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左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龙骧上将军
看着手里那块金牌,杨行御愣住了,他没想到竟然真如父王所言那般,杨行熙看了信后果真就借了粮食和器械,这让更加好奇父王在信里写了些什么。
但是杨行熙接下来的举动,却让杨行御彻底死了这个心思,只见杨行熙掏出那封信,放在蜡烛上点燃,不一会的功夫,那封信就成了一团灰散落一地。
杨行御知道这信中的内容肯定是见不得光的,他也索性不在关心这个,在和杨行熙寒暄了几句后,直接拿着令牌走出了东辽王府,准备去接收粮食和器械。
赵武甲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看着地上的纸灰,赵武甲神情呆滞地说道:“王上果真想清楚了吗任齐率兵攻打高句丽,这个还好解释,但是借粮食和器械给西辽,那可就再也说不清了!”
杨行熙叹了一口气,目视前方,心事重重地说道:“师相,我们东辽本来就没有回头路了,自打西辽起兵以来,我们东辽以及其他关外诸国,杀皇后派来的特使,拒绝给朝廷平叛大军提供粮草,坐视西辽叛乱不管,每一件事都足够朝廷和司马氏定我们的罪了,难道师相以为西辽败了之后,他们会放过我们吗”
“唉!罢了罢了,老夫已经是风烛残年,这些事情就任凭王上做主了,只是没想到天策上国三百多年的国祚,到如今会成了这般可笑的样子!”
看着赵武甲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离去,杨行熙心里也是很不好过,但是一想到任齐此时攻占了高句丽九道之地,这不由得让杨行熙心里有了一丝欣慰。
据前方传来的捷报,征讨高句丽的大军已经占领了高句丽的一都九道,所占领的地方几乎相当于两个东辽那般大,而且人口是东辽的三倍不止,一百多万百姓人口,这是杨行熙以前无论如何都不敢想象的。
但是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在司农台官衙内,司农耿于怀又聚集了一群人商议着什么事情,只见耿于怀神情严肃地说道:“诸位可知道眼下任齐占领了高句丽的一都九道,这样的战功不说是在东辽了,即使放眼整个天策上国内都无人能及啊!”
“可不是嘛,就这几日从高句丽运送来的粮食都是几百大车往神鹤城运,看来缴获甚多啊!”尚精忠阴阳怪气地说道。
耿于怀猛地拍了一下桌子,愤愤不平地说道:“这个任齐,现在又立下这番不世之功,他的声望地位更加牢不可破了,而且还如此年轻,那他得压制我们到什么时候啊!”
耿于怀此话一出,惹得众人皆表示赞同,他们并没有从上次接受教训,反而对任齐的怨恨更加深了,在他们看来,任齐开疆拓土和他们并没有关系,他们不在乎东辽开拓了多少土地,只在乎他们的权势和地位。
如今东辽尽管肥如书院出身的官员占据了一大半,但是很多重大决策还是出自任齐之书高的文官很不痛快。
但是他们眼下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杨行熙给予任齐的权力太大了,不仅任齐可以节制所有的东辽军,而且还可以以大都督府副都督的名义调动东辽境内的一切钱粮物资,根本没有人可以约束到任齐。
五百三十章 关内野战
“启禀大帅,山海关城墙上突然向我军大营方向发射石弹和巨箭,而且密度比之前都要大!”
得知这一消息的陆通支一下子警惕了起来,因为他知道这么长时间以来,山海关城墙上的西辽军从未有过主动发起攻击的情况,今日事出反常,西辽军必然有什么不寻常的举动。
想到这里的陆通支立马站了起来,准备出去查看究竟,然而就在陆通支刚走到营帐外时,突然又有一个军士急匆匆地前来禀报说道:“大帅,大事不好了,西辽军打开山海关的城门,大股西辽骑兵从里面杀了出来!”
果然不出陆通支所料,西辽军真的是有大动作,陆通支稳了稳神,厉声呵斥道:“慌张什么这里有朝廷的二十五万大军,还怕区区一些西辽骑兵不成!”
训斥完禀报军情的军士后,陆通支又唤来了传令兵,大声说道:“传本帅号令,命左路先锋陆保机率领五千骑兵上前迎敌;游击将军陆文忠率领一万步兵在大营前列阵,保卫大营周全;羽林中郎将陆涉率领三千弓箭手登上营墙待命!”
