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孤独麦客
杨成栋中校不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也不介意他们的态度。对于这些被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财富一天天缩水,生活水平一天天下降的可怜人,他有的只是同情。泰瑟尔浅滩他也来过很多次了,但就观察而言,1702年的泰瑟尔岛远远不如十年前、二十年前繁华。
在以前的黄金岁月,这里进口的多是普通百姓消费的日用品、工业用到的生产资料,如葡萄牙的盐、瑞典的矿石、英格兰的布匹、东岸的金属制品、俄罗斯的船具、波兰的粮食、法国的海产品以及丹麦的牲畜等等。这些商品在此流通,但绝大部分并不进入荷兰市场,而是由荷兰商人转手卖往他处,获得巨额利润。
但如今呢此类商品仍在继续进口,但数量已经大为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武器弹药、军资器械以及大量的机器设备,一句话,都是为战争做准备的。更可怕的是,大量商船已经被军队征调,倒不是让他们去打仗,而是帮助海陆军运输物资和人员,甚至就连盟友的物资运输也由他们来承担,这肯定会影响到商业活动的。
再者,大量的成年男性被征发起来,要么加入军队到前线拼杀,要么充当民兵守卫地方,要么做起了辎重兵运输物资。为此,经济重镇荷兰、泽兰两省的经济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突出表现就是市场上劳动力严重不足,工厂开工不足,码头运力匮乏,各类物资价格飞涨,整体经济一地鸡毛。
杨成栋这个时候就为荷兰人感到悲哀。说实话,这个国家的人民挺能干的,思想开明,文化繁盛,商业嗅觉更是超级灵敏。国家的去工业化虽然让他不是很看得上,但瑕不掩瑜,这么小的国土、这么少的人口,能够做出如今这一番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君不见多少人口、国土远大于联合省的国家被阿姆斯特丹摆布得欲仙欲死如果荷兰人愿意,他们甚至可以施展各种影响力,让你这个国家经济破产、人民暴动,严重点的,被外敌入侵导致亡国也不是不可能。
但与法国人的战争严重削弱了荷兰人的实力。每经历一次战争,这个国家在过去一百多年内积攒的家底就会消耗一批。几次下来,再厚实的家底也会被折腾干净。毕竟,人不是机器,会恐惧,会害怕,在看不到国家的未来后,有钱有技术的人便会移民。反正英格兰这些年经济环境非常好,各项产业飞速发展,正是对资本和技术非常渴求的时候,而且那边新教还是国家,荷兰人移民过去,岂不是正好
杨成栋在泰瑟尔岛待了几天,就见到一艘载着货物前往英格兰的商船上,有三十多名衣冠楚楚的男女乘客。码头上的人已经见怪不怪了,他们很明白地告诉杨成栋,那些人变卖了荷兰的财产,然后移民去英格兰。很多人在那边开了工厂或商店,大大方方地经营起了各项产业。最让人无语的是,荷兰人在英格兰开办的工厂,生产出来的商品又大量返销回荷兰,赚取巨额贸易收入。
想想看吧,移民从荷兰抽走资本,到英格兰办厂,就业岗位留在英格兰,税收留在英格兰,到最后还通过出口商品再榨取一遍荷兰的资金,怪不得海牙政府对此非常不满呢,杨成栋一个外人都替他们感到不平,何况利益攸关的诸人呢
但联合省也拿现状没办法。法国的入侵是最现实的威胁,在这个大前提下,他们离不开英格兰人的帮助,只能放血割肉,将英格兰吸引到自家这一边。所以你便看到了,面对英格兰人在经济上的步步紧逼,荷兰人只能一步步退却,被人家使劲地挖墙脚、薅羊毛。也许有一天,等到羊毛被薅秃了,英格兰也养肥了,联合省就会从欧陆列强沦落为一个无足轻重的国家。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一切都是法国人的错啊!
