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旺夫小哑妻温婉宋巍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叶染衣

    “娘,姑妈。”宋二郎喘了口气,开始喊人。

    宋婆子见他们两口子着急忙慌地跑进来,有些看不过去,“被鬼撵了”

    宋元宝和谢姑妈没再说话,看向二人。

    宋二郎有些尴尬。

    一旁的二郎媳妇悄悄拽了他一把。

    宋二郎马上正正脸色,望着谢姑妈,直接问“谢正考中了进士,姑妈一家是不是也要跟着上京了”

    谢姑妈看了眼宋婆子,又看了眼宋元宝,摇头道“元宝说,他表叔的事儿还没落实下来,暂时不确定留不留在京城,让我们安心搁家等信儿,咋了二郎”

    宋二郎一听人家都还没落实下来,突然觉得开不了口,脸色憋得有些红。

    二郎媳妇这会儿眼睛里冒的全是银光,才不管那么多,宋二郎开不了口,她开,“姑妈,我们来,是想跟您商量件事儿,万一表弟真在京城扎了根,你们要拖家带口的上京,那鱼塘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让我们家接手呗!”

    宋婆子听着就觉得好笑,“你谢姑妈花了多少银子多少工夫在那鱼塘里,心都操碎了,这会儿你们家说接手就接手天底下上哪找这么好的事儿”

    二郎媳妇忙道“瞧娘说的,您都能想到姑妈辛苦,我们做小辈的能想不到吗今儿个我们两口子既然主动开了口,就没有空手套白狼的道理,姑妈开个价,我们去筹钱盘下来就是了。”

    这话听着还像点样儿,宋婆子没再接茬,眼皮瞟向谢姑妈,就等她这正主发话了。

    周氏本来都要朝谢姑妈开口了,没想到宋二郎两口子会抢了先,她心里堵得慌,没好再在门外待下去,直接去了温婉的西屋,把白嫩嫩肉乎乎的小外孙抱在怀里亲了亲才算舒坦了一大截。

    堂屋这边,谈判还在继续。

    谢姑妈的态度显得模糊,没有明说不盘给他们家,也没有一口答应下来。

    她其实很为难。

    宋二郎和他家婆娘多少斤两,谢姑妈自个儿心里有杆秤,不用旁人吹嘘什么,她清楚得很。

    光凭这俩人连大郎家那几亩田里收来的粮食都保不住就能看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清水湾鱼塘里的那些鱼虾,谢姑妈见天的养着,多少有些感情,她不是不念着亲戚情分,只是不想把自己的心血交给不懂行的人,就算最后她收了钱,想到鱼虾有可能死在二郎夫妻手上,心里还是觉得膈应,有种宁愿把鱼放生也不卖的冲动。

    这事儿最终就以谢正没来信让谢家上京为由,没谈成。

    二郎媳妇也不泄气,想着有这层亲戚关系在,到时候请婆婆帮着说两句话,姑妈不看僧面看佛面,总会给个面子把鱼塘让给他们家。

    递个眼色让宋二郎先回去,二郎媳妇顺势坐了下来,摸摸宋元宝的脑袋,问了他几句宋巍在京城的情况。

    听说三郎自己买了房子,如今高中,皇上赐了探花及第的牌匾,那匾额就挂在他自己买的小院门楣上。

    二郎媳妇觉得自己想吐血的那股劲止都止不住。

    ——

    宋元宝这次回来,除了让爷奶收拾东西准备上京之外,还得去镇上办一下退学手续,他爹如今是正六品翰林官,他是官宦子弟,等他爹再往上升一升,他就能拿到名额直接入国子监成为监生。

    监生是免府考县考和院考的,进去就相当于秀才,等到科举年直接参加乡试。

    宋元宝办完退学手续,进宝刚好满月。

    宋婆子请了村里几个妇人来帮厨,摆了席,排场挺大。

    一来,是为庆贺小孙子满月之喜。

    二来,是为宋巍高中探花郎请村里人吃饭。

    三则,他们没多久就得收拾东西走人,于情于理在离开之前都该请三亲六戚来聚一聚。

    虽然因着进宝月份小不会马上启程,宋婆子也不想后面再麻烦一回,干脆所有的酒席都摆到一块来。

    在屋里闷了一个月,温婉终于能清清爽爽地洗个澡换身轻薄衣衫出来见人。

    亲戚们吃了饭,纷纷挪到西屋去看进宝。

    天气太热,进宝只穿着一件小肚兜,上面绣着“岁岁平安”的字样。

    小胳膊小腿儿全露在外面,这会儿躺在摇篮里,见周围一双双眼睛盯着自己,先前还啊啊叫的他突然安静下来,乌溜溜的眼珠子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像是在找谁。