几道间接明了的命令传递下去,陆通支才感觉稍稍心安,刚才所提到了几个人都是陆氏子弟,之所以会这样安排,是因为陆通支此时知道这样紧急的情况,那些其他将领,他根本无法信任,那些人是什么样的能耐,这些日子陆通支算是都见识到过了,陆通支对他们并不抱有什么期望,只希望他们能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这一次主动出击,杨顶天可是有备而来,当杨行御押送从东辽借来的粮草和器械后,杨顶天就开始谋划这一次出击了。
杨顶天先是下令西辽军所有的抛石机和三弓床弩一齐向朝廷官军的营地内发射火石弹和巨箭,虽然营地距离山海关城墙较远,射程达不到那里,但是却可以攻击到那些在营地外警戒巡逻的官军。
如此一来就为西辽军出城列阵争取到了时间,当陆通支麾下的左路先锋陆保机率领五千骑兵直奔西辽军杀来时,一万精锐西辽骑兵已经列阵完毕,整装待发,后续的三万西辽步兵正有条不紊地从城门走出,在骑兵身后开始排兵布阵。
看到朝廷官军的骑兵杀了过来,杨顶天没有丝毫的慌张,眼都不眨一下挥动手中的令旗,示意西辽骑兵开始出击。
得到杨顶天号令的西辽骑兵开始策马向前缓慢移动,渐渐地,战马走到的速度越来越快,终于在与朝廷官军骑兵还有七八十丈距离之后,西辽骑兵的速度快了起来,这个时候西辽骑兵才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向官军骑兵冲锋。
已经冲锋了好长一段距离的官军骑兵此时已经出现了疲态,战马的速度有些缓慢了下来,这两相比较下来,最后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当站在营墙上的陆通支看到自己的五千骑兵在西辽骑兵的一个冲锋下便垮掉了,心情跌落到了极点,他努力扶着身旁的旗杆,不让自己跌倒,他知道这对于官军士气影响是极大的,自己身主帅可不能再有什么差池,不然军心不稳,后果不堪设想。
正如陆通支所说的那样,当各路兵马看到官军五千骑兵与西辽军一触即溃,很多人心里都感觉到恐慌,但是当他们发现西辽骑兵并没有继续冲锋时,他们那不安的心才稍稍安定下来。
很快一万西辽骑兵分散到了步兵方阵的两翼,掩护步兵方阵的安全,这时三万西辽步兵组成的大阵在战鼓声的催促下,开始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前挺近。
陆通支也有些愣住了,他不明白杨顶天到底是想干什么,居然是想以堂堂之阵与朝廷官军对战,这也太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了吧,陆通支此时觉得自己仿佛被羞辱了一般,大怒之下,陆通支下令右路先锋熊庭盛率领一万骑兵前去迎敌。
但是尴尬的事情发生了,熊庭盛被刚才那一幕给吓怕了,竟然直接拒不接令,不愿意领兵前去营地,差一点没把陆通支一口老血给气吐出来。
陆通支直接下令将这个右路先锋给就地斩杀正法了,虽然陆通支知道此时乃是御史大夫查如龙的外甥,但是此时情况紧急,若是所有人都像这样抗命,那自己也不用领兵平叛了。
看着西辽军的步兵放在越来越近了,陆通支转身看了一眼身后的瀚海军,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这帮大爷真是难伺候,整天享用着最丰盛的粮草不说,自己还根本指挥不动他们,谁叫人家是司马氏的部队呢。
万般无奈之下,陆通支只得喊来另一个陆氏子弟,骁骑中郎将陆秋明率领所部一万骑兵上阵迎敌,同时又从大营内调来三万步兵,稳固阵型,以保证大营的安危。
在接下来的两个时辰内,双方爆发了一个多月以来方阵对决,西辽以质取胜,朝廷官军以量压制,最后在西辽的鸣金收兵中结束了战斗。
两个时辰的战斗,双方死伤了三万多人,朝廷官军大营前面的空地几乎被血染成了红色,其中陆通支的朝廷官军死伤最为惨重,折损了两万余人,若不是最后关头陆通支恳求瀚海军出击,官军的大营几乎都要被西辽军攻破了。
看着遍地的尸体,陆通支此刻却感到格外的平静,他望着那些装备精良的瀚海军此时正在翻动着战场上的尸体,想要搜寻尸体身上的财物,这让陆通支第一次对瀚海军产生了极大的厌恶,甚至在心里有了一个恶毒的想法。
回到山海关城墙上,杨顶天也看出来了,这二十五万朝廷大军中,真正能打的也就是瀚海军和代**,其余那些兵马根本就和纸糊的一样。
不过杨顶天也看出来了,那些瀚海军和代**似乎并不服从陆通支的命令,此时在杨顶天的心里也有了一个计划,那就是先除掉瀚海军和代**,那么就大事可成了。
五百三十一章 平叛失败
“什么陆通支大败,瀚海军和代**全军覆没这时什么时候的事情了”司马南风看着手上的军情奏报,声音颤抖地说道。
跪倒在地的宦官被司马南风面目狰狞的模样吓得魂不附体,浑身不自觉地抖动着,结结巴巴地回道:“皇后娘娘,这是陆通支在兵败之际发出的八百里加急军情奏报,快马加鞭送来的,起码需要六天的时间,相比此时西辽军已经攻入幽州境内了!”
