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举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反听

    然而真实原因平阳、钟水二乡大姓皆心知肚明,在感到兔死狐悲的同时,也在暗暗庆幸,幸亏刘景抵达后他们第一时间赶去拜见,若是去晚了,被刘景认为对自己不敬,说不得也会像七姓一般,随便安个罪名杀之灭族。

    其实灭族只是一个夸张的说辞,并非诛九族一般杀光所有人,包括“罪魁祸首”龚氏,就算是龚氏五兄弟的子嗣,如果不满十二岁,也会饶其一命。

    这和妇人之仁无关,而是世间的“潜规则”,从前王莽都能做到的事情,刘景一个有着现代思想的人,更没有理由做不到。

    平阳、钟水二乡十一姓,刘景前后一共杀死百余人,俘一千余人,如今皆被系于乡邑。

    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家族远支,和显支干系不大,刘景准备放过他们,但此事还需要仔细排查,以免出现“疏漏”,对自己造成危害。

    而他做下这么大的事情,肯定要通知郡府,请示张羡,向其讲明事情原委,并请他定夺。

    这些大姓俘虏,下场不难猜,男子估计不是徙巴丘,就是送于耒阳铁官处,女子则送入官寺,为奴为婢,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辈子基本都没机会回来了。

    而十一姓积年资储,全部便宜了刘景,在大肆奖赏将士后,仍有超过六千万钱入账,这是只属于他一个人的财产。

    另外米粮,即使经过整整一冬的消耗,犹有两万余斛,足够刘景麾下八百余将士,吃一年有余。

    连日来,钟水乡渡变得分外忙碌,源源不断的钱粮资储送达此地,再通过船只,运往酃县。

    钱粮资储可以运走,但土地却不行,刘景随即决定利用这些土地挽回一下自己杀伐过重的名声。

    他将一千六百余户,九千余“隐户”重新编户齐民,男子以十六至六十为壮丁,六十一至六十五、十五至十二为次




第一百七十五章 亲耕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南梁名士丘迟一语道尽了三月江南的美丽和妖娆。

    经过一连多日连绵不绝的阴雨天气,今天钟水乡的天空,终于雨过天晴。刘景脱去高冠官袍,换上短衣穷裤,在众多护卫及钟水乡乡吏的陪伴下,携带酒肉前往乡社祭祀。

    所谓社,供奉之处,即祭祀、祈福的地方,同时也是百姓集会娱乐与市肆之地。

    刘景不信鬼神,但这是汉代风俗,百姓心愿,他无有推脱之理。

    祭祀结束后,刘景又带着大队人马来到田边,行春耕之礼。

    汉代重视农桑,视为国策,《汉书》载文帝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

    自文帝后,大汉皇帝于立春行亲耕礼遂成为定制,景帝、武帝、昭帝莫不依循尊之。

    本朝前期,诸帝也行籍田之礼,直到顺帝时才作罢。

    不过虽然皇帝不再亲耕,但下面的郡县长吏职责之一就是“劝督农桑”,自然不能废止。甚至为了鼓励百姓积极劳动,郡县长吏还自立条式,加以奖赏。

    作布巾短襦打扮的刘景一经出现在田边,立刻引起了巨大轰动,正在地里春耕的百姓纷纷放下手中农具,跑过来大礼参拜,并且刘景出现的消息以飞一般的速度向四周扩散开来。

    “县君……”

    “刘君……”

    “明廷……”

    面对潮水一般围过来的百姓,乡啬夫黄符唯恐刘景受到惊扰,立刻指挥十数名钟水乡乡吏上前排成人墙,将汹涌的百姓隔绝在外。

    黄符年纪甚轻,只有二十三四岁,剑眉朗目,身姿矫健,腰上悬挂着一柄环首刀,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游侠。

