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振南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发生这么一场惨败,想压是不可能压得下去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将计就计,把责任推到洪承畴的身上。

    相信京师八旗子弟得知惨败后,会把怒火都撒向洪承畴。

    凭什么所有人死了,惟独洪承畴没死。

    如果他们的注意力被引导,一致要求处死洪承畴,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了。

    反正阿济格手头没人,随便拉个俘虏死囚处死了就是,到时禀报多尔衮就说洪承畴已经被他就地处决,想必多尔衮也不会因为这点小事怪罪阿济格。

    阿济格和多尔衮不同,他不大喜欢启用洪承畴这些汉人。

    包括之前在皇太极朝很受重用的范程,阿济格是打心眼里对他们鄙视的。

    汉人说到底也是汉人,不是高贵的满洲勇士。

    汉人自己不是也有句话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汉人只能用重不能重用,若是对他们委以重任,难保不会做出什么让人吃惊的事。

    就比如洪承畴。

    想到这里阿济格还是有些恨得牙根发痒。

    他招来幕僚,当即便给多尔衮写起奏疏。

    如今陕西的兵力总体还算够用,但要想大举对外用兵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毕竟陕西也是要派兵把守的,总不可能学诸葛亮唱空城计。

    洪承畴这厮真是把大清对四川湖广的全盘计划都给毁了。

    写完奏疏,阿济格决定到西安城外跑马散散心情。

    当即招了一众亲兵打马而去

    父老乡亲们,都来瞧一瞧看一看啊,凡是种植这种叫做土豆的粮食,都可以免交三年赋税,三年赋税啊。

    成都桃源村中,一个县吏正卖力的解释贴在村头的告示。

    土豆耐旱耐寒,对土地没有过多的要求,便是零碎的山间田地也可种植。最关键的是它亩产高啊,种上两三亩,一年全家不愁吃喝。

    县吏唾沫星子横飞,说的津津乐道。

    而一众桃源村的村民都一脸木然的看着他,就像看傻子一样。

    良久,终于有一位老汉按捺不住主动问道:差爷,若真像你说的那样,为啥之前的人不种土豆?

    那县吏深吸了一口气解释道:这位老乡问的好啊。土豆是近来才被推广种植的。是圣天子最先发现,力主在山东试种,大获成功后才在全国推广的。这不成都刚刚收复,巡抚大人就秉承圣意要在成都周边推广种植土豆了吗?诸位乡亲们你们便是信不过巡抚大人,难道还信不过皇帝陛下吗?

    所谓扯虎皮做大旗,这县吏深谙此理。

    他搬出了当今天子,顿时使得自己方才那番话的说服力增强了不少。

    一众村民皆是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了起来。

    皇帝老子可不是一般人啊。老天爷最大,他第二。

    全天下的事都是他说了算。

    据说皇帝老子锄地用的锄头都是金子做的呢。

    啧啧,真是叫人羡慕啊。

    他说的话应该不会有假。

    再说他骗大伙儿也没有什么意义啊。

    那可是三年的赋税啊,若是真的能够免缴能够省下不少钱粮呢。

    渐渐的开始有人动心了,先是三两个人站出来响应,紧接着是七八个,十几个,最终整个桃源村一多半的村民都表示愿意尝试种植土豆。

    土豆这么好,从哪里弄呢?

    大家放心,县衙会分配给大家的,一个人都少不了!

    县吏心中大喜,眉飞色舞的说道




第四百零三章 土豆在四川
    真的吗?

    一众桃源村的村民都是一脸的难以置信。

    在他们看来官府只会强征赋税,强征徭役,至于给老百姓发种子这种事可是从来都不怎么上心的啊。

    那县吏见乡亲们不信有些急眼了。

    你们咋不信我呢?我是谁,我可是代表了官府啊。我是从县尊大人那里领的命,县尊大人也是奉了巡抚大人之命,至于巡抚大人那里某之前已经说了,那是当今陛下亲自下的旨。大伙儿说说看我咋会扯谎呢?

