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念[修真]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扶子不好吃
灵芮仿佛意犹未尽:“我们如今要去往哪处?”
“有个病人,需要诊治。”
灵芮听闻孟亦所言,没有任何犹疑,自然也要跟着去。
走过宽敞平坦的道路,进入一条悠长曲折的小路,小路尽头是一户小庭院,院门开着,院中有两个丫鬟样的小姑娘守着,看起来冷清又干净。
里面想必便是病者人家。
其中一个小丫头见着孟亦,忙迎上来,道:“孟医师您好了,姑娘等候多时了。”
说着,便推开了房门。
孟亦朝她点了点头,便抬脚向里走去,灵芮跟在其后。
进入屋中,走进内室,便看到一女子腿上盖着被褥坐靠在床边,弱柳扶风,面生病态,却依旧风韵犹然,当真应了那句美人姿态,我见犹怜。虽还无法与修真者相比较,却已经是人界倾城之姿。
孟亦将药箱放下,看了看女人的气色,便道:“风寒好多了,再吃两日药,便该痊愈。”
女子羞然低首:“妾也如是以为。”
确定风寒将好,孟亦留下药,便要提着药箱离去。
“孟医师且慢!”那坐靠在床上的女子忽然直起身,面带焦急地叫住他。
知晓孟亦不喜多事,灵芮比孟亦更先回头,玉颜疏离道:“这位姑娘还有何事。”
床榻上卧病的女子仿佛这才看见灵芮,闻她所问,欲言又止。
灵芮又道:“我是孟医师的小妹,有何事姑娘便说,不必多顾虑。”
见
无念[修真] 分卷阅读109
孟医师也看向自己,且对灵芮之话没有反驳,那女子便只好顺着灵芮的话道:“妾名琼芳。”
“灵芮。”
“月后,琼芳病已大好,会代表江苑参加百花游宴。届时,京城里赴考的才子书生,少爷千金,乃至京内百姓,周县之人,皆聚于此,热闹非凡,孟医师……”说到这里,琼芳殷切切抬首看向孟亦。
孟亦对此无多大兴趣,或者说他对这世间万物都已失了看者之心,身处凡尘,恍若世外。
他转身问灵芮:“可想一看。”
灵芮闻言,面上立时绽开清丽笑颜:“要看的。”
于是孟亦对琼芳礼貌道:“感谢姑娘告知,孟某告辞。”
便离去。
灵芮欢欣跟上。
两人走后,院外守着的两个小丫头进了屋中,其中一人问琼芳道:“姑娘若是心悦孟医师,为何不再多留于他?”
原是女子心思,她二人虽未下人,却也是知晓的,只因琼芳便曾问过她二人,若是孟医师这般的人物,可会嫌弃她清倌的身份。
这问题教她们不知如何作答,然也未等她们作答,琼芳便自语道:“不会的,孟医师不是那般之人,在他眼中,我们所有人,都是一般无二的。”
可也正因如此,她的心悦注定没有结果,也注定陷的更深。
如今为何不多留于他?
思及此,琼芳目光不觉哀婉:“我自是愿他多留些时候。我看见他是欢喜的,却不敢靠近,他即便是背着简单的竹篓上山采药,曦露沾湿了衣角,脚边踩着青草与泥污,也依旧不似凡间的人。”
出了那院落,灵芮拦下一人打听了一番,才知晓这百花游宴确实是京城里一年一度的盛世,所谓百花,即是指馥郁芳花,也是指卿卿佳人。到那时,城中街道遍是各色芳花,河上飘着无数雕栏画栋的船舫,那些楼里的花魁们便会各坐其间,姿态艳丽,或歌或舞,再决出个头名来。
恰好月后已是春末夏初,正是百花齐放之时,又正逢科考结束,才子金榜题名,自是一番盛世。
离着百花游宴还有些时日,眼见离科考之日越来越近,京城里都有些凝重的氛围,早些时候喜欢聚在一起饮酒作赋的学子皆闭门不出,埋首苦读,寒门子弟更是如此。
这种时候,京城里若是还有心思吃喝玩乐的年轻男子,便只有那些不学无术的官宦纨绔子弟了。
当朝圣上清明廉洁,却也依旧无法令朝堂清如明镜,能做的便只是削弱他们权利罢了。
