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小兵之霸途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一级烟枪王
都不是自己的国家,所守卫的也不是自己的国土,所保护的更不是自己帝国的子民。他们这样做有什么的意义又能获得到什么的利益
这不仅是没能获得利益,反而让自己的帝国因为这样的大征兵广征粮的举动,而使自己的帝国陷入了一种发展停滞的状态当,直接让民生下降了一个水平。长久下去,帝国民众肯定会怨天载道,直接影响到帝国的安定繁荣。
所以,站在罗马帝国的立场上看,是希望可以尽快结束与汉军的僵持。然后让自己的帝国大军回归帝国,恢复帝国的正常生产生活发展秩序。
而现在,汉军方面,似乎并没有大举向安息帝国发起进攻的迹象。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想要结束与大汉帝国的僵持局面,那么就必须要主动出击。
只有彻底击败汉军,他们才有可能破去这个与汉军在巴基斯坦防线僵持的局面。
可是,如果说只是防守。那么对于两大帝国而言,都是公平的,反正,各自的大军犬牙交错,互相共同面对汉军的压力。但是,如果说到要主动进攻,那么情况就不同了。
这个,谁担当主攻的问题,谁作助攻的问题,这就得要好好的论过了。
现在谁都知道汉军不好惹,谁担当主动的部队,损失肯定较大的。
就罗马帝国方面而言,他们认为,自己的帝国大军,只是前来支援他们安息帝国的,没有必要,也没有这个理由,要让罗马帝国的大军担当主攻,先向汉军发起进攻啊。这个,必须是要安息帝国方面的军马率先向汉军进攻。然后他们的军马在后面驰援。这样才更合理,也更符合罗马帝国的利益。
说到主动进攻,安息帝国方面何尝不知道不容易他们更担心,万一自己的安息大军大举出击,向汉军发动进攻之后,哪怕罗马帝国也一样会真的全力相助,但也不可避免他们的安息大军会有较大的损失。而自己安息帝国的大军一旦损失较为严重。这就等于是直接大大的削弱了安息帝国的国力。
而到时候,哪怕是可以顺利的击败了汉军,为韦苏提婆收复了贵霜帝国。但到时候,安息这国方面,恐怕也没有更多的军马顺势占据了贵霜帝国啊。这个或者可以暂时不提,他们更担心的是,到时候罗马帝国顺势要对他们的安息帝国动,他们又有什么的能力再与损失不大的罗马帝国相抗衡如此,等待安息帝国的,估计也将是灭国的下场啊。
这个,就是盟军的弊端所在。因为,他们不可能当真的完全将力量都往一处使。在合作的时候,肯定会有诸多的算计考虑,互相提防。
但现在,安息帝国的国内局面,似乎也逼得他们不得不考虑罗马帝国方面的催促。未完待续。





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九百八十一章 定下主动进攻基调
现在的局势,似乎也逼得安息帝国方面也不得不考虑加快战争进程。再如此拖延下去,他们安息帝国自己就得要被拖跨。
在这年来,不停的从帝国各地征兵,几乎都把青壮之士都征召成军了。另一方面,又不停的向民间加重征收军粮,亦已经将民间的余粮搜刮一空。
现在还是冬天,但用不了多久,马上就开春了。帝国民间的民众,不知道还能不能支撑得到春耕之后的收成,要不然,恐怕帝国子民就得要陷入一个大饥荒的境地。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现在,就算是再困难,估计还能坚持得了半年左右。问题是帝国从民间征召了那么多的青壮,这就等于将民间的劳动生产力都征调出来了。接下来的开春,那么靠耕种或得粮食的帝国子民,恐怕就难以开展生产工作。民间劳力已经严重不足了啊。
再加上,现在帝国流窜进了十来万的匈奴骑兵在帝国内作恶,直接闹得整个帝国各地人心惶惶,民不聊生。这样的情况之下,帝国子民又怎么能安心的生产劳作
所以,最好的,就是马上推进战争进程,尽快结束与汉军的对持局面。只要将汉军击败,将汉军赶回东方去,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再腾得出来重整江山,否则,安息帝国崩溃在即。
