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逆水行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米糕羊

    何谓“陪门财”

    很简单,高门士族把女儿嫁给二、三流士族子弟,这算是“有辱门风”,所以男方是占了大便宜,必须给予大量钱财作为补偿,此即为“陪门财”。

    说白了,就是高门士族手头紧,所以本来只能嫁给门当户对家族的女儿,不得不“下嫁”给门望不如自家的士族子弟。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因为粮价、布价持续十余年走低,导致士族们的庄园收入大减,因为家里手头紧,那么原本的傲气也得适当“收敛”一点,靠嫁女儿获取大量“陪门财”,补贴家用。

    这就是无奈的事实,高傲的士族,曾经坐拥闭门为市的大庄园,如今财力却渐渐捉襟见肘。

    在这么下去,也许将来有一天,庶族子弟,也可以凭着优厚的聘礼,迎娶知书达理的士族女。

    这种情景只是想,




第五百零六章 日新月异
    洪州南昌,驿馆内锅炉房烟囱浓烟滚滚,以此驱动蒸汽机让其带动“水冷空调”,为入住驿馆的客人带来些许清凉,锅炉工在锅炉旁忙碌着,一旁监督的“司炉”不住大喊:

    “加煤,加煤!”

    光着膀子的锅炉工挥汗如雨,奋力挥舞着铁铲,将煤送入炉膛之中,“司炉”则在一旁盯着压力表,把握加煤量。

    看着压力表指针转到某个区域,司炉大喊“停!”,随后让人将炉门关上。

    一旁,由蒸汽机带动的风扇“呼啦啦”转动着,为闷热的锅炉房带来些许清凉,但这种清凉很快便被锅炉散发的热气驱散。

    锅炉工们带来的水壶,壶里的淡盐水很快就喝光,再次满上之后,没过多久又被喝光。

    高温的锅炉房,让锅炉工喝进肚子里的盐水很快变成汗水流出去,而锅炉里的水,被燃烧的煤炭加热至沸腾,变成蒸汽沿着管路进入汽缸推动活塞。

    活塞的往复运动被各种传动装置加以利用,将清凉的井水提上来,又驱动风扇和“水冷空调”,让装有“水冷空调”的房间降温。

    “水冷空调”如今在南昌比比皆是,南昌的夏天一直以闷热如火炉般著称,有了“水冷空调”再加上冰块,足以让有钱人家平安度过炎炎夏日。

    但身处锅炉房内的锅炉工们却不那么惬意,本来天气就热,锅炉房里又比外面更热,所以锅炉工们几人一组,隔一定时间就轮换着值班,给锅炉加煤烧水。

    值班时,当锅炉的火烧旺之后,有一个短暂的时间间隔不需要加煤,于是除了看压力表的人,其他炉工们可以走到锅炉房外乘凉。

    虽然外面烈日当空,但比起更热的锅炉房而言却有些“凉爽”,锅炉工们坐在树荫下喝着淡盐水,摇着大蒲扇,抓紧时间恢复体力。

    他们的辛苦,别人不知道,即便别人知道了,也一样要让他们干活。

    驿馆如今有贵客入住,若招待不周,譬如让贵客热得夜里睡不着觉,那么驿馆上上下下都要倒霉。

    锅炉工们在烧锅炉,驿馆一隅,归国的王世充正在清凉房间里消暑,他面前书案上两份纸,一张是电报,一张是报纸。

    出使西域有一年半的王世充,如今平安归来,同行的还有罗马国、波斯国的使者。

    船队在春末抵达广州番禹,然后乘船走浈水北上,转陆路翻越大庾岭,在夏天到来时抵达闷热的洪州南昌,这两日在南昌驿馆暂居,然后继续赶往长安。

    来到南昌后,王世充得知这里已和长安通了电报,所以今日一早,他便请人拟了“电牍”发往长安,向天子简要说明自己这边的情况。

    没过多久,长安有“电牍”传来,内容也十分简要,记载着天子的指示。

    一来一回,不过两个多小时,而长安和南昌,相距上千里。

    王世充对于这便捷的电报有些不敢相信,因为他离开中原时,电报据说毛病多多,无法普及,而现在,却大不一样了。

    此外,还有另一件事让他觉得不可思议,那就是今日的报纸“头条新闻”。

    报纸的头条新闻说了,“火车”在夏口公开“试行”,拉着十节满载乘客的客车车厢,从夏口出发,沿着铁路走到武昌。

    平均时速,达到每小时四十里。

    聚集在武昌车站内外的官员、百姓逾万人,大家都亲眼见证了这一重大事件。

    王世充看了报纸,有些不敢相信,他奉命出使极西之地,作为皇朝使节,调停波斯国、罗马国的纷争,一来一回一年半,结果在这期间,中原又“日新月异”了。

    首先是螺旋桨推进的火轮船已经普及,其次是神奇的电报。

    他在南昌,可以和千里之外的长安通消息,消息一个来回,不过两个多小时,天子对他的汇报给予了指示,仿佛自己身处长安、入宫聆听圣训,然后出宫,来回两个多小时。

    这就是电报的神通,令人匪夷所思。

    现在,又有了“火车”。

    这种烧煤就能动、还拉着十节车厢一起动的“火车”,以平均时速四十里的速度连续走上一天一夜,就能走九百六里,差不多千里距离(中途



