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顺着尘土飞扬的土路,来到北平机械局的门口,门前光秃秃的平野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几座四角攒尖的四方亭。
红漆圆柱,顶部的横梁上贴金彩画,看起来充满了簪缨世家的富贵气息。
朱舜走下小毛驴,对称在两边的四方亭里呼啦啦冲出来一堆管事,慌忙过来打招呼。
“朱大使,小的是都察院冯御使家的管事,请问大使什么时候贩卖大明龙王那个蒸汽机。”
“滚一边去,朱先生,在下是襄城伯府邸的管事,我家伯爷愿意出四百两银子买一台大明蒸汽机。”
“襄城伯?呵,朱先生在下是永昌侯府的管家,我家侯爷愿意出四百五十两。”
朱舜没有理睬这些达官显贵家的管事们,牵着小毛驴走进了北平机械局,迈过门槛,负责开门的两名初级钳工,‘砰’的一声又把大门给关上了。
朱舜最近没时间管理北平机械局,张焘又去了西安府,便把过去自己还是匠头的时候就跟在身边的陈衢,临时提拔为工程师,负责管理三十名钳工。
高级钳工一共六人,陈衢的年纪最小,其他几位高级钳工肯定不服气,朱舜就让他们打造蛋形汽缸,用真本事说话。
陈衢也争气,没有辜负朱舜对他的期望,虽然比其他五位高级钳工都年轻,打造却比他们精密,也让五位高级钳工口服心服。
陈衢为人比较踏实,是个肯下功夫钻研技术的人,大中午的其他几位高级钳工都去找地方午睡了。
就他一个人带着自己手下的初级钳工和中级钳工,还在匠作厂房内打造蒸汽机的零件,一点也不藏私的把技术教给其他人。
陈衢从小是吃苦长大的,太知道没有饭吃的痛苦了,没有半点学会徒弟饿死师父的念头,只想着手下的初级钳工和中级钳工尽快成为高级钳工,这样也就能多挣一些银子。
“老爷。老爷。老爷。”
陈衢正在专心打造一个活塞汽缸,没有看见朱舜已经走到身后了,等到手下的钳工们打招呼,陈衢才反应过来。
陈衢放下手里的台钳,恭恭敬敬行礼:“见过老爷。”
朱舜拿起陈衢打造的半成品,仔细观察了几天,淡淡笑道:“陈衢你现在可以,手艺越来越好了,比我这个师父的手艺都要好了。”
初级钳工和中级钳工们听到一句师父,看向陈衢的目光立刻就不一样了,心想陈头还真是低调,有这层关系竟然憋着不说。
陈衢当初能进王恭厂,就是因为朱舜见他可怜,小小年纪就要去码头扛大包养活五个弟弟妹妹,索性就找张焘说了几句好话,让他进了王恭厂。
进了王恭厂以后,又踏实能干,朱舜也就多教了他很多东西,算是半个师父。
别人要是有这层关系,巴不得到处宣扬,让所有人都知道朱舜是他师父,陈衢却是一个字都没说。
如果今天不是朱舜主动说出来,估计陈衢这辈子都不会说。
陈衢咧嘴笑了笑,沉吟了片刻,突然说道:“老爷,经过我这些天的钻研,有了一个发现。”
朱舜放下手里的活塞汽缸,看了过去。
陈衢拿出一根尺子,开始测量活塞汽缸:“老爷,咱们这个活塞汽缸的直径是30.48厘米,真实的抽水量是91斤。”
“前几天我突然奇想,如果把活塞汽缸扩大,是不是就能提高抽水量,就用陶土做了一个尝试。”
“经过多次的尝试,发现扩大活塞汽缸的直径,其实不能提高抽水量。”
“当然也有可能是活塞汽缸的直径不对,因为我只扩大到31厘米。”
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纺织工业化的第三步
“后来我想到如果把活塞汽缸缩小的话,会不会有所改变。”
陈衢拿着测量好的数字给朱舜看,这个半成品活塞汽缸的大小,居然是缩小了一些。
“果然,如果把活塞汽缸缩小到30.12厘米,提水量反而是增加了,增加到一百斤。”
朱舜看着从容不迫侃侃而谈的陈衢,没想到自己还真的捡到了一个工程师。
在朱舜的计划里,北平机械局以后会有一个个匠作车间,负责打造蒸汽机的蒸汽车间,负责打造纺纱机织布机的纺织车间。
钳工就是一线工匠,负责管理这些工匠的工程师,也就是整个车间的负责人,要具备改良和改进机械的能力。
工程师也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到了中级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这个等级,不仅要能改良改进,甚至还能自主发明。
朱舜没想到自己这么幸运,北平机械局在草创阶段,就挖掘了一个具备工程师潜质的人才。
朱舜想了想,问道:“你识字吗。”
说到这个,陈衢臊的有些脸红,有点说不出口:“自学了一些,但是认识不多,大概一百多个。”
朱舜点了点,没想到这小子给他惊喜越来越多了:“这个不妨事,你要是真想学字,以后可以跟着张先生学,回头我给他打个招呼。”
陈衢听到自己可以跟着张焘学习认字,脸上终于出现了年轻人该有活力,惊喜道:“真的?”
