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家有个河东狮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中二少年肤浅
当时传递军情的,只是通报了结果,并没有讲述具体的经过,而过程不那么紧急,通报的人也慢了几日。战报上明确写出了,雁门关城破的具体经过。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我们中出了一个奸细。
这个奸细还刚好是和楚云有关的,他老哥,楚钰。
雁门关的守将本来是据守不出,燕军也没有太好的办法,然而,在几天前的夜里,楚钰打开了城门……
雁门关守将原本就是楚慎的亲兵,对楚钰自然是关照得很,楚钰在变成的待遇,可比当初的楚云要好的多,毕竟楚钰是嫡子。
然而,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楚钰居然公然叛国。
所以说,雁门关城破,守将要承担的责任还是很大,因为他错信了楚钰,并且给了楚钰很大的权限,这才能让楚钰里通外合,打开雁门关城门,导致雁门关失陷。
楚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心情也是复杂得很,他本来都忍着自己的脾气,准备放楚钰一马,只要以后楚钰不招惹他了,然而,万万没想到,楚钰居然走上了这样的道路。
楚慎忠义,楚钰却是如此行径,这才真的是让楚慎在地下都不得安宁吧!
但楚云却多少能猜到楚钰的想法,在发生这件事情之后,楚云很快就分析了原因。
楚云猜测,绝对不是因为楚钰知道楚慎和王氏双双殒命才报复大夏,而是楚钰知道,自己在大夏,应该是混不出什么名堂了,侯爵之位是楚钰眼巴巴看了那么久的,说没了就没了。之前在京城,虽说是想搞个事情,思路也没错,但是,事实上那个事情是搞砸了,也基本上是失去了四皇子的信任了。
这样的情况下,楚钰应该是心里苦的不行了,所以,他宁愿出卖自己的国家,投奔燕国。
楚云是不惮以这种恶意来揣测楚钰的,他觉的自己的猜测应该没毛病。
消息传开,连带着楚慎的名声都坏了几分,已经回到老家的项若兰心中顿时对楚云奉若神明,还好溜得快啊!
她的反应也不满,立刻声明和楚钰再无关系,而新乡候府也是如此。
说起来,他们也算是讲究仁义了,楚慎死了,他们也没有说什么恩断义绝的话,但叛国这种事情,实在是惹不起……
因为楚钰这档子事儿,宣德终于秘密宣楚云进皇宫了。
楚云顿时觉得有点不对劲,这是要干嘛?难道已经分家了,还能背个锅?
“楚云,你可知朕叫你过来所为何事?”
“微臣不知。”
楚云的这个自称还是很讲究的,之前是自称草民,是因为有别人在场,而只剩宣德和楚云的时候,楚云作为一个探子,当然是以臣子自居。
当然了,自从在王家那么一闹腾之后,楚云这个探子也不再是密探了,毕竟已经曝光了,只是官方没有认可,既不承认,也不反对,也没有什么任务交给楚云去做。
不过,称臣子现在是没毛病的。
宣德看着恭恭敬敬的楚云,微笑道:“你不要紧张,朕又不会拿你怎么样,而是有一个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去做。”
宣德微笑的时候看上去还是很慈眉善目,少了帝王的威严,多了长者的亲近之意,楚云立刻表忠心道:“愿为陛下效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宣德笑着摆摆手道:“朕不要你赴汤蹈火,只是现在北方战线吃紧,朕想让你过去辅佐武将军,你怎么看?”
楚云:“……”
系统君,你出来确定一下,咱们这确实是要当文官的么?科举都过了乡试了,怎么又整出了幺蛾子?
剧本总是有些不对劲啊!
看楚云的脸色不对,宣德还以为楚云是不愿意接受这个任务,便劝说道:“朕并非是有多重的任务交代于你,你只需要做一件事情便可。”
“什么事?”
“将楚钰活捉回来!”
楚云:“……”
大佬就是大佬,你确定这不会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楚钰都投奔燕国了,楚云要怎么去抓?深入敌后?如果楚云有武蕴儿那种战斗力,或许还可以凭借自己的装备去浪一浪,可以感受一下万军从中过,片刃不沾身,顺便还能带回来一个楚钰……
嗯,这些只能想想而已。
“陛下有命,臣不敢不从,然楚钰如今身在何方,吾一无所知,且他既然敢叛国,想必已经是和燕国有了勾连,想要找到他活捉,谈何容易?”
