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陈桓原本还有些怀疑,但听差人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见不似有假,心中却是狂喜。
好,好啊。朝廷派出大军来剿灭倭寇,他便不用再担心了。
原本他已经在自己床头备下了一把匕首,如果倭寇攻入城中他便用那柄匕首自尽守节。
这样即便他死了,他的家人也不会遭难。
如果他没有自杀殉城而是选择了苟活,他的家人肯定会被朝廷问罪严惩。
现在他再也不用自杀了。
前来平剿倭寇的大军数万,且都是神策军的兵,这可是大明最能打的军队,就连鞑子也不是对手。
区区小股倭寇也就是给这支军队填牙。
不过这样一来陈桓招募士兵就成了多余之举。到时朝廷的大军开至,他还得让这些新兵给朝廷的军队腾地方。
但总的来说朝廷派大军前来绝对是好消息,与之相比他的这点付出又算的了什么?
你方才说朝廷派出的大军已经到了宁波府?几时能到象山县?
快的话今日就能到,慢的话明天也应该到了。
好,好啊!
陈桓攥紧拳头道:速速通知下去,全县的官员吏员乡绅都要通知到,准备好迎接朝廷王师。
小人遵命!
恩,退下吧。
陈桓此刻的心情显然很好,他甚至很想畅饮一番。
不过理智告诉他现在还有很多需要他准备的东西。如果不能把前来剿倭的将军伺候舒服了,他们出工不出力,届时吃亏被责罚的还是陈桓自己。
所以他一定要提前布置,尽可能的把每一处细节都想好,让领兵的将领挑不出一丝错来。
尤其是那个什么郑成功,此人现在可是天子面前的红人,自己一定要给他留下一个好印象。
第四百四十四章 客军
韩阳和郑成功先后脚到了象山县。
此前象山县令陈桓已经提前得到消息,备下酒宴为二人接风。
酒宴之上陈桓说了许多恭维的话。没办法他也不想这样厚脸皮,可现在他是有求于人,面子嘛反倒是没那么重要了。
只要郑成功和韩阳能够击退倭寇,那他不但无过反而有功。
只不过酒宴结束之后,郑成功单独找到陈桓要与他商议抵御倭寇之事。
陈桓大感惊讶。
要知道现在可是后半夜,这郑成功的积极性也太高了吧。
当然,陈桓不敢拒绝,他把郑成功请到书房,命人奉上热茶准备来一次秉烛夜谈。
屋内摆满了蜡烛油灯,火光映照在郑成功的脸上显得有些阴晴不定。
不知郑将军想问何事?
郑成功淡淡道:既是抵御倭寇,自然要了解倭寇的动向。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郑将军说的极是。据本县所知,袭扰象山县的倭寇大约在五千人左右,他们居无定所,每每出动必定烧杀劫掠无恶不作
方才陈县令说他们居无定所?
郑成功挑了挑眉。
是啊,倭寇都是如此,没有一个固定住的地方。
陈县令想当然了。
郑成功当即打断道:即便是倭寇,也肯定有一个老巢。陈县令认为他们居无定所,或许只是因为他们的住所不在陆上。
不在陆上?
陈桓满是狐疑。不在陆上难道还能在海上吗?这个郑成功也太自信了吧。
对,不在陆上。
郑成功顿了一顿道:如果某没有料错的话,他们的老巢很可能在一个岛上。他们平日里都是在那个岛上休息补给,只有外出劫掠时才会乘船。
陈桓听得愣住了。要真是如此可算是颠覆了他的既有认知了。
他一直以为倭寇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却不曾想倭寇也会有老巢。
那依照郑将军方才所说,我们只要找到倭寇的老巢,就可以将他们一网打尽了?
不错。郑成功颔首点头道: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出倭寇的老巢。
陈桓心中感慨,这个郑成功不愧是行家啊。他的老子郑芝龙就是海寇出身,所以能够对海寇的一切了解的如此清楚。
可这大海茫茫,要想找出倭寇的踪迹谈何容易。
但陈桓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个想法可行性不高。
毕竟大海实在是太辽阔了。以官府对这一代大海的了解,是不可能摸清每一处岛屿的。
所以要搜海。
搜海?
陈桓和声道:愿闻其详。
之前某在登莱的时候就曾经搜海过,最终发现了倭寇的老巢,犁庭扫穴将他们一网打尽。
郑成功淡淡说道。
这件事陈桓也听说过,毕竟实在是太出名了,不仅是邸报就连民间办的一些报纸都有所报道。
不过当时陈桓并未全信。毕竟野牛岛大捷实在是太完美了,完美到让人不敢相信。
官场上的事情,素来就是欺上瞒下,其中有几分真实性还有待商榷。
只是如今郑成功就在他的面前,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素闻郑将军擅长水战,这次本官便要好生观详一番。
好说好说,某这里也需要陈县令多加支持,尤其是粮米供应上。
哈哈,郑将军实在是太见外了,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翌日一早,郑成功便前往军营视察。
象山县的军营是陈县令临时修建的,虽然简陋了一些可基本的需求都能满足。
郑成功也没有太过苛求。毕竟是战时,能够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他更关心的是陈县令招募的那些新兵如何安置。
毕竟他们是客军,如果就这么堂而皇之的住进那些新兵的号舍难免会惹人非议。
郑成功虽然自问身正不怕影子斜可有些事情还是能避免就避免的好。
之前郑成功曾经探过陈县令的口风,陈县令表示会尽快把军营腾出来给朝廷的大军住。可是郑成功还是想听一听这些新兵的意见。
他来到军营后立即命所有新兵在校场之上集合。
这些新兵虽然训练的时间不久,大部分的技战术没有学到多少,但规矩意识还是很强的。
三轮鼓声之后全部新兵集合于校场,接受郑成功的训话。
郑成功一身戎装站在校场之上,满是威严的扫了众人一眼。
诸位都是陈县令刚刚招募来的新兵,你们可知道陈县令为何要募兵?