安息帝国皇帝沃洛吉斯五世在议定了暂时应付流窜帝国作恶的匈奴人的并非是十全十美的计划之后。他又不得不接见了罗马帝国的使者,罗马皇帝的王弟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
听取了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意见及催促,又不得不跟着召集还没有离去的一众朝廷军将大臣,开始商议接下来对汉军主动出击的计划。
这个时候,安息帝国上下,已经没有了早前的轻松从容了。早前以为自己安息帝国方面,尽起帝国之师,并且又得到了罗马帝国的大军援助,又已经构建起了漫长的巴基斯坦防线,已经将汉军打到安息帝国来的路线全部都切断了。如此,起码可以确保帝国不用被汉军如灭贵霜帝国那般轻易就被灭掉了。整体的帝国安全,似乎已经有了保障。
可谁不想,这才没安心几天,马上就遭受到了匈奴人的进犯,弄得整个帝国都风雨飘摇。
虎狼之师的汉军,都还没曾对他们动,他们却被一只流浪的野狗弄得整个帝国都失去了分寸。这实在是让安息帝国满朝武都郁闷无比。
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向罗马皇帝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之后,却并没有多言这场对强大的大汉帝国的战争如何打而提出什么的建议。因为他现在,必须要摆正自己罗马帝国在这场战争当的位置,明确自己罗马帝马的立场。那就是只是援助安息帝国而已,至于如何打,他是不能表现得太过热心,以免让安息帝国方面觉得自己罗马帝国方面着急,反而会将自己置于一个不利的位置。因为,罗马帝国方面反过来说,你们罗马帝国既然这么迫不及待,既然如此想对汉军动兵,又拿出了进攻的方案,那么不如就由你们罗马帝国方面的军马执行作战计划,咱们安息帝国方面的大军,全力配合你们罗马帝国的大军。
如果安息帝国方面这么说,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却就会被架到了台面上去。答应是不可能的,而不答应吧,却又会让自己甚至罗马帝国方面失颜面。会认为罗马帝国方面只是懂得张嘴说大话,根本就没有诚意一起共同承担战争的后果。
这样的话,反而会弄得两大帝国的结盟出现不愉快。
因此,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他只是向罗马帝国方面提出意见,催促他们尽快向汉军发起攻击。并表示,自己罗马帝国方面也有着自己的困难,罗马帝国的大军,不可能长久留在安息帝国为安息帝国镇守国防。
塞普蒂米乌斯路易斯的建议及催促都是合情合理的,罗马帝国方面也无话可说。
如果没有匈奴人在帝国作乱,安息帝国方面也还可以跟罗马帝国方面扯皮,拖延。
可现在真的拖不得了。
安息帝国皇帝沃洛吉斯五世真的不想看到自己好不容易发展起来,在自己上已经盛极一时,能与罗马帝国及强盛时的贵霜帝国相提并论的安息帝国又在自己的上败亡。
他知道,主动向汉军发起进攻,已经不可避免了。他再也拖不起,等不起了。
决心一定,沃洛吉斯五世马上就给定下了基调。决定主动出击,攻击贵霜帝国境内的汉军。
定下了这个基调之后,满殿群臣,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反正是各有各说法,这个说要如何打那个说要如何打。
但实际上,这些人,估计连前线的基本情况都还没有真正的弄清楚。
或者说,现在整个安息帝国上下,以及罗马帝国方面,都还有一个情况是没有弄清楚的。
那就是现在处于贵霜这国境内的汉军的兵力布置情况。
连敌人的兵力布置情况都还没有弄清楚,他们就开始在讨论要如何对敌人发起进攻。这不是很可笑吗
他们要进攻哪里如何进攻出动多少军马这些,他们还真的商议不出一个一二四来。
直到此刻,他们才发现,原来他们这年来一直埋头在构建巴基斯坦防线,却似完全忽略了对汉军的侦察。
不,其实也并非是他们忽略了对汉军的侦察。而是汉军的斥候太过厉害了,基本就没让他们的斥候探子有会深入汉军所控制的地区内侦察情况。
还有就是,汉军一直来,不停的出动一些军马对他们发起挑畔,如此也一直都牵制住他们的精力。让他们不自觉的就慢慢的忽视了要派出更多的人潜进汉军控制的贵霜帝国侦察情报了。
