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谁曾想,东林党官员们一个比一个老实,全部都是眼观鼻鼻观心,就差把脑袋缩进官服里了,一动不动的不敢说话。

    不是满朝君子们不想立功,这样的大功说上一句十年难得一遇都不过分,但是他们不敢啊。

    哪怕是弹劾内阁首辅,东林党官员们也敢舍得一身剐敢把首辅拉下马,但谁敢弹劾朱舜这个灾星。

    金之俊、黄澍、三大晋商这些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谁敢当个出头鸟招惹朱舜,轻了破门落户,重了就是一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眼前更是有两个活生生的例子,以老宰辅冯铨的冷血心肠从确定亩产千斤开始,应该就已经把郑员外当个棋子给抛弃。

    没了老宰辅冯铨的撑腰,郑员外就成了东林党人泄愤的对象,包括那十几名同宗兄弟都会被东林党人折磨死。

    至于总是喜欢和朱舜作对的魏郎中,能不能保住小命都是一码事,更不要说是官位了。

    与魏郎中有着深仇大恨的方郎中,一定不会放过这个落井下石的好时机,把这个阻碍他成为一部侍郎的对手彻底整死。

    弹劾农业伯宋士慧?

    东林党人也没那个胆子,宋士慧的爷爷可是粥神,还是在民间香火极旺的一尊祖宗福神。

    就连他们家里的一些家丁丫鬟也在偷偷祭拜粥神,东林党人可不想被粥神的信徒给打上门,放把火烧了他们的宅子。

    不论东林党侍郎怎么暗示,满朝君子们全部都是闭口不言的成了缩头乌龟。




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收获
    崇祯说完诰封等了片刻,等着东林党人弹劾朱舜和宋士慧,让他感到有些讶然的是,等了快有一盏茶功夫了就是不见一人弹劾朱舜和宋士慧。

    在决定大明国策的乾清宫,东林党因为一点鸡零狗碎的小事都能吵上半天,今天怎么全部变成哑巴了。

    东林党没有人出来吵闹也是好事,省的破坏崇祯的好心情,面无表情的继续说道:“哪一位是朱玉朱知县。”

    这句话落下,又是一名黑瘦年轻人走了出来。

    朱玉晒黑了很多,没了过去富家少爷的轻浮,多了几分内秀,整个人看起来更加俊朗了。

    在场的官员们不论是人数稀少的工业派,还是满朝君子的东林党人,心里都是忍不住赞叹了一句好一个内有华章的俊朗知县。

    崇祯没有去看朱玉的外在相貌,在他走出来的一瞬间,只注意到了一样东西,眼里也只剩下了一样东西。

    一双黑布鞋。

    沾满了泥水。

    崇祯见过很多样式的官靴,有松江紫花布做的,有绸缎做的,还有南洋棉布做的。

    但从来没见过一双普通黑布做的官鞋。

    上面还沾满了泥水。

    在崇祯眼里那不是泥水,每一个泥点都是朱玉为一方百姓,为大明王朝,所做的一番政绩。

    崇祯同样是想问一句是否婚配,话到嘴边又收了回去,不是因为乡野出身的朱玉配不上公主,也不是因为惧怕东林党的嘴皮子。

    朱舜已经是太子朱慈烺的恩师了,如果把低了一辈的大公主许配给朱玉,有悖了礼法。

    崇祯再怎么不舍得,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第二个乘龙快婿从眼前遛走。

    视线落在朱玉身上的崇祯,又是不留痕迹的扫了一眼黑瘦宋士慧,想到京城里的那些白白净净官宦少爷们,以及那些擅长吟诗作对的风流才子。

    崇祯本来还对其中几个挺满意的,但是相比较眼前的这两位黑瘦年轻人,真是有着天壤之别,心底的喜欢当场就烟消云散了。

    不过好在他们俩都是大明的臣子,也只会是大明的臣子,而不是像范文程那般投靠了满清。

    想到这里,再次错过一个乘龙快婿的崇祯,心情好了很多:“整饬密云兵备道的重任以后就交给朱爱卿了。”

    “除了主管密云后卫和潮河所,西面的渤海所,再往西的延庆州四海冶所全都划到爱卿的治下,希望爱卿不要让朕失望。”

