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有光人有情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十瑚
。
第214章 朝廷嘉奖
切身体验了一把什么叫作“天上掉馅儿饼”的灾民对以顾知县为首的大小官员那叫一个感恩戴德,一边领东西,灾民们一边没口子的对着顾知县等人道谢。
顾知县半点儿没有藏着掖着的意思,他直接就把东西是明家和喻家捐赠的事情告诉了来领东西的灾民。
灾民们对明家和喻家那简直太熟悉了,毕竟这两家人可没少给他们捐粮、施粥。
听到县太爷说这批粗布和棉花也是明家和喻家捐赠的,有那眼泪窝子浅的,一个没有控制好情绪,居然当场就哭出了声。
听到灾民们对明家人和喻家人交口称赞,福兴县县丞心里酸溜溜的,不过他现在已经被顾知县给收拾成了一只大胖鹌鹑,再加上明家和喻家如今都已经有了年轻有为的举人老爷坐镇,所以心里再怎么酸溜溜,他也不敢冒着被疯狂反噬的危险去找明家和喻家的麻烦。
时间慢慢滑过冬月,进入腊月,直到县衙还有十天就会按照习俗和惯例“封印”,顾知县递上去的请功折子才总算有了回音。
京城那边儿有太监送了圣旨下来,在本次救灾工作当中出了大力的官员、乡绅个个都被如今的皇帝陛下用官位、金银、锦帛等物好好嘉奖了一番。
官员们加官进爵自不必提,乡绅们却是因为既不是正统科班出身,也不是凭着自己的勇武立下了功勋,所以并没有得到掌握实权的机会。
比如明家和喻家,因为明许几兄弟和喻嘉言都是有了功名的读书人,所以朝廷就只给明老爷子赐了一个正七品文林郎的散官。
散官是没有实权的,唯一的好处就是他也可以和职事官一样领朝廷薪俸,出去行走别人也确实会把散官当成朝廷官员看待。
再有就是,明老太和喻嘉言的亲娘谢氏全都成了七品孺人。
区别只在于,明老太这个大活人是得了敕封,有生之年都可以享受自己作为七品孺人的一应待遇,而被追封的谢氏却只能享受死后哀荣。
可即便如此,喻嘉言也觉得自己娘亲该是能够含笑九泉了。
尤其是当喻守德挂着真切的悔不当初的表情来跟他套近乎,甚至主动提出要跟刘氏一拍两散的时候,喻嘉言差点儿没有直接放声大笑。
不管喻守德是真的后悔了,想要抛弃刘氏了,还是只是想要先把官位骗到手,喻嘉言都觉得自己的娘亲真的可以瞑目了。
刘氏就算抢走了她的丈夫又如何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现在好风水已经转回到了他和他娘亲头上。
虽然他一点都不稀罕喻守德的“回心转意”,但是这却并不妨碍他心情舒畅。
当然,官位神马的他是决计不会去帮喻守德想办法的。
别说他根本没有那个本事左右朝堂、左右皇帝陛下,就算有,他也决计不会把自己的这份能耐用在喻守德身上。
他就是要让喻守德看的到、吃不着。
为了让喻守德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什么叫作“悔不当初”,喻嘉言并没有对他横眉竖目。
他静静听完了喻守德的忏悔,默默看着他表达自己的“悔过之心”,直到喻守德吞吞吐吐说出来意,喻嘉言这才一脸遗憾地跟他剖白自己的“无能为力”。
“我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举人,在寻常老百姓的眼睛里,我或许还能算个不大不小的人物,可在那些真正的朝廷命官的眼睛里,我这种连进士都还没有考中的乡下人,和大字不识几个的升斗小民,甚至是和地上的蝼蚁爬虫又有什么区别”
“你不会以为我把自己媳妇儿的嫁妆拿出去赈济灾民,那些朝廷命官就真的把我当个人物看待了吧”
“这也就是顾知县,这要是换了其他人,你觉得人家是会把功劳归到自己身上,还是会明明白白把我们这些普通百姓的功劳全都报到朝廷里去”
“还是说你觉得顾知县一个七品县令,能跟知府大人、巡抚大人,甚至六部官员随便提要求”
“人家能把我们这些人做的贡献如实上报,对我们来说就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了,难道我还能让人家冒着得罪上峰的危险去帮我讨赏领功”
“退一万步说,就算我找了顾知县,你觉得顾知县会放着自己的大好前途不要,半点儿磕绊也不打的就由着我把他推进火坑”
“人家可是进士出身的一县父母官,不是跟我家签了死契、随我怎么使唤的小厮长随!”
