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刘同
将近两个月,没有记录下任何文字。硝烟散尽,除了一地搏命得到的废弃弹壳,什么都会忘记。
其实并不是不想记录,也不是没有时间记录。而是事情发展得太迅速,应接不暇,来不及感受就被海浪带来的泡沫所淹没。
试想我40岁的时候,也许会感叹,那时那个年轻的大叔正在进行人生巨变的转折吧。他焦虑地对待任何一个工作的机会,没有多余的时间思考,研究每一期台本,把要说的话一字不漏地写在纸上。有人问他:“你怎么可以用那么快的语速说那么多言简意赅的话?”他想了想说:“因为……我……都……写下来了嘛……哈哈哈。”
我记得大一的时候,竞选团支部组织委员,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打腹稿准备宣讲。一个月不怎么说话的我,在那一晚大出风头,算是真情实感,句句动人。上铺的兄弟苏喆对我说:“真厉害,平时看你话不多,你挺有想法的嘛。”然后我讪讪笑着回答:“咳,随便说的。”同学更讶异了:“原来你那么牛,随口都能说那么多话。”我很认真地看着他的脸,回应道:“嗯!”
同学们散尽,就剩我一个人狂喜,觉得用这样的方式骗到别人了,别人一定会觉得我很不一样,肯定特别有范儿,特别好吧。
我总是羡慕有同学在考试满分后,告诉别人:“我没有复习。”后来,后来的后来,我变得和他们一样了。
你总会在不经意中变成你曾经不喜欢的那类人,你也会不经意地告诉自己:其实,这种感觉也没有那么糟糕嘛。也是在经过了时间之后,你才明白:有时我们天然不喜欢一个人,是因为我们与他们离得太遥远;有时我们天然喜欢一个人,也是因为这种感觉——人最矛盾的地方就在于此。
以前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和同事坐在会议室里,细细地、天南地北地聊天。客户的需求,节目的内容,又羡慕起哪个节目创意,又爱上了哪个新开的餐馆。后来,这些看似细微却在支撑着生活真实的部分,日渐式微。以至于今日再与朋友们相见或聊天时,会感慨起那种清闲来。
交谈。无论是与他人,还是与自己。都是弥足珍贵的。而近日,近日的近日,反反复复,都是刻意重复,顶多是掺兑了不同的温水,散发出来的雾气,让我和对面的人,都觉得彼此显得挺美罢了。
老板曾说:“有的人之所以能一鸣惊人,因为他蹲在那儿观察了太久。而之所以有’一鸣惊人‘这个成语,就意味着,那’一鸣‘的’鸣‘究竟能有多大。”
我每每和她聊完天走出办公室,总恍惚自己仍在校园中,一直在学习和检讨。我爸总说我的成熟度不像30岁的人,像20岁。我说我20岁的时候装成熟,现在装幼稚也是为了要平衡。
其实成熟与否,不在于你的穿着、打扮,甚至也不在于谈吐。而在于你周围的这些朋友如何理解“成熟”这个概念。如果你能把自己当成团队一员,算你成熟。如果你敢承担责任,算你成熟。如果你为了大家可以扮丑、放下面子、拉下身段,算你成熟。成熟不是引经据典,不是人脉广阔,不是谈吐得体,如果要算,算大方就好。
《谁的青春不迷茫》,25天加印到了40万册。有记者老师问:“所以,现在的你是不是就不迷茫了?”
