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出魔入佛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柳明暗
净栋又道:“师父让我问你,”净栋脸色一整,沉声问道,“你难道就要一辈子待在妙音寺里?”
净涪将眼睑垂下,遮去了眼中大半的神色。
净栋见状,又说道:“既然师弟你总会来天静寺的,那这一块名牌,也迟早会是你的,你为什么不下?”
最后,他又加了一句:“师父和师伯都是这个意思。”
净涪脸色一动,抬起头,看了净栋一眼,双手接过了那块木牌。
净栋见了,脸上闪过一丝笑意。
净栋看着净涪郑重地将木牌起,忍不住又再问了他一次:“净涪师弟,你现在真的不愿意留在寺里?”
将木牌起的净涪听见净栋的问话,抬头看了净栋一眼,认真严肃地点了点头,以表明自己的态度。
净栋叹了口气,无
重生之出魔入佛 分卷阅读114
奈地道:“那好吧。”
两师兄弟又再坐了一阵,净涪才告辞离开。
走出净栋的禅院,净涪脚步缓慢,垂着眼睑前行。一路转过几条岔路口,净涪在一处岔路口站定。
这处路口分出了三个岔道,一处是净涪来的方向,一处向着山上延伸,再有一处却是转到净涪暂居的那一个禅院。
在来到这里之前,净涪本来是想要回去的。但到了这里之后,看着通往山上的那一条小路,净涪忽然心头一动,心中有一个念头生出。然后这念头就像是根系发达的大树一样,在那里稳稳扎下根须,就那样挺直生长着,不动了。
这条路的尽头,在那山顶上,就是景浩界僧众心目中的无上圣地,天静佛塔。那无边的塔林里,安眠着景浩界佛门诸位大德高僧。
如果能在佛法修持的道路上走到佛门净土,得见我佛,能往生佛门净土,那自然是最好。可如果只能入灭,那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安葬在这里。
不需要多大多宽广多辽阔的墓土,不需要多贵重对稀有的丧葬物品,不需要多华丽多激昂的纪念辞藻,只要一座小小的佛塔,只需要一个小小的佛龛,只要一部细小的佛经,对他们而言,就已经足够了。
虽然当年的净涪有意无意下,曾让无数的佛门大德心愿难了,甚至未能回归这一片塔林,只能零落在外。这个时候站在这里的净涪,竟然忽然就想要去看上一看。
如果是以前,净涪是肯定不会去的。别说是去塔林,就是要走到这里,只怕也是九死一生,需要花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办得到。但现在嘛.....
净涪摸了摸袖袋里的那一块刚刚放进去不久的弟子木牌。
他站了一阵,最后还是迈步选了那一个路口,往山上走去。
越往上走,山势越崎岖,但这攀附着山势一路蜿蜒的石阶却都是平整安稳,不会勾动路上行人的思绪,反而会让它们一点点沉淀,慢慢沉寂。
走在石阶上的净涪敏锐地察觉到了自己的变化,这是一种自然而言水到渠成的引导,并不曾刻意,也不曾勉强。净涪也没在意,只是一路往上走。
石阶的尽头,是一片开阔的平地。广阔的平地上,密密麻麻地建立着一座座丈许方圆的龛台,龛台中央,放着一个个暗紫的罐子。
净涪只扫了一眼,便被那刺眼的佛光刺激了一下,接连眨了好一会儿才算是缓了过来。
这山顶上的每一个佛龛里都有一道金色的佛光亮起,在空气中闪耀成一圈圈明暗不一的光圈。从佛龛的外围到塔林正中央,佛光也越渐明亮。而塔林的正中央,那佛龛上的佛光更像是一座顶天立地的天柱,连天接地,普照万里。
净涪只看了一眼,便知道那最中央的那一座佛龛的所有者是谁。
天静寺八代祖师圆微。
那位以一命扭转乾坤的天静寺祖师。
净涪就站在石阶的尽头,望着那一片无边的塔林,看着那一片不断向外辐射着的无量佛光,再没有往前迈出一步。
这里的安静直属于沉眠在这里的诸位佛门大德,他不该去打扰,也不能去打扰。
一道灰色的身影无声无息从塔林里走出,向着净涪走来。
净涪视线一转,直直地看着这个气息敛得彻底的僧人,才一眼,净涪的眼睛就忍不住缩了一下。
这个僧人的眉目处,一片模糊。
他居然也看不清?
