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逆水行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米糕羊

    “要知道孩子们长大了,成家了,有自己的小日子要过,住在一起,众口难调。”

    “兄弟间可以和睦,妯娌就难了,若住在一起,成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相互间算计来算计去的,你能说谁不对你又能如何化解”

    “道理跟种田一样,若是田里的庄稼过密,那就一个个都长不好,只有保持适当间隔,庄稼才能茁壮成长。”

    “儿孙那么多,要是老想着一碗水端平,这个儿子要考虑,那个儿子也要考虑,累不累”

    “更别说一碗水端平是根本做不到的,嫡子和庶子一碗水端平,你夫人答应你世子乐意”

    宇文温看着老部下,看着一张张不再年轻的脸,语重心长的说:

    “大家庭得有大家长才维系得住,但人总是会走的,与其等将来分家时兄弟翻脸,从此行同路人,不如趁着自己还在,析产分家,把儿子们安排得妥妥当当,日后兄弟间的关系好歹还能体面些。”

    “就像朕这样,让大郎、三郎、四郎他们分家,也省得日后太子难做。”

    说着说着居然说到太子和诸位皇子,且涉及的话题十分敏感,陈五弟等人赶紧表态:“陛下!太子仁厚,燕王、魏王等几位皇子向来明理,太子怎么会难做嘛。”

    宇文温自觉失言,不想让人误会他对太子有不好的看法,赶紧把话转回来:

    “朕知道太子仁厚,也放心,但是这种事,不管怎么做,终究是左右为难,说直接点,宛若嫡母对待庶子,嫡母无论怎么做,都会惹来流言蜚语。”

    “所以,朕来析产分家,谁还能说闲话不是”

    这话说得在理,众人不住称是。




第六百六十四章 千里之行
    凉鞋,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穿起来很凉爽的鞋子,是一种脚趾外露的鞋类,以赤脚穿着为主,如今最常见的凉鞋就是草鞋(草履)和木屐。

    夏天天气炎热时,寻常百姓可以穿草鞋、木屐出行,但是士兵不可能穿木屐行军打仗,所以自古以来,普通士兵都是以草鞋作为凉鞋。

    甚至光脚。

    在士兵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当兵的能有一双布鞋就不错了,反正将领们的心思都用在部曲身上,装备精良从来和普通士兵无关。

    打仗时,普通士兵就是“杂鱼”,没有谁会关心士兵的鞋子好不好。

    但是,宇文温觉得这样的观点改变。

    骑兵是作战主力,但步兵并不是垃圾,用好了一样有威力,步兵们靠双腿行军,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如果鞋子不行,就会让脚掌受伤。

    一旦士兵脚掌受伤,会出现“非战斗性减员”,影响战斗力。

    所以,今日他和老部下们亲自体验新式凉鞋的舒适度,特地有路不走,专门走沙地、土坡、泥地、林地,看看这种橡胶鞋底的凉鞋,能不能确保长时间行军后,穿鞋者的双脚完好无损。

    此刻,一行人坐在大树下,拿着自己穿的鞋子仔细琢磨,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种凉鞋是橡胶鞋底,再用草绳编织成鞋鼻、鞋耳,构成一个橡胶底草鞋。

    新式凉鞋在年初定型时,用的是杜仲胶鞋底,只是后来北洋贸易公司从美洲运回来大量橡胶,而橡胶的特性与杜仲胶差不多,于是有了“衍生型”的胶底草鞋。

    陈五弟率先说了自己的看法:“陛下,这橡胶鞋底和杜仲胶鞋底差不多,有弹性,较软且耐磨,穿在脚上,从高处往下跳,落地时不觉得脚掌震得发麻,想来是软鞋底的缓冲效果。”

    “走在碎石上,没觉得硌脚,鞋底和脚掌接触那一面有花纹,既有防滑效果,还能排汗,微臣这一双汗脚,光脚穿鞋走了那么远的路,也没觉得脚底打滑。”

    郝大胆拿着鞋子,然后将鞋底一扭,接着又将鞋底一弯,如同弯弓状,最后一放手,鞋底“弹”回去,恢复如初。

    他感慨道:“陛下,这橡胶也和杜仲胶一般,弹性不错,穿在脚上,走再远的路,也不会觉得脚掌累....呀,鞋底扎了根刺,一直都没发现。”

    郝大胆将那刺拔出,比了比长度:“若是薄一些的草鞋,恐怕已经扎到脚掌了。”

    他看着厚度不小的鞋底,感慨:“没想到美洲有如此好东西。”

