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领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倦鸟迷途

    这个距离上,即便是战马冲锋,燧发枪手都可以打两轮以后,敌人才能进入一百米射程,而蒙古人的弓箭最近得到三十步或者六十步才能发挥作用,因为他们大都是用的是硬弓,短弓。

    三十步也就相当于是十五米,六十不也就相当于是三十米,等他们进入这个射程之内,哪怕是两列的火枪手队也可以发射至少五到七轮子弹了。

    如果火枪手足够多,敌人根本进不了一百步之内,相当于五十米远,三段式射击能保证敌人永远在五十米之外徘徊,当然敌人如果兵力充足,不怕死伤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也许能凭着人数消耗不少火枪手的子弹,也许能再突进点。

    可燧发枪的改进使得这种发射速度提高了不止一点,简化了装填速度,简化了火枪手的从下枪到射击,到再次射击准备的时间和减少了步骤。

    以前即便是再怎么简便,士兵至少得使用十五到十七八个步骤,从四十多道步骤简化到十五到十七八道步骤,这是一大进步,也是张强让弗朗索瓦不断改进火绳枪的贡献,现在再次减少了很多步骤。

    士兵们只需要经历,下枪,持枪,掏子弹,然后装填,盖风盖,装填子弹,用通条捅实,然后用手把硬壳纸筒塞进去,用通条再捅实,举枪,瞄准,扣动扳机等十二步骤就行了,比起前面最多的十五步骤还少了三个步骤,加快了三到四妙钟,可这四秒钟,三个步骤,也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熟练的士兵也不过十几秒钟的时间,半熟练的士兵得二十几秒钟,不太熟悉的士兵得三十多秒钟,也许一个刚刚训练几天的士兵得一份多种,但这种简化以后,即便是一个新兵也能在四十多秒中之内装填,发射,这相当于是不用训练多少,打两到三次战斗,或者加长一点训练时间就能让一个新兵一分钟发射两颗子弹。

    这点,即便是欧洲的那些十七世纪的士兵拿着火绳枪也不能再快了。

    一分钟发射三到四发子弹,一百五十米的距离,就算是一百二十米的距离,只需要加厚火枪手的队伍到五到六列,就能形成连绵不绝的火力,哪怕是骑兵,数量少了,也根本冲不到火墙术面前来。

    张强的射击速度不用说了,作为一个穿越者,深深的知道,求人不如求己,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面临着生存威胁,肯定苦练自己的本领了。

    &nb




第352章 不得闲
    张强带着亲卫队回到了总督府,刚坐下来就得处理公务。

    现在他已经是一国之主了,虽然民政交给了周粥,但人事安排,军务,大的方向把握,外交,以及对内,对外的情报工作,还有百官的监督委派,还得他拍板。

    隆武南明立国,称之为南明国,鲁监国南明立国称之为鲁国,而就在半个月前,远在缅甸的永历也传檄天下,永历南明改为大明国,也建立了一个国家。

    受着这一波建国风潮的影响,一个星期前,察哈尔蒙古也宣布建立察哈尔汗国,苏尼特自称汗王,而和他合作的察歹尔被封为大台吉,地位相当于是宰相或者明朝的总兵,还比总兵大一些的武将首领,相当于是华夏军的总督军衔的国防部长。

    清朝也建立了清国,更远的地方就不知道了,反正这个风潮正在大明土地上蔓延开来,成为一种时尚。

    尽管张强没有公开让礼部宣布华夏军建国,但外面各方势力,各个已经建立的国家都称华夏军为华夏国。

    张亮,这个隆武朱聿健的太监首领,大太监,现在是华夏军的外交部长,归张强管理,也归周粥调度,自从出使永历南明的冯双礼部,现在冯双礼已经倒戈到了隆武南明的南明国,又再次出使南明国。

