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而且遂发枪的出现虽然淘汰了冷兵器步兵,但并没有立即就淘汰骑兵,因为火枪兵也是步兵,有着天生的机动劣势,很容易就会被骑兵包抄包围。
在拿破仑纵横欧中的大战中,胸甲骑兵一直是主力之一,当时的欧洲国家也难以取舍,到底是火枪好还是骑兵好
直到滑铁卢之战中,英国的火枪兵和炮兵组合,一举打败了法国的精锐骑兵大军团,欧洲的武器发展才确定主要方向,如果这场是拿破仑赢了,可能欧洲各国也要玩命发展骑兵,提出什么“火枪无用论”之类论调了,历史就是这么有趣
总之,英军的空心方阵是专门为反骑兵设计的,因为大规模作战,火枪兵注定被骑兵包围,所以必须具备四个方向都能打击敌人的能力,才设计成空心放形阵,中间垒起高地,放火炮补充火力。
同时这样的方阵每隔一段距离摆下一个,数个方阵之间可以互相支援,保证骑兵受到不只来自一个方向的火力打击。
最重要的一点,利用火枪和火炮的威力,让正面冲击的骑兵分流,骑兵顶不住正面火力,自然而然被打分流,想着侧面包抄,结果没想到侧面也被打击,慌乱之下冲入中间空地,以为冲到人堆里老子近战无敌。
结果冲入中间空地之后发现更是日狗,四面八方都是火力,这就是反骑兵遂发枪空心方阵的战术,当时精锐的法国胸甲骑兵就是败在这种战术之下。
景国北方,辽国、蒙古都有着强大的骑兵部队,西北夏国有赫赫有名的铁鹞子,女真又铁浮屠,这意味着景国将来不管与谁开战,都会面对大规模的骑兵,所以这种阵型一直是新兵训练的重点。
步兵面对骑兵是很困难的,生理上的脆弱就十分难以弥补,像夏国铁鹞子那样的全副武装到牙齿,人马披着冷锻甲,用锁链链接人和马的的重骑兵,从出土文物来看,马甲加上人的铠甲再加武器,重量就达到150斤左右不是公斤。
在加上人的体重,铁鹞子都是精锐,是羌兵中人高马大,体魄强壮的人,往少了说也是150斤以上,加上马,世界上最大的马种有1200公斤左右的,没错,一吨多
而最小的成年马也是200公斤左右,马匹平均重量在05吨到08吨之间,加上马具,人,铠甲和武器,也能达到半辆小汽车的重量,想象战场上千辆小汽车迎面重来的感觉吧
还有就是心理上的巨大压力,万马奔腾带来的巨大压迫感,大地震动,黑压压一大片,是个人都难以承受。
所以以前在军营里,狄至经常让魏雨白带着全副武装的重骑兵列阵,如一辆辆小坦克一样冲向列阵好的火枪兵,到很近的距离才停下,要求所有人一动不动,眼睛都不能眨,训练很变态。
这种训练有点像后世军营中让士兵躺在地上,然后几十吨的坦克冲上面开过去,很多士兵明知道坦克两个履带之间的高度是压不到自己的,可起过后腿都软了,难以站起来。
起初训练的时候新军也有这种情况,全副武装的板甲重骑兵冲脸而来,很多人直接吓得腿软,甚至尿裤子,但效果很显著,经过无数次训练之后,新军已经能够面对骑兵的冲锋从容举枪,装填,反击了。
明白狄至与辽军决战的意图之后,他没有耽搁,立即下令大军向河边进发。
卢沟上的桥梁已经被拆毁,他们没有船只,强渡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于新军来说,下水就等于丧失了战斗力。
“把火器全部集中到河边,火力支援北岸。”李星洲骑着梅雪下令,“刘季,你带着八百重骑兵到往东走,看看有没有能渡河的地方。”
正在众人纷纷听令,开始准备的时候,之前的辽国商人萧鸿祁跑过来道“王爷,我知道哪里可以过河。”
