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孤独麦客
但东岸人可从来都是好相与的。你们这些波兰裔市民们可以表达意见,但采不采纳可就是我们东岸人的事情了。你们大可以用脚投票,东岸政府绝对不会拦着,但是未来如果还想再回来的话,对不起,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格但斯克自由市好吧,以后应该改名叫但泽县了可不是茶馆,没有人来来往往的惯例。
不过你别说,东岸人这么一番恐吓,还真有不少居民拖家带口地离开。要知道,如今波兰北部被瑞典军队占领,形式还没有完全明朗,这些人居然就敢跑路,这是对东岸人未来的统治有多么恐惧啊当然了,这些都是有那么点小钱或者有点技术、手艺的人,跑也就跑了。真正的本地大商人以及那些没什么资本跑的人特别是刚跑来的战争难民,仍然留在但泽,看样子是打算接受东岸人的专政铁拳了。
至于战争结束后,还会留下来多少人,那就只有天知道了,反正东岸人对他们也不是很在意,走不走都无所谓,反正本土那边会有计划、分批往但泽县这儿输送移民的,以改变这里的人口结构。根据华夏东岸共和国有关部门的最新估算,截止1702年7月中旬,全国人口已经增长到了124627万,其中出生在本土的居民接近900万人,占72,是当之无愧的社会中坚;东方移民的数量也在增长,目前约为总人口的191,远高于欧洲裔的89。除此之外,东岸国内还有约37万非国民劳务工,其中印第安人占到了39,未来不排除会输送一批到但泽、休达、丹吉、哈吉这四个县来,以改变当地的人种构成,让东岸人的统治更加牢固。
所以说,印第安人也别抱怨。你们的文明水平如此之低,东岸人不过占用了你们几年的劳动时光罢了况且也是支付工资的,未来还给你们安排了一条出路,北美、澳洲、拉包尔、南非黄黑分界线、巴林岛、欧洲等等,移民出去的人只要稳定下来,未来的生活都差不到哪去,虽然不如东岸本土的国民,但高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的人民却没有任何问题。这人的命运啊,果然还是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但泽这边的波兰人也差不多,别看现在这些留下来的人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但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未来但泽县在波罗的海的经济版图中会是怎样一个地位聪明点的大商人已经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他们或多或少都经营着一些东岸商品的批发业务,基本都是在里加或温道拿的二手甚至是三手货。东岸人来了但泽后,他们是不是就有可能直接拿到一手货了呢这是很大可能发生的事情。于是,他们很期待,期待东岸人把但泽县打造成一个波罗的海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就像阿姆斯特丹在北海的地位一样。那样的话,他们只要愿意和东岸人合作,未来必然可以在其中分一杯羹,获得绝大的利益,这几乎是确定无疑的事情。再说难听点,即便不怎么合作,只是被动地在但泽这座城市生活,未来资金大量涌入后,肯定也是能够被动受益的。
这就是历史的进程所带来的命运的改变,很神奇,但又那么自然而然