东岸人也就这个问题与联合省政府有过秘密交流,结果么嗯,没什么结果,荷兰人还是注定要对英格兰让利,这是地缘政治决定的,无关其他。不过荷兰人也有意识地加强了与东岸的经济合作,以减缓养肥英格兰的速度,标志性的实践就是他们在未来两年的粮食采购合同中别怀疑,现在荷兰没人种粮食了,就连经济作物都大面积抛荒,因为劳动力匮乏将最大的份额交给了东岸的国家储备粮库,总采购金额超过了六千万盾,约合法币两千万圆。
拿到了这么一份超级大订单,东岸农业部自然是欣喜若狂。他们在第一时间联系了交通部,通过他们落实了粮食运输事宜东岸航运界巨擘南海运输公司将调集25艘蒸汽轮船,往联合省的阿姆斯特丹、弗利辛恩、恩克赫伊曾等主要港口运输粮食。蒸汽轮船容量大,航速快,适应性强,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也比较小,差不多可以在一年内完成合同。
粮食采购合同从今年开始执行,南海运输公司第二批运输粮食的船队刚刚抵达泽兰省的弗利辛恩港,将大批小麦卸下(第一批船队的目的港是阿姆斯特丹)。杨成栋当时不在现场,后来听人说还是挺轰动的,一艘接一艘的三千吨级蒸汽轮船排队入港,将救命的粮食卸下。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人几乎都看呆了,欧洲如今只有英格兰、法国及北德意志部分地区有还算可靠的明轮蒸汽船,螺旋桨推进的蒸汽船还没完全实用化,结果一看东岸人三千吨级的全蒸汽动力船只,还一来就是二十多艘,顿时想死的心都有了。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荷兰人才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东岸的强大。以前他们虽然也听说了不少事情,上层还搜集了诸多情报,但什么数据、情报都不如亲眼看到的东西来得震撼!想想看吧,小山般的船只鸣放着汽笛开进港口,然后把一袋袋的谷物、一桶桶的面粉卸到码头上。船舱里装载的货物是如此之多,以至于码头工人们忙活到半夜还没卸下来多少,这给人的冲击力是相当巨大的。
或许是受了这个刺激,荷兰人加大了对东岸物资的采购力度。采购商品从武器弹药到日用百货,从皮革纸张到机器设备,总金额超过了两千万盾,让隔壁的英格兰商人们失望无比,以至于不断提出抗议。但这又如何呢你情我愿的正规贸易,你英格兰人难不成还要出动私掠舰队来攻击东岸商船吗先不说你抓不抓得住那些航速很快的蒸汽船,单是政治后果就不是你能承受的。所以啊,安心受着吧,别瞎惦记了!
当然让英格兰人更加嫉妒的是,东岸人不仅可以把货物卖给他们的盟友荷兰人,抢了他们不少生意,东岸人甚至还可以把货物大量出售给他们的敌人,比如西班牙人和法国人。截止1702年6月底,东岸人已经获得了来自法国和西班牙的各类军事物资订单超过五百万圆。他们除了大炮没有卖之外,火枪、刺刀什么的一概都卖,只要你出得起钱,就可以下订单排队。虽然优先级可能没荷兰人那么高,但也已经交付了相当数量了,有力地支持了法国人的战争想想看,欧根亲王指挥的反法联军使用东制火炮,轰击扛着东制步枪的法人,双方人脑子打出了狗脑子,而东岸人则把他们的黄金搜刮一空,何其快哉!
所以说啊,不要觉得东岸人没参与这场战争,事实上他们并没有缺席,参与得深着呢!他们不但没有把国家打烂,消耗国力,反倒是极大增强了东岸的实力。国内的经济繁荣与欧陆外交影响的不断上升,无一不在表明谁在享受这场惨烈战争的胜利果实亲自下场参与战争的,没有赢家,永远也不会有!