净涪心猛地一提,灵觉汹涌而出,在身前展开,却只护定他周身方圆一里,并没有往外扩散。
那个眉目模糊只看出一双眼睛的灰袍僧人正正好在他灵觉的范围外站定,立在那里打量着他。
净涪看不清他的眉目,也看不清他的身影,却能感觉到他那平静寂然的目光在他身上扫过,有欢喜也有喟叹。然而,这样的情绪在他眼中拂过,又很快被冲淡冲散,就连那最后的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
净涪心底皱了一下眉头,面上却依旧平静,他双手合十,弯腰低头,向着这个僧人行了一礼。
僧人似乎想要笑一笑,但他似乎已经忘了怎么去笑,所以最后也只是板平着脸平静地颌首回礼。
净涪站直身体,低垂着眉眼,等待着那个不知名不知来历的僧人的动作。
僧人看了他一眼,绕过他来到石阶前,站在这石阶的尽头往着下方眺望。
那一座历经绵长岁月的古刹印入了他模糊的眼底,却像他以往的每一天所见的那样清晰真实。
山风拂过山顶,没有撩动他的衣袍,却带起了一片山烟。
净涪眉眼一动,往僧人的方向看了一眼。
那被无尽岁月冲淡的模糊人影里,没有深刻入骨的寂寞,没有沁入心脾的冰凉,只有一点慢慢晕染开去的欢喜以及无边无量的安静。
“老僧圆微。”
作者有话要说:就这一周来说,更新时间又得回到晚上了。唉......
好了,各位晚安。
嗯,谢谢两位亲的地雷。
第80章八祖圆微
“老僧圆微。”
净涪猛地站直了身体,不自觉抬起的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惊愕。
老僧看见这个少年沙弥的平静表情终于被打破,心底只觉好笑,眼中也就渐渐地漫上了笑意。
眼前这个少年再是出色,也还不过是一个孩子。
殊不知,净涪为之惊愕的并不是他的身份,而是他这样直接将自己的身份摊开放到他面前的做法。
天静寺八代祖师圆微确实圆寂了不假,但他的神魂并没有进入西天净土,而是滞留在天静寺的塔林里这件事情净涪在还是皇甫成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如果不是忌惮着这位天静寺的八代祖师,当年的皇甫成不可能一直不对天静寺出手,反而放任佛门在道魔相争中缩势力,固守一地。
当年皇甫成的这个决定在魔道的中下层修士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但魔道的顶级修士却都缄然不语的原因。
对于魔道修士而言,佛门和尚是比道门修士更为碍眼更为厌恶的存在。有机会的话,魔道修士谁不愿意将佛门连根拔起?
但就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个圆微的存在,就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位当年天静寺大和尚之首的圆微方丈到了如今究竟实力几何,所以他们才对皇甫成的决定保持沉默,不敢下狠手真正将天静寺逼上绝路。
八祖圆微,是景浩界佛门当之无愧的定海神针。有他在,佛门就有了底气,有了依仗。
净涪不知道这位佛门八祖为什么不往生西天净土,要在这景浩界中滞留,他也不想去知道。他不是真正十二三岁的少年,没有那么旺盛的好奇心。他不理解的是,为什么这位八祖会直接将自己
重生之出魔入佛 分卷阅读115
的身份告诉他。
圆微看着净涪拧着眉头的样子,又忍不住笑了一下,他回头看着下方绵延山脉上的寺院,目光复杂。
圆微不说话,净涪自然也只能安静地站在那里。这山顶塔林上一时安静得只剩下山风吹卷的声音。
“我听说你得一片贝叶禅经,贝叶中记载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残卷。”圆微侧过身来,用一双唯一清晰的眼睛看着净涪,“我能看一看吗?”