    没见着自己唯一熟悉的亲娘,小家伙嘴巴一瘪,哭了。

    温婉正在外头接受亲戚们的“连环拷问”,听到进宝的哭声,大步进了西屋。

    小家伙哭得眼泪鼻涕都糊到一块儿,旁人越抱哭得越凶。

    见亲娘来,小家伙才勉强止了哭声,但似乎还是觉得委屈,一抽一抽的。

    温婉把孩子抱起来擦眼泪擦鼻涕,见小家伙乖下来,就有人唏嘘“官老爷家的娃就是不一样,才一个月就会认人了。”

    温婉失笑,“哪会认人,只怕是在月子里头没见过这么多人,一下子见到了,有些不适应而已。”

    “那不能够。我倒是觉得,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三郎小时候就跟旁人不一样,没准儿进宝就遗传了他爹,也跟别的娃不一样,将来是个有大出息的。”

    好嘛,人一旦有了身份有了地位,放个屁都是香的。

    进宝他爹要没高中探花郎,进宝就算遗传,也只能是遗传他爹的霉运接茬倒霉,可他爹高中了,那他遗传下来的就只是聪明才智,什么霉运罩顶,统统见鬼去了。

    以前还没发现,进宝他七大姑八大姨一个个都长着火眼金睛生了神仙本事,娃才一个月就能看出官运看出姻缘来,简直厉害得不得了。

    温婉没再跟人扯,把小家伙哄睡着之后带着亲戚们外间说话,怕吵到孩子。

    ——

    宋元宝回乡之前,宋巍特地交代了他要专程请镖局把他书房里的那些宝贝运送上京。

    这几日宋元宝都在书房里忙活。

    温婉偶尔会趁进宝睡着了来帮他。

    知道里头全是稀罕物,俩人都不敢太用力。

    古董先上京,元宝又陪着温婉在家晃了两个月,等小家伙过了百日,宋婆子才找人看了日子,准备上京。

    而与此同时,谢家那边已经收到了谢正的书信,说是考试过了,会留在京城,让他爹娘媳妇儿、二弟二弟妹把家里该收的东西收一收,举家迁去京城。

    ------题外话------

    感觉在写大结局的前奏,是不是下一章夫妻见面直接结局算了

    ps月底啦,票票走起来,下章就让见面哈!




186、迁往京城,夫妻相见(3更)
    临走前,温婉特地带着进宝去了趟县城。

    温父开的是杂货铺子,在县城最繁华的主街道上。

    除了让温顺跟着跑腿儿学经验之外,他们家还请了一个帮工。

    铺子格局是前铺后院,前头卖东西,人住在后院。

    见温婉抱着小外孙来,温父乐坏了,把铺子里的事儿撂给帮工,将人接去后院堂屋里坐了,又让周氏抓紧去买只肥鸡来炖上好好给闺女做顿饭。

    温婉本打算说不用,又想着自己这一走,还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回来见爹一面,拒绝的话涌到喉咙口,很快被她咽了回去。

    温父从她手中接过进宝,瞅了眼旁边低头抠指甲的温顺,“见了你姐也不知道打声招呼,怎么着,哑巴了”

    温顺没抬头,闷声闷气地喊了声,“姐。”

    要不注意都听不到。

    温父脸色有些沉,“大点儿声!”

    温顺吓得一激灵,抬起脑袋来,冲着温婉扬声喊“姐!”

    多少有点不情不愿的味道在里头。

    温婉笑道“爹,您别吓着他。”

    温顺没怎么被他爹吓着,反倒是温婉一开口,直接让他从凳子上摔了下来,一屁股跌坐在地上,见鬼似的盯着温婉,眼珠子瞪得老大。

    早先他娘去伺候月子回来的时候提了一句说他那个哑巴姐姐会出声儿了,温顺只当是耳旁风,听过就忘,压根没放在心上。

    如今亲眼得见她开口,又亲耳听到她的声音,简直像是被雷翻过来覆过去地劈了好几遍。

    温顺咽了咽唾沫,好半晌才从温婉身上挪回目光,望向他爹,“爹……”

    温父见他这怂样,有些恨铁不成钢,“你娘先前回来没告诉你你姐能说话了”

    温顺似乎也意识到自己这个反应有点怂,慢慢爬起来重新坐回去,声音有点弱,“说、说了,这几天不是忙吗我给忘了。”

    温父没再训斥温顺,转而看向温婉。

    这个他一手养大的丫头,哪怕不是亲生,他也一直当成亲闺女待,多少年前他就盼着能再听她管自己叫声爹,只可惜她嗓子坏得太严重,请了多少大夫都摇头说没办法。

    谁成想,这次生娃险些难产反倒让她因祸得福。

    温父望向女儿的目光里,透着难言的欣慰。

    温婉觉得她爹今日看她的眼神格外的暖,连带着她的心情也好上许多。

    “爹,我婆婆已经瞧好了日子,过不了几天,我们就得拖家带口上京城去了。”温婉说“往后在京城扎了根,可能很少有时间回来看您,您可一定要保重身体。”