    黄符是平阳大姓黄氏子弟,他之所以能够成为钟水乡新任乡啬夫,不是因为他的才能,而是因为他和褚方颇有私交,受到后者指点,他和他的家族成功躲过一劫。

    褚方作为酃县第一豪杰,朋友众多,平阳、钟水二乡因他而逃过一劫的大姓不只黄氏一家。

    褚方不管是能力,还是人品,皆出类拔萃,即便放眼荆南四郡,也是第一流人才,刘景如今对他非常看重,因此只要不是涉及原则性问题,他自然不会驳其请求。

    黄符在一旁叹服道:“明廷惠下于民,赐予田地,百姓无不感激涕零,家家为明廷立生祠。”

    祠,本是为纪念死者而建的供舍,生祠,自然是为生者而修建。

    不过建祠也是一件比较犯忌讳的是,桓帝在世时,就曾下令“悉毁诸祠”,只有已故洛阳令王涣,因为实在太得民心,特下诏保留。

    刘景失笑摇头,他还不到弱冠之年,百姓就为他立祠,怎么想怎么别扭。口中道:“百姓本就生活艰难,何必浪费钱做这种事呢。”黄符说道:“与明廷赐予他们的恩惠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

    “话不能这么说。”刘景摇头道,“本廷乃一县之长,民之父母也,所作所为,皆应尽之务,岂求回报”

    说罢,刘景示意排成人墙的乡吏不必如此紧张,稍稍让开道路,如果百姓都被他们拦在外面,不得相见,他来此还有何意义至于安全问题,他身边有于征、刘亮等人在旁保护,没人能轻易伤害到他。

    黄符眼中不禁闪过一丝迷惑,刘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面对大姓,动辄灭族



第一百七十六章 施恩
    刘景将要离开的消息不知被谁传了出去,钟水、平阳二乡百姓听说后,立刻争相赶来相送。

    当日,刘景车驾刚刚出城,就被数以千计的百姓围住了去路,一时间,男女老壮攀舆距轮,充塞道路,车驾难以寸进。

    护卫车驾的吏卒对此颇为紧张,只是他们素知刘景爱护小民,而且刘景又没有下令驱赶,他们不敢自作主张,只能尽量维持秩序。

    刘景车驾被围得水泄不通,“刘君”之声,此起彼伏,或有百姓潸然泪下,作歌谣曰:“邑然不乐,告别刘君。何时复来,安此下民。”

    刘景再难安坐于车内,不得不露面安抚百姓,立身车下,扬声说道:“诸君不必如此。

    方春东作,宜及时务,诸君当用心农桑,等到秋季丰收之日,本廷必会再次前来。届时,本廷惟愿户户‘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人人衣食无忧。”

    百姓闻言,莫不咨嗟,像刘景这样的好官,可谓是百年难遇,将他比作本朝初期的桂阳太守茨充。

    过去荆南俗不种桑,无蚕织丝麻之利。茨充出任桂阳太守,始教民益种桑柘,养蚕织履,数年之间,大赖其利,如今荆南颇知蚕桑织履,皆茨充之所教也。

    刘景当众做出承诺,秋时必会再来,百姓心里虽然仍旧不舍,却终究还是让开了道路,令刘景的车驾得以通行无阻。

    然而百姓却不愿就此离去,始终跟随在车驾后面,一路向北,直至抵达平阳、钟水二乡的分界处,也是湘、钟二水的分界处,刘景的船舰便停靠于此。

    刘景在二乡乡吏、乡民的恭送下,来到渡口船下,最后拉着短衣带刀,眼眉桀骜的马周交代道:“子谨,我走之后,平阳、钟水二乡就托付给你了。”

    平阳、钟水二乡地域广大,名为乡,实则与县无异,几十年后的东吴时期,孙权就在此二乡的基础上,新置新平、新宁二县。

    马周难得有一颗过人的大心脏,卒得重任加身,却毫无惶恐之意,挺着胸膛道:“必不令刘君失望。”

