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笑拂衣归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自带小板凳
--------------
第111章无声的守护
李长昴的信是在仓促中写成的,又因为他不能确定这封信会被谁最先看到,所以有些事,他没办法全写出来。
但是,同样,他也知道自己面临着极大的危险,甚至很可能把命都交代在那些人手里。所以有些事,他又必须说清楚。
他不能让大姐死得如此憋屈……
李长奎至今还记得,他看到四哥那封字迹潦草的信时,只觉得自己之前那二十五年的光阴……白活了!
李长昴在信中写道,大姐李长参这些年来变得暴躁癫狂,竟然是她刻意为之的。而其中原因,又牵扯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说起来,李长昴也是去探望中风了的高登云时,才察觉到一些端倪的。
李长昴一直是负责宗门中奖惩刑罚的,他接触过大量的曲折手段和晦暗人心。所以,在去探望中风的高登云时,就敏锐地察觉到高登云僵硬的神情中,藏着一股对妻子李长参的恨意。
李长昴起了疑心后,就带着最可信的三位手下,秘密探查起大姐家的问题。
这一查,最先暴露的竟是,高登云中风的真相。他并不是因病瘫痪的,而是被人逆灌劲气才形成了与中风极为相似的症状。有能力、有条件办成这件事的,只有他的妻子李长参。
至于李长参为何要对枕边人下此毒手,却有些难查。
正当李长昴冥思苦想时,大姐李长参竟然在一个深夜,找上门来。
姐弟俩长谈一番后,李长昴才知道,高登云竟然已经暗中做下了许多事情。
李长参是在婚后第二年怀上身孕的,这时候,她对高登云还是极为信任的。
因此,当她身体沉重,不便理事时,高登云就暂时接过了





大笑拂衣归 分卷阅读160
她手中的一些事务。
让李长参高兴的时,高登云接手后,他把事情都打理得很好,下面几十处分点,几乎都比往年要做得更好。
只是,李长参也绝非寻常的后宅女子。她再信任高登云,出了月子后,依然打着回本宗请示的名头,出去暗访了一遍。
这一访,就访出了问题。
李长参发现,虽然每个分点的管事都还是原来的,可下面的伙计却多多少少都换了新人。
因为更换伙计是各分点主事自己就能决定的,所以单看一家,没人觉得有什么问题。
但李长参却是看了总局的人,一家换了几个伙计很正常,可家家都换人,就绝不正常了!
李长参担心打草惊蛇,就暂时没有同其他人说起自己的怀疑,包括他的丈夫。
为了引出幕后之人,李长参设了个局,故意对下面提了个很古怪的要求。
结果就发现,她盯着的这家,就有新伙计把她的这个古怪要求传了出去。
顺着传信渠道摸下去,李长参发现同时报信的,竟然不止这一家。
当消息汇总,最后上报时,李长参赫然发现,这些新伙计背后的主顾竟然就是她的枕边人高登云。
高登云到底是个什么来头,李长参并没有告诉弟弟李长昴。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人与他背后的势力对李家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李长参虽没说明高登云的身份,但也明白地告诉李长昴,她不能让家族公然对上高登云,那会给平静了百年的李家带来灭顶之灾。
所以,李长参只能用曲折的方式,隔开自己与家族的关系。连带着,也就隔断了高登云伸向家族的黑手。
待到高登云中风后,李长参深夜来寻李长昴,是想请他帮忙转移家人。
她要装作与李家彻底翻脸的模样,带着儿子、儿媳,还有高登云,远离中原,远离家族。
李长参说,据她观察,之前听高登云指挥的一伙古怪势力,如今已经转到了儿子李宜朝手上。
李宜朝懂事后,一直跟高登云更亲。李长参又要练武又要照看家族还要防着高登云,也没有太多时间带孩子。直到高登云中风那天,李宜朝竟满脸狰狞地对她咒骂起来,李长参才明白,儿子已经被高登云彻底带偏了。
看到李宜朝充满了野心和愤怒的目光,李长参又自责又疲惫。她察觉到那股势力到了李宜朝手里后,竟开始变得有些疯狂和肆无忌惮,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一把刀握在理智的坏人手中,你还能预测到,出刀的时机和方向。可若是握在一个冲动的蠢人手里,谁都猜不到,他会做出什么事来。
