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笑拂衣归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自带小板凳
越阡陌一进门,就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
这一眼,就让她有些呆住。
只见屋内一共四人,哦不,五个人。昨日见过的尚书和尚书夫人都在,除了他们二老外,还有个年轻男子正立在一位年轻妇人身侧,与那妇人怀里的小小幼女,脸对脸说着什么。而尚书两口子也露出了长辈般慈爱的笑容正看着他们。
越阡陌没想到,竟会在御书房见到如此家常的一幕。她之前脑海中,那些威严的天家气派完全就没个影儿……
李彦锦和谢沛见阿意带着个陌生姑娘进来,就知道,这应该正是五爷爷提到的那位聪明女子了。
“民女越阡陌,叩见陛下!”越阡陌下意识地就准备跪下磕头。不想却被她身边的阿意一把拉住。
阿意笑道:“陛下、总督,越家娘子还不知如今的新规矩,也怪我慌里慌张的,竟是忘了和她细说几句。”
李彦锦拍了下闺女的小胖脸,笑着对越阡陌说道:“是不是看着我特别不像皇帝?”
越阡陌张嘴结舌说不出话来,只傻傻地摇了摇头。
谢沛抱着闺女,起身说道:“越家娘子,无需紧张。今日喊你来,就是想咱们一起商量下,新钱的事情。这事你定然是思考过很长时间,咱们多一个人,也能多想些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说着她扭头对李彦锦道:“你好好做事,我把真真送去喂点水再来。”
“诶,你要累了,也歇会,这里有我呢~~”李彦锦起身把娘俩从侧门送了出去。
越阡陌此时才明白过来,这妇人就是皇后……皇后对吧!那孩子就是陛下的大公主了~~
看来,陛下一家三口的感情真的很好啊!
越阡陌这会儿已经缓过劲来了,看着皇后娘娘朴素中带着股英气的打扮,她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
这就是那个传说亲自带兵攻城的皇后娘娘呀!果然与普通妇人完全不同!太好了,她一定要抱住娘娘……的大腿,迟早要让那些无耻小人都知道,她越阡陌就算是女子,也一样能比他们都出息!
“越阡陌,越家娘子?”阿意连唤了两声,才把某人的魂招回来。
李彦锦无奈地叹了口气,自家娘子就露了个脸的功夫,眼见着,就又多了一个迷妹啊~~~羡慕!
待谢沛把闺女送到了童姥姥那里,再回到御书房时,就听李彦锦说道:“这新钱的法子,确实很好。但这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而且,新钱也不是越多越好,一旦发得太多,就会带来别的问题。”
屋里人都是一愣,越阡陌忍不住开口问道:“请问陛下,为何钱多了,还不好呢?”
李彦锦想了想后世的通货膨胀,琢磨了个简单的说法,解释道:“这样说吧,平日里,米价大约是每斗三十文左右。可在灾年时,米价曾经出现过,每斗五百文、六百文的价钱。这是为什么?”
阿意很自然地答道:“因为灾年米少了,价钱自然就贵了啊。”
李彦锦点点头,继续说道:“灾年里,一枚铜钱只能买到往日二十分一的米,但铜钱还是铜钱,并没有被分成几瓣,也没有掺进杂物。可见,让铜钱突然变得不值钱了,是因为街市上的东西,变少了,对吧?”
众人齐齐点头。
李彦锦这才引出自己的结论:“所以,决定一枚铜钱到底能值多少钱的,并不是咱们在上面刻了多大的币值,而是市面上的东西,到底有多少。”
大家眼神呆滞,显然没太听懂,这有些超前的理论。
第193章占地盘
李彦锦了些功夫才把通货膨胀的事情大致说明。
众人虽然明白之前所想的美事成不了,但到底能解决一部分国库空虚的问题也很满足了。
谢沛看刚才李彦锦解释那些经济事务时,越阡陌竟比李长仓等人领悟得还要更快一些,遂起了份爱





大笑拂衣归 分卷阅读278
才之心。
殊不知,李彦锦此时心中也与她一样,正琢磨着该如何好好利用下,送到眼前来的人才。
铸币这事很快就通过了朝议,李彦锦亲自设计了新钱的样式,只增加了面额为五文钱的大钱。
大钱之上不但有币值、年号,还别出心裁地在钱币边沿印了一圈稻穗麦穗的图案。
李彦锦原本是打算弄个牡丹花之类的,结果铸币匠人嗫嗫嚅嚅地回禀,说是图案太复杂了,模子做出来就糊成了一团,不好看……
无奈之下,挑来选去,只好弄了这个图案。
只是铸出来的效果有些不尽人意,麦穗稻穗都胖乎乎圆滚滚的,麦穗太细也非常模糊。乍一看,倒更像是一圈鳞片状的东西。
新钱发行后,反响还不错。大家接受起来,并没太大难度。毕竟那面额为五文钱的大钱,不但比小钱大了好几圈,且铜色纯净,一看就知道并不是滥竽充数的玩意。
再加上,也不知从何处传出了一种说法。据说大钱的边沿处刻的乃是一圈龙鳞!所以,又称为龙鳞钱!