楚云深谙先接下任务,再谈困难的道理,不然,任务还不接就推三阻四,皇帝肯定会有意见的,而接了这个任务,在来说臣妾做不到呀,或许,皇帝也会多体谅一下楚云。
果然,宣德一听,就马上把任务难度降低了。
“如此,那便不要活捉了,你只需要将楚钰的头颅带回来便可。”
楚云:“……”
你一定是在为难我胖虎!
“此次行动,暗影会全力协助你,你也无需以身犯险,朕只希望,你能亲手为你已故的父亲洗刷楚家的耻辱。”
宣德此言说完,又是一阵叹息,其实,他想要弄死楚钰,大可不用这么麻烦,跟宋连说一声,大把的优秀的刺客,分分钟能潜入燕国,刺杀楚钰的难度真的不大。他会如此做,还是为了告慰楚慎的在天之灵。
楚云听着宣德的话,感觉却有些怪怪的,如果楚云对自己的身世的推测属实,那宣德这……
咳咳,不讲这些,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已经没有楚云拒绝的理由了,而通过宣德的话,楚云也能印证楚慎说的话,当初,他果然是没有说谎,将楚云逐出家门,也是因为宣德的劝说,如果不然,宣德也不会忽视了楚云是被驱逐出楚家的人这点,还让楚云来给楚慎洗刷耻辱。
说来也挺嘲讽的,假儿子要去干掉亲儿子,楚慎的一生,可真的是死了都不踏实。
庶子家有个河东狮 分卷阅读372
楚云无奈地接受了宣德的任命,当然,这个任命是暗中进行的,并不为他人所知,只是宣德赐予了楚云令牌,让他能调度一定的人手。除此之外,宣德还给了楚云一封亲笔信,让楚云交给武继业,这样的话,楚云到了边关,也能得到武继业的照顾。
这一幕,楚云总觉得有些眼熟,七年前,似乎也是这样的吧,而且也差不多是这个时节,楚云就被丢到边疆去了,有人写书信,有人送令牌……
果然,七年是一场轮回。
楚云回到家中,将自己要往北方去一趟的事情,告诉了武蕴儿,这下,原本乖巧的武蕴儿,说什么也不听楚云的话了,要不,楚云就不去北方,要不,就带她一起去,没有别的选择。
不去北方是不可能的,欺君可是死罪,这次他是非去不可,可是,哪有带着老婆一起上战场的?
“蕴儿你别闹,乖乖在家等为夫回来,这次我又不会上战场,也不会去做什么危险的事情,你大可不必担心。”
楚云说着劝说武蕴儿的话,忽然觉得似乎哪里有些不对劲。
卧槽,这个可别把自己给奶死了!
至于武蕴儿,她这次倒是没有哭闹,只是非常淡定地看着楚云,啥也不说,但明白地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军中不能有女子!”
楚云再次给武蕴儿找了不能带她去的理由,武蕴儿闻言默然,转身,从衣柜里拿出一套楚云的衣服,换上之后,出现在楚云面前的,就是一个可爱的男孩子了。
楚云:“……”
或许他之前就不该教会武蕴儿女扮男装的,现在可咋整?
楚云头疼得厉害,无奈之下只好找皇帝帮忙了。
“臣之妻蕴儿不放臣走,为之奈何?”
宣德回道:“夫纲不振,何以治国?”
楚云再回:“臣无奈,请携蕴儿共往。”
宣德再回:“若是让皇后知晓,朕也救不得你。”
楚云:“……”
说好的夫纲不振何以治国呢?
