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庶子家有个河东狮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中二少年肤浅
不过无所谓,楚云也知道不可能那么巧,刚准备针对他们,就能找到他们致命的弱点,这就有点不现实了,而有了这些黑料,也足够开始怼人了。
当日,关于高层干部的风纪问题,就被某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御史蒋秋传递上去了。
楚云当然不会一杆子只打这三个人,朝中六部,在风纪方面有问题的,能集到的资料,都搜集过来了,然后,这些就是论证,最后的结论,就是表示要从严处理官僚的生活作风问题。
这一怼,虽说是得罪了很多人,但御史本来就是要得罪人的,自从宣德上次怼了御史们一次之后,御史们现在都怂得很了,不敢再随便举证,这其实也不是宣德想要看到的。
宣德的意思其实是,你们要怼人可以,拿出证据,别捕风捉影。结果在御史们的曲解下,变成五人敢言了。
所以,楚云也不是坑这个难得被太子到手里的小弟,而是送了他一场造化。
文章,是楚云代笔的,楚云在文中痛陈官僚们吃喝嫖赌、因私废公的危害,最后将从严整风上升到了大夏存亡的高度了。那些被写上名字的人如果看到这个奏折,估计想打死笔者。
不就是嫖.娼不给钱么,至于上升到这样的高度么?
不过,宣德看到这个文章,又是别样的





庶子家有个河东狮 分卷阅读365
感受,他算是比较宽容的,而且,这些臣子也确实不是犯了很大的过错,但是,他也成功被这个文章给忽悠了。
这说的有道理啊!
身为官员,应该要以身作则,展现出朝廷的良好形象才行,怎么能吃霸王鸡呢!
八月二十,早朝。
宣德在开始之后,直接就让太监把这个于是呈上来的文章念了一遍,涉及的官员包括兵部的三个侍中,户部的两个侍郎,礼部的四个侍郎,刑部的一个侍中,还有吏部的三个侍郎三个侍中,没有工部人员入选。
这个打击范围还是挺广的,最后,宣德一锤定音,道:“朕以为,蒋爱卿所言有理,今日,便是念在汝等初犯,便不做责罚,以后,诸位当时常反省己身。”
对蒋秋,宣德只是提了一句,但是,这对御史这个群体来说,这个微不足道的夸奖,却是尤为重要的,这代表着他们御史的春天又回来了!
而且,抓的是风纪,对御史而言,这是他们最擅长了,御史们决定,散场以后,一定要找蒋秋同志好好学习。
至于那些被点了名的,心里当然全都是mmp,而兵部的三个侍中,心里忽然一凉。
其实很多人都感觉,这个早朝应该是确定兵部尚书的归属了,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他们三个最有希望的人,全都被点名批评了,这岂不是凉了一半?
不过,他们也还没有觉得自己一定是因为这个兵部尚书的原因被针对了,毕竟这次的打击面特别大,特别是户部的,一共有六个人被怼了,户部尚书的脸全程都是黑的。
而这,也正是楚云的套路了,如果只是针对兵部的三个侍中,那傻子也知道可能会和这个兵部尚书有关,那么,这就很容易引起皇帝的不满,楚云这个幕后主使可能会吃不到羊肉惹一身骚。
所以,这个就是体现了一个道理:羊毛不能光逮着一只羊。
“今日,还有一件要事需要宣布。”
在议论了一些其他事情之后,宣德忽然说出了这句话,群臣都振奋起来,支棱着耳朵听着,都猜到宣德是要说空缺的兵部尚书之位了。
“原征西将军武继业,有勇善谋,在征伐西岐的时候,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今西岐已定,武继业还朝,朕决定保留其征西将军之名,另在朝中寻一职务,众爱卿以为如何?”
群臣:“……”
裤子都脱了,你就说这个么?
他们都以为是要说兵部尚书的事情了,结果来了个武将的事情,还是征讨西岐这样的小事。
西岐也就是西方的,同时和西川和大夏接壤,早很多年,朝廷就派出人攻打西岐了,不过,西岐比较小,打赢没有什么关注,打输,那当然是不存在的。
而武继业也没有一味的攻打,而是打一会,控制住一个地方之后,就在哪里生根发育起来了,他采取的是逐步蚕食的策略,久而久之,相当于没有战事了,也只有宣德,还有朝中的一些将领还在关注着这些事情。
后来的楚云,都不知道大夏和西岐还在打仗。
因为没有什么情报。
武继业就这么把西岐拿下了。在很多京中的臣子眼中,西岐不过是个巴掌大的地方,拿下了也算不得什么,勉强算个小军功吧,既然皇帝要给他找个职务,那就找呗!
