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夫小哑妻温婉宋巍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叶染衣
正巧,徐恕问他,“你觉得这事儿蹊跷不”
宋巍不咸不淡地看他一眼,“再有蹊跷,被糟蹋的也不是你,操心那么多,不嫌累得慌”
“你这人真没劲!”徐恕轻嗤,“哥们儿好不容易有点新鲜料跟你吹一把,你没想法就没想法,干嘛老是败我的兴”
宋巍拎起茶壶给他续茶,很轻易就将话题转移,“将军府最近如何”
知道他要问宋小妹,徐恕立马收了胡侃的心思,如实道“都是做戏,反正我们家不会亏待她。”
将军府的确没有亏待过宋芳,不管是吃穿用度还是主子下人对她的态度,那都是极好的。
不过宋芳坚持要回去,也并非是为了享受将军府的待遇。
她这人有原则,做人不能忘本。
当初是因为和将军府交换了条件,自己才拿到名额入的鸿文馆,如今就算哥哥考中了进士,她也做不到过河拆桥一脚把人给踢开。
良心上过不去。
该配合徐恕演的戏,宋芳每天都演得很投入,毕竟那是分内之事。
宋巍说“家妹已经十九岁,不适合再继续待在将军府了。”
徐恕心下一咯噔,“你是想凭着自己的进士出身,把她那个名额转到你名下来”
宋巍颔首。
徐恕没有立即答应,心里的感觉有些微妙,像是已经习惯了每天和宋小妹私底下互掐,再去老太太跟前秀恩爱。
突然有一天这种日子不再继续,他觉得哪空了一块,整个人都提不起精神来。
傍晚,徐恕还是一如既往地去鸿文馆接宋芳。
他今日没骑马,趁着旁人不注意,跟着宋芳上了马车。
宋芳被他吓一跳,“你又想干嘛”
徐恕懒洋洋地斜靠在大迎枕上,单手托着腮,直勾勾盯着她。
宋芳头皮发麻,皱皱眉头,“有什么话你直说。”
“哥们儿就想知道,你会不会做出尔反尔的事。”
宋芳瞪他,“谁跟你说我出尔反尔了,这不是已经回将军府了吗”
“可是你三哥说,他要把你入鸿文馆的名额转到他名下去。”
这么做意味着什么,宋芳一听就明白。
意味着她从今往后和将军府彻底划清关系,再无瓜葛。
关系肯定是要划清的,只不过宋芳的原计划是等自己从鸿文馆毕业出来,她没料到三哥这么快就想把名额转到他名下去。
“你三哥还说,你已经十九岁,该嫁人了,不能再在将军府待下去。”
徐恕说着,特地拿眼睛去瞧宋芳的反应。
宋芳没吭声,陷入了沉默。
三哥的担忧她能理解,要是在宁州,她这个年纪的姑娘娃都能打酱油了,再不济,也该像同岁的小嫂嫂那样怀了身子或者刚生下来。
可是,她如果这时候成亲,就没办法继续去鸿文馆。
而去了鸿文馆,等学成就二十出头了,到那个时候,就算她把自己脱胎换骨成了大家闺秀,也很难挑到中意的夫婿。
乡下都很少有人家愿意要个上了二十的老姑娘,更别提这是京城,一旦年纪暴露出去,旁人第一个想法肯定是她有啥见不得光的隐疾,否则不会到了二十还没许上人家。
徐恕见她满脸纠结,挑眉道“是去是留,你自个儿琢磨,反正哥们儿不逼你。”
宋芳心中恨恨,这人一开口就先给她敲了个“出尔反尔”的警钟,她一旦提前离开将军府,必定背上背信弃义的骂名。
这还叫没逼她
可是就算徐恕不逼,她自己也不能干那么没品的事儿啊!