到最后,楚云终于明白,求助宣德是没有用的,要求助皇后才行,然而,出发的时日快到了,楚云却没有联络到皇后,能联络到皇后的武蕴儿,并不会给楚云传讯。
这一次,还是十里长亭,武蕴儿和楚云俱在,但这次不是送别了,两人共乘一辆马车,倒不像是去奔赴战场,而是一对游山玩水的恋人。
要急行军的,哪有坐马车的道理!只是宣德虽然说了出发的时间,却没说到达目的地的时间,这中间,就多的是自由了。
楚云还是拗不过武蕴儿,虽说他的夫纲也没有不振,但武蕴儿唯独在这件事情上软硬不吃,楚云说好话,武蕴儿不听,佯装生气,武蕴儿又一脸的委屈,倒是让楚云不忍心了。
最后也只能和武蕴儿约法三章,还是把她带了出来。
至于回来之后会不会被皇后分尸,就不是楚云能考虑的事情了。
楚云惋惜的是,自己的科举啊……
才考了一半,就已经凉了,本来还打算明年春试的时候好好装个逼,可现在被调拨到北方,春试肯定是参加不了了。
想到自己的任务,楚云就有些心痛,还好,失败的惩罚也不是特别严重。
楚云和武蕴儿一路上,倒也不是认真的游山玩水,只是没有那么着急,紧赶慢赶。同行的随从也不多,就是金木风火四兄弟,还有追云梦云姐妹,其他人都留在京城照顾楚云的宅子了。追云和梦云都是作为丫鬟来照顾武蕴儿的,安保工作都是交给四兄弟了。
花了一个半月,一行人才终于走到了接近潼关的泗水镇,进了镇子,楚云才忽然发现,流民有点多了。
南方人一直是以为北方苦寒,但实际上,北方并没有那么苦,而在物资上,犹豫楚云当初组建的商会,都是从北边慢慢朝南方扩张的,所以在这接近潼关的泗水镇,已经有楚云的商会的活动踪迹了。
镇上,楚云看到了有雁门商会商标的店家在给流民布粥施饭,看来,就算是缺少了楚云参与管理,这些商人们也依然能稳稳地将商会发展壮大。
楚云在镇子里面找了个客栈,让武蕴儿住下之后,才独自一人,来到了雁门商会的那个正在布粥的米店。
“客官是来买米的么?”
“我不买米,我是来买酱油的。”
“抱歉了,客官,我们这里不卖酱油,酱油要去楚家铺子里买。”
“那我不买酱油了,你给我打两斤面粉吧。”
“客官请随我来。”
就这样,楚云在那些流民看神经病一样的目光中,被店家带了进去。楚云心中暗笑:“无知的凡人,怎会明白我党暗号的厉害!”
什么天王盖地虎,小鸡炖蘑菇太low了,只有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暗号才是髓!
在店里转了几圈,店家才带着楚云到了一个阴暗的房间,谨慎地将门关好之后,才拱手道:“见过大人!”
楚云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才问道:“你这里已经是很靠近潼关了,把你所知道的所有情报都告诉我!”
那店家闻言,便让楚云附耳过去,低声说起了最近这两个月的变化……
第三百六十一章派出一个卧底
这店家,自然是暗影的探子了,不过,虽然属于暗影,但在楚云回归京城之前,他们都是听从楚云的调遣的,当然,看到过楚云的人不多,彼此确认身份,就是凭借那一套看似神经兮兮,却也似乎没有多大毛病的对话作为暗号。
当然了,暗号是经常会变化的,而楚云一直是和组织有联络的,虽说已经把这边关的事情交付出去了,但在组织里面安插一些心腹,对经营了六年的楚云来说,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
从店家,也就是暗探的嘴里,楚云第一次非常充分地了解到了边关的形势,这和战报上的只言片语的描述,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探子的描述比较详细。
时间往前面推移,两个月前,燕国对雁门关发起了冲击,朝廷接到求援,派武继业北上,武继业大概是花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就来到了潼关,可在这期间,楚钰背叛了雁门关,开城迎敌,也就导致了雁门关的失陷。
武继业救援失败,只能据守潼关,再然后就是朝廷得知消息,派遣楚云到北方来了……
官面上的东西,其实和楚云没有多大的关系,而是宣德下令给了武继业更高的权限,这个信送出来就很快了,指望着让楚云送信,等楚云到了,估计战场这边都凉了。
楚云也明白这个道理,自己开往边疆,对战局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宣德派他过来,应该还是从事间谍活动。
所以,楚云一临近潼关就开始认真工作了,没有再像之前一样浑水摸鱼,
庶子家有个河东狮 分卷阅读373
而听了探子的汇报,楚云对这场说打就打的战争的重视就更大了。
这次真的不是之前的小打小闹闹着玩的了,一言不和就发起大决战,还打了大夏一个措手不及,燕国也算是很强了,但武继业来到潼关之后,燕国的耶律宏基再也不能建立寸功,双方就这样僵持了下来。
不过,耶律宏基也是有套路的,燕国人并没有对雁门关的百姓制造太多杀戮,显然,主将的见识很不错。本来燕军是异族的军队,就会引起大夏百姓的敌视了,但是,百姓们的大是大非观念并没有那么强,他们大多数人的愿望,就是好好活着而已,生存,就是第一要务。
所以,就算是城破了,城里的百姓也不会和燕军死磕,但是,若是燕军敢屠城,这名声传出去了,之后的城池,绝对是难以攻破的了,城破就是死,谁敢放燕军进城?