    工业派怔住了。

    东林党也怔住了。

    朱舜平静的脸容多了一丝讶然。

    就连东厂督公王承恩和大明帝师孙承宗脸上的表情也有些凝重,心底十分不解的看向了崇祯。

    密云后卫、潮河所、渤海所、四海冶所四个卫所的兵力,加起来达到了惊人的八千九百六十军士,算上知县朱玉将会组建的亲丁,人数达到了一万军士。

    还是边军。

    尤其是四海冶所的划分,那可是延庆州的北方重镇,只要朱玉能够保证廉洁奉公的在四海冶所整治军屯,从那些官僚乡绅手里把巧取豪夺的土地夺回来。

    要不了多久就能收揽延庆州军户的民心,工业革命在延庆州就能顺利的开展了。

    工业派的工业革命就算是正式突破顺天府,开始在北直隶的北方五州府进行变革。

    朱舜相信,以工业机械所能带来的利益,只要在延庆州扎下了根,这处边疆州府的军户们绝对是工业革命最忠实的拥趸。

    朱舜轻轻踢了一脚同样是愣住的幼弟朱玉,一起谢恩道:“叩谢皇恩。”

    中规中矩的进行了谢恩,饶是以朱舜的定力还是不免有些神采飞扬,还是当着这么多官员的面。

    这一次最大的收获,不是工业侯,也不是农业伯,还不是掌握近乎一万边军的整饬密云兵备道。

    而是一个只有一千二百二十名边军的四海冶所。

    四海冶所虽然不大,统领的边军也有限,却可以成为整个延庆州的突破点。

    密云县作为支点,四海冶所作为突破点。

    有了这两点就不是形成一条线了,工业革命直接就能对整个延庆州进行面的覆盖。

    “哈哈哈哈”

    人数稀少的工业派官员们扬眉吐气的放声大笑了起来,似乎已经看到了延庆州进行工业革命的画面。

    看到了一台台蒸汽机的运转,看到了



第三百七十七 太子眼里实业家
    崇祯带着满朝君子们从谷场离开,没过几天接到了来自西安府的战报,这封战报引得朝野震动。

    朝廷的剿匪大军大败在闯王高迎祥手下,全面龟缩在长安城内,陕西大部分城池落在了闯王高迎祥手里。

    朝堂上又开始吵的不可开交,东林党人没有一个谋划救国良策的,全都开始大骂孙传庭。

    “皇上,臣建议立刻处死昏聩无能的孙传庭。”

    “处死都不足以泄愤,臣建议用凌迟剐了孙传庭。”

    “凌迟?岂不是便宜了孙传庭,臣建议把他一家老小全部抓起来,只有全部凌迟,才能以儆效尤的威慑那些无能的将官。”

    没有上过战场,就连战报都没看的东林党人,只知道用嘴皮子大骂孙传庭,骂到最后都快要诛九族了。

    孙传庭不过是剿匪的众多将官之一,负责这一次剿匪的总督洪承畴,却没有一个东林党官员去用嘴皮子骂他。

    原因无他,总督洪承畴早就派人给东林党人送去了大笔的银子,是东林党的自己人当然不会弹劾总督洪承畴了。

    东林党颠倒黑白的能力也着实让崇祯开了眼界,洪承畴明明是打了一个大败仗,到了东林党人的嘴里却比打了胜仗立下的功劳还大。

    “皇上,洪总督力挽狂澜的及时撤进了长安,保住了这座重镇,于国有大功啊。”

    “陈御史所言极是,臣建议给予洪总督官升一级的封赏,用来表彰他的军功。”

    “赵郎中这句话可就说错了,官升一级未免显得朝廷没有泱泱大国的威仪,臣建议给予洪总督封爵。”

    崇祯坐在龙椅上看着大殿内的东林党官员在那谈笑风生的讨论封赏,差点都要下令让周遇吉拉来一批东风火箭炸死这些东林党人。

    打了败仗还要官升一级,甚至还要封爵?

    你等怎么不说给吃了败仗的洪承畴封个异姓藩王。

    崇祯脸色不善的宣布退朝了,让传令太监去把曾经在辽东立下大功的朱舜,以及前任辽东督师孙承宗一起叫到暖阁。

    工业之城里的朱舜得知了剿匪大军大败的消息,意外的同时,也有些理所当然。

    大舅哥曹文诏和侄儿曹变蛟就是死在了今年的这场大战里,现在两人都没去陕西剿匪,而是驻扎在抗击满清的最前线。

    没了这两位明末首屈一指的名将辅佐,洪承畴败在闯王高迎祥和李自成的手里倒也不冤。

    朱舜来到暖阁一直闭口不言,没能提出什么力挽狂澜的建言,他不在战场的不了解双方兵力的布置、士兵的士气、粮草的储备等等情况,不会像东林党那般张嘴就来。

    不过,朱舜给了一条看似普通却很重要的建言,希望朝廷能够及时的把粮草辎重送到孙传庭这些将官的手里。

    大明最后的柱石孙传庭,就是因为粮草不足,还要在朝廷的催促下仓促出军死在了李自成的手里。

    崇祯点了点头,说了一句这事由监军王鳖永负责,显然对这个王鳖永很是信任。

    朱舜听到这个名字皱起了眉头,王鳖永可是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大汉奸,投降了满清不说,还恬不知耻的去劝山东、河南两地的劝人投降满清。

