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太子朱慈烺捡起那封战报,里面详细的记录了潼关卫的作战情况,交给了老督师孙承宗。

    孙承宗接过来太子双手奉上的战报,仔细看了起来。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

    朝堂上所有人都在等着老督师孙承宗给出一个答复。

    东林党不希望这件事是真的,区区一介书生孙传庭要是真的击败了二十万闯贼大军,不就瓜分不了西北数省的田产了。

    东林党还指望着这一次的封王,大发一笔横财。

    二十万闯王大军如果真的土崩瓦解了,别说西北数省的田产没了,以后也贪墨不了粮饷军械了。

    孙传庭这是断了东林党的财路。

    好在太子朱慈烺不知道东林党的想法,如果知道了东林党的想法,也不在这里等着孙承宗确定战报是否可信了。

    直接拉着先生朱舜去喝酒,这些东林党人痛苦的事情,就是他朱慈烺痛快的事情。

    工业派官员们同样是在翘首以盼的等着结果,他们比崇祯还希望这件事是真的,这个天下要是乱起来了,最后倒霉的还是黎民百姓。

    还会对工业革命的进程造成重大的打击,工业革命要想加快速度,需要一个稳固的大明政权。

    边疆打的再激烈都没事,京畿内陆一定要始终保持稳定。

    老督师孙承宗在揭开火漆以前,就已经确定这件事是真的了,他接触过孙传庭对于这个一介书生很了解。

    孙传庭不是洪承畴,也不是祖大寿,绝对不会谎报军情。

    老督师孙承宗拆开战报只是为了从中找到一个借口,一个能够让文武百官相信数千官兵击败二十万闯贼是真实的借口。

    翻了几页,看到曹鼎蛟的05型野战炮和东风火箭,老督师孙承宗渐渐有了定计。

    又翻了几页,见到了步炮协同,老督师孙承宗定在了原地,眼睛不继续往下看了,手指也不翻动战报了。

    朝堂上的所有人明显感觉到了老督师孙承宗的情绪变化,他们因为孙承宗的这个轻微变化,有了跟大的反应,所有人屏住了呼吸。

    朝堂上官员们不知道的是,不是这件事要出结果了,而是孙承宗看到这个步炮协同的战术来了兵法瘾了。

    暂时忘了确认战报这件事,正在推演曹鼎蛟的这个步炮协同战术。

    半柱香以后。

    老督师孙承宗推演到了兴头上,猛的拍了一下大腿,正要高呼一声妙啊,忽然想到不是在自家的书房而是在朝堂上,轻咳了一声说道:“启禀皇上。”

    “确认无误。”

    大殿之上的崇祯,绷紧身子,腰杆前倾的等着孙承宗的答复,这件事可是关乎大明的生死存亡,甚至都开始在心里默默祈祷。

    祈祷列祖列宗保佑,保佑大明渡过这一次的难关。

    当他听到一句确认无误,先是没反应过来,再是愣了一下,立即把目光落在了孙承宗的脸上。

    看到老督师孙承宗满脸的镇定。

    崇祯突然从龙椅上站了起来,那张常年面无表情的脸容,毫无顾忌的出现了大笑:“好一个孙传庭,好一个一介书生。”

    “大明有此王佐之才,何愁不能中兴。”

    “承恩拟制,加封孙传庭为三边总督,总督陕西、甘肃、延绥、宁夏军务。”

    东林党全部傻眼了,崇祯的封赏未免也太过了,不过是一介书生的孙传庭,竟是直接总督了整个西北的军务。

    这已经不是封疆大吏了,封疆大吏不过掌握一省的政务,而是直接位极人臣。

    只不过因为一场战争的胜利罢了。

    再者说了,孙传庭不是洪承畴那样的自己人,孙传庭是工业派的一员。

    三边总督,总督的陕西、甘肃、延绥、宁夏军务,掌握的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万。

    孙传庭手里的兵力未免太多了,他还是一个敢杀官僚乡绅的狠人,对于东林党来说简直是一个噩耗。

    “皇上圣明!”

