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妙影别动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秋月春风矣

    给云麟上战术课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长得慈眉善目的教官,名叫赵锦文,赵锦文不似那些管军事训练的教官,个个凶神恶煞,稍有不对,就破口大骂,或是拳脚相向。这位赵教官则温和许多,跟学员们平时也能开个玩笑,相互勾肩搭背,身体不适请个假,他基本上都是通情达理,不会为难学员,所以学员们也都喜欢他,背地里给他起了个绰号:赵妈妈。

    &nbs




270. 初露锋芒
    云麟的上线是康钧儒,他把所收集的这些资料通过密写方式,事先写着信纸上,随后等信纸干了之后,再在上面用钢笔写家信,写完之后,用信封装好,交给学校的信件管理处。军校的信件一般会进行随机抽取检查,看看里面有无涉及到一些机密,或是对政府的不满之词,牢骚怪话,一旦发现,轻者提醒警告,重者则送交军法处进行处置。所以看似家信,也不能胡乱发表涉政言论。

    云麟在这方面固然是小心谨慎,他在家信中主要谈及的便是南京的天气,南京的景观,南京的习俗,以及对家人的思念,对上海的一些小吃的想念。所以,即使抽查到也毫无问题。

    康钧儒收到云麟的来信之后,便会用碘酒涂抹在信纸上,通过显影出来的文字便知晓云麟所传递过来的情报内容,随后他将这些情报送交谭鸿铭,谭鸿铭再通过电台将情报发送给中央,有好几次云麟所收集的情报都非常有价值,让红军队伍逃脱了几次敌人的突袭,所以伍豪同志对于这位信鸽同志非常赞赏,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情报人才。

    三年的军校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云麟也开始考虑自己今后将进入哪支作战部队,没想到赵锦文将他和这批毕业生中的其他二十多名学员找去谈话,并告诉他们这些人,他们已经被选中参加一个强化班,还得经过为期半年的学习才能毕业。

    这些被选中的学员都有其共同点就是性格沉稳,心思缜密,心理素质高,单兵作战能力强,可以说是同期学员中最优秀的毕业生,看着其他学员都顺利毕业了,去往各个部队,他们这些优秀学员却要延迟半年时间才能离开军校,不免心生疑窦。

    赵锦文把他们集中起来,专门学习一些如跟踪,反跟踪,窃听,收发报,设密,解密,爆破,暗杀等特工的技能,凌云鹏在这二十多人之中是最为拔尖的一个。

    强化班结束之后,赵锦文告诉大家,他们二十多人将进入正在筹建的军事委员会统计调查局,简称军统,当时戴雨农所主持的军统需要扩招一些从事特工方面的专业人才,从军队,从院校都招募了一批人,而黄埔系的学员则是被他最为看好的一批。

    虽然这个安排出乎云麟的意料,但多年的军校生活让他首先明白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根本无法左右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何况他的军事素养和个人能力确实是干这行的料。

    然而为期半年的强化班刚结束不久,不料中日双方全面开战,一时战火四起,眼看着军校的其他学员都一个个上前线,建功立业去了,而这二十多人摩拳擦掌却未有着落,很是沮丧,而当时的军统中也有不少人被派往前线作战了,且各个部队正在扩充兵员,急于招募新兵,而黄埔系学员无疑是最抢手的,所以一时间这二十多人也就先后被各前线部队瓜分了。

    戴雨农向委座抱怨,说是各路诸侯抢人都抢到他头上来了,委员长自然是好生安慰,现在是用人之际,毕竟各路诸侯他也是开罪不起的,为了几个区区的学员跟那些军队的大佬搞僵,实在是因小失大。

    戴雨农自然是理解委员长的苦衷,他只是气不过,真的让他去跟那些各路诸侯,军中大佬要人,他戴雨农也不会傻到这种地步。只是他担心自己潜心培养的这些精英分子被不长眼的子弹炮弹击中,那可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云麟被招募去了陈诚的第十八军九十八师五八三团。

    当康钧儒得知云麟已经被陈诚的第十八军九十八师五八三团招募去了,心中七上八下,十分矛盾,说实话,当初云麟报考军校,毕业后肯定是要下部队的,这应该是在他的意料之中的事情,但一想到目前中日战事这么紧,云麟即将上前线作战,心就被提到了嗓子眼里了,上前线作战,就意味着枪林弹雨,九死一生,万一出了差池,他如何对得起已故的挚友。