    他见众人仍然将信将疑,咽了口吐沫道:这么说吧,朝廷要推广这土豆自然也有朝廷的苦心。大伙儿说说看,咱们最怕的是什么?

    灾荒!

    战乱!

    逐渐有人零零散散的说道。

    对!

    那县吏双眼一亮,扯着嗓子说道:这几位乡亲们说的不错。大伙儿最怕的是战乱,是灾荒。这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没有饭吃。为啥会有战乱?还不是大伙儿活不下去了,索性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造反?那么大伙儿想过没有朝廷会乐意看到这种情况吗?

    当然不会。

    众人不约而同的说道。

    那就是了。朝廷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自然得努力让大伙儿吃饱饭。可不管是麦子还是稻子那产量都是一定的,遇到旱灾蝗灾更是一丁点的抵抗能力都没有。朝廷要想让大伙儿吃饱饭就得另辟蹊径。

    那县吏咽了口吐沫继续说道:当今天子圣明,发现了土豆耐寒耐旱,易于种植,在山东推广后又发现其产量极为可观。在这种情况下圣天子当然希望把土豆也推广到四川了。四川刚刚经历了献贼鞑子几番掠夺,民生已经极为凋敝。要想迅速的恢复民生恢复生产,就必须使粮食的产量上去。现在大伙儿明白朝廷为何要尽全力推广土豆了吧?

    一位老汉点了点头道:听差爷这么说,洒家算是明白了。不过我们若是答应种植土豆,真的能够免除三年的赋税吗?

    那县吏连连点头道:当然,当然,我之前已经说过了,只要承诺种植土豆,三年赋税全免!

    他拍着胸脯保证道:若是大伙儿将来遇到找你们征收赋税的衙役,尽管来找我,我替你们做主!

    他之所以敢如此夸下海口,自然是因为心中有数。

    推广土豆是文巡抚进驻成都之后最先开始推行的政事。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怎么也得烧的旺一些啊。

    文巡抚总不能刚说完的话就不认,自己打自己的脸吧?

    再说即便文巡抚愿意做这样的事,当今天子肯定也不愿。

    君无戏言,哪有刚刚下过一道旨意立刻撤回不作数的道理。

    所以他给一众桃源村的村民承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条免除三年内赋税的政令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

    除非鞑子又打了过来把成都占了。那就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情了,也无需他来操心。

    他要做的就是让所有百姓相信朝廷所说的话,仅此一点就足够了。

    既然差爷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小老儿再不应承就说不过去了。这土豆啊,我愿意种植!

    那老汉拍着胸脯应了下来。

    有了第一人便有第二人,桃源村的村民接二连三的表示愿意种植土豆。

    那县吏见状直是乐得合不拢嘴。

    好啊,好啊。

    这便好!

    他不愧是生就一副三寸不烂之舌,真的能够让一群顽固不化的老农民开窍,改变固化的思维。

    大伙儿都别着急,我拿出纸笔,大伙儿在我这里登记。

    那县吏随身带着纸笔,此刻更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变戏法似的从褡裢里取出,找了一块磨盘放了上去,提笔蘸墨问道:大家把名字报给我,我来记录。到时官府会按照大家的名字分配土豆种子,保准一个人也不会少。

    那敢情好啊。大伙儿都排排队,配合差爷的工作。大伙儿都是混口饭吃都不容易,大家相互谅解一下。

    一位族长模样的老人站了出来主动张罗让村民们排队,那县吏感动的差点眼泪都掉了出来。

    对,大伙儿排队,排队来登记,这样更快一些。

    对县吏来说他当然也是在完成工作,只不过他也想把工作完成的更漂亮一些,这样将来他去交差时也能被县太爷高看一眼。

    混官府这碗饭的,顶头上司是一定要伺候好的。

    至于说能否升迁也要看机缘造化。

    我王大牛,桃源村人,我要种植三亩土豆。

    我叫刘喇叭,也是桃源村的村民,我想种植两亩土豆,麻烦差爷帮我登记一下。

    奴家叫赵元儿,想种植一亩土豆

    那县吏正记录的飞起,心中十分得意,突然听到一个女声直是一愣。

    咋的,还有女人来报名登记?

