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之食至茗归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吃吃不是痴痴
林茗跟着沈母出来时,沈清正好在考问底下十个学生的学习成果。
林茗一个眼光都没给沈清,自顾自地跟着沈母,二人去灶房将锅中炖煮的菜和饭端出来。
饭后来又加了些,是糙米饭,加了一些白米,吃起来很有嚼劲,林茗买的小米也不是那种差的,不至于喇嗓子。
菜就是一早放在锅上炖煮的卤味,好在一开始林茗就将家中剩下的下脚料全部煮上了,虽然多了八个学生,但却完全够吃。
不过等到要盛饭了,二人却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虽然饭菜够吃,但家里最多只有八个人的碗筷,可家里却有十三个人,这还不算去王家拿座椅的沈奎章。
就在沈母想不到办法,打算去和村里人借的时候,林茗却想起了之前她做的竹香草鱼用的竹筒。
于是问道:
“娘,上回我们吃鱼的那个竹筒呢”
沈母听林茗这样问,随即问道:
“为娘收拾好了放在杂物间了,林氏你问这个做什么”
林茗笑道:
“娘,我有办法不用去借碗筷了,咱们将那竹筒的竹节全部敲掉,这不就是一个现成的碗吗”
何止是碗,前世还有一种饭叫做竹筒饭呢,听说吃起来极为清香有嚼劲。
不过虽然这饭不是在竹筒里面蒸熟,但只用来盛饭还是相当实用的。
沈母一听林茗这建议,顿时眼前一亮道,随即二人很快便去了杂物间,将上回家里吃剩下的四个竹筒,连带着昨天沈父沈子胥在私塾吃剩下拿回来的两个竹筒,加起来一共六个。
加上家里八只碗,一共十二个,还差一个沈母说她拿一个比较小的汤盆吃,这下子总算是凑够了十三只碗。
“看来下午咱们除了要买菜,还需要买几副碗筷回来。”
李木匠的推车今日差不多就能送来,过冬的衣服也在林茗帮助下全部做完了。
所以沈母准备明天就开始正式上镇子上卖吃食。
明天要卖,那今天就得先将该准备的准备起来,好在一般下水和禽肉类下脚料一般买的人少,到下午不会没地买。
将竹筒洗干净,盛糙米饭,因为竹筒节较粗,所以盛完了饭,还可以在上面夹两三个卤味。
林茗熬的卤汤又鲜香适宜,不会太过咸或者甜,浇些卤汁在竹筒里,整个竹筒都散发出一阵诱人的香气。
看见成品,林茗有个想法在心中形成,不过这事还需要吃完饭之后再说,现在就连她看见这个竹筒饭,都觉得馋的很。
等二人将所有碗盛好,最后发现正好剩下一碗半的米饭,连带着剩下的卤味,留在锅中正好等着沈奎章回来后用。
林茗和沈母端着碗进了堂屋,堂屋的饭桌虽然够大,但架不住人多,于是只好都端在手里吃。
听沈清宣布一声下课的萝卜头们,飞快地围上了正在分发饭食的沈母以及林茗。
“哇!好香啊!师母师嫂这是什么东西啊”
“嘶溜”
“嘶溜”
看见碗里以及竹筒里诱人的饭食,众萝卜头眼中充满了渴望,可他们又很好奇,师母师嫂做的叫什么菜为什么他们从来没有吃过不过真的好香啊,好想吃!
第一百章 做手套
沈母笑看着一拥而上馋兮兮地看着饭菜的众人,笑道:
“这叫卤味,林氏你带他们去洗洗手,然后就可以开饭了。”
听见洗完手就能吃饭,众萝卜头一阵哄得就争前抢后地出去洗手了,见用不到自己,林茗也就摆了摆手,和沈母一起将东西放到桌上。
最先洗好的果然还是赵大江,林茗觉得这个学生有种上学时候每个班都会有的机灵鬼,极其活泼,脑瓜子也是挺聪明的。
“师母师嫂我洗好啦”
说完看着竹筒里的饭和卤味吸溜着口水,林茗笑问道:
“你是想吃碗的还是竹筒的”
赵大江立刻毫不犹豫地指了指竹筒。
他还从来没吃过这么新奇的饭呢!一看就很好吃!