我的回答是:“以前迷茫,是觉得四周与前方太黑暗。现在迷茫,却知道皮肤上有温度,雾中有阳光。”
对于《谁的青春不迷茫》这本书,有人写了很长很长的微博分享感受,有人拍了照表示感谢,当然也有人略感失望,认为这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样。
有人说,这是十年的对比,每个字、每句话都有自己的影子。能通过《谁的青春不迷茫》找到那么多有共鸣的人,我真心觉得自己十年前的无心之举,居然在十年后成了一件那么正确的事情。
也有人说这不就是一个人的十年日记嘛,今日的回顾,并没有任何明确的指引。其实我也觉得挺好的,因为他们的青春并不迷茫。
莎莎给我分享了一段安妮宝贝的采访。她说:“我们在生活中很难获得一种坦诚和真实的沟通,因为这需要同等的对手。但在写作中可以得到,因为你可以自己和自己说话。而同时你知道,当你跟自己对话时,这些坦诚而真实的语言,会被很多人分享,他们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部分。”
以前,当人们都走得很慢的时候,一切景色就像雕塑,我们甚至记得住每一处细枝末节的弧度。后来,走得越来越快,一切景色被拉成了一丝又一丝,仅有色彩的射线,我们记得的只有速度,而无温度了。
如果一个人只有速度,而无温度,那就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而是雕塑。
其实雕塑也没有什么不好,最近娱乐新闻里总说哪个明星在杜莎夫人蜡像馆与自己的蜡像合影了,然后一群记者咔咔咔咔咔咔。记者问其中一个明星,“你知道杜莎夫人蜡像馆的历史吗?”明星愣住,摇摇头,说:“不就是做一个一模一样的人吗?”
然后记者解释:“法国大革命期间,杜莎夫人需要第一时间找到被斩首者的头颅,被迫为他们制作模型,然后带到全国展出。20世纪的杜莎夫人蜡像馆在经历了熊熊大火、地震以及空袭炸弹后依旧存活了下来,还原了大量历史人物的面貌。不仅仅只是为了明星做模型而已。”
如果能做一尊有历史的雕塑,其实也不容易。
2014.4.25
只是希望被记得
有一种孤独是你和大多数人一样时,觉得孤独。当你和大多数人不一样了,仍然孤独。
因为不想写出和大多数人一样的答案,所以在3+5的等式后,将8改成了∞。
因为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被看待,所以会去喜欢的女生那里惹事。因为不想得到和大多数人一样的评价,所以喜欢上课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虽然有些问题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要问。因为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活着,所以读大学时每天写东西——只因为喜欢的女作家说:我用写作来区别自己和别的女人。因为不想和大多数人看一样的风景,所以宁愿走五站路,也不愿和同学乘同一辆公车。
因为不想和大多数人讨论一样的无聊话题,所以永远戴着耳塞,听不同的音乐,进入不同的世界。
因为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在同一个地方生老病死,所以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哪怕漂泊着,也比白活着、等着死要好。
在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的路上,每个人都在极力地探索。因为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被瞧不起,所以他在一段时间里总是会说:“我哥认识很多人,很多很多人。”因为不想被人知道他几乎从未泡过酒吧,所以他也会装出一副很过来人的样子说:“我不能泡酒吧,因为过去去得太频繁,所以现在不能看过于闪烁的灯光。”因为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在恋爱中被忽视,所以会说曾经的交往对象对自己有多么多么的好。因为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去历经爱情的褪色,所以会刻意在皮肤上纹上心上人的名字,提醒自己记住此刻爱的决绝,哪怕很久很久之后也会刻意掩饰。
无论是他还是我,我们都曾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擦肩,会心微笑而过。
不记得是你是我还是他或她,我们轻易就会头晕,然后捂住胸口说自己心脏不太好;说自己不能吃太多海鲜,因为高蛋白过敏……我们怕和别人一样,于是我们努力让自己和别人看起来不一样。因为当自己看起来和别人不一样的时候,也许就是你能记住我的时候。
为了让自己被人记住,我们一次又一次在内心塑造一个不像自己的自己。
比别人更坚强,比别人更能伪装,比别人更能委屈自己,也比别人更柔软。直到有一天,遇见一个人,他说:“不要太辛苦,做你自己就好。”
你会有突然被戳中的感觉,一切的较劲都被这句话给卸了力。每个人都会经过“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的阶段,渐渐你会发现,其实我们都一样。一样全力以赴追逐梦想,一样在迷茫中成长,一样承受孤独看荒芜的世界,一样受伤也伪装坚强。我们一样被自己蠢哭过,我们一样经常换头像,我们一样吃完方便面还想喝汤……当初我们以为只要自己不一样,就会吸引到全世界的目光。后来我们满世界寻找,寻找的却是和自己一样的那个你。
其实我们都一样,一样想和大多数人不一样。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第25章 青春同在,左右为伴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最新章节!