这些人虽然在朝堂上没什么实权,但也不是平民百姓可以招惹的。尤其是皇族至亲,只要不是犯了天怒人怨伤天害理的事,平日里耀武扬威些,倒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孟亦钻研凡人医术许多年,见过不少疑难杂症,也看多许多凡人界所著的医书,其中相生相克之道,与修真界有异曲同工之处。因而,本就过目不忘的孟亦在记住那些药方后,便开始尝百草,研新方,再传授给有缘人。
不知何时,他便已经成了每朝每代口中来去捉摸不到的神医,久负盛名。
流传间,神医变成了一辈只传授一人的存在,殊不知,不是只传授一人,而是自始至终,只有这一个人。
传说中还言道神医一脉虽只有一人,但世间还未曾有他治不好的病症。
而比他医术更神秘的,是他的来去无踪,便是有皇家派出了兵马想将他留住,也不过是徒劳。
一日,皇城脚下一小少爷染了怪病,遍寻名医名医却都不可解。
这小少爷乃是长公主之子,长公主又与圣上姐弟情笃,是以自小娇生惯养,幸而品行上没有过什么大问题,虽骄纵也聪明伶俐听人劝解,因此深受圣上宠爱。他这一病,可急坏了许多人。
于是便有人道可找神医。
然而孟亦给人治病,向来随缘,且走且停。碰到病者便帮其医治,从不刻意寻找病人,也不固守在某一处等待病人上门,那有说找便能找的到的。
又有人道,那江苑的名伶琼芳先时染了风寒,也是险些治不好,直教京城内许多怜花之人心急。后来好像是其丫头外出采购吃食时,恰遇到神医在为一乡野老者治疗腿疾,这才得以引荐。
说到这里,那人提议:“不若,我等先去那江苑,问问琼芳,神医现在何处。”
可待到遣人去问过琼芳后,却得到消息,道琼芳病已大好,神医留下最后一帖药,便再未曾见过。
传回消息的人还玩笑道,那琼芳分明病好了,看起来却忧思过重的虚弱模样,莫不是害了相思病?若真如此,那人莫不是神医,毕竟这些日子以来,琼芳姑娘抱恙在床,见过的人除了她身边的丫头,便只有医师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琼芳本就被京城许多人所倾慕,其中便有少年慕艾的小少爷。
于是小少爷骄纵起来。
“我不要那人给我治疗!不要!”
长公主和驸马本还在遣人寻找神医,听闻消息先放下了这事赶了过来,她摸着小少爷因病而苍白虚弱的脸庞,语气不禁严肃道:“晨儿你不久便要过十六生辰了,怎还像个小孩子一般,你不要神医给你治病,那你要不要活命?”
“可偌大的京城里,莫非就再没有能治我者?”
“莫说诺大的京城,便是放眼你皇舅舅座下的整个江山,也寻不到比孟医师医术更加高深的医者!”长公主叹了口气,“你莫要闹了,母亲担心得很。”
还好小少爷虽然脾气大了些,心性不算坏,尤其听母亲的话,便蔫蔫地从了,低喃道:“娘亲,我是不是快死了,怎的那些御医都治不好我,您又说唯有神医一人能救我……”
长公主见他这般也是气笑了,恨铁不成钢地用食指点了点他的脑袋:“你这小玩猴,哪里像是得了病,分明还是不安生,其他人跪着求着才寻来神医治病,你倒好,我们千辛万苦想要寻着人,你还想往外推。”
事实上小少爷这病倒不至于性命,只是日日夜夜没些气神,面上也无甚血色,吃饭没有食欲,时间长了便总是格外虚弱,有气无力。御医来开了许多补方都无济于事,眼见着他越来越没神,就差白天黑夜都睡在床上,长公主和驸马便越来越着急,圣上也担忧得很。
小少爷咳了两声,缩进被窝里:“都听您的,我休息会儿……”
驸马上前来轻抚长公主的肩膀,又拍拍小少爷的头:“睡吧,我和你母亲会尽快找到那医师。”
孟亦与灵芮二人方才为一妇人治了腿伤,走在小路上,便看到有人在张贴皇榜。
灵芮好奇:“早知晓人间最富权势便是天子,天子有事便会张贴皇榜……柏函哥哥,我们去看看吧。”
“好。”
无念[修真] 分卷阅读110
两人走上前,就听到有人议论道:“长公主之子得了怪病,要寻神医,可这神医是谁?”