众人纷纷看向他,随即一愣,神色复杂
萧鸿祁家在上京,是地地道道的辽国人,会契丹语,汉语,女真语,蒙古语,是个人才,也是他最先将石墨卖给王府的,李星洲这次带上他,也是因为他会契丹语,大家只是没想到他会在这种时候说话。
毕竟他也是契丹人
“在哪”李星洲笑问。
“上游,上游有浅滩,水深只到膝盖,牧民们放马都是从那里赶马过河的,骑兵可以过去,不过很远,可能要走小半天。”萧鸿祁连忙一五一十道。
李星洲点头,“刘季。”
“在”
“魏雨白”
“末将在”
“刘季,你带领八百骑兵,魏雨白率领所有轻骑兵,跟随萧鸿祁,从上游浅滩渡河,然后绕道河对面,择机支援狄至。”李星洲下令道。
“末将遵命”
五百八十、契丹人(和剧情没太大关系,可以不看)
两人领命后,开始去点人了,李星洲拍了拍萧鸿祁的肩膀,“这次就靠你了。”
“王爷放心,绝不会出错,我记得清清楚楚”萧鸿祁眼神坚毅的说。李星洲点头,慢慢也明白过来,契丹人和中原人的观念是不同的。
契丹人是没有中原那么重的“忠义”思想的。
他们尊重强者,偏向对他们好的人,对待爱恨情仇上也没有那么多束缚,敢爱敢恨。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萧太后,当初辽国景宗皇帝死后,留下遗诏让他年轻漂亮的萧皇后大约二十六岁左右主政。
萧皇后喜欢汉臣韩德让,辽景宗在时,韩德让也是辽景宗心腹,加南院枢密使、政事令、兼枢密使北院、总领宿卫宿卫就是辽国戍卫京师的精锐部队,又称御帐亲军,皇卫,辽军精锐中的精锐,可以说荣宠无限,几乎位极人臣。
韩德让对辽景宗也是尽心尽力,他死后也全力辅佐他的儿子和皇后,力主改革,使大辽国焕然一新,没有辜负辽景宗对他的厚待。
可有一事,辽景宗英年早逝后,萧太后和韩德让出入同车,接见使臣同席也不避讳,丝毫不遮掩两人关系,萧太后甚至为了独占韩德让的爱,悄悄派人毒杀了韩德让的正妻。
萧太后这个女人,非常能体现契丹人的性格。在辽人看来也觉得没什么,一个寡妇死了丈夫再找一个很正常。而萧太后的政治手腕,韩德让的才略,也让辽国进入巅峰辉煌时期。
当时北宋朝一听说这消息,觉得简直是秽乱宫廷,辽国肯定要大乱,辽国要亡
于是觉得机会来了,发动规模空前的伐辽战争,各路大军出兵接近二十万,结果总决战阶段萧太后亲征,大败宋军于岐沟关,大名鼎鼎的杨业,被后人传颂的杨老太公,被说书人改编成杨家将的原型,就是在这一战中死的。
这一战直接决定辽国成为东亚霸主,宋,西夏,高丽等众多周边国家臣服,再无能与之争锋的国家。之后为报复宋朝北伐,萧太后一生前前后后还五次南侵北宋,各有胜负。
潇太后这个人是最能体现契丹人敢爱敢恨,快意恩仇的性格的。
也正是因此,李星洲也理解萧鸿祁为什么在这时候义无反顾的站出来帮他。
说白了,在萧鸿祁最落魄差点饿死在开元的时候是自己救了他,还和他做生意,他从辽国战乱中死里逃生流落到景国的时候是自己收留他,还赐予他衣食,给予他活路。
对于萧鸿祁来说,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就这么简单明了,不用拿什么家国大义,拿什么天花乱坠的东西来跟他说。
其实这种思想,以前一直都是中原的主流思想。
特别是春秋战国,到秦、汉、隋、唐这段时间都特别明显,名将,义士,谋主等等有才知士士有文士、武士、死士等等,不只是指读书人另寻他主,择明主而投是非常常见的。