第五百零七章 你有火车而已,你有熟铁么?
    长安,政事堂内,天子召集三高官官开会,太子宇文维城亦在场,并且作为此次特别会议议题的发起人,接受天子的质询。

    “按一里三百步计,一步(指的是左右脚各走一步)长的铁轨(熟铁所制),分量至少要九十斤,那么,一里长的铁轨,分量就要有两万七千斤,这还是单条铁轨的分量。”

    “一条铁路,要有两根铁轨,那么,一里长的铁路,光是铁轨的分量就有五万四千斤,加上固定铁轨的道钉等零星铁制品,姑且算一里长的铁路耗铁量为六万斤。”

    “那么,一千里长的铁路要修起来,耗铁量至少六千万斤。”

    宇文温说到这里,看着太子,问:“所以朝廷应该立刻大兴铁路你有火车而已,你有熟铁么”

    现在是议论国事的公开场合,太子宇文维城只能称呼父亲为“陛下”,对于这问题,他立刻回答:

    “陛下!鄂州大冶制铁所,去年年产铁量已经接近两千万斤徐州利国制铁所,去年年产铁量一千万斤,还有许州舞阳制铁所,年产铁量有一千三百万斤,加上各地铁冶,熟铁怎么会不够呢”

    宇文温反问:“为了修一条千里铁路,把这三大制铁所的铁产量都填进去那这两年,农具、工具都不用生产了”

    宇文维城回答:“并不需要如此,首先,铁路线路的规划需要时间,建设起来也要时间,千里长的铁路,不是瞬间就要用六千万斤熟铁来制铁轨”

    宇文维城翻开资料,开始陈述自己的规划,他的资料,与会人员都有,三高官官们看着自己面前厚厚一沓资料,都觉得有些头痛。

    数日前,鄂州夏口传来好消息,研制了二十多年的“火车”,终于摆脱蹒跚学步的状态,做到了拖曳十节满员客车车厢时、以平均时速不低于四十里的行驶速度。

    这意味着,一种新式陆上交通工具出现(实用化)了。

    火轮船和火车,一个是水上走,一个是陆上走,都能达到“昼夜兼程日行千里”的速度。

    这两样交通工具,于国于民都是大有益处,火车成功试运行的消息传到长安,可谓振奋人心,但兴奋之余,政事堂诸公就要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

    这个问题正如天子方才所说:你有火车而已,你有熟铁么

    火轮船造好之后下水就能用(前提是确保燃煤供应),航行于江河湖海中,马上就能承担航运重任,而火车要承担起陆地运输重任,必须先有铁路。

    也就是说,必须先修好铁路,火车才有用武之地。

    所谓铁路,当然是“铁”路,因为铁路是由两条铁轨构成的,一千里长的铁路,耗铁量至少要有六千万斤。

    这还是保守估计,因为一旦推广火车运输,铁轨的质量不能差,所以分量必须足,一步长的单根铁轨重九十斤,不过是及格线而已。

    一千里长的铁路,耗铁量六千万斤,这已经超过周国一年的铁产量。

    所以,太子规划中的几条千里铁路,短期内(至少十年内)朝廷根本就修不起来。

    规划铁路之一,是长安至凉州姑臧的“长姑线”,全长至少一千五百里(初步估算)。

    这条线路从长安出发,西过岐州洛邑(入蜀之大散关的门户)、秦州上封、兰州金城,抵达凉州姑臧,把关中和陇右连接起来。

    从关中出发的人员和物资,通过铁路可以轻松直达河西走廊要地、凉州姑臧,其意义非凡。

    仅就军事意义而言,“长姑线”一旦修成通车,意味着吐谷浑和西突厥距离灭亡为期不远,皇朝的西北边患消除,与西域的联系加强。

    “长姑线”的好处,政事堂诸公都看得到,问题是一千五百里长的铁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建造费用不会少,朝廷负担不起。

    之前,朝廷都没能力在短时间内拉起多少条电报线以连接天下,更别说投钱修建造价昂贵的铁路,即便朝廷通过发国债或者招股筹够了钱粮,却无法凑出这么多的铁。

    一千五百里长的铁路,保守估计耗铁量都要九千万斤,钱粮可以凑,这么多铁是没法变出来的。

    而规划铁路之二,是从长安出发,经武关道入荆襄,经过荆州上宛、穰城到襄州襄阳(或者北岸樊城)的“长襄”线。

    “长襄线”,将关中和荆襄乃至荆湖地区连接起来。

    因为荆湖地区已经实现了“荆湖熟、天下足”,所以,荆湖地区的粮食、物产,通过水路(汉水)聚集到襄阳(樊城),然后通过“长襄线”源源不断输入关中。

    与此同时,还有规划铁路之三,那就是翻越太行山、连接并州



第五百零八章 请愿
    “皇后殿下,关中乃天下之本,怎么能没有铁路呢”

    “不是没有,只是没那么快修嘛。”

    “那可不行啊,皇后殿下!从渭口到长安,从洛邑到长安,货物运输只能走陆路,渭水靠不住,若是通了铁路,那可得有多方便”

    “洛邑到长安,长安到渭口,加起来不过六百里的陆路,修铁路也贵不到哪里去,等通了火车,蜀地的物产到了洛邑,关东的物产到了渭口,走铁路进京,多好呀!”