这些道理喻守德何尝不知他不过就是抱着万分之一的希望,想要赌上一把罢了。
他对自己说,这都要怪明老爷子的这官来的太过容易。
他考了大半辈子都没能中举,时至今日都还是个不受人重视的穷酸秀才,而大字不识几个的明老爷子却因为家里有钱得了个七品的官职。
虽说他的那个官职只是散官,根本没有任何实权,可就算如此,喻守德也恨不能立马就把明老爷子的官位抢到自己手里。
喻嘉言对喻守德的想法心知肚明,他维持着跟之前一样的不冷不热的态度,“你嫉妒也没用。你之所以什么都没捞着,说到底不都是你自己作的吗如果你当年没有抛妻弃子,没有停妻再娶,那么今日但凡我娘能够享受到的富贵尊荣,你必然也能一样不落的跟着享受。”
喻守德眼眸泛红,“说到底还不是因为你是个不孝子!若是你肯认我,肯好好奉养我,我何至于……”
砰的一声,喻嘉言右手握拳锤在了面前的八仙桌上,“父慈子才孝,在指责我不孝之前,你难道不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都做过些什么丧良心的事儿”
喻守德被他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大跳,他不着痕迹的离着喻嘉言稍远了一些,直到自我感觉已经安全,他这才色厉内荏的指责喻嘉言,“有你这么跟自己亲爹说话的吗!”
喻嘉言嗤笑一声,“那你要不要去衙门口儿告我不孝呢”
。
第215章 肠子悔青
喻守德顿时变成了一只被人掐住喉咙的鸡,他小声嘟囔几句,然后便闷着头自己走掉了。
——他倒是想要去告,可问题是,他只要去告,他停妻再娶的事情必然就会被公之于众。
如此一来,他十成十会在享到儿子的福气之前,就被官府下狱流放、剥夺秀才功名。
喻守德不傻,所以再怎么气愤、不甘、心痛、懊恼,他也不敢真的去告喻嘉言不孝。
甚至他都不敢跟人宣扬他与喻嘉言的父子关系,怕的就是万一有人把他和刘氏送上公堂。
他知道这世上有很多爱管闲事儿的人,同时他也相信,如果没人出来多管闲事儿,喻嘉言必然也会搞出这么一个“路见不平”的人。
几次交锋都是完败,喻守德要是还看不出来喻嘉言对他只有冷漠和怨恨,那他恐怕是脑子里头进了一片海。
又是生气又是后悔的喻守德自个儿搭车回了省城,满肚子邪火儿的他自此之后脾气越来越差,刘氏和她的几个儿女再也没有享受过喻守德曾经的纵容和宠爱。
省城喻家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原本已经习惯了自家老爹好脾气的喻家的几个孩子,渐渐也对喻守德生出了不少怨言。
只不过碍于喻守德掌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且他还有喻嘉言当初给的那笔私房钱买来的一个小铺子,所以他们才没有把这份不满表现出来。
当然,这些就是后话了。
现在我们要说的是福兴县的喻家。
打发走了喻守德之后,喻嘉言就开始张罗给自家娘亲重修坟茔。
作为被追封的七品孺人,谢氏的坟茔规格可以按照规制做适度提升,喻嘉言跟人打听清楚了具体规矩之后,就立马找了工匠来给自己娘亲修坟。
消息传回镇上,喻嘉言的舅舅谢文浩肠子差点儿悔青。
他原本就是一个极其看重利益的势利眼,当初他爹他娘接济喻嘉言母子,他对自己爹娘、妹妹以及外甥那简直就是满肚子怨言,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他会半点儿也不顾惜自己的妹妹和外甥。
然而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喻嘉言居然能从一个无依无靠的小孤儿成长为一个有钱有势的举人老爷,现在更是靠着赈济灾民彻底咸鱼翻身,成了福兴县鼎鼎有名的大善人。
他的这份悔意在得知谢氏被追封为七品孺人的时候一口气占据了他的整个思维,让他就仿佛心头被人沉甸甸压了一块大石似的,根本喘不过来那口气儿。
他在自己家里长吁短叹,一遍又一遍的跟他婆娘蒋氏唠叨自己的不痛快。
蒋氏也是眼红到不行,两口子每时每刻都在琢磨怎么才能重新跟喻嘉言攀上关系,以及攀上关系之后他们要怎么占喻嘉言的便宜。
“这要是咱们重新跟那小崽子走动起来,咱们家的杂货铺子可就有人给咱撑腰了。我倒要看看,到时候还有哪个不长眼的敢跟老娘抢生意!”
“还有咱家的那三十亩地,咱们也完全可以挂到那个小崽子的名下去,这样每年怕是能省不少钱。”
“照你这么说,每年的这四时八节的节礼他也不能少了咱们的吧他一个做晚辈的,逢年过节给舅舅舅母送点儿东西这不是他应该应分的吗”
“还有他的两个表弟一个表妹,他多少也该拉扯一些。要我说啊,咱家二郎现在也有十七了,正好儿能去他家的点心铺子做个掌柜。”
这两口子你一言我一语的,越说越觉得喻嘉言实在对不起他们这些做长辈的。
有钱了,成了举人老爷了,居然都不知道反过来照顾一下自己舅舅,简直太不孝了!