    朱舜没接触过王鳖永,不了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但从历史对他的盖棺定论来看,不是一个好东西。

    这么一个以满清奴才自居的狗东西,还掌握了粮草辎重,不由的忧心孙传庭的处境。

    回到工人会馆。

    朱舜立即安排人去召集了所有的实业家们,站在高台上看着坐在官帽椅上的实业家们说道:“朝廷剿匪大军吃了败仗这件事,想必各位都已经知道了。”

    “本侯这次叫各位过来也没别的事情,就是希望各位能为大明出一份绵薄之力,捐些银子给正在剿匪的官兵们。”

    朱舜这一次找来实业家们,其实是为了给孙传庭募集粮草辎重,免得再出现历史上的悲剧。

    孙传庭是在朱舜的提携下才正式踏入官场,以官场上的规矩来说,朱舜相当于孙传庭的座师,对他有提携大恩。

    基本上也就被东林党认作是工业派的一员了,难保王鳖永会用些阴险手段拿捏孙传庭。

    工业革命已经造就了一批实业家了,朱舜希望通过工业革命能对历史上的一些遗憾进行改变。

    孙传庭的命运就是朱舜最想改变的历史遗憾之一。

    坐在官帽椅上的如果是东林党人,想让他们掏银子?应该是在商量怎么从剿匪所用的粮饷辎重里多剐下来一层。

    实业家们听说是要给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捐银子,宋家第一个响应了。

    已经接下宋家家主大权的宋应升,温和笑道:“宋家的银子不多,但是可以捐献一批土豆面粉,除去冬季用来周济老百姓的粮食,大概还能拿出十一万石。”

    这句惊人的十一万石说出口,实业家们没被这个庞大的数目所吓到,只是会心一笑。

    宋家向来如此。

    周遇吉的老爹周员外前不久刚给密云县捐了几千两银子,囊中有些羞涩,难为情的说道:“这个这个老夫只能捐出八百两了。”

    周员外越说声音越小,说出八百两的时候声音几乎听不见了,似乎这个八百两是个多么见不得人的数目。

    东林党都在想着怎么腰斩军士们的粮饷喝兵血,实业家们却因为捐的银子捐少了感到难为情。

    站在二楼注视这一幕的太子朱慈烺,放下了手里的《伟人生平传记》,若有所思。

    朱舜今天把太子朱慈烺喊过来,就是想让他亲眼看看官僚乡绅和实业家的区别,让他更为直观的看到东林党的嘴脸和实业家的为国为民。

    接下来的一幕,给太子朱慈烺带来了更大的冲击。

    实业家们也吵起来了。

    却是在为多捐一些银子争吵。

    吵的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太子朱慈烺从小在尔虞我诈的宫里长大,虽说有母后的护佑不会涉及到那些蝇营狗苟,但是在那种环境下长大,比起一般的孩子要少年老成很多。

    太子朱慈烺很清楚东林党的嘴脸,又目睹了实业家们的为国为民,一个想法在心底不可遏制的滋生了。

    是时候建立伟人所说的暴力机关了。



第三百七十八章 枪杆子
    在乾清宫处理了一天政务的崇祯,放下了陕西送来的一封封奏报,突然关心起了太子的近况:“承恩,太子近来在詹事府的表现如何。”

    王承恩示意一名小太监给皇上奉上一碗参茶,崇祯接过来喝了一口,不禁皱起了眉头:“怎的又是参茶,朕已经说了凉白开即可。”

    小太监吓的立即跪在了金砖地面上,金砖沁凉,他浑身上下更是冰凉,身子不由自主的瑟瑟发抖。

    王承恩示意小太监退下,向来低眉顺眼的脸容,多了一丝笑意:“这是前些年从东林党人手里赢来的上等辽东红参。”

    参茶所用的红参是从东林党人手里得来的,这让肉疼的崇祯宽心了不少,但还是有些舍不得,小口小口的抿了起来。

    皇上肯用参茶了,王承恩更是宽心了很多,开始回禀太子的近况:“启禀皇上,太子最近几个月很少在詹事府,大多数时间喜欢跑到工业侯的庄子看书。”

    崇祯任命朱舜为左春坊大学士,只是为了死死的把朱舜捆绑在大明,教导太子的重任还是落在了精通八股文的大儒身上。

    左春坊的左庶子、左谕德等官职全是由大儒担任,不过这些东林党大儒却成了摆设,太子朱慈烺很少在詹事府待着,没事就去工业之城观摩那些壮观的烟囱和蒸汽机械。

    这可把东林党大儒给气的胡子都翘起来了,多次想去乾清宫告状,却被几名侍郎给拦了下来。
1...171172173174175...1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