李长参于是当机立断,决定彻底隔开儿子与那些人的联系。所以她才找到最可靠的四弟李长昴,请他帮忙挡一挡可能会来的追兵。
李长昴同意了,他与李长参联手,解决了追兵中最厉害的三个高手,打散了其余追兵。然后一路押着被下了药的李宜朝和瘫痪无法行动的高登云,直奔南疆的深山老林而去。
安顿好了大姐一家后,李长昴才给家族传回了李长参的消息。得知李长参在南疆日子还过得去,李家其他人就在误解中,放下了大姐一家人。
旁人都能放下,知情的李长昴却仍旧关注着。他养出了五对信鸽,专门与大姐李长参保持着每个月一封密信的联络。
看着她困住了被野心冲昏头脑的儿子,看着她迎来了第一个孙儿,看着她安葬了高登云……李长昴以为,再过几年,也许大姐就能回来了……
可谁想到,三年后,每月往返的信鸽腿上竟然空空如也。
后面的信鸽不但没带回信,更是狼狈不堪,奄奄一息。仿佛它根本就不曾在大姐那里等到补给和休养。
意识到事情不妙后,李长昴再顾不上隐藏行踪,直接就奔赴南疆。
当他赶到李长参隐居的那个小山谷时,倒塌的大树、坑坑洼洼的山体、还没被洗净的血痕、寂静无声的山谷都告诉他,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恶战。
及至他看到失去头颅的三具尸体时,李长昴再忍不住,嘶声痛嚎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李长昴才逐渐冷静下来。他仔细敛着大姐的尸体,看到上面各种各样利器留下的上百道伤口,以及后背处一对乌黑的手印时,李长昴意识到,杀害大姐一家的绝不是几个人所为,看伤口,至少也有十几位高手同时出手!
再看李宜朝和他媳妇,两人身上也有不少小伤,但最后致命的却是当胸一掌。
李长昴本以为要花很久才能找到凶手的线索,可当他准备返回最近的李家分点,给掌门传信时,他在路上看到了一对母子。电光火石间,李长昴突然想起,大姐的小孙子,竟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就这么不见了?!
李长昴心里痛急之后竟生出了一丝期盼,他暗暗祈祷,大姐这最后的血脉能够逃出生天,好好活着。哪怕一时找不回来,只要活着,就足够了!
回程的路上,李长昴遭遇了三次暗杀。他在第三次时,终于对下手的人有了推测。可这个推测却让李长昴更加不敢把宗族拖下水来……
他知道,自己已经暴露了。既然如此,那干脆就由自己一人担起这件事好了。
所以,李长昴赶回李家分点,匆忙地留下了一封信,把大姐多年来的不得已和惨死之事说了,却又故意模糊了大姐孙子的事情以及他对仇敌的推测。他还在信中留下了联络用的暗标,让后来之人能顺着标记与自己汇合。
只是,当李长奎等人真的顺着这些标记赶去时,见到的却是还在冒着黑烟的一片余烬……
智通从李长奎嘴里知道的,也不过是他爹发现大姑被人坑害,而在后面追查时,亲爹又疑似被人杀害并烧成了飞灰。
听完了如此曲折的家族旧事,大和尚皱眉思索了许久,道:“我爹说,大姑当年是为了保护家族,才故意扮成疯癫暴躁模样,疏离家族的,是吧?”
李长奎叹了口气,道:“是啊,我当时年轻气盛,受不得这些,心里对大姐还多有埋怨。哪里想到,竟是……”
智通摇摇头,道:“若是连七叔都看穿了,那大姑还能骗得过那些人吗?”
李长奎语塞,觉得侄儿实在不是个会安慰人的家伙。
智通沐浴着七叔哀怨的眼光,道:“那这么说了,大姑面对的敌人肯定很强,至少比咱们李家要强。所以她没法正面上,只能这么曲里拐弯地来。”
“是啊……”李长奎蔫了吧唧地说道:“边看咱宗门好像挺牛的,但说实话,里面大部分都是些武痴,做事的也就比寻常人强一点罢了。别的不提,咱家就没一个当官的,逼着小辈读书,也没读出一个愿意走仕途的……”
智通看了他一




大笑拂衣归 分卷阅读161
眼道:“你这可说错了,我俩徒弟如今都当着官呢!再说了,你还好意思埋怨别人?我可是听五叔说过,当初你们那辈定的就是让你读书走官路,结果你竟然离家逃跑了……”
李长奎挠了挠头,气呼呼地说道:“你当他们为啥定我啊,还不是欺负我最小,谁都打不过!”