“报废的枪管废铁价运进来,新的枪管高价运出去,这一来一去很有赚头嘛。”杨成栋中校拎起一根惨不忍睹的枪管,笑着说道“听说丹吉港已经运来了一批设备,准备开办一家枪炮修理厂。嘿嘿,这样也好,等日后咱们亲自入场时,后勤保养也更轻松些。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来这个机会了,希望别让我等太久啊。”
第九十六章 自由市
天气渐渐变热,一如波罗的海沿岸如火如荼的战事。
说真的,欧洲人现在有点陷入歇斯底里的状态了。从北海到波罗的海,从大西洋到地中海,到处都在燃烧着战火。英格兰、法国、西班牙、奥地利、瑞典、波兰、俄罗斯、奥斯曼等主要国家,竟然无一处于和平状态,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到处都在打打杀杀,似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九十六章自由市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九十七章 落子
1702年8月20日,格但斯克自由市。晴空万里之下,一艘“节气”级护卫炮舰护送着两艘荷兰商船慢慢驶进了港口。
船甲板上,陆军中校杨成栋此时仍在训斥一位下属连长“你说你们是不是猪脑子盛德鸿的命令也执行。他是什么人文官啊真是乱来”
其实,杨成栋这话有些没有道理。盛德鸿虽然是文官,但他可是执委会任命的正儿八经的欧洲驻军最高指挥官,虽然仅仅是名义上的,但事实就是事实,他指挥调动包括第四混成团、第六混成团、哈吉守备团、丹吉守备团、休达守备团在内的各支部队,从程序上来说完全合法,没有任何问题。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来说都是由全权特使和部队主官商量着来,特使本人很少乾纲独断。他除了控制着部队的后勤财政之外,人事什么的是完全无法插手的,也没法查各支部队的“黑账”比如战利品怎么处理的,部队的独立性相当高。因此,这也是杨成栋中校在“惊闻”狼穴基地派了一个步兵连到阿姆斯特丹后如此愤怒的原因。
不过愤怒归愤怒,既然盛德鸿已经下了命令,而第四混成团的留守副团长也派了一个连的步兵到荷兰“请示”,那么这事就得接着进行下去,不好公然驳了盛某人的面子。况且,这事本身也对他们有利,杨成栋不是早就闲的蛋疼,抱怨没有打仗的机会么现在机会来了,可要好好把握哟
于是,杨成栋在得知消息后,不得不紧急赶到阿姆斯特丹,与前来的步兵连汇合。随后,他又遣人搭乘船只前往葡萄牙,下令即刻全军动员,启程前往波罗的海。盛德鸿甚至已经帮忙联络了里斯本的葡萄牙人,他们会组织一批商船帮忙运输,在休达港驻泊的两艘海军战舰也将,前往里斯本护送这批陆军。
或许有人会说,接收一个格但斯克自由市而已,用得着兴师动众,以至于把整个团都拉过去么嘿嘿,这个时候就要我们的杨团长来向你们讲授一下陆军的不传之秘了。首先,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一个团五千人马大举出动,以东岸人的标准,是要花费很多钱的。而且,部队主官很多时候也会多要物资多要钱,比如盛德鸿就直接签了一张东岸农业银行的五十万圆法币的支票,作为第一批经费,这钱怎么用可就大有讲究了金圆券如今在欧洲地区非常吃香,第四混成团到了格但斯克后,只要遣人去一趟里加或温道,就能把钱取出来,然后就近采购补给品,比在里斯本采购然后运过去要方便多了。
其次,部队出动后,一旦交战,就有可能获得战利品。这些战利品的处理,按照东岸传统,都是陆军自己的事情,别人无法置喙。这个方面的收获,有多有少,比如敌方城镇抵抗激烈的话,东岸人获胜后一般都会索要赎城费。如果一座城市不想被东岸陆军攻打,且这座城市在东岸人看来可打可不打的话,那么也会有赎城费进账。此外,战场上缴获的物资的军事物资,按照规定,能用的可以留下,但需要造册登记明白,以便后勤供应部门可以相应地调整给该部发放的补给。但实际上,这里的账目一团混乱,宪兵下来查也阻力重重,最后往往只能不了了之。因此,这一块一直以来也都是陆军的传统自留地,同样无人敢于置喙。
