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坟挖出鬼(bl)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君子在野
林言没想到原来卖画这事村长不知道,自己贸然一说倒引起别人的家庭矛盾,当下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没了主意,拽了拽萧郁的袖口,犹豫着对段老说“今天这事闹的要不我们先回去”
夫妻俩见战事稍缓,急忙上前一边一个扶起村长,老人顾忌外人在场也不好再发作,坐在椅子上长叹了一声“你们是段家恩人,大老远的赶到这就为了听个故事,按理我该好好讲讲,但现在你们也看见了,子孙不争气,我都没脸跟你们提当年的段家,讲了谁信还不够让人笑我们村里人白日做梦的。”
老人拍了拍膝盖“时候不早了,那俩孩子我安排到别家睡,这屋子打扫过,你们俩要是不嫌弃就住这间,过来一趟不容易,多住几天玩玩看看,村里不比你们城里热闹,但是吃的新鲜,风景好。”
这么说算是拒绝了,林言知道现在时机不好,而此时酒劲没全下去,整个人有点急躁,又怕改日子耽误时间,脑子里酝酿着一个想法,犹犹豫豫地攥着萧郁的手指。
“说吧。“萧郁知道他的心思,轻轻说“他们会信的。”
村长和段成义夫妇俩正准备离开,林言深吸口气,冲老人背影叫道“等等。”
“我、我说实话吧,我们不是记者,也不仅仅是来听故事的。”
老人开门的动作忽然停了,转头瞧着他,有点困惑。
“今天之所以能救下段婶和小云,不是因为我们是什么高人,而是我有阴阳眼,能看见鬼,今天在出殡队伍里看到段婶跟小云的魂魄跟着棺材走,就知道他们都还有救,正好我朋友懂这些。”
这下子老人和段成义都长大了嘴,林言喝了口茶,苦笑道“那只狐妖能化人形,自然也会说人话,还有他。”林言把萧郁往前一推“你们别害怕,他生前跟明代段家一位叫段逸涵的少东家有些渊源,我带他来这里就是想找到那位段家当家的坟冢,了结他一段心愿。”
“生前”段成义难以置信的看着萧郁,“咋回事这是”
“他他已经死了,你握他的手,没有体温。”林言小声说,“他活在明朝,已经五百多年了。”
这下老人和段成义面面相觑,都不由傻了眼,林言的话让他们几乎以为眼前俩人的脑子都出了问题,然而下午老人又是亲眼听见狐狸说话和死人复活,也亲眼看到萧郁把棺中缠了自己家三年的女鬼逼到自尽。
“你这个娃娃是不是酒没醒”
萧郁挣开林言的手,对仍一脸怀疑的段成义说“若不信,我证明给你们看。”
“有老人在,你别吓着他们。”林言不放心的嘱咐。
那鬼点了点头,微微闭上眼睛。
仿佛是电压不稳,吊在房顶上的一百瓦灯泡开始啪擦啪擦的闪烁,灯光明暗不定,最终啪的一声熄灭了,屋里只剩下遗像前的白蜡烛闪着幽微的火光。烛影摇曳,映得女孩的脸更加阴森,玻璃相框上一朵黑绸扎成的大花,两条飘带簌簌抖动,供桌上的四支蜡烛从左至右依次熄灭,很快整间屋子沉入一片漆黑与寂静之中。
“没刮风这蜡烛怎么灭了”段成义的声音有点发抖。
话音刚落,两扇窗户哐哐两声齐齐打开,一阵阴风卷进来,不是正常的夏天的夜风,凉得没有一丝温度,似乎把人的体温也抽干了,露在外面的胳膊起满鸡皮疙瘩。然而仍没有结束,随着风的呜咽,门啪的一声开了,一个人影遮住外面的光线,鬼气森森的站在门口。
