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七月新番
对于这个提议,赵无恤从善如流。
他本来就承诺过,会让死难的有功乡卒,甚至是为他赴死的军马,都以士礼葬之!虽然他对这时代的“厚葬”风俗不太认可,但耐不住多数人对死后的世界极其重视,除非是以人殉葬那种残暴至极的事情,否则不好过分干涉,只能期望潜移默化。
何况,当年的秦穆公两次伐晋都遭到了惨败,就是靠了厚葬阵亡将士,凝聚了秦国人心,最终才赢得了局部的胜利。
所以,为了继续收买人心,无恤便从了这项建议。不过他也耍了小花招:他早就颁布过法令,成乡丧葬,铜器不许陪葬,君子将赐瓷器作为“明器”补偿。
“汝等别看青铜明亮光泽,可若是不以特殊工艺防腐,入土之后,不过数月,便会暗淡,过上一些年,甚至会枯朽成渣。但瓷器、陶器却永世不坏,只因它们的材料就是土,尘归尘,土归土,从今以后,成乡丧葬,以陶、瓷为贵!”
铜可是珍贵的战争资源,兵刃、机械构建都需要,怎么能深埋地下呢?
对这一点,子贡倒是无所谓,在无恤同意后,他大喜过望,便想更进一步,于是又说道:“夫子曾言,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而昆父兄弟,三月足矣,请君子以法令形式,让乡中以此为基准。”
当然,子贡也没细讲,在孔子说这句话之前,子贡的师兄宰予却先提出了:“三年之丧,期限太久,小子认为守孝一年即可”的言论。
在孔门学生里,宰予可谓是夫子最不喜欢的一个学生,他曾昼寝,被孔子骂做:“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子贡记得,夫子因为减丧一事,还批评宰予“不仁”。
君子方才同意以夫子推崇的礼仪为战死的士卒发丧,可谓是从善;而君子曾止从死,被誉为仁者,应该也会同意吧。
然而现实主义者赵无恤却不干了,在这一条上,他比宰予,还要“不仁”。
春秋我为王 第222章 生者当如斯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春秋我为王最新章节!
且不说这“天下之通丧”只是孔子的主观认识,实际上各地风俗均有不同。若是死者的家属全都服三年之丧去了,哭泣衰减去了,谁来种地,谁来入伍,谁来建设成乡?
所以,这一点是没商量的,于是赵无恤便给子贡上了一课,试图扭转他的三观。
“我曾听说,孔子好复古,那么三代圣王时的葬埋之法,子贡应当是知道的。当时死者既已埋葬,生人不当久哭,而应赶快各司职守,人人各尽所能,用以交相得利。”
“所以,在成乡之内,复古礼是必须的,但我要恢复的,是三代之时的圣王之礼,父母死,三月之丧而止!兄弟死,哭丧三日而止!”
子贡哑口无言,三代古礼?
夫子曾言:“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连千年前的夏礼、殷礼都渐渐不可考证了,唐尧虞舜时的,又能从哪里查实?君子这是在信口乱说,还是赵氏作为千年古族,下宫守藏室里真的保有文献?
总之,对于现实至极的赵无恤,夫子那一套说辞,似乎不太容易说服他,此次的进谏只成功了一半,叫子贡心中不免有些遗憾。
赵鞅入虒祁宫时,还带上了医扁鹊、乐灵子去为乐祁诊治。而扁鹊的两个徒弟子阳、子豹,则受了赵无恤之邀,前往成乡,为前些日子受伤的乡卒们做后续治疗。
所以,立冬之后,当子阳和子豹来到成乡时,便见到刚刚将亲人入殓,高呼“魂兮归来”的成乡民众。他们已经擦干了恸哭三日的眼泪,开始收割粟米,为丰收而微笑。
因为君子在主持隆重的葬礼和祭奠仪式后,对他们说了这么一句话。
“逝者长已矣,生者当如斯!”
死去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活着的人,要更坚强地好好的活下去!
之前大战,敌人选了平坦的粟米地集结、冲锋、撤退,毁掉了千亩田地,要放在以往,这些损失都得国人们自己咽下。
但这次不同,君子颁布了“补贴”之法:凡是在战时受到的经济损失,如房屋倒塌,田亩被毁,牛羊死伤等,都可以向计吏侨和乡司徒报备,乡寺将在核实后一一补偿!