智通被叔叔打岔,心情略轻松了些,他抬头朝窗外看了会,突然开口道:“七叔,我觉得我爹真的没死呐!”
“啊?!你发现什么了?”李长奎瞪大眼,急忙问道。
智通缓缓摇了摇头,道:“我就是觉得……大姑是为了宗门才装疯,我爹会不会也是为了不把宗门拖下水,就故意假死一盘,让那些人不再想要对咱们动手?”
李长奎一愣,过了片刻,却忽然说道:“你知道,当初我为啥决定把你送去出家吗?”
第112章春天到了(抓虫)
智通愣了下,道:“让我出家,不是因为我揍的那个混混,家里有三品的高官,怕他们报复我吗?”
李长奎摇摇头,道:“那混混家是有个当官的亲戚,但那亲戚与混混家交恶,并不会为他找你的麻烦。实际上,是老掌门看你成年后,与你爹的长相日渐相似。这才让我带你到慧安这里来出家的……”
“竟是这样?”智通喃喃道。
“唉,憋屈啊!我李家大好儿郎,竟只能躲进佛门,以求自保……”李长奎愧疚地搓了搓脸。
智通伸手,拍了拍李长奎的胳膊,道:“我倒觉得快活呢,听说其他宜字辈的小子,有不少都被逼着相亲呢,倒是我这里清静又痛快,哈哈哈!”
李长奎白了他一眼,道:“说得好像你不出家,就有一堆姑娘抢着要嫁一样,哼!”
“老光棍有什么资格说这话?您可没出家呢,还不一样单个蹦着?啧啧啧!”
“爷爷拍死你个小秃驴!”
“来啊!洒家如今正手痒得很!”
“洒家个屁!我踹!”
叔侄俩都有点一根筋,心酸往事才说完,竟跳将起来,在院子里噼里啪啦对轰起来。
这二人打得兴起,没注意远处有个苗条的身影一闪而过。
谢沛皱着眉头回到屋内后,心中又添疑惑。
上辈子,她并没从智通那里听说过什么李家的秘密。哪怕后来,二人北上投军,直至战死牺牲,也没见过李家有什么人来见过智通。
到底是为什么呢?
谢沛一时想不出头绪,只能把这疑惑暂时藏在心里,待将来再寻答案。
待到二月中旬,李长奎见那疤脸乞丐始终没有再露面,就启程回本宗报信去了。
与此同时,李彦锦和谢沛为了卫川县的春耕事宜,也忙碌了起来。如今这年月,有金有银,都不如手里有粮来的踏实。
只是,今年县城附近的公田里,种田却种出了新花样。堂堂县令大人竟然挽起了裤腿,跟着一帮泥腿子一起,下了田!
中午吃饭时,李彦锦洗干净腿,放下裤脚,去跟送饭过来的媳妇一起共进中餐。
雇农们不敢骚扰县令和县尉大人,就把一直跟着李彦锦一起种田的梁老汉给围了起来。
“梁老爷子,您跟着县令在那几块田里忙乎啥呢?”一个厚嘴唇汉子,嘿嘿笑着,开口问道。
梁老汉微微一笑,露出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道:“县令大人那可不是一般的读书人,他寻到一种增产的秘法,要试着种一季看看。”
“哎哟,哈哈,县令大人竟然比咱几十年老庄户还厉害了!”有老把式半开玩笑地说道。
梁老汉瞥了他一眼道:“若县令大人与咱一样,那他也当不上官老爷了!放心,又不是把所有田都拿来试。再说,这还是公田,咱们种地都是有工钱拿的。就算这季没种好,也不会少你们一个钱的。”
“诶,咱不是这个意思。”厚嘴唇汉子连连摆手,道:“这不是怕县令老爷没种过地,回头,好心办了坏事吗?”
梁老汉也不急着说话,他就着菜汤把最后一点粗粮馍馍吃干净,又把衣襟上沾着的那零星面渣都拈到嘴里,嚼巴嚼巴,咽了下去。这才抬起头来,说道:“我反正觉得吧,能把咱们这么多流民都安置下来,每天有活干,有饭吃,还能安然度过匪乱和天灾的县令大人,肯定比咱都更担心粮食的问题。咱们一家出点问题还能朝别家借了应个急。可要是这么多公田出了问题,李大人却是连个借粮的地方都没……”
他话未说完,之前的老把式就叹气道:“谁说不是呢?所以我就怕大人弄些些不中用的花样出来,担心啊!”
