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一起种地去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Luvter
要孵出小鸡一般得二十多天,所以现在还没有小鸡,母鸡就天天蹲在窝里,只有叫它出来吃饭了才出来。
奶奶喂了鸡就拾衣服准备洗澡,然后喊意安出来拿桶给她装洗澡水。自从有了热水器,他们也不用锅来烧洗澡水了,不过老人家不会用花洒,只能用桶来装,并给她调好水温。
等奶奶洗好澡,菜也炒好了,端到厅里的方木桌上,奶奶把电视打开,三个人边吃饭边看新闻。
吃过晚饭,意安把碗筷拾到厨房,洗好擦干放消毒柜里,这才有空把台式电脑搬到楼上去。
把电脑放桌子上摆好,接好线上电就开机,接着第一件事就是重装系统。
一般做开发都喜欢用linux系统,当然有钱人用的ios除外,用windows的相对会少一些。意安之前在公司一直用的就是ubuntu一个带桌面应用的开源linux操作系统。于是他要安装的也是用惯了的ubuntu系统。
“在弄什么?”薛丞启刚洗完澡走上楼,就发现意安的房门居然是开着的,于是走进去问道。
“装系统。”意安刚用u盘制作好系统升级盘,回过头看见薛丞启穿着一身睡衣就进来了。
“怎么装的,我看看,学习学习。”房间里就一把椅子,所以薛丞启直接就坐意安床上去了。
意安微不可查的皱了皱眉,才回答道:“这个简单,网上教程一大堆,照着做就行。”接着把u盘插到主机上,重启电脑进入bios设





一起种地去 分卷阅读15
置了一下,然后再重启让系统从u盘启动,“呐,现在选完语言什么的它就自己开始安装了,是不是很简单?”
“……反正我要是重装系统直接就找你。”
“好吧,让它装着,我先洗澡去了。”意安说完直接出门下楼去了。
留下的薛丞启看看左边桌上的电脑,又看看右边没了人影的门口,不知道是该回自己房间里,还是继续留在这。
话说薛丞启还没仔细看过意安的房间呢,之前意安宅在房间里都是把门给关上的,他一直都很好奇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宝贝。但也不好意思去打扰,所以也就偶尔路过碰到意安刚好开门时看上一眼。
那么还是留下来帮他看着系统安装完吧,不然等下出现问题怎么办,对吧?
意安的房间很简单,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的装饰。头上就是原本的木板、瓦片,墙也是原来的泥墙,只在床靠着的那两边墙上贴了一圈海报,海报也是一些自然风光,没什么亮点。
房间里的东西也不多,门口进来的左边是一张木板床,上面铺了毛毯和棉被,床尾对着一套桌椅,桌上就是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还有个本子和几支笔。门口进来的右边,也就是床对着的这边,放了个衣柜和一个书柜,书柜旁边就是意安的行李箱。
薛丞启先是打开衣柜看了看,里面就是意安平日穿的那几套t恤牛仔裤,还有几件外套,又拉开底下的抽屉看了看,原来意安喜欢平角裤呀,看起来还挺大……除此之外也没什么特别的。
接着又打开书柜,里面满满的都是书。大概翻了翻,上面的都是计算机专业相关的技术书,下面从小学到大学的书都有,还看到一沓厚厚的奖状。
薛丞启把奖状都拿了出来,最上面的都是大学期间的奖状,什么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每年都有。再往下的也都是各种一等奖,真是妥妥的学霸!
关上书柜门,也就剩下那边的桌子了。桌子自带了两个抽屉,拉开第一个翻了翻,里面就一些文具、钥匙、剪刀、针线什么的杂七杂八的东西。而第二个抽屉被锁上了。
薛丞启又拿起桌上的本子翻了翻,里面都是一些技术笔记,还有一些随手写或画的草稿,看也看不懂。
最后,也就剩下桌上的笔记本电脑还有点研究价值了,但笔记本这种私人的东西好像不应该乱看,点亮屏幕看了看,发现还要输入密码,好吧,就是不该看的!
薛丞启再次全览一遍房间,又看了看还在安装中的台式电脑,最终失望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
意安洗完澡上楼,发现薛丞启已经回房,并且意外的把房门给关上了,平时不都喜欢趟开了大门欢迎参观么?