朱舜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继续努力,突然又想起来一件事,转过身来问道:“你还没领初级工程师的月俸吧,以后每个月的月俸就按照初级工程师来领。”
陈衢显然是被这个消息给惊住了,等到朱舜走出了匠作车间,他才反应过来恭敬行礼,脸上又哭又笑:“初级工程师每个月二两银子,一年就是二十四两银子。”
“只要我省吃俭用,最多两年时间就能给二弟存够娶妻的钱。”
陈衢抹了一把脸,干劲十足的又开始打造蒸汽机零件了,
他不知道的是,为了奖励他对于活塞汽缸的改良,年关的时候,当众奖励了他二十两银子的巨款。
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攒够了给二弟娶妻的钱,也刺激了其他所有的钳工,都更加卖力的做事了。
朱舜在匠作车间转了一圈了,高级钳工们才在手下钳工的提醒下,急匆匆的跑向匠作车间,正好撞见了朱舜。
朱舜也没说什么,中午确实是有吃饭休息的时间,也就是半柱香时辰,他们并没有违反规定。
只是叫住他们,把改良过的活塞汽缸尺寸标注在各自的图纸上,就让他们离开了。
朱舜走进坐北朝南的正堂,坐在镂纹官帽椅上想着怎么利用北平机械局来赚钱。
赚钱的路子倒是有,可以把珍妮纺纱机分成两种型号,手摇式和水力式,当做商品卖出去。
不过要改成弱化版,两种都要改成五十锭,估计就算是五十锭,也能让官僚乡绅和商贾们抢破脑袋。
只是卖给是,暂时还没有想好,还有就是纺织体系要尽快建立起来。
英格兰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倭国在近代的崛起,老美的南北战争,以及华夏的1978年改革,棉纺织业都是关键。
为何?
棉纺织业相比较其他重工业,形成规模比较简单,可以在短时间内把研究成本收回来,并且为国家创造巨额的财富。
棉纺织一共有三个主要工序,第一是棉花的生产,第二是纱线的生产,第三是棉布的生产。
第二道工序纱线的生产,已经发明了一次性纺出一百锭的珍妮纺纱机,算是初步进行了工业化。
第三道工序棉布的生产,有了飞梭织布机,也算是初步进行了工业化。
还剩下第一道工序棉花的生产,棉花的生产决定着棉花的价格。
只有棉花的价格降下来了,再加上初步工业化的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已经实现的量产化,才能完成廉价化的野望。
对于棉花的生产怎么实现初步工业化,把棉花的价格降下来,朱舜在心里早就规划好了。
净棉机。
棉花的主要成本是人工成本,也就是对于掺杂在棉花里面的杂质,进行梳理。
这道工序非常的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梳理杂质。
发明了净棉机,就可以用蒸汽机配合机械把棉花梳理干净,省去了人工成本,棉花的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老百姓也能把棉花卖出更高的价格。
这样一来,近代纺织体系就初步建立了,大明的棉纺织业实现了初步工业化。
接下来就是要利用水泥,进行基建了。
决定商品价格最大的成本,不是商品的本身价值,而是物流成本。
孙子兵法曾经有个定量计算,要向一千里的地方运送一斤粮食,路途消耗达到惊人的十斤。
物流成本就是1:10,也就是说一斤粮食,运到一千里以外,价格要涨到十一倍,这还只是一千里。
朱舜心里早就规划好了一系列的战略大计,每一步该怎么走,都计算清楚了,所以这个朱氏水泥厂的水泥必须尽快研究出来。
也就是现在没钱,倘若是银子足够,朱舜会立刻建造十座圆窑。
就算是每个月烧掉两千两银子,一年烧掉两万多两银子,也要尽快把水泥研制出来。
蒸汽火车和铁轨暂时是别想了,第一代蒸汽机还没彻底完善,不要说第三代蒸汽机高压蒸汽机了,更不要说蒸汽火车了。
现在只能依靠简单快捷的水泥,对大明进行基建,在大明基建出完整的道路系统。
大明如果没有完备的道路系统,朱舜就算是把大明的棉纺织实现了初步工业化,覆盖的范围正常来说只有顺天府,超出顺天府,棉布的价格又会上升。
北直隶就是极限。
这与任何的智力、谋划、庙算都没有关系,是一个时代的局限性。