“行、行了,我信,我都信。”村长发起抖来,颤巍巍地往后倒退了两步,林言怕老人心脏撑不住,朝门口喊“好了,先到这。”
灯泡又亮了起来,四支蜡烛依次被凭空点燃,窗户合拢,橙黄的光线中,萧郁倚着门框正往里看。
“他,他刚才不是还在屋里吗啥时候出去的”段成义被吓得腿肚子都软了,一抹额头的冷汗,跌坐在炕上,叫道“娘啊,真是鬼”
而借着恢复正常的亮光,段成义的表情忽然变了,像看到了极其恐怖的事情,愣愣地盯住林言,抬起食指抖抖索索的指着他“你、你、你别想蒙我,你也是鬼”
“我是人,货真价实的。”林言哭笑不得,挡开他的手指“你摸摸看,有体温,我是活的。”
段成义额头布满了豆大的汗珠,张大了嘴,像被鱼刺卡住似的,半天才憋出一句“我说我咋看你那么眼熟”
“你咋跟我卖的那幅画长得一样啊”
终于注意到了,林言捧着茶杯,苦笑道“这我也知道的不多,大概你们段家那位先祖死后五百年转世投胎,就成了我。”
“本想偷偷带他去你们家祖坟看看,没想到一折腾全说了,我还真没有做贼的命。”
在某些程度上来说,对自然怀抱有本能崇拜,还没有被片面唯物主义浇成水泥脑袋的村民们比林言之前遇上的人都更好沟通,他们挣扎一番后便接受了狐仙,鬼怪,转世,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林言的地位一日千里,从被当众吐口水一举超越村长,成了连所有老人都对他毕恭毕敬的老祖宗。
一夜之间,大家在村长的强制和林言的激烈反对之下,一致改口称呼林言为“段祖宗。”
这回连那鬼都笑的要内伤。
段家村在解放前其实并没有村长,解放后宣传破
挖坟挖出鬼(bl) 分节阅读_53
除封建思想,便把族长的头衔改成了村长,私下里行的还是早时候的规矩,由每一任村长在去世前选择最有威望的后代继承位置,至于外人说的所谓选举、村官都跟段家村没有关系。
林言莫名其妙的荣升祖先宝座,连村长都对他敬畏有加,当晚带两人去祠堂看段家族谱。从村长口中得知,段家在明永乐年间做盐商起家,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在第三任东家段逸涵时达到顶峰,银库白银百万,修建祖宅的每一块砖石都用豆浆浸过,每一幅壁画都由名师绘制,清明祭祖大摆七天流水宴,过年搭台请当红班子一连十天唱大戏,十里八乡的乡民都赶来看热闹,太原府六州二十二县富家一方。
段家从永乐年一直兴盛到清中期,之后不知为何开始节节衰败,仿佛一夜之间财神爷改了喜好,段家做什么赔什么,去法兰西进货的商船,去蒙古贩卖皮草和高粱的车队,以及南下贩茶的马帮都一去不返,巨贾之家入不敷出,债主上门索要股银,很快开始变卖家当。直至清末烟馆盛行,从东家、姨太太到少爷小姐,乃至下人管家皆抽大烟,以至于把卖祖宅的二十万两银子挥霍一空,段家在晋阳再无容身之地,在偏僻村野买了十几间茅草房,举家迁来现在的段家村。
“后面一座山就是陵山,段家世代先祖就葬在山上,我们搬来祖坟处居住,就是为着愧对先祖,只能给守祖坟给先人赔罪。”
林言点头“怪不得村里的房屋最老的看起来也不过一百年,原来段家是后迁来的。”