无人分享心事,无人一起远行,无人站台守候,无人窗前絮语。久而久之,想说的话堆积在胸口再也说不出来,想做的事成为了一张世界地图,早已分不清主次。别人看你愈发稳重,波澜不惊,你看自己却是寡言少语,触目惊心。其实孤独并不可怕,只要你学会了自己与自己对话。
你终将学会与自己相处
哄睡千万人却独自失眠的张嘉佳
孤独是磨刀石,是夜光杯,是黑色夜晚里孕育的万千色彩,是静止的战争。孤独是自己搭在自己肩膀的手掌,是海面上的平静,是回忆一头扎入的天空,是吹不出旋律的牧笛。孤独是风从四方来,掠过衣衫和皮肤之间,是所有走丢的叮嘱,是经过山谷时带回来的礼物,是雨水冲洗过的脚印。孤独是寂寞无声本身,是你和寂寞无声的友谊,是自始至终,是我们唯一能拥有的无限与无止境。
孤独是因为一个人的时候很害怕,所以害怕一个人。但在前进的旅途,无论有多少旅伴,你永远是一个人。那么,孤独是全世界,是所有人,是一切历史,是你终将学会的相处方式。
我不烦你,你也别烦我
会作曲会填词会写锦绣好文字的秋微
实则,孤独是人生最大的秘密。写下来,又觉得不忍心。
如果你是这本书的读者,代表说你还很年轻。要不要这么早就告诉你谜底。
关于孤独,只要记得两件事。孤独没有不好,不接受孤独才不好。孤独和寂寞的差别是:孤独——你有的是热闹的选择,偶尔不选而已。很美很高冷。那种感觉,别人不懂,你也根本不介意别人懂不懂。寂寞——你没的选。总是很慌张很饥渴。那种不好的感觉,别人懂。但懂了也不在乎。
全世界,只有孤独和呼吸是一样的——你可以清晰地知道它的存在,主动呼吸,感觉当下。或,你只是忙乱慌张,懒得意识或不敢意识,呼吸也在。
孤独也是这样,你可以清醒地面对它,或,装作没有这样一回事,继续投奔进各种虚妄的热闹,在很多个辗转难眠或一觉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辣”么孤独,重点是,发现自己已经被孤独折磨到面目皆非,只好继续苍茫逃窜,随即进入到一个与孤独对抗的恶性循环。那感觉如此凌冽,让人惶恐,简称“迷茫”。
全世界最了不起的设计师之一山本耀司说“黑色是一种最有态度的颜色,它分明在表达’我不烦你,你也别烦我‘。”这句话,完全可以照搬过来形容我对孤独的观感:孤独是黑色的,孤独是骄傲的,孤独说:我不烦你,你也别烦我。
喜欢内心丰富然而心性单纯的人。这样的人,不管表面什么样,内心都相当孤独,他们的卓越在于,他们是善用孤独的高手。在他们惯常的知行合一中,有一些被孤独高度过滤过的美德:用功但不功利;热情但不谄媚;善良但坚守观念。
选择努力投入的事是自己真正喜欢的。选择密切在一起的人,是自己真正爱的。
对人好,可是不讨好。
这样的人,不论他或她的作品你是否喜欢,他或她的言行已是真正的艺术。
像个孩子。又天赋异禀。极稀缺。
因此,关于孤独的谜底即是:真正的投入是孤独的,真正的爱是孤独的。设若有一天你懂了这样的孤独,关于此生所有的拥有和放弃,其实无所谓成败,本身业已光荣。
发呆的少年
清新乐队的浪荡主唱秦昊
小时候住的地质队大院,坐落在重庆南泉某个小山包上,每天必须走一条山路,过一座桥,才能到学校。那时体弱多病,打不过男生也打不过女生,时常被欺负挨打。挨打了也不敢回家哭诉,爷爷会觉得我没出息,会再打一顿。
于是每次被欺负心中难过又无处倾吐时,就会站在桥上看着脚下的花溪河,从上游到下游有无数个小小的瀑布,一层一层流到长江。最喜欢涨水时,河水失去往日的平缓,呼啸着卷起巨浪,蹦着跳着变成一个又一个吵闹的大瀑布。