也不是多大的事情。
少数人是知道西岐的战略意义的,首先,西岐虽小,却是在山区,易守难攻,仰仗着天堑,只要有足够的人,西岐完全可以打造成一个铁桶。更重要的是,西岐也是和西川接壤的。
当然了,那些对西川表示友好的,是看不到宣德的目的的。
都以为宣德是一个仁爱的君王,实际上,他的野心可不小,打败燕国,再拿下西川,这就是宣德的宏伟规划,当然,他也知道,可能自己的有生之年是做不到这一点了,但是,他一直在为这个宏伟规划在铺路。
而召唤武继业回来,也是他计划中的一小部分。
当宣德提出要给武继业找个职务的时候,群臣是没有一个反对的。而首辅沈乐这时候忽然开口提议道:“臣以为,让武将军担任兵部尚书,最适合不过了,如今刚好兵部尚书空缺,武将军又是有才有德之人,这兵部尚书之位,非武将军不可胜任。”
沈乐的一番话,顿时让满朝震惊,你这是不搞事则已,一搞事就是搞了个大事情啊!
这里这么多人盯着这个兵部尚书的位置,忽然来了个外面的将军来当这个兵部尚书,如何能服众?但是这话是首辅提出来的,宣德考虑了一下,便道:“沈爱卿甚得吾心,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宣德这其实已经是很明显的暗示了,只要稍微仔细想想,便能知道,这沈乐平日和武继业也没有什么交情,怎么会突然无端去提议让武继业当兵部尚书,明摆着的是和宣德唱戏呢!
然而这时候,礼部尚书江阳跳出来了……
第三百五十七章武家人的套路
其实江阳并非是没有政治智慧的人,但有时候,人在情急之下,并且又身在局中,自然不会马上就醒悟过来,这也是江阳蹦出来的原因了,不然,他这个明的老头子,是断然不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的。
“陛下万万不可,自古以来,外戚不得干政,武将军乃是皇后家族之人,怎可身居内阁要职!”
江阳跳出来说的,还是一个礼制的问题,当然,这也是符合他的政治利益的,前些时日,他就和周静有过往来,这还是在楚慎还是兵部尚书的时候,江阳就打好的人脉关系,现在,周静有机会上位了,他自然是要拉一把的。
内阁中的政治斗争中,如果再有一个强势的伙伴,那当然是更好。而且,他现在这么出力,如果周静真的当了兵部尚书,肯定会多少跟一下他的立场的。
而且,他反对的这个点确实没有毛病,外戚乱政可是之前的朝代中都有的弊端,尽管之后有朝代提出外戚不得干政,但最后也崩坏了,外戚的势力怎么也削不掉。
当然,那是在皇朝后期了,现在大夏还是鼎盛期,宣德的皇权特别的稳固,所以,宣德倒是可以自信把握得住这些外戚,但是以后呢?
万一继承人是个瓜皮,等外戚的势力成型,那么朝纲必将混乱。这就是江阳反对的点。
只是,他考虑的这一点,宣德自然是曾经考虑过的,但是,他还是选择了这么做。
相比这些暗中勾连的臣子,他当然更愿意相信外戚,而且,他确实不担心外戚会乱了朝纲。论权术,宣德有这个把握把这些人玩弄在股掌之间。而后代能不能驾驭得住,这个问题在宣德看来,却是有些可笑的。
如果他以后的传人,连个外戚都拿捏不住,又怎么来拿捏整个朝堂?




庶子家有个河东狮 分卷阅读366
所以,江阳说的那都不是事儿。
不过,宣德一般都会很给面子的,不会当着朝臣的面,一意孤行,所以,他转头看向正在看戏的赵构。
赵构这会就差一捧瓜子就能当一次吃瓜群众了,冷不丁却听到宣德道:“太子,你怎么看?”
