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笑拂衣归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自带小板凳
然后把宫女分组,会裁剪的负责裁剪,会缝制的负责缝制,会做鞋的负责做鞋。什么都不会的,学着做鞋底子总是可以的。
于是,上千名宫女就成了谢沛的军服制作工厂。她们在女兵的提示下,后来竟学会了流水作业,成品军服也迅速地堆满了仓库。
第188章三头六臂
宫女们做衣服,太监则负责起皇宫中的各种杂务,如打扫、搬运、清洗等等。
某些负责特殊工作的太监,也在士兵的监督下,返回了岗位。比如专门负责宫中花草树木、珍奇异兽之类的,都放回去搞种植养殖大业了。
但是,也有像在净身房这样特殊地方工作的太监,就需要重新就业了。谢沛秉着不浪一个人才的态度,给他们安排了一个新的科研项目如何安全有效地骟猪……咳,也算是专业对口了。
除开这些太监之外,宫中还有一部分人,处境有些尴尬。
像太医、御厨以及乐师歌姬之流的,他们倒没有被搜查财物,只是审查却是不了的。毕竟,谢沛也不可能毫无顾忌地直接让他们干老本行啊。
太医倒还好办,在清查太妃的过程中,就已经顺手抓了几个用药害过人的。他们做为从犯,严重的,被罚了若干年的苦役,情节比较轻的就革除了太医的职务,罚了板子和银钱。
御厨这边因暂时没有查出太大的问题,所以谢沛基本上都没动他们。只是如今宫中不需要做太过奢侈的饭菜,他们也闲了很多天。
谢沛见状,干脆与李彦锦商量过后,只留下了四个各有特长的红白案御厨,其他的人都暂时放了出去。这些离了皇宫的御厨,有的庆幸,有的失落,各有滋味,暂且不提。
倒是那批歌姬和乐师有些难办,他们虽然身处皇宫,却是身份极低的存在。放出宫去,许多人都难以谋生或是自保。
好在谢沛两口子很快也给他们想到了出路,只是眼下暂时还要再养他们一阵。
谢沛将皇宫清理的差不多时,李彦锦对京城权贵的清查也接近了尾声。
因为每查完一家,都会在大理寺两侧的墙壁上张贴告示。告示上会把那些有罪之人的罪行做个大致的介绍。结果,这些告示渐渐就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京城人关注。
如今百姓的生活基本恢复正常了,所以京城人那股爱闲聊的劲头又偷偷冒出来了。
如今闲聊起来,什么最吸引人?
当然是那些新军又把哪家达官贵人给咔嚓了啊!哦,新军不太爱咔嚓人,都搞什么……劳动改造!
所以去大理寺外面看告示,就成了京城人如今比较时髦的一个活动。
尤其是,这些告示里不但有官员的罪行,竟是还把不少高门大户后宅里的阴私也给爆了出来。这就很吸引人了!
小民嘛,虽然也关心国家大事,可谁让咱都是大俗人,更爱听些大俗事儿呢?
刚刚重新开张的茶馆里,一群闲人看完了告示就跑这儿来喝茶聊天。
“嘿,看见没,枢密使被抓了,他婆娘连夜就要和离,结果还没走出大门,就被新军抓了。原来,竟是他家的老仆供出了枢密使的亲娘就是被他媳妇给谋害死的……啧啧啧!”
“这有什么,你没看到前几日,吏部尚书家的才呐。大老婆生的儿子竟是被小老婆用自己的女儿掉包了,等查出来,尚书大老婆当天就撞了墙,因为那儿子早就被她推水里淹死了……”
这些达官贵人家发生的事,太过惊悚,竟是比好些折子戏都出奇。
当楚煜发现,京中开始有说书先生盯着自家的告示时,他心里就冒出了个主意……
于是,几日后,京中有名的说书先生都被新军很客气地请到了大理寺。
这些说书先生进去时浑身发抖、面色惨白,可当他们下午出来时,却都脸色红润,喜笑颜开。
没多久,京城最热闹的几家茶馆中,就突然同时说起了新段子。
这新段子不是别的,正是之前那些被查出来的各种大案。
不过,说书先生们讲的,可比告示上详细多了。而这些段子中,负责查案的几位高人,也很快就出了名。甚至连负责审查女眷的顾泉莲等人,也成了巾帼英雄一般的人物。
当李彦锦得知自己已经变成了“日审阳、夜审阴”三头六臂的传奇人物时,楚煜讪笑着给自己辩解道:“这,不都是大人自己说的吗?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诶嘿嘿嘿……”
谢沛此时已经完成了皇宫的初步清理工作。除去,攻城当天就“自尽”而亡的老太后外,还有十六位妃嫔与四十多名宫女太监被查明有罪。
这些人已经被送去与宰相夫人一起服苦役了。留在宫里的,也更加老实了起来。
此时已经到了五月底,李彦锦与谢沛商议之后,终于在属下们越来越热烈的期盼眼神中,做出了决定该搞一下登基这件事了!