    刘景颔首道:“政事方面你不必插手,这不是你的长处,交给二乡乡吏就是。但你也不能彻底甩手不管,自古百姓所患者,不过豪民、豪吏而已,如今二乡豪民大姓纷纷蛰伏,豪吏却不能不防。”

    马周肃容道:“刘君且放心,我会牢牢盯着他们,绝不让他们危害百姓,败坏刘君之政。”

    刘景又道:“现在正值春耕,不宜劳民,等春耕这一阵忙完后,百姓稍稍得闲,到时候你就可以着手编练部曲了。除了这件事,治坊那里,你也要看紧。”

    刘景屠戮十一家大姓后,第一时间收编并整合了诸家私人治铸,在龚家原有治坊的基础上,足足扩建数倍,规模已然不小。

    “诺。”马周拱手应诺。其他方面,他不敢保证,但要说到治铁——他来自耒阳,家族世代以治铁为生,他虽然从小就不喜欢打铁,却不代表他不懂。在这方面,没人能糊弄得了他。

    该交代的,其实刘景之前就已经和马周交代的差不多了,现今不过是再重复一遍而已。

    刘景最后拍了拍马周的后背,说道:“遇事千万不要急躁,子谨最近不是在看《孙子兵法》吗,孙子有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我将此语赠与你,希望你谨记于心,勉之……”

    言讫,刘景转身登上望之若山的大舰,望着岸边齐齐下拜



第一百七十七章 来接
    三月中的临湘,已是进入雨季,少有晴朗,阴雨不断,就犹如此刻邓瑗的心情。

    邓瑗坐于充满香味的寝室内,其梳着精美的坠马髻,身上穿着彩黄色绣花丝质锦衣,手捧书信,神情忧愁。

    此信是她父亲邓攸寄来的,两个月前,曹操突然将兵杀入南阳,进抵淯水时,据守宛县的张绣举城归降。

    然而在察觉曹操有意除掉自己后,张绣果断降而复叛,率军突袭曹军,曹军全无防备,顿时被杀得溃不成军,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皆战死,据说曹操本人亦被击伤,狼狈走脱,勉强捡回一条性命。

    曹操进攻南阳的本意,是为了解除许县周边的潜在威胁,而今偷鸡不成蚀把米,遭到如此惨痛的大败,连长子、侄子都战死了,不管于公于私,曹操都要加倍报复回来,否则他还有何颜面统领朝廷,征讨四方可以想象,未来南阳再无安宁之日。

    邓瑗峨眉一蹙,新野县如今被荆州牧刘表纳入新置的章陵郡,相比于控制力薄弱的宛县等地,刘表对新野的控制力无疑更强,境内置有大批兵力。但这样的局势下,新野想要独善其身,何其艰难,早晚会被卷入其中。

    其实早在去年曹操刚刚迎天子于洛阳,迁国都于许县之时,夫君就预料到了曹操未来必会图谋南阳,并提醒父亲多加小心。

    可惜,面对浩浩荡荡的大势,他们能做的其实极其有限。

    “皇天保佑父母兄侄,安宁无忧。”邓瑗默默祈祷道,这是她目前唯一能为家人做的事了。

    “女郎、女郎……主人派人来接我们了。”小丫鬟阿喜跑进来,圆圆的脸上尽是喜悦之情。

    邓瑗闻言,原本有些暗淡的心情顿时变得晴朗不少,心道:“看来刘郎已经回到酃县了。”

    刘景每个月都会向家里写信,因此她才知道丈夫的近况。

    “来的是谁”邓瑗将信放下,一边起身,一边问道。

    “王子健王君,”阿喜脸颊忽然变红,眨着大眼睛磕磕巴巴地道:“还有、还有刘子明。”

