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歌荀令[三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yana洛川
然而,郭大军师这一回非但没有冷嘲热讽,反而格外大度的朝吕奉先笑了笑。
笑话,这时候要是和吕奉先闹翻了,文若肯定将他拘在昌邑,甚至将刚才说的那些抛之脑后直接让贾诩出去了。
他郭奉孝可没这么傻。
被郭嘉难得的好脸色吓了一跳,吕大将军连话都忘了说,眼睁睁的看着荀和这人离开,直到看不见人了才一拍脑袋反应过来。
这郭奉孝这么吓唬人,心里指不定怎么编排他,他可不能被骗过去。
主公不喜手下人中生嫌隙,他就暂且让这身上没有二两肉的家伙先高兴着,等以后有机会了再说其他。
贾诩对自己留在昌邑没有感到意外,若是荀真的让他跟在吕布身边去宛城他才要惊讶。
人心有远近,他可不认为短短几日间就能让曹操手下的人接纳他。
不过,虽然没有让贾诩离开昌邑,荀也没想过让这人闲着,好歹是一代奇才,只放在家里看着是怎么回事儿。
留守后方,最不缺的就是各种琐碎的事情,正好,也能让贾诩熟悉一下工作,将心里的那些小心思都好,得最后得不偿失。
做好了打算,荀也没有藏着掖着,在议事厅直接就和贾诩说了,城中庶务他们俩一起处理,也算是人尽其用了。
看着荀一脸正经的样子,贾诩竟说不出半句反驳的话来。
这人在尝试帮他融进来他知道,但是也没想到会是这么个简单粗暴的法子。
荀家文若在曹营中声望那么高不是没有原因,今日他总算有了直观的了解,这般心性也让人厌恶不起来。
若非曹孟德有荀家文若倾力相佐,身边那一帮子无论放在哪里都出的武将谋士们只怕也不能像现在这般和睦。
荀家文若这一身本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学的来的!
另一边,和郭嘉一同回府的荀正和身边人说些什么,在看到不远处那英姿飒爽的小将时也停下了脚步。
那边站着的不是旁人,正是大公子曹昂。
作者有话要说:小可爱们,这篇文之后的更新会非常不稳定,现在才写了一半左右肯定不会坑,大家放心,就是保证不了日更了。
实在是两边顾不过来了,作者是学生党,还是非常考验发量的工科专业(笑哭),接下来两个月各种考试,为了避变秃这边只能先缓一阵儿,放假之后就恢复更新了。
爱你们么么哒~
第93章
明显等的有一会儿的曹昂看到荀过来眼睛一亮,将嘴里的狗尾巴草吐出来然后拽了拽衣服便大步走了过去。
父亲去洛阳已经有些时日,他在昌邑每日跟着各位师傅学习,也没有能偷懒的机会。
不知道是不是远在洛阳的父亲听到了他的心声,今日竟然传信回来说他足以出去历练,若是荀先生允许便可以带兵了。
总算知道前几日先生们的考效是什么意思,曹昂喜形于色,拿着信件便跑到这边来堵人,身边人拦都拦不住。
没有听到旁边人说的“荀先生
清歌荀令[三国] 分卷阅读126
现在在议事厅”“公子在府中看会儿书”之类的话,直到来到荀府邸,被门房提醒了之后曹昂才意识到荀和他这个每天只要跟着各位师傅学习的人不同,先生主持着昌邑的各种事情,哪儿有时间每天在家中闲着?
稍稍冷静了下来的曹昂让身边跟着的人都回去,他也没有进去等着,就这么站在门口不知道从哪儿找了根草叼着玩。
毕竟第一次得到父亲的允许带兵,这和以前跟着几个堂兄玩玩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他终于达到父亲的标准了!