    “那是,所以说美洲是个好地方。”宇文温点点头,给老部下们介绍来自美洲的橡胶。

    杜仲胶分生胶和熟胶,性质有差异,橡胶亦是如此。

    美洲有许多地方长着橡胶树,割破其树皮后,收集起来的树汁凝固,就成了橡胶。

    这是生橡胶,有弹性,美洲土著用橡胶制作成橡胶球,进行各类比赛活动。

    生橡胶和生杜仲一样,虽然有弹性,但弹性较弱,常温下胶体相对较硬,遇热则变软,遇冷则变硬且脆,耐磨性也不是很好。

    生杜仲胶要经过名为“硫化”的工艺处理,变成熟胶,如此处理过后,常温下弹性明显增加,耐磨性能好,不会因为暴晒变软,也不会因为稍微遇冷而变得硬邦邦。

    橡胶也是如此,从美洲运回来的橡胶是生橡胶,用“硫化”工艺处理后,就是硫化橡胶(熟橡胶),性能比杜仲胶还要好些。

    现在这种草鞋,之所以用橡胶(杜仲胶)做鞋底,却依旧用草绳做鞋鼻、鞋耳,是考虑到现实:全由橡胶做成的胶凉鞋,鞋鼻、鞋耳还是不够软,会磨脚。

    其次,在多次长时间试穿实验中,实验人员发现鞋鼻、鞋耳与鞋底的连接处容易断,一旦断了,就很难补上,于是一双鞋就废了。

    所以,为了保证新式凉鞋的适用性,以橡胶(杜仲胶)做鞋底,然后留有孔,方便以草绳编织鞋鼻、鞋耳,再与鞋底连接。

    这么一来,一旦草绳断了,那么士兵们可以就地取材,现编草绳来做一个新的鞋鼻、鞋耳,这双鞋依旧能穿。

    同理,用麻绳或者布条、皮条来做鞋鼻、鞋耳也是可以的。

    橡胶进入中原的时间很短,但是中原的杜仲胶产业已经发展了三十多年,所以当橡胶来到中原后,一系列的加工工艺(包括硫化)都能用在橡胶上。

    于是,橡胶底的草鞋很快出现了。

    但是,新式鞋子的种类不止这一种。

    有橡胶底的帆布鞋,

    有橡胶底的棉布鞋,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地区。

    胶底帆布鞋有鞋面,可以将脚掌连同脚踝一起保护起来,那么士兵们翻山越岭时,走在到处都是石子、荆棘的山林中,脚踝以下部位就不容易被划伤、擦伤。

    千里之行,才有了保障。

    所以,胶底帆布鞋将会是朝廷大规模在军中推广的军鞋,有不同尺寸,以便适合不同士兵的脚掌。

    到了冬天,若在冬天不是太冷的南方,士兵们穿厚袜子后再穿胶底帆布鞋,就能确保脚掌保暖。

    若是在北方,那就要穿胶底棉鞋、棉靴。

    宇文温光着脚,拿着胶底草鞋说:“朝廷,不能做到每个士



第六百六十六章 三文一个,十文三个
    午后,行宫花园里,宇文温和儿女正在玩游戏,宇文温和陈媗、陈婤扮作杂货铺掌柜和伙计,半大不大的宇文维廷、宇文慧英、宇文琼英则扮作顾客。

    临时搭起来的杂货铺像模像样,摆着各种小玩意,三个学龄儿童看得眼都花了,拿着一枚枚铜钱,兴致勃勃准备买东西。

    宇文维廷、宇文慧英、宇文琼英同岁,若在后世,应该是一年级的小学生,现在已经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加减法,所以能够玩买东西的游戏。

    宇文维廷看着一个个红彤彤的橘子,咽了咽口水,看向“掌柜”,问:“掌柜,这个橘子多少钱一个”

    “三文钱一个。”宇文温说完,笑眯眯的补充:“小郎君,这橘子可好吃了,三文钱一个,十文钱三个便宜卖给你了。”

    一旁的陈媗和陈婤听了差点笑出来,但宇文维廷听了眼睛一亮:橘子三文钱一个,十文就能买三个,好划算呀!

    “我..我买...”宇文维廷拿出铜钱,正要数数,却被宇文慧英扯住手:“阿弟!不能买啊!”

    “你做什么呀....”宇文维廷挣扎着,不住甩手,想要甩脱姊姊的手:“我想吃橘子!”

    宇文慧英比宇文维廷大三天,所以是姊姊,女童智力发育普遍要比同龄男童早,所以机灵的姊姊听出了不对劲,想要阻止傻弟弟。

    但傻弟弟不听,一心一意要用十文钱买三个橘子。

    比宇文维廷晚一天出生的宇文琼英,同样发现情况不对,不过她反应很快,不是一味拉扯,而是用简单道理来解释:

    “十一郎!橘子三文钱一个,三个就是九文钱,你为何要用十文钱买”

    “啊”宇文维廷闻言一愣,瞪大眼睛看着橘子,又看看自己手里的铜钱,然后把铜钱放下,开始数手指。

    数了几次,发现果然如妹妹说的那样,买三个橘子只需九文钱,那么,十文钱三个橘子,一点也不便宜,他还得多给一文钱。

    想到这里,宇文维廷急得眼眶发红,看着阿耶,脱口而出:“你是奸商!”