病怏怏的我就打着伞站在桥上,面对河水奔离的方向发呆,恍惚间就会觉得自己身处船尾,而这艘臆想出来的船正在大海中飞速往前航行。这种感觉每次都会有,屡试不爽。然后在这种迷幻而快速的旅行中,烦恼也渐渐淡然。
中学时搬家到了长江边,还是经常被欺负,更加自卑了,也有了感情烦恼,于是会跑到长江边巨大的石头上,平躺下来,耳边是长江巨大而绵延的声响,头顶是重庆特有的隔着重重白雾软绵绵的太阳。这样一躺就是一下午,有时会睡着,有时假装睡着,希望有个人能走到身边跟我说说话,说,哎,这个小朋友你怎么躺在这里啊,不怕生病啊?不用上课啊?但是从来就没有过这么一个人。总是天色暗淡之后自己爬起来拍拍屁股回家吃饭。
有一次企图自杀,理由非常无聊,大约是成绩太差不敢回家告诉家长,同时又破坏了公物,找家里要钱会挨打。心想活得这么窝囊,干脆去死吧,于是买来耗子药,跑到教学楼顶,一边看着对面楼里上课的高年级生,一边撕开药包得意地吃了起来,但心里又期待对面学生可以转头发现我,觉得我不对劲,过来救我,送我去医院洗胃,然后就没有人再惹我,家里也不敢再骂我了。一边想一边更得意地吃了起来,跟嗑瓜子一样。
吃完很悠闲地在楼顶发呆,想着也不用上课了,反正老子都要死了。一节课过去了,身体没有任何反应(事后发现,我吃的那包耗子药是假药,感谢卖假药的老板,不然我就没有今天了),只好灰溜溜地跑去上下一节课了。
后来就这样健健康康地活到了现在。偶尔走在北京的人海里,踩在威海的沙滩上,握着麦克风站在舞台上,或者早上醒来在被窝里,都会想起当年瘦弱的自己,站在桥上发呆,躺在江边发呆,在楼顶吃了耗子药发呆。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孤独吧。
我想成为的那种人
痴心妄想的笃信少年卢思浩
我已经一个人住了六年。刚开始很不适应,第一个不适应就是身边没有人陪,一个人坐车吃饭上学,在高中里小集体扎堆的时候,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生活是没法想象的,光是靠近一下都会觉得像在月球无法呼吸。没承想没多久自己过上了这样的生活,我看着别人扎堆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羡慕,一个人吃饭的时候感觉别人都在看我。那时候我远没有达到写出“孤独是你的必修课”时的心境,而是一味地认为孤独是可耻的。
孤独从来不可耻,认为孤独是可耻的人才是可耻的。
我常觉得人一到某个阶段,生活就会开始给你做减法。它会拿走你的一些朋友,好让你知道什么才是重要的;它会拿走你的一些梦想,好让你认清自己能实现什么。我想你或许也和我一样,越成长越发现有些心事无法倾诉,有些时刻没有人陪,有些情绪无法言说,只能自己吞下。孤独和挫败这种东西,会突然降临到你的身上,然后从此变为你的一部分。
你没有办法逃离你的孤独,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是你的一部分。既然你没有办法逃离它,那就不如面对它。
一个人生活的好处,就是你必须学会依赖自己。刚开始我连做饭都不会,如今我已经能给自己做上一桌好菜。生活变得越发井井有条,我也越来越淡然,像是变成了自己生活的旁观者,看着自己忙里忙外,觉得什么都难不倒自己。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找到自己的节奏。