所以子阳、子豹到了成乡后,先是对这战后民生的迅速恢复大为惊奇,一路上只见民众自发驱赶沦为氓隶的俘虏们修补墙垣,收割粟米。而在踏入新设置的“医馆”后,两人就更加诧异了。
现在的北方虽然被晋、齐争霸的阴影笼罩,但仍算是处于较为和平的年代,加上诸夏之间好歹得有点《司马法》里强调的道德底线,所以战争的规模和杀伤较小。
但在南边,已经华夏化的楚人,还有丝毫不讲礼仪的野蛮吴人,三年前才有过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横尸千里,杀人盈城。医扁鹊也带子阳、子豹去过战乱中心的唐、蔡一带,进过几处安置伤员的营房,在医扁鹊指导下,亲自体验过对疡伤的治疗。
汉字的“医”字和“疾”字都从“矢”,即箭镞,所以从医学最初产生开始,就和战争有密切的关系。
在诸侯各国,官方的医生分为四种,即: 食医,负责贵族的膳食调养,相当于古代营养师;疾医,负责为国人治疗头疼脑热等疾病;兽医,掌疗园囿和厩苑里的马匹、牛羊疾病。
最后,则是疡医,掌金疡、折疡、肿疡、溃疡之疾。这四种疡,分别就是金刃开放性伤,骨折伤,受钝器敲打的局部肿胀、皮下溢血,还有外科感染,所以,疡医相当于后世的外科医生。
但受伤后立刻得到这些专业外科医生的救治,这是尊贵的士大夫们才得以享受的。一般的士卒,就没这么好运了,他们虽然不会被立刻遗弃,但也只会被分配给技艺较差的巫医、方士看管。
通常,在诸夏军中,每一师都设置有“方士三人,立百药,以治金疮,以痊万病。”不过对这些半巫半医的同行手艺,医扁鹊和他的两名弟子,都是十分看不起的。
所以,当时在唐、蔡伤病营里的情形,子阳和子豹永生难忘:百十名伤卒面容呆滞地躺卧在几间昏暗营房的通铺上,入目皆是横流的污血,空气中弥漫着腐烂的臭味,哀嚎声、哭丧声充斥着狭小的空间。
这时代的武器通常不足够致命,每次战后,往往会造成部分死者,以及更多的伤者。
破了肚肠,断了腿的重伤者,就直接抬到尸体坑外边等死,任由其哭号声越来越小。
受了四种非致命伤的,就会被巫医、方士简单处理伤口。一般是草木灰加水调成糊状,敷在伤口上,再蒙上随便找来的葛布,足以止血。
然后,就得听天由命了。
受伤者往往会因为伤口恶化而死掉,不死的,也会整条胳膊整条腿都烂掉。对伤者在接受治疗后,痊愈和惨死两种不同结局,巫医和方士们,甚至是专业的疡医都搞不清原因。
他们一般认为,这是鬼神在作祟,也没想到什么好法子,只是让伤者本人和家眷日日祈愿,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大司命、少司命饶恕上。
所以最初时,子阳和子豹以为,这个偏僻小乡,只有几个野巫祝,虽然已经从下宫调了几名疡医来,但情形恐怕和唐、蔡一带治疗创伤的手段差不多。
然而,俩人却大错特错了。
在成巫和成抟的“慷慨”奉献下,这处医馆建立在原先的成氏庄园里。此处位置偏僻而安静,没有一般伤病营的污秽和腐臭味、哀嚎声,反倒设置得十分规整。
子阳站在医馆外面,看着黄土地面上那三圈白灰,便习惯性地蹲下捋起闻了闻,向带路的成抟问道:“这是蛤灰?”
所谓的“蜃炭”“蛤灰”,其实就是后世的石灰粉,春秋时代,人们就已经知道石灰可以用来消毒的妙用。在天子和诸侯的宫室中,有专门的职官“赤叐(ba)氏”,掌墙屋的洁净,他们以“蜃炭”涂墙,以“蛤灰”泼洒四周,清除毒虫。
只不过燔烧的材料,不是石灰岩,而是来自海滨的牡蛎壳、蛤壳。
这些原料在齐国很多,但在中原地带比较稀缺,而物以稀为贵,只有晋侯、六卿大夫才用得起。所以,子阳、子豹他们虽然知道这东西的功效,却从未想到能用在伤病营的隔离上。
“素闻成乡之富,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贪财的子豹不由得感叹了一声,赵氏在这次的治疗中的出手阔绰,已经让他目瞪口呆。在赵鞅醒后,为了感谢医扁鹊的复苏之恩,便大手一挥,赐予他四万亩良田,附带一个乡市。还有数不尽的良马、车驾、钱帛,甚至以下宫首席医官的位置虚席以待。
医扁鹊自由惯了,自然一一推辞,说是为乐祁诊治之后,就要离开晋国,继续向西云游,到秦国去。
子豹却心动不已,而在这传说是麦粉、瓷器原产地的小乡,竟然能用海量的蛤灰来隔离兵卒伤员的居所,实在是,实在是太奢侈了!