净涪点点头,伸手取出那片贝叶,上前两步双手递了过去。
圆微似乎笑了一下,一团模糊不清的东西取走了那片贝叶。
净涪低垂着头,并不去看圆微。
圆微模糊得似乎没有实质的手稳稳地拿着那片贝叶,目光一寸寸梭巡过它,看得极其认真。
看了半日,圆微又将贝叶还了回去。
净涪将贝叶重新回去,就依旧沉默地站在那里。
圆微扫了他一眼,弯了弯唇角,难得起了几分逗弄的兴致:“你就不问问我为什么?”
净涪抬起眉头看了他一眼,便又将目光回。
圆微又笑着道:“你这小沙弥啊......”笑完,他又说道,“虽然你修持的是闭口禅,又不能说话,但你该知道,我佛门有一门叫他心通的神通?”
他心通?
净涪愣了一下,心底一凛,所有在心底闪过的不该出现的心念全部敛,只留下那些本来就应该存在的,只属于净涪沙弥的心念来回流转。
不怪净涪这般警惕。
他心通是佛门一门鼎鼎有名的神通。
如来知他众生心中所念,如实知之。能证得他心通的大德僧众,无须言语,便能看穿看透一个人的心思。
这便是他心通。
但证得他心通的前提条件,是要己心通透明澈,才能以己心观人心,得知他人心中所想所念。
圆微看着愣怔的少年沙弥,面上又是一笑,心头却有些怅惘。
他心通这一神通,他当年确实已经得证,但现在,这神通又如何还能保持下来?
圆微了脸上笑容,目光扫过那片贝叶禅经所在的袖袋,随手将一道气息送到净涪面前。
“老僧虽然早已圆寂,但影响力却还是留了几分,这道气息你下吧,日后遇着事情,或许还能有些用处。”
圆微的目光落在净涪身上,却分明看到了那渺渺远远的将来。
今日因缘已定,日后果报必来,只希望他这个已经圆寂了的老僧还能为他挡去几分风雨。
圆微最后看了净涪一眼,模糊不清的身影陡然在消散在空气中,徒留一道气息顺着牵引归于塔林里属于他的那一座佛塔上。
净涪拧着眉看着虚虚浮在他张开的手掌上的那道气息,一时想不明白。
虽然净涪已经是两世为人,见识阅历卓绝不凡。但他上辈子乃是魔道圣君,对佛门诸事只能说是知道,而不是了解。他对佛门的一切理解认知,绝大部分都是他这一世积累而来。可他现如今也不过是一个十三岁的小沙弥,对佛门认知浅显,见解单薄。所以八祖圆微能够看得清楚的东西,净涪却分毫不觉,懵懂不知。
净涪不知道,《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并不仅仅只是一部佛门真经而已。它其实还指出了另一条证就佛陀果位的路径。
从当年开始,因为寺中隐隐出现的种种流派,圆微一直在冥思苦想,静坐观照,想要找到一个能统合各流派,能让各流派融洽相处的法子。
这样,纷争不断的天静寺就必定能回归昔日平静安宁的日子。
可惜的是,直到他圆寂,圆微还是没能找到这个方法。
实在是太难了。
佛门僧众,重在修心,追求心念坚定,炼就琉璃佛心。能在这一条路上走得顺畅的大和尚们,都是心志坚定,无妄无惑的人。想要将这些坚定自己道路的人统合起来,实在是难如登天。
哪怕到了现在,圆微还是没有找到那一个办法。
可是,也是在某一次禅定中,圆微他忽然醒悟了过来。
天静寺一众大和尚修持,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他们想要参悟世界的真谛,了悟己身存在,寻得大解脱、大欢乐、大自在。而他们修持的方法,他们发展出来的种种流派,不过是他们在到达目的地之前走过的不同道路而已。
既然最后都能到达目的地,又何必一定要强求别人的路和自己走过的路完全一样?
也是至此,圆微才终于了悟。当年的他错了,当年他的那些同门也都错了。他们都想要得到自己同门师兄弟的认同,所以就格外固执地坚持己身,摒弃他道。
执念太过,终生妄念,最后就都错了。
不仅如此,就连他们天静寺对凡俗僧众的态度也错得离谱,而且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也正因为如此,身具大功德的二代祖师即便入得西天净土,也不过就是一个西天无数罗汉中的一个而已。
既然知道错了,那就当然是要改过。
可当圆微终于醒悟过来的时候,他已经圆寂很多年很多年了。天静寺的正统衣钵也已经传到了一百零八代。
百代传承之后,圆微在天静寺的地位确实被提升到一个顶级的层次,但已经圆寂了的他却只能固守在这片塔林里了。
而在日复一日的观察后,圆微也一直未能在天静寺中找到那样一个足以担起这个重担的僧众。
直到后来,他得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现世,直到现在,他看见了这个名叫净涪的少年沙弥......