改朝换代在许多人眼中,那是再重大不过的事情了。可在李彦锦看来,还没有他闺女能坐起来让人开心。
不过,这事也不能再拖了。不说别的,他要没个明确的身份,镇北军那边恐怕就有人要稳不住了。
因为之前李彦锦他们都是在查权贵,所以京中五品以下的官员几乎没什么损失。
这些人里面,可有不少都盼着能不能寻个机会,给自己铺一条通天大道。故而,都对新军的动向保持着密切关注。
李彦锦也启用了一些品性还过得去的实干型官员,因此,准备登基这事,到底还是漏出了点风声。
结果好嘛,那些闲在家里都快发霉了的官员,就如同闻到了腥味的野猫一般,纷纷大着胆子,想要掺和一下。
无奈,不管他们如何激动,如何兴奋,正主他不上心啊!
要不是媳妇奶着孩子还捶了他一顿,李彦锦都想让谢沛当个女帝算了。
他倒是很开明,可老婆不配合,无奈啊~~~
不过,最后他还是给自己谋了点福利,那就是登基仪式,一切从简,都听他的!
跟着李彦锦的老下属们,并没太大异议,他们早就被这夫妻二人养出了一种实用型的朴素审美观。
搞那么多花招子有什么用?只要我们老大愿意,他想坐个什么椅子,还不是随他?
六月初一,一个据某人说是很喜庆的日子,仲夏国的开国皇帝吃过早饭后,把所有下属召集到皇宫中,带着大家
大笑拂衣归 分卷阅读272
逛了逛谢沛整理完毕的各个宫殿。
游览完毕后,这位开国皇帝领着大伙来到了太和殿中,说是走得肚子又饿了,就让御膳房给每人都来一份灌汤包,好填填肚子。
待包子上来后,李彦锦在满殿的鲜肉香味中,起身说道:“今天是个好日子,我决定这就登基了。年号嘛,就大华吧,龙袍什么的,太热了,我不耐烦穿那个。咱也不学前朝搞那些奢侈玩意,回头给大家做官服的时候,都别抱怨啊。”
正准备吃包子的一群下属彻底呆住了。
他们虽然已经知道了李彦锦准备登基了,可谁都没想到,这位就准备这么个登法啊!
这,这,这也太儿戏了吧!
李彦锦还没说完,继续道:“咱们都是一起走过来的,我是如何能走到这一步的,相信大家都还记得。我这人在很多事情上不讲究,不过却也从不会无视别人的付出。所以,我决定,改一改旧俗。以前各朝没有女子做官的,可咱们一路过来,谢大人、阿意、安采薇、吴娣、顾泉莲、福娃、颖果等等等等,她们哪个不是立下了功劳的?若是此时因为人家是女娘,就抹去别人的功劳,那当初把她们拉来杀敌干活时,一定是黑了良心!”
白波等人连连点头,不论是占领江南,还是吕梁城抗敌,以及攻打京城时,女兵女将们,都和男人一样,打得果断坚决,毫不退缩。她们的功劳甚至比某些男子还高,这是人人心知的事情。
李彦锦满意地看着众人的反应,他暗暗给自己点了个赞。老子真是聪明啊,果断把大家的注意力从见鬼的登基仪式上转移的女子做官上去了,诶嘿嘿嘿!
“咳,所以,回头各位发现朝堂上多出了女子同僚时,可莫要失态才好。先给你们通个气,谢大人,应该是要主管军务的,所以啊,你们还是继续老实下去吧,哈哈哈!”
一顿灌汤包子,就完成了开国皇帝的登基仪式,这在古往今来也是从不曾见过的。
后来的史书中,对这一日的记载众说纷纭。都认为那些开国功臣的传记里,提到的“灌汤包子”一定是别有寓意的东西。至于某些家伙还敢不敬地称呼大华帝为“包子皇帝”,那一定因为大华帝长得白白胖胖!(李彦锦:……什么鬼?)