祠堂昏暗,没有通电,点了一盏煤油汽灯,林言和萧郁坐在桌前翻族谱,书页因为时光的浸淫而变得烟黄酥脆,稍不仔细便往下簌簌掉纸渣,标致的正楷记载每一支先祖的姓名,妻室、子孙和生平事迹,密密麻麻的文字挤在一起,一时间有些神思恍惚,似乎那个古早的“他”早料到今日,在字里行间等待着,伸手相牵。
有些繁体字冷僻艰深,林言习惯了看史书竟也有好些不认识,时不时停下询问萧郁。
村长给茶壶添满水,戴上老花镜帮忙翻找,听闻林言想去看祖坟便告诉他“后山一整座山都埋着先人,有些太久了连坟头都找不着,一直想好好的立上碑,翻修翻修,因为村里穷,拿不出钱来,一年年就耽搁下来了。”
“你们找的那个段逸涵的坟头特别偏,翻过山还得走好一阵,明天我叫上两个后生给你们带路。”老人摇摇头,“开棺见尸是大不敬,不过祖宗都同意了,我们也不好说什么。”
说话间正翻开一册书,老人一皱眉头“咦这是不是”说着把书推给林言,林言来回扫了两遍都没找到,还是萧郁眼快,指着一行字示意林言,原来逸涵并不是名,段逸涵本名段泽,五行缺水,取名“泽”,字逸涵,刚才一目十行找段逸涵三字便看漏了。
“生于成化庚寅年六月,卒于嘉靖二十五年。”林言在脑子里匆匆算了算,迟疑道“七十七岁寿终,倒算是长寿了。”
“啪。”两支准备好用来记笔记的签字笔被萧郁碰到地上,昏暗的灯光下那鬼的脸色很差,抿着下唇,手指紧紧抓着桌沿。
沿着族谱看下去,相比之前两代当家的丰功伟绩,段泽的记载并不多,他的一生似乎过的很平静,无功亦无过。对于他的描述总结下来也不过正室所出,父亲老年得子,对之宠爱备至,乃至于段泽少年时顽劣不羁,十七岁继承家业,渐懂人事,二十五岁成婚,娶妻元氏,夫妻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有三房妾侍,膝下三子两女,父慈子孝。老年信佛行善,三伏天赠送避暑凉茶,三九常舍粥接济贫苦百姓,四邻八方称之有菩萨心肠,卒于嘉靖丙午年腊月二十九日。
短短一页,一个人的一生就写完了,没有出现过任何关于萧郁,甚至关于主人有断袖之癖的记载。
林言转头看萧郁,那鬼静静的望着窗外,身后是幽深而古旧的祠堂,夜色映得他的眼睛微微发蓝,若隐若现的一点水光。
“是他么”林言轻声问道。
萧郁沉默了,半晌淡淡道“夫妻和顺儿女绕膝,果真享尽了一世荣华,庭院无惊,岁月静好。”
“我长他五岁,走的那年他二十三。”萧郁手中握着一只茶杯,越捏越紧,杯身啪的一声裂了,热水浇了一身,林言赶紧拽他,萧郁摇摇头,笑容颇有些凄怆的意味,“从我走后到他死,五十四载,他没来看过一眼。”
“你说,萧郁一生所追逐的是不是个笑话”
那鬼往后靠在椅背上,修长的手抵着额发,显得苍白而疲倦,他的右耳有一颗棕色小痣,像一枚极细的钉,将他整个人钉在黑暗的背景中。
林言不知道怎么安慰他,把手里的书卷轻轻合拢“说不定他失忆,说不定他要顾忌什么家族颜面,说不定”
“你会信”
林言沉默半晌,轻轻问他“咱们还去吗”
萧郁一推桌子,桌上的火苗颤了颤,他的眼神在摇曳的火光中显得阴森而怨毒“去什么去看他和妻室的合葬棺椁,去看他们的恩恩爱爱”
那鬼站起来,扶着椅背的手指关节微微发抖,周身散发着初见时的戾气,不受控制般猛地转头逼视林言“为什么你们要活着,为什么你们不陪我去死”
