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倦鸟迷途
自从惨败以后,自从他们的实力大大受损以后,察哈尔蒙古就被林丹汗蒙古给吞并了,现在他们是喀尔喀蒙古人,有一部分察哈尔蒙古人去了土伯特蒙古,有一部分林丹察汗蒙古人西迁到更远的地方,如今可以说蒙古人已经灭亡了,成了蒙古八旗,成了建州金国,现在的大清朝的一部分。
但他现在不能承认这个事实,没有回答张强的问话,而是道:“你是明军总督,金华义军的头领,张强”
“是的,我想你能记起我,就说明你对我们的过往还是记忆深刻的,不过我要说的是,这一切并不是我们想要打,而是满清强加给我们两个民族的战争,我们两个民族都是他们女真金人崛起路上的牺牲品,好的一点是,我们现在都还没有丧失抵抗的力量和机会,我这么说你明白吗”张强看着他的眼睛说道。
“没有什么机会了,满人,清朝,已经成功的入主中原,成为你们汉人的主子,成为你们汉人的皇帝,他们抢占了你们的江山和朝廷,现在你们只是在苟延残喘,不要做无谓的抵抗了,最终必将是清朝胜利,而你们都将变成累累白骨,成为一个新的王朝崛起的功绩和奠基石。”
苏尼特作为蒙古人,经历了蒙古人最终被女真金人灭亡,眼看着金人从女真人变成满族人,然后变成现在的清朝,入主中原的全部战争和历史事件,因此他现在说话不由的带着清朝人居高临下的语气,这也是为他的谈判争取一些底气。
“呵呵,你还是看不清事实啊。”张强笑着道。
“不用说远的,就说近的,你们被我们大军包围,我们明军现在几万人,而你现在有三千兵力吗”
“即便有”
“那么他们还有斗志吗”
“他们现在做困兽之斗,而大明是亡了,但南明还在,”
“我承认,如今的南明看起来一副大厦将倾的样子,三个朝廷,互相攻伐,而清朝,数路大军无往不利,可他们用的是谁都人”
“汉人,现在攻伐南明的都是汉人为主的汉军旗,”
“满人呢”
“他们只是坐在后面,即便他们上阵也不能拿下坚固的城池,要不是汉人中投降的人比较多,没有骨气的人比较多,他们能打下那么多城池吗”
“不是我们战胜不了你们,而是很多人不想战胜你们,他们只想着荣华富贵,可汉人毕竟人多,满人也不过和你们一样,十来二十万人而已,我们这么多人,只要还有二十万人反抗你们,你们就不能安心的坐稳这个江山,可是——当清朝人坐稳了江山,难道你真的想看到他们坐稳江山吗”
“到时候,你们蒙古人去哪里”
“像待宰的羔羊一样,任由人家去宰杀吗”
张强一口气说了那么多,气势越来越盛,直接将苏尼特身上的那股奸雄之气,那种倚仗着清军节节胜利带来的不由自主上身的骄横之气给镇压了下去,留下的是即将失败的败军之将的颓废之气。
苏尼特低下了头。
一名侍卫
第237章 让世界乱起来,支持
给敌人的敌人武器,资金,物资支持,并且从各方面支持他们,给敌人找麻烦,这种现代世界里面各个国家针对自己的潜在对手玩的手段,被张强用在这里,现在不知道效果,但从苏尼特和察歹尔坚决的态度上看,这是应该办的不错。
张强放了察歹尔回去。
察歹尔带着五百精锐骑兵和一百部族牧民先走。
五百精锐骑兵直接被察歹尔带回了草原,一百部族牧民则在张强派遣的朱大有安排的情报人员的带领下,沿路和那些和金华义军暗地里做生意的比较可靠的小商人们先去探路,沿路安排他们的部族返回草原的路线。
而张强半夜里面将金华义军撤了出去,将杭州府府城交给鲁王的人马。
他们的人一半撤向周围的山地,准备返回绍兴府驻扎。
由魏无忌带队。
另外一半跟着张强,由米林带队,监视着苏尼特他们。