兴奋的不行的曹昂一刻也闲不住,在旁边的门房恨不得去议事厅将荀请回来的时候,被千盼万盼的人终于回来了。
“先生。”少年人清亮的声音很容易便让人心生好感,曹昂快步走到荀身边说到,“父亲有言,昂已近及冠,足以独当一面,究竟前往何方还请先生安排。”
门房松了一口气,看荀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便接着回去守着了。
大公子这么心急,这么让先生撞上也不知道能不能让先生放心,若是因为这个再被拘到家里,那可就真的不好了。
对视了一眼之后,几人虽说接着回去站岗了,但是注意力却依旧放在了旁边没有进府的荀曹昂身上。
“既然如此,还请大公子随进来。”脚步顿了一下,荀看着这意气风发的少年,唇角不自觉的有些上扬。
也是,主公对大公子疼宠有加,在有余力的情况下自然想多培养几年,这么一来以后也能多些经历少些危险。
不能这么站在门口说,荀拍了拍曹昂的肩膀,示意和他进去再说。
以防万一,宛城是绝对不能去的,主公既然让他来安排,那洛阳也是去不得,这么一来,还真得好好考虑考虑。
被带到书房坐下,第一次来这儿的曹昂只小心瞥了两眼,也不敢有太大动作,这间书房里有多少机密他不知道,但是他知道那些东西还不是现在的他能接触的。
乖巧的坐在那儿,曹昂抬头看着将案几上的竹简放到一边的荀,眸中全然是即将带兵出战的跃跃欲试。
身为曹孟德的儿子,他可不是什么一心只想躲在旁人庇佑之下的无知小儿。
没有直接说要让曹昂去哪儿,荀将简陋的地图拿出来铺在案几上,然后抬眼看向曹昂问道,“大公子自己可有想法?”
自己?
有些怔愣的曹昂想了一下,然后斟酌着开口,“先生觉得,昂随奉先将军一同前往宛城如何?”
原本以为自己没机会开口,没想到荀先生没有直接安排,反而先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曹昂心中有些激动,直接将肖想已久的念头说了出来。
他知道自己年轻没什么经验,就算有父亲发话荀先生也不会让他单独出去,但是这都不是问题。
他如今已经不小了,张文远说过他在这个年纪已经跟着丁大人在并州征战四方了,他怎么也不能落的太远。
此次若有机会,他也能证明自己不比张文远那家伙差哪儿去。
微微皱了皱眉头,荀沉吟片刻,然后将地图了起来,“子廉子孝两位将军此时皆在徐州,元让将军等人防着荆州刘景升的异动,大公子为何只想随着奉先将军前往宛城?”
言下之意,外面能让他一展手脚的地方不少,为什么就偏偏选中了宛城?
要知道,虽然张绣占据宛城,但是只看现在的情况,一个小小的宛城对他们根本造不成威胁,这回派吕奉先前去也只是为了节省时间,并不是因为张绣有多难对付。
宛城与许昌离的太近,如果不能尽快将张绣解决了,后续可能会带来很多问题,为了避出现什么不可预料的情况,也就大材小用让吕大将军带兵前去了。
抿了抿唇,曹昂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先生,奉先将军带兵一直所向披靡,吾想多在将军身边学习一番......”
学习?
手指抖了一下,荀微微睁大眼睛,似是确定一般看着曹昂,和奉先将军学习带兵打仗?怕只怕行军打仗的本事没学到多少,却把那人莽撞的性子学的十成十。
这不是说说而已,少年人的心性每个定数,就算再聪颖,也不了要出点什么问题。
和张辽吕布这些从小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武将们不同,曹昂是按部就班被曹操当继承人来养的,正经和人比较不怕,真弄些歪点子出来,这初出茅庐的小子还真不一定能比得过那些毛孩子。
看荀的反应有些不对劲,曹昂有些茫然的抬头,“先生,有什么不妥吗?”
不妥,非常不妥!
微笑着看着曹昂,荀拍拍手站了起来,果断想好将人安排到哪儿去,“奉先那边无需大公子再心,如今徐扬一带形势不稳,大公子过去帮衬着可好?”
啥?
不知道面前这表情变了又变的先生究竟想了些什么,曹昂下意识的点了点头,“也行。”
曹昂心中会不会多想荀不知道,但是他也没打算多说,让大公子去徐州跟着曹仁曹洪,他们都是兄弟,照应起来也更得心应手,总好过一个人悄悄地学些什么不该学的。
不是他想的多,而是吕大将军实在不是什么心细的人,带兵打仗时的敏感度是足够了。让他去照顾人,这不是在开玩笑吗?
