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左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龙骧上将军
在品字型步兵大阵两翼,各有一万人的骑兵方阵守卫左右,而剩下的两万骑兵则和一万弓弩兵组成后军方阵,王渊文和崔海峰坐镇于后军方阵。
但是等候了许久,都不见东辽骑兵的踪影,王渊文等得有些急躁,他在后军方阵内策马来回踱步,时不时派人前去打探消息,但是传回的都是没有发现东辽骑兵的踪影。
这下子王渊文坐不住了,他有些惴惴不安地问道崔海峰,“崔将军,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刚开始探马明明是发现了大股东辽骑兵的踪迹,十几里的路程早就该到了!”
崔海峰也觉得很是好奇,他嘀咕着说道:“对啊!而且我们八万大军,他们应该会发现我们,那他们去哪里了呢”
突然,崔海峰似乎想到了什么,猛地抬头,大喝一声:“不好!”
这一突然的叫喊,把王渊文惊得吓了一跳,他急忙问道:“崔将军,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崔海峰来不及解释,忙不迭地对身边的斥候下令:“你们快去另一个方向打探一下,看能否发现东辽骑兵的踪迹!”
然而没等崔海峰话音落下,从身后忽然传出来一阵激烈的喊杀声,果然正如崔海峰所想的那样,东辽军绕道他们身后,杀了过来。
此时高句丽大军正背对着东辽军,根本来不及调头迎敌,崔海峰一面指挥后军的两万骑兵迅速掉头准备迎敌,一面又命人护送王渊文离开此地。
“崔将军,这可如何是好本王子走了,这么多兵马可就群龙无首了!”王渊文虽然怕死,但是他还是看得清楚形势的,他知道一旦自己率先逃走了,剩下的兵马就会毫无斗志,根本无力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但是崔海峰知道,东辽骑兵的战马都是柔然马,速度快,耐力高,冲击力大,根本不是高句丽马所能比的,虽然他已经下令高句丽骑兵掉头迎敌,但是显然是来不及了,此时八万高句丽大军败局已定,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伤亡,保存实力。
在崔海峰的劝说下,王渊文最先在三千精锐高句丽骑兵的护卫下向被逃离了,崔海峰则留下来指挥大军掉头准备迎敌。
三万东辽骑兵骑着高大的柔然马以迅雷之势猛烈地冲击过来,慌忙掉过头来的高句丽骑兵根本无力抵挡,纷纷掉落马下,成为了东辽骑兵的刀下之鬼。
崔海峰此时已经指挥着弓弩兵推到了步兵大阵之后,在弓弩兵组成阵型之后,连忙下令放箭射击,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虽然暂时减缓了东辽骑兵的冲锋,但是更多倒下的是高句丽骑兵。
此时崔海峰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再犹豫下去,只会让高句丽大军全军覆没,然而还没等高句丽弓弩兵第二轮发射,阵型松散的高句丽步兵方阵已经率先崩溃,开始四散逃离。
没有了步兵方阵的保护,高句丽弓弩兵暴露在东辽骑兵面前,崔海峰知道现在都完了。
五百二十四章 北疆沦陷
“真是都反了!”司马南风得知自己派去关外各藩国催促发兵平叛的特使都被杀害后,是勃然大怒,一把将手中的密报撕的粉碎。
“皇后娘娘息怒啊!”司马崇德慌忙跪倒在地,宽慰着说道:“皇后娘娘请放心,如今朝廷已经新征调了十万大军在冀州集结,随时可以开赴山海关战场,待到西辽叛乱平定后,就连着关外那几个藩国一起收拾了!”
司马南风听后冷冷地一笑,她说道:“平叛!陆通支率领二十万大军已经在山海关徘徊了快一个月了,没有丝毫的进展,这就是你们举荐的统帅!”
司马崇德头上不禁冒出了细汗,他哪里会想到这西辽军会如此厉害,四万西辽军驻守山海关,就可以让朝廷的平叛大军无法上前一步。
话虽如此,但是司马崇德还是得为自己辩解说道:“皇后娘娘,这其实也怪不得陆通支,这山海关本来就是地势险要,城墙高大,是个易守难攻之地,只怪那铁蓝风弃关而逃,将如此重要关隘落入敌手,这才使得朝廷大军平叛如此艰难!”