“杨团长,但泽县的领导班子要尽快建立起来。”坐在他对面的东岸驻柏林大使韩熙说道“另外,列辛斯基那边,也不得不防。这个人的性情,说实话我摸不透,不排除他会做出什么过激事情的可能性。毕竟他得位不正,是瑞典人强行扶持起来的傀儡,很多波兰贵族对他并不满意。奥古斯特那边,虽然已经因为战败宣布放弃波兰王位,但很快他又后悔了,收回了自己的言论,列辛斯基的压力仍然很大。所以,我判断他有可能会铤而走险,在但泽这边搞事,以提高他的声望。”
“不用担心,韩大使,瑞典挡箭牌还在这里呢,列辛斯基能干什么事什么都干不了”杨成栋摆了摆手,毫不在意地说道“他撑死了在贸易上做些手脚,但那又如何只要不诉诸武力,那么等我们整合好了但泽县,就有的是时间来和他们玩。等过阵子,第四混成团主力抵达了,嘿嘿,列辛斯基不搞事还好,若是搞事的话,我会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
“杨团长,你可别乱来。”韩熙一听眉头就皱了起来,劝道“我们现在事情很多,万一旷日持久,可能会影响大局。再说了,这里有什么好的格但斯克自由市的地盘已经不小了,还要扩张地盘做什么难道还想在欧洲殖民不成程舰长,你们海军也是这个想法么”
原来房间内还坐着一位身穿天蓝色军服的海军军官。此君正是护送两艘商船过来的护卫舰舰长,这会只见他扶了扶军帽帽檐,慢条斯理地说道“古罗马人把波罗的海叫做s或ve,即礼品琥珀或斯拉夫海。顾名思义,前者说的是本地丰富的琥珀资源,后者讲的是本地的文化特征。实话实说,国内对斯拉夫人地界的商品和市场一直都很感兴趣吧我们海军对于把影响力扩大到斯拉夫人地界也非常感兴趣。”
“程舰长,请说重点。你也是海军的中层骨干军官了,说话不用吞吞吐吐的。”韩熙有些不满,催促道。
“那我就直说了。”程舰长也不客气,当场说道“目前的格但斯克自由市,地方小,人口稠密,城市有些不堪重负。你看这地图,从左到右最长处不过16公里,南北最长处不过12公里,总面积只有一百多平方公里,其中还包括河流、湿地、森林、沙丘、潟湖此时赫尔砂嘴与陆地之间的很多面积还未被填海造陆,尚是成片的潟湖海水等地形,可供居住的面积其实不大。我们海军的计划,可是要把这里当做波罗的海分舰队司令部来规划的。目前的城区范围,显然是不合格的,必须要进行扩张。”
“程舰长这话深得我心啊。我补充一点,我们扩张但泽县域面积不仅仅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同时也要考虑食品供应安全以及商品货物流通的渠道。但泽是一座纯粹的商业城市,除了郊区一些土地被用来种植蔬菜、水果,养殖一些牛羊家畜之外,这里绝大多数消费的食品,还需要内陆腹地的农村供应。”第四混成团团长杨成栋中校也来了劲,只听他说道“因此,我的建议是向东、向南扩张,一方面控制维斯瓦河这条商业上的黄金水道,一方面多控制一些南部的农田,以解决我们这个基地的食品供应问题。我研究过,南边、东边的那些土地非常肥沃,是附近非常重要的黑麦产区。尤其是维斯瓦河两岸,因为历史上曾是河漫滩的缘故,水草丰美,当地人养殖了大量的牛羊,以肉质鲜美、细嫩闻名。当地也有许多农民用堤坝将河漫滩之类的低地围起来,种植粮食,有点像我们国内的乌江两岸,收成非常不错。而且,南边还有大片的森林,树木质地虽然不如巴西那边的百年大树,但也非常不错了,这无论是用于军事还是商业,都大大有利可图,不是么”
“杨团长,胃口不小啊。怎么,想带来南部乡村的波兰农民一起富裕”韩熙用有些讽刺的语气说道。
“韩大使,那又如何这些波兰农民是幸运的,他们生而卑贱,被老爷们压榨,被周边国家的人欺负。但现在历史的进程改变了,天尊给了他们一个千载难逢的伟大礼物,他们会高兴地接受这一切的。”杨成栋针锋相对道“与其关心这个。韩大使不妨考虑考虑怎么和瑞典人交涉,他们控制的一些海岸线,也在我们的扩张目标之内,我相信你一定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的,不是么”