“呃,我……”
赵构差点就说句我随便看看了,但很快醒悟过来,道:“儿臣以为,聚贤不避亲,朝廷要选用的是有才有德的人,若是因为身份的原因,就拒绝一个栋梁之材,岂不是让天下人寒心?”
赵构的一番发言,顿时让人震惊,这有理有据的,绝对是练过的吧!
宣德也满意地点点头,道:“太子所言,甚合朕意。好一个选贤不避亲,大夏取士,选将,皆是唯才是举,为何到了这兵部尚书,反倒是重重顾忌呢?不过,江爱卿所言也并非毫无道理。既然如此,朕便开个先例,任命武继业为兵部尚书,总领全国兵事,但不入内阁,不参与政务讨论,众卿家以为如何?”
宣德这已经是以退为进,强势让武继业当兵部尚书了,这时候别人也渐渐回过味来了,虽然说有些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但也明白形势已经不容改变了,现在也没有人能够阻止宣德。所以,反正也是不可改变的结局,那当然是连声称赞:“陛下英明。”
就这样,武继业随后就被召唤上了朝堂,新的大佬已经就位。
虽说不能入内阁,无形中就比其他六部长官低级了一些,但武继业也没有什么感觉,倒是他手下的三个侍中,全都有些头皮发麻,特别是得罪死了武继业的周静。
当时就是因为他曾经和武继业有些嫌隙,然后就卡了一下他的军饷申报,武继业有找了另外的两人,但他们也是给周静面子,所以,虽然是同时得罪了武继业,但是,大头,还是在周静那里。
做人啊就是这样,有时候不要太喜欢搞事情了,万一得罪一个人,以后成为了人家手里的小弟,这多尴尬呀!
另外两人是琢磨着给武继业道个歉就算完事了,也不是多大仇,周静想的就是要不辞官,要不就把武继业干下马。
反正他们两个人一起不可能会有得好的,而周静是舌部的这个官的。
这么高的位置了,就差一步就可以登顶了,谁舍得?所以,看似是三条路(认怂委曲求全也是一条),实际上能走的只有一条。
要干掉这个新上任的兵部尚书,周静知道自己一个人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当日夜里,他便去拜访了礼部尚书江阳,说了什么是不为外人所知的,但周静离开的时候,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当楚云知道,赵构的表舅当上了兵部尚书的时候,喝水都差点喷了。这个赵构,难道真的是天选之子么!这可真的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兵部尚书都成了表舅了,这还有什么好拉拢的,而且赵构也确实没有因为楚云的嘱咐就去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和那三个侍中拉好关系。
这也算是歪打正着了吧,没有让表舅的好感度下降,楚云也是无话可说了。
命运,就是这么神奇,有时候玩套路的还是弄不过真诚的。
不过,对于朝中的变故,楚云也是十分关注的,从此内阁中就少了一个席位,楚云觉得吧,这么重要的事情,应该不会是宣德随便说的,破个先例。
一个制度的改变,能是随便说说的么,肯定是宣德已经算计好了,楚云只是听赵构讲述朝会的全过程,便明白了,从一开始,一切都是尽在宣德掌控中的。
或许,兵部从此脱离内阁,也是宣德计划中的一部分吧,那么,接下来他要做什么呢?
楚云是能感觉到的,宣德是在为战斗做准备,那么,和战争关系最为密切的兵部,那就是重点整顿单位了,而且这些年,兵部出的事情很多,所以……
真相只有一个,宣德是打算让一个铁血将军来整顿兵部了,这次,绝对不会是像楚慎之前的那么温和了。
楚云和武继业就碰了一面,怎么说呢,感觉他年纪虽然有些大了,但性格还是那种很硬的,不像是楚慎,侍中在陶冶自己的心性。
宣德不可能不了解,但还是执意任命武继业,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不过,此时的朝廷中,并非是所有人都有楚云这样的嗅觉的,很多耽于安逸,擅长政治斗争的,都没有想过,宣德会弄一只不按常理出牌的大鱼进来。
接下来的事情,楚云也就只能当个围观党了,太高端了,楚云搀和不进去,而现在局面显然是宣德在主导。
次日,武继业果然就弄出了一个大新闻,周静,因没有按时点卯,被武继业打了十军杖,这数量不多,但是,你真当当兵的打人不疼啊!