    处理一些先前签订的条约的执行情况。

    经过一个半月的活动,终于把那一方面料理完毕,回来向张强汇报工作。

    两个人对面而坐,一张八仙桌,两壶茉莉花茶,一边谈论着事情,一边喝茶。

    不算张亮的太监身份,张亮就是一个英俊的官员,一个能员,隆武南明的事情被他料理的相当出色。

    提供武器装备,反正那些都是缴获的武器装备,使用过以后,大都有缺口或者光色不亮,或者虽然没有使用过,但华夏军士兵也不会使用那些装备,就连华夏军一些新占领的土地上的村卫队使用的都是华夏军兵工厂里面出来的一些劣等品冷兵器。

    这些劣等品冷兵器都是残次品,丢掉可惜,回炉的话成本又高,就交给了村卫队使用,丢掉或者被敌人缴获也没有什么心疼的,这些虽然是劣等品,可也比明军现在使用的兵器新,好,质量过硬,和敌人对砍的时候,要是你的力量不如别人,只会把兵器磕飞,而不会马上损坏兵器,连刃子都不带卷的。

    而民兵使用的武器则是原先生产的主力部队淘汰下来的武器,虽然旧了一点,但质量绝对好。

    守备队使用的则是新生产出来的兵器,经过改良以后,相当锋利和好用,主力部队的正规军士兵使用的和他们相同。

    这些提供给南明的缴获自清军的武器装备都被张亮卖了个好价钱,换回了相当多的金银。

    换回了不少的货物,生丝,铁矿石,茶叶,瓷器,盐等华夏军必须的东西,等于是白菜价批发了回来,华夏军只要倒手一次就能赚回三倍的利润。

    有力的增加了华夏军的财政收入。

    这些足够补充两个州,也就是福建和江西,这两个新建的华夏军的州府的初期开支费用。

    福建经过金华义军时期的反复,多下来交给隆武南明,然后又被海盗或者郑采,郑洪奎等人占据,华夏军再夺回来,交给南明,再被清军夺回去,华夏军时期了,这些反复使得哪里的人口锐减,商业崩溃,房屋荒废,道路抛荒,为了恢复这些,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

    这就需要已经发展起来的华夏军核心地区的补贴,华夏军的开支本来不小,再加上这些,财政压力相当的大,这样一笔外来收入,使得华夏军的财政危急得意缓解。

    大量的从别的地方输入原材料使得华夏军的原材料



第353章 学我者必死
    张亮出去办事情,张强拿起田斌发回来的情报。

    “主公在上,田斌在敌营向你汇报,清军洪承畴已经调集了附近军阵的乡勇五万有余,整编绿营溃兵六万有余,汉军旗溃兵五万,另有后金旗丁破落户青壮三万余,蒙古聚聚区汉民两万余,蒙古牧民五万,满洲精锐步兵两万,满洲精锐骑兵五万,总共三十二万兵力齐聚扬州府,日夜训练。”

    看到此时,张强吓一跳,这清军还真是人多啊,居然又调集了这么多部队,如果加上先前溃败过去的清军十来万人,这又一次近五十万人的兵力。

    不过现在还形不成威胁,因为在面对扬州府和长江河岸边,张强足足调集了五个旅,两个骑兵旅,还有不断从温州府,处州府,宁波府,绍兴府,金华府等几个府抽调的十来万民兵陆续填补从金华府到长江南岸的这个华夏军新打下来的地盘,稳固防守,搜剿清军细作和土匪,兵匪,以及心向满清的那些地方上的土豪和乡绅,进行治安作战。

    还从各个州府抽调了守备兵力,每个州府抽调一个守备营的九成兵力,留下骨干和副手接防,收罗伤兵和退役士兵,新兵,以及表现出色的民兵补充到新的守备营里面接替被抽走的精锐守备士兵防守各府府城和被抽调走的县城的守备营。

    实际上,现在的守备营编制已经调整了,府城的守备是参将官职,中校军衔,率领的守备营扩编到了守备团的编制,一个团有一千五百多人,加上参将的亲兵达到了一千七百多兵力。

    而大点的县城的守备营业已提升了官职,提升为守备官职,少校军衔,守备营兵力达到了一千人,加上自己的亲兵达到了一千二百人左右。

    小点的县城,守备仍然是千户官职,上尉军衔,守备营有六百多兵力,加上亲兵有近八百兵力。

    各个关隘,重要的地方的守备为把总,百户,四百多人,二百多人,一级一级的,即便是撤掉了民兵,也仍然能控制已经稳定的核心绿区的地方治安,剿灭一些突入的敌军千把人的兵力。