“这我就不知晓了,若真有神医,哪里是我们真的平民百姓可以见得的,不过这皇榜上,说是姓孟。”
“孟?未曾听说过……”
灵芮笑:“柏函哥哥,他们是在说你吗?”
孟亦视线穿过人群,看向皇榜:“想来是。”
“那要治吗?”
孟亦给人治病,向来随缘,不掺杂任何情绪,遇上了便医治,治好了便离开,这次恰好看到,也是因果,自然要医,尽管是在圣上广贴皇榜的作用下。
灵芮一看孟亦细微之处的情绪便知他的决定,于是灵活的闪避人群,进入其中,将皇榜撕了下来。
接下来一切仿佛静止,在众人没来得及反应过来之时,两人便跟随官差,消失在了街道上。
听闻寻到了人,长公主和驸马立时赶来,见到孟亦和灵芮,只觉得这两人……寻常到令人记不住面容的地步,可再多看几眼,心中却突然惶然,再不敢直视,只觉得两人神异。
孟亦与灵芮跟着长公主来到小少爷门前,长公主敲了敲门:“晨儿,我与神医要进来了。”
说罢便推开门。
一进屋,便闻到一股浓重的药味,孟亦在长公主的带领下走到床前。
小少爷坐起身,看向来人,不知怎的,眼前所谓的神医感觉普普通通的一个人,却令人倍生渴望亲近之意。
孟亦道:“劳烦伸手,为你把脉。”
小少爷立时乖乖坐直了身子,伸出手来,露出手腕。
长公主看着啧啧称奇,心想神医果然与凡人不同,竟叫自己即便生了病也顽猴一般教人忧心的儿子如此听话。这乖巧的模样,简直像是别人家的孩子。
孟亦把完脉,又看了看他眼下与舌苔,拿干净的布擦了擦手,道:“能治。”
长公主转忧为喜:“那便劳烦神医了,我等必有重谢。”
“重谢不必,不过随缘,我来便来了,他能不能治自有他的造化。”
长公主听着云里雾里,心里只对他越发敬佩。
这病并不难治,在百花游宴开始之前,小少爷便全好了。
只是在医治的过程中,小少爷越来越粘他。
病好了之后,小少爷哭着嚷着不让孟亦走,非要他留下,然而要他留下来做些什么,自己又说不清楚。
灵芮知晓这事,气得跳脚,言道人间界用了术法好生教训他一场,最终被孟亦拦住,得她违反了天道,来日进阶有所阻碍。
只是宣布病已好后的第二天,孟亦没有再去长公主府上,小少爷翘首以盼了一整日,最终掀了一桌子的午饭,闹着绝食也一定要见孟亦。
长公主左右为难。
在她眼中,孟神医实在非同寻常,甚至直到最后也未曾要过他们一个铜板的医治用。且越与他相处久了,便越觉得他超然世外,那般的人,哪是他们说留就能留得下来的。
可自己儿子这股子执着的劲头,看起来是不能善罢甘休了。
小少爷闹了几日,圣上也知晓了此事,于是隔日大街小巷便又贴上了寻找神医的皇榜。
两天后,孟亦见着皇榜,也未说什么,转身离去。
灵芮看了看皇榜内容,又看了看孟亦离开的背影,转身跟上,问道:“柏函哥哥,我们便不管他了?”
“我只治病。”
灵芮想问,那心病可算是病?嗫嚅着,终是没有说出口。
科考殿试已经过去几日,大街小巷仍在讨论着前三甲。
灵芮蹦跳着跑过来,瞬间扑到了孟亦背上,探过头来笑道:“柏函哥哥,在想什么?”
孟亦摇头:“没什么。”
灵芮道:“今日就是百花游宴了,白日里大街小巷便已经出现无数叫卖的小贩,其中有许多新奇的玩意与吃食,卖河灯的最多,好不热闹。”
“嗯,今晚陪你去看。”
灵芮笑:“听说还有诗比,什么状元郎,探花郎,京城五大才子皆要参加,我们到时候可以看个乐呵。不过这白日里和晚上到底还有些不同的风情,不如我们现在就去一看?”