大概是准备睡觉了吧,意安也没多想,回了自己的房间顺手关上门。桌上的电脑已经安装完系统,进入到了桌面。意安继续把开发需要的一些工具环境都给下载安装了,然后才睡觉。
第二天,按照计划,意安把村里人都叫上,到大棚里开始翻地,为接下来的豆角以及再过阵子的黄瓜移植做准备。
“阿安啊,这都换季了,你说这豆角能长吗?”路上二伯娘忍不住问出了大家的疑惑。
其实意安也拿不准,虽然他没有不相信薛丞启,但确实也没见过这时候还种豆角的,不过还是要挺自己的合伙人:“在大棚里不一样,可以做一些保温措施,具体我也不懂。”
“哦,这样啊,那怎么不种些更好种的,比如生菜什么的,好吃又不用种太久,你们家现在不没菜吗?”
意安这段时间家里吃的青菜,大部分都是村里人送的,尤其是二大爷送的最多。不过薛丞启不定时会到镇上买一堆肉回来,然后送给村里人作为回礼。
二伯娘说的没错,他们目前确实没菜,他们种菜的不就应该首先解决自家的蔬菜来源问题么。所以薛丞启其实是有种了的,包括生菜、芹菜、娃娃菜、葱蒜等。
只是种在了另一个小棚子里,种了没多久,都还看不出来。也没种多少,够自己吃就可以了,所以村里人也没注意到。
第11章栽培(二)
意安和村民们到空着的大棚里翻地,薛丞启则到育苗的大棚里去看正在炼苗的豆角。
炼苗就是对即将要移植的幼苗进行锻炼,增强抵抗力,让它移植后能够更快的适应环境,一般采取的措施就是控水、降温、放风等。
这期间要时刻关注着,既要达到锻炼的目的,又要注意不能让它们炼过了头,更加不能影响到大棚里其他的苗。薛丞启主要采取的措施就是控水和适当的降温,并且早中晚都要过来看看。
薛丞启看了看苗棚里的苗都没什么问题,之后就过去看意安他们翻地的情况。
两个棚离得不远,走个两分钟就到了。只见里面众人干得热火朝天的,特别是开着翻地机在翻地的,旁边还围着一帮人边看热闹边要喝,一个个都恨不得自己上手来开的样子。
这翻地机自然是薛丞启的手笔。就前几天让人从市里帮忙拉回来的,一共买了五台,今天才开始正式使用。村民们也是头一回见识了什么叫翻地机,都跃跃欲试的要开来玩玩。于是一帮大老爷们就排着队轮流的试开,一个还没开过瘾呢就又下一个了。
“哎,小薛来啦,快过来,来来来,这里。”看到薛丞启过来了,一帮大老爷们儿里的其中一个就跟薛丞启打招呼,让他过去。
于是薛丞启走了过去,并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一人分了一根,一帮人心满意足的抽着好烟,然后跟薛丞启询问这翻地机哪有卖,是个什么价钱。
薛丞启把烟拿手上,慢悠悠的喷出一口烟,然后看了看蹲了一排的大叔大爷都抬头看着自己,这才答道:“市里头就有,不贵。”
“多少?”
“要500吗?”
“额,好像是几千块吧。”
“什么?这么贵?”
“几百块我都嫌贵,还几千?”
“难怪镇上没看到有卖,我就多余问。”
远处的意安正用锄头把地上之前没烧干净的杂物聚到一起,在他旁边的是个美女,名叫玲,隔壁三奶奶家的孙女。出去打工昨




一起种地去 分卷阅读16
天刚回来的,准备给三奶奶过生日。
这美女第一眼看到薛丞启就迷得不行,不断追问意安那人叫什么名字,是做什么的等等,此刻正一脸花痴的看着那边,继续问意安:“阿安哥,你说薛大哥在那边做什么呢?”
意安抬头看了看那一帮吞云吐雾的大老爷们,就薛丞启特立独行的站那,还穿着个皮鞋下地,于是回答道:“装逼吧。”
“哇,好有型啊。”结果迷妹继续犯花痴。
因为有翻地机的帮忙,200多平方的地,很快就翻完了。还有一部分村民都没有轮上开翻地机,一个个一脸遗憾的样子,于是薛丞启让他们把村子外面剩下的地都一并给翻了。
翻好了地,也到了中午午餐时间,大家都散开回家去了。
玲大概是想多看几眼男神,甚至想跟男神一起走回村里,眼看着大家都走了,就剩意安和薛丞启留在最后,她都走到大棚门口了,忍不住又回过头来看了看。
意安刚拾好地里随处放的锄头,抬头就发现了玲回头看向薛丞启,忍不住用手捅了捅旁边的薛丞启,调侃道:“你看那是不是你的坑?”
