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世子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父母一直送他们到巷口,许多街坊邻居鼻子很尖,很快此事,也纷纷出来路边跪拜平南王,又时不时低声感慨他们羽家祖坟冒青烟了,居然有女儿被平南王看中。

    临走之前,她特意交代聪明的弟弟,让他告诉父亲,自己也帮忙把关,若有人上门讨好或者求什么,都不能答应,如果有人送礼,全还回去,不然会有大祸。

    弟弟点头,再三像她保证会记牢。

    随后,在父母不舍目光中王府马车离开,一家三口也被平日都看不起他们的街坊邻居团团包围,各个脸上都是奉承的笑容。

    “谢谢你”马车里,诗语小声道。

    那家伙嘿嘿一笑:“说什么谢,都是一家人。”说着就伸手搂住她的腰。

    诗语很紧张,但却由着他,心里暖烘烘的,时至今日,她终于完全明白,这家伙对她,不只是床上的关系,还有些更深的,更加炙热而刻骨铭心的东西。

    “傻子,我只是一介民女,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她靠在他怀中,小声道。

    “不用理由,我就是喜欢你。”他说着啄了一下她的脸颊:“再说,你也对我好啊,每次嘴上说硬话,可却都为我拼命,我们这叫彼此彼此,臭味相投,狗男女一对。”

    “会不会说话”诗语气急,明明刚刚心中还有些感动,结果被他这么一说,顿时气氛一扫而空。

    “嘿嘿,晚上回去写字吧。”他凑到自己耳边道。

    诗语脸红到耳根,写什么字,这家伙除了一个正字,什么都不会写:“不行,明天王府大宴,到时候误事。”

    “没事,我精神好得很。”

    “我不好。”诗语白他一眼,又提醒道:“总之你想都别想。”

    是的,想都别想,她明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严毢总管老了,但请柬是他写的,诺大的王府,加上府里人,她亲自对过发出去的请柬,少说会有一千一百人吃喝。

    而且这些人中很多都是贵客,最尊贵的甚至到当今皇上,皇后,田妃,德公,何昭,冢道虞,汤舟为,薛芳,鲁节,赵光华等等朝中大员。

    虽然不知道皇上会不会来。

    夜晚,诗语无奈看着与自己面对面的人,他硬是爬墙上二楼从窗户进来的

    “你这大混蛋!”诗语用手抵着他的胸膛,但几月不见的熊熊烈火已让她呼吸沉重,浑身炙热,目光迷离,只能提醒他:“明天还有事呢,你快点。”