吃过包子,李彦锦领着这伙人去了御书房。
御书房里挂了一幅图,是李彦锦最近研究出来的朝堂架构。
他给众人一一解说了一遍后,大家都觉得不错,就这么办!
不得不说,这些跟着李彦锦从卫川打到京城的人,大部分都是“土豹子”。他们中间,以前最高也不过是当过知州、知县,而绝大部分人都是平民老百姓出身。
所以,李彦锦此时不管胡掰什么,都不会有人出来反对,因为就没人懂行啊!
这可真是,地地道道的草台班子唱大戏啊!
第189章超大的心脏
李彦锦其实心里清楚,他若想讲究讲究的话,京城里大把的闲官会给他想出最讲究的登基仪式。
可他不愿意那么搞,反正不管搞得多么隆重,一两百年后还不是都要完蛋?
既然这样,不如就试试新招吧。不是都说乱拳打倒老师傅吗?
他没办法直接跨过封建王朝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或者是社会主义社会,那就只好尽可能地改革封建制度。多走两步总是好的吧?
要说改革,还有比开国之时更好的机会吗?
所以,就先从皇家大事开始改起吧。待大家都习惯了他这个乱劲,今后不管再听见什么新建议,应该都能做到心平气和、荣辱不惊……吧?
御书房内,气氛热烈,大家正商议着该如何宣告这改朝换代的消息。虽然李彦锦自己把仪式砍得渣都不剩,但到底还是得向天下人宣布,中原已经换了新主啊~~~
李彦锦早就想好了,他说道:“咱们肚子里的墨水不多,也不要搞什么猪鼻子插大葱的事情了。就写份老百姓都能懂的告示,让各地军队在城里走一趟。京城这边,就由白波负责。记得再派人给其他地方送个信。嗯,我这儿有你们的任职令,先过来拿一下,回头就都做事去吧。”
李彦锦从书架上取下个盒子,里面装了几十份任职令。
“哦,这是……的任命,她以后就是天下兵马大总督,咳,就是五军都督府正一品总督啦。哦,暂时还要兼任个兵部尚书。”
“来,阿意先去户部跟着我五爷爷学一阵,你先从侍郎干起,回头自己挑几个郎中主事报上来。”
“楚煜就去吏部,也是侍郎。那里我先管着,回头再充实人员。”
“礼部先不管,兵部这边,二娘兼任着,再去唐琦那里,把霄雷掉过来,我看他上次调配得就不错。”
“刑部就让姚劲去好了,有老爷子给他坐镇应该没问题。今儿他还没来,回头让人给他送家去。”
“工部……诶,我看蓝十六的大伯干得还行,就先让他来吧。”
“大理寺就交给安采薇了,这丫头得很,一般人都骗不倒。来来,安丫头,拿着你的任命书,脸红什么?哈哈哈~~”
“诶,幺哥过来,你这次在后方坐镇很稳呐,可以的。到通政司进修一下吧~”
“阿意,给你爷爷把五城兵马司的指挥任命带过去,让他老人家再辛苦几年啊~~”
“来,白波啊,咱京城以后就交给你了。顺天府尹了解一下?”
“孟无悯,你能者多劳,在吏部和大理寺兼职一下啊。”
“顾泉莲,来来来,你去兵部给谢大人帮忙。福娃和颖果都进通政司,你们和幺哥一起多学点东西,以后也让我轻松一点。”
“那个太医院就先让黄奶奶管一下,小然给奶奶打个下手。哦,对了,还有搞外科的侯家叔侄,回头把他俩的任命一并送镇北军去。”
……
次日,京城中上百兵士出动,张贴皇榜告示。告知京中百姓,这宁国啊,要改为仲夏国了,而年号呢,也要改成大华了。
有胆子大的百姓,好奇地询问:“陛下何时登基啊?”士兵一边贴榜,一边答道:“昨儿上午啊。”
百姓:……咋一点动静都没啊?