但领路的成抟闻言却笑了:“二位先生,此物并非是蛤灰,而是从山上挖来的白垩石所燔烧的,君子称之为石灰。”
白垩石,是此时的人们对石灰岩的称呼,虽然从史前时代就偶尔有利用,却从未有人搞清楚,这玩意和蛤灰原来是一种。
医者除了行医治病外,还要学会搜集药材,除了草木药和动物药外,还有不少金石材料。所以子阳子豹自然清楚白垩石是什么,但如此用法,却是第一次听说,不由得啧啧称奇。
进了医馆后,他们只见此处井然有序,忙碌而不慌乱:各处都挖开了排污的沟渠,用陶管引来了干净的清水,空气里还弥漫着一股醋和麻椒的刺鼻气味。
庖厨的炉灶里用大釜烧着沸水,伤卒们躺在一种造型奇怪的“躺榻”上晒着太阳,面上没有绝望和哀伤,而是和为自己更换布带的青壮女子打趣说笑着。
他们的君子无恤则站在晒满了细葛、麻布的院子里,对成巫和各位下宫医官细细嘱咐。
“在此的众人,都是为了赵氏,为了我而受的伤,必须善养之,之前允诺的赏赐都会加倍,每人每日赐酒半升,肉一两,粉食半斗。医官予医给药不得怠慢,令乡吏每日朝飨两次巡视伤病,若是有事,立刻去乡寺报予我知晓!”
这些天里,每次来这医馆巡视,赵无恤心里都充满了遗憾。
一场仗下来,他才知道了古代患了伤病的残酷:第一批战死者埋了以后,更头疼的却是多达百余人的伤者,其中那些破了肚肠,断了腿的重伤者,又有数人死去。
赵无恤无奈之下,便生出了要保住剩余伤者性命的决心。
不过,依靠这时代刚刚起步,但在现代人眼中却极其落后的医疗手段和思想,是行不通的!
所以,他才在为赵氏利益奔波之余,在成乡创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军医伤病制度。他虽然不懂医术,却懂简单的医理,凭借前世知道的零碎常识,起到救急的用处。
而招来子阳、子豹,则是想利用这几位春秋时代顶尖的医者,为自己拾遗补缺。
他最后严肃地说道:“请众人信我,哪怕再痛再难熬,也要坚持下来,只要用心照顾,除了伤太重的,没有谁是救不回来的!就算是大司命,少司命齐齐要带走汝等性命,我,也要硬生生地夺回来!”
换了别人说这令人悚然的大话,乡卒和国人们自然不信,但君子不同。因为在他们眼里,君子是能发动鬼神之力,引下天雷的人,自然能逆天而行!
院中伤员们绷紧了脸,齐齐呐喊道:“此命从此便是君子所有!吾等绝不服输,绝不待死!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如斯!”
春秋我为王 第237章 道路舆图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春秋我为王最新章节!