    不等东林党站出来反对,工业派官员立即站了出来,高呼圣明,堵死了东林党反对的路子,彻底敲定这件事。

    从举荐孙传庭成为曹文诏的幕僚开始,到举荐孙传庭前往陕西剿匪,再到为侄儿曹鼎蛟谋划了密云后卫指挥使的官位。

    朱舜站在幕后,主导了这一切。

    当他听到孙传庭直接成了三边总督。

    第一次在朝堂上毫无顾忌的开怀大笑。

    未来,孙传庭就是因为权力不够大,死在了李自成的手里,成为明末最遗憾的一件事。

    如今。

    孙传庭已是三边总督。




第四百二十四章 气死东林党
    孙传庭担任三边总督掌握西北所有的兵力,事态严重到已经脱离了东林党的掌控,让东林党第一次尝到了无力感。

    一种掌握不了朝堂政局的无力感。

    对于朝廷官员任免的掌握,是东林党把持朝政的基石。

    这么多年来,朝廷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都牢牢掌握在东林党手里,就在今天一位三边总督的任免居然脱离了东林党的控制。

    皇极殿内的东林党官员们心里那叫一个悔恨啊,悔恨当初没在朱舜还是个匠人的时候就宰了他。

    太子朱慈烺不讲规矩,孙传庭担任三边总督,看似与朱舜没有什么关系。

    但在幕后操纵这一切的人就是朱舜。

    太子朱慈烺跟在朱舜身边读书,孙传庭是由朱舜举荐的。

    再怎么悔恨也没用了,当初谁也想不到区区一个小小的匠头朱舜,会成为东林党的灾星。

    以孙传庭数千击败二十万的军功,想要阻止他担任三边总督是不可能的了,也找不到一个合理的借口。

    为今之计,只能想办法把一直空着的辽东总督安插上自己人了。

    崇祯说完关于三边总督的封赏,一直在等东林党的反驳,平时任命一个五品官员东林党都要说上一堆废话。

    今天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全都哑巴了,崇祯等了有一盏茶功夫也没听见满朝君子说一句话。

    未免有些太不合常理了,难不成又有什么阴谋。

    就算是有阴谋崇祯也不在乎了,只要孙传庭能够担任三边总督,承受再多的阴谋算计也是值得的。

    崇祯任命孙传庭担任三边总督,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孙传庭数千击败二十万的军功,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敢杀官僚乡绅。

    孙传庭背后还有朱舜的支持,这位别说是杀官乡绅了,这些年都搞的不少东林党家破人亡。

    崇祯很想知道一心为国的孙传庭,加上朱舜这个祸害,会给这座朝堂带来怎样的变化。

    今天的早朝在一种很反常的安静中结束了,东林党似乎是因为太子朱慈烺和孙传庭两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闷不吭声的走出了紫禁城。

    平时闷不吭声的工业派官员,走在御道上的时候,故意把硬底官靴踩很响,还大声的呼朋唤友准备去杏园戏班好好的庆祝一番。

    朱舜和孙承宗两人去了护国寺西口路东的柳泉居,这间建立于隆庆年间的黄酒馆,店面不大只是三间门脸,却是京城里不亚于便宜坊的好去处。

    来这里喝黄酒的达官显贵,不比查楼和便宜坊少,除了黄酒味道醇厚以外,馆内有三样吃食最是美味。

    糟鱼,松花,醉蟹。

    孙承宗就对柳泉居的糟鱼情有独钟,一个月最少来个三四次,尝一尝柳泉居特制的糟鱼。

    来到护国寺西口路东,隔着很远,朱舜两人就看见柳泉居的后院有一个很大的柳树。

    柳泉居的堂倌显然对孙承宗很熟悉,两人刚刚走进柳泉居,堂倌就殷勤的招呼起来:“孙员外来了,赶紧里面请。”

    孙承宗带着朱舜走到一个靠墙又靠窗的位置坐下,嘱咐道:“老规矩。”

    堂倌眉开眼笑说了一句稍等,麻溜的跑开了,去后厨端酒去了。

    柳泉居内没有说书先生,也没有昆剧小班,更没有挂着号子的娼妓。

    官僚乡绅所喜好的风雅一样都没有,柳泉居内偏偏坐着不少穿着绸缎的达官显贵,看来柳泉居的黄酒和三样吃食不愧是京城一绝。

    不到半柱香时间,酒菜就上齐了。

    一坛黄酒,一盘糟鱼,还有几样下酒的小菜。

    朱舜感到有些怪异的是,老督师孙承宗还要了一大碗面条。



第四百二十五章 满清要攻西北
    老督师孙承宗接下来的举动更让朱舜有些看不懂了,拿起柳泉居端上来的黄酒,倒进了青花大碗里的面条上,搅拌了几下,大口的吸溜起来。