    康钧儒为此失眠了三天三夜,头发一下子白了许多。尽管内心有诸多的不舍,但他知道,这场战火没有人能逃得掉,而云麟作为军人,不仅不能回避,而且还得冒着炮火前进,作为军人,保家卫国,为国捐躯是每个军人的职责和荣耀,贪生怕死,临阵而逃是人生的污点和耻辱。

    尽管云麟目前投身于**,但现在国共两党为了共同抗日已经化干戈为玉帛,进行第二次合作,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在民族大义面前,个人恩怨,党派相争只能搁下了。

    所以,尽管康钧儒内心有多么的不舍,他都不可能劝说云麟离开前线,做个苟全性命的懦夫,也许这就是宿命,无论是彭若飞,谭鸿铭,还是云麟和他自己,注定要成为这个时代的先驱,他们必定要比常人具备更坚不可摧的信念,更百折不挠的毅力,更锲而不舍的精神。

    而云麟自然也清楚去前线部队意味着什么,父母大仇未报,自己却可能战死疆场,可如今国共合作,携起手来进行抗日,自己的恩怨只能先放下了,尽管他的内心挣扎不已,但还是要说服自己必须要以民族大义为重,他是彭若飞的儿子,他是一名**人,但他更是一个中国人。此时他的脑海里冒出了那首王昌龄的《从军行》的两句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也许此去将殉节报国,马革裹尸,但作为一名热血男儿,军人的儿子,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云麟将珍藏的那块父亲的手表拿了出来,轻轻地抚摸着:“爸



271. 血洒沙场
    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后,云麟随第十八军九十八师五八三团第三营营长姚子青开赴上海宝山,守卫吴淞口炮台湾,担任宝山城防。云麟担任三营一连连长一职。

    开完作战会议之后,姚子青将云麟留了下来:“我听说你也是黄埔军校生”

    “报告营长,我是十期步科的。”云麟向姚子青行了一个军礼,随后好奇地望了望姚子青:“营长也是黄埔生吗”

    “我是六期步科毕业的。”姚子青拍了拍云麟的肩膀,看着这位意气风发的同门师弟,便滋生了好感:“云鹏老弟,没想到在这里还能遇到你这个师弟。”

    “能与师兄一起作战,是云鹏的荣幸。”

    “好啊,我们师兄弟在此一起守卫宝山城,不过,云鹏老弟啊,你要有思想准备,这可是一场恶战,死生难料,你刚入伍,就碰到这场硬仗,跟我说实话,害怕不害怕”姚子青对云麟笑着问云麟。

    云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一点都不怵那是骗人的,但是作为一名军人,人在阵地在,战死沙场是其职责和荣耀。”

    听着云麟铿锵有力的回答,姚子青频频点头:“说得好,不愧是我师弟,这场战争我们都无法逃避,我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临行前,我给我夫人留了言,告诉她此去倘能生还,固属万幸,如有不测,亦勿悲戚,好好抚养三个儿女,孝奉翁姑。”

    姚子青望着云麟,喃喃地跟他讲起当初与妻子的临别遗言,说完之后,胸口起伏着,重重地呼了口气,云麟一听,心头一热,鼻子有些发酸。

    “军人嘛,切勿儿女情长,否则乱了心性,枪就拿不稳了。”姚子青见云麟有些动容,便拍了拍云麟的肩膀:“走,跟我去江堤侦察地形,布置阵地与火力网。”

    云麟跟在姚子青的身后,望着营长的背影,心里波涛起伏,虽然姚子青是国民党人,但他身上的热血男儿的气概同样令人肃然起敬。在民族存亡之际,无论是何种身份,身上流淌的都是中国人的血液,都应该枪口一致对外,众志成城,同仇敌忾。

    姚子青和云麟及几位连排长一起来到江堤,姚子青手持望远镜站在壕沟里往江堤对岸瞭望:敌舰远程炮,炮口正对准宝山;向南观察,日军坦克开来开去,大炮对准宝山城,而日机在上空轰炸扫射。

    姚子青明白,以自己一个营五百人之力来抵御数倍于己的敌人,以弱军抗强敌,一场恶战难以避免,但若是守住宝山,则可争取主动,可以使得师部调兵遣将从容布防和增援。但要守住这宝山城,谈何容易。

    为了鼓舞士气,姚子青将全营官兵集中在一起进行站前动员讲话:“弟兄们,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眼下日本鬼子打到了我们家门口,杀我同胞,奸我姐妹,侵我国土,欺人太甚!不把这些日本鬼子驱逐出去,是我们每一个军人的奇耻大辱!如今我们报仇雪恨的时机到了,弟兄们,豁出去吧!和鬼子们血战到底!”