且说那两个行刑的,正好还是被武蕴儿打过的,被一个弱质女子打了,这两肯定是不服的,但是当时也没办法,挨打了就挨打了,只是气没地儿出。
刚好碰上武继业要立威,得了,使劲打!
就这十军杖,差点把周静给活活打死!如果再多来十发,估计就真死了,可见武继业还是挺有分寸的。
但武继业这个动静,顿时惹得朝中文武不服了。
有话好好说,别动手呀!一般不都是打嘴仗的么,这人怎么直接打人呢?
一时间,奏折如雪花一般飞到了皇宫之中,宣德的案上,宣德理都没理,而这时候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蒋秋同志,再次反其道而行之,言称官员不按时上班会给国家带来多大的危害,反正就是以小见大随便扯。
然后蒋秋再次受到了皇帝的点名表扬。
风向已经很明显了,就是可怜周静,刚刚准备秀一下操作的,结果还没开始,就直接被打残回家了。
而江阳看着这个队友这么菜,也有点不爱搭理了,算了,找别人搭伙吧!
其实江阳的地位在内阁中并不低,首先年纪不小,作为一个老官,本身就有那种能倚老卖老的资本,再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当中,礼部是排在第三的,他这个礼部尚书,自然是很牛的。
但是,人总是不满足的,为什么他是第三,不能冲到第一去当个首辅呢?
那个首辅沈乐,也没有什么本事,只会对皇帝献媚,有什么用?
这就是江阳的看法。
他这也是酸酸而已,他也很羡慕沈乐每次都能看穿宣德的心思,能准确站对边,所以才能一直当首辅。
江阳也知道,自己一个人没法成事,宣德又不会放任属下结党营私,更主要的是,他也没处找人。
户部虽然是第二,但拿钱的是大佬,人家户部尚书根本就不会鸟他一个礼部尚书,吏部的虽然是遭受了重创,但这个是管理人事的,也不需要他。而后面的,刑部工部太弱




庶子家有个河东狮 分卷阅读367
鸡了,一点用都没有,只有兵部才有点用,这也是江阳一直和兵部的人走得近的原因。
可惜,这兵部尚书是不是有毒,倒了一个又一个,再来一个还是个将军。
他这可是和楚慎不同的,楚慎出行,最多是带着几个护卫,家里的私兵是不会出去的,而这武继业,走到哪,身边最少二十个亲兵,指哪打哪。
愁得很,该怎么应对这个人呢?
江阳决定,还是先请人家吃个饭吧!
找人发了拜帖,江阳便在等着武继业的回复了。殊不知,武继业正在和太子聊天呐!
赵构是很对武继业的胃口的,为人性格忠厚,又耿直,又喜欢习武,还是侄子,怎么会不喜欢,所以,没事的时候,武继业也喜欢去找赵构聊聊,顺便逗逗可爱的赵颖。
武继业一生未婚,却很喜欢小孩子,自己生不了,当然是看自己亲友家的小孩了。
而且他和赵构的亲属关系还没有很疏远,赵颖这个侄孙女在武继业眼里都能当亲孙女看待了。这会江阳在琢磨拉拢武继业的时候,武继业和赵构,刚好说到了江阳。
话还是赵构说的,赵构说起自己那时候到处受气,也是唏嘘不已,特别是这个江阳,赵构说自己能记他一辈子的仇。
这话也就是和武继业说说了,其实赵构本不该说,毕竟他是储君,说出这样的话,难会让自己减分,并且会彻底和江阳不死不休。
赵构都说了记一辈子,那江阳还能让他上位当皇帝?
不可能的。
只是这里也没有外人,武继业打了个哈哈就过了,随口便问赵构和江阳有什么仇,赵构就说起了和楚云一起受到的屈辱。
虽说被怼的是楚云,但江阳可是同时打了楚云和赵构的脸。
武继业再次从赵构的嘴里听到了楚云的名字,他已经了然,楚云是太子阵营的,一想到自己这么好的侄子,摊上那么一个小白脸,武继业始终觉得有些不对味,就像那时候看到英武不凡的武蕴儿竟然嫁给了一个小白脸一样。
好吧,这小白脸还是同一个人。
武继业对楚云的怨念,可以说是很强了。
只是,他也不会明着暗着去对付楚云,但若是有机会教训楚云,他也不会放过就是。
时间很快进入了九月。
这期间,武继业非常快速地将兵部整顿了,不听话的就要挨打,这是把军营那一套拿到兵部来了,但是,他有宣德撑腰,还有成群的御史……、
蒋秋是赵构的小弟,当然不会发文去喷武继业,反倒是说那些官员太随意了,目无纪律,在宣德也站在武继业这边的情况下,风向太明朗了。
被打的人都没有地方找说法,那么剩下的人,就只能乖乖听话了,生怕被武继业叫人打一顿。
当楚云得知兵部是被这样整顿好的,也陷入了长时间的无语当中……
大概,这才是武家人的特色吧,虽说武蕴儿是有一点受到了楚云的诱导,但从武继业来看,这分明是武家都奉行一个道理吧!