林茗笑了笑将竹筒饭递了过去。
事后陆陆续续小朋友们洗完手,过来领了饭菜,有的趴在桌子上吃,有的去了院子。
不过从一阵阵惊呼以及食指大动的模样,林茗知道卤味还挺招小孩子喜欢的。
特别她做的口味是咸甜咸鲜口,地处江南一带,这边的人绝对喜欢这种醇香鲜美的卤味。
而且从上来几个小朋友都选竹筒饭这点来看,竹筒盛饭这种新奇的做法很讨小孩喜欢,而且连林茗自己见了竹筒饭,都有些馋的想换个吃法。
这时沈清走过来,看着林茗伸出了手。
林茗疑惑地将目光从修长的白皙手移到了沈清身上,随即又移到了沈清的脸上。
看清了是沈清后,林茗脸上的笑容瞬时间瓦解,并且板着个脸,拿起自己的饭碗并且还带走了最后一只正常大小的碗就走,理都没理沈清一下。
被林茗冷漠对待的沈清摸了摸鼻子,拿起最后剩下的汤盆,有些无奈。
林茗端着碗去了沈母屋里,沈母笑着接过,她方才突然想起过几天天冷了,她们二人在外面还是应该多塞些棉花在衣服里,要不然不御寒。
见林茗端着碗来了,沈母笑了笑,不过见林茗端来的是碗而不是汤盆,于是就想问,但却被林茗先一步发现解释道:
“娘,反正吃的都一样,拿什么吃又有何区别”这么一说,将沈母想和沈清换回来的想法压了下来。
林茗见沈母接过碗筷,笑眯了眼,有看到沈母在拆里衣,于是捧着热乎的碗做了下来,一边将卤汁搅和上糙米里,一边好奇地向沈母问道:
“娘,你这是准备做什么”
沈母看了眼棉袄内衬笑道:
“想着之后咱们在外做吃食生意,怕冷着,所以再塞些棉花。”
说完又有些颇为忧虑道:
“可惜只能护住身子,胳膊和手护不住。”
她年轻时经常出府采买,经常见那些常年在外做生意的人,手上都生着冻疮,听说一碰就疼。
她年纪大不怕,就怕林氏细皮嫩肉的生了冻疮那多不好看光是想想沈母都有些担心。
林茗见沈母原来是为了这个,于是就笑道:
“娘,这个我有办法,咱们先吃饭,等吃完,咱们再说。”
沈母疑惑地看向林茗,真的有办法吗
又想起以往林茗没说过空话,于是就信了大半,拿起碗,二人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等吃完,二人将碗拿去洗净,等到要去收碗的时候,却发现萝卜头们已经自己主动将碗和竹筒洗了,林茗一阵满意。
这古代的小孩就是勤劳呀。
然后林茗就和沈母快速回了屋里,她要说的方法,正是前世极其普通平凡的手套。
虽说林茗不知道前世手套具体是什么时候发明的,但唐宋时期肯定没有出现过编制的手套。
因为那个时期虽然国富民强,但出土的冻疮药方子却有不少。
要知道一副药和一副棉麻做的手套比,肯定是手套便宜并且合算。
有供就有求,之所以那么多冻疮的药方子,一定是因为生冻疮的人多,不过她现在所处的古代虽然和不是华夏任何一个朝代,但想必依照沈母的做女红能力,要是有手套,她指不定就会做,就算是不会做,也能仿照出差不多的。
所以林茗猜测这个时代还出现编织手套。
当沈母颇为好奇地看着林茗,想问她究竟有什么办法时,却见林茗从背后拿出了几个筷子。
“林氏,你拿筷子做什么”
沈母非常疑惑,不由得问道。
林茗却拿起了棉线,显然这个时代制作棉线的工艺还不够成熟,棉线比较粗,但这却正好便宜她做手套。
于是林茗就拿着一捆子棉线,穿上筷子,回忆着前世院长阿姨织手套的手法,慢慢的,一个露手指的手套雏形初见成效。
沈母一开始不知道林茗在做什么,为什么将棉线缠在吃饭用的筷子上,但越往后,沈母就发现林茗这不是随便乱缠,而是颇有规律地来回缠绕。
再等到整个手掌部位织完时,沈母终于恍然大悟,原来林茗竟然是要织一个手上戴的东西吗
等林茗细致地将手指部分逐步织完,沈母已经从最初的惊讶,变成了震惊。
好巧妙的心思!这样正好可以穿在手上,不会妨碍拿取,又能御寒,这个物什可以说是太巧妙了!
