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逆水行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米糕羊

    同理,在矿井里,也能用这种办法破碎矿层。

    但是,这样的碎石方法很耗时间,而且焙烧石头需要收集大量的木柴等燃料,中间不能断,,一旦遇到雨天火也烧不久,只能等雨停了再开工。

    在雨水多的夏秋季节,焙烧法碎石的限制颇多,如此一来,修路、采石的工期就会延长,即便天气晴朗,采石场的产量都难以提升。

    然而现在不同了,有了猛炸药、烈炸药,开山炸石轻而易举(相对)。

    可又有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如何尽快在巨石上钻洞,以便将炸药放进去

    若以传统的办法,就得靠人力用锤子、凿子在石头上凿出较深的洞眼,一旦石头质地坚硬,凿洞眼这项工作耗时也不少。

    再有,若巨石被炸裂,很可能出现一些不大不小的石块,这些石块尺寸比破碎机能处理的最大尺寸还大许多,可若使用锤子砸,长条状的倒还好,团状的石块砸起来费时费力。

    若动用炸药,太浪费,那么,该怎么办

    宇文温走到碎石堆边,看着工人们对几个大如牛的大块石头进行后续处理。

    一辆推车上,装着一台机器,这机器有锅炉,工人正在烧煤,因为之前已经预热,所以蒸汽很快便供应上来,带动一台空气压缩机。

    活塞式空气压缩机,就像一个高速打气的打气筒,向一个耐高压的气罐打气,而这个气罐是个存储压缩空气的储气罐,通过缠有铁丝网的杜仲胶管,和新式工具——风钻连接。

    当气罐内气压达到一定数值,压缩气体就能驱动风钻工作,而风钻的作用就是钻洞眼。

    一名身强体壮的工人,手持长管状的风钻,在一块大石头上钻洞,低沉的呼啸声中,几个颇深的洞眼很快就被打出来。

    又有一名工人,拿着另一种新式工具——风钎,开始借助洞眼凿石头。

    风钎又名风镐,同样是长管状,以压




第五百八十一章 降价
    傍晚,忙了一天的宇文温吃完晚饭,闲来无事,在书房摆弄起一个装置,这装置有些特别,可以产生高频震动并且维持一段时间,所以有个名字,叫做振动棒。

    振动棒,在后世是两类产品的名称,宇文温手中的这玩意,是工业振动棒的模型(原理展示机),以压缩空气为动力。

    至于另一种振动棒...

    宇文温认为那真是“奇技淫巧”,不在考虑范围内。

    压缩空气驱动的振动棒,在工程建设上很有用处,尤其是在使用混凝土浇筑构件时,为了将混凝土中的气泡尽可能赶出来,使混凝土密实结合,可以依靠振动棒达到目的。

    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水泥工业及其运用技术(混凝土)已经十分成熟,随着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使用水泥,类似于振动棒这样的新式工具也有了用武之地。

    水泥、砖、石等建筑材料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木材在建筑结构中所占比例下降,带来的影响就是火灾几率降低,而日常维护中更换的木料同样少了许多。

    这是技术进步引发的涟漪,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说到影响,有一种东西的影响更大。

    带着资料入内的张丽华,向宇文温谈起长安煤价的走势,她负责皇室的煤炭产业(管账),所以这话题谈起来再合适不过。

    前几日,关中铁路一期路段(东段)建成并且试通车,昨日到今日上午,有二十列运煤货车顺利从渭口抵达长安,于是长安煤价随之下降。

    自今年年初以来到今日,长安煤价已经降了三成,这可是一个不得了的降幅。

    张丽华对此进行介绍:“煤价下跌,原因有三,其一,就是新式采煤技术的出现,使得河东地区煤产量大幅增加,而供应市场的煤炭增加,自然会导致煤价下跌。”

    “其次,关中铁路通车,从渭口到长安的货运运输量必然大幅增加,所以堆积在渭口港的河东煤能够更快运抵长安,这也造成市场供应充足,导致煤价下跌。”

    “其三,就是关中铁路通车,而铁路运输的成本极低,不仅低过马车运输,还比漕运便宜。”

    “所以,铁路运输是造成长安煤价下跌的主要原因,这还只是开始,随着关中铁路试运行结束、货运正式开始,长安煤价还会继续下跌...”