前面的春秋战国、汉朝、三国这些人尽皆知的不说,唐朝最顶尖的几个武将,苏定方,李靖之类的,都是从敌对阵营投靠过来的,依旧能得重用,没什么道德包袱。
但在宋朝之后,这种行为就要背负非常大的道德压力,中华民族仿佛瞬间就被一支无形的大手死死捏住,比如得不到重用投西夏的夏国国相张元,辽国的著名汉臣韩德让等等,都是被后世骂成狗的。你怎么能不忠于皇帝,忠于大宋呢
特别是水浒传中的宋江,对这种难以理解甚至扭曲到令人窒息的“忠义”价值观描写非常传神,也委婉讽刺又暗含无奈。
所以说如果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中最有文化底蕴的一本,那水浒传绝对是最值得深思,细细品读的一本。
都没人想过,他们为什么要忠于大宋又为什么不忠于大宋,要投别国反正就是“忠义”当头,不是正义,不是大义,你忠就对了。
韩德让从父辈起就受辽国皇帝荣宠,到他更是加南北枢密使,领宿卫,皇帝死后年轻的皇后以身相许,托付他辅佐小可汗,这种待遇还对不起辽国,要对得起大宋,那就是忠义吗
张元指挥西夏在三次战役中大败宋军,杀数万宋军将士,被拜为国相,所以被骂卖国贼千余年,可他投夏国之前呢
他再三反对不能用狗屁不通的书生为将,要重用武人,可皇帝任人唯亲,文官集团集体打压,他悲愤之下投到夏国,接连大败书生带领的宋军,然后写下嘲讽的诗,这也怪他
若是在宋之前,这样的事完全不奇怪,良禽择木而栖,再正常不过,三国谋士大多都是再三跳槽,曹操核心谋士集团大多从袁绍那投奔的,厉害将领,张辽,张,文聘等大多树从各处投来,而孙权刘备手下也有很多到处跳槽来的能人。
汉、唐也是类似,唐朝有很多厉害的外将,汉朝更不要说,刘邦立国不说,之后依旧是诸侯林立,很多厉害将领都是自己择主,多次转投,大家也觉得没多严重,那个皇帝有能力,你看重,那就跟着谁干。
可奇怪的是你会发现,宋朝之后,这种行为就会背负极大的道德包袱。特别是明、清的文学也好,故事也好,不会写那些将领和谋士们如何明辨主上,择木而栖的故事,本来这样的故事是更考验人的水准和眼光的。
说到三国,人们只会盯着两个人,一个诸葛亮,一个关羽。
你看诸葛亮忠啊,多好的人,刘备把江山都交给他,面对刘婵这样一个弱智他都不篡位,忠心耿耿啊,各种加班把自己活活累死,忠啊我们要学习。
你看关羽忠义啊,被曹操抓了对他那么好还要跑回来偷刘备,还专门给他安排一个“过五关斩六将”表示回来得多艰难,提醒大家关羽多忠啊。当初关羽入武庙之后一直是魏国时期的封号,封到侯,此后七八百年没加封,到赵匡胤还觉得他有过失,所以将关羽请出武庙。
结果到明、清之后,突然各种皇帝给关羽一路封公、封王,最后直接封到了关圣的地步
意思就是和孔子等人同级别的,都是圣人,告诉天下人,你们要学啊,孔圣你们都学,那关圣也要好好学,学关羽那种不管怎样,无论如何,不管你君主怎么样都要忠的大“忠义”精神。
一个“忠义”,一句“家国大义”就把人活活扼制,勒死,是最无形的迫害。
比起来,李星洲反而是更欣赏宋之前的模式,更欣赏萧鸿祁的,欣赏他的爱憎分明,快意恩仇,辽国皇帝是他的皇帝没错,可辽国皇帝为他做了什么,给了他什么
对他好,救他于水火之中的,一直都是平南王,他觉得平南王值得他付出,所以义无反顾,这就是典型的契丹人,曾经辉煌北方,称霸北方两百年的帝国,而它给中国留下最深远的记号,大概是俄罗斯诸国提起中国的时候都是称为契丹人的。