“那是赵贵的事情,与我何干”韩熙没好气地回道“我只是提醒你一点。波兰是个大国,我们现在是可以趁人之危获得一些好处。但万一过几年他们缓过劲来,对我们不依不饶的话,会极大牵扯我们的精力的。我们在欧洲只有两个混成团,万余兵力,重心应该放在南欧和西欧,而不是波兰,希望你不要本末倒置了”
“两个混成团不够,那就三个、四个”杨成栋满不在乎地说道“事实上我已经分别向盛特使和军部打报告申请了,让本土再增调一至两个混成团过来。兵力不够,很多事情都弄得束手束脚的,让人心里不痛快。放心吧,韩大使,不会耽误大局的。第一混成团那帮孙子一直叫嚣着要来欧洲旅游呢,我看不如满足他们的愿望好了,那样大家都解脱了。”
“这怎么可以”韩熙一时间也有些懵了。他实在没想到陆军还有这种操作,如此随意不过,他太清楚第一混成团的分量了,那支部队从上到下,充斥着东岸上层社会的子弟,这些人要是闹腾起来,无论是军部还是执委会,怕是都很头疼。保不齐,一时猪油蒙了心,还真就有可能遂了那些人的愿,让他们来欧洲“旅游”了,那样事情可就复杂了。
“报告”就在韩熙还在思索着第一混成团的事情时,杨成栋的副官推门走了进来,将一份里加商站抄送过来的情报递给了杨某人。杨成栋漫不经心地接了过来,只扫了一眼,就立刻瞪大了眼睛。
威廉三世居然死了
第九十九章 一切照旧
“威廉三世死了就这么死了……”哈吉县政府内,华夏东岸共和国驻欧全权特使盛德鸿放下了手里的情报,有些意外地感叹道。
威廉三世是英格兰国王,对法国充满仇恨,一直以来都在矢志不渝地针对路易十四,为此不惜与东岸人和解,不再记挂当年东岸人力挺共和派,让他无法身兼英、荷两国元首的旧恨。前次的反法同盟战争,这次的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可以说威廉三世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每次都是他力排众议,说服了自己的妻子及大臣们,然后在国会里慷慨陈词,最终让议员老爷们认同他的观点,认为这对英格兰有利,最终促成了英国参战。
现在威廉三世病逝,英格兰国内会不会出现什么变化呢这是其所有盟友都在担心的事情。比如,丹麦人就已经将海军撤回了挪威卑尔根港,他们本小力弱,实在经不起外界风雨的剧烈变化。即便是实力强大的联合省也对威廉三世的去世深感疑虑,他们在第一时间派了一个高级别的使团前往英国,借参加威廉三世葬礼的机会,探听一下该国的政策是否有所转向。另外,有意思的是,路易十四也很关心英国局势可能会出现的变化,他砸下了大笔资金,重金收买情报,同时试图与英国方面暗中接洽,但未获成功。
盛德鸿接到消息时已经是威廉三世去世一半个月以后了。虽然铁公馆方面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无奈路途遥远,传递消息费时,盛德鸿最终得到消息竟然比但泽、里加那边更晚。
虽然得到消息晚,但盛德鸿仍然对其进行了分析。首先,他并不认为英国会退出战争,因为这样得不到任何好处,是一笔亏本生意。只有继续参加战争,并坚持到最后,取得胜利,才有可能让前期的投资得到回报无论是政治上的还是经济上的。