那一个他一直在等待着的人,出现了。
这个叫净涪的少年沙弥,那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真经,将会引领景浩界佛门再走出一条通向目的地的坦途。
圆微已经很久没有像现在这样坚定了。
然而,每一次变革都伴随着无尽的业火。
圆微也只希望,他能让佛门在这变革的业火中多保存一分理智,多一点冷静,然后走向另一个光明辉煌的未来。
属于圆微的气息归入塔林中央的那一座佛塔后,又很快就安静沉寂下来,再没有一丝一毫的波动。
塔林里通天的光柱依旧光芒万丈,普照万物,支天撑地,那份亘古不变的辉耀依旧让人心折。
净涪就那样凝视着手中那道虚浮的气息在原地站了很久,直到暮色四合,山下庙宇中传来阵阵鼓声,庙宇里的僧众陆陆续续地走入法堂准备进行晚课,他才终于在这样的沉思中醒了过来,有了动作。
就见他摊开的手掌握起,手心上的那道气息乖顺地被他握在手心里,又被他入一尊木质小佛像中,入褡裢安置妥当。
然后,他又回头看了一眼塔林上方的那道肉眼不可见的光柱,对着那道光柱双手合十弯身一礼,才
重生之出魔入佛 分卷阅读116
转身一步步走下石阶。
每走一步,净涪身上的气息都会有些许细微的变化,或微微向上浮起,又或是稍稍往下低压。
这样的一步一变化,到了山脚下才彻底结束。
在最后的鼓声中踏入法堂的净涪已经和平常没有任何的不同,至少,清笃禅师和清显禅师是分不出什么不同的。
他们进行晚课的法堂就在他们暂居的禅院里,法堂不大,在这个法堂里进行晚课的人也不多,就清笃清显两位禅师再加净涪一个沙弥而已。
晚课结束后,净涪才刚要告辞回自己的禅院中去,就被清笃禅师叫住了。
“净涪师侄,你且等一等。”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最近的更新,虽然很抱歉,但很悲催的是,我卡文了啊,卡文了啊......
被卡得欲生欲死的我,要怎么才能被拯救?!
唉,不过总算是好了。这一章挤出来了。各位晚安,我也要去睡了。
最后,谢谢亲们的地雷。
第81章初开法眼
净涪停下了动作,抬头看着清笃禅师。
清笃禅师看着净涪,心底叹了一口气,面上却只道:“净涪师侄,明日会有几位大德上门,你......你也过来吧。”
净涪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也不问为什么。
净涪离开后,清笃禅师看着净涪的背影,侧头对清显禅师叹道:“我们还是到得早了点。”
他们妙音寺的僧众确实是各地僧众到得最早的一队。
清显禅师笑了一下,也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听说他们出门之前还办了好几次法会?”
因为想要参加这一次千佛法会的大和尚太多,但寺中又都需要人镇守,没奈何,只能用辩经分出个高下。
而至于为什么都想参加这一次的千佛法会,清显禅师根本不用心去猜测原因,想要见一见净涪这个沙弥绝对是原因之一。
清笃禅师叹了口气,白眉长须都有些萎靡,但很快就又飞扬了起来,“哈哈,他们也就只能过来看一看了......”
清显禅师看着清笃禅师,不觉摇了摇头,唇边也带上了一丝笑容。
是了,他们也就只能过来看看了,净涪是他们妙音寺藏经阁的沙弥!