    张丽华又拿出一份资料,开始介绍因为煤价下跌,给长安物价带来的影响。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煤炭已经替代木柴、木炭,成为长安城内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燃料,蜂窝煤、煤球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所以,当煤价明显下跌时,百姓的生活成本也“降价”了。

    已经遍布长安城的熟水铺,为居民提供大量开水、热水、茶水,因为烧水锅炉烧的是煤,而煤价下跌,所以,熟水铺的水降价了。

    同理,各茶肆、食肆的茶水价格下降,根据有司的调查结果显示,熟水铺、茶肆的销售额,从总体而言同比去年增长了大概两成。

    而提供早餐(朝食)的小食肆,因为燃料煤的降价,各种食物的价格也下调。

    由此带来的影响,就是在各作坊、工场“做工”的人们,更倾向于上班路上买早餐,而不是自己在家煮,这样的变化,也开始在普通居民家庭出现。

    因为燃料降价,使得小食肆的成本更降低,许多店家的营业时间,由早上延长到午后,而小食肆乃至摊贩的数量明显增加。

    这就意味着,许多务工家庭有能力保证一日三餐。

    自古以来,一日两餐(朝食、夕食)是平民百姓的用餐习惯,可现在,因为食肆里各类食品的价格低廉,许多家庭可以在朝食和夕食之间加一顿午餐。

    朝食和午餐,全都通过在食肆或者摊贩那里购买食品解决,等到了傍晚,再在家里自己准备夕食。

    &



第五百八十二章 福兮祸所伏
    库房里,一根根银条码成银墙,在烛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白光,宇文温看着这银灿灿的银墙,眼睛一花,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随着海贸大兴,大量倭国以及美洲白银流入中原,这让银储量贫乏的中原开始流通白银,随着民间对白银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朝廷的货币单位,出现了“两”。

    白银正式成为货币,因为输入中原的白银越来越多,出现了“物贵银贱”的现象,于是通货膨胀开始,物价明显上涨(以银价为参照)。

    而越来越繁荣的经济,使得朝廷对于白银的需求越来越大,于是税制改革开始,百姓缴纳的赋税,由实物变成货币(白银)。

    农民之前缴纳的赋税,为粮食、布帛、丝麻等实物,改制后,必须自己想办法将实物售卖,换得白银,上缴官府。

    与此同时,身庸(免役钱)也得用白银而不是铜钱来缴纳。

    在州县层面,田赋、劳役以及其他杂征总(编)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所以,新法名为“一条编法”,又名“一条鞭法”。

    税制改革,起初带来了不错的效果,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其弊端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

    田赋折价(钱)的做法,其实在以前就出现过,南朝建康朝廷,某些时候会要求百姓缴纳赋税时,把一部分实物折价为铜钱再上缴,而铜钱还得是好钱。

    然而,普通百姓很难获得好钱,所以将粮食、布帛变卖之后,还得用所得劣钱,去奸商那里换好钱,只有这样才能缴税。

    于是,百姓受到的剥削翻了几倍,可能本来缴纳二石粮食就行,实际上却等同于要缴纳六石才能达到官府的要求。

    同理,一条鞭法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而对于内陆地区的百姓而言,因为获取白银的途径很少,所以到了秋天收获时,为了及时向官府缴纳白银,不得不忍受奸商或者官商的盘剥。

    可能农户本来缴纳二石粮食就行,当一条鞭法施行之后,在贪官污吏还有奸商的盘剥下,农户等同于要缴纳八石的粮食,等同于被敲骨吸髓。

    丰收之年,农民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一旦粮食歉收,或者遇到天灾,日子就过不下去,大量农民破产,或者变成流民。

    与此同时,随着海贸大兴,东南沿海地区因为“出口导向”,于是纷纷“改稻种桑”,不再种植粮食,而是种植桑、棉等经济作物,用钱买外地运来的粮食。

    于是,东南地区的粮食产量逐年下滑,而大量涌入的白银,却开始渐渐退出流通领域。

    原因很简单:劣币驱逐良币。

    好铜钱被人窖藏,市面上流通的都是劣质铜钱,当白银进入中原,白银就是好钱,而铜钱就是劣钱,于是大量白银被人窖藏,退出流通。

    然而“银本位”一旦出现,就没法改了。

    习惯了白银作为货币的百姓和朝廷,已经离不开白银,但因为中原的白银产量很低,所以极度依赖海外白银的输入。

    所幸,海外白银的输入量很大,即便很多白银到了中原后被窖藏,剩下的白银,依旧能勉强撑起货币的职责。

    结果,皇上落水着凉,染病不治,皇弟即位,改元崇祯。

    宇文温揉了揉眼睛,转回一旁的胡床坐下,端起茶杯喝了几口茶,再次看向白花花的银墙。

    崇祯年间,海外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日本的德川幕府锁国,输入中原的日本白银大幅减少。