第三天,苏尼特他们假意投降的时候,暗藏在房子里面的一百精锐骑兵突袭了城中的守卫的鲁王势力的义军部队,义军不敌,投降的绿营和蒙古人被放了出来,然后一路杀向城门口。
城门口早就有安排好的人马打开了城门,然后苏尼特带着一千多蒙古骑兵,六百多绿营士兵,冲出了杭州府,顺道击破了城外的鲁王的几个明军营地,军纪败坏的浙东军被杀死杀伤好几千人,物资和战马被抢去不少,同时有上千明军被俘。
由于苏尼特已经投降,交给了鲁王明军看管,张强的金华义军遵守和张煌言的约定退出了成,并且有一半人去和绍兴府的鲁王朝廷交接绍兴府。
绍兴府现在被鲁王的明军搞的乌烟瘴气的,派去的金华义军官员已经受够了他们,很多应该执行的金华义军的政策执行不下去,很是恼火,双方为此打了好几场,都是一些十几个人,几十人的官兵冲突,由于有约定,绍兴府也不能把这些人怎么样,所以忍耐到现在,张强让魏无忌带人大军前去,就是要彻底把他们赶出绍兴府,正式把绍兴府纳入版图。
让苏尼特劫去鲁王明军的物资和战马,并且俘虏一些明军,就是张强和苏尼特的约定,对他的支持。
首先得让清军相信假降是为了脱身,好为苏尼特洗清嫌疑,主要是为田斌洗清嫌疑,以后好去清军队伍里面潜伏。
那些被俘的明军是为了壮大田斌的实力。
怎么说他也是一个参将,清军里面是因人设官,因官设营,看你的实力大小说话。
区区几百绿营,并不能让田斌获得重用,如果有苏尼特的推荐,有上千明军被俘虏,并且转化为绿营兵,那么田斌这个参将就当的实至名归,不至于被扔到一个角落里面,当成炮灰和一般的守城民兵使用。
这一场也让张强获得了一些好处,田斌留下的一些情报人员,主要是先前派去绍兴府的海盗们,在回来以后拜见了张强,张强安抚他们,并且主动招安他们以后,他们感觉到受到了重用,因此又返回了鲁王里面的明军营地,混了进去,拉拢贿赂,将一些明军策反了过来,很快几个人就掌握了大约一万人的鲁王明军,有浙东军,有原先的明军官员,也有地主豪绅的家丁,还有一些义军。
很快他们就不服从鲁王势力里面的那些将军们了,然后整军投降金华义军,张强接受了他们以后,将他们拉回后方整编。
一下为鲁王明军瘦身成功,等鲁王带着他的后宫,文武官员来到杭州府以后,鲁王明军从五六万人,下降到了只有区区的四万人,四万人窝在一个杭州府,在金陵城的诱惑下,在张强的鼓动下,他们忘记了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张强马上向他们提供了三百万的银两和物资,然后让他们整军备战,准备拿下金陵府。
他们作为面对清军的前线人员,挡在了金华义军和清军前面。
张强再次为自己和清军建立起了一道篱笆,只能说篱笆,因为鲁王明军的实力太弱小了。
就在张强想着把篱笆变成栅栏的时候,郑成功找来了,听说有可能打下金陵,他的心也动了。
派遣了甘辉,周文斌,黄延,余兴三个人,领军三万人来到了杭州府,郑成功去拜会张煌言,海上,则有冯鑫带领的舰队水师,同清军崇明岛水师对峙。
但这一切和张强无关了。
张强回到了金华府,让朱大有回来,和他厘清了情报部分的人员安排,让他分作两个部分,一部分对内的交给周粥负责,对外的交给他,主要是对明军的势力渗透,另外还有一部分是对外的,明面上的交给他的一个手下,黄韬负责。
米林暂时驻扎在杭州府和金华府交界处。
过了一段日子,黄韬跟着商队去往河套草原,相当于大同城墙外面的草原。
经过两个月的辗转,将一批铠甲和刀剑,弓箭,一百万两银子送给了苏尼特。