“若有机会,还请大公子多注意淮南一带,有不妥之处不要拖着,尽管传信回来便是。”
有什么事情不要傻乎乎的自己扛着,身后有他们在,出什么事儿都不要担心。
听出了荀话中的意思,曹昂有些不解,先生这是对淮南不放心?
“莫要多想,乌程侯父子本事非凡,大公子与之接触之后自会了解。”顿了一下,荀微微低头,“只是先叮嘱一番罢了,大公子独自一人出去,总要多些思量。”
他和乌程侯家大公子孙策一般大,平时也不见乌程侯看的多紧,之前见过的那几面之中大半都是孙策躲着乌程侯到处乱跑,怎么看也不像是该担心的样子。
大概......可能是乌程侯是武将,而荀先生是文人,所以想法有些不同。
总感觉有什么不对,曹昂想了一会儿,却理不出任何思绪,便只能将心里那点儿不对劲压下,然后极其听话的点了点头。
就当是他第一次一个人带兵先生担心的多一点吧。
之后二人又说了些其他事情,徐州如今虽然兵马众多,不只曹子廉曹子孝,夏侯元让等人也在不停平乱,既然要曹昂进入徐州,那就一定得安排妥当。
将如今徐州的局势好好给曹昂说了一遍,荀也不指望这人能听进去多少,只要不出什么乱子就好了。
夏侯将军军务繁忙顾不上其他人,曹洪曹仁
清歌荀令[三国] 分卷阅读127
还好,他们本就在徐州和孙坚父子遥相呼应,若有什么事情也能及时伸出援手。
只希望带上的那些粮草能派上用场。
稍稍叹了一口气,荀没法确定之后的大灾会不会发生,但是却不能不管不顾,数以百万的百姓,不是说说就能略过的。
兖州是他们的老底儿,不管出什么事情都不能动兖州的粮仓,总没有让兖州百姓饿肚子却将粮食送到江南的道理。
但是徐州只之前经历了一场战争,也没经受多少磨难,若是饥荒爆发,还是能分出一二来救济救济旁边的兄弟的。
再说了,徐州扬州水系发达,若是来得及,到时候走水路比陆路也方便不少。
送走了曹昂,和徐州几位将军通了信,荀在昌邑也没有闲着,甚至比之前更为忙碌。
粮草的抽调需要安排,船只的问题也要考虑,他们如今还没有正经的水军,就算有,也没办法一下子分出来这么多人来运粮。
一桩桩一件件的都是事情,他就是想闲着也闲不下来。
昌邑这边忙着,吕布郭嘉那边倒是出了些许状况。
不等吕布带兵到达宛城,那边张绣已经有了反应降!
如此结果,倒也不算太出人意料,只有吕大将军一个有些意犹未尽,这还没开始打就降算个什么回事儿?
当然,刚表露出这种意思的大将军转眼便被郭奉孝几句话不着痕迹的怼了回去。
上兵伐谋,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满脑子打打杀杀,这傻大个还能不能想想别的了?
他们虽然不惧张绣,但是在能不耗兵力的时候自然还是不耗,不是所有人都和吕大将军一样不惧刀剑。
被郭嘉几句话弄的讪讪不再接话,吕布撇了撇嘴,他也就是说说而已,当真作甚。
当然,郭嘉对吕布的话也没放在心上,这就是一个说话不过脑子的家伙,认真才是给自己找事情。
吕奉先带兵一路畅通无阻进入宛城,张绣看上去没有任何小心思,直接将人迎了进去。
形势不如人,他也没有傻到这种情况之下还死守着一个宛城不放。
当年张济因为军中缺粮,自关中引兵进入荆州与刘表起了冲突,在攻打穰城的时候中流矢而亡,张绣随后接管了张济的部队,残兵败将无法与刘表抗衡,他便带兵退出穰城。
之后在荆州官员向刘表道贺的时候,刘景升却不接受道贺,只接受吊唁,落了几滴眼泪之后又派人将张绣招揽了过去。
当时残余兵力不多,仅剩的粮草又在之前的战斗中耗的差不多了,没了退路的张绣便听从刘表的安排,屯兵宛城,成为刘景升在北方的藩属势力。
刘表杀了张绣的叔父,他却为刘表抵御外敌,虽然表面看上去是刘表宽宏大量给张绣找了个退路,实际上是什么样子也就只有这些人心里知道了。