士兵:咱陛下节俭得很,舍不得弄那么些假把式。
百姓:咳……
于此同时,数百骑兵也带着皇榜朝不同州县奔去。其中更有一队三十人的士兵,出了京城,向着北疆而去。
七月中旬,镇北军主营所在的大同府天气也热了起来。
军营中的将士们正操练得黑汗水流之际,忽然有传令兵来报,说是大营外,来了一队京城使者。据说还是带着圣旨来的……
唐琦暗暗估算了下日子,心中有了数,对一旁如临大敌的
大笑拂衣归 分卷阅读273
众小将笑道:“莫急,怕是李家儿郎成事了。”
项古青吸了口气,与身边的张孝邦对视一眼。
唐琦也不多言,起身说道:“既如此,咱们也不好闲坐,去迎一迎吧。”
说罢,先让项古青和张孝邦去把人迎进来,自己则带着人去了主厅。
不一会,就见项古青和张孝邦与几个人说笑着,走了过来。
众人一看,嘿,还真是熟人。
这不是坑了蛮族上万良驹的那几个吗,嗯,卷毛的头发哪怕抹了油,还是卷得好像麻花。彭佑这家伙好像越发强壮了啊,瞧这胳膊,都快把衣服撑爆了……
卷毛一见唐琦,赶紧了笑容,神色恭敬地行了个军礼,然后说道:“唐大将,我们陛下在六月初一登基了,初二我们就离了京城,给镇北军送好消息来了!”
唐琦点头一笑,道:“那还请稍等,我们去焚香摆桌。”
彭佑笑着摆手道:“陛下自己登基就办得极简单,他还说了,今后这些繁文缛节能改就都改掉。连磕头的仪式都被他取消了,说君臣之间应互相尊敬,以后咱仲夏国的男儿只拜天拜地拜父母,再不用动不动就五体投地的叩拜何人了。”
唐琦等人听得发愣,卷毛嘿嘿一笑,他丝毫没有因为李彦锦删减那些礼节而对陛下生出一丝不敬。反倒因陛下如此尊敬臣子,而为之感到了骄傲。看,咱选的人,就是这么自信,根本不在乎什么面子上的功夫。
唐琦和一干小将心中也各有感触,他们整了整衣衫后,行了军礼,静听圣旨。
彭佑是卫川乡勇出身,这些年来,早就学会了读书识字,如今念一念圣旨毫无问题,且就陛下写的那些任职令来看,估计买菜的老妇人也能听懂其意。
果然,他一开口,就让军营中所有人都是一呆。
“本公文限相关军政人员听阅,无关百姓,尤其是外国人士不得查问。
仲夏国大华皇帝亲诏。
大华元年六月初一甲字三号文。
加急公文:关于镇北军将士任命的通知
多年来,镇北军上下在北地最前沿,为保卫国土,守护百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鉴于此,朕于开国之日,亲诏:唐琦大将忠心守边,驱逐外敌,战功赫赫。特授予勋爵:镇北左柱国超品国公。任职:北三路都指挥使,统管北疆军务。奖黄金五百两、白银五千两、贡缎百匹、珍奇若干。且自本国开国起,允许守边大将携带家人上任。(唐国公可与传旨佥事详谈此事)
又有,镇北军中,项古青、张孝邦、刘玉开、桑倪……霄雷十一位校尉忠心为国,屡立战功,特升为镇北军车骑将军,授勋:正三品上轻车都尉。各奖黄金一百两,白银一千两、贡缎二十匹。
其余诸人,由唐国公上奏各自功绩,再行升奖。
为保证镇北军日后所需,今后北地七府每年上税前,先按朝廷颁布之数将税转为镇北军的军粮军饷,直接交付北三路都指挥使,剩余部分再往京中运送。
诸将士在前线流血牺牲,拼死战斗,我等君民牢记于心,绝不会让英雄们流血又流泪,荣耀与镇北军同在!”
彭佑念完,却没听到什么动静。一抬头,就看到对面的十几位硬汉都红着眼眶瞪大了眼睛。
还是项古青头一个蹦了起来,他喊出的第一句话,让人听了心酸咱们以后再也不会饿着肚子上阵杀敌啦!!!
其实,镇北军内部这段时间都有些焦虑。唐大将已经明确表示不会造反了,那他们之前占下的江北七府,定然是保不住的。
这才吃了几个月饱饭的将士们,都很担心,一旦朝堂稳定,就算不追究他们之前的作为,但镇北军肯定又要回到以前那种钱粮不济的苦日子里。哪怕军中都是好汉,可谁都怕肚子饿得慌啊~~~
然而,谁能料到,京中换了新皇后,镇北军的待遇竟然好到不敢想!每年都能直接从北地七府划拨粮饷,这就完全保证了镇北军再不会陷入以前的悲惨境地了。而且,这么一来,若是唐国公生出了异心,怕是造反都容易很多!这大华帝得多大的心,才能下这样的决定啊?!