“好啦!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司马南风强忍着怒火说道,“你给本宫好好出主意,现如今各地藩王都居心不轨,心怀叵测,致使各地朝廷官军精锐无法调动,现如今虽说征调了又十万官军,但是本宫心里清楚,这些不过是各州郡县的兵马而已,战斗力根本不强,即使投入山海关战场也无济于事!”
司马南风深吸了一口气后,又说道:“眼下局势已经很紧张了,据说西辽的十万新兵已经操练完毕,陆通支送来的军情急报上说了,西辽军随时有可能会转守为攻,到那时可能就天下大乱了!”
司马崇德知道司马南风这是让自己赶紧出主意,司马崇德其实也早已想好了主意,于是赶紧趁机说道:“皇后娘娘,既然各州监视藩王的官军兵马无法调动,那么只能调动西域诸都护府的兵马了!”
司马南风想了想,摇着头说道:“此举似乎不妥,西域诸都护府距离山海关都路途遥远,远水解不了近渴!”
司马崇德随即又说道:“那代国的兵马呢”
“代国兵马”司马南风疑惑地望了司马崇德一眼。
司马崇德又继续说道:“代王已薨,而先代王又无子嗣继承爵位,如今代国的军政大权都在代国左相司马破军手上,代国有精兵五万,再加上三州的州郡县兵,还可以征调大军二十万,另外在择派良将统领,臣弟以为大事可定!”
司马南风知道眼下也只能如此了,于是便说道:“此事就交由你去办了,对了眼下你这个瀚海都护府大都护的身份做这些事情肯定不方便,这样吧,本宫会派人明日在朝会上举荐你为右司马,这样你做起事情来便会得心应手一些!”
司马崇德听后,笑嘻嘻地领命了,但是司马南风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事,说道:“听说东辽出兵攻打高句丽了,高句丽乃是我们天策上国的臣属国,东辽如此明目张胆地攻打高句丽,显然是没有把朝廷放在眼里。”
司马崇德也附和着说道:“杨行熙看起来人畜无害的样子,没想到此人野心居然这么大,看来此人日后定然会是我们司马氏的祸害!”
“唉!只可惜眼下西辽叛军日渐猖獗,这才使得东辽如此有恃无恐,不然哪里轮得到他们如此放肆!”司马南风咬牙切齿地说道。
在战场上,东辽军正在有条不紊地打扫着战场,崔海峰怎么也想不到,战斗结束得如此之快,还不到一个时辰,八万大军就分崩离析,果然是兵败如山倒。
三万多人被斩杀,两万多人四散逃窜,还有两万多人被俘,可谓是惨败,而崔海峰本人也在作战中被俘虏。
就在崔海峰被押送着前往战俘关押处时,迎面走来了几个人骑着马直奔崔海峰这里来,为首之人崔海峰认得,此人正是此次东辽军统帅任齐。
“此人是谁”任齐看到崔海峰身着光鲜亮丽的盔甲,猜测此人应该是高句丽的高级将领,于是好奇地问道。
“回大帅的话,属下们已经打探过了,此人是高句丽元帅府赞事都尉、平安右道防御副使崔海峰。”
任齐一听到这个名头,很是震惊,所谓元帅府赞事都尉虽然听起来似乎是个不大的官职,但是据孟楚材所讲,这个高句丽元帅府内设有赞事阁,与其他衙门不同,这个赞事阁只有真才实学者才能够进入,相当于东辽大都督府的参议台,不过这个赞事阁的进入条件比参事台更严格一点。
“崔海峰!这个名字本帅似乎在哪里听说过!”任齐自言自语道。
这是万福通在一旁提醒道:“大帅,当初高句丽北疆五道都元帅姜弘立手下有两员大将,其中一个就是这个崔海峰。”
经万福通这一提醒,任齐想起来了,这时在仔细看了一眼眼前的崔海峰,虽然浑身灰尘,但是眼神依然犀利,似乎对于自己战败被俘心有不服。
“崔海峰,怎么,战败了还不服气”任齐带有调戏意味说道。
崔海峰瞪了任齐一眼,很不屑地说道:“今日之败,在下确实很不服气,本来在下已经排兵布阵准备好了,谁会料到你们竟然会绕道我军身后偷袭!”