    华夏军的守备部队不是大家一般猜测的,一个府一个团级守备一千八百人的兵力需要分配到各个地方,然后府城里面就剩下几百人,不是这样的,而是府城里面实实在在驻扎着这么多兵力,其他的地方重要的地方肯定是千户兵力驻扎,下面的关隘和小道,重要的官府,乡镇因为都有民兵驻扎,信使权利,所以一般清下,驻扎的兵力不需要分配到下面去的,实打实的驻扎兵力,这些兵力虽然归府的参将管理,但不从参将这里分薄兵力。

    也就是说看起来纸面上是一个守备团,实际上哪里的驻扎的兵力,不少于半个旅,或者是一个旅的七千五百兵力。

    因为大明江山不止是华夏军占领的三个省的地盘,张强是实实在在的把兵力都藏在了下面,要不然每次打战总有那么多兵力可以补充和调用,随时填补已经编制成的十八个正规军的缺额,就是因为战时随时能把各地的一个百户,把总,甚至是一个千户的兵力抽调进部队里面补充损失。

    而那个地方的防备并不因为抽调走兵力以后形成武力真空,让那些居心不良的捣乱分子有机可乘。

    调走了当地的民兵,还有当地的守备部队,调走了守备部队还有民兵在防守。

    两个都调走了,还有其他地方的把总迅速补充一部分民兵然后过来填补这里的兵力空虚处。

    这次一共抽调了宁波府,台州府,金华府,建宁府,处州府,绍兴府,衢州府等七个府的府城守备团兵力,以及下面的一个守备营大营的兵力往边境的金陵府,徽州府,宁国府,饶州府,九江,南昌,吉安府,广信府,袁州府,广州府,赣州府,韶州府,饶州府,徽州府等边境府府城接防,领导民兵防守地方。

    把打仗这等事情交给正规部队去做。

    这么做的好处是兵力变得雄厚了,地方武备仍然没有变成真空,虽然实力下降了一些,不过,有一点是军匪开支大了。

    各项支出大了,新开辟出来的地盘需要恢复,需要人口建设,填充,需要更多的钱来办这个事情,还需要更多的钱发军饷。

    有的新拿下的州府有缴获的金银,物资,有的州府却需要核心区域的几个州府补贴。

    核心区域的几个州府也就是浙江的全省的州府,加上浙江靠近福建边境的福建的已经被占领了几年的府,比如建宁府,时间不长的福州府,以及虽然经历战乱,但因为是隆武南明的前首都,经济还算不错,不仅能拿出一些钱和物资来补贴其他地方,还能保持自己的稳定运行。

    看到如此情报,张强觉得自己应该再编制两个野战旅了。

    白文选领着新编成的第十八野战旅,张强这里还有编制比较大的两个近卫旅,增加了一个旅,而且这次战役打完以后,野战旅扩编了一千多人,使得每个野战旅的兵力编制达到了八千五百人,这等于是使得野战旅的兵力一下增加了两万人。

     



第354章 两军实力对比
    学我者必死,这是张强对于洪承畴他们学习华夏军编制的评价。

    看看他们的编制就知道了。

    三十二万兵力,编了二十个镇,这就是二十二万多兵力。

    其中一个镇一万一千人,加上清军的将领家丁队两千人,差不多达到了二十六万人还有余,剩下的六万人编成一个万人的蒙古骑兵镇,一个汉军旗八千人的骑兵镇,一个绿营八千人的骑兵镇,还有一个庞大的两万人的后勤镇,十三个两千人的巡防营,负责各地的镇守,主要是守城和协助各地收税,保护乡绅们的宅院,庄园。