寻常百姓家,哪儿能随便接触到龙这种高贵的存在,于是都非常喜爱这种大钱,甚至还专门用五枚小钱去换这种大钱。
有家中闺女即将出嫁的,还特意多多地换来龙鳞钱。将其用红绳串好,当成了一种平民之家最时新的嫁妆。
他们此时还不知道,千年之后,在某个大型墓葬挖掘过程中,上百枚被浸泡在油罐里的铜钱,经清水冲洗过后,露出了光四射的龙鳞图案。
它们与同时期的另一种面值为十文的大铜钱,被考古学家们,并称为龙凤通宝。
因这些钱币具有罕见的面值标注,且寓意高贵吉祥,图案别致新颖,故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阵龙凤通宝的藏热潮。
……
大华元年,十二月底。
通过大钱的发行,李彦锦的荷包终于又饱了一回。都说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这位刚上位半年时间的皇帝陛下,终于开始稳健地执行起后面的计划。
新年过后,各地田亩重测的公文就报了上来。
李彦锦和谢沛以及一干官员商议之后,决定将清理出来的这些隐田,由各地官府按当地市价出售。
所获钱款,一半与税款一同运往京中。一半则留在当地官府中,用于专项支出。
这些专项支出里包括:修建当地的公共水利设施;遇重大灾情时,可调拨使用,事后需上缴完善的支出账册;修整各地的道路交通等等。
这些州县官衙手中有钱后,就开始雇佣当地人手,开展各项工程。也算是给百姓们增加了一些入。
李彦锦和谢沛当然也清楚,这些事中,必然会出现中饱私囊的贪污。于是,他们不但命户部对各地上缴的账册进行反复审查,还组织了暗访队,随机去往各地调查。那些账面就有问题的州县,更是调查的首要目标。
在杀了几批贪官之后,风气到底要好了很多。
只是,如今在浙江出任知府的解迩送来了一份公文。
他有些疑惑地向李彦锦问道:“那些被清理出来的隐田如今被卖了不少,可买田者都是小有家产,至少日子过得还不错的人家。那些真正无田可耕种的穷困户,依然没有分到田亩,也依然还在交着双重租子,租种旁人的田地。这些穷人,难道就要一直这么穷下去吗?”
李彦锦看过后,暗暗叹了口气。
这个问题,其实他和谢沛早就商量过。
但若是把清理出来的田,无偿分了出去,难道就真的公平了吗?