纠结好半晌拿不出主意,宋芳只好找借口推脱,“等我爹娘来了,我问问他们对我亲事的意见,到那时候我再给你答复。”
——
保护宋元宝回乡的,除了徐恕安排的护卫,还有长公主的暗卫。
小家伙没有他爹的倒霉体质,一路上好吃好喝好睡觉,感觉都没怎么熬就到了宁州。
宋家这边正在筹备满月宴。
乡下地方的妇人坐月子很少有坐满的,差不多了就得跟着下地干活儿。
宋家的儿媳妇待遇要好得多,不管是已经不在的大郎媳妇,还是只会生丫头的二郎媳妇,甚至是前不久才开嗓说话的三郎媳妇,一个个都是满打满地坐。
只不过大郎媳妇和二郎媳妇头上,因为条件比不得现在,月子期间的吃食可能差了些,但要说比起别家来,也算是拔尖的了。
到了三郎媳妇,从几个月的身子就开始见天儿的燕窝伺候着。
坐月子以后更甚,人家爹在县城开铺子,有钱,后娘亲自来伺候,带了一堆补品,婆家又隔三差五杀只老母鸡给她炖上,平日里不是花生猪蹄就是鲫鱼汤。
月子坐成这样,当真如同她出嫁时办的婚礼,是这十里八村独一份儿了,多少小妇人红着眼羡慕宋家儿媳有福享。
就有人说,“当初让你们嫁,一个个见着宋三郎就跟见了瘟神似的,躲都躲不及,这会儿才知道后悔晚了!”
“那我咋知道宋三郎这么有出息,能考上举人老爷啊!我要早知道,哭着喊着我也嫁到宋家去。”
“早知道个屁!我看你就是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
——
宋元宝进村这天,引起的轰动足足有他爹当初从京城回来的双倍。
为啥
因为这娃臭显摆,他不让徐家护卫在外头等,直接带回来。
想想,那么大一辆马车,外头齐齐整整地随着两排护卫,马车里坐的不是官老爷是啥
听到声儿的村人一个个往这边赶,都想着准是宋巍在京城考中当了官老爷,衣锦还乡来了。
马车里的人还没下来,外面就先夸上。
“我早就说过,三郎他不是一般人,瞅瞅这马车的派头,得是多大的官儿啊!”
“还有护卫使唤,官阶肯定不低。”
“那还杵着干啥,赶紧的,给官老爷行礼!”
说着,一个个扔了手里的农具齐刷刷往地上跪了。
马车里宋元宝打个哈欠,撩帘下来。
众人一瞧,是个娃娃,没见着宋三郎。
“元宝,你爹呢”
宋元宝一脸真诚,“我爹没来。”
“没来你咋能骗人呢”
“我们可全是你长辈,给你跪下你也不怕折寿”
“这娃就是欠收拾!”
宋元宝扫了眼众人,“我一没让人到处宣扬我爹坐着马车回来,二没请你们到我家门口来下跪,还不都是你们自个儿自愿的,这下发现跪错了人,怨不到我头上吧”
“嘿!你两句你还来劲儿了是吧”
宋元宝双手抱着脖子扭了扭活动筋骨,他不似他爹那样有耐性跟刁民讲道理,直接吩咐护卫,“看守好院门,谁要是敢在我家门口闹事儿,不用客气,直接打出去!”
在村人一个个愤怒的眼神下,宋元宝笑了笑,“忘了跟你们说,我爹已经考中当了官,你们就算想造他的谣,也得先有上京的资本。”
“……”
先前还以为是宋元宝故意耍他们,一听宋巍真当了官,全怂了。
宋元宝不乐意听他们大转弯的奉承话,直接抬脚进院门。
周氏蹲在水井边给进宝搓尿布,见到宋元宝,笑着打了声招呼。
宋元宝有些意外会在自己家见到周氏,但还是笑着喊了声“姥姥”。
周氏面上笑容明显增多。
以往这个小兔崽子见着她都是爱睬不睬的,今儿个还是头一回管她叫姥姥,想来是跟着三郎去了一趟京城,学规矩了。
宋元宝没在院里逗留,直接去掀西屋的布帘子。
温婉正在给进宝换衣裳,小家伙太小了,细皮嫩肉的,又好动,温婉一拉他胳膊他就往回缩,死活不让换。
温婉怕弄疼他,让婆婆在一旁帮着。
突然见家里多了个胖崽儿,宋元宝有些傻眼,杵在里屋门口半晌没动弹。
给小家伙换好衣裳的时候,温婉转头,刚巧看到宋元宝,笑着打招呼,“元宝,你回来了”
这猝不及防的一句问候,直接让宋元宝如遭雷劈,更不会动弹了。
183、三郎的霉历史(3更)