净涪不知道两位禅师在后头说的什么,他回了自己的禅院后,关上门就入了定。
进入定境的净涪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参禅定悟,他只将心念意识持定,回照今日的自己。
自他在岔路口前站定,到他踏上石阶,一步步走上山顶,再到他在最后一层石阶上站定,看见圆微老和尚从塔林中出来,最后到他看着圆微老和尚归入塔林,而他从石阶上下来,回禅院参加晚课。
他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每一点心绪波动,都在他的识海中重现,悉数被他看在眼里,一丝一毫都没有错漏。
很久之后,净涪终于松了一口气。
他睁开眼睛,望着上首佛龛里的那尊佛像。
他心通确实玄妙,但却拿他没有办法,否则在最初,他就不会想要拜入大德高僧汇聚的妙音寺。他唯一担心的是,圆微老和尚的道行太高,会让他在不知不觉间放下心防,露出破绽来,被他看个清楚明白。
就目前的状况来说,一切还在他的计算之中。
想到这里,看着佛龛里的那尊佛像,净涪心底又是一凛。
如今他在圆微老和尚面前是无漏无缺的,那他在西天净土诸佛诸如来菩萨面前,又是如何的?
然而很快,净涪又放下心来。
他也不是没有见过佛陀菩萨,那位世尊对他都没有任何异样,其他佛陀菩萨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不对。
净涪笑了一下,将这件事情放下,反手取出圆微老和尚交给他的气息。
虚虚漂浮在他手掌上的那道气息宽宏博大,慈悲包容,隐隐有一股海纳百川之感。但可惜的是,那感觉太淡太虚,其中关碍太多,还没能到达圆融和畅的地步。
净涪看了好一会儿,伸手掐诀,将这道气息封起放好,便再不理会其他,入定参禅悟道去了。
定境之中,净涪忽然心神一动,一点灵光自天灵透射而出,在冥冥茫茫的虚空中徘徊盘旋一阵,又卷夹着些不可名状的东西倒流而回。那点倒流而回的灵光像天水一样在他四肢百骸里流淌了一圈,最后在他眉心印堂处汇聚,渐渐凝聚下来。
那印记出现得突兀,却没让净涪生出半点不自在的感觉,相反,他心头甚至涌现出一股莫名的大欢喜。那欢喜来得自然,来得顺畅,净涪只觉得自己高兴极了。
净涪本来在定中,心境需要保持古井无波的状态,否则就会脱出定境。然而此时这大欢喜的感觉让净涪高兴,但净涪此时却还是在定境之中。
这样的状态很怪异,但净涪却没感觉到半点不对,他还在定境中,他还沉浸在那种莫名的欢喜之中。
他欢喜地看着那点灵光,细细感受着它一点点塑造出一个模样。
眼睛!
净涪耐心等了很久,终于等到那点灵光在他心头构塑出一个大体的模样。看着那个眼睛,净涪心头生出一点明悟。
佛眼。
这是一只佛眼!
净涪睁开了眼睛,然后,他看见了一个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日月依旧,山河俱在,然世界的中央,有一座山。山有八万由旬高,全体由金、银、琉璃、玻构成。山上有诸天,诸天上又居住着天人、伽罗、金刚、罗汉、菩萨和佛陀。
净涪心中有感,知此山名为须弥山。
山下有海,海上又有大小部洲漂浮。这海名为须弥海。
须弥海是真实存在,而须弥山却是虚实之中,真假之间,唯虔诚向佛者才能得见。
山与海,成就了一个世界。
然而,世界等微尘。
他看见,在这景浩界世界之外的无数世界之后,有一座大山伫立。那山和景浩界中央那座须弥山一般无二。
那才是真正的须弥山,世尊所在道场。
而此界的须弥山,乃至无量量个世界中的那一座须弥山,其实不过是那座须弥山的投影而已。
净涪眨了眨眼睛,回远望的目光,转而观照自身。他从来知道,人身上有无数微尘生物生存,所以在当年他第一次看见的时候,他直接给了自己一道避尘术,而且从那之后,他身上的法衣统统都永恒加持了避尘术。
就是后来他重新投胎,修为尽失,又为了不露破绽,这才忍了下来。
那样忍着忍着的,这么多年下来,居然也有点习惯了。
天知道,他当时见到左天行身上光明正大穿着的法衣就无比嫉妒,不为别的,就为了那法衣上加持着的那道避尘术。
而现在,
重生之出魔入佛 分卷阅读117
他终于不用忍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