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唐之极品皇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月初三

    不过,她又随机一想,似乎明白了什么,自语道,“不会吧”

    李恪来过侯君集的璐国公府,正好选的是侯君集不在的时候。

    所以,当下人将他请到客厅,让他稍等的时候心里很平静。

    他顺势坐下来一边喝茶,一边欣赏挂在墙壁上的水墨画。

    侯君集不在,他正好在候府待上片刻,这样他即使离开了,也能圆了答应拜访侯君集的话,何乐而不为呢。

    正在他全神贯注的欣赏一幅水墨画的时候,就听见身边一个声音说道,“候若依见过汉王殿下。”

    他听到声音,微一转身,顿时大吃一惊,这不是元宵灯会上的那个绿衣女子又是谁呢

    恩

    她怎么成了候若依了

    不对啊,难道他是侯君集的女儿。

    如此想着,气氛顿时有些尴尬。

    若依见李恪看着她,俏脸微红,低声道,“殿下觉得刚才你所欣赏的这幅画如何”

    李恪被若依一问,这才发现自己失态,忙道歉道,“候小姐还请见谅,本王失礼了,元宵灯会一别数月,今日能在此地相遇,深感荣幸。”

    “若依也是。”

    若依轻声说道,她的眼神中露出了浓浓的情意,让李恪看的有点吃惊,她难道是喜欢上了自己。

    又觉得这话不通,自己有什么值得别人喜欢的呢

    所以,他不知道如何作答,半响才道,“淡墨轻岚为一体,用笔细腻,黑、白、灰三色运用的极好,层次分明,此画倒是别有一番韵味。”

    水墨画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

    所以,他认为眼前这幅画能做到这样的意境,已经是相当的不错啦。

    若依听到李恪的评价,浅浅一笑,“谢谢殿下夸奖,淡墨轻岚为一体这句话若依不敢承受。”

    “不敢承受”

    李恪疑惑道,“难道这幅画是你画的”

    “正是若依所画。”

    若依轻声答道。

    李恪看着眼前的若依吃惊不已,他没有想到若依不但善文辞,还工绘画。

    心里不由的感叹,自己学画数月,都不及人家的十分之一啊。

    突然,他又觉得好笑,怎么又拿自己跟她比呢。

    “候小姐大才,本王深感佩服。”

    他由衷的说道。

    若依看着他的表情,他的眼睛没说谎,他是真心的在夸奖自己,顿时心中高兴,但还是说出了自己的不足,“画虽不好但也过得去,只是上面落款题词的书法就有点不敢恭维。”




第144章 只羡鸳鸯不羡仙(下)
    李恪听她这么一说,再细细欣赏,确如她说,字体笔力不够,书写功力还不是很成熟,不由叹道,“倒也无妨,书法一道只要你以后勤加练习,也能弥补现在的不足。”

    话一说完就觉得有点后悔,感觉自己说的有点好为人师了。

    但是此话听在若依耳中,是李恪教她如何习练书法之道,俏脸微微一红,低声说道,“谢谢殿下指点。”

    然后,她抬头似乎鼓起勇气似地道,“殿下书法精湛,若依想让殿下为若依的画题字,不知道殿下可否答应”

    她说完这句话之后,他的心扑通扑通的一阵乱跳,深怕李恪拒绝她。

    李恪看到她眼神中露出一丝的恳求,突然间觉得自己的心里好像一疼,随口答道,“可以,只要侯小姐不嫌弃本王的拙笔。”

    若依听后,脸上露出了喜色,而李恪奇怪自己刚才为什么看到她恳求的眼神后心里会产生莫名的疼痛。

    李恪答应了若依在她画作上题字,若依便将李恪带到了自己的闺房。

    起初李恪不知道这就是若依的闺房,但是当他坐在书桌旁边,细心打亮,这才发现自己就在若依的闺房。

    只是若依闺房布置的极为精巧,书房和卧房连在一起,书房倒是占了一大半,而旁边帘子背后露出的凭窗可能就是她的闺房。

    不由得骂道,“自己一个男子怎么就这么大意,怎么能来到人家姑娘的闺房呢,太有失礼数了。”

    然后,内心后悔不已。

    但他见若依专心的在给她研磨,丝毫没有将他带入自己的闺房而表现出忸怩之态,不由的暗骂自己无耻,“人家姑娘都没想什么,倒是自己想的太多了。”