孟亦站起身,将攀在自己身上的灵芮扶正:“好。”
此时原也是三月草长莺飞的好时节。
街上小商贩吆喝着,叫卖的物品不一而足,出去灵芮所说的东西,其中还有各式各样的纸鸢。
走过繁华喧闹的地段,路过一宽敞的地方,河边垂柳青青,浅草没过鞋底,有孩童正聚在一起趁着东风放着纸鸢,欢笑声不绝于耳。
这么些年,孟亦手中总有些金石用作花用,此时只要是灵芮看中的玩意儿,就都买下来予她。
不知不觉,二人手中便拿了不少东西。
“天色渐暗,街上往来的人也越发多了,向来不久游宴就要开始,柏函哥哥,不若我们在前面茶馆喝个茶听说书人讲一段故事,想必那时也就到时候了。”
茶馆内人不少,想必皆是歇息等待晚上到来的人们。
堂中说书人醒木拍案,开口便是一段传奇。
渐渐的,茶馆里稍作休憩的人越来越多。
忽然,茶馆内一阵静默,孟亦不受其乱,灵芮的目光则顺着众人朝门口看去,却见那长公主之子正带着一众人站在门口,面上阴云密布,看来众人心情很是不好。
京城里少有人不认识他的,只因他不仅顽劣,还总喜欢凑热闹,幸好他也不多惹是生非,无非是仗势比旁的人大了一些,有时他们还会跟他打个招呼,道一句“晨少爷出来玩儿?”。不过今日,他心情似乎看起来不太明朗,他们还是不要去触霉头了。
就在这时,原本满脸写满不悦的小少爷面上忽然放晴,火急火燎地穿过人群,几息时间后便站在了孟亦身边,拘谨到面色泛红:“孟……孟神医……”
孟亦看他:“看起来身体大好了。”
觉得他此言是在关心自己,小少爷十分激动的模样:“是,是好了,还多亏了您!”
“医者本能。”
“您今日也是来看百花游宴?”小少爷小心翼翼问道,生怕自己说错了话,惹了他不开心,他会转身就走。
孟亦点头。
神医才在京城出现没多久,想必这还是第一次参加百花游宴,对其中风俗不甚了解。小少爷喜爱热闹玩乐,刚想为他介绍一番游宴风情,却忽然想到,这百花游宴,除了盛放的各色娇妍芳花,更有那娉婷美人乘坐画舫歌舞于其上。
原本他自己先时也是喜欢看那等风情的,如今仅仅只是想一想那些个女人在船上或搔首弄姿,或期期艾艾的模样,又想到到时孟医师也会在岸边看着,就觉得分外恼火。
于是,他开口之后,硬是憋了半
无念[修真] 分卷阅读111
天才介绍道:“这时候的花可是好看的紧,不若我带孟医师您去看看?”
灵芮上前道:“不必,我与柏函哥哥还有事。”
说着扭头看向孟亦:“柏函哥哥,我们且去吧。”
见两人要离开,小少爷焦急,便挥散了身后众人,跟着孟亦他们走了出来,然而不过一个转弯闪身的时间,孟亦和灵芮忽然先消失在了眼前。
徒留他失魂落魄站在原地。
夜幕降临,河边却灯火通明,阑珊处,灵芮蹲下身,在河边放走了一只河灯。
放完河灯,她起身,看向孟亦:“柏函哥哥,他们凡人道这河灯里写下心愿,点燃了再放进河里,随水流自然而去,心愿便会实现,不知是真是假。”
孟亦看着河边千百盏明亮的河灯,回答道:“有所寄托总是好的。”至于是真是假,又何须在意。
“既是如此,那柏函哥哥何不也写上一盏?”说着,灵芮拿出一盏河灯递到孟亦面前。
孟亦接过河灯,想了想,什么都未写,只将它直接点燃放入了河中,然后看它汇入河上星星灯火之中,这才道:“我没什么可求。”
灵芮闻言执着道:“真的一星半点愿望都没有吗?”
孟亦摇头。
他很明确地知晓自己要做什么,所以不需要有心愿。
恰在这时,人们河对岸一排灯红通明,样式致的画舫缓缓游了过来。
伴随着的,是阵阵乐声。
驻足在岸边的人皆翘首以盼,随着画舫的靠近,有人喊道:“看,是琼芳姑娘,她果真身子大好了!”