    姚子青慷慨激昂的话,激发起了全营官兵的抗日豪情。

    “誓和宝山城共存亡!”

    “人在阵地在!”

    气吞山河的口号声响彻云霄。

    接下来的七天是凌云鹏永生难忘的七天,在这七天里,他更清楚地认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军人。

    很快,战事打响了,1937年9月1日晨,由炮台湾登陆的日军开始向宝山进攻,日军调集了军舰五十艘、飞机二十余架、坦克近三十辆、步兵五千余人,向云麟所在的三营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刹那间,炮火齐鸣,子弹横飞,交织成枪林弹雨烽烟图,周围不断有战士倒在血泊之中,躲在工事里的云麟第一次见识到战事的惨烈。

    姚子青抖了抖身上的尘土,命全营官兵奋勇还击,于是将士们一鼓作气,枪声四起,数百枚手榴弹在敌人阵地上开花,把日军打得没脾气了,不敢露头,终于击退了日军凌厉的攻势。

    但接着,日军以坦克开路,朝我方阵地碾压过来。

    姚子青见状,大喝一声:“凌云鹏。”

    “到。”云麟立刻来到了姚子青面前。

    “命你们一连立刻前去炸毁日军坦克,以阻击他们的进攻。”

    “是。”

    云麟接到任务之后,立刻回到自己所在的连队,临时成立了爆破组:“听好了,两人一组,携带炸药包从敌人坦克的火力点的盲区迂回行进,前去炸毁坦克。其他的弟兄们火力掩护。”

    三组士兵上前都还未接近坦克就阵亡了。云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将两个炸药包捆在一起,然后率先跳出壕沟,带着炸药包前去炸



272. 思绪万千
    云麟向姚子青行了一个军礼,随后趁着夜色,从南面突破,向团长报告宝山城的战事情况。

    姚子青随后来到阵地上,对幸存下来的官兵说道:“弟兄们,我知道你们也和我一样,上有老父,下有妻儿,如果我们现在放弃阵地,朝后撤退,也许我们都还有条活路,但是,我们的身后是四万万同胞,我们若是放弃阵地,他们就会面临涂炭,在此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如果我手执武器之军人苟且偷生,不敢赴汤蹈火,不敢抱以必死决心,那即使苟活出去,又有何脸面见江东父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军人,倒也要倒在冲锋的路上,我们没有后路可退,只能迎敌而上。这是我们作为军人的使命和荣耀。“

    姚子青的一席话令全体将士热血沸腾,所剩的一百多名官兵异口同声振臂高呼:“人在阵地在!“

    “誓与宝山共存亡!“

    “和小鬼子拼了!“

    姚子青冷静地望了望大家,令人动容地吩咐道:“我是抱了必死的决心站在这里,我死了,连长接替我指挥,连长死了,排长接替,排长死了,班长接替,班长死了,老兵接替。到时候不用请示报告,自动接替就行。“

    第六日,吴淞镇被日军突破,日军转向宝山增援,宝山守卫告急,姚子青把能上的士兵都安排到了第一线,就连炊事班的伙夫也手持菜刀,准备与小鬼子决一死战,而那些轻伤的战士稍微包扎一下,又跳入壕沟中,随时准备痛击来犯的敌人。

    战斗打得异常艰苦,敌人的火炮,重机枪一直压制着我方阵地上的官兵,但没有一个士兵后撤,打到最后,全营只剩下六七十人了。

    这样一直相持到第七日的早晨,日舰用舰炮轰毁宝山城墙东南一角,大批敌人蜂拥而入。

    而此时,三营只剩下官兵二十余人,于是姚子青命所有官兵与日军刺刀见红拼死决战,姚子青身上多处受伤,但依旧奋力杀敌。

    姚子青不顾伤情,高喊着:“弟兄们,杀身成仁、报效国家民族的机会到了!“

    说完,姚子青向敌冲去,最后腹部被弹片击中,血洒沙场,时年二十八岁。而姚子青所在的全营近六百名官兵为保卫宝山城而壮烈捐躯。

    宝山保卫战历时七天,日军动用陆、海、空力量,付出惨重的代价方才占领。姚子青和第三营全体官兵血战宝山、与城偕亡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这是对中华民族之魂和抗战精神作了最好诠释。就连凶暴的日本人也被中国勇士的精神折服,日军攻入宝山城后将死者尸体收殓掩埋,并列队鸣枪致敬。后人作诗歌颂姚营此等壮举:五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