    如此一想,心里不安的情绪倒是稳定了下来。

    若依研完墨之后将一幅卷轴打开。

    举目望见的便是一个体态大方,恬静优雅的貌美女子。

    看到这里,李恪心里浮上了三个字仕女图。

    但见画中少女栩栩如生,特别是她眼中那一抹柔情好似要融化眼前的万里冰川。

    那种神情,那种神态,足以表达世间任何一种爱,对心爱之人的思念和爱。

    “确实是一副上乘之作啊”

    李恪说道。

    然后,他提起笔,沾上墨,终究难以下笔。

    因为这幅画画的太好了,他不知道该在上面题上什么诗句。

    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一首不相符合这幅画的诗而影象了这幅整体所要表达的情感。

    若依也不催促他,就那么静静的,柔情的站在他身边看着他。

    对她来说,此刻能站在李恪的身边看他聚精会神的思考,看他一笔一划的写字就是她最幸福的一件事情。

    半响,李恪终于想到了一首诗,大笔一挥,刷刷几笔便将诗句写到了仕女图上。

    等李恪写完,若依方才拿起仕女图细细读起来,“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若依轻柔的声音读到这里不由得痴了,她没有想到李恪真的体会到了这幅画的意境。

    这幅画她就是因为思念李恪而做,她是将自己的情感寄情于画中女子,让她表达自己对李恪的思念爱慕。

    “人生能有如此之人懂得自己,明白自己。

    自己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自己能在此生遇到他,并且爱上他,是自己的幸福。”

    若依想到这里,心中欣喜,眼圈微红。

    李恪见状,忙问道,“侯小姐你怎么了”

    “你还叫我侯小姐,难道就不能叫声若依吗”

    若依突然娇斥道,她微微发红的脸,还有那双深情的双眼让李恪突biqukubiz然感觉到好像就是画中人一样。

    李恪仔细的注视着她,看到若依布满泪水的双眼,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地方得罪她了。

    但他在看到若依那充满泪水的双眼的时候,心里也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怜惜之情,有一种将她拥入怀中的冲动。

    最终,他还是制止了自己的冲动,小声道,“若依,你没事吧”

    然后将自己随身带的锦帕递给了她。

    若依接过李恪的锦帕,稍微稳定了下思绪,这才发现自己刚才的失态,忙道,“殿下,若依因为刚才的这首诗而感动失礼了,汉王殿下恕罪。”

    李恪听到若依说的是因为诗,而不是因为他的缘故,心里安稳了不少。

    然后,又跟她谈论了一些自己关于后世绘画方面的技巧,这才起身告辞。

    若依看了看天色,知道李恪已经在自己的闺房待了一个时辰,她心里舍不得他走,但又没办法,只能轻声的答应。

    李恪看她眼神不时又露出的忧伤,忙道,“若依,你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到本王府上一叙。”

    若依听到李恪这么句话,脸上方才有了点喜色,将他送出了自己的闺房。

    李恪和若依出了闺房,转过走廊,通过庭园,再拐过一条走廊,就到了前厅的正门。

    只是他的运气实在不好,正好碰上了风尘仆仆回府的侯君集。

    李恪一看到侯君集就暗自叹道,“真是自找苦吃啊,自己点子怎么这么背,就要走了却撞上他。”

    然后,他还在侯君集的身后看到了苏定方,心里疑惑道,“怎么定方也回来了”

    侯君集看到李恪,再看他身边自己的女儿若依,见她一脸欣喜的样子,顿感安慰,也不在意若依数月不见的消瘦,和苏定方上前施礼道,“末将见过殿下。”

    “璐国公不用行此大礼,本王实不敢受。”

    李恪微微一抬手说道。

    然后随苏定方说道,“定方你怎么也回来了”

    侯君集见李恪问苏定方,在苏定方还没有开口之际说道,“今日听府中下人禀报说殿下来到府上,末将急忙赶回,总算是在殿下没有离开之前回到了府中。

    正好我发现苏烈也好久没有回过汉王府了,就把他一起带了过来。”

    然后一摆手,“殿下请到客厅说话。”