林言被他的眼神骇得踉跄倒退两步,还魂的索命鬼,被遗忘和背叛的百年光阴中足够积攒多少怨恨和杀意,林言简直要怀疑自己是这鬼的冤家,先是残忍告知他的恋人辞世经年,转世亦记不得他,再打碎他最后的念想梁祝般的爱情,结局如此不堪,他等的人在他走后两年娶妻生子,平安终老。
阿颜早就警告说要远离萧郁,有朝一日恶鬼的愤怒宣泄而出,他不是人,他本来就是索命鬼,谁会计较厉鬼的道德修养
村长不明白前因后果,以为两人言语不和,想了一想,恍然大悟道“合葬不是合葬,碑上就刻了一个名,祭祀也只烧一份纸钱。”
“除了有些未婚夭折的,那是唯一一个独葬墓,我小时候过清明节时去过几次,那时碑还在,后来看山路实在太远,祭祖也没人愿意专门跑一趟,荒了好多年了。”
59
祠堂是全村人祭祖祈福的地方,跟村长家隔了一条小溪,一道木板桥横跨两头。七月雨季,从陵山流下的溪水哗哗作响,岸边的草丛里停着一巢萤火虫,三人提着汽灯依次走过,绿莹莹的光便从溪水边升腾起来,像一群毛绒绒的星聚在桥头。
村长家的院子里一只老磨盘,黄狗在下面安静睡着。
土炕靠窗,林言盖着一条洒满牡丹花的绿缎子棉被,翻来覆去睡不着,每隔一小会便起来往外看一眼。
萧郁一直没有回来。
外屋的老式座钟响了,夜晚十一点,在城市还是吃烧烤喝啤酒的时间,段家村却已经一片寂静,四下黑黢黢的群山守护一个婴儿的酣眠。
林言摸黑坐起来,点了根烟一口口的抽,脑海里闪过那鬼走出祠堂时的样子,像把一个梦抛在身后,一个萧瑟的背影沿溪走着,半晌回头说“让我自己待会。”
萧郁从没对他说过想一个人待着,他早恨透了独处。
林言披了件长袖衣服,趿拉着鞋子,从窗台拎起剩的半瓶汾酒往祠堂走去,果不其然,溪边的坡地上一个人静静的望着溪水发呆,流水潺潺,倒映一轮明晃晃的月亮。
林言在他身边盘腿坐下,调侃道“半夜不睡,这是打算喂一晚上蚊子”
萧郁瞥了他一眼,仔细的紧了紧林言的外套,把拉链拉至胸口。
“晚上风凉,别冻着。”
林言把胳膊肘架在萧郁肩膀上,拧开酒瓶盖灌了一口,咻地吐出口气,冲他晃了晃酒瓶“我从村长家偷的,存了十年的地道杏花村,来一口”
萧郁不说话,林言讨个没趣儿,把胳膊收回来,自言自语“不理人,不理人我自个儿喝。”
夜风把低矮的芦苇丛吹得呼啦直响,林言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陪你坐会儿,到十二点,十二点跟我回去,你自己在这我不放心。”
“怕我想不开投河自尽”萧郁露出一丝苦笑。
“你没那么大本事。”林言特爷们的往他肩上捶了一把,“我是怕放萧公子一个人在这参禅,万一走火入魔,明天一觉醒来全村人挂的一个不剩,那我罪过大了。”
萧郁淡淡道“我分得清好歹。”
林言喝了口酒“想不到我这么一优质男也曾经渣过,没遗憾了。”
萧郁捡了块石头扔进溪水里,惊动了一条大鱼,乌黑油亮的水面露出一截背鳍,细密的水纹久久不散。
“这里还留着他的一丁点记忆。”林言指了指太阳穴“就算再不愿意,我跟段泽也脱不了关系,你等了他百年,我好好陪你剩下的二十天,算补偿吧。”
那鬼深深看他一眼“你何必如此,我们只认识两个月。”
林言忽然转头“你是不是觉得我特苦情,为了当初的一点好,落到非你不可这下场”
萧郁没说话。
“做一件不求回报的事大概是出于善良,但日复一日做不求回报的事,绝不仅仅因为善良,而是信仰,善良没那么大的力量。”
