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总爷,这真不是我扯瞎话啊。您要是不信,亲自去看看?
呸!狗一样的东西。啥事情都要老子去过问,还要你们作甚?
孙正安狠狠瞪了那亲兵一眼,吓得他把头垂了下去。
不过孙正安虽然嘴上厉害,却还是套上了外衫穿了靴子往外走去。
若是让老子发现是你们谎报军情,老子扒了你的皮!
孙正安急匆匆的往外走,几名亲兵巴巴的跟在后面。
出了千总府沿着街道走了百来步便到了内城城墙。
孙正安也不多说,沿着马道疾步而上。
待他爬上城头定睛一瞧,差点闪了老腰。
嘶,这还真有几百骑兵啊。
不过看样子这些骑兵很狼狈,有的甚至连盔甲都没有,头发散乱披在肩上。
首先孙正安可以肯定这些人是正规的军队,其次他可以肯定这些人刚刚打了一场败仗。
难道是明军?
可明军只控制了川东,怎么可能突然出现在这里?
正当孙正安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城下的张可望暴怒道:速速打开城门,放本王进城!
孙正安定睛瞧去却是被吓了个半死。
妈呀,这不是王爷吗?他怎么会在这里?
虽然很疑惑,但是孙正安明白现在不是纠结这些的时候。
他吩咐下去,命令士兵迅速打开城门,放张可望进城。
至于孙正安自己则是一路小跑来到城门处亲自迎接张可望。
城门打开后,几百骑兵飞速踏入城中。
孙正安十分自觉地上前给张可望牵马。
王爷不是跟着陛下去保宁了吗,怎么又折了回来?
孙正安满脸堆笑的说道。
别嗦,速速准备吃食。本王要饿死了。
张可望率部从保宁城突围成功后端是一刻也不敢停歇。
他们日夜兼程的赶路,生怕被清军的追兵追上。
直到到了魏城,他们才得以稍稍喘上一口气。
孙正安连忙道:是,末将这便去办。
张可望是孙正安背后的参天大树,也是他向上爬的唯一希望。
如今张可望亲自来到魏城,孙正安自然要悉心招待。
他把千总府让了出来,将张可望请了进去,随后又命人准备了精致的菜肴。
当然,这些菜肴无法和成都的珍馐美味相比,却也是魏城厨子能够做出的极致了。
孙正安相信张可望看到这些后一定会很满意。
却说张可望等人饿了数天,早已是前胸贴后背。
菜肴摆上后他们也顾不得仪态,便狼吞虎咽了起来。
满满一桌菜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就被吃完,直是让孙正安目瞪口呆
第三百六十一章 来晚一步(第一更!)
王爷您,您还要不要再来点?
孙正安咽了一口吐沫,媚声笑道。
他娘的,看张可望吃的那么猛,他都觉得有些饿了。
张可望打了个饱嗝,摆了摆手道:不必了,你吩咐下去,集合全城士兵,随本王开往成都。
啊?
孙正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王爷,这好端端的干嘛要走啊?
虽说孙正安一直想要离开魏城回成都,可总得有个理由不是?
这匆匆忙忙的,怎么看都像是被迫所为。
联系到张可望等一行人的匆匆行迹和风尘仆仆的样子,孙正安顿时生出一股不祥的预感。
这该不会是打了败仗吧?
孙正安越想越觉得这个解释说的通。可是好端端的大西军怎么会打败仗?
难道说大巴山防线已经被突破?
不应该啊,那可是天险,鞑子就是再勇猛也不可能这么轻易的突破重兵把守的大巴山防线。
孙正安只觉得此刻脑子很乱,似是有蜜蜂一样嗡嗡乱撞。
问那么多做什么,本王的命令你难道敢违抗?
张可望这一路上憋了一肚子的气,见孙正安竟然还敢发问,顿时眼神中透出一股杀气。
啊,末将不敢。末将这就去办。
孙正安心中直是后悔不已。
他干嘛多这个嘴呢。
即便大西军真的打了败仗,又和他有何干系。
他只要遵命行事把一应事宜都布置好了就是了,问再多也没有用。
滚出去!
张可望怒吼一声,孙正安吓得连滚带爬的退了下去。
好险,真是好险啊。
刚才要是他再说错一句话,恐怕就要被张可望杀人立威了。
孙正安此刻更是打定主意,一切事宜都顺着张可望来,再也不出什么幺蛾子了。
要集结一千人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孙正安把命令下达之后,自有各个百总负责。
驻守魏城的还都算是精兵,集合起来很快,孙正安点齐人手之后便向张可望汇报,得到的命令是立刻撤离。
于是乎一支一千余人的骑兵步兵混合军队离开魏城向成都方向退去。
张可望已经打定主意死守成都。
清军突袭保宁之所以大获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大西军掉以轻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保宁城并不算是坚城。
换做是成都清军绝不会那么轻易的炸开城墙。
张可望知道张定国和张能奇的主力军队肯定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只是他一时无法联系的到罢了。
张可望只要缓上一缓,派人去和二人取得联系,再把那几万人的兵马整合起来,大西军是完全有实力完成对清军的反击的。
清军看似强大,其实也就是拼的一波。
他们缺乏粮草补给,如果不能在保宁站稳脚跟,将会陷入十分窘迫的境地。
毕竟四川是大西军的老巢,在这里作战他们占据了太多的主动。
张可望相信只要拖下去陷入阵地战,大西军一定能够占据绝对的优势。
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与清军交战而是暂避锋芒。
等到清军胸中的那口气泄了,便是大西军反击的时刻。
洪承畴,你这个老匹夫等着,你对大西军和义父所做的,有朝一日我一定会让你加倍奉还!