顺着众人视线看去,果然见琼芳一袭红纱衣,妆容艳丽,坐在一把古琴前。纤纤玉手缓缓拨弄琴弦,琴声婉转,带着一丝哀然,她启唇声声唱道:“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唱词情真意切,可君心换我心,谈何容易。
岸边才子见此情景,皆拍手叫好,趁着良辰美景,佳人泛舟之景,作起了诗赋,唯有探花郭方望向了与河中画舫相反的灯火阑珊之处,痴痴出着神。
状元郎意气风发,见他这般,不禁调笑道:“钟平在看什么?竟来不及看佳人了。”
其他人皆道:“状元郎有所不知,自那日客栈内对一佳人惊鸿一瞥后,钟平兄便是如今这个模样了,,这叫……相思入肠啊!”
其余人皆笑。
京城内彻夜欢畅,不出所料,最后的花魁头名乃是琼芳。
若说还有什么怪事,便是那长公主之子在百花游宴上疯狂找寻着某个人,最终却一无所获。那晚上,他是被长公主亲自带回去的,自那日之后,原来的顽劣少年便变了模样,努力上进,在军营里摸爬滚打,几年后变成了闻名的少年将军,披甲胄,戴红缨。
逢人问起,少将军便笑说:“为了寻人,为了让那人看见我。”
正如孟亦所言,他与孟亦有些因果缘分。塞北胡虏不安分,少将军领军御敌,受了伤,军医也束手无策,正逢孟亦在塞北行医,又救了他一命。
少将军看着他,问他:“您又救我了一命。”
孟亦道:“伤口七日不可碰水。”
少将军忽而便笑了:“我知晓你还会消失,我也会继续寻你。”
孟亦直视他双眼:“何必。”
少将军道:“母亲说你超然世外,非此尘间中人,与我注定无缘,劝我回头,可我不能放下。”
孟亦提着药箱,起身离去。
少将军匆忙起身,伤口裂开,染红了包扎的绷带也毫不在意,冲着孟亦的背影问道:“人生短暂,于你而言,我是否还算得上其中一言半语,哪怕只寥寥几笔,便匆匆带过。”
孟亦未转身,只点了点头。
世间万物对他而言皆是相同,都是匆匆而去的过客。
少年将军释然而笑:“尽够了。”
之后不知过去多少年,曾经的少将军早已声名远扬,却孤独了终生,成为后来说书人口中的另一段传奇。
某一日,东来小雪,飘飘洒洒,落在孟亦发梢。
灵芮伸手接住一片雪花,看它融化在掌心,她拭去手心湿意,问孟亦:“柏函哥哥可有治不了的病者?”
“自然有。”
“治不了,要怎么办?”
孟亦道:“治不过便不强求,命数已到,人终有生死。”
听着她的回答,灵芮忽而一阵心疼:“那你到底看过了多少人的生死呢?”
“记不清了。”
他们修真之人,并非无情无欲,只是一心修炼,情感便寡淡了些。然人之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他们亦会经受,心中仍有涟漪。
如此频繁地经历生死,看遍离合,未尝不是乱心之事。
然而这些对孟亦而言,仿佛不值一提,他眼中神情始终,遍历山河,饮尽悲欢,却依旧如常前行。
最令人难过的,是她能感觉到他或许也想要有悲喜,哪怕只是一点点涟漪。可是经过多少载春秋,无数人前仆后继地愿为他死而后已,他却只会感谢,无法感动。
就比如那年画舫里弹着古琴,殷切唱着要将君心换我心的倾城佳人,与那先是顽劣后又保卫了山河的长公主之子,兜兜转转惦念了终生,最后也不过一培尘土。
“柏函哥哥在凡人界待了这些年,究竟在寻找什么?”
这回,孟亦沉默良久,才道:“无他。”
不过是思及他的心,如今不知在何处罢了。
魔修领着蠢鹅找到孟亦的时候,人间又过去四十载。
一见着他,魔修便笑道:“本尊还在洞府外守了这几百载,却未曾想到小亦儿竟是悄悄瞒着我来到了凡人界。”
说罢还踹了一脚腿边的呆鹅,那鹅便立刻用右翅摸了摸绿豆似的眼睛中不存在的眼泪,发出类似啜泣的哼叫声。
模样着实可怜弱小又无助。
然而分明是面上轻浮的魔修,但是比那只鹅更像是被抛弃的那一个。
孟亦看着眼前一魔一鹅,似乎早有预料般,并不觉得意外,只道:“别来无恙。”
魔修笑:“得你一句‘别来无恙’。竟觉得此生足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