任齐戏谑地说道:“这话怎么可以这么说两军交战,兵不厌诈,再说了这只是简单的绕道突袭而已,本帅还没有使用什么计谋呢,你这不是嘴硬吗”
看他仍是一脸不服气的样子,任齐此时也懒得搭理他,吩咐看押他的士兵好生监管他,随后便继续巡视战场。
“大帅,此次我军大胜,伤亡不过两千人,却几乎全歼高句丽军主力,眼下高句丽北方诸道再也没有可以抵挡我们东辽军的兵马了!由此我们可以长驱直入,直击高句丽都城!”武安国颇为兴奋地说道。
五百二十五章 迁都保命
在高句丽的国都平壤城内,得知王渊文八万大军惨败的消息后,高句丽的君臣一边人心惶惶,甚至在夜晚时分,都城内一些居心不轨之徒还发生了骚动。
高句丽王宫内,高句丽王王明绍在王宫正殿内来回焦急地来回踱步,就在王明绍焦虑到极点的时候,从殿门外传来了一阵激烈的脚步声,这让王明绍不由得向殿门方向看去。
不一会的功夫,高句丽的一众文臣武将迈着急促地小碎步涌进了王宫大殿内,一个个面容憔悴,看样子都被王渊文战败的消息给惊吓得睡不着觉了。
高句丽的世子王秉文喘着粗气走到王明绍跟前,情绪激动地说道:“父王,儿臣已经清点过国都内驻守的兵马,还有骑兵四千人,步兵一万五千人,总兵力不足两万人!”
“啊!”得知这个消息的王明绍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猛地拍打着桌案怒吼道:“老四这个混蛋东西!八万大军,被东辽三万骑兵打得溃不成军,甚至连一个时辰都没有撑住,废物不如的东西!”
“大王还请息怒!”这时,高句丽左丞相李惠宗上前劝慰道:“眼下还不是问罪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接下来该怎么办如今北疆五道的兵马已经被东辽军击溃,东辽军随时都有可能大举南下直奔国都而来,然而此时国都守军不足两万人,大王要赶紧拿出个章程出来!”
王明绍摇了摇头,极其无奈地说道:“现在本王能有什么办法!东辽入侵我高句丽还不到一个月,仅凭五万兵马就打得我们高句丽十万大军溃不成军,眼下崔武玄率领十万兵马驻守南境,在抵抗新罗、百济联军的进攻,根本无法从南境抽调兵马,本王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啊!”
看着王明绍痛哭流涕的模样,王秉文再次站出来说道:“父王,眼下形势危急,一旦国都有失,我高句丽随时就会有灭国的可能,所以儿臣以为,不如暂且放弃南境六道,命崔武玄元帅领兵回防国都,其余的事情以后再做谋划!”
“不妥!”王秉文话音刚落,高句丽元帅府右副元帅金如厉站出来反驳了王秉文的提议,他说道:“如今高句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先祖们辛苦打拼下来的,怎可轻易放弃,再说了如此轻易地放弃了南境六道,岂不会让百姓们心寒你要知道新罗和百济对我们高句丽一直怀有恨意,一旦南境六道的百姓落入他们手里,他们还有活路吗如此做法只会失去人心,人心没了,以后又谈何收复失地”
王秉文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怒视着金如厉说道:“右副元帅,你莫要把话说得如此冠冕堂皇,别以为众人不知道,你们金氏大部分都产业和田地都在南境六道,你是怕放弃南境六道之后,你们金氏的产业和田地不保,可是你不要忘记了,如果高句丽亡国灭种了,你们金氏的下场会更惨!”
金如厉虽然被王秉文说中了,但是他并没有慌张,而是不慌不忙地继续说道:“且不说我们金氏的产业和田地是否能保得住,但是世子殿下放弃南境六道的做法确实不妥当,如今北疆五道已经沦陷了,如果再放弃南境六道,那么请问世子殿下,日后仅凭京畿四道的人力物力就能够收复失地了吗”
高句丽一共有两都一十五道,两都是为北都平壤和南都汉城,十五道按照地域划分,分别统称为北疆五道、京畿四道、南境六道。
就在王秉文和金如厉争执不下之时,护国将军罗松龄站了出来,先是劝开了已经面红耳赤的二人,然后对王明绍说道:“大王,微臣以为眼下固守北都已经不现实了,北都这不足两万人的守军根本无力抵挡东辽的五万大军,而且此时时间紧迫,也根本没有时间招募新兵!”