林茗将半手指的部分织完,咂咂嘴,又想起前世有一种手套背后有可以灵活的盖手指的兜,于是想了想就剪短棉线,重新开始织起了兜。
等将兜织完,沈母还没反应过来,林茗织这个半圆形的口袋做什么,在她心里,林茗织好的手衣已经够完美了,却不想林茗下一秒拿起了针线,将口袋缝制在了手衣的手掌上方。
等林茗拿起一个木纽扣,缝制到口袋底部时,沈母才惊觉林茗的想法,不由得又是一阵惊讶叹息。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在手掌位置缝制一个纽扣结了,这样就能在手不动的时候,将兜套在手指上,这样手指也不会受冻了。
而假如手需要动作,那只需要将手指上的兜收到手背上,木扣子可以拿扣结固定住,这样手指兜也不会四处乱动妨碍动作。
第101章 比见了谁都亲
当林茗将木扣子扣在扣结上时,沈母再也抑制不住地赞叹道:
“林氏,你这是怎么想出来的为娘从未见过如此巧妙的手衣,这个叫什么”
林茗听见沈母不住地夸赞,俏皮地吐了吐舌头,这可不是她发明的,她充其量算是挪用了现代的智慧成果,不过她能还原出来,总算接下来的日子不会被冻手了。
“这是我偶然想到的,没想到真能做成,至于名字…”
林茗不脸红地将认领了手套发明人的称号,又听沈母说手衣,想必意指手穿的衣服,这名字倒也是有趣。
“既然这是套在手上穿的,不如咱们就叫它手套吧”
毕竟手衣和寿衣听起来有些像,还是叫回它原本的名字听着舒服些。
沈母随即眼前一亮,手套嗯,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还很简介,让人一听就知道是套在手上穿的东西。
“这个名字好,就叫手套吧。”
林茗随即又将另一只手织了出来,这次就快一些了,沈母在旁边看着时不时地问上一两句,等林茗将这只手套织完之后,沈母也有了些心得,准备自己找个时间也试一试,织一下这个手套。
这样家里冬天也能暖和一些,还有沈清读书的时候也可以戴上这个手套了。
二人一个教一个学,气氛融洽,就在这时,门口传来声音。
沈母一听,心道应该是沈父回来了,于是和林茗放下手中的筷子和粗棉线,一起出了屋子。
来人确实是沈父,但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沈父带回来的桌椅板凳,有许多竟然是坏的。
两辆牛车上放着好些桌椅板凳,但从外面看上去,就看到了许多缺了桌子腿的,以及一些明显被磕碰过的椅凳。
沈父也是面带气愤,但却没有多说,而是直接将牛车停进了院子,又唤了声清儿,随即沈清上前帮其一起卸牛车。
“一会我将这牛车还给人家,你们先将能用的用,不能用的等我回来拉到你李叔那去修一下。”
沈父对着沈清交代道,沈清自然是应声答应。
这时沈母和林茗也来了,沈母担忧地问道:
“这是发生了何事”
沈父沉着脸,这才将事情原委告诉了众人。
“我刚到王家,就看见偏门门口堆着一堆桌椅板凳,但他们若是只是拿出来拿也罢了,可你们看看这些桌子,哪个不是被故意弄坏的样子。”
有些桌子腿的断裂口甚至就像被锯掉似的,连摔也不可能摔地这么齐整。
还有一两个桌子甚至从中间一劈为二,这些让在场的众人看了,当场怒不可遏。
“先生,咱们可以去衙门告他们!”
林秋白气愤地说道,原本王家将他姐给抓走他就恨透了王家,现在对方竟然还将这些桌子给故意弄坏,简直是太坏了。
“对啊先生!秋白说的对,先生不是说过故意损坏他人财物者,是可以去衙门告他的吗”
赵大江也应和道。
沈父怎么不想告王家,关键是告了也没有用,因为到时候对方肯定会找借口说是他们先不禁同意将东西放在王家的地盘。
毕竟王家的祠堂已经不租给他们了,东西放在人家地盘上,人家扔出来,完全符合情理。
到时候又说不是故意弄坏,怎么看都是沈家吃亏。
沈母知道沈父心中所想,只好叹了口气道:
“好在不是全部的桌子都不能用了,当家的,你去将牛车还回去吧,这里有我跟清儿林氏。”
沈父点了点头,驾上将那辆卸好的牛车离开了。
所有人又有些可惜地看着这些以前用的,现在却缺胳膊少腿的桌子,将这些都整理完后,发现可以用的只有五个,其他十几个都是不能用的,更甚至有些被砍得只剩木头块了,想要拼凑都难拼全。
得到这个结果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现在学生少,两个人共用一个桌子也是可以挤挤的,等之后再去让李木匠将能修的桌子修好,总能集齐十个桌椅出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