所以你现在知道了,陆军为何对打仗那么热衷了。原因无他,可以极大地充实本部的小金库,那样大家的福利都可以提高。比如谁战死或病殁了,可以在国家给予的抚恤金的基础上再多一笔,以让其家人过得更好;伤者同例,汤药费可以在国家标准上再上浮一大截。此外,谁家有个难处了,基本上也都可以打报告申请,部队派人核实后,会酌情发放一些补贴。总而言之,这些钱对维系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非常关键,也是大大小小的陆军军头们的重要权威来源之一。
“都他妈准备下船吧枪上好药、装好弹,这里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不希望出现任何意外状况。”杨成栋抽出一把装好弹药的手枪,说道。多少年了,能让他这个高级军官也拿着手枪上阵,对他而言确实是一个新奇的经历。
此番跟随杨成栋而来的只有一个步兵连240名官兵,控制格但斯克自由市这么大一座城市,说实话力量有些单薄。想想看吧,几万名态度不明的当地居民因为波兰陷入战火,最近又逃来了不少难民,很多人怀疑整座城市的人口已经超过十万数百名对东岸人比较仇恨的波兰准军事人员,以及被宗教洗脑了顽固不化的教士,这特么的是一种怎样的复杂局面啊想仅仅靠着240名步枪以及一艘海军战舰就控制整座城市,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还好,瑞典人比较上道因为对波兰发动战争,他们早就派军队占领了这座波兰唯一可以使用的港口城市,并一直在这里留下了一个步兵团千余人维持秩序。这个团的指挥官已经接到命令了,暂时不要撤离,协助东岸人稳定全城局势,直到他们可以独自应对各种来自内部或外界的突发情况。对了,这个满编步兵团约1250人的维持费用可以找库尔兰公国讨要,他们已经同意支付这笔费用了。
这里额外提一句立窝尼亚小透明库尔兰公国。历史上,在大北方战争期间,它被查理十二的部队轻易占领了,损失很大。如今有东岸人、荷兰人联合承诺保护,这个国家避免的亡国的厄运。而且不光如此,库尔兰公国这个战火中唯一的净土还吸引了大量来自立窝尼亚和波兰北部的难民和资金,整个国家人口激增,银行流动性非常充裕。再加上大量转口贸易的存在,库尔兰公国竟然也在此次战争中发了大财,可谓神奇
如今,在东岸顾问的强烈要求下,库尔兰人利用涌入国内的大量廉价劳动力,拨款修建了大量的道路,改善了近十座城市的上下水设施,新建了两所现代化医院,同时对温道港进行了深层次的改建和整修,使得货物吞吐量及效率大大提高。
当然大公阁下也没忘记扩建一下自己的宫殿和度假庄园。宫殿位于首都米陶,是他父亲在位时期耗费巨资建成的,如今儿子再花大钱扩建和修缮,就规模、型制和艺术角度而言,已经远超波罗的海一带绝大多数王宫了,甚至就连风头最劲的瑞典人的完工都有所不如。度假庄园位于该国腹地的库尔迪加,占地数平方公里,包括庄园、森林、马场等设施,非常豪华,总计耗资数十万圆。
东岸顾问本来是强烈反对公室如此铺张浪费的,无奈大公阁下坚持,考虑到他最近比较配合东岸的各项建议与政策,铺张行为得到了极大的遏制,大量资金用在了国内建设上面,于是顾问团在商议后,最终还是同意了大公扩建宫殿和新修庄园的要求。不过他们也特别指出,正常建设所需资金不能被挤占,因此到了最后,大公还是贷款了事,走的是新成立的波罗的海国际银行的口子,十年期,6年利率,工程总包方为东岸企业。
