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左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龙骧上将军
任齐见城里的百姓人数不算多,最多也就三万人左右的样子,在城里百姓都聚集到北门外时,任齐来到了城门口上,清了清嗓子,开始大声喊道:“三元城的百姓们,你们莫要惊慌,我乃是东辽国左相、兵马都元帅任齐,也许你们都认为如今是我们东辽入侵了你们高句丽,但是本帅想要说的是,我们东辽是来解救你们的!”
任齐此话一出,惹得底下高句丽百姓一片哗然,但是在周围披甲东辽军士兵的呵斥下,很快场面又恢复了安静。
任齐只是笑了笑,他知道会是这样的反应,但是他已经用同样的方法安抚了平安右道的百姓,所以这才没有留下兵马驻守平安右道,而是继续带领全部兵马来到这里。
“诸位且听本帅说,如今高句丽王室贪奢无度,荒淫无道,根本不管你们这些老百姓的死活,我家王上怜悯尔等,所以特派本帅前来出兵讨伐高句丽王,尔等放心,我们东辽军不会残害百姓,只要你们安分守己,在东辽王上的治理下,你们会得到长治久安!”
虽然任齐说的很好听,但是似乎底下这些百姓们对此并不为所动,任齐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于是继续喊话说道:“王上有令,凡是安分守己之民,免除两年赋税!”
此话一出,先是一阵安静,随后就是一阵欢呼,看着这个效果,任齐很是满意,他知道这个法子是绝对有效的,这几年孟楚材在高句丽打探情报,任齐才知道这几年来高句丽的赋税是越来越重,压的底下百姓几乎很难生存。
任齐也知道如今高句丽的百姓对于他们的统治者是谁好不在意,反正谁来了都是要缴纳赋税,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老百姓的日子依旧是那么苦。
此时正率领着四万精锐高句丽军的王渊文得知三元城已经失守,大怒骂道:“这个王明博还是本世子的堂叔,号称什么高句丽的老将,就是这个样子的吗”
“四王子还请息怒!”这时崔海峰劝慰道,“如今三元城已经失守,对于我们高句丽可是一个极大的损失,那里储存着大量的粮草,这消息若是被传播了出去,对于我们高句丽的军心是极大的触动!”
“那你说该怎么办”王渊文气呼呼地说道。
“立刻赶往三元城,汇合其他各道兵马,如今东辽军气势正盛,不可再掉以轻心了,在兵马集结完毕后,寻找战机与东辽军决战,一定要从他们手中夺回三元城!”
王渊文甩了一下手中的马鞭,咬牙切齿地说道:“也只有如此了!”
五百二十一章 平叛失利
山海关城墙外,陆通支看着大营里随处可见的伤员,心里郁闷不已,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自己指挥着朝廷的平叛大军夜以继日地攻城,但是却见不到丝毫进展。
司马南风派出的使者已经来了好几波,都是催促陆通支尽快拿下山海关的,但是陆通支也是很无奈,虽说自己手上有十几万大军,然而这些兵马的战斗力就摆在了这里。
驻守山海关的西辽军不过只有四万人,但是其均是能征善战的精锐之士,远不是老弱病残的三州兵马所能比拟的,陆通支也知道杨顶天将五万西辽军精锐一分为二,其中四万兵马用来驻守山海关,另外一万人马留在西辽日夜操练刚招募的十万新兵。
一旦西辽的十万新兵训练完成,那么杨顶天极有可能就会转守为攻,到那时陆通支可就支撑不住了。
然而陆通支不知道的是,此时的京城内部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都在拼尽全力角逐着,不是司马南风不愿意抽调兵马来助陆通支围剿西辽,而是得到消息不少地方的藩王都开始蠢蠢欲动了,一些实力较大的藩王已经是明目张胆地开始训练兵马,囤积粮草,打造兵甲。
因此虽然司马氏手中掌控的话兵马很多,但是却不敢轻易调动,明眼人都看的出来,一旦原来用来监视各地藩王的朝廷官军被调走了,那些个心有响应西辽之志的藩王立马就会有如脱缰的野马不受控制。
“父亲,你在想什么呢”一身戎装的陆洛尘来到陆通支身边,当看到自己父亲如此垂头丧气的模样,陆洛尘不免有些心有不忍,于是便上前关切地问道。
陆通支没有立即回话,而是看了看陆洛尘身上那身精美的盔甲,摸着盔甲上的那面蹭亮的护心镜说道:“洛尘,这件盔甲乃是当年为父刚从军不久后,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爷爷亲手交到我手上的,那时的为父不过才十八岁,受人举荐,进入虎翼阁担任虎翼骁骑尉,虽说是个华而不实的闲职,但是当时为父穿上这身盔甲还是兴奋了许久,只是后来身形富态了,这身盔甲为父也就穿不上了!”