再有就是耶律宏基用的很好的一个计谋了,他虽然不杀大夏的人,但是,他也不养着这些人,把他们从雁门关驱逐出去,朝着潼关驱赶。
若是大夏的人不接受这些人,那么很好,大夏的朝廷会失去这些人的民心,也会让潼关内的人心寒。可若是接了这么多的人,可能引出的乱子也会很大。一是担心燕军乘乱攻城,二是担心这些流民中,会有燕国的细作。
若是再来一出自己人开城门的事情,大夏不用燕国来打,都无颜在这个世界上立足了。
只不过,对耶律宏基的这个阳谋,武继业选择了见招拆招。他接下了这些流民,在接的时候,还分出一只队伍时刻保持警惕,若是燕军有异动,当然是要弃车保帅,顾全大局的。
耶律宏基在武继业接受流民的时候,完全没有捣乱,似乎自己真的有那么仁慈一般。武继业却清楚,对方是想利用这些百姓。人这么多,细作有多少个都不知道,现在的户籍制度并没有那么完善,想要借着这么多的流民隐藏身份,基本上开不出来。
更何况,就这一城之民的口粮,也足够吃垮潼关了。
然而,武继业接了前面的招,后面的却不接了。
给流民发饭吃?
不存在的!还没饿死就不用给饭吃,这些人自然也不用留在潼关,在被武继业接纳不久,这些被燕军遣送回来的百姓,反手就被武继业打发了。
并且特别交代,当所有人还能走的动路的时候,就不要给吃的。
然后,派出一小波队伍,带着一帮流民一路向南,理由是:南方好吃的比较多。
饿着他们的肚子,自然是为了让隐藏在其中的细作因为补充不到足够的食物而损失战斗力,这样状态的细作,自然也搞不出再大的事情,更何况他们身后还有一小队持着兵戈的战士。
武继业是在等一个机会,现在已经是冬天了,南北的人都很怕冷,草原人的耐寒度可能高一点,但是不管是哪边,在冬天发起战争,都是很难坚持很久的,更何况燕国的人都没有什么食物补充,就算是占据了雁门关……
雁门商会的商人们的动作都很麻利,在雁门关破之前,就溜了,留下的货物也不多,所以就算是燕军占领了雁门关,也得不到什么太多的资源,而且北方也不会给他更多的支援了。
就算有,拼消耗财力,燕国人也比不过啊!
而武继业这边,朝廷的支援部队还没有到。
这就是武继业据守不出的原因了,他就等着耶律宏基的粮草差不多用完,士兵的士气下跌,他的支援到位,完全可以一举击溃耶律宏基!
这些战场上的事情,探子自然是不知道这么多的,是楚云根据一些情报,推散出来的结果,算算时间,大夏的支援的部队,应该早就到了,楚云都在路上晃悠了这么长的时间,都赶到了离潼关特别近的地方,更何况急行军的军队。
算算时间,援军到了应该快接近一个月,探子也没有说发生什么变故,那显然是武继业还没有发起反击,可能是因为他有更长远的谋划吧!