先不说,田到底够不够分,又或者对那些辛勤劳作攒钱买了田的人家,公不公平。只要官府敢开了这个无偿分田的口子,很容易就能想象,其后会出现的纷乱局面。
大家发现,哦,没有田的人家,不需要努力存钱,官府直接就给发田。那今后的家族中,很可能就会出现大量被故意净身出户的小家庭,甚至是单人户。
这种情形一旦成了势,那不管当地官府手里有多少田,都绝对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到时候,没有分到田的人家,自然会非常不满。若再有人出来挑唆,刚安定半年的局面,怕是很快就要再出乱子。
谢沛也对李彦锦说过,田地难得,大家才会心耕种。若都是白得来的,恐怕出现荒田,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对此,李彦锦琢磨了一阵后,还真想出了个法子。
如今,北疆战事已歇,边防上的压力轻了很多。
于是,他就给唐琦去了封信。
那信很长,里面写了什么,无人知晓。
只是,当唐国公看完后,欣慰地叹了句:“国家之幸,百姓之福啊……”
大华二年六月,镇北军车骑将军项古青、张孝邦和桑倪、霄雷四人被调往京城。
九月,项古青与张孝邦领着二千兵,出现在了仲夏国的西南边境。翻山越岭、疲惫不堪的他们,面前有一条怒龙般的大河正在奔腾汹涌,而河对面,放眼望去,却是一大片无边无际、荒无人烟的平原。
同一时间,桑倪和霄雷则出现在了国之最南端。他们翻过了无数山岭,终于看见了陛下所说的那一片绿油油的平原。那些裸露在外的土地,黑黝黝的,仿佛浸满了油水。
这就是李彦锦给唐琦的信中,所描述的事情。
他惦记上了更南方那一片肥沃的平原和富饶的矿产。
虽然眼下,它们还不属于自己。可只要咱们去占下来了,那自然就会进入仲夏国的版图。
那里,就是李彦锦给中原的无田者准备的的土地。
一年三熟的沃土啊,香甜润泽的稻米啊,易开采纯度高的富铁矿啊,水深浪缓的优质海港啊,统统都到仲夏国的碗里来吧~~~~
时光荏苒,转眼三年过去了。
大华五年的三月初三,福州码头上,人头攒动,锣鼓喧天。
一支二十艘艨艟巨舰组成的船队,披红挂绿的停在港口岸边。
越阡陌心情紧张又万分激动地站在第一艘巨舰的船首,看着码头上,那黑压压的人群。
她怎么都没料到,陛下会把如此重要的事情交到她的手里。
这耗了全国两年的税才组建起来的船队,配备了仲夏国最锐的四千水师,装载了数量惊人的布匹、瓷器、漆器等货物……如今,这些都将在她的带领下,朝着茫茫大海进发!
如今的越阡陌也不再是三年前,那个白皙秀美的女子了。这两年来,她几乎一直住在船上,沿着近海一带,足足跑了两年。
变得与沿海当地人差不多黝黑的越阡陌,一点都不在意那逝去的白皙肌肤。她此刻只想迎风展翅,带着满满的信任与重重的责任,




大笑拂衣归 分卷阅读279
向着大海前进!
京中,五岁的大公主殿下,正和两岁的弟弟一起听爹娘讲话。
“可惜啊,咱们没法去现场一睹。”李彦锦瘫在春塌上,毫无形象地说道。
谢沛手里拿着把小弓,正在耐心地调整弓弦。
“那不是你自己决定的吗?阡陌都说了,可以从塘沽出发,那样咱们就只用花半天时间,去亲自给他们送行了。”谢沛头也没抬,继续调试着手里的弓箭。
李彦锦看着乖乖坐在娘亲身旁的小胖子,手一痒,就把人捞了过来。
他一边戳着小胖子的嘟嘟脸,一边说道:“哎,我这不是要当个明君吗?要知道,那四千水师多半都是福州人。让他们从福州出发,还能回去与家人团聚几天。之前发的特殊补贴,也能早点送到家人手里。”
谢沛听了,嘴角微微翘起。是了,自家这位陛下如今在百姓口中,那简直都快赛过神仙了。
那些当初讥讽他们是泥腿子进城的文人,如今也写了不少赞颂李彦锦和和谢沛的文章。硬是把这对夫妻夸得如圣人转世一般。
就连最开始,还有人说皇后善妒,一个人霸着皇帝,不为天家子嗣考虑,不贤惠的说法,如今都只剩下,帝后情深,教子有方的赞誉了。
无他,不但陛下态度强硬,且家中的大公主殿下,实在是太争气了。
自她开口喊了第一声爹、娘后,这小丫头就仿佛灵窍大开一般,学起东西来,简直神速。
除了李彦锦和谢沛每日要教她些私货外,宫中还请了真正有学问又不迂腐的大师来给大公主谢真天启蒙。
说起来,也是好笑。
虽然李彦锦一直嘴硬,绝不承认自己没文化。但见过了几位真正的高人大师后,竟主动跟着闺女一起学了起来。
在他的带领下,朝中的官员,也利用闲暇,抽空学了起来。
这些大师是真正有才之人,他们没有持才傲物,也愿意接受新鲜观点。
当从陛下口中听到很多匪夷所思之语后,他们竟格外认真地研究起来。
乃至于,李彦锦也在他们心中留下了一个大智若愚、眼界高远的不凡形象。
只是,这形象虽然挺不错,可大师们都一致认定,若论学习的天赋,恐怕十个李彦锦加起来,也不如一个谢真天。
第194章雄鸡伸爪
大华五年,三月初三,仲夏国的海船队离开了福州港口。
而一个月后,在外辛劳了三年的项古青、刘孝邦、桑倪和霄雷四人终于回到了京城。
迎接他们的,是盛大的万人夹道,是皇家出城,帝后亲临。
三年里,他们先后带着几千兵马,在仲夏国的南方,扩出了一大片辽阔的版图。让原本的仲夏国疆域直接多出了一成领土。
开疆辟土之功,如何褒奖都不为过!