陆洛尘静心听完了父亲的话,虽然不清楚今日父亲为何会和自己说起这些,但是陆洛尘知道自己的父亲不是那种喜欢说废话的人,肯定是有什么事情要和自己交代。
看到陆洛尘一本正经地听着自己说话,陆通支心里十分地宽慰,他瞄了一眼周围,发现并没有人在左右,于是这才低声对陆洛尘说道:“洛尘,你虽然是家中的最小的孩子,但是你很聪明,有些事情只有交给你为父才放心!”
见父亲要说起正事了,陆洛尘立马正襟危坐,神态严肃地说道:“父亲,你尽管放心,儿子定当不辜负你的期望!”
“很好!”陆通支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继续说道:“如果为父没有猜错的话,西辽国的十万新兵不出几日就会训练完成了,到那时,西辽王杨顶天定然是会转守为攻,这些日子我们夜以继日地攻打山海关,但是奈何城墙高大,兵马羸弱,只是徒增伤亡而已,眼下加上那两万瀚海军,这里的平叛大军不过就十多万人马而已!”
“那父亲的意思是”陆洛尘试探性地问道。
陆通支摇了摇头,拍着陆洛尘的肩膀说道:“你先别急着问,等我把话说完!”
陆洛尘明白了父亲的意思,继续听陆通支把话说完,陆通支继续说道:“眼下天策上国的局势风起云涌,为父估计这天策上国要变天了,据说皇后娘娘派去关外其余四藩国的特使均下落不明,要知道皇后娘娘派去的特使都是催促各藩国出兵平叛的,我认为这几路特使凶多吉少,东辽、北辽等藩国的心思已经是昭然若揭了!”
这时陆洛尘插话说道:“那也不对啊,此时说这话是否是为时过早,孩儿得知今日东辽出兵攻打高句丽,要知道这高句丽可不是普通的小国,人口数百万,军队也有二十多万,如今东辽出兵攻打高句丽,说明他根本无心参与西辽的叛乱!”
陆通支看着一脸天真的陆洛尘,笑着说道:“儿啊!你还是太年轻了,你可知道这高句丽可是我们天策上国的臣属国,东辽如此明目张胆地攻打高句丽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东辽已经意识到这一次天策上国要大乱了,已经是谁也顾不了谁了,但是东辽也知道他周围都是皇室藩国,谁都不好下手,所以东辽为了攫取利益,扩大自己的地盘,只有拿高句丽下手了,至于东辽是否是高句丽的对手,既然东辽敢如此大张旗鼓地出兵,那就说明他们有必然的把握!”
陆洛尘这才明白过来,于是继续问道:“那父亲需要孩儿做什么”
陆通支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地对陆通支说道:“洛尘,为父很清楚,这一次平叛是绝无成功的可能,所以到时为父必然就是司马氏推出来的替罪羊,我们陆家也是一个大家族,族人众多,为父身为族长,这件事多少会牵连到族人的,所以父亲需要你赶紧带着童鸢回去,按照我的吩咐做好准备!”
“那父亲你呢”陆洛尘心里很不是滋味,看着陆通支说道。
“你就不用管我了,父亲在这里多坚持一会,你要尽快赶回去,为了家族的未来,洛尘你一定要听话!”
这是单鹰大步走了进来,对陆通支说道:“大帅,一切已经准备妥当了,随时可以护送少爷和小姐上路!”
陆通支点了点头,摸着陆洛尘的头说道:“洛尘,你要听话,赶快跟着单鹰离开这里,我已经将你需要准备的事情写在这里了,你路上要仔细看,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
此时的陆洛尘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深吸一口气后,看了陆通支最后一眼,随即起身离开了营帐。
五百二十二章 开仓分粮
这三元城果然不愧是高句丽的大粮仓,据粗略估算,仅是三元城内的几个粮仓里就有粮食将近一百万担,而且在城外几处地势险要的城寨中还储存有数量众多的粮食。
任齐从城内一处粮仓内抓起一把粮食闻了闻,对身旁的众人说道:“嗯!还不错,虽然不是新粮,但是也是近两年刚收到粮食成色品相俱佳,本帅估算这三元城内外的粮食起码有一百五十万担!”