五百八十一、愤怒、仇恨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魏雨白和刘季领命之后,带领大队黑衫骑兵和八百重装板甲骑兵开始顺河岸西进,绕道上游趟渡,滚滚马蹄声不想引起辽人注目也是不可能的,不过辽人并没有什么反应。
黑衣,红条纹,暗黑精钢胸板甲,手枪配马刀,经历之前的大战,新军轻骑兵士气高昂,也证明了他们战术的先进性,一条黑色长龙,顺河而上,只是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能迂回过来
李星洲目送他们远去,骑着眉雪奔走下令,将新军火枪手和十二门炮很快被拉到河边列阵,卢沟远比不了长江大河,此处河面宽度不过二三十米的样子,这个宽度还是因为对岸河堤倾斜,有一大片长满水草的浅滩。
辽国人当然也发现他们,在河边浅滩后方竖起挡板,防御他们渡河。
其实这个距离,火器可以轻松攻击到对岸。
滑膛燧发枪的精度跟做工有关,抛开做工谈精度都是耍流氓,而根据测试,工艺较好的滑膛遂发枪在一百米的距离上打人形靶有超过60的命中率。
这比起弓弩已经是不知道高到哪去的命中率了。
虽然武侠小说和影视剧里,各种高手能把弓耍出花来,但现实是,即便步战长弓超过五十米之后基本就没什么杀伤力了,马上短弓更是在二三十米的距离内才有显著杀伤效果。现代弓术比赛中用现代材料和科技制作的反曲弓,配合经过多年训练的远动员,最远的靶也只设在70米和90米,比传说中的什么百步穿杨120150米之间差远了。
而面对钢板,弓即便近距离也无法射穿,动能和速度的关系是指数关系,就意味着速度的差距在其杀伤力表现上是天壤之别的,出膛速度超过音速的子弹,远不出初速比它低好几倍的弓能比。
所以隔着河辽人以为是安全的,其实他们一点也不安全。
对面辽人大队人马正在集结,漫天旌旗汇聚在大营以北,远离南岸,南岸边隔着河李星洲看不出有多少辽军。
随后,在他们列阵完毕之后,有大批人被赶到河边浅滩堆放起拒马,大约四五百手无寸铁之人,密密麻麻整个河岸都是。
在浅滩上堆放拒马竖起栅栏是为了阻拦他们渡河,辽军不知道,他们根本没有打算渡河。
这些人衣着褴褛,根本没有着甲,没有丝毫防护,手里也没有武器,这么近的距离,别说火枪,弓弩都可以轻松要他们的命。
“怎么回事”有人疑惑的看向左右。
明白的人脸色却难看起来“狗日的,是汉人和羌人”
李星洲看着河对岸,也瞬间明白怎么回事,仔细一看,后面的辽人正用弓弩逼着他们到浅滩去干活。
辽人以前南下掠夺的可不只钱财和粮食,还有人口,这些人十有仈jiu是他们从边境一带劫掠来的汉人还有羌人,以及一些之前攻打南京时战败被俘的战俘。
辽国人逼他们去修筑滩头工事现在如果攻击,杀的就是自己人,会让景军士气跌落,如果不动手,那么北岸浅滩很快就会布满栅栏和拒马,想要渡河难如登天。
“狗娘养的辽人”有人眼红大骂,又只能眼睁睁看着,对面这四五百人,大多数很可能是当初景国禁军败后被俘的人,都是自家兄弟
终于有人看着隔河看着他们这边许久,忍不住内心的煎熬,大吼一声“老子死也不拖累自家兄弟”
说着直接几大步直接跳进河里想跑,很快被后面的辽人射死在河水中。
受到感染,又接连有几十人不想拖累他们,直接跳入河中,还有人不要命的把拒马往河里拖,对岸监督的辽兵大骂,纷纷放箭,河面很快被染红
“妈的操你祖宗”有人忍不住隔着河怒吼,直接把火枪火炮对准对岸,“王爷,开火吧”很多人忍不住,红着眼睛请求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