    时不时夹起一只糟鱼放在碗里,吃的那叫一个香,八仙桌对面的朱舜看的嘴里都溢出了一些口水。

    老督师孙承宗吃完碗里的面条,放下连汤都没剩的青花大碗,很平淡的说一句话。

    这句话很平淡,不过朱舜却从中听到了一句遗憾。

    “本以为这一次是老夫出山的机会,没想到孙传庭这小子这么能打,以数千兵马击败了二十万闯贼。”

    老督师孙承宗遗憾的同时更多还是欣慰,正如他当年从熊延弼接过军伍的大旗,弟子袁崇焕从他手里接过了军伍大旗。

    可自从弟子袁崇焕被东林党骂死以后,大明军伍就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惨淡景象,孙传庭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

    老督师孙承宗虽然很遗憾还没未能出山,但刚刚迈入中年的孙传庭能从他这个老头子手里接走军伍大旗,比他亲自出山还令人心情振奋。

    等到朱舜喝完那半坛只黄酒,老督师孙承宗起身离开了这里:“老夫终于可以安心去当个教书匠了。”

    提到教书匠三个字,老督师孙承宗的心情比吃了一碗黄酒面条还要畅快。

    虽说不能亲临辽东战场,但他却能通过那座陆军讲武堂,让大明军伍出现一种从未有过的人才济济盛况。

    世上还有什么事能比得上培养一批有着相同理念和相同信念的人才,更让人高兴的?

    朱舜是这样。

    孙承宗更是如此。

    想起在未来,陆军讲武堂的一期、二期、三期.......学子们在疆场上奋勇杀敌,恪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

    孙承宗在前往陆军讲武堂的路上,甚至哼起了小曲。

    朱舜看着老督师没了过去报国无门的愤慨,心情愉悦的哼起了小曲,心情也十分不错的前往了潮河。

    七弟子徐积薪对于洗煤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可关乎工业革命的第一波红利,关系重大,朱舜要过去亲自看着。

    孙传庭以数千官兵击败二十万闯贼引起的风波,在大明朝廷还没消散,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满清的盛京城。

    盛京皇宫。

    大政殿。

    皇太极与一群顶戴花翎的大清国重臣们,正在商议入冬以后进攻大明的事宜。

    现在的大清国可不像以前了。

    有了土豆,又占据了沃野千里的贝海儿湖,饲养了吃不完的牛羊和马匹,人口也增长了很多。

    但是大清国缺少丝绸茶叶瓷器这些用来享乐的中原物什,这些从小在白山黑水间长大的贝勒贝子们,就像是一群陡然暴富的豪商。

    对于衣食住行方面有着极高的要求,很渴望大明的各种精美事物,进攻大明这件事比起往年更为兴奋和热衷。

    尤其是多尔衮很需要掳来一批造船匠人,重新开办辽东的造船厂,把辽东的药材贩卖到南洋折色成银子。

    只有手里有了大笔的银子,多尔衮就能壮大正白旗的实力,等到皇太极死了以后大清国由谁做主看的还是实力。

    过去极力主张进攻大明的范文程,反倒是不赞同进攻山海关了,倒不是他良心发现了。

    范文程主张占领草原更北的中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只是个意外,最初的想法也很简单,只是想着能不能在更北的地方再找到一个贝海儿湖。

    这样一来,大清国又能拥有一座天下粮仓了。

    谁也没能想到,中西比利亚拥有那么丰富的矿产,大清国对于草原北方中西伯利亚的态度就变了,各个旗主贝勒争先恐后跑去圈地,瓜分那些富饶的矿藏。

    人心是永远满不足的,中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常年覆盖着冰雪,只有湖泊河流附近能够种植土豆,无法大面积的推广。

    沙皇俄国占领的西西伯利亚就不一样了,全是一马平川的平地很适合种植土豆,还散落着大量的哥萨克人营地。

    范文程不仅看上了那片广袤的粮仓,还看上了哥萨克人。

    范文程针对某个地方谋划计策,总喜欢先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便从汤若望这些西洋人嘴里把东欧罗巴各国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哥萨克人在沙皇俄国就是明朝的军户,甚至连明朝的军户还不如。

    吸纳这些哥萨克人就简单多了,都不要打仗,只要给予丰厚的待遇就能吸纳那些吃不饱饭还要替领主贵族打仗的哥萨克人。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趁着西北大乱,拿下明廷的西北数省,把哥萨克人迁徙到西北,这样就能借助欧罗巴人控制人口众多的汉人。

    大清国最大的劣势,还是满族人太少,只要占据了大明的西北数省就能弥补这个劣势。

    范文程手上有晋商送来的明朝各省户籍,详细的记载着明朝各省的人口。
1...191192193194195...1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