能动手的时候不多bb……
然而,在这些表象的掩盖下,楚云还是一眼就看穿了这一切……
第三百五十八章到处在搞事情
宣德,一定是想搞事情。
这么说,似乎是一句废话,谁都知道宣德这已经是在搞事情了,但是,楚云怀疑宣德是想发起战争了。
这可不是楚云在乱猜,这些都是有征兆的。
如果宣德对燕国没有想法,楚云当年提议打探燕国情报,宣德就不会破例任命他一个小小童子做那些事情,之后,也不可能因为那些地图欣喜成那样。所以宣德心有猛虎,楚云早就知道。但宣德一直表现得人畜无害,每年边关战事,似乎也不怎么关心的样子,只是边军要钱就给钱,要粮食就给粮食。
其他的方面,宣德一直在处理国内的政务,促进生产,兴修水利。虽说工部的地位特别低,但是工部尚书的位置坐得稳稳当当。
根据楚云的调查,朝廷在宣德在位期间,算得上是大兴土木了,修水利,修路,这就是宣德主要做的事情。
在楚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在种田啊!
在这之前,宣德是没有怎么动过朝廷的结构配置的,显然是在求稳,现在动起来了,无疑是在说明,宣德觉得自己已经发育得不错了,可以开始搞事情了。
以上都是楚云根据一些调查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出错,但楚云觉得正确的概率更大。
但目前,这些大计划是和楚云没有关系了,今日,比较重要的,应该是科举了。
九月九,是宣德定下的秋试的日子,已经快到了,楚云也暂且放下了那些勾心斗角的事情,也开始为科举稍微做准备了。
没有别的事情好说,时间就这样匆匆过去了,主持秋试的是礼部的官员,而和礼部关系很僵硬的楚云,却一点都不慌。
楚云倒是不担心江阳来针对他,江阳如果敢利用自己的身份来为难楚云,这反倒是给楚云把柄。
所以,这个科举,楚云觉得自己基本上是稳了,然而,他是自信自己可以和宣德直接交流,而且宣德是知道他的才华的,所以楚云一点都不担心别人暗箱操作。
但是,江阳他们可不知道楚云还谢过文章给宣德看过啊……
在他们看来,楚云也不过是会作画,会写诗,也就仅此而已了,至于科举,考得是经史子义,还有策论什么的,这和写诗比起来,难度可是大了许多的。
在科举前,江阳还就真的下令开始针对楚云了。
九月九日早,楚云便在随从的陪同下来到了考场,在楚云看来,这和高考也没多少差别嘛,然而,在查看自己的座位的时候,楚云脸都黑了。
这次考试一共有九天,可比高考来得要久多了,一共考三场,每场三天,楚云也是准备了一些干粮的,然而,他的位置,却被分配到了最后的一个。
这位置,楚云一看就知道是礼部的人动手脚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臭号啊!楚云鼻子那么敏锐,隔了老远都能闻到臭味,这下坐厕所隔壁,不被臭晕才怪。
果然得罪了人就是不好办事,这帮人真是太阴损了,楚云嗅着空气中隐隐的臭味,嗯,陈年的味道……
这等到开考了,考生们开始吃喝拉撒,这还得了?
楚云觉得自己这条命都得交代在这里。
所以那时候花大量积分把自己的五感上面是为了让自己受罪么?
楚云感觉悲伤辣么大……
虽然一看就觉得是礼部刻意折腾他的,但是楚云也没处说理去。因为这臭号的位子,总得有人来坐,总会有一个倒霉蛋的,而年,楚云就成了那个倒霉蛋。
1...114115116117118...1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