    这话温父听了挺感动,连连点头,“闺女你也是,不管在哪,都要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娃,别让爹担心。”

    温婉心下软和,唇瓣弯了弯。

    周氏买了只芦花鸡,过来让温顺去帮忙宰杀。

    陪这对父女坐着,温顺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一句话都插不上,早就待得不自在,他娘一喊,撒丫子直接往外头跑。

    温父怕闺女介意,叹气道“野惯了,这会儿说什么他都不太听得进去。”

    温婉知道继弟读书不行,跟着当爹的做生意倒是花了几分心思,就劝道“我之前听相公说,顺子有经商头脑,爹不妨趁着他年纪小好好栽培栽培,没准将来能闯出点名堂来。”

    温父也是这么想的。

    他这个儿子,一提起念书就头疼,压根儿不是那块料,反倒是跟着他做生意还有两下子,否则不至于大老远地跟着他去进货,路途中吃馒头就咸菜也不喊苦喊累。

    听到怀里的小家伙咿咿呀呀,温父低头,被小爪子揪了胡子,惹得他哈哈大笑,笑声里饱含宠溺。

    有温顺帮着,周氏没多会儿就做好了饭,亲自给温婉盛了碗鸡汤,让她趁热喝。

    温婉接过,道了声谢。

    还没出嫁的那些年,后娘虽不至于指着鼻子骂拎着棍子打她,但也没给过啥好脸色,更别提亲自给她盛饭盛汤了。

    但通过上回给她伺候月子那事儿,温婉发现后娘变了不少。

    一开始她以为是她爹逼着周氏去的,期间还劝过后娘,说自己有婆婆照料,真没必要让娘家人再见天儿地守着,县城里还有这么大个铺子要照管,让她早些回来忙铺子的事儿。

    周氏当时只是笑笑,说她嫁到温家这么多年,也没个闺女,如今继女生娃了,她这个当后娘的亲自伺候也是应该。

    不管真心还是假意,反正那段日子,进宝的屎尿布都是周氏亲手搓的,有时候婆婆忙不开了,灶上的活儿也是周氏在干。

    俩人照顾得太细致,以至于温婉觉得自己坐完月子胖了好几斤,瓜子小脸都快变成圆脸了。

    饭后,温婉主动去厨屋帮周氏收拾。

    周氏没让,让她回屋抱孩子。

    见温婉拗不过要抬脚出去,周氏突然想到了什么,问她谢家是不是也要上京了。

    温婉说是,婆婆请人看的日子挺不错,谢家这几天正忙着处理耕田和家里牲畜,打算和宋家一块儿上京。

    周氏又问她,“谢涛一家也跟着去”

    温婉点头。

    谢家是谢姑妈当家,一直没分家,谢正读书那会儿,谢涛两口子没少往他身上烧钱。

    如今谢正出息了,没道理只把爹娘接去京城享福而把弟弟一家撂在一旁。

    挖了鱼塘之后,谢姑妈负责养,谢涛两口子负责卖,这一年下来,收入不少,学到的东西也不少。

    谢正在信上就说了,二弟一家去了京城以后,会想法子让他们开个铺面做生意。

    周氏咽了咽口水,“那谢家的鱼塘打算咋处理”

    听到后娘这么问,温婉大致猜到了她的心思。

    其实如果二嫂家不插手,她都有打算出面说句话,让谢姑妈把鱼塘转给她爹,只可惜二嫂家抢了先,又软磨硬泡请了婆婆出面,谢姑妈怎么着也得给个面子,已经同意转给宋二郎家了。

    听到继女说鱼塘已经转手,周氏有些遗憾,“我还以为,二郎一家会跟着你们走。”

    “那没可能。”温婉道“二房当初是因为三郎身上的霉运才吵着要分的家,如今三郎高中当了官。照理说,三房过得好不好,都跟他们没关系。”

    在这件事上,温婉的态度很坚决。

    马上就要迁走了,二房要觉得这边有什么家具他们家用得上想要过去还行,但要说跟着一块儿上京,就算婆婆同意,她也不能同意。

    ——人家点儿背的时候你当成瘟神,等人转运了混好了你又想往上靠

    有句话说得对,天底下的好事儿,总不会让一个人给占全了。

    当初吵着闹着死活要分家,这会儿就乖乖夹着尾巴做人别提跟着上京,温婉还能敬那两口子有点儿骨气,敢提出来,就别怪她不给好脸。
1...7778798081...4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