司马南风强忍着心中的怒火,手扶着脑门努力平复着自己的气息,她知道此时在如何发火也是无济于事的,她手指着那个宦官说道:“你快去急召瀚海都护府大都护、右司马司马崇德前来未央宫,本宫有急事找他商议!”
坐到椅子上的司马南风又看了一眼手中的军情奏报,无奈地叹息一声,她清楚这份奏报意味着什么,瀚海军和代**乃是朝廷平叛大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兵马,同时也是他们司马氏所掌握的精锐战力。
这两支兵马全军覆没,那陆通支手下其他各路兵马也肯定是荡然无存,那从幽并冀三州调拨的各路兵马说他们是乌合之众都不为过,而如今幽并冀这三州连这样的乌合之众都没有多少了,那么西辽军进入这三州无异于是如入无人之境,三州之地全部沦陷于西辽之手,那只是时间问题了。
而且三州境内还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藩国,他们都是杨氏诸侯,西辽大军所到之处,这些藩王诸侯必然是会举兵响应,到那时他们声势浩大,再有皇帝在京城与他们遥相呼应,那么司马氏可就命不久矣了。
司马南风所料果然不错,杨顶天在设计几乎全歼了瀚海军和代**之后,陆通支自知大势已去,没有了瀚海军在后面督战,其余各路兵马见敌不过西辽军,纷纷夺路而逃,二十多万大军顷刻间分崩离析。
原本陆通支在几个陆氏子弟的保护下可以逃离的,但是他却选择了拒绝,因为陆通支知道自己这一败,不仅是平叛失利,因为天策上国各地的杨氏藩王诸侯们都在盯着看呢,一旦西辽大军入关了,他们就会纷纷起兵响应,到那时天策上国就会陷入群雄纷争,天下大乱的境地。
虽然这并不是自己的错,但是陆通支却过不了心里的那道坎,而且他们关中陆氏在那些各地藩王诸侯们看来是司马氏的爪牙,他们怎会轻易放过自己,陆通支此时只希望陆洛尘可以完成的嘱托,于危难之中解救他们陆氏家族。
“你们都不要管我了,本帅身为朝廷平叛大军的统帅,如今却致使有如此惨败,即使逃回去也是免不了一死,本帅已经老了,对生死已经看淡了,而你们不一样,还和年轻,你们要好好活下去,延续我们陆氏的香火传承!”陆通支拔剑插地而立说道。
这时陆保机上前,还想继续劝说陆通支跟他们逃离,他苦苦哀求说道:“大帅,快跟我走吧,我们几个人手上还有三千精锐骑兵,足以保护大帅逃离这里,我们关中陆氏不能没有您啊!”
“够了!”陆通支一把拨开陆保机的手,怒目而视地说道:“大帅的话你们可以不听,难道族长的话都可以不听吗”
看到陆通支态度如此决绝,众人都明白了陆通支的心思,他们一齐跪下朝着陆通支拜了一拜,然后起身走出营帐,带领着麾下兵马一齐朝着幽州方向离去。
陆通支深吸了一口气,他看着身旁的火盆,里面还有一些机密公文在燃烧,他拨弄了一番,待所有公文都燃烧殆尽后,陆通支露出来如释重负的微笑。
就在陆保机等人逃出不到五里地后,突然有人惊恐地喊道:“不好了,大帅的营帐着火了!”