    命妇院,皇后尉迟炽繁被一众外命妇“围攻”,听取大家的意见。

    外命妇都听说了,朝廷如今不打算优先给关中修铁路、而在别处“乱修”,于是络绎不绝的入宫向皇后“请愿”:

    关中乃天下之本,怎么能没有铁路呢

    周国以关中立国,所以出身关陇的权贵们,自然认为关中乃天下之本,火车这种新式陆上交通工具既然实用化,那么京城所在的关中就该有铁路,而且得优先。

    以长安为中心,向东到渭口,向西到洛邑,必须通铁路(连成一条直线),以方便关东、蜀地物资输入长安。

    与此同时,这条铁路向西延伸,过洛邑经渭水峡谷抵达秦州上封,将长安和上封连接起来,届时关中和陇右的联系会更加紧密。

    当然,这条铁路的东段,也该向前延伸,直达东都洛阳,用铁路连接两京,这难道不对么

    结果呢

    这么重要的一条关中铁路不修,说是铁产量不够,为了省钱、省铁去修什么“叶洛线”、“河淮线”、“黄亳线”,这算什么

    这几日,向皇后请愿的外命妇们,其实都是受自家夫君“嘱托”,要走后宫路线,通过皇后向天子请愿,请求天子好歹看在长安为国都的份上,优先修关中铁路。

    现在,外名妇们其实内心都想说:

    优先修的三条线,到最后全都是为了黄州西阳,仿佛黄州才是国都,长安反倒是陪都似的。

    知道你们全家喜欢黄州,但再喜欢黄州,也不能这么偏心啊!

    这些话,外命妇们当然不会说出来,但心态都是一样的:关中乃天下之本,怎么能没有跑火车的铁路呢

    对于外命妇们的请愿,尉迟炽繁只能不住解释,说目前朝廷还没有最终定下方案,尚未确定优先修哪条铁路。

    而且,铁路不是说修就能修的,必须对拟定线路进行现场勘查,也许,勘查结果会否定之前的方案,所以,不是说现在朝廷有意向修哪条铁路,那条铁路就一定修得成。

    最重要的一点,修铁路很贵,所以好钢得用在刀刃上,原先通火轮船航运的地区,朝廷近期(十年内)不会考虑修铁路。

    譬如蒲州到晋阳,可以走汾水,汾水航运现在如火如荼,所以即便蒲州到晋阳的铁路意义重大(横贯河东地区),朝廷现在也不会考虑修。

    朝廷拟定铁路路线的重心,是放在诸如蜀道这种毫无水运条件、但作用却十分重要的道路上。

    当然,以长安为中心,连接西面洛邑、东面渭口的“关中铁路”,确实很重要,大家的呼声,朝廷当然会听到,并且对此作出慎重考虑。

    类似的话,尉迟炽繁这几日说了无数遍,既要对前来请愿的外命妇们给予正面解答,又要让对方安心。

    所谓让对方安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她要强调关中铁路也是朝廷正在考虑的线路。

    第二,她要强调铁路的出现,不会让既有的航运受到打击,譬如汾水航运。

    这两点至关重要,因为都涉及到了巨大的利益。

    关中铁路的意义自不必说,而这十余年来,围绕着火轮船航运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几个利益集团,所以,朝廷要慎重考虑,避免火车运输(陆路)和火轮船运输(水路)发生严重冲突,导致“群情激奋”。

    这是宇文温反复和尉迟炽繁强调的事情,让她好好安抚一下有些坐立不安的外命妇们,因为许多京城权贵和汾水航线有利益纠葛,所以,目前来说,汾水航运不能被铁路影响,哪怕只是流言也不行。

    其实这种担心有些多余,因为修铁路太贵又耗铁,朝廷财政和铁产量撑不住,所以只能优先选择无法利用航运但作用又很重要的要道,修建铁路增加运输能力。

    蜀道就是其一,至于连接晋阳和邺城的太行线,也不是不能考虑,但朝廷没有财力修,只能靠“官督商办”的“铁路招商局”来筹建。

    &nb




第五百零九章 地址
    长安南郊,宇文温看着阡陌连天,眉头紧锁,看着手中的规划图,琢磨着该如何将南郊的权贵庄园进行“冻结”,适当时候进行拆迁。
1...11781179118011811182...1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