如今,那片土地上,已经插上了无数的界碑。大部分士兵还留在那里,守卫着这片肥沃的疆土。
李彦锦一家四口,正好一人一个,陪着四位将领,一路朝城门走去。
进城后,将士上马,李彦锦四人上了皇家马车,很快就进了皇宫。
这一次,君臣直接去了太和殿。
项古青四人奉上了一张粗制的疆域图。李彦锦看着在他印象中,应该是鸡屁股和鸡尾巴的下方,突然多出了一只巨爪,心中不禁百感交集。
这才是真正的雄鸡啊,它舒展着强壮有力的巨爪,稳稳地踩在南海与印度洋之间。
李彦锦相信,只要再给他二十年时间,仲夏国的这只巨爪将完全伸直。而后世被誉为海上生命线的马六甲海峡,也将被这巨爪彻底踩在脚下。到时候,只要子孙争点气,我中华大国将再不会为了那条狭窄的海道,而饱受憋屈。
李彦锦早就对谢沛说过后世华国的很多事情。谢总督听着那些屈辱而愤怒的历史,憋得眼睛都红了起来。
“愚蠢!无耻!”谢总督骂过之后,也和相公一起,琢磨过某些对策。
所以,她此刻也很明白,南疆的扩充,对仲夏国,对未来的华族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于是,在帝后二人的坚持下,南扩计划一直没有被中断过。
项古青、张孝邦等人授勋领奖之后,再次补充兵马,重返南疆。
他们之前占领的那片新土地,已经被陛下命名为新南府,成为了仲夏国的第二十二个府。
不过,这次南下军队的后面,还多出了无数的车队。
这些车队都是各地官府派出的,运送了本地自愿去南疆开荒种田的人家。
这些人家,不但每人可无偿分到五十亩荒地,且五年之内,无需缴纳农业税。不但如此,国家还给他们按人头发放迁徙补助。这让许多穷困潦倒、无以为生的贫苦者,愿意背井离乡,跟着大军南下。
随着这批廉价雇农的离开,中原的大小地主及大家世族不得不提高工钱,或是降低租金才能雇到足够的佃户。有些地主实在雇不到足够的人手,只得把手里过多的土地,再次卖出。将卖地得来的钱,转而投入到开商铺、开作坊等方面去。
再说回南下的大军,他们后面除了跟着自愿南下的贫农外,还有陛下专门征集的一部分罪犯。
这些罪犯被发往新南府去,专门负责修路、建房。他们剩余的刑期都将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度过。
南扩之路,漫长而充满了艰险。
为了到达新南府,他们需要翻山越岭,忍受特殊的气候。
潮湿闷热的丛林、寒冷积雪的山峰、汹涌奔腾的河流、以及让人惶恐的陌生疾病。
这一路,若不是有黑山鼬族的倾力相助,不知有多少人要倒在路上。
为此,好多地道的中原人竟也感激地将自己的双眼涂黑,开始信奉那模样好笑的鼬神。好多小儿甚至飞快地学会了鼬族的语言,竟似真正的鼬族人一般。
负责协助南迁事宜的卡卡、阿冷等人,在得到了族长阿宁的同意后,也开始从那些愿意加入鼬族的人中间,选择新的族人。这就让人丁日益稀少的黑山鼬族,竟一路壮大了下来。
这也算是一种回报吧~~
南迁大军抵达新南府时,已经是大华六年的初春。他们跋涉了大半年后,终于看到了那被描述了无数次的黑土地,感受到了那格外温暖的春意。
荒无人烟的平原上,喧闹了起来。
士兵与官员配合着,把百姓们安置下来。
起步艰难,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华族人刻在骨血中的耕种本能毫无阻碍地彻底爆发出来。
他们连房子都来不及盖好,拼命也要抢在春季种下第一茬粮食。
就连年幼的孩童,都在尽自己所能,拔野草、清碎石、抓野鼠、赶鸟雀。





大笑拂衣归 分卷阅读280

为了把新南府撑起来,李彦锦调拨了一批官员南下,这批经验丰富又认真做事的官员一走,京城与各地都出现了不少空缺。
新补充进来的官员,多多少少都用得不太顺手。
倒不是他们无能、偷懒,而是因为这批新人没有经历过那个人人埋头苦干的新朝初期,他们都是读着过去那套科考书籍长大的。
此时,李彦锦才意识到,他应该尽快培养出适应新朝新政的……新人才了!