“什么玩意儿?”薛丞启顺着意安的示意看向大棚门口,就看到一长发披肩的美女飞快跑远了。
“一个萝卜一个坑啊。”
“……这梗就过不去了是吧?”
吃过午饭又休息了一会儿,下午继续开工,接下来就是施基肥了。
因为廊村里的黑泥土本身就很肥沃,所以也不用放什么肥料,但配点有机肥来做基肥还是很不错的。
这村子里,大家养的最多就是鸡,还有少量的鸭和鹅,牛、马、羊如今都没人养了,所以这有机肥最好就是使用鸡粪。
不过这鸡粪不能直接施放,而是要经过发酵才能用。早在几天前薛丞启就在村里购了一批鸡粪,然后把它们都放到一个窝里开始发酵,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经过发酵的鸡粪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那股臭味,不然薛丞启还得吐上一会儿。
村民们分工合作,有的到村里把鸡粪搬运到大棚里,有的把鸡粪撒到地里,有的跟着把泥土和鸡粪混合均匀并摊平,再后面的按照薛丞启的指示隔一段距离就开一个孔。
下午奶奶也过来了,薛丞启就在奶奶旁边陪着她,偶尔过去帮个小忙。于是玲也蹭到了奶奶旁边,边跟奶奶聊天边偷偷打量薛丞启。
就一天的时间,众人就把移植前的地给准备好了,奶奶看了还感慨跟他们那时候的生产队一样热闹,只是生产队里都吃不饱。
弄好了地,大家就准备工回家了,在回去之前,隔壁三奶奶的儿子,也就是玲的爸爸建民,跟大伙说了第二天是三奶奶的八十大寿,他们准备大办一场生日宴。所以请村里人去帮忙,还特意邀请了薛丞启去帮忙做几道菜。
这廊村里的村民都是姓,就是一个族里的,大家都是兄弟姐妹。每次村里有人要办酒席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派一个人或两个人过去帮忙。
大家都回去之后,意安和薛丞启一起打开大棚里的洒水装置,给地里浇了少量的水,让基肥和泥土能够更好的融合。
第二天一大早,薛丞启就开着车载着建民到镇上去采购生日宴所需的各种东西。同行的还有玲,建民起初没想明白这丫头怎么这么的积极了,直到看到她那看着薛丞启直勾勾的眼神。
建民心感不妙,虽然薛丞启是到他们村里种地的,自家丫头长得也不赖,但两人还是不合适。他不知道薛丞启家里有什么来头,但给人感觉就是不简单,举止投足就跟他们村里人明显的不同。而自家丫头什么样他能不清楚吗,也就长得好看点。看来回家后得找机会跟她好好说道说道了。
薛丞启采购回来,村里一帮人都已经聚在三奶奶家里开始忙活了,洗桌椅、洗碗、洗各种做宴席需要用的用具。
这些桌椅、碗和用具都是公家的,也就是村里人一起凑钱买的。平时就放在村里的祠堂二楼上,每当哪家办酒席需要用时就到上面搬下来,用完洗干净再回去。
一看到薛丞启他们回来,大家又有得忙了。洗菜的,杀鸡、鸭、鱼的,和面做丸子、糕点的,搭灶台生火的,有条不紊,各忙各的。
这种宴席上做的饭都是大锅饭,真的就是用大锅煮的饭,所以灶台都是在院子里露天的地方现搭。
同样的,菜也是大锅菜。于是薛丞启按照意安的指示,围上围裙就站院子里开始炒菜了。
没一会儿,整个院子里都飘满了炒菜的香味,一个个都忍不住伸头看向院子里。尤其是玲,眼睛都不带眨的盯着薛丞启,那熟练的刀工,上下翻飞的双手,简直迷死人不偿命。
整个院子里大概也只有每天在厨房里看着他做饭的意安颇为无奈,因为这家伙又开始装逼了,那风骚的操作,平日里做饭哪有这样的。不过这香味倒是真的比平日里的要香,也不知道是跟用料有关还是跟环境有关。
没多久,三奶奶家的亲戚朋友都接连的来到了,一个个都好奇的询问起薛丞启来,连带着旁边烧火的意安也被讨论了一番。
薛丞启一直忙到中午,三奶奶家的亲戚朋友全都来了,一桌桌的宴席全都摆上了,他才终于可以休息。
意安今天被安排的任务除了烧火,就是帮忙上菜的,所以把每一桌的菜都上了之后,他才有空在厨房里跟大家一起吃午饭。
不过在厨房里没看到薛丞启,拿着碗夹了点菜出来院子又看了看,还是没看到。接着看到给每桌客人派红包的玲,才听她说看到薛丞启从大门走出去了。
意安端着一碗饭就直接出门往家里走,回到家果然看到薛丞启摊在客厅的沙发上了。
意安站在门口边吃饭边问道:“怎么了,吃饭没?”