“那护国将军认为眼下该当如何”王明绍急着追问道。
罗松龄沉默了一会,最后缓缓地说道:“还请大王立刻动身,率领北都的文武官员以及军民迁往南都汉城!”
“什么!”听到这话,王明绍差点没有站稳,他颤颤巍巍地用手指着罗松龄说道:“你的意思是要本王放弃北都和京畿四道这……这怎么能行!”
“就是啊!”王秉文也指责罗松龄说道:“北都平壤一直都是我高句丽的正都,而南都汉城只是作为陪都的存在,我们高句丽的数百年的积蓄都在这北都之内,而且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全部迁往南都汉城!”
“世子殿下!”罗松龄有些无奈地喊道,“此时人是最重要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东辽大军说到就到了,我们在这里做无谓地争执只会是浪费时间,微臣以为此举是眼下最合适的办法了,南境六道乃是我们高句丽土地最肥沃之处,到时候只要我们能够守住南境六道,日后再图谋收复失地不是难事!”
“可是……”王秉文还想继续争辩,但是却被王明绍给拦住了。
“罢了,就依罗将军所言,即刻迁都汉城,赶快去准备吧,这王宫和国库里的东西能带走多少就带走多少,拿不走的一把火烧掉也不要留给东辽!”
王秉文知道自己无论再如何争辩也无济于事了,确实正如罗松龄所说的那样,南境六道的情况要比京畿四道要好许多,以南境六道为基地,以后收复失地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但是南境六道是其余几大世家大族的势力范围,一旦他们迁往南都汉城,王室的威信会受到这些世家大族的压制,到那时王室的地位可能就危在旦夕了。
但是眼下的情况却容不得他们想那么多了,走出大殿,王秉文沉重地叹了一口气,他没有想到曾经威震四方的高句丽国,竟然在今日会被一个小小的东辽国打得要迁都保命,想想还真是可笑。
五百二十六章 置制使司
望着平壤城内燃起的熊熊大火,任齐觉得有些心疼,高句丽国立国将近两百年,这么多年积攒下来,这平壤城内该有多少好东西,可是如今都在这熊熊大火中被付之一炬。
“大帅,是否派人进城去救火,这样的话多少还能落点东西下来!”武安国试着问道任齐。
任齐摇了摇头,看着城内的火光冲天,很遗憾地说道:“不必了,这样大的火势,仅凭人力是根本无法扑灭了,如今正是高句丽雨水最少的时节,这平壤城内的宝贝我们是无福消受了,只是可惜这样一座经营了数百年的大城,这就这么被一把火烧没了!”
武安国听到任齐这样说,便也放弃了带人救火的想法,而且万福通则问道:“那大帅,我们是否要继续追击这高句丽王带领着平壤城内的军民都逃到南都汉城去了,末将以为我们应当乘胜追击,不可错失良机啊!”
任齐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万福通的提议,他解释说道:“眼下虽然高句丽军被打得节节败退,但是高句丽仍然还有十多万主力军队,而我们东辽军确实深入高句丽境内腹地,补给线和战线都拉的太长了,此时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要稳定后方。”
任齐于是唤来了贾图南等一众文官,当初在离开东辽之时,任齐特意从东辽国内挑选了数十个年轻的文官,而且任齐还留了一个心眼,将肥如书院出身的人排除在外,省得他们到时给自己添麻烦。
在营帐内,任齐对以贾图南为首的一众文官说道:“如今高句丽国的两都十五道,我们已经拿下了一都九道,但是在境内还有将近四万人的高句丽残余兵马,这是一个不小的隐患,接下来东辽军将停止继续向前进攻,转而稳固我们所占领的地区。”
贾图南听后说道:“如此说来,大帅心中已经有了大概方阵策略。”
任齐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我们所占领的一都九道,共有大小城池四十三座,其中有一些城池我们都没有去过,若是不能及时将这些城池纳入我们东辽的治下,日后会成为不小的隐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