一边抱怨着、算计着,两口子一边琢磨自己到底要如何才能顺其自然的贴上去。
最后还是他们的二儿子给自家爹娘出了一个“好主意”,他撺掇着谢文浩去了一趟五里屯,让他去找喻守礼和喻守义这两家人。
也是赶巧了,谢文浩去找喻守礼等人的那一天,五里屯的周里正、几位村老正挨家挨户告诫村民们安分守己,切莫因为村里出了个官儿就到处惹是生非。
明老爷子一点儿都没有给自己脸上贴金,他非常明确的告诉周里正,自己的这个官儿说白了就只有名头好听,实权那是半点儿也没。
再者他们明家可都是老老实实的本分人,他们自己不会去做违法乱纪、为祸乡里的事儿,要是别人打着他们的旗号去做这种事儿,那他们必然是要把这个“别人”送去县衙治罪的。
明老爷子语重心长的一番话,把个周里正说的点头如捣蒜。
他是里正,他儿子孙子全部都是读书人,所以他懂得的事情也比寻常乡民要多些。
他知道明老爷子说的都是实话,明老爷子的这个官儿确实没有任何实权。
别说人家明老爷子没那个义务拿自家的名声、儿孙的前途去为别人收拾烂摊子,就算有,明老爷子他也没有那个能力。
远的不说,就说和明家交情甚好的顾知县,那可是个难得亲民的县太爷,可这位县太爷在亲民的同时,对身边亲朋、下属的约束却也十分严格。
你越是和他关系好的,就越是不能为非作歹去打他的脸,不然他收拾你绝对比收拾其他人还要狠上两分。
把明家人当成通家之好常来常往的这位县太爷都是这么一副做派了,明家还能使唤的动哪位官员
总不能人家自个儿本本分分做人,最后反而要为所谓的“父老乡亲”徇私枉法、置声名和前途于不顾吧
周里正想的清楚明白,所以明老爷子一找他,他就立马答应了代为敲打那些找不着北的浑人。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还没有来得及敲打最该敲打的喻家人,喻家就已经来了两位想要死命跳哒的“客人”。
这两位不速之客正是谢文浩父子二人,他们才刚来到喻守义家,水都没有喝上一口呢,周里正就已经和他们前后脚进了喻守义家的门。
第216章 里正威武
远远地,周里正就听到了谢文浩的“慷慨陈词”,这货正口沫横飞的忽悠喻守义一家,目的也很明显,那就是让喻守义和他一块儿去县城找喻嘉言的麻烦。
用他的话说,喻守义可是喻嘉言的亲大伯,就算过去他们两家之间曾经发生过一些小小的不愉快,时间过去这么久了,喻嘉言也早就应该放下了,不然这事儿可就变成喻嘉言小心眼儿、爱记仇、不占理了。
听到他在屋子里大言不惭的颠倒黑白,尤其是喻守义的儿子们居然还在那里一声又一声的附和,周里正鼻子都差点儿被这些心黑皮厚的家伙给气歪了。
他让跟着他一起过来的他的一个堂侄去请几位村老,他则老老实实站在喻守义家的屋子外头,阴沉着一张脸听屋子里的那些家伙“密谋”。
一直到几位村老先后赶来,喻守义等人这才听到动静,从屋子里面探出头来。
看到周里正那副仿若风雨欲来的阴沉脸色,喻守义的婆娘、儿子这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大事不妙。
在他们心里,周里正和几位村老,甚至是这村子里面的绝大多数村民,全部都是被喻嘉言和明家用小恩小惠给收买了的。
他们固执的认为这些人全部都在偏帮喻嘉言和明家,无论喻守义怎么苦口婆心的劝说,他们都坚决不肯承认自己犯下的错。
当然,他们更加不会承认自己势利眼,或者承认自己卑鄙下作。
“喻老大,你要是管不住自己的婆娘和孩子,村里不介意帮你一把。”周里正懒得搭理脑子不清楚的冯氏母子,他直接把矛头对准了一脸苦相的喻守义。
喻守义听出了周里正话里话外的威胁之意,他面露哀求之色,“里正放心,我一准儿管好他们,决计不会让他们到县城去找嘉言那孩子的麻烦。”
周里正冷哼一声,“你最好说到做到,不然可别怪我把你们姓喻的全都赶出村子。”
冯氏母子脸色大变。
冯氏上前一步想要为自己辩解,喻守义却狠狠一扯,把她扯回了自己身边。
周里正这才将视线转向谢文浩父子,“两位是县城谢家的人吧”
谢文浩下颌抬得高高的,“没错,嘉言那孩子可是我谢文浩的亲外甥。”
周里正嗤笑一声,“亲外甥跪着求你,都没能让你帮着他娘亲处理后事的亲外甥吗我记得他还有个活活气死他娘的亲舅母来着,怎么没见她人呢是她不好意思露面,还是你不好意思把害死自己亲妹子的杀人凶手带到我们五里屯来”
周里正话音未落,谢文浩的脸就已经变成了一片铁青。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五里屯居然有人会这么不识趣儿的当着他面揭他老底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