林言拨弄着手边的野蒲公英“一直在想我这么随波逐流的人会坚持什么,你还记得周锦天么,那个附在尹舟表妹身上等他爸的男孩,当时我气得恨不得把他爹和后妈吓死算了,后来想想,我这么好脾气的人,之所以失控,不是因为同情那孩子,而是周墨玷污了我的信仰。”
“萧郁,你是我见过最痴情,最温柔,好到无法形容的人,就算你从头到尾都只要段逸涵,我还是喜欢你,像崇拜兄长,尊重朋友,疼爱孩子那样去喜欢你,只不过再不把你当恋人,看到你这么想着他,就觉得这个乌七八糟的世界总还有一些美好的感情值得相信。”
“其实所谓不离不弃的感情就像鬼,传的神乎其神,真正见过的没几个,但只要相信,相信才有力量撑下去。”
溪流远处传来青蛙的叫声,月色清冷,那鬼青白的皮肤蒙着一层月光,清朗有如谪仙。
林言审视着他,突然感到知足,因为无计可施“我会想象在桃花开时陪你喝一坛好酒,在枫叶红时陪你下一局好棋,在清明节买一张来你坟头的车票,在小年夜为你多煮一盘饺子,把酒泼在地上祭你,大概会偷偷哭一次。但对我来说,那个守着我的萧郁永远死了,就算你转生,我们遇见,你也不是我要找的人,我会好好过下去,比你想象的过的更好。”
“现在事事顺着你是因为信仰,七月十五过后再不管你是出于尊严。”林言用手撑地站起来,拍了拍裤子上的土,轻松的对萧郁笑笑,“蚊子太多,我回去了,萧郎,就此别过。”
溪水应该清澈透亮,应该长着香蒲,水底招摇青翠的荇藻,但夜晚太黑,没有人看的见。
进屋时座钟又敲了一下,十二点整。
山间天寒,林言紧紧裹着被子,半睡半醒间屋里多了个人影,静静的坐在床边看他。
“过来睡。”林言拍了拍旁边的空位。
萧郁用手覆着他的侧脸,轻声说“你睡你的,我想看着你,一夜都看着你。”
“想明白没,明天到底去不去山里见他”林言问。
“去,就算从头至尾皆是妄念也要去,这大概是我信仰的东西。”
“什么”
“从一而终。”萧郁说。
林言扑哧一声笑了,抿着下唇“我要不离不弃,你要从一而终,可惜咱们没缘分,要不咱俩傻子在一起,真他娘的合适。”
第二天露水还没干阿颜就扯着睡眼迷离的尹舟来敲门,右手抱一只困得飘飘欲仙的狐狸,尹舟穿反了衣服,林言开门时系错了扣子,几人晕乎乎的爬到村口的车上取装备,一直到早饭时还一个接一个的打哈欠。
回来才发现不是阿颜起得早,而是全村人全都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夏天五点天亮,正是下地干活的好时候。
早饭很简单,白粥、馒头配榨菜,因为被提起告知山高路远,都逼着自己使劲多吃,连阿颜都撑着喝了一碗半粥。山林深处遍布荆棘,蛇蚊蟑蚁众多,喷了小道士买的驱虫药水,每个人身上都有股敌敌畏的味儿,阿澈嫌弃的直用尾巴捂鼻子。
正当大家换好迷彩服准备出发时,村长拄着拐杖,带着两个年轻人进了门。b
挖坟挖出鬼(bl) 分节阅读_54
r “你们不知道路,进了山跟着这俩娃走,他俩熟悉林子,遇上野狸子或者鼬獾也能帮忙,大川小川,你俩过来。”
两人长得很像,一样矮而结实,皮肤被晒得黑红,长相和常年在地里干活的人一样显得老相,但眼神淳朴,略带点年少的羞涩,果然,村长介绍说俩人里年纪大的叫段明川,只有十九岁,小的十七,叫段少川,年纪虽然不大但是跑惯了山路。