见宋元宝傻站在原地,宋婆子过来拉他,“怎么着,去一趟京城,都不认识你娘你奶了”
直到宋婆子拉了凳子给他坐下,宋元宝才回过神,眨巴眨巴眼睛望着温婉,感觉像是在做梦,“娘”
他试探着问了一句,发现自己语气有点儿虚,似乎怕刚才听到的声音只是幻觉。
温婉看出来他一时半会儿难以接受,笑了笑,没再出声吓他。
宋婆子说“你娘生进宝那天就开嗓了,怕打扰你爹考试,没写信去京城。对了元宝,咋就见你一个人,你爹呢”
又是弟弟进宝,又是娘开了嗓能说话,这信息量有点儿大,宋元宝短时间内还需要消化,就没马上回答宋婆子的问题。
过了会儿,才低声道“爹没来,他考中探花郎当了官,已经入翰林院任职了,告不了长假,让我来接娘和爷奶去京城。”
“啥探花郎”
你要说会试、殿试、一甲进士、二甲进士之类的陌生词汇,宋婆子指定两眼一抹黑,还得问你那是啥玩意儿,但你要说探花郎,她马上就明白了。
状元、榜眼、探花。
三鼎甲这响当当的名头,没见过也听过,戏文里就常出现。
只不过宋婆子觉得,自家儿子高中探花郎这事儿,比戏文还戏文,听着像假的。
“元宝,你没开玩笑吧”
“这么大的事儿,我能开玩笑吗”宋元宝说着,回忆起他爹跨马游街那天街道上人山人海的盛况来,说他爹因为长得太好,被阁楼上的姑娘抛了好多绣球,不过他爹机智,全避开了,一个都没砸中。
温婉靠坐在床头,怀中抱着进宝,脑海里不觉浮现出相公穿红袍的样子,上次见他穿一身红,是在三年前成亲的时候,她至今都还能回忆起他拿着秤杆挑开自己盖头时的细节。
那时候她见他,脑海里只剩俩字好看。
虽然这次因为要生宝宝留在宁州没能亲眼得见,温婉还是不难想象,相公肯定比成亲那年还好看。
不过,比起相公高中探花郎的好消息,温婉更想知道他在考前都经历了些什么。
“元宝,你快跟我说说,我没在的这几个月,你爹都碰上什么事儿了”
温婉总觉得,进宝出生前一刻钟自己看到的那些,或许会是真的。
宋元宝说没碰上什么大事,只不过上京途中他爹削水果的时候不小心划伤了手,到了客栈,沐浴又不慎跌倒把脚给崴了。
除此之外,一切顺遂。
温婉沉默,不是信了元宝,而是察觉得出他在撒谎。
既然要瞒着,说明是真碰上不好的事儿了,眼下婆婆在,若是自己刨根究底问出来,非但帮不上忙,还会让婆婆跟着提心吊胆。
“那你爹手上的伤养好了没”温婉看向宋元宝,又问。
宋元宝说没到京城就好了,否则也不能顺利去参加考试,还直接高中探花郎。
周氏洗完尿布,探进半个脑袋来问外面那几个护卫怎么招待。
宋婆子这才反应过来还有客人,忙打开帘子出去把人请进来喝茶。
宋元宝从凳子上抬起屁股,挪到温婉的床榻边坐下,视线看向她怀里的小家伙。
天气越来越热,温婉怕小家伙柔嫩的肌肤受不住闷,白天气温高的时候就没用襁褓,把他身上的棉袄换成绣着虎头的大红兜肚。
这会儿小家伙的胳膊和小臂露在外头,肉得像两节莲藕,中间有明显的分界线,瞧着就软乎乎的。
宋元宝都不敢碰他,可是看了一会儿,实在憋不住,主动伸手轻轻握住他的小手掌。
滑滑嫩嫩的肌肤触感,让人不忍心加重一丁点的力道,怕弄疼他。
见小家伙冲自己咧了咧嘴,宋元宝心里软得一塌糊涂,问温婉,“娘,弟弟是叫进宝吗”
温婉“嗯”了一声,“你奶奶取的小名,大名等见到你爹再让他亲自取。”
“为啥要重新取大名”宋元宝似受到不公平待遇地瘪瘪嘴,“我都能叫元宝,弟弟叫进宝不是挺好的吗外头人一听就知道我们是两兄弟。”
温婉感受到来自十一岁孩子的抗议,唇边轻轻莞尔,“那你觉得元宝好不好听”
“好听,进宝也好听。”
“等上了京,你爹要是也觉得好听,那咱往后就管小家伙叫进宝,好不好”
“万一爹觉得不好呢”宋元宝郁闷,他爹如今可是有头有脸的翰林院编修,总不能真给小儿子取个大名叫“进宝”吧这要传出去,会让同僚笑掉大牙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