其次,他也不认为英国会被法国拉拢过去,相信路易十四也不会如此天真。英国人对待欧洲大陆的政策是一贯的、是连续的,这源于岛国心理,又加入了经贸因素。当年西班牙鼎盛时期,英国人就敢顶着其压力抢劫西班牙商船,以至于引来了无敌舰队。后面三十年战争时期,英国人加入了新教一方打击欧陆实力最强的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法国崛起后,又迅速调整了与荷兰的关系,全力怼法国。未来如果法国衰落,德意志地区有哪个强权崛起的话,他们还能联合法国去打德意志人。总之,即便威廉三世去世,继任者也会坚定打击法国的决心,以免其称霸欧陆,吞并更多的土地和人口。
第三,这些年英国工商业发展迅猛,国内各类工业品的产量逐年递增。他们现在迫切需要一个可以稳定销售工业品的市场,这个法国人给不了,但荷兰人可以给,在德意志地区极具影响力的奥地利人也可以给。从这个角度来说,英国人真的没理由跳到法国一边,未来利益不明确,风险太大。
综合这几个方面的因素,盛德鸿认为事情不会有什么实际性的变化,目前正在进行的战争会一切照旧。南尼德兰的英国陆军不会走,正在大海上游弋的英国舰队也不会返回军港。好吧,或许有的人会先回去!在这份情报的末尾,提到了马尔巴勒公爵丘吉尔已经离开了南尼德兰前线,火速返回伦敦,这让盛德鸿想起了很多事情。
丘吉尔这个人,其家族原本是铁杆的保王党。在国王被送上年断头台后,因为种种打击,家业开始慢慢衰败,这是当时残存的各路保王党人或者说传统保守贵族的正常轨迹,即政治上受打压,经济上又与时代严重脱节,偏偏社会上物价飞涨,很多贵族甚至都无法维持自家的体面生活。
丘吉尔17岁参军时,家业并不好,父亲卖掉了很多地产维持生活,供他接受教育。但他对学习没有太大兴趣,于是便参军去了,不过在军中名声也不咋地,生活放荡,花天酒地。但幸运的是,因为裙带关系,他得到了国王查理二世的赏识,成了他的近臣。而且查理二世个性随和,为人宽容,是个很好相处的君王。有一次,贪花好色的丘吉尔摸上了查理二世情妇的床,而且还倒霉地被国王给堵在了卧室里,不得不跳窗逃走。查理二世知道后并没有怪罪丘吉尔,反而对左右笑着说道:“我并不怪他,他找情人恐怕也是生活需要。”
丘吉尔当时对王室比较忠心。而且他作战勇猛,足智多谋,屡建功勋,很快就获得连续提升,国王詹姆斯二世对他也十分器重能不器重么,一起流亡国外的情分在那摆着呢。法军元帅蒂雷纳子爵也对他很是欣赏,认为他必成大器,但路易十四认为此人虽然勇敢,但过于沉湎宫廷社交生活,是个小白脸一般的人物,日后难成大器。
1678年,丘吉尔被与在贵妇圈子里人脉深厚的萨拉詹宁斯结婚,1682年被封为埃蒙斯男爵。光荣革命时期,这厮狠狠捅了国王詹姆斯二世一刀,宣布站在奥兰治亲王威廉三世一边。詹姆斯二世怎么也想不到丘吉尔会背叛他,且还带着部队投降对方,当起了带路党。威廉三世坐稳王位后酬功,丘吉尔被封为马尔巴勒伯爵。
但丘吉尔的好运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在上一次反法同盟战争中的爱尔兰战场上损人利己,坑害友军,同时残酷对待爱尔兰的贵族们,引起了威廉三世的警惕,从而解除了他的职务,甚至一度被囚禁在伦敦塔中,后来靠他妻子去向威廉三世求情才得以释放,但此时他仍然没有任何职务。
1694年,威廉三世的妻子玛丽女王去世,丘吉尔夫妇二人因为参与调解安妮公主与威廉三世之间的矛盾而再度得宠。尤其是丘吉尔的妻子詹宁斯,与安妮公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性格软弱的安妮受詹宁斯影响很大,甚至一度被她暗中影响和操纵。
可以想象,现在威廉三世死了,安妮女王即将登基为王,素来没什么主见的她会在丘吉尔这个仇恨法国的战争疯子当年流亡国外时,此君曾参加过法军,但因为外国人的身份而一直不得升迁,且多遭法国人奚落的影响下,肯定会继续坚持战争的,英格兰的海陆军,仍然将和法国人继续战斗!