可想对而言,现在的汉军,却对安息帝国的情况洞若观火,有点什么的风吹草动,汉军方面很快就能知道了。未完待续。




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九百八十二章 攻防角色转换
大汉帝国给安息帝国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数以百万计的大军,已经完全超出了安息帝国所能承受之重。并且,有着国力并不弱于他们安息帝国的贵霜帝国被大汉帝国以犁庭扫穴一般,在极短的时间内击败亡国。
有此前车之鉴,不得不让安息帝国方面感到沉重,唯恐会步贵霜帝国的后尘。
与罗马帝国的结盟,的确是安息帝国自保之良策,如果没有盟军的相助,假如汉军当真的要攻过来灭他安息帝国的话,他们根本不可能坚持得到现在。
现在,帝国内的形势急转直下,已经让帝国基根动摇的地步了。所以,安息帝国方面,自然也知道,现在的确是到了不得不主动向汉军发起进攻的时候了。
然而,让整个帝国王室上下震怒的是,现在他们对于部置在贵霜帝国境内的汉军,竟然一无所知。除了他们的确可以确认汉军有着约五百万计的大军之外,别的,对于汉军却一无所知。
这是不可原谅的,不知道敌情,这叫他们如何制定主动向汉军进攻的策略
而他们在一时难以制定切实可行的进攻方案,并为之懊恼的时候,汉军方面,却对他们整个帝国的情况基本了如指掌。
因为,刘易早就安排了原贵霜帝国的国丈,亦是现在刘易的哎呀便宜岳父毕克特到了安息帝国为卧底。
这段时间内,在贵霜帝国的戏志才、孙策、关羽、张飞等等一众汉军将臣,都不停的收到毕克特暗派人送回来的情报。
一些情报细节到,两大帝国所联构建的巴基斯坦防线的各个关口的兵力布置情况都一清二楚。
现在,毕克特更是将整条巴基斯坦防线的帝国联军方面所重兵把守的一些主要关隘的情况都摸清了。
可以说,别看两大帝国构建这条数千里长的巴基斯坦防线弄得热火朝天,小心谨慎,但对于汉军而言,那全都是在白忙活。假如汉军现在就要出兵杀进安息帝国,则可以随时突破他们的这道巴基斯坦防线,纵兵深入。
当然,暂时汉军的确没有马上出兵进攻的打算,除了偶尔派出一些军马对他们进行挑畔骚扰之外,平时真的只是在隔河看他们忙活。
于贵霜帝国主持大局的一众汉军大将及谋臣,他们其实是更关注他们的主公刘易西征的情况。更在意刘易以前跟他们所制定的那个驱虎吞狼的计略是否能奏效,是否能达到大汉方面想要的目的。
现在,随着毕克特暗派人送回来的情报,他们已经知道,北匈奴人果然被从西陆路进攻的汉军大军赶进了安息帝国,正在对安息帝国进行着破坏。
这个情报消息,让屯兵在贵霜帝国的一众军将都相当振奋。因为他们在贵霜帝国逗留了这么久,已经基本整顿好贵霜帝国的事务,各地的地方大汉官府已经基本全都建立起来了。因为大汉的确带给了印度地区的民众切实的利益,的确引导他们过上了更好的生活,看得到更美好的将来。所以,虽然在语言上,还难以让所有印度人都马上学会汉语,暂时还难以做得到随意的交流,但是,不可否认,普遍的印度人,都对大汉官府的统治比较认可。起码,在大汉官府的控制统治之下,他们不太可能再造成太大的动乱。
这个时期,就算还有个别人不甘心受到汉人的统治,想要制造动乱,想要造反却也不太可能了。尤其是在戏志才等一众智士商议考虑过后,决定试着利用贵霜地区的民众青壮组成一些直接听命于地方官府命令的民兵自卫队后。地方的社会秩序就更加的良好起来。
这些地方的民兵自卫队,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确保他们地方的安全,让他们保护的,是他们的父母妻儿,确保他们现在的切身利益。如此,他们又怎么不用心
这个时候,如果还有那些贵霜帝国的人想要造反,他们就必须要先得过各地自卫队的那一关。
说到底,无论是那一个帝国,在这个古时代,一般的平民百姓,他们其实更在意的还是他们自己的生存状态,如果当真的能够活得好好的,他们又岂会轻易说造反就造反或者他们的确有着比较狭隘的民族血统以及人种地域的观念,有着比较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有着比较激烈的生存地保护观念。可是,绝对还没有那种强烈的国家观念及国家荣誉感。