而且,听卷毛他们说,谢总督已经调拨了一批全新的军服和军饷物资,不日就要送到北疆来。
镇北军这几十年来,当够了爹不亲娘不爱的倒霉孩子,此时终于感受到了被人重视的滋味。
不论是一旁的小兵,还是须发皆白的国公,都笑成了一朵朵嘴比脸大的喇叭花。
京城中,这一个多月来也是格外热闹。
大华帝登基后,发的第二条皇榜就是,重定税法。要求各地取消所有的自设税目,除盐铁专税外,仅设农税、商税、财产税,三种国税。当然了,这只是针对本国人而言,外国友人嘛,就要麻烦多点。
农税中,不再按人头计算,而是按实际拥有土地面积计算。这就需要各地立即开展清查田地的工作,以前那些隐田大户将不得不割掉一大块肉。
这也就是李彦锦他们如今兵强马壮,尤其是南方各地都被他们的军队管控着。就算有些大族世家不满,可他们也没办法与正经的军队对抗。
得罪人肯定是不了的,李彦锦自登基之日起,就被无数人暗中嘲讽是泥腿子皇帝。尤其是他颁发的公文,毫无文采可言,更是激起了那些文人骚客的讥讽连连。
不过,这些东西,李彦锦和谢沛,乃至他们这一系人都不太在意。说说罢了,他们也只敢如此而已。
只要能把国家治理好,只会写大白话圣旨的皇帝也是好皇帝!
第190章奇葩帝后
那些原本还等着李彦锦请到门上来的有才之士,看到李彦锦一系竟然毫不在意他们最看重的脸面,真的就这么胡乱折腾了起来,顿时都气得吐血。
于是,为了体现他们的价值,更是为了在新朝堂上给自己这些人争到一份利益,市面上渐渐开始冒出些不怕死的文人,哭嚎着什么圣人礼仪殆尽,千载之道毁绝……
那些被重新启用的五、六品官员听到风声越来越大后,都觉得有些不安。这物议沸腾,陛下多少还是要考虑一下吧……
李彦锦听了这些官员的回禀,忍不住腹诽起来,不就是觉得老子没文化吗?不好意思,老子,咳,朕肚子里的文化,你们懂不起!
大学里的马哲、毛概、邓论、政经、思修,随便讲一句出来,你们谁能懂?
回头等朕抽出空了,看不把你们这群老书虫考到吐血!
李彦锦琢磨了一会,就对楚煜说道:“放点风声出去,就说我心疼南疆、北疆等地百姓难获教化,准备在京城找些空闲的文人送去开馆教课。不拘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只
大笑拂衣归 分卷阅读274
要能给幼童开蒙,就都有资格,哼哼~~”
楚煜眼珠一转,笑眯眯地冒着坏水就出去了。
李彦锦管着政务,把军务都交到了谢沛手里。谢总督如今可忙咧,不但要管着江南江北各路兵马,皇宫的事还暂时没法丢开手。要不是有姥姥、亲爹和谢润表姐帮着照顾闺女,怕她还真是要忙得分身乏术了。
军务这些,谢沛之前都有布置,如今正在逐步落实。而皇宫里的新规定却是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先是皇帝下旨把太监这个职业给彻底取消了,并颁发明令,今后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借口阉割自己或是他人。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于是,宫中现有的这些太监,就成为了仲夏国历史上有名的最后一批阉人。也是颇有些让人同情……
谢沛已经打算好了,今后,太监的工作都将由普通人来承担。甚至可以雇一些境况艰难的老兵或孤寡,来宫里做些轻省活计。
因为两口子早就商量过了,不管两人身份如何变化,家里不会再添其他女人。
没了庞大的后宫嫔妃,自然就用不到大量的的宫女伺候。皇宫里的女人少了,再定下合理的规矩,也就不用担心有那么多机会让别人秽乱宫廷了。
没瞧见,皇宫以外,那些高门大户家里,老婆丫鬟不少,也没说非要太监才能保住后院清白啊~~
大幅度削减宫女是必然的,毕竟让十来岁的少女,早早就离开亲人,关在这天牢一般的宫里度过青春,甚至是度过终身,实在不是什么仁慈的好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