    他抬头一瞧,果然有一个女子站在他的面前。

    看姿色,此人还颇有几分。

    那县吏也是食人间烟火的血肉凡胎,当即便有些意动。

    咳咳,这位小娘子你家男人呢,何苦自己来抛头露面报名?

    那妇人有些娇羞的把头垂了下去道:回差爷的话,奴家的丈夫早在一年前就被西贼拉壮丁累死了,奴家在守寡。若是奴家不来报名登记,还能有谁替奴家出面?

    原来是个寡妇!

    那县吏恍然大悟。

    难怪如此,难怪如此。

    虽说在太平盛世贞洁烈妇是会被朝廷表彰的,但在乱世表彰不能当饭吃。

    要想活命就必须得自己亲自动手种地。

    那妇人的男人在的时候也曾下地帮着打过下手,故而真的需要她亲自上时也不含糊。

    经过一年经验的积累,她现在也算是个种地小能手,此次申请种植一亩土豆还是保守估计。

    在场的乡亲们都能替奴家证明。

    那妇人生怕县吏不相信,紧接着补了一句。

    差爷,这沈家小娘子说的都是真的,我们可以替她作证!

    族长模样的人十分合时宜的站了出来。



第四百零四章 扬我大明天威
    登莱镇,登州城。

    巡抚衙门内张肯堂红光满面。

    他刚刚在巡抚衙门内排香案跪接了圣旨。当今天子对登莱水师大破倭寇的大捷十分满意,降下圣旨对有功将士一概奖赏。

    这份名单当然是张肯堂递上去的。天子也表达了对登莱巡抚的充分信任。

    凡是张肯堂报上去的人天子全部奖赏。

    当然,天子在奖赏时也有所侧重,对于那些表现突出的将士封赏的尤其厚重,高官厚禄不在话下。

    这其中最典型的当属郑成功了。

    当初传出福建总兵南安侯郑芝龙暗通东虏的消息后举朝哗然。

    这其中当然包括了登莱巡抚张肯堂。

    张肯堂尤其特殊,因为当时他的麾下可有郑芝龙的嫡子郑成功。

    虽然郑成功当时在登莱水师之中的身份地位并不高,但毕竟算是张肯堂的部众。张肯堂的表态显得十分关键。

    张肯堂思前想后选择了一个最为稳妥的方式,那就是叫郑成功返回南京。

    毕竟郑成功在登莱期间最多只能算是观政,并没有正式官职。

    张肯堂叫他返回南京也是合乎情理的。

    郑成功一旦返回了南京,难题便抛给了当今天子。

    当今天子作何决断郑成功的命运便会如何,与张肯堂再无关系。

    事实证明张肯堂的选择是正确的。郑成功在返回南京后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当今天子的好言安抚,并且在休整一段时间后重新返回登州。

    这一次郑成功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在出海剿灭倭寇巢穴一事时更为坚决,因为他带了圣命。

    天子甚至赐了他口谕准其便宜行事。

    天子的面子自然是要给的。

    张肯堂也给了郑成功很大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

    郑成功一次次的命登莱水师搜海扫查,一次次的无功而返。

    不过他没有气恼,而是继续坚持。

    终于他的坚持收到了回报,他发现了野牛岛。

    野牛岛距离登州的距离很远,故而很难被发现。

    可郑成功还是发现了。

    他第一时间探查到野牛岛是一众倭寇的老巢。

    其非但是这些倭寇的停靠补给站,还是他们的交易点。

    用一句话说野牛岛就是一处不折不扣的私港。

    私港在当时是很普遍的。

    包括倭寇的母国在内对于贸易尤其是海贸的控制都十分严格,海贸的准入门槛很高,不是谁脑袋一热想做就能做的。

    而海贸又有着巨大的利益,许多人不惜铤而走险这便有了走私。
1...205206207208209...2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