我经历过这样的生活,所以我明白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有多重要,那是能让你在这个世界里保持自省的唯一方式。
所以我希望你能经历住漫长的孤独,不要害怕孤独,不要害怕面对以前的自己。承认之前犯的傻和错误,但不要用过去牵扯你的未来。世界不是由鲜花和掌声构成的,但也没有你想得那么糟。听听曾经感动你的歌,看看身边始终坚持的人,从中汲取一点东西,慢慢地把它变成你的东西。
只有从害怕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奔波,到习惯一个人面对各种波折,才能明白孤独到底是什么。它是你的一部分,它是天使也是魔鬼,它能让你变得更好,也能让你万劫不复。你只有面对它,孤独到最后都是一种极其真实的存在感。
能用自己的力量站在大地上的人都是勇敢的人,而我想成为这样的人。
少年何愁
《变形计》里的臭美公子易虎臣
曾经,我是个没有户口的小孩。面对读书择校时,只能选择私立学校。
那时父母总会为了解决我户口的问题而忙碌奔波,他们不告诉我其中经历的艰辛与不易,不对我讲那些没有结果的过程,可是我能隐隐感受到父母的筋疲力尽和困顿波折,我自责、愧疚,却什么忙也帮不了。那时的无助,让我希望自己能赶快长大,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不用求人的人。
一直以来,我常常会想起父母为了我而付出的一切,满是感动,却很少能够陪伴在他们身边。我能做的只是拿起手机按下那最熟悉的号码,可拨通后也不过是几句简单的问候,平淡,甚至有些乏味。渐渐地,我习惯了表面风平浪静,内心却翻江倒海。我刻意避开了那不好的人或事,避开那些不爽和烦躁,只为了让自己感觉更安全舒服。
参加《变形计》的拍摄之后,我的安全城堡却差点崩塌——在孤独不安的青春岁月里陪我嬉笑怒骂的朋友,给了我极大快乐和鼓舞的朋友,没有增多,反而一个个减少。
现在,看着朋友圈里时常更新的几条状态,看着曾经一路陪伴,同欢笑同落泪的少年们在不同的地方做着与我距离遥远的事情,看着他们贴出来的图片,我吃惊地发现自己早已分辨不出他们的样子,更迷茫于他身旁的那些人,我不认识,也不理解。
也许他们眼中的我已变成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红人”,但其实我的内心又何尝不希望能够正常地与人同行。是谁说的我们要一起长大,是谁说的我们会是一辈子的朋友,可是仅仅几年的时间,那么多人却早已散落天涯,各自为伴。
我曾经迫切地想挽回之前的一切,迫切地想与一个人好好聊一聊,不仅仅是寒暄,而是真正的交流,可是最后却发现共同话题早已更换了无数遍,那些熟悉的人早已不再拥有曾经的情怀。我被无数个“哦”、“好吧”打败,躲回自己的角落,自说自话。
很多次想回到中坡小学,对着远方的山头呐喊,陪小黑打打球,与同学们毫无顾忌地大笑,模仿过去,彼此取暖。就让我再听他们聊聊那些循规蹈矩,却会因为一件小事开心好久的生活,他们也可以听我讲讲这些看似绚烂,却无处停歇的青春和年少。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值得被看到的你
有一种孤独是,我们相隔万里,只能通过文字彼此温暖。但只要你想说,我就愿意听。而这一次,我要穿越人海,用心问候你。
让我们的孤独,在纸上相遇。
让我们的孤独,在纸上相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