郑成功提出这个问题后点将台下的士兵并没有发声。
他们听说郑成功是朝廷派来的将军,这样的大人物岂是他们这样的大头兵能随意对话的。
郑成功见他们十分拘束,便清了清嗓子道:你们不必害怕,本将只是想问清一些你们的真实想法。
是为了防备倭寇。
对,是为了跟倭寇打仗。
点将台下传来了三三两两的回答。
很好,那当初你们从军是自愿的吗?
郑成功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关键。他很想知道这些新兵是自愿还是被迫从军的。
如果是自愿的,当然没啥好说的。可如果他们是被迫的,就有的说道了。
台下十分沉默。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被陈县令逼迫从军的,可这话不能说啊。
谁知道这位朝廷派来的将军和陈县令是不是一伙的。都说官官相护,万一他们是一窝的,那么说实话的岂不是要遭殃?
郑成功看出他们的顾忌,清了清嗓子道:某没有任何其他的意思,只是朝廷的军队也需要住处,如果你们不是自愿从军的,某可以给陈县令提议把你们编为辅兵,平日里可以在家居住。
众新兵闻言不由得眼前一亮。
郑成功的这个承诺可谓是极有诚意了。
辅兵和战兵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可是却是天差地别。
战兵有军饷拿,可以住在军营。辅兵没有军饷,如果军营号舍紧张他们也只能住在外面。
若是一般的士兵肯定是都抢着做战兵的。可是这些新兵不同,他们都是被迫从军的。如果给他们选择的机会,他们当然想做危险更低的辅兵。
第四百四十五章 老本行
只是有些话说出口毕竟不容易。
这些新兵多少还是要脸皮的。他们都等着身边的人先说,这样只要附和一声即可。
憋了良久终于有人忍不住了。
郑将军,我们愿意改做辅兵,我们愿意回家去住。
郑成功闻言大喜。
好,本将便准许你们离开军营。不过必须每日点卯训练。
众新兵喜上眉梢,齐声应道:多谢郑将军。
九山岛。
这座与象山县隔海相望的小岛如今被一群倭寇占据。
当然,是假扮的倭寇。
这些倭寇的真实身份是郑芝龙豢养的私兵。这些私兵有别于福建明军,乃是编制之外的,平日里见不得光。
但也正因为如此,郑芝龙可以毫无顾忌的派他们来东南。
反正到时候把罪名往倭寇身上一推就完事了。
浙江与福建毗邻,郑芝龙派到此处的私兵自然也最多。而宁波府尤甚。
驻扎在九山岛的人马就有一万人之多。他们的任务是袭扰宁波台州等府,尽可能的给朝廷制造麻烦和混乱,给湖广的吴三桂创造发挥的空间。
这支兵马的统帅名叫郑三虎,是郑芝龙的老部下。
郑芝龙还是海寇的时候郑三虎便跟在他的身边。
后来郑芝龙归降了朝廷,郑三虎也跟着接受招安。
只是在他看来做官兵可没有海寇快活。
做海寇时想杀就杀想抢就抢,可成了官兵这些都不能做了,至少明面上是如此。
唯一值得数道数道的就是这个身份了。
现在好了,郑芝龙决定反叛朝廷拥立桂王,郑三虎这些老部下就又有了用武之地。
便说这次浙江之行便可以把憋闷在胸中窝囊气全部撒出来。
九山岛原先就被一股海寇占据,经营的井井有条。
郑三虎率部前来后对方乖乖的将其献了出来。
没办法做海寇的比的就是谁的拳头硬。
对方可是郑芝龙的人,做海寇的要是谁不给郑芝龙面子,那也可以不用在道上混了。
安顿好了后方后郑三虎便放开了手脚大干起来。
烧杀奸淫,沿海劫掠本就是他的看家本领。虽然放下的时间有些长了但重新拾起来并不困难。
郑三虎命手下全部换了倭人的发饰服饰,就连佩刀都全部换成了倭刀。
他的部下甚至大多数都会说倭语,战斗力又极其凶悍,寻常人等根本看不出端倪。
只是近来他只是派人袭扰沿海的村庄,震慑力还是有些不够。
郑三虎正在筹划干一票大的。
他准备派兵攻打象山县城。
他早已派人打听过,如今的象山县根本没有多少驻军。宁波府的驻军都集中在府治。
绍兴知府是个怂包软蛋,不敢调拨兵力去象山增援,生怕倭寇来出调虎离山直接攻打府城。
如此一来郑三虎便无须再有顾虑,可以尽遣主力攻打象山。
象山县的城墙并不高大,郑三虎认为他甚至不用派人赶制大型攻城器械,直接蚁附攻城就是了。
只要拿下了象山县城他们就可以狠狠的打朝廷一个耳光,让朝廷颜面尽失。
当然这些都是几天后的事情,现在他要好好享受男女之欢。
他们劫掠来的女子都被关押在了柴房之中,随时供其发泄。
郑三虎根本不顾忌他们的感受,反正对他而言这些女子只是泄欲的工具罢了。
只要能让麾下的士兵高兴,便是玷污再多女子的清白也无妨。
他们本就是海寇,世俗的道德准则根本约束不了他们。
接受朝廷招安之后他们只是暂时把心中的恶念压了下去,现在只是重新把其释放出来罢了。
小娘子,哥哥我来了。
郑三虎发出一声淫笑,迈步朝柴房走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