武安国也跟着抓起一把粮食,笑呵呵地说道:“大帅,这一下子我们可是要发财了,这么多粮食,可够我们东辽吃上一整年呢!”
任齐将手中的粮食丢掉,转身对贾图南吩咐道:“贾图南,本帅交代你几件事情,你要抓紧去办!”
“属下明白,请大帅吩咐!”
任齐指着这粮仓里的粮食说道:“先拿出三万担粮食,分发给三元城里的高句丽百姓,随后在城内招募青壮,并抓紧打造大车,再从粮仓内运出十万担粮食,前往平安右道和咸平南道各地分发粮食!”
“大帅,这是为什么我们辛辛苦苦夺来的粮食,为什么要分发给这些高句丽人”武安国不解地问道。
任齐就知道会有人这么问,于是解释说道:“本帅率领大军攻打高句丽为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这点粮食吗本帅是要为王上和东辽的百姓打下一大片土地,要想彻底攻占高句丽,就要俘获这里的人心,如今人心是什么人心就是粮食,就是源源不断的后备兵员,我们不过是分发了一些高句丽的粮食,就可以收获大批的人心,这笔账难道不划算吗”
武安国等人这时才恍然大悟,纷纷感慨任齐心思缜密,想的这么深刻,任齐继续对贾图南吩咐道:“在十万担粮食分发结束后,你要在两道被征召五万青壮,从三元城运输五十万担粮草送回东辽,如今高句丽的援兵正在往这里赶来,你的动作一定要快!”
贾图南领命说道:“大帅放心,属下定然不辱使命!”
任齐随即又对武安国、万福通等人交代说道:“眼下我们要稳扎稳打,主要目的是要歼灭高句丽主力军队,传令下去,全军在三元城休整,这里是高句丽的粮草重地,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夺回此地的,我们现在需要养精蓄锐,到时只要以逸待劳就可以了!”
就在这时,王渊文已经集结了八万大军,连同罗铭宪那三万用于围剿叛军的兵马也被王渊文征调过来,他清楚地知道三元城对于高句丽的重要性,那里存储的粮草都是高句丽的军粮,一旦有什么闪失,高句丽军必然会出现骚乱,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多回来。
虽然如今三元城已经落入东辽之手,但是王渊文还是很有信心夺回来的,八万兵马尽是高句丽军中的精锐,其中四万骑兵,三万步兵,还有一万弓弩兵,而且三元城内还有三万高句丽百姓,王渊文认为这些都是高句丽的子民,他们一定会帮助他们一起夺回三元城,赶跑那些东辽侵略者。
但是王渊文此时也许没有想到,就在他做着这样的美梦时,在三元城内,贾图南正指挥着东辽军士兵在挨家挨户分发着从三元城粮仓内运出的粮食。
三元城内人口不算多,也就只有七千多户,三万多人,贾图南每家每户分发了四担粮食,让三元城内的百姓们是喜笑颜开,这么多粮食足够他们一家人吃上一年干的。
在高句丽,高句丽王室为了供养数量庞大的军队,农户们需要缴纳极高的赋税,差不多达到了四抽一,比起东辽农户的十抽一,高句丽的百姓们过得很凄惨。
不仅是农户,高句丽的商户们也不好过,他们需要缴纳的商税高达五抽一,不仅如此,高句丽的普通百姓还需要缴纳其他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往往辛苦一年下来,所得的一大半都缴纳赋税了,剩下仅够一家人勉强度日。
造成高句丽赋税如此沉重的原因除了需要供养庞大的军队外,还有就是高句丽的很多世家大族的田地、商铺都是可以不用缴纳赋税的,而这些世家大族的田地和商铺又几乎占据了整个高句丽的一半,这就使得高句丽王室为了征收足够的赋税,只能加重普通百姓的赋税。
看着家里堆积的粮食,很多高句丽百姓都忘了东辽是侵略者这一事实,反而认为东辽是他们的救世主,所以当贾图南在城内贴出布告要征召青壮运输粮食时,很多百姓都争先恐后地前去参加。
当得知王渊文率领大军直奔三元城赶来时,任齐查看了三元城周围的地形图,发现虽然三元城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地势险要,但是却不利于东辽军发挥出抛石机和三弓床弩的威力。
任齐也猜出王渊文所率领的八万兵马定然是高句丽的精锐主力,东辽攻打高句丽必须要速战速决,不可以打消耗战,不然东辽的兵马根本经不起消耗。
于是任齐决定留下步兵和神机军守卫三元城,自己则亲率三卫骑兵前去与高句丽军野战。
这几日的作战,虽然东辽军是连战连胜,但是也有上千人的伤亡,所以任齐知道此次野外与高句丽大军决战必须要智取,否则硬拼的话,东辽根本划不来。
当任齐说出自己的想法时,万福通提出来了不同的见解,他说道:“大帅,虽然我们只有三万骑兵,但是这些将士都是与柔然、通古斯交战过的精锐之士,面对高句丽军这样只会欺负弱小的对手,只是智取的话,很难摧毁他们的斗志!”