大华元年至今,总体来说,也算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这就给李彦锦和谢沛带来了很好的缓冲期。
再加上,朝堂从上到下的清明,与大部分官员的廉洁,使得国家入基本上都被用到了正事上。
如今,略有盈余的李某人,一咬牙,开始筹办新学堂。
在李彦锦看来,他现在办的,其实就是个小学加中专的教育模式。
因为新学堂里,加重了识字写字与算数的要求,减少了对诗词文章的教授。
新学堂分成了两部,小学部与专学部。其中,小学部开设两年的课程。在学会了认字写字和算数之后,再教授一些道德法律常识。考试通过后,就可申请进入专学部。
专学部则分为商学、农学、文学、数学、法学、工学、医学七大类。分别由资历深、做过实务的老师负责教授。
基本上,专学部毕业出来的人,完全不愁出路,官府自己还缺这些人呢,哪儿还会有多出来的。
因师资力量有限,眼下还只能在京城办一家专学部。
而小学部则由国家给予补贴,在各府各县都要根据需要办起来。
小学里,每教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当地的小学部都能从李彦锦专设的资金中领到五百文钱。这笔钱虽然不多,但却鼓励了各地的教谕,极力敦促本地人进学读书。
谢沛还特地提醒了李彦锦,如今想进小学部的,怕是不止孩童而已。考虑到长久一来,大部分穷人都没什么机会读书,所以就让李彦锦专门嘱咐,各学部对学生的年龄不做限定。但对于留级者,是不给任何补考机会的。若有特殊情况造成考试不合格的,则需要经过州府的教谕司审核批准,才可获得一次补考机会。
资源有限,不珍惜者,不得原谅。
……
京城中,谢真天大公主正在检查弟弟的书包。
大皇子李真地虽然跟着姐姐学了半年,但到底没达到小学部毕业的标准,于是被无情的爹娘给踹到了京东小学部。
姐姐谢真天虽然也才五岁半,却已经连专学部的数学科都考过了。
不能和姐姐一起上学的李真地,心里非常遗憾,不过他比较平衡的是,那些平日老爱缠着姐姐的讨厌小孩也得上学去了!
次日一早,李真地被亲娘送到了京东小学部。两人都穿得寻常,小学部里的教谕也识相地没有瞎喊叫。只面色寻常地把李真地接进了校门。
谢沛回去后,李彦锦好奇地问道:“诶,咱胖儿子有没有流猫尿,哭着说,娘亲我要回家?”
谢沛白了他一眼,道:“蘑菇乖着呢,你当都像你吗?!”
是了,李彦锦嘴贱,把自己小时候第一次上幼儿园时的糗事告诉了谢沛。
当时倒是博了美人一阵欢笑,此时却只能自己尴尬地傻笑几声,挠头而去。
下午放课时,是大公主去接的,因为爹娘此刻都还在忙。
谢真天牵着弟弟的小胖手,问道:“今日老师都教你什么了?”
小名“蘑菇”的胖皇子颠颠地说道:“老师教得可简单了,我都会!”
姐弟俩回到宫中,还没到晚饭时间,就去了书房,一个是继续看书,一个则是要完成今日老师留的作业。
小胖子写作业没什么困难,他写完后,就凑到姐姐跟前,看她的书本。
谢真天此刻正在放松,看的是一本教授写文章的书。
小胖子看了一会,觉得太高深了,看不懂,就满心崇拜地趴在姐姐桌边,迷糊着了。
1...86878889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