梁老汉笑道:“咱都能想到的后果,县令大人难道就想不到吗?他既然想到了,还要这么做,必然是心里有数的。这样,咱还瞎担心什么?”
众人听了,一时也说不出别的话来,只好各自散去。
不远处,谢沛和李彦锦坐在树下,边吃边聊着。
“阿锦,听见了吧,那些农户可担心着呢。你这田里养鱼的法子真能行吗?”谢沛给李彦锦夹了筷子韭菜炒鸡蛋,说道。
“放心吧,我做事绝对靠谱!这法子是真没问题,我如今最多就是还欠点经验。等这一季弄好之后,再种晚稻时,咱就全面推广!”李彦锦握着筷子,在卫川的城郊边,画了一个圈……
六天之后,梁老汉等人负责的四十亩稻田就平好了土。与其他稻田不同的是,这些稻田比普通水田多出了许多纵横水沟,且都挖得很深。田埂也修得更高更厚,每一块大田的入水口和出水口还装上了网眼很小的铁网和木栅栏……
就在众人都看稀奇一般,围在这四十亩水田周围嘀嘀咕咕时,李县令大手一挥:“放水!”
高处的水渠口处,有乡勇喝了一声,抽开了挡水的石板,蓄了几日的河水就汩汩而来。顺着沟渠,从高到低,流进了每一块水田。
此时,雇农们还觉得县令大人亲自照看的那四十亩水田颇为新奇。可直到插秧结束时,却再没见到别的动静
正当有人耐不住性子,反复询问梁老汉时,多日不见的县令大人又来了!
与他一同到来的,还有十几两大板车。每辆板车上,还摞着两层水桶。
随着李彦锦的一声吆喝,乡勇们就把这些水桶抬到了那四十亩特殊的水田边上。
这时,有几个离得近些的雇农也看清了水桶里的东西,不由惊呼起来:“哎哟喂!竟是小鱼苗子!”
“弄这么些小鱼崽来作甚啊?”
“哎呀呀,全倒进去了!全倒进水田里了!”
“嘿,竟然还朝水里洒麦麸呢,瞧见没?”
“这县令大人莫不是想把稻田改鱼塘啊?”
“那可就太浪了!这些




大笑拂衣归 分卷阅读162
地都是种稻米的肥田呐!”
众人议论不绝,李彦锦却对梁老汉交代起后续的事情来。
“每天要洒一次麦麸,不要省着,回头我会每五天送一次来。这里我会派人经常来巡逻,你们八个人也要来轮流守着,别让人祸害鱼苗和秧苗。每天有什么变化都记下来告诉我。还要经常检查出水口和入水口的铁网。如果堵住了,要及时清理……”
忙忙碌碌,转眼就到了四月。
此时,四十亩试验田中的鱼苗也已经渐渐长大。看着已经有手指长的小鱼在稻田的鱼沟中穿梭时,梁老汉就忍不住露出傻傻的笑容。
其实他内心里,也对县令大人的新方法有些犹豫和担心。但不管怎样,面子上,他是坚决不露半点心虚的。
撑了一个多月,他负责的这四十亩水田,秧苗与其他田里相比,并没任何不同。甚至补苗的数量还要略低于普通水田。这说明,至少这些试验田里的稻苗并没受到什么影响。
在梁老汉的心里,保住了成,他就满足了。至少他们没有糟蹋田地!