盛德鸿丢下了手里的情报,没什么看头了,一切都将照旧。与其把精力花费在那上面,还不如多思考下如今奥斯曼帝国在东线搞出的事情会对欧陆局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艾芬迪这个宗教狂人,不管他是有意还是无意,但他主动挑起的“圣战”客观上帮助了法国人,是得好好合计一下了。
其实前任特使蔡盛国在职期间就对费祖拉赫艾芬迪此人非常厌恶,认为这人不可理喻,满脑子圣战思想。为此,他动用了在奥斯曼帝国的不少资源,消耗了大量人情,与名门科普鲁卢家族合作,打算把这个人搞下去,恢复帝国的正常秩序。
彼时已经开始明显衰落迹象的科普鲁卢家族推出的候选人是阿姆卡扎德侯赛因科普鲁卢帕夏。此君1655年出生,是科普鲁卢家族这一代剩余成员中的佼佼者。年轻时在匈牙利与奥地利人厮杀过,至今家里还保留着德意志某位倒霉贵族的家徽和旗帜,后来所在部队被欧根亲王的奥军击溃,指挥官被处死,身居中层的侯赛因也遭到牵连,被解职后回到保加利亚担任地方官员,开始走政务路线。
东岸人与科普鲁卢家族的合力一开始起到了奇效,逼迫大教长费祖拉赫艾芬迪放弃了大维齐的职务,侯赛因得以走马上任,成为帝国宰相。随后,侯赛因大维齐便开始整顿被艾芬迪搞得一团糟的军队和地方艾芬迪在任期间只管打仗,对下面人各种让利和许诺,不管合理不合理,同时为了筹集军费对地方上的经济破坏也很大,东岸顾问火冒三丈,纷纷辞职不干。
侯赛因秉政后,第一步就降低了包括烟草、咖啡、肥皂等数百种商品的消费税。战争期间,这些商品税收涨了两倍,老百姓苦不堪言,已经到了不得不废除的时候了。随后,他又与东岸人合作,在哈吉铸币局提供的新一笔四百万第纳尔贷款的帮助下,稳定了国内千疮百孔的金融局势。
侯赛因大维齐还减免了战争期间人民拖欠的苛捐杂税,使得农民敢于重返土地,商人敢于重返市场,整个国家的经济开始慢慢恢复,与艾芬迪主持大局时那种涸泽而渔的方式完全不一样,许多人都交口称赞。
经济方面的改革固然困难重重,但只要有决心,有能力,说实话还是可以进行下去的。但针对军队的改革可就不同了,这里是改革的深水区、死亡区,一着不慎就有可能出大事!但科普鲁卢家族的人比较够胆,历史上多次改革军事系统,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但依然我行我素地进行下去,这次侯赛因也不例外。
此君首先拿著名的加尼沙里军团开刀!他核查各部的工资名册,遣散了不能履行战斗职责的人,然后从贫穷的安纳托利亚高原招募了大批能吃苦耐劳的农民取代这些人。此外,原先征召工匠到部队临时服役的制度也取消了,因为这其中存在大量的舞弊行为,很多所谓的工匠基本啥也不会。
通过这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上次战争中曾一度膨胀到七万人的加尼沙里军团总人数飞速下降,目前已不足三万四千人,且还是在包含了不少东部贫苦农民新兵的情况下。但战斗力却不减反增,因为原来的七万人里,据说真正能战斗厮杀的不过就一万多,其他都是摇旗呐喊凑数的。
斯帕西骑兵也得到了整顿,大量不合格人员被剔除,吃空饷的军官被处死或流放。侯赛因请求苏丹免除了斯帕西骑兵的许多税收,让他们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招募家臣和侍从。招募来的家臣和侍从集中起来,交由桑贾克贝伊训练,训练期间费用由政府支付。侯赛因还特别要求,斯帕西骑兵的各级军官不得因为寻贿无果而开除属下,这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是非常普遍的行为,屡次遭整顿,但过后总是又死灰复燃。
侯赛因帕夏还改革了海军。这是个比较现代化的兵种,与东岸人的联系非常紧密,大量军官都有过东岸留学经历,总体而言比暮气沉沉的陆军要强太多了。但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侯赛因以克里米亚半岛的卡法城(含城外的卡法铁矿)为抵押,从东岸的新大陆友好互助银行贷款两百五十万第纳尔,定制了大量适合地中海实际海况的风帆战舰,以取代那些越来越不合时宜的以桨为动力的战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