陆保机等人猛地停下,回头望去,果然是陆通支的营帐着火了,火势极大,很快便将陆通支的营帐给包裹了,看着那熊熊大火,众人脸上倒显得极为平静,陆保机等人观望了一会后,发现西辽军兵马正在朝着这里追杀过来,便又继续想着幽州境内腹地跑去。
杨实话杨顶天还真为陆通支感到可惜,一代名将,却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不由得让人为之唏嘘。
就在杨道:“父王,刚才北燕王、南燕王还有赵王皆派来使者,说是愿意派兵一起与我们西辽作战,共同诛佞臣清君侧!”
“哦!是吗那可真是好事啊!”杨道。
“这算什么事啊”杨行御有些愤愤不平地说道,“这一个多月以来,也只有东辽支援了我们一些粮食和器械,而这些藩国一个个作壁上观,现在见我们西辽打败了朝廷的平叛大军,都想着过来吃肉喝汤,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哈哈哈!”杨道:“御儿,你可不能这么想!谁说他们没有帮助我们,他们没有出兵跟随朝廷平叛,就已经是最好的帮助了!”
“可是……”杨行御还想说些什么,但是杨顶天却没有理会他,而是问道:“东辽和北辽可派人来了”
杨行御摇了摇头,说道:“没有,说来也奇怪,东辽似乎是要一口吞下高句丽,都已经攻占了高句丽一都九道了,还在派兵攻打高句丽,而北辽在得知我们击败了朝廷官军后,便撤回了驻扎在我们两国之间的兵马,此外就没有其他动作了!”
杨道:“北辽王范九彪是个明白人,他这么做本王明白他的道理,不过这个杨行熙,也许不是他的想法,而是那个任齐,此人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却是足够狡猾的,算了,也不用管他们了。”
五百三十二章 三路齐发
在得到西辽军大败朝廷平叛大军的消息后,任齐觉得这在情理之中,但是还是觉得有些意外。
之所以觉得意外,是任齐没想到会这么快,任齐觉得自己之前是有些高估朝廷官军的战斗力了,接下来估计距离天策上国内乱不久了,东辽也需要适时改变一下自己的战略了。
在安排完高句丽的事情之后,任齐带上护卫骑着快马疾驰返回了神鹤城,当任齐赶到神鹤城之后,发现此时的神鹤城宛如是一个巨大的兵营,刚招募的新兵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操练,而且老远就能够听到打造兵器的声音,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但是任齐没有过多的停留,而是直奔东辽王府而去,而此时杨行熙也正在议事堂内焦急地等待着任齐的到来。
“微臣拜见王上!”见到杨行熙后,任齐顾不上身体的劳累,对杨行熙行礼拜道。
杨行熙一把扶起了任齐,说道:“事态紧急,此时就不要在乎这些繁文缛节了,本王如今就想问你,接下来我们东辽该如何抉择是派兵跟随西辽军一起入关清君侧,还是继续攻打高句丽”
任齐在此之前就已经想好了此事,他不急不慢地说道:“王上,请恕微臣直言,眼下西辽军虽然大败朝廷的平叛大军,但是也只是暂时的而已,如今司马氏权倾朝野,手上的兵权可不止是幽并冀三州那些乌合之众,他们还有西域诸多都护府的精兵强将,以及凉州精锐铁骑,这些兵马是因为距离山海关太过遥远,所以司马氏没有调动,如果接下来情况危急的话,司马氏调动这些兵马前开,微臣从不认为西辽军会是他们的对手!”
“可是,如今已经有十多个藩国起兵响应西辽了,加起来的兵马足有数十万,司马氏能敌得过”杨行熙反问道。
任齐笑着说道:“对于驻守西域的三大都护府兵马以及凉州铁骑,王上的了解要比微臣多,微臣可以这么说,在这等精兵强将面前,西辽军以及其他诸藩国兵马就是乌合之众,王上说司马氏能否敌得过呢”
杨行熙很可惜地叹息一声说道:“难不成就这样看着司马氏继续肆意妄为!本王真是心有不甘啊!”
任齐宽慰说道:“王上大可不必如此惆怅,虽然西域的安西、安北以及北庭三大都护府,还有凉州铁骑战力强悍,但是毕竟人数不多,三大都护府总兵力加起来不过也有十二万人,而凉州铁骑精锐之士也就五万人左右,加上一些其他精锐主力,司马氏手里的王牌也就二十万左右,而天策上国大大小小的藩国就有四十多个,总兵力可达百万之巨,如果消耗起来的话,司马氏根本是有心无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