    这就是五万两千兵力。

    剩下的八千多又加上了上一次剩下的逃回去的士兵一万两千人,总共两万人依然是清军绿营,汉军旗,被派到了海边,江岸边,驻守各个渡口,盘查商旅,防止华夏军渡江攻击他们。

    一个镇一万一千人具体编为五个营,清军总爱用营来管理部队。

    每个营两千多人,有两个火器营,四千人,一个骑兵营两千人,一个长枪兵营两千人,一个弓箭兵和弩箭营加起来两千人,剩下一千人为各个营主将的亲兵队,每个亲兵队两百五十人。

    其中火器营的主将都是满洲人,或者是十分对他们忠诚的,十几年的奴才经历的汉军旗将领,只有很少一部分火器营为绿营官兵,或者是投降过来的明军将领。

    火器营一个营为火枪营,一个营为火炮营。

    这样抛去守卫江岸的,守卫各地的巡防营的兵力,抛去后勤镇的兵力,实际上清军可以用于攻击的兵力就位二十八万人。

    虽说比华夏军可以使用的总兵力还要多几倍,可他们使用的火枪,据说是仿制华夏军的金改1式火绳枪。

    仿制的火绳枪,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射程,威力上都没有只能达到华夏军的火绳枪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

    质量上,没有华夏军的金改1式火绳枪耐用,每发射10枪,得用湿布擦拭枪管,否则不堪使用,而华夏军的金改1式火绳枪能连续发射三十枪而只需要风冷一会儿,就能继续慢速使用。

    也许实际上战场上,尤其是野战上,一个士兵开不了那么多枪不是死了,就是得发动冲锋,或者和敌人的冷兵器步兵厮杀,或者后退到后方,让长枪兵,刀盾兵去厮杀,但能比敌人多开几枪,肯定要胜算大点。

    射程上,火药还是黑火药,他们没有获得华夏军的颗粒黑火药的制造技术,因此射程上还是不如华夏军制造的火绳枪的射程,大约一百五十步,只能达到八十多步的距离,也就是相当于四十多米到六十二三米上开枪射击,这还是相当于他们的弓箭的射程,也许还不如弓箭,清军用的是好弓箭,射程有的能达到七十五米到八十五米,这几乎相当于是金改1的射程了。

    但在连绵不绝的火力面前,在刀盾兵相互保护的时候,清军的弓箭还是不能给华夏军造成致命的伤害,伤亡肯定是有的,但不会太大。

    威力上,由于黑火药的颗粒火药被研制出来,金改1不仅射程能和清军的重弓箭的射程相当,还能打破敌人的铠甲,无论清军在身上套几层铠甲都不可能不被杀死。

    而清军的弓箭打在华夏军士兵身上披着的铠甲上,只有三四成会穿透薄弱处的铠甲,或者直接中面门等脆弱,无防护的部位造成伤害,其他的都被弹开了。

    这就是华夏军能硬抗清军的弓箭的射击,而继续用火绳枪攻击敌人的缘故。

    而清军的兵力毕竟少,是说满洲兵,那种老兵,能拉开那么重的弓箭,把箭射到华夏军阵营里面的满洲老兵不会太多,华夏军大部分作战时间都在和使用低劣武器装备,只靠人数拼杀的绿营兵打战,有的是汉军旗,但汉军旗的弓箭是不会有那么大威力或者没有那么多熟



第356章 汇报2
    朋友们,对不起,现在还在工作,只能晚上回去再补了,大家先订着,晚上等我下班写好,大家再刷新一下。

    抱歉了!

    !!!!!!

    营一个营为火枪营,一个营为火炮营。

    这样抛去守卫江岸的,守卫各地的巡防营的兵力,抛去后勤镇的兵力,实际上清军可以用于攻击的兵力就位二十八万人。

    虽说比华夏军可以使用的总兵力还要多几倍,可他们使用的火枪,据说是仿制华夏军的金改1式火绳枪。

    搞定了朱大典,成功的把隆武朝廷的实力削弱之后,张强继续悠哉游哉的整编他的金华义军,等整编完成,就能对满清鞑子发起新一轮的攻击了。

    又是一个月时间,4,5,6野战旅整编完成,近卫一旅整编完成。
1...9596979899...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