他们原本就是生活在水深火热当,所以,当大汉帝国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状态之后,他们才不会去理会是谁在统治着他们。他们更关心的,是自身的安全,以及生活是否能够过得下去。
如此,那些还有心思想要造反的人,基本上都是原来的一些贵霜帝国的贵族或是原来的土豪地主。他们不甘心于自己曾经的辉煌,不甘心于本来是他们的土地,是他们的奴隶,是他们的财富现在都归大汉帝国所有。所以,他们才想要造反,一些极端者,甚至想要给大汉帝国的统治制造一些麻烦。
可现在整个贵霜帝国都在大汉帝国的牢牢控制之下,他们想要叛乱,单单是靠他们并不行的,必须还得依靠他们原来的广大民众。
但现在,那些原本只是属于他们的民众,现在都安心于大汉的统治。那些原来的贵族土豪,凭什么还能号召那些原来就受到他们奴役的贵霜民众追随他们去干那些会被杀头的事
让贵霜民众放弃他们现在可以触摸得到的更好的生活,为那些一直盘剥着他们的贵族去抛头颅洒热血这还有可能吗
要知道,大汉对贵霜帝国的统治,的确能给广大的贵霜帝国民众带去更好的生活,许多方面,都能够让贵霜民众感受得到大汉帝国的诚意,或者是说恩惠。可是,大汉帝国对他们亦并非就全都是施以恩惠,而是恩威并重的。
在试着让印度地区的各地官府,让各地的民众组建民兵自卫队配合官府治理各地的同时。戏志才等也同时出台了一些相对较为严厉的法规法纪。
当,就明确规定,各地的地方民兵自卫队,他们必须只能听从大汉官府的命令。否则,则视其为叛军处理。这个处理,是相当严重的,一旦发现他们的民兵自卫队有不轨的行为,不听从大汉官府的号令,那么,官府会马上调来精锐的汉军,将他们灭掉,并且,还要诛连到他们的父母妻儿。反正,是相当的严重。
另外,还明确规定了那些各地民兵自卫队所肩负的责任及义务。当就有除了日常护卫他们的家园提防流寇作乱之外,还要对那些有针对大汉官府不利的人进行监督监视的责任及义务。如此一来,也就等于让那些在大汉统治之下,正在获得大汉所带来的好处,承受着利益的广大民众成为了大汉官府的耳目。哪里出现了问题,肯定很快就能让当地的官府获知,从而能够及时的应变。
当这样的做法,在试点地区获得成功之后,很快就在整个印度地区推行。这样一来,就使得派驻印度各地镇守的汉军,就可以随时的撤走,可以抽调出去准备接下来对安息帝国的进攻。
现在,这些留驻贵霜帝国的汉军,的确是有点静极思动了。
不过,暂时汉军还不会动,因为一众在印度地区主持的军将都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尽管汉军方面对安息帝国方面的情况了如指掌,可两大帝国的盟军的确有着数百万驻守在巴基斯坦防线上。他们哪怕全都是纸糊的,但也不是汉军可以轻易消灭的。现在就开始向安息帝国发起进攻,对于汉军而言,也得要承受不少的伤亡代价。
所以,他们必须还得要等。等什么呢就是要等到安息帝国从内部崩塌,让他们从内部瓦解之后,到时候汉军根本就不用费吹灰之力就能顺利的接收整个安息帝国。
可是,像戏志才这样的超级谋士,肯定能想得到,恐怕在安息帝国从内部崩塌之前有可能会狗急跳墙,怕会主动出兵来攻击自己的汉军。
其实,这个可能性,也并非是现在才想到的。一直来,毕克特的情报就很详细的说明过,两大帝国的盟,随时都有可能会主动进攻。因为他们的目的,或者说是两大帝国的设想,是打算完全击败汉军,将汉军赶回东方去的。
如此,那就很明显了。通过毕克特的情报,获知安息帝国当的混乱局势之后。自然就得要考虑到安息帝国方面有狗急跳墙的可能性。
所以,戏志才与孙策、关羽、张飞等军将,已经聚首木尔坦城,商量着接下来,应该要如何应对安息帝国方面有可能的主动进攻。
在这个时候,贵霜帝国已经在大汉统治之下走上了正轨,各地也正在发展当。所以,是绝对不能让安息帝国方面的军马突进贵霜帝国内部,对已经发展起来的各地形成破坏。
如此,其实汉军方面也有难题的。
这主要是整个巴基斯坦防线实在是太长了,以印度河为界的防线,长达数千里。
说实在,哪怕汉军将在贵霜帝国所有的军马都调来,恐怕也难以确保整道防线不会被安息帝国及罗马帝国的联军突破。