此时苏尼特已经回到了草原上,由于他带着三万人帮助清军作战,最后回来的不过三千人,整个部落几乎家家带孝,一时他的部落风声鹤鸣,很多依靠他们的小部落都投奔其他部落了。
他的实力又下降了很多,最后只有七千兵力,五千控弦了。
察歹尔回来以后,经过一番解释和奔走,清军终于相信了他,察歹尔的部落被召集回去。
两个人合起来的实力也不过是一万六千兵马,这在草原上只相当
第238章 让世界乱起来,张名振
就在张强筹谋着给满清鞑子下套,派出了金麟,察歹尔回归察哈尔草原,田斌带着两千败军逃到金陵镇江一带,图谋混入清军队伍中的时候。
带领鲁王水师准备袭击崇明岛,同清军水师打了几个回合的张名振来拜访张强。
这时候张强已经回到了金华府,进行后续的军队整编工作。
三个野战旅已经整编完成,武器已经换装完毕,只等人员配备齐整,就可以投入战斗了。
此时不太妙的是清军终于攻入了福建,拿下了赣州,隆武朝廷一时间惊慌失措,频频调集军队反攻,他时抵挡清军在其他方向上的进攻。
隆武朝廷的底气终究是弱了一些,被清军突破成功,孔有德,尚可喜两个人带着汉军旗拿下赣州府,朝着漳州府而去,如果拿下漳州府的话,那么就把广州府和福建隆武朝廷一切为二,左右不能顾。
李成栋这时候和金声桓他们却和清军闹开了矛盾,李成栋想着归顺南明隆武朝廷,金声桓也是,大半个江西和湖北被他们三个人占领,一时间,南明的气势见涨,但隆武朝廷的局势不见得好,永历朝廷的局势也不好,四川已经被豪格大部分平定,大顺在夔东,三峡一线继续抵抗清军,而李定国等人撤往云南,同云南的土司在作战,同时还得防着耿精忠等在贵州的汉军旗的袭击。
永历逃往缅甸,缅甸国王让他们放下武器躲进缅甸避难。
胡奎和锋无羽的部队在同隆武朝廷的人躲在广州城内,坚壁清野,面临着清军的围攻。
而一直和葡萄牙人过不去的郑鸿逵急忙收兵,退回泉州府。
金声桓和李成栋,李有德向隆武朝廷投降,隆武封他们为提督,让他们转身对付湖南和湖北的清军,而在福建,隆武派遣苏观生和朱大典,张天禄,进攻叛变的阮捷部,并且向赣州方向进攻。
在金华府,张强接见了张名振。
张名振这个人是很有名的,是鲁王明军中比较忠心而且有能力的人,但错投了人,鲁王的实力或者说他们的战略方针政策实在是太急迫,不是休养生息,整顿军队,而是总是添油加醋一般的和清军硬碰硬的打。
以恢复鲁王的名声和正统合法性为目的地策略,终究是失败的。
历史记载,鲁监国二年(1647)获悉苏松士绅起义,统战船进至崇明,覆舟兵败。清军进逼,迎鲁王居舟山。舟山失陷,又奉鲁王依郑成功。其后与张煌言多次攻崇明、镇江,进窥金陵,力图恢复。永历八年随郑成功欲收复舟山,死于军中。
历史记载多有出入,也有人这样说。
张名振,死于1654年,字侯服,汉族,明朝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人(今江苏省南京市)。一说山西人,南京锦衣卫籍。原任台州石浦游击,封富平将军。弘光元年(1645)福王被执,招集义师,共图恢复。与张煌言等拥立鲁王监国于绍兴。后奉鲁王从福建金门回到舟山。
具体有这样一段记载。
永历八年(1654年)正月十七日起,张名振、刘孔昭、张煌言等部明军乘船分批进入长江口,冲过狼山(今江苏南通市南面沿江重镇)、福山(与狼山隔江相对)、江阴、靖江、孟河、杨舍、三江、龟山(今镇江市境)等清军江防汛地,二十一日到达瓜州。明军在金山上岸,缴获清军防江大炮十位和火药、钱粮等物。张名振、刘孔昭、张煌言等带领五百名军士登金山寺,朝东南方向遥祭明孝陵,题诗寄慨。