    李恪无奈,只能又回到客厅,坐定之后说道,“璐国公数月都住在军营,为大唐不辞辛劳,本王深感佩服。”



第145章 简单的对答
    侯君集自从组建新军之后就一直待在西山大营,数月都不回家,连自己最疼爱的女儿都不曾来看望一眼,确实是一个恪尽职守的将领。

    此刻听到李恪的称赞,他心里也顿感安慰了不少。

    略显疲惫的说道,“新军关于大唐今后对外战争的军事实力,末将不敢有所懈怠。

    如今士兵甄选,军营修建已经完成,新军的训练工作也基本到位,末将心里总算是踏实下来了。”

    听侯君集如此说,李恪心里也是动容,不管侯君集此人是否像李世民所说的喜欢自我夸耀,爱慕虚荣的人。

    但他至少对大唐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个军人,他做到了对国家主权领土和荣誉的捍卫,对百姓生命的保护。

    所以,就凭这一点,他要好过很多历史上卖国求荣的枭雄。

    “璐国公操练新军,以后有什么需要本王帮忙的请直言,本王一定尽力而为。”

    李恪对这样为国家为人民付出一生的军人深感佩服,所以除开了他对侯君集历史上的评价,凭自己的理性认识说出了这句话。

    “末将在这里谢过殿下,如果以后新军真需要殿下相助,一定会找殿下。”

    侯君集也没有推辞,然后看了坐在李恪身边的苏定方,“苏烈,你是第一次来到我的府上,如此沉默不言,难道你有什么心事

    。”

    苏定方心里正想着回府后如何跟李恪汇报一下这段时间自己训练重骑兵的事情,就听到侯君集说,抬头歉意道,“末将有些走神,还望大将军和殿下恕罪。”

    “你负责重骑兵的组建,训练等任务,身上的担子不轻。”

    侯君集说道,“你如果有什么难处可以跟我提,也可以跟殿下提,千万不能总想着一个人解决给自己增加压力。”

    “末将确实对重骑兵的马匹问题不是很满意,现在将士们所乘之马用到训练上足以。

    但是,如果真要上场杀敌,还是缺少爆发力和烈性。”

    苏定方如此一说,侯君集倒是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他多年征战,对于战马对骑兵的重要甚为明白。

    但他心里有点疑惑,同样在战马配备,轻骑兵那方面好像没有这样的问题出现。

    苏定方似乎知道侯君集在想什么,补充说道,“重骑兵最大特点是短距离冲锋,所以马匹的爆发力是重中之重。

    而且,重骑冲锋陷阵,马如果太过温顺势必会降低战场气势,甚至会影响到士兵在冲锋陷阵时的正常发挥。

    所以,末将才有此担心,而轻骑兵本身机动性掩盖了这一点,才不会被众人注视。”

    苏定方如此解释完,李恪心中赞同不已,他也看过很多骑兵对步兵的厮杀,除了骑兵手上的兵器之外,他们本身的马匹不知道用自己的铁蹄踏死了多少人,在厮杀之中起到了极大杀伤力。

    所以,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重步兵,其他的步兵在遇到重骑兵之后只能像夏日的麦子一样被他们收割,根本就没什么反抗的能力。

    “恩,定方的这个问题本王觉得还是要重视起来。”

    他询问似地的跟侯君集说道,“不知道新军训练的马匹来自何处”

    “是我们大唐自己培养的良马。”

    侯君集说完后,微微叹息一声,“可是这样的良马放到突厥人眼中,就等于是劣马。

    所以,大唐跟突厥的实力不是输在士兵身上,而是输在马匹上啊。”

    随即他又道“苏烈大才,能协助我组建新军,在军营又参与士兵训练的方案制定,分担了我的不少压力,这倒是要感谢殿下。”

    “璐国公严重啦,定方大才,本王要是不举荐于他,就是对大唐的不忠,对百姓的不义。”

    李恪沉声说道,“如果真是如此,那本王就成了大唐的罪人了。”

    侯君集听到李恪这句话,讪讪一笑,内心不由的想道,“此子确实厉害,一句话就把自己举荐亲信的理由说成了对大唐和百姓的负责,这样谁还敢说他的不是呢。”

    不过他随即一想,又觉得李恪确实有说这句话的本钱,那就是苏烈确实有才。
1...7172737475...2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