起初林言觉得外人跟着麻烦,转念一想有麻烦时多个人能多个帮手,看两人话少老实,便同意了。
短暂休整过后,一行人背上装备,沿着小路往陵山进发。
出门的早,七月的阳光还没有发挥暑热,清晨鸟叫雀儿飞,草叶尖上挂着清凉凉的露水,时不时有在麦地劳作的村民吆喝着冲几人打招呼,颇有些郊游的感觉。
穿过一畦畦等待收割的麦子,山路开始缓缓向上,东麓山坡铺陈一层层梯田,种棉花和大豆,很快周围连梯田也看不见了,小树林里到处是近代和现代的坟地,有些刚刚被祭扫过,地上撒着些鞭炮皮儿。
深处的山路逐渐变得窄而难走,树木茂密,有些甚至是灌木丛中一条仅容侧身通过的窄道,不得不用刀砍去长刺的枝条才能确保手和脸不被划伤。
林言他们准备的军用匕首用处不大,反倒是段家兄弟的砍刀好使,两人充分担当起向导的职务,一边在前面开路一边回头跟队伍介绍村里老人讲的关于陵山的历史。
陵山指的其实不是孤零零一座山,而是由三座主峰组成的一片延绵不绝的山麓,东边、西边和北边各有一座主峰,从远处看去如同一把面朝南的椅子,北山最高为靠背,东西两山矮些,酷似扶手。这样的风水很适合葬人,可惜主峰稍矮,南面缺好水,否则怕也轮不到经商之家用它做祖坟。
段家村在陵山正东方,段家兄弟说能称为“墓”的主要集中在北山,而他们要去的段泽墓却在西山上,也就意味着他们必须马不停蹄,才能在天黑前连过两座山,赶到坟冢所在的山坡。
尹舟一听,忍不住抹了把额上的汗“林子,你怎么不死在个热闹点的地方,也给咱几个省点事,这还不到仨小时我的腿已经开始酸了。”
林言哭笑不得“下次我争取躺尸躺到西单去,不仅通地铁,挂了还能飘着吃火锅,不像在这儿天天啃树皮。”
“我看成,到时候我请客吃呷哺呷哺,家里还一大堆优惠券呢。”
“呸,够晦气。”林言捡了根树枝当鞭子,往尹舟脑门抽了一把。
大川背着个竹筐在最前方开路,里面装了两只辟邪用的活公鸡,闻言回头一笑,解释说最老的五六个墓都离村子挺远,后来为了省银子,一座墓埋好几代人,再往后就不修墓了,随便挖个方方正正的坑把棺材一埋,再立个碑就是坟。段家村的人死后都埋在经过的一大片小树林里,抬着棺材从村里往上走二十分钟就到,方便。
这是实话,厚葬之风在汉代达到顶峰,崇尚“事死如事生”,有墓必修陵,动辄占用数百亩地,北宋被攻陷后丧葬之风开始日益从简,到清朝连皇室都找不着好木头修墓,逼得乾隆拆明十三陵偷金丝楠。因此盗墓贼最爱宋代以前的墓,见到青铜器便两眼放光,甚至有一门绝技叫听雷寻墓,原理就是靠打雷时青铜导电,用地底的轻微颤抖来确定墓室位置。
一路除了腿酸腰软外还算顺利,快到东山山顶时尹舟在林子里踩到一条花里胡哨的蛇,吓得几乎要爬到树上去,好在小川离得他近,抓住蛇身顺着脊梁往下一捋,一刀把苦胆挑出来塞进嘴里,尹舟被瘆得表情扭曲,好半天才恢复过来。
太阳西斜时一行人赶到北山,架起锅煮挂面,狐狸看看面条,又看看大川背篓里的活鸡,嘟着嘴生闷气,林言只好给他开了听肉罐头解馋,饶是这样还被挠了一爪子。
天边的晚霞从一丝一缕的浅粉变成灿金,很快像烧糊了似的呈现出暗沉沉的红,最后一缕天光黯淡下去时,队伍按照预定的行程赶到了西山,在一大片招摇着淡蓝色野花的蒿草地停下步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