永历十三年(1659年)八月六日,明末名将郑成功率部自宁南退,来攻崇明。八日,郑派部将梁栋宇等至城
第239章 让世界乱起来,帮张名振
张名振是以明末清初的思想来和张强谈话的,因此他语气里面还带着忠于那个鲁王,区分那个朱家子孙才是天朝正统的倨傲的气息,而张强就是不喜欢这样的语气。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他的思想,况且他是系统拥戴的领主,大明领主,虽然现在只不过是才拥有一省之地,而且别人也不承认他这个领主,可他自己认了,实际上他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的国王,总督,总督下一步就是领主世界承认的大都督,大都督就是一方霸主,因此他直接把张名振的话顶了回去。
不过他不是要和张名振怄气,辩个你正我辅的正统合法,而是想要让张名振接受事实,起码搁置争议,现在是共同对抗清朝的时候,不能事业还没有成功,就每天想着怎么分功劳,谁当皇帝。
“张大人,我认为现在大明江山未恢复,大家应该齐心合力把异族赶出大明领土,或者把异族彻底消灭,最后大家坐下来共同商量谁来当这个皇帝,现在大家都把心思用在内斗上,我认为这是我们失败的原因,鞑子强吗”
张强看着张名振的眼睛。
张名振也是个聪明人,听到张强的话,陷入了沉思,同不时地抬头望着张强,接受他的思想。
没等张名振回答,张强又道:“若论人口,鞑子不过二三十万人,可用的兵力不过十几万人,这是他们抛弃了老幼,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战略,而且用的是以战养战的涸泽而渔的策略,才能集中兵力和精力,专攻我们的薄弱之处,看看大明朝廷原先都在干什么”
张名振听到这里,深有同感,不自觉的点点头。
张强继续说道:“相信这是大家都共识,大明太庞大了,集中了兵力去和鞑子死磕,但那些兵不为大明着想,总是想着自保,吞噬朝廷的粮草和军费,而大明又有天灾,才使得鞑子从容入住中原,大家心里都知道病灶,可谁都不想着治病,而是想着跳上一条没有翻沉的船,自己逃过去。”
张强说到这里,张名振抬头,眼睛向上翻了翻,他何尝不是如此,但他跳上的船不是大船,现在大明没有真正的大船,永历的船虽然大,但永历的船不结实,隆武的船伴随着张强的这条船,但这条船不为隆武护航,或者说在他的范围内护航,出了他的范围,他就不管了。
看看福建此时的情况就知道,隆武忙的焦头烂额的,四处补洞,根本无法安定下来,没有一个安定的后方,如何发展,清军的主攻方向还是永历和隆武,虽然鲁王这边是在进攻,可他们的进攻也是依靠张强的帮助,现在张强这里已经成为大明的后方。
明明就是一条江,清军却不敢越过去,攻击金华义军,他们只能转攻隆武,或者鲁王,金华义军只要一进攻,他们就败退,损失惨重,此时他在思考,是不是跳上张强这条船。
可他心里还是有心结,因为张强是隆武朝廷的总督,不是鲁王封顶总督,改换门庭,他有些不愿意,也不敢。
而在张强这里,张强之所以帮鲁王,就是为了把鲁王当作吸铁石,吸引清军的注意力,好壮大实力,他只打家门口的清军,只要清军不进攻他,他就不去找清军的麻烦。
还有就是他不想在此刻造成南明内讧,主要是他的两肋,如果自己自立为王,那就得应付隆武朝廷和鲁王两边势力的夹攻,还要正面应付清军,因此张强现在也不能改换门庭或者自立为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