张可望扭头朝保宁的方向望了一眼,紧紧攥住了拳头。
这是一片修罗场。
当张定国率部来到保宁城外时,忍不住闭上了眼睛。
到处都是断肢残臂,到处都是死人。
或者说,这里根本就没有人活人
城中街道里到处都是红着眼睛的野狗。
他们三三两两的撕扯着尸体,发出一声声瘆人的叫声。
很显然,不久前这里经历过一场惨烈的屠杀。
张定国派人在城中四处搜寻,想要找出一两个活口问个究竟,但没有成功。
这里除了野狗,老鼠没有活物。
嘶。
饶是经历过无数生死的张定国都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
毫无疑问,能够做出这种暴行的肯定是鞑子。
可是鞑子是怎么在没有引起他们任何注意的情况下翻过大巴山的?
张定国实在是想不明白!
现在张定国最关心的便是义父张献忠和义兄张可望的下落。
按照之前的安排,二人是应该坐镇保宁城中的。
如今保宁城破,城中被屠戮一空,却是不见义父和义兄的下落。
难道他们已经成功的突围了吗?
出于本能张定国当然希望是这种结果。
只要人活着就有希望,只要人活着就能从头再来。
张定国并不认为大西军的战斗力比鞑子差。
这一次不过是大西军吃了暗亏。
若是双方堂堂正正的对决,谁胜谁负尤未可知。
便在张定国喟然长叹时突然一名亲兵疾步跑来。
殿下,发现一个活口!
张定国双眼顿时射出两股精光,一勒马缰道:速速带我去!
张定国一骑当先,一众亲兵紧紧跟在后面。
虽然他们认为鞑子在城中埋伏的可能性不大,但凡事还是小心为妙。
万一鞑子真的设下埋伏想要阴一手,他们也好及时站出来保护张定国的安全。
很快张定国便被引着来到一处水井旁。
只见一名浑身是血的人倚靠在水井上,一名士兵正在给他喂水。
这里发生了什么?
张定国急不可耐的问道。
王爷,鞑子鞑子
那浑身是血的士兵声音十分微弱,甚至气息都有些急促。
张定国强自使自己冷静下来,用尽量温和的声音说道:鞑子怎么了?
鞑子突然炸开了城墙然后冲进城来他们见人就杀,不论男女老少。我是钻进尸体堆中才苟活了一条性命。
嘶!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亲耳听到事情的真相还是让张定国觉得有些难以接受。
这帮杀千刀的畜生!
张定国攥紧拳头,怒目圆睁。
能够做出这种暴行,证明鞑子连最基本的人性都丧失了,和野兽没有什么区别。
父皇呢,皇兄呢?
张定国催问道:他们去哪儿了?
不,不知道,我只知道南城的城门打开过,似乎有一支军队尝试突围
那士兵剧烈的咳嗽了两声,惨然一笑道:之后的事情,殿下应该都知道了。
第三百六十二章 打开僵局(第二更!)
对张定国来说,现在最难处理的就是如何获悉清军的动向。
此战之后,清军肯定不会继续留在保宁州,西进攻打成都还是东进攻取奉节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
当然,从单纯利益的角度看,张定国退守成都不会有错。因为奉节如今是在明军控制中的。
如果清军去攻打奉节,大西军实际上没有任何的损失。
只是这样一来就意味着主动放弃了大巴山防线,清军可以长驱直入,而大西军只能被动的龟缩防守。
可要是不这么做,张定国生怕在清军的轮番猛攻之下成都会不保。
权衡了一番利弊后张定国还是决定退守成都。
不过他准备同时派人前去告知驻守大巴山中的张能奇,好叫他心里有所准备能够做到随机应变。
张定国的意思很明确。大巴山能守则守,如果实在守不住那也没有必要死守。
保证有生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把清军放进四川肯定不是好事,但也未必就不能打。
还是从长计议的好
昆明大捷的消息传到了南京,朝野上下一片欢欣鼓舞。
因为此役已经不是简单的平定沙定洲叛乱,秦良玉还一举挫败了西贼对云南的图谋,甚至生擒了张献忠的义子张文秀。
此刻张文秀已经被专人押送开往南京,相信不日就会献俘阙下。
这是一个好兆头啊。
在原本历史中南明朝廷虽然联西抗清,可实际上是完全处于被动的,皇帝基本和傀儡没有什么区别。
现在朝廷平定了叛乱,获得了云南的实际控制权,就有了更多的资本。
朱慈烺在等一个时机,一个可以直接把张献忠麾下诸将招至朝廷的时机。
张文秀此人还是有些能力的,如果他愿意归降自然是最好的。
但朱慈烺更青睐的还是张定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