待如今,鱼苗渐渐长成,梁老汉渐渐也起了贪心。只要一想到六月时,稻田金黄、鱼鳞闪闪的美景,他就能乐得合不拢嘴。
四月底,李长奎也回来了。
他这次回本宗,不但找老掌门说了疤脸乞丐的事情,还给卫川的三个小辈弄了些好东西回来。
李彦锦看着八本新书和三件保存完好的犀利暗器,差点就想辞职不干,专心研究本行去了。
谢沛这边到的是两瓷瓶药丸,据说这是宗门里的黄婆婆,针对谢沛的特殊情况,专门研制出的调理药丸。
谢沛按照黄婆婆的方子,服用了三次之后,身体就有了变化。
她原本因为功法太过阳刚,到底对女性的体质产生了些损害。最明显的就是月事时间很短只有一到两天,量也很少。
虽然这对女子来说,其实是更方便了。但同样的,谢沛也比一般女子更难怀上身孕。
黄婆婆当初在谢沛和李彦锦回本宗时,给二人仔细诊过身体。后来她花了两年时间,终于做出了能调理谢沛身体的药丸。偏巧李长奎又回了本宗,就托他一并带了过来。
这两个瓷瓶共装了一百枚药丸,够谢沛服用十个月。头一个月过后,谢沛就被来势凶猛的大姨妈给惊了一下。她还记得,上辈子,随着她功力渐深,月事也越来越少。到了二十岁以后,竟是完全断绝了月事。
那时候,因长期要在军营中呆着,谢二娘还为这事庆幸不已。但如今,她已经知道了,月事断绝的同时,也意味着她失去了为人母的能力。
这辈子,已经保住了阿爹,又寻到了满意的伴侣。谢二娘偶尔也会生出一丝“若有个长得像阿锦和自己的孩子,可能也挺有意思”的想法。
只是之前宗门长辈已经诊过她的身体,告知了子嗣难育的问题。谢沛也就不再纠结孩子的事情。
可如今,因为宗门的关心和黄婆婆的帮助,谢沛心中那一点点火星又冒了出来。
五月的天,夜风温热。
谢沛的大姨妈已经走了九天,夫妻俩兴致勃勃地做了一场之后,相拥着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起来。
李彦锦右手从谢沛颈下穿过,手指在她手臂上轻轻打着圈。左手则从她月白的亵衣下面伸了进去,不□□分地停在一处柔软之上。
“娘子,以后咱们回本宗时,一定要好好谢谢黄婆婆啊……”
“嗯,不管怎样。婆婆这份心意,咱们都要好好感谢呢。”
“是啊,我真是特别感谢她呢!嘿嘿~~~”李彦锦说着,左手微微用力,揉了一把,道:“媳妇你发现没啊,你这两个宝贝又胖了一圈呐!照这个速度,我看县尉大人以后怕是要越发虎背熊腰啦,啊哈哈哈!”
第113章夏多欢乐
卫川县里,县尉大人日益强健的“胸肌”并未引来旁人的关注,可千里之外的京城中,却有人为了她们夫妻二人摇头轻笑。
“好南风……呵呵呵呵……这个常玉达啊,果然还是自视太高、手段老套……”密室中,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快速在一小块绢帛上写了几个字。待墨迹干透后,将其封入一丸蜡球,这才悠然淡定地走出了密室。
五月中旬,湖白府武阳城,一处幽静的小院里,常先生面色难看地盯着手中的绢帛。只见上面写着寥寥几个字勿拘于后宅。
拘于后宅……常先生透过这几个字,仿佛又看到了那让人愤怒又畏惧的冰冷面容。
就在常先生接到密信的同时,卫川县兴布庄的叶管事,也给李长奎送来了一封书信。
李长奎拆开一看,里面除了几张信纸外,竟然还有个单独的小信封。
这个小信封上,伸胳膊踢腿地写着四个大字谢二亲启。
李长奎一看这字,眼角就忍不住抽搐了几下。得,这是那位黄祖宗写来的,还是赶紧给她送过去吧……
于是,洗漱完毕,正准备上床睡觉的谢县尉就只得穿好衣服,把深夜翻墙而入的七爷给请了进来。
李长奎进门就从怀里把那封信抽出来,递给谢沛道:“这是黄二婶给你的信,你自己看吧。反正也不会是什么急事,我就先回了。”
说罢,这位七爷一转身,又从墙头跃了出去。要不是他临走时,伸手将蹲在墙头的小白给一把捞走,谢沛还真觉得刚才根本就没人来过……
“怎么了?”李彦锦刚才还在净房里,听到院子里的动静,手忙脚乱地跑了出来。
“没事,是七爷爷给我送了封信。”谢沛扭头一看,发现李彦锦单手提着裤腰就蹦出来了,忍不住笑出了声。
“嗨呀,我还以为是什么人闯进来了呢?你说说,这几个长辈也太随性了吧!每次来咱这儿,不是翻墙就是钻窗。咱家大门上是挂了照妖镜,不能靠近吗?”李彦锦低头把外裤脱了,嘴里嘀嘀咕咕地说着。
谢沛把窗扇关上一半,转过头来就靠在床头读起信来。
李彦锦把桌子搬过来一点,挑亮了烛芯,道:“别仗着眼力好,就不注意了。不然,等你老了,就看不见你相公我的盛世美颜了。”
1...4950515253...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