曹操纳了张济遗孀便让张绣心生不满以致不管不顾大动干戈,对于杀叔仇人,他会忠心耿耿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到消息的荀也没有多说,任由郭嘉吕布在宛城布置。
不管张绣打的是什么主意,在鬼才眼皮子底下也要斟酌斟酌,最大的可能还是让人彻底和刘景升离心。
他们如今没有多余的力放在荆州益州一带,但是这不代表他们对这些地方就没有什么想法。
大汉的江山,可不仅仅是中原。
当然,这些事情现在都只是未雨绸缪,但是有郭嘉和吕布在,荀也是极为放心的。
不过现在的他没有心思去想这些了,因为许昌那边传来消息,皇帝要见他。
说到底,荀和刘协的接触不多,上次让他和曹操一同前去洛阳已经足够突兀,这次再单独召见,莫名让人有种之前那个曹操只是个幌子,小皇帝想见的一直都只有他荀文若一个。
也不知道这小皇帝究竟想做什么,一路从洛阳到了许昌也不肯歇了念头。
荀自认为没什么能吸引的了小皇帝的地方,他不是没有在京城待过,当时的小皇帝还不是皇帝,但是如果想见一个人的话也不至于见不着。
当年没有半点动静,怎么这两年心思越来越多?
因为这两年的各种传闻,再加上京城发生的各种事情以及小皇帝的急切程度,荀大致也猜到了小皇帝找他是为了什么。
总归和那所谓的“神鬼”脱不了干系。
第94章
皇帝再次下诏书,就算荀诸事缠身也只能前往许昌,身为汉臣,他没有理由去拒绝也没有办法反抗。
若是能不去,主公自然直接就帮他挡下了,昌邑虽说不是非他不可,但是就这么离开也不是说一点儿影响都没有。
他们现在人手本就不够用,能派出去的差不多都派出去了,昌邑城中能主事的也没留下几个,若是他离开,剩下的事情能让另外几人焦躁上一整天。
原本只是处理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儿的贾诩,现在也只能赶鸭子上架被推上来帮衬着,不然一群人之中只有他一人整天清闲着喝茶散步,等曹操回来就会发现昌邑城中已经没了贾文和这个人。
将昌邑的事情安排好,荀没有多做停留,第二天便赶去了许昌。
这时候若是再推脱,那便是实实在在的对陛下不敬,万一被有心人抓住不放,对他自己或许还没什么大的影响,但是对曹操造成不利可就大了。
他们好不容易有了如今的声望,荀又怎么会因为自己让曹操陷入困境当中?
更何况,现在去许昌也不是全然没有好处,比起昌邑,显然许昌的地理位置更占优势,如今洛阳已经被弃了,在他们占据整个中原之前,东都怕是要一直处于无主的状态了。
没有皇帝在洛阳,对城中百姓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儿,至少不用担心战火波及到身边了。
洛阳虽是京都,但是除却京都的地位之外,说起有什么能被外人看得上眼的还真没多少。
距许昌城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荀便看到了曹操派来接应的人马。
简陋的亭子旁边几匹骏马悠闲的啃着地上只剩下一层的草,不怎么起眼的马车也被放置在一旁没人看着。
瞧着亭子里那熟悉的身影,荀不自觉的勾起了唇角,而后下了马车快步走了过去。
他竟是不知道谁提前将消息传到了许昌,这人来的倒是及时。
“志才。”上下打量了一下,感觉这人和离开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两样,荀这才笑意盈盈开口打趣道,“这里闲到如此地步,志才不在主公身边帮衬着,反而有时间外出?”