    “阿喜,你怎么变结巴了”邓瑗暗暗感到好笑,阿喜平日颇为伶牙俐齿,胆子也大,连名满天下的王粲都敢打趣,只有谈到刘亮时才会露出害羞的模样。

    如果夫君刘景有意染指她的陪嫁婢女,她自然会阻止阿喜、刘亮这种朦胧的感情,不过婚后她发现刘景对她的婢女毫无兴趣,所以她对此也就乐见其成了。

    阿喜捏着衣角,强装镇定道:“小婢、小婢没结巴呀。”

    邓瑗不再打趣她,当即行出寝室,前往厅堂。

    王彊、刘亮见到衣饰盛丽,款款而来的邓瑗,皆执礼而拜。

    刘亮身处堂中,有些心不在焉,屡屡扭头望向外面,和候在门外的小丫鬟阿喜挤眉弄眼,两人数月不见,都十分想念对方。

    继母张氏坐在主位,笑容满面地道:“少君,仲达让我们全家前往酃县,与其团聚。”

    刘和、刘饶高兴得几乎快要坐不住了,他们盼这一日不知有多久,终于可以和阿兄再度团聚了。

    邓瑗闻言轻轻颔首,说道:“离开之前,还是要将家中事情先安排好。家中的田地,直接交给宋谷、宋锦兄弟就可以了。”

    “好,就依少君之言。”继母张氏点头道。现今家中已经今非昔比,她心里也就根本不在意那七十石、两百余亩水田了。唯



第一百七十八章 到来
    平缓舒缓的耒水河面上,竹筏轻舟点缀其间,渔人满载一筐筐鱼虾,脸上泛起喜悦的笑容。

    过去龚浮为守津吏时,课以重税,渔夺小民,令众多在湘、耒水上讨生活的大众苦不堪言。

    如今县君诛灭龚氏,废除苛政,实行轻徭薄赋,以打渔为业的人,心中无不对刘景感激涕零。

    就在此时,北方驶来数艘船舰,渔人远远望见,竞相避开。所有人都认识船上悬挂的旗帜,那是县君刘景麾下的船舰。

    正是奉刘景之命,北上迎接其家人的船队,如今其一家六口,皆在旗舰的尾楼中。

    刘和头幅童子巾,锦袍革履,身佩短剑,顺着尾楼小窗向岸边望去,隐隐可以看到酃县城墙,不禁松了一口气,感叹道:“啊,太好了,酃县终于到了!”

    他受限于年龄,以前从未出过远门,去过的最远地方就是郡城临湘了,因此初次远行还显得兴致勃勃,然而一连多日,皆浮于水上,便觉得有些乏味了。

    刘饶倒是不觉得乏味,不过她亦想尽快见到刘景,翘首张望道:“阿兄会亲自来接我们吗”

    刘和说道:“阿兄现在是一县之君,公务繁忙,未必有暇。不过他肯定会派人来接我们。”

    邓瑗恬静的坐在榻上,笑着说道:“刘郎一定会来。”

    事实亦如其所料,刘景亲至渡口迎接,只是他并没有大张旗鼓,弄得人尽皆知,而是穿着羸服,乘坐便车,显得十分低调。

    “阿兄……”

    “大人……”

    刘和、刘饶、刘群刚一登岸,立刻一脸兴奋的朝刘景奔来。

    “阿若、阿离、虎头……”刘景看到三人,心情很是喜悦,像往常一样,揉了揉三人的头。虽然才分别不到三个月,但在他心里,好像过去了很久一样。

    接着他领着三小迎接继母张氏、嫂子赖慈,直到最后,才将注意力转到妻子邓瑗的身上。

    望着长身而立,体资曼妙,容光明艳的妻子,刘景不由心头一热。他现今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很是贪恋温柔,与妻子分别数月,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都感到十分寂寞。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刘景留下亲信负责搬运资货,他则带着家人坐上马车,前往住地。

    他为家人安排的居所距离县寺不远,乃是昔日龚浮的宅邸,经过翻修改造,几乎与新居无异。
1...4344454647...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