    “好,都听你的。”他连连点头。

    诗语一声轻叹,就这坏家伙,怎么可能快呢




四百九十五、镇国大将军
    诗语第二天一早在他怀中醒来。床头的字又多写一个,诗语又羞又气咬他,可惜舍不得用力。

    昨晚回来,两人关系更进入一步,已然默契到心照不宣。

    李星洲懒懒不想起床,诗语起来得早,今日王府大宴,很多事需要她亲自安排。

    王府已经许多年没办过这样规格的宴席了,特别是潇亲王去世之后。

    这种宴会所耗钱资至少上万两,还要有人脉威望,不然没人来。

    如今的王府早不是昔日王府,李星洲自己身兼数要职,手中还有新军,王府生意遍布大江南北,日进斗金尚且少说。

    且随着与王府有利益冲突的羽承安等人接连倒台,其辖制下故意使绊的市舶司等司衙一下转了一百八十度大弯,纷纷向王府示好。王府生意畅行无阻,更加好做。

    最重要的是太子禁足东宫不出,朝堂议事的皇家子嗣只有李星洲一个,稍微聪明点的人都能看出其中意味。

    李星洲明白他既然跨出那一步,就不得不积累人脉了,如今就是大好机会。

    一大早,王府就忙碌起来。

    李星洲也想下去帮忙,却被诗语支嫌弃的开了。

    很多事他指挥也是瞎指挥,越说越乱,最简单的王府碗碟不够,要去听雨楼、知月楼和知秋楼拉一些回来用,可具体差多少,要多少,每个楼取用多少,派去多少家丁能够

    他根本不知道……

    到头来还是要诗语交代布置。

    最后他学乖了,干脆不打扰。

    不过见她一脸憔悴,体力不支,心里多少有些愧疚,连忙端来椅子,让她坐着说话,前院里众人顿时都笑起来,诗语脸微红一下,彻底把他赶走了。

    李星洲闲着没事,脑子里开始想起未来的事,一边想一边准备到河边散散心。

    结果这门房急匆匆冲进来,说是宫里圣旨来了。

    传旨的公公带着十几个武德司军士,十分客气,还告诉李星洲不只是他,还有关于参林和魏雨白的封赏,因为此次太行山平匪祸他们都有功劳。

    正好两人此时都寄宿在王府。

    不一会儿,参林和魏雨白都出来了,太监开始宣圣旨。

    关于他的加封,官直接从正三品冠军大将军,提到从二品镇国大将军。

    而第二道圣旨是给参林的,加他正五品宁远将军将军,听候新军调用。

    所有参战新军军士,奖钱五千。

    在跪听的王府众人都十分激动,但都不敢出声。

    公公打开最后一道圣旨道:“关北节度使魏朝仁长女魏雨白接旨!”

    魏雨白连忙道:“在!”

    所有人都惊讶看过来。

    “皇帝敕曰:

    万夫之长,所以观师政之宜。四方于宣,所以寄国都之重。尔魏雨白,英姿挺立,亮节不群,巾帼英豪。习三阵之机钤,有七擒之智略。兹特授尔为宣威将军,锡之敕命。

    尔其务脩军政,益懋忠规,秉亮节以戴君,罄纯诚而许国,佩服训言,祗践厥位。

    授命听候新军调用。

    钦哉!”

    这下惊讶的人更多。

    因为景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女人被封为将军的,还是正四品宣威将军!

    连魏雨白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直到李星洲提醒她接旨才反应过来。

    这一下,狄至,严申,魏雨白,参林,这些新军中的中坚力量都有了军官身份。

    李星洲差人打赏了传旨的几个太监,整个王府更加热闹起来了。

    因为他从三品冠军大将军,升为从二品的镇国大将军,而参林和魏雨白都得到加封。

    但这只是官身,并不等于实权,就如同后世军衔,可官身和官职往往是匹配的,所以才有官升脾气涨的说法。

    景国比起前世宋朝稍微好一些。

    宋朝武将二品有辅国大将军和镇国大将军,但最高武官只有从一品骠骑大将军,没有与平章事对等的正一品武官,导致武人天生比文人低一头。

    这点其实景国也是。

    不同在于,宋朝连指挥天下兵马的枢密院首官枢密使也是文人担任。

    景国之前也是如此,枢密使一直是由文人担任,直到冢道虞的崛起。

    冢道虞之于景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他一生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如果不让他担任枢密使,天下人都看不过去。

    所以身为武人的冢道虞难得担任了枢密使,还加大将军。

    要知道“大将军”这个正一品武散官景朝可从未有过,是汉官制里的正一品武官。

    皇帝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冢道虞功劳实在太大,平过太行山匪祸,击败白夷和剑南叛军,北伐辽国连破两道,最后在潇王拖延下一举歼灭十余万吴王叛军。不只救了皇帝,还救了朝中百官。

    这些功劳就是完成一件放在史书里都能大书特书,名留青史,而他一个人全做到了!

    所以皇帝特加其为“大将军”这一品武散官,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品级,意为他功劳如当初汉朝大将军卫青。

    不过冢道虞只是一个特例,如果不出意外,他下之后接任枢密使的很可能是何昭,枢密院再次回到文人掌权。

    就在这时,意外偏偏出了,那就是参知政事羽承安的倒台。

    本来,朝廷的未来基本是这样的,德公和冢道虞年纪差不多,都已年事已高,分别又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枢密使文武两大巨头。

    等他们致仕之后,则何昭接替冢道虞,掌管枢密院,副相羽承安接受政事堂,成为新平章事,若是必要,两人可以对调。

    这本来是板上钉钉的事,结果羽承安为了怼平南王,通外卖国,一下把自己玩死了

    于是,何昭基本可以确定会出任平章事,因为比起枢密使,平章事显然更加重要。

    这么一来,枢密使之位尚且空缺,引来许多人觊觎。

    就当下朝局来看,枢密副使温道离,还有殿前指挥使杨洪昭都有机会。

    这样的大喜事,他也不能吝啬,赏赐过府中众人后,李星洲也心情舒畅。

    他把严申、狄至、魏雨白、严参、赵四都叫出去河边走走,吩咐一些事情,毕竟他们以后将是新军主干,很多事要交代清楚。

    一路上李星洲问他不再时新军的训练情况。

    作为他的副手,新军副指挥使,狄至严肃保证训练一点都没落下。

    新军,是他实实在在的资本,既有威慑作用,也是最后手段,只有新军在手,有战斗力,他无论在朝中,还是面对突发大事,才都能游刃有余。

    李星洲一边走一边指着参林道:“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参林,原江州厢军统领。”