所以当前的要务就是挣钱,研究净棉机,研究水泥。
其次,是时候成立一个安保系统了,毕竟朱氏纺纱厂的珍妮纺织机和北平机械局的蒸汽机,在官僚乡绅眼里都是稀世珍宝。
过去没有蒸汽机的时候,朱舜暂时没考虑这件事,现在有了能把矿脉变废为宝的蒸汽机,这件事必须要提上日程了。
第一百五十五章 线膛枪+夜不收的化学效应
现在还没想好把珍妮纺织机卖给谁,赚钱计划要往后推一推了,那就先把安保问题给解决了。
朱舜站起来准备离开平机械局,在临走以前又提醒了陈衢一遍,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
骑上小毛驴路过门口的四方亭,达官显贵们的管事们又是一窝蜂的围了过来,不过看到朱舜的脸色不怎么好看,只能病怏怏的回去蹲着,等着张焘回来。
骑驴行走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朱舜看了一眼干裂的平野,远处有一片下田,前几天还是干裂的状态,现在地头的水堰里竟然有水了。
很多老百姓一家老小全部出动,手忙脚乱的用水桶快速挑水,浇在干裂的田地里。
前往王恭局的这一路,上田和中田没有一个人影,下田却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到处都是挑水的老百姓。
来到王恭局,朱舜把小毛驴的缰绳扔给了行礼的军士,顺着青砖小道,穿过仪门,来到了王恭局的公廨。
掌厂朱玉正在公廨里处理公务,听见动静,抬头看了一眼,惊喜道:“兄长,你怎么来了。”
说完这句话,掌厂朱玉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大哥是王恭局的大使,怎么不能来,只是大哥好几个月没来了,他才有那样的反应。
朱舜坐在紫檀官帽椅上,接过掌厂朱玉亲自端过来的官窑青瓷茶壶和斗彩茶杯,仔细打量了几眼王恭局的官署。
过去光秃秃的白墙上,挂上了字画,墙角也摆上了胆瓶,里面插着一枝芍药花。
朱舜倒了一杯茶水,尝了一口,竟然是松江府的岕片茶,笑道:“老七可以啊,兄长几个月没来,王恭局的官署衙门焕然一新了。”
掌厂朱玉摸了摸鼻子,拘谨的笑道:“这可不是我买的,全是那些权贵子弟为了求购一支燧发线膛枪送过来的,不收就是不给他们面子。”
“兄长,我现在才知道当官真不容易,收了就是贪污,不收就是不给面子得罪人,索性就把这些礼品放在王恭局了,就当是为王恭局添砖加瓦了。”
“万一哪天朝廷查下来,也没什么可说的。”
朱舜满意的点了点头,看来幼弟越来越会当官了:“后装线膛枪打造的怎么样了。”
掌厂朱玉走了出去,没过多久又推开镂纹木门,走进了公廨,把手里的一个长条盒子递了过去:“好在这段时间永定河里没水了,火枪厂只能停止滑膛枪的打造。”
“我就找了几名信得过的匠头,加班加点的打造这种后装线膛枪,目前打造出来三十二支,锥型子弹一千多颗。”
朱舜打开长条盒子,仔细检查后装线膛枪,尤其是闭锁。
闭锁是用来封死药室的装置,如果漏气的话,轻了会造成后装线膛枪的火力不足,严重了有可能发生炸膛。
朱舜掀开闭锁检查了好几遍,总的来说手艺还不错,算是一支合格的后装线膛枪:“后装线膛枪打造的还可以,就是锥型子弹少了点。
“平均下来,每只枪才有三十多发子弹。”
朱舜把手里后装线膛枪放进盒子里,让掌厂朱玉收起来:“价格多少?”
提到价格,掌厂朱玉脸上的表情有些古怪:“兄长你也知道,按照工部批给王恭局的铁料木料打造火枪,一支燧发线膛枪的造价就达到了二十五两二钱银子。”
“咱们摆在火器总局的卖价更高,五十两一支。”
“后来我按照兄长交代的,去了几家勋贵的矿场和木料场,自己购买铁料木料打造咱们的后装线膛枪,结果”
掌厂朱玉从怀里掏出了一张清单,都过去这么久了,唇红齿白的俊美脸容还有一丝震惊:“结果只要二两一钱四分银子。”
“这和二十五两二钱银子相比,比工部的零头还要少。”
朱舜笑了笑,没有说什么,这里面的猫腻在自己担任王恭厂大使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想必王承恩也是知道的,但是知道了又有什么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