薛丞启抬眼看了看,耷拉着眼袋子回答:“唉,我这老腰啊,快要断掉了。”
“这就是装逼的后果啊。”
“……说什么呢,吃着我做的饭还说我,还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
“额,你辛苦了,我去给你端点饭菜回来。”意安说着把自己手里的碗放桌上就出去了。
“这还差不多,对了,拿我们厨房里的碗去装。”




一起种地去 分卷阅读17
“知道啦。”
没一会儿,意安就装了一碟子的菜以及一大碗饭回来,两人就在客厅里开吃了。
吃过午饭,意安还得回去帮忙,而薛丞启今天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所以继续摊在沙发上,打开电视看了起来。
到了下午,三奶奶家的亲戚朋友都回家去了,意安又帮着拾宴席上的各种东西,该洗的洗,该放回哪的放哪去。
然后到了傍晚,今天在三奶奶家帮忙的所有人又在三奶奶家吃一顿晚饭,这一天的宴席就结束了。
接着第二天,大棚里的豆角苗终于可以开始移植栽培了。
依旧是找村里人帮忙,先把育苗棚里种着豆角苗的育苗穴盘一块块扯起来,然后搬到新的大棚里,再一颗一颗的弄下来,放到之前开好的孔里,最后把孔给填上。
也是用了一天的时间,大概200多平方的豆角就给种好了。然后玲也依依不舍的外出打工去了。
接下来,地里的活主要就交给薛丞启了,意安又可以回房间里继续宅着。
第12章上山砍柴
转眼天气就变冷了,之前只是早晚比较凉,穿个薄外套就可以了,现在却是要穿上棉衣才行。
廊村最冷的时候一般是在12月下旬到2月上旬,这段时间的室外温度大概是在10~15c左右。如果有北方的冷空气入侵,气温大概会降到5度左右,按照往年的经验,最多也就降到两三度。如果冷空气比较少,那么气温偶尔也会出现高于20c。
而豆角喜欢温暖的生长环境,不耐霜冻,一般在20~25c生长为良好,所以这时候就要做好保温措施了。
现在的气温就低于15c,还没有很冷,所以可以通过给大棚加膜,然后闷棚来升温。但是,如果冷空气到来,那么靠加膜闷棚是不够的,得通过其他措施来增温。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这村里适合增温的方法,薛丞启能想到的大概就有挖防寒沟、作物反应堆、以及点火增温。
挖防寒沟就是在大棚的内侧或外侧,沿棚边挖一条深40厘米以上、宽30厘米左右的沟,然后在沟内填入碎干草,上面再盖上干土封沟。防寒沟可以隔开大棚内外的土壤,减少大棚内土壤热量的流失,从而有利于保持大棚内的地温。
作物堆反应,就是利用作物分解散热的原理来增温。大概的做法就是在行里面,也就是低畦处挖宽25~30厘米深的沟,内填秸稻草或干草,并放置专用微生物菌剂,再上面把泥土给盖上,然后开始灌水,直到底下的稻草或干草给浇透。
这样,稻草或干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逐渐分解,并释放热量与二氧化碳。这方法可以提高根层土壤温度约2c左右,还可以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和生态环境,为作物补充二氧化碳。
最后一个增温方法就是通过堆火增温,也就是用柴草或农作物秸杆堆火来提高棚温。
前面两个方法都可以用村里人之前稻谷丢弃在田里的稻草,但近两年村里人种田的没有多少了,一般也就种够自家吃而已。而且因为没有人专门去集,放田里也碍地方,有的人直接一把火就烧掉了。所以并没有太多的稻草可以利用。
那么就只能利用杂草或枯叶什么的了,刚好最后一个方法也是需要用到柴火的,所以意安决定上山打柴。
另外,家里烧火炒菜用的柴火也快没了,之前用的都是奶奶以前上山捡回来的,也该多打点柴回来备用了。
于是一大早的,意安找出两把柴刀,还有镰刀,在水井边用磨刀石沾了水开始磨刀。完了又翻出家里的锯子,搬了把小板凳坐院子里,用三角锉刀把锯子齿尖部位一一磨锋利。
等到薛丞启回来了,意安才工,找出手套袖套,换上解放鞋。转头看到薛丞启已经戴上袖套和手套了,但脚上穿的居然还是皮鞋,忍不住吐槽:“穿皮鞋下地什么的也就算了,难道你还想穿着皮鞋上山?”