    其二,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在马尼拉对华人进行了血腥大屠杀,输入中原的美洲白银几乎是瞬间归零。

    日本白银、美洲白银是中原白银的主要来源,当这两个来源忽然中断,原本流通的白银瞬间短缺,造成通货紧缩,物价飞涨(以铜



第五百八十三章 续约
    上午,太极殿,高句丽使者正在陛见大周天子,面对至高无上的中原皇帝,使节匍匐在地,不住重申高句丽王维持两国和平的决心。

    担任通事的礼部官员,将其所说内容一段一段的翻译过来。

    十年前,明德十一年春,周国和高句丽达成和约,随后停战,和约为期十年。

    今年是明德二十一年,两国和约于今年年初到期。

    这就意味着停战状态结束,周国可以发兵攻打高句丽,以周军如今的实力,高句丽军无法抵抗。

    十年时间,周国的实力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此,高句丽一方多少有些了解,所以为了活命,从去年起,高句丽王就不断遣使来中原,请求延续和约。

    折腾了大半年,如今终于折腾出了结果:和约延续,从明年开始,为期十年。

    宇文温坐在御座上,看着阶下的高句丽使节,不发一言。

    对于他来说,今日接见高句丽使节不过是走过场、说说场面话而已。

    该谈的都谈了,该签的条约已经签了,周国使节会前往高句丽国都平壤,把这件事最后落实下来。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和约会持续十年,这期间若宇文温有什么三长两短,那么他就等不到汉四郡彻底收复的那一天了....么

    宇文温不这么觉得,因为只要再过两年就好。

    辽东大开发,历时十年,总算是打开局面了,去年,辽东地区首次出现粮食盈余,这意味着,之前开垦的荒地,已经开始变成熟地,辽东地区的粮食产出,即将自给自足。

    再过两年,余粮会更加充裕,届时,辽东本地出产的粮食,不仅能养活已经在辽东定居的移民们,还能养活纷至沓来的新移民们。

    与此同时,辽东地区新开采煤矿、铁矿的产量已经明显增加,蒸汽机(主要是抽水机)的使用渐渐普及,火轮船航运已成规模。

    若无意外,只要再过两年,辽东地区就能实现初步的“自负盈亏”。

    届时,朝廷不再需要向辽东地区输送大量粮食、铁器,可以腾出手来,等灭掉高句丽之后,经营收复的汉四郡故地。

    这需要等两年,只需要等两年,宇文温觉得自己为什么不能等

    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闯辽东”的口号喊了多年,直到前年宇文温巡视辽东,而辽东地区的发展情况也确实不错,中原(主要是河北、青齐地区)百姓才总算是想通了。

    去年一年,“闯辽东”的百姓,其人数同比前年增加了五成,越来越多的人满怀期待前往辽东地区开荒,要为自己和家人闯出一个新天地。

    如果现在就打仗,刚开始爆发的“闯辽东”浪潮必然大受影响,而灭了高句丽,朝廷随后必然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经营,还要维持规模不小的驻军。

    这就会影响对辽东的物资支持,毕竟朝廷手中可用资源是有限的。

    如果要兼顾两边,后果就是两边都做不好。

    现在,辽东地区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按照现在的势头,只要再等两、三年,朝廷就能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全力消化汉四郡故地。

    两、三年时间,宇文温觉得自己等得起,若是中途“崩”了,自然有儿子继承他的遗志。

    眼见着高句丽使节还在表情诚恳的诉说着,宇文温忽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这种列强欺负小国的感觉,还真是有些怪怪的....

    。。。。。。

    “二郎,未来十年,朝廷都不会对高句丽用兵了么”

    “你问这个做什么”

    “朝廷不是都已经和高句丽续约了么”

    “条约条约就是一张纸,随时都可以撕毁。



第五百八十四章 借钱
    世上有很多事,不需要暴力一样能够解决,尉迟炽繁就听过宇文温的举例说明。

    譬如,某无良大户看中别人家的女儿,不是派人去抢,而是想办法让对方欠债,又无力偿还,对方走投无路之下,便只能把女儿卖给无良大户。

    但尉迟炽繁觉得,周国实际上没必要和高句丽玩这一套,更别说“无良大户”一开始就打定主意杀人夺女,怎么还要向对方借钱

    这不是多此一举么

    尉迟炽繁觉得,即便按照宇文温所说,若过两年开战,灭了高句丽,然后将一些山林、矿井抵押给之前借钱的银行,可银行要这些“不动产”有什么用
1...11991200120112021203...1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