这些楚云能帮得上忙的事情真的不多,但是想到外面那么多的流民,楚云也有些于心不忍,道:“外面这些流民为什么还没有解决好呢?不然一直牵制着我们的士兵看管也不好。”
“大人,现在潼关之中所用兵马不多,所以没法分散到更远的地方去护送这些流民到安全的地方,所以这些人暂时也至能留在城中。”
楚云闻言,心知自己想要了解的都已经了解完毕了,现在可以溜了,手里提着一斤面粉,楚云前后脚跟店家除了门,在门口,依然是长长的一条龙,一个小二正在给人发粥水,队伍排出了很长,还好有商会来赈灾,不然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冻死饿死。
雁门商会这一次真的太有远见了,撤退及时,还不忘记造福百姓,给商会塑造正面的形象,这是楚云非常欣慰的,然而,刚出了门,楚云便听到了推搡哄闹的声音。
仔细听了一会,楚云才知道了前因后果,原来是有人在排队的时候插队,后面的人不乐意了。
本来就是好不容易能吃一顿顿,凭什么别人就要抢先呢?
于是,从口脚,变成打架,吃瓜群众楚云没有继续看,这里很快就会有人处理的。
很快,楚云就回到了客栈,看到他的那一刻,武蕴儿的神色分明放松了些。楚云胸中一暖,知道武蕴儿肯定是担心他。走过去摸摸武蕴儿地头,道:“在这里住一夜,明天晚上我们就可以到潼关了。”
武蕴儿嗯了一声,楚云又道:“等到了潼关,你,还有追云轻云,都得换上男装了。当然,我会跟武将军说清楚,让他破例特别对待一下,若是不愿,那你们便住在客栈里,如何?”
武蕴儿乖巧地道:“只要能陪在你身边,妾身做什么都愿意。”
楚云:“……”
又被武蕴儿的情话给撩了,也正是因为知道武蕴儿说的话都是发自内心的,楚云才更加感动。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虽说这次任性了一回,但楚云并不是很介意。
在客栈里两人也没有对生活有太高的要求,两人简单地拾了一下,便相拥而眠了,但楚云不知为何,躺在床上,却侍中想着今天看到的那么多的流民。
总觉得,如果就这样放任,迟早会出大事情。
楚云也不是没想过,利用自己的洞察术来判断这些人哪些是奸细,可是,人太多了,楚云要是挨个用洞察术看过去,自己非得累崩溃不可,再有就是缺乏说服力了。
所以,还是只能暂且按照武继业的处理办法吧!
第二天,楚云一行人便打算继续北上,走完通向潼关的最后一段路,然而,路过街道时,楚云无意中听到了几个流民的对话,他由不得不紧张起来了。
“你有没有听说太平
庶子家有个河东狮 分卷阅读374
教的事情?”
“就是那个说加入他们,就能吃饱饭的教会?”
“是啊,他们说了,他们的教义就是让天下的百姓都有衣穿,有饭吃。”
“还有这么好的教会,那你怎么不加入呢?”
“我这不是想要找个伴一起么!怎么样,同去不?”、
“那就去看看吧!”
楚云听到这里,心里顿时明白昨夜为什么会对这些流民一直挂怀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没有灵光一闪,明明已经想到这里了,就差最后一步居然没有想通。
好在他在路上听到了这些对话。
作为一个文科生,楚云自然是不会不懂这种套路的,历史书上都有写过,张角在造反之前,成立了太平道,洪秀全在造反前,也是成立了拜上帝教,朱元璋在成为皇帝之前,还加入过明教呢!也就是后面的白莲教,总之,这些教会什么的,非常容易诞生造反的人才。
不对,应该说,有造反心思的,通常会借用教派来掩饰自己的举动,等将教派发展起来了,再号召起来,正式开始造反,往往会损伤国祚,因为他们的行动,往往是如蝗虫过境一般的。
历朝历代,基本上是被农民起义之后,然后就被人一波带走了,当然了,能逼得农民都起义,这显然是王朝都已经烂到了根源里。大夏目前还好,至少楚云所见的,并没有民不聊生,而且皇帝也算是勤政爱民,而中央的那些官员,虽说是喜欢政治斗争,却也有很多做事的人。
现在的大夏国情,还不足以滋生造反的土壤。
但是,这些流民产生之后,造反派就有了群众基础了,所以,这件事情绝对马虎不得!
比起去找楚钰的麻烦,楚云觉得这件事情更重要。
楚云当机立断,决定派人跟着这些流民,打入这什么太平教的内部,搞清楚这到底是一个什么组织。然后,楚云一眼就看到了李风。
李风:“……”
作为四兄弟里面,跑得最快的一个人,李风也有足够的敏感,当楚云愣了一会,忽然看向他的时候,李风就感觉自己可能摊上事情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