转眼已经到了十一月下旬,天气越来越冷,想必再过几日,冬雪就要降下。而赵氏下宫处,为少君子出使宋国而做的筹备工作,也接近尾声了。
虽说晋国目前早已政在私门,办公事也得掏私室腰包,但毕竟赵无恤是首次出使,所以行人署选派了几名佐吏随行,其中有还人一名,行夫两人。
这一日,三人带着行囊,赶着辎车,前来下宫向新的上司,爵位下大夫,职守为“小行人”的赵无恤报道。
“小人封凛,见过大夫。”
赵无恤背着手,站在台阶上俯视此人,不由微微皱眉。
只见他年不过三旬,长了一张大饼脸,更引人注目的是,额头处有一道模糊的黑印,乍一看像是被人用小杖敲击过一般。他还在颔下留了一小撮竖须,更是将这一破相的黑痕从头连到下巴。
这就是此次出使的副手,职位“还人”的封凛,身穿着皂色深衣,朝无恤一拜后,双手恭敬地放在下裳瓷佩处。
赵无恤已经颇有识人之能,初见之下,便知道此人经济状况一般,估计是个没背景的,谈吐也没表现出众的才能。
不是赵无恤以貌取人,而是春秋时极其看重容貌的端正,韩虎、知瑶都因为俊朗而被人赞誉。瞧封凛这能拉低使节团颜值的模样,本不应该被选为行人助手,却为何能混进来?要知道,作为霸主的使者出使别国,可是一个肥缺。
“小人虽被调入行人署,但祖上的职守乃是封人,所以对国内疆域交通还算熟悉,也去过一次宋国。大行人便将我派来,作为君子的向导,敲定此次出行路线。”
面对新上司,封凛态度恭敬,言语不急不躁,直接表明自己是因才干而得到的任命。
封人,是西周初期设置的官位,负责管理国境,以及积土作堤垣等,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封凛的氏,便是从先祖的官职而来。
赵无恤这才点了点头,他的观念就是,如果真有才能,那就可以一美遮百丑。
“善,余正缺一个熟悉道路的辅佐,你随我来罢。”
俩人一前一后走入厅堂内,只见里面还有一位深衣裘服的贵族少年在席上长跪而坐,正是赵广德。他这次将陪同无恤东行,本来在看长案上那幅晋国舆图,见到封凛进来,瞧了他一眼后,同样眉头微皱。
无恤道:“你来指给我看看,此次去宋国,走哪条道路最合适?”对待下属,他也不用客套,直接点他进行考校。
封凛咽了口唾沫,知道接下来要说的话,将决定自己的去留。
他从袖子里抽出了冻得通红的手指,点着呈一块方形的新绛,一直沿着代表道路的黑色粗线朝南划去:“启禀大夫,吾等首先要从新绛往南而行,之后三天,分别到达垣邑和东山皋落……”
他徐徐道来,无论道路、山川、河流、城邑,都没有差错。
这让赵无恤对他刮目相看,因为无恤不满于赵氏提供的各种地图简略粗陋,这次去宋国,还决定带上几名计侨学堂里的数科学生。描绘山河地势,道路险隘,以备日后战争之用,有了此人相助,当事半功倍!
封凛继续说道:“第四日宿于王屋山,绕过那里后,便是险要的轵道、太行陉、羊肠道;又在山中走上三日,才能抵达南阳之地,经由原县、温县、州县,在朝歌以南的延津渡过大河,至此,进入卫国境内,共计十天。从卫国到商丘,又需要五六天。”
“满打满算,将近半个月时间,这还是沿途路况较好的情况下,若是遇上了雨雪,走一个月也是寻常。”
赵无恤心中无语,一天平均三四十里,这坑爹的古代交通。
封凛所说的,其实也是赵无恤心中已经确定的路线,最快,也最安全。
“卫国如今不是投靠了齐国么?吾等从卫经过,会不会受阻?”
刚才正在随赵无恤上地理课的赵广德好奇地问道。
封凛正要回答,却是门外传来了一个声音道:“君子,这你就有所不知了。”
一位深衣士人迈步入内,他眉目俊朗,身高七尺半,却是同样被赵无恤任命为还人的子贡。
子贡在厅堂外脱下沾泥的鞋履,趋行入内,朝屋内的赵无恤、赵广德,还有封凛都行了一礼,两个人相貌一高一矮,一俊一丑,对比鲜明。
他随后指着地图说道:“赐是卫国人,所以清楚其中原因,诸夏虽然交战,但仍然讲究礼节和底线,承诺不献夏俘于天子,不阻碍交通,不拘留杀害正常使节。”
“何况,虽然晋、卫盟誓已断,两国却还未宣战,更别说卫、宋关系和睦。所以吾等只要打着宋国名义,从卫国假道去宋国,是可以的。若是卫侯胆敢阻拦,不仅会受到国内卿大夫谴责,他下一次要面对的,就将是晋、宋两国的讨罪大军了!”
赵广德听得津津有味,封凛则吞回了本来要解说的话,暗恨此人阻挠了自己再次表现的机会。
“此乃汝之同僚,还人子贡,他是卫国人,经过卫国时作为向导再合适不过。”
赵无恤这么一说,封凛便知道了,这人就是那个在绛市为赵氏货殖麦粉和瓷器的卫国商人,是下大夫的私人亲信。
他心里一阵哀叹,果然是任人唯私,区区一个商贾,却一年里走完了他封凛十年的升迁道路,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有这种运气?不就是相貌不堪么,齐国的晏婴大夫也不好看,为何能成为齐相?