    众人互相拱手敬礼,随后又给他们介绍道:“这位是关北节度使魏朝仁大人长女,魏雨白,别看她是女儿身,是我见过的所有人中骑术最好的,所以我将她要到新军,训练新军马军。”

    狄至一听说魏朝仁立马肃然起敬,拱手道:“原来是魏大人千金,以后军中马术习训全仰仗姑娘了。”

    魏雨白也拱拱手。



四百九十六,圣驾来临
    魏朝仁和杨文广隔着太行山一个戍卫其东,一个戍卫其西,戍守边关数十年,连年与辽人交战,俨然如景国门神,都十分受民间百姓和士兵们爱戴。

    介绍完之后,他又给魏雨白和参林介绍新军中的人,新军副指挥使狄至,炮兵统率严申,新军一厢都虞侯赵四,实则负责装备研发和改进。

    随后他一边沿着河边走,一边将新军的作战理念跟众人说起来,有些已经做到,有些还在努力:“先敌发现,先敌歼灭,机动作战,远程打击,火力至上,这就是新军以后要慢慢实现的目标,也是新军战术理念,只要符合这些准则的战术,你们可以任意发挥自己想象,随机应变。”

    对于这样的先奇目标,可谓闻所未闻,魏雨白问了他很多,什么叫先敌发现,先敌人歼灭等。

    其实先敌发现在战场上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李星洲也将其列在第一。

    王府如今火炮射程可以达到十里以上,已经快到目视极限,所以先敌发现就基本能做到先敌歼灭了。

    可这些离不开光学器材侦查,高空侦查等,这些最容易实现的就是光学器材侦查。

    早在东汉、魏、晋时期就有琉璃作坊。而且根据后世出土来看,工艺已经很精湛,问题在于颜色不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加工温度达不到要求,原料杂质多,所以琉璃器透明度不够,作光学器材显然不够。

    但是!

    王府没有技术,可王府有温度啊!

    王府的石墨坩埚能炼液态钢,保守估计最高温度也在一千五百度以上,足够制出透明玻璃。

    可惜的是,琉璃制作技术从西域传入,在西夏,辽国西京道一代有,但传承都十分秘密且严格,无论李星洲如何探听都没有半点消息。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这个时代琉璃宝器比黄金还贵。

    如此赚钱的绝密技术,当然会秘密传承,无论他让各家商人如何打听都没有半点关于琉璃器制造师的消息。

    不过琉璃器却可以在西夏,辽国西京道一代买到。

    可惜的是,买到的琉璃器有好几件已经送到王府,可中间都是经手好几次,根本找不到最初出自谁手,也就不能顺藤摸瓜找到懂得玻璃制作工艺的匠人。

    要是能找到一个两个,不管怎么威逼利诱,李星洲都要把他拉拢过来。

    之后,他和众人商议之下,决定让参林负责全军军需后勤。

    因为参林本身没有多少打仗经验,但他稳重,而且多年统帅厢军,管的大多都是后勤事宜。

    而魏雨白负责统训三千骑兵,其中板甲重骑兵一千,局部板甲轻骑兵两千。

    说完这些新军事宜之后,李星洲笑着对众人吐露心声:“本来,我想再改一次军制的,但就目前情况,肯定是动不了的,以免引人非议。

    以后如果有机会,本王准备让你狄至、魏雨白、严申,你们每人各领一军。”

    几人大笑,魏雨白直接道:“王爷可别开玩笑,朝廷禁军总共也只有岭捷,神武,武烈三军,现在就算加上新军,也不过四军而已。”

    “不是那个意思。”李星洲挥挥手,“我的意思是,每人领三到五千人,但这些人要火枪兵,炮兵,骑兵混合,能够独立作战。”

    魏雨白不解,“为何如此”

    狄至问:“为各自为战”

    “差不多,为的就是任何一部都能独立作战。”李星洲道,说白了就是后世一个团的建制。

    这种大胆的改革是拿破仑最开始使用的,就是将大军混合分配,不再泾渭分明,步兵就是步兵,骑兵就是骑兵,炮兵就是炮兵,而是混合编制。

    以三到五千人,或者一到两万人为一个整合单位,整合炮兵,火枪兵,骑兵,让每一处都能独立战斗。
1...175176177178179...2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