“忠才疏学浅,自是不如文若,每日忙的连吃
清歌荀令[三国] 分卷阅读128
饭休息的时间都没有。”瞥了荀一眼,戏志才看着这才分开不过一月就明显瘦了许多的人,出口的话也带了些刺儿。
虽然隔几日便有消息传到耳中,但是竹简上写的文字哪儿有直接看到来的直观。
凉凉的看着荀,戏志才也不像荀这么含蓄,不管旁边跟着的几个士兵便直接将人揽在怀里抱了一下,“着实清减了不少。”
戏志才幽幽吐出一句话,好一会儿才将人放下,只觉得回去要好好和这人身边那几个侍女说说了。
哭笑不得的看着这抓不住重点的人,荀稍稍后退了一步,而后才有机会再次开口说话。
“许是志才感觉错了,在昌邑好好的,哪儿有机会清减了去?”顶着旁边士兵略显诧异的目光,荀淡定的扫了扫周围,然后拉着戏志才上了马车。
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暂且不提,赶紧进城是真。
感叹了一句两位先生的感情真好之后,看着荀自觉拉着人上了另一辆马车,先前那个赶车的士兵耸了耸肩,无奈只能驾着没有主人的马车跟在后面。
果然见了戏先生之后,他们家先生就忘了自己是从哪儿来的了,奉孝先生诚不欺我也。
当然,心里虽然这么念叨了一下,士兵们也没多想,荀先生到许昌来乃是有公务在身,趁现在还没有进城先和戏先生交流一番也是正常。
总好过进了城却什么也不知道,戏先生推了那么多事情特意出城来接人只怕也是抱着这个想法。
先生们的思虑总是比他们周全。
马车里,荀也确实和外面士兵们想的那般想多了解一下许昌的情况,奈何那似笑非笑的戏志才就是不配合。
“这些事情文若到了城中自会知晓,你我多日不见,好不容易见了一面,文若心中就只有那些不甚重要的事情吗?”
马车里空间不大,但也不小,戏志才将暗格里的点心拿出来放在荀面前,挑了挑眉一点儿也不肯松口。
陛下非要见文若,无外乎就那么一点儿小心思,现在来看还无需担心,只要紧盯着那些大臣们不搞鬼就足够了。
有主公在,他们就算想干什么也得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那能耐,毕竟现在的主公和当年的主公不可同日而语,要仰仗着主公庇佑,他们也不敢做的太过分。
大不了......到时候他陪着文若一同过去就是了。
极少见到戏志才这般模样,荀哑然失笑,扶额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不过经过这么一打岔,心里那些沉重的感觉倒是散的一干二净。
如果真的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志才也不会在这儿插科打诨。
也是看出了荀心里的担忧,戏志才拍了拍他的肩膀,“无需紧张,陛下突如其来的想法谁也挡不了,等过些天心思转到其他上面便好了。”
“并非紧张。”一把将身上的手打下去,荀眉头展开,眼底尽是笑意,“陛下所谓何事已经有所猜测,又岂会紧张?”
所以,你那些所谓“安抚”的想法都可以起来了。
无奈摸了摸鼻子,戏志才叹了一口气,然后定定的看着荀,“只是......想你了......”
身子僵了一下,荀脸上悄无声息浮上一抹薄红,“不过才离开了一月有余,怎么就到了......”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你我分开已有一月,如此向来,岂不是已经过了几十载?”一本正经的在旁边胡说八道,反正车厢里只有他们两个,戏志才也没有太多顾忌,直接凑过去在荀额头上印了一下。
“许久未见,志才的脸皮怕是历练归来了。”
任由这人为所欲为了一阵,荀喘着气将人推开,强忍着白他一眼的冲动说道。
他当初那清风霁月的好友,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么个混不吝的样子?
识人不清啊!
马车里的动静外面的人丝毫没有察觉,以为两位先生在里面讨论着什么家国大事,到了城门处敲车厢的时候都有些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这俩人的思绪。
好在还记着正事儿,戏志才也不逗荀了,掀开车帘让守城的士兵知道马车里的人是谁,然后才能进城。
因为皇帝和朝中大臣几乎都来了许昌,就算是曹操身边的人,要进出城也得经过层层盘查,生怕混进去什么怀有异心之人。
皱着眉头看着周围破败的情况,看惯了昌邑城中的百姓和乐,荀对这里几乎和刚经过一场劫掠没什么区别的样子更加难以接受。
好好一座城,怎么会是这个样子。
回视线看着戏志才,荀语气中带着些许不解,“许昌一早就在主公治下,就算比不过昌邑也不该差太多,怎么会是现在这般模样?”
他自认为对兖州各城的情况了如指掌,这些天因为要迎皇帝到许昌对这里更是多了几分关注,传到昌邑的消息显示一切都好,不过短短几天,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