波罗的海国际银行目前位于里加,过阵子就会把总部搬到格但斯克自由市去。这家银行的股东成分比较复杂,其中东岸财政部持股20,是第一大股东。未来会成立的但泽县格但斯克自由市政府持股10,东岸农业银行持股10,联合工业信贷银行持股10,南海运输公司持股5。剩下的45股份分配也很有意思,7出售给库尔兰公国政府,7出售给瑞典政府,7的份额由荷兰商人或企业认购,7的股份由英格兰商人或企业认购,5的股份出售给俄罗斯政府,3的股份由波兰商人或企业认购,2的股份出售给勃兰登堡普鲁士政府,最后7的股份,面向所有国家的投资者公开出售,谁都可以到东岸本土的青岛港、库尔兰的温道港、瑞典的里加港、格但斯克自由市以及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港购买。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波罗的海国际银行是一家非常国家化的金融机构。东岸资本处于简单多数的控股地位,但大量吸收地区化的股东,以达到减少阻力,快速扩展业务的能力。毕竟,谁都知道吃独食的行为不好,后世强如米帝这种国家也不敢做得如此之绝谁控制了一个地区的金融,谁就获得了该地区最大的影响力。
先是格但斯克自由市,再是波罗的海国际银行,还有一个早就被东岸人控制的库尔兰公国政府,华夏东岸共和国在波罗的海一带落子的速度在加快。这也是托了欧陆大战的福了,各个国家打生打死的,实在没那个精力也没那么意愿来阻止东岸政府渗透进这个富饶的地区。唯一有点能力想要阻止的,还是对东岸机器和零部件非常依赖的英格兰王国,但在如今的大环境下,他们也就只能在口头上表示一点不满了,仅此而已谁控制了地中海和波罗的海,谁就控制了欧洲一大半的财富,这是非常明白的事情
1702年8月20日下午三时许,由杨成栋中校率领的240名第四混成团官兵,自信地踏上了格但斯克自由市的码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东岸政府可以在波罗的海一带施加最直接的影响力,必将对该地区未来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九十八章 个人与历史的进程
“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轨迹都产生了变化,真的很享受这种操控无数人命运的感觉啊。”
1702年8月27日,格但斯克自由市议会内,陆军第四混成团团长杨成栋中校无聊地摆弄着咖啡杯,似乎一点也不担心自己的安全。要知道,他可才刚刚集散了格但斯克自由市的议会,驱逐了波兰官方派驻在这里的人员,本地居民绝大多数都是波兰人正群情激奋,想要向新来的统治者抗议呢。
他们最大的抗议理由,就是格但斯克自由市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无论是瑞典人还是东岸人都无权对其归属进行任何处置。他们始终认为,格但斯克自由市就是一个“国家”,和已经被法国吞并的斯特拉斯堡自由市以及德意志、意大利的不少城邦国家一样,没人可以不经过当地最高权力机构议会的同意而决定其并入哪个国家,更别说东岸人直接粗暴地解散了他们的议会了。
虽然东岸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人民富裕,军事能力出众,但他们在宗教上采取的倒行逆施政策让基督徒们非常不满。而且,听说他们每个殖民地都有一套自己的法律系统,像新华夏岛、澳洲、大溪地这三个地方的法律无限近似于东岸本土,但拉包尔、宁绍、加航公司领地、第乌等地就与本土相差甚大了,黑水、满蒙、登莱、吉布提大概是介于两者之间。未来的话,格但斯克这种原住民人口占多数的地方势必也会有一套自己的法律体系,但不管何种法律体系,其宗旨肯定是损殖民地以肥本土的,再加上每个殖民地都存在的若有若无的宗教压制,格但斯克自由市的人民有所不满也就很正常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