    宝山保卫战之后,云麟的军衔由中尉升任为上尉,并且担任五八三团第三营副营长,云麟以姚子青这位师兄为楷模,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深得各级长官的青睐,尤其是得到了十八军军长陈诚的器重,成为他麾下的一员爱将。

    三年之后,秦守义和秦思贤叔侄俩来五八三团投军,被分在了第三营的通信班,成为云麟手下的士兵,而此时云麟已是三营营长。秦守义不仅人高马大,而且艺高胆大,通信班的任务之一便是架线,有时要攀爬到距离地面六七十米的高塔或是树上或是山巅进行操作,若是遇到这种任务,有不少通信兵就会发怵,还没爬到顶部就头晕眼花,手脚发颤,恐高症是多数人的常见病,但秦守义不同,再高的地方他都能稳稳当当地爬上去,架完线之后,又稳稳当当地爬了下来,心不慌,气不喘,脸不变色,从容自如。

    更有一绝的是,秦守义的捕蛇、训蛇的绝技令人不可思议,只要他拿出那只哨子一吹,一些蛇就会朝他靠拢,而后他随手就将蛇提溜起来,那些蛇也奇了怪了,从不咬他,而且甚是听话,让它们趴着就趴着,让它们支起身子就支起身子,看得大家伙目瞪口呆。

    而秦思贤这孩子也挺招人疼的,嘴甜,会察言观色,跟那些老兵油子相处甚欢,尤其是他那一双招风耳特灵,隔着老远,他就能听见别人在说什么



273. 故地重游
    秦守义驾驶着雪佛兰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凌云鹏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一直望着窗外,那些熟悉的山景,熟悉的山路勾起了那些陈年往事,曾经的人,曾经的事,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在这山脚下,长眠着他的父母,十多年过去了,他父母的坟冢前是否早已野草丛生,一片荒芜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令他无暇前来扫墓祭拜,况且父母的情况一直是个机密,无法公开,所以他只能每年在父母的祭日那天用一杯清酒来祭奠他们的在天之灵。

    要说爹娘生前最放心不下的应该是妹妹云凤的下落了,可惜,十多年过去了,时至今日,他都未能找到云凤,也不知云凤是否还幸存于世一想起这些,凌云鹏感到自己这个做兄长的真的是徒有虚名,愧对父母的托付。

    尽管他曾经托付一些军校的同学,以及战友多方打听云凤和如霜的下落,可是至今一直杳无音讯,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时也,命也。凌云鹏不由得深深地叹了口气。

    汽车开到了半山腰的一块空地上,这儿原先是冷劲秋的大本营所在地,那个八仙洞就在这附近,原先这里建造了许多泥瓦房用于安置冷劲秋的手下兄弟们,后来前来投奔冷劲秋的村民越来越多,所以住所就显得捉襟见肘,冷劲秋就让那些会造房子的泥瓦匠在这四周造了不少简易的泥瓦房,最多时连山上的鸿恩寺的僧寮也人满为患,后来便在这空地上支起了凉棚作为临时安置地。

    而如今,这片空地上的泥瓦房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别墅群,只见各种样式的别墅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半山腰间,有英式,美式,法式,日式,西班牙式等等风格迥异的别墅,显得尊贵且典雅,大气而精致,云雾山已然不是凌云鹏当初所见的云雾山了。

    云雾山虽然不及附近的庐山那样盛名在外,那儿几近成为国府的夏都,据说委员长多次酷夏时来庐山避暑,庐山不仅是一座令人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庐山也是一座令人唏嘘不已的政治圣地,是世纪风云变幻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从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创办;**围剿中央红军计划的炮制;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谈判;对日全面抗战的酝酿和决断;“八一三”文稿的出炉,以及庐山保卫战的打响都是在那儿不断演绎着,这些令人瞩目的历史事件,无疑将这座名山推上了显赫而又迷离的境界。而在庐山上建造了数百座别墅,其中相当多的别墅都是国府要员,社会贤达,名人雅士出资建造,这也成为了庐山一景。
1...6667686970...2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