就在这时,却见赵无恤脱下了鼹鼠皮手套,微笑着塞到了封凛手中。
“下大夫这是何意?”封凛有些懵了,受宠若惊。
“封还人果然有才干,身为贤士,怎么能赤手指点山河?这天寒地冻的,快快戴上保暖。”
这依然是赵无恤用来收买人心的“推衣衣之,推食食之”那一套,虽然简单,但对付春秋时代的士和匹夫们,屡试不爽。
果然,封凛也微微感动,当场再次下拜。
“小人一定尽心尽力辅佐君子!”
他心里则暗道:“这鼹鼠皮手套可是难得之物,我在绛市里见过,却舍不得买,如此慷慨而善待下臣的主君,一定要攀附上……”
封凛觉得,这次恐怕要面对子贡的竞争,若是想在事后得到下大夫提拔,多分到点功劳,就必须好好表现。嗯,以后在下大夫询问道路情况,乃至行人言辞时,要胜过子贡一筹!
想必,这个凭借裙带关系而得到职位的小商贾,对这些根本不懂吧。
子贡这时候来,却是向赵无恤汇报的,说那辆特制的大车已经接近完成。
赵无恤脸露喜色道:“善!封还人,你来的正好,随我去看看这辆新的马车,是否适合在路上行驶。”
赵无恤保持着上司的威仪,也不失谦和,封凛连忙和子贡并排,趋行跟着他朝外面走去。
他们的目的地,是下宫差车王孙期管辖的车舆坊,其中有轮人制作车轮、舆人制作车厢。当无恤等人进入工坊时,却见匠人们正在为马车拼装最后几个构件、包裹皮革,而设色之匠也在一旁为部分零件染上生漆。
封凛好奇地观察着面前的这辆大车,它和普通马车的制作流程也没什么不同,但特殊之处在于……它有四个车轮!
子贡和善地介绍道:“乐大司城年迈,大病初愈,不能忍受颠簸,所以君子便让轮人、舆人造了这种马车。”
封凛恍然大悟:“原来前些日子,君子去行人署索要那辆闲置的四轮之车,是做这种用途的!”
他刚才就发觉了,子贡习惯性地称呼赵无恤“君子”,似乎比他喊的“下大夫”要亲密,偷眼瞧了下赵无恤的面色没什么异样,也悄悄地改了过来。
赵无恤却不知道他这点小心思,而是在观察着眼前的大车。
春秋战国的双轮战车,从夏商时代兴起后,便始终是战争、出行、运输的主要工具。
赵无恤常年乘车,短途的还好说,要是连续走上几十里,颠得腰都快断了,而且时不时车轴就会坏掉,在历次战争里,这类事情史不绝书。也难怪这时代各国的交流如此有限,行程这么缓慢,除了道路状况不佳外,还有交通工具落后的缘故。
所以在无恤看来,两轮马车,有驾驶轻便,可以在战场上短途冲击、奔驰的好处。可若是作为寻常的交通工具,就算是内部装饰舒适的安车、温车,依然对乘客极不友好。
他一开始也没太多想法,只是让人加固车轴,调整力矩。不过,在得到小行人的职守,前往行人署报道时,赵无恤却在车库里有了意外的发现。
那是一辆蒙着灰尘的四轮温车,它造型独特,当时就让无恤惊为天人。这东西,和后世西欧的四轮马车何其相似,但回到这时代后,他却是从未在路上见过。
赵无恤一问才知道,这是来自秦国的东西。
数十年前,秦国公子缄与秦伯不和,便出奔晋国来做大夫。这位公子极其富有,传说他出奔时,带上了采邑里的全部家当:先是造舟于大河,将近千辆不同大小、形制各异的牛、马车绵延十里。从秦都雍城到新绛,这些车辆来了以后又回去拉新的财物,来回八次才拉完。
匹夫无罪,怀璧其责,这位离了祖国,失去了保护的富庶公子,在晋国最终变成了卿族们任意瓜分的鱼腩。最后财物散尽,氏族不知所踪,行人署也把这辆四轮温车拉回了府库,却弃之不用。
“世人不识千里马啊!”赵无恤蔚然长叹,然后就毫不客气地当了一回伯乐。
ps:四轮青铜马车模型是秦文公大墓里出土的
春秋我为王 第248章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春秋我为王最新章节!
既然已经决定开打,范氏旅帅便也不客气,他挥动旗帜,开始指挥原本排成一列横阵的戎车们重新布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