“怎么?不行啊?我这个是真皮,很柔软舒适的,而且防水防滑,耐穿不容易磨损,我以前爬山都是穿这鞋。”
“那你这鞋可就贵喽,上山下地还是穿解放鞋好,我都穿了大半辈子了,很好穿的,以前的红军也都是穿它,不然怎么还叫解放鞋咧。”奶奶坐在旁边也劝道。
“就是,要考虑性价比啊,再说它还能有解放鞋耐磨?防水什么的,现在又不下雨,如果是下雨天,水直接从上往下进,皮鞋照样湿。”意安说着拿出一双新的解放鞋,这是他上次去镇上专门买的,“呐,新的,换上试试,我记得你的码数跟我一样的。”
“但是,这鞋好丑啊。”
“……”
“还有一股胶味。”
“……快穿上!”
薛丞启看了看瞪着自己的意安,又看了看地上的新鞋,还是默默的脱了皮鞋,换上解放鞋。
“怎么样,走几步看看合适不?”
“还行。”这码数确实合适,感觉也挺轻便舒适的。
“不错不错,多好看啊,哪里丑了,这上山才像样嘛。”奶奶笑眯眯的赞道。
“那走吧,上山了。”意安说着推了手推车就出发,薛丞启跟在后面。
这手推车就前面一个30多厘米宽的独轮,轮子上面用钢铁焊接出来一个长70多厘米、宽30多厘米的平坦区域,可以把东西放这区域上面,然后用胶带绑结实。
轮子的后面,也就是放东西的后半部分的下面,有两个脚作为支撑,在平地上就是靠这两个支撑来维持整个车子的平稳。再往后就是两个约130厘米长的扶手,用来给人推或者拉车子走。
手推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还可以拉100多斤重的货物,就是车子本身太重了点。这车子是近几年镇上才有卖的,以前大家上山下地都靠挑或扛,有了它之后,村民们农忙时节就用它来拉稻谷,平时上山也必推着它。
意安他们要去的山其实就是家后面靠着的那座山,因为在村子的后面,所以村民们叫它后背山。
廊村其实四面环山,一条公路出到村大队,一路上全都是山。这泥公路本身也是在以前那条翻山越岭的小山路扩建出来的。
不过这村口




一起种地去 分卷阅读18
往外的山全都不属于廊村,而是林业局的,上面都种了桉树,是不给人上去砍柴的。
后背山往里的山,是当初分田到户时按照人头一起分给村民们的,所以是属于各家各户的。
大部分山上都种了松树,村里有些人就专门把自家山头附近的别人家的山都给包下来,然后采松脂。意安家的山就是承包出去给了别人。
这采松脂需要每天在松树上用钩子划个沟,好让松脂往下流到装好的袋子里,松脂又叫松香,所以村里人又把采松脂叫做钩香。
种了松树的山上基本没有什么杂草,也没有什么其他树木,所以也就没有柴火。因为松树很高大,种得又比较密集,树底下基本没有什么阳光,也就长不出什么树木了。
不过树下厚厚的一层松针是可以拿来做柴火的,只是松针燃烧起来火势很猛烈,不好控制温度,而且很快就烧光了,得不断的添加才能让火不熄灭。所以村里人一般都是集松针用来引火,加快生火的速度,等旁边的柴燃烧起来了也就不再往里加松针了。
所以这松针也不适合用在大棚里,还是得靠木头柴火,一来可以控制火势控制温度,二来烧木头没有那么大的烟,特别是大的木头可以慢慢的熬,基本没什么烟。
1...34567...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