却一直无人揭发。
尼德作为重要证人受到多家报纸的采访,他言之凿凿的对这些采访他的报纸说,是几个日本人杀死了这个传教士,死去的小山就是其中一人!只要让他看到凶手,他可以将他们全部认出来!
证据确凿。案件发生的原因也极好推测,法国如今和华夏政府正处于蜜月期,在天津日租界的事情上也站在了华夏人一边。之前就有日本人的帮会,貌似叫做黑龙会的放出狠话,要让法国人好看!如今这起凶杀案恰好印证了他们的话。
尼德的葡萄牙侨民身份让他的证言更加可信,公共租界工部局经过商议,宣布租界内的所有巡捕房必须集中力量,在一个月内缉捕凶手。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正会审官公开对租界内的侨民说:“这些罪犯将被送上绞刑架!”
在此关头,一家报纸又突然提起之前发生在戈登路及愚园路的凶杀案,根据作案手法,受害者身份等方面推测,将这两起凶杀案同日本人也联系到了一起。
消息一出,在租界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租界内的侨民这才发现,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已经发生至少三起针对西方侨民的凶杀案,死者是两名法国人和一名美国人,其中一人还是神职人员!
“是日本人做的!”
报纸上几乎指名道姓提出,这些凶杀案都和日本人有关,之前发生在租界内的案件绝不能排除日本人的嫌疑。
一时之间,日本人在租界内臭名远扬,日侨集中居住的汤恩路,更是被叫做“罪犯路”和“凶手路”。
租界内的西方人组织了游行,包括法国人,美国人和一定数量的英国人以及德国人,他们要求租界保护侨民的安全。激-进者还要求工部局将这些日本人从租界中驱逐出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