“此话怎讲”任齐第一次别人质疑,但是并没有生气,只是静下心来问道。
万福通继续说道:“大帅应该相信我们东辽的骑兵,对付高句丽军,以一敌十不在话下,如果此次正面大败高句丽军,必然会极大震动高句丽,这对我们以后的行动也极有帮助啊!”
五百二十三章 大破主力
“启禀四皇子,在我军前方十五里处发现有大股东辽骑兵,正直奔我军袭来!”随着探马送来的快马急报,王渊文的心猛地一颤。
王渊文马上召来了崔海峰,向其说明了情况,崔海峰沉思了一会,然而说道:“四王子莫要慌张,此地距离三元城还有五十里,而此时东辽骑兵还有十五里地就要感到这里,说明他们已经奔袭了三十多里,为了稳妥起见,末将建议,在此就地排兵布阵,以逸待劳,静候东辽骑兵的到来。”
王渊文觉得崔海峰说的言之有理,于是连忙下令全军停止行军,排兵布阵准备迎敌。
“没想到东辽军竟然还敢主动出击,到底是谁给了他们底气如此猖狂!”王渊文愤愤地说道。
崔海峰分析说道:“东辽军自打进入我们高句丽境内以来,一路少有遇到阻碍,鸭绿江守军与东辽军一触即溃,王明博的三万骑兵凭借着三元城的险要地势也没有撑过一昼夜,这难免会让东辽军认为我们高句丽军不堪战,这就使得他们狂妄自大起来,不过俗话说骄兵必败,东辽军这般目中无人,对我们是极其有利的!”
王渊文听完崔海峰的分析,很赞同地点了点头,随后说道:“听说此次东辽军的统帅还是任齐,此人年纪与本王子差不了多少,但是自从他统率东辽军以来,鲜有败绩,面对十多万柔然铁骑也不落下风,看来此人的本事很不小啊!”
面对王渊文的忧虑,崔海峰倒显得不以为意,他说道:“所谓盛极必衰,任齐他如此年轻的年纪,就取得了这么多的战绩,他不是圣人,骄傲自大是难免的,从他放着有险要地势和坚固城墙的三元城不守,而是前来与我们野战就可以看出来,此人已经狂妄到什么地步了!”
“那么如此说来,崔将军接下来是很有信心一举击败东辽骑兵喽!”王渊文满心欢喜地看着崔海峰说道。
“如果四王子信得过末将,接下来就将兵马交由末将指挥,末将定然将东辽骑兵打得屁滚尿流!”
看着崔海峰说得如此自信,王渊文心里宽慰了许多,说道:“很好!现在本王子便将兵马指挥权交给你,八万大军有你全权指挥调动,本王子在此敬候佳音!”
得到王渊文的首肯后,崔海峰立即着手开始排兵布阵,此时大军行进到地势平坦处,对于大军的排兵布阵极为有利,虽然不知道来袭的东辽骑兵到底有多少人,但是崔海峰知道东辽军入高句丽的总兵力不过五万人,而且如今东辽军占据了平安右道和咸平南道,肯定是要分兵驻守,所以他们占据着兵力上的优势。
崔海峰的战斗素养要比王渊文高出许多,他并没有将战线拉的过长,他将三万步兵分成三个一百乘一百步兵大阵,前面是三排大盾兵,中间是四排长矛兵,后面是三排弓箭手,三个步兵大阵呈品字型排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