在战斗还没有真正打响之前,汉军方面哪怕有毕克特在安息帝国作为卧底,恐怕也不能及时将帝国盟军要攻击的目标送回来。而哪怕送了回来,汉军也得要来得及派军阻击才行。
其实,在这刻,汉军与两大帝国的盟军,有了一个基本的攻防角色转变。
原来是两大帝国方面惧于汉军的强大,先在印度河的西面构建起了防线。现在,他们构筑起了防线,又因为某些因素,迫使他们不得不向汉军主动发起进攻之后。那么汉军方面,为了确保在贵霜帝国所努力经营的果实,就不得不采取了守势。
当然,或者说,这个时候,汉军完全可以采取主动,主动向他们发起进攻。但是,这样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汉军现在就主动进攻,哪怕击败了两大帝国的盟军。但是,两大帝国兵败之后,肯定会让两大帝国的子民,都会因为亡国灭种的恐慌而不惜一切继续支持他们的帝国,并且对汉军产生仇视仇恨的心理。
这并不符合大汉帝国要尽快顺利统治他们的目的。
但有困难,却不等于是没有办法解决。
很快,戏志才就有了应对的方案。
他认为,两大帝国盟军,不太可能当真的全线出击。因为如果现在全线出击的话,那么他们又何苦花费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来构建这一条漫长的巴基斯坦防线早在他们两大帝国结盟的时候,就应该向汉军发动进攻了。
因此,戏志才估计,两大帝国方面,应该没有那么大的气魄,肯于一次性投入数百万大军来攻击。他们应该是立足于确保巴基斯坦防线不失的情况之下,从调动大军,对贵霜帝国某点发起攻击,先寻求打破一个缺口,然后再扩大攻击范围。
如此一来,那么就好办了。因为帝国盟军方面,想要攻击汉军,就得必须渡过印度河。
而想要渡河作战,却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
在印度河下游一带的河段,汉军的水军完全可以控制得住河道,不会给帝国盟军渡河的会。
那么,帝国盟军想要渡过印度河攻击汉军,恐怕就只有印度河游到上游一带地区。
猜测到帝国盟军有可能渡河攻击的区域,那么就可以一一去考虑他们将有可能会攻击哪一个点。
而帝国盟军所要攻击的目标,必然得要是一个让他们的军马可以立得住脚跟的地方,在他们渡河之后,可以很快就能控制得住,包括印度河河段,并且得要确保不会被汉军夺回去才行。
因为,他们一部军马渡河之后,还得会有后续的大军,还会有更多的后勤补给得要送过河来,以确保他们的大军可以安然的在贵霜帝国作战。
所以,这个攻击点,那就值得考究了。未完待续。




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九百八十三章 预料先机
预算到敌人将有可能的举动及意图,再推测出敌人的行军线路又或是最终的攻击目的,那么就可以步步先,便可以事先制定制敌致胜之策。
经过戏志才等谋士的分析,再通过各种因素的推算,又或者是排除。最后,一众军将谋臣,总结出了几种的可能性。
其,都比较认可一种情况。就是安息帝国及罗马帝国方面的盟军,不太可能大军齐出。极有可能的,就是抽调一部份的精锐军马渡河突击,抢夺印度河东岸的一个可供他们帝国盟军落脚的地方,确保他们渡河之后不会被汉军截断了他们的后勤补给,如此再将他们的大军运送过来,对印度河东岸的某一个城池进行攻击。
如果进展顺利,则证明汉军也并非不可敌,如此,他们才会放心的加大攻击力度,陆续主动出击,攻击汉军的军马,寻求和汉军决战的会,一举击败汉军,从而完全将汉军赶离印度,全面占据贵霜帝国。
而适合两大帝国盟军出击,能够方便帝国盟军方面快速将他们的军马及后勤补给送过印度河东岸来的地方,实际也并不多,尤其是要在印度河东岸也有适合他们大军站稳脚的地方也不多。
综合种种一推算,发现,居然就是木尔坦城西面的印度河一带是比较适合两大帝国的盟军渡河作战的。
这一带地区,是属于印度河的段上游地带了,有一段河岸约百里长左右,是比较适宜随意渡河登陆作战的。
1...16611662166316641665...17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