    儿子骂老子是奸商,如此行为可是大不孝,但如今是在做买东西的游戏,宇文维廷“入戏太深”,宇文温当然不会在意的。

    他哈哈一笑,摆出一副奸商的嘴脸:“小郎君,我可没骗人,一直都是明码标价,橘子三文钱一个,十文钱三个,这两个价钱,都是明明白白说与你听的。”

    “你愿意十文钱买三个,那是你的事,对不对怎么能说我是奸商呢”

    宇文维廷被这句话堵得无法辩驳,宇文慧英先说:“掌柜不对,明明这价钱有问题,故意拿出来,这是糊弄人!”

    宇文琼英随即附和:“对,这是糊弄人!”

    宇文维廷也附和,用力点头:“说得对,这是糊弄人,掌柜是奸商!”

    “不不不不,这不是糊弄人,我这是明码标价,没有骗人,你们自己看不懂,选贵的那种,是你们没见识,不能说我是奸商,若是到官府对簿公堂,父母官也不会这么说。“

    宇文温开始给儿女们讲道理:“我们为什么要学算术就是为了不吃亏,不然,去买个橘子,看不懂价格,不会算钱,就会花冤枉钱,你们说,这不就是没文化吃的亏么”

    仨人点点头,父亲的教诲,让他(她)们认识到读书写字、会算数的重要性。

    。。。。。。

    傍晚,宇文温和儿女们一起吃完晚饭,转到书房,鼓搞着一个机器模型。

    这是个蒸汽机模型,从外观上看,和别的蒸汽机模型没有什么区别。

    陈婤将一些资料拿过来,见着这个机器,仔细端详了一会,问:“二郎,这蒸汽机模型烧的是煤气”

    宇文温点点头:“没错,烧的是煤气,电点火,其力量可比烧煤强。”

    因为有了用煤炭制取煤气的技术,所以皇宫里用上了煤气灯,许多工场作坊也是如此,因此陈婤对煤气不陌生。

    “用木材烧水,没有用煤烧水快,而用煤烧水,没有用煤气烧水快,你可知道这是为何”

    &nb



第六百六十七章 驷马难追
    沙苑,军队宿营地,校场上人山人海,将士们把校场四周挤得满满当当,看着场地中间缓缓行驶的兵车,听人讲解何为战车以及车战。

    兵车又名战车,是春秋战国时代常见的战具,为四匹马拉的车,其车厢为长方形,左右有轮子,可搭乘三人。

    当时的乘车方式:御者站在车厢中间,持矛、戈的甲士站在其右边(名为“戎右”),手持弓箭的甲士站在其左边(名为“多射”)。

    兵车车轮轴头还装上可以绞杀步兵的扁矛,扁矛向外伸出,兵车快速飞驰时,可凭借宛若横刀的扁矛,轻易将步兵一削两段。

    春秋战国时流行兵车战,围绕兵车有许多种战法,而步兵则簇拥在兵车左右以及后方,跟随兵车作战。

    当时的战斗主要以车战为主,兵车数量成为衡量国家军事实力的标准,强国都被称之为“千乘之国”,大国则为“万乘之国”。

    但是,兵车移动不灵活(尤其是拐弯),受地形限制很大,所以渐渐被骑兵取代,自汉以后就销声匿迹了。

    现在,有司按照先秦时的战车形制,制作了几辆兵车,安排人员操练,给将士们展示先秦时车战的风采,并有讲解人以电喇叭讲解各种先秦时期关于“车”的知识。

    先秦时期,主要指姬周的时代,当时的马车,无论是兵车还是寻常马车,多为四马拉的车。

    四匹马中,中间的两匹名为“两服”,左右两边的马名为“两骖”,合起来称之为“驷”。

    所谓“四马一乘”,意思就是四匹马拉一车,此为一乘(辆)。

    四匹马拉的车叫“驷”,那么三匹马拉的车叫“骖”,两匹马拉的车叫“骈”。

    当时的风俗,乘车尚左(以左方为尊),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叫做骖乘,又叫车右。

    而兵车的乘坐情况不同,君王或军队主帅的指挥车上,主帅居中自掌旗鼓,御者在左,车右都是有勇力之士,任务是执干戈(长兵)以御敌,或者地势险阻时下车助推。

    一般的兵车,则是御者居中,左边甲士一人持弓,右边甲士一人持长短兵。

    讲解人拿着电喇叭,向将士们讲述古代车制衍生出来的词汇,譬如“驷马之门”。

    驷马之门,本义是指能容驷马车通过的大门,引申为权贵之家,因为在先秦时,卿大夫才有资格乘坐四匹马拉的车。

    那时的“卿”,大概等于现在的三到五品官。

    又有“驷马高车”,指的是达官显贵们出行时的阔绰场面。

    还有一句耳熟能详的成语,那就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这句话的本意是,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

    引申的意思,就是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也就是“言而有信”。

    不过几辆复古的兵车,讲解人滔滔不绝说了许多知识,其口才之了得,让身处校场的宇文温颇为佩服。
1...12231224122512261227...1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