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现在你可以说了。
却见赵勇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向郑成功磕头道:郑将军,卑职此番得知了一个消息,不敢对郑将军隐瞒。还请郑将军得知之后不要动怒。
郑成功微微笑道:赵勇你但说无妨,本将是不会动怒的。
赵勇在心中叹了一声,这才沉声道:事情是这样的。卑职抓到了一名俘虏,从他的口中得知这些倭寇并非是真倭,而是
是什么?
是南安侯,福建总兵郑芝龙的私兵。
郑成功听到这里面上的笑容瞬时凝固,嘴角抽搐了几下才问道:你说的可都是实情?
卑职不敢说谎,不过卑职觉得可以多审问一些俘虏,毕竟那俘虏有可能
你不必再说了。
郑成功摆了摆手道:这件事本将自有计较。
郑成功此刻心中已是乱成一团,却还得强装出一幅镇定的样子。
是。卑职告退。
赵勇也知道郑成功需要时间来冷静和平复心情,便恭敬的告退了。
赵勇退下后郑成功仰天长啸了一声。
为什么,为什么老天爷总是跟他作对。
他好不容易做出这番成绩,却发现他和朝廷的对手是自己的父亲。
这是何等的嘲讽?
第四百五十三章 郧阳告急
堵应锡的军令已经下达,责令曹凤年立即放了关押的府学生员。
曹凤年虽然极度不愿,却也不能公然违抗巡抚大人的命令,只得放人。
只是如此一来他心中对吴文道更加仇视,总兵衙门与知府衙门之间的关系势如水火。
李谦等府学生员被放了后还不满意,他们又来到知府衙门前长跪不起,请求知府大人为他们做主,派兵攻打鞑子。
吴文道差点气晕过去。
他要是能调动兵马还用得着给巡抚大人写信吗?
眼下想要命令曹凤年出击是不可能了,能够守住郧阳府便是最大的胜利。
他只得出面安抚一众府学生员,告诉他们时机未到。时机一到一定会让鞑子血债血偿。
可是也不知道怎的,豪言壮语刚一出口便传来消息,吴三桂统率的大军浩浩荡荡朝郧阳府府治郧县杀来。
听到这个消息吴文道直接吓尿了。
这是怎么回事,鞑子不是一直在郧阳府周遭劫掠的吗,怎么会打府城的主意?
他的心情立时变得紧张了起来。最要命的是大敌当前,他不得不仰仗总兵曹凤年,而曹凤年刚刚跟他闹了这么大的一个别扭,肯真心实意的出力吗?
这事情办得,真是尴尬啊。
而与此同时总兵府中的曹凤年却是暗爽不已。
吴文道啊吴文道也有你落到老子手中的时候。
眼下鞑子大军攻城在即,你不仰仗老子还能仰仗谁?
老子倒要看看,你这老狗还能得意到几时。
当然即便如今曹凤年也没有想过投鞑。
武人有武人的骄傲,要是人人都像吴三桂那狗贼一样才是把武人的骄傲都丢光了。
不过曹凤年决定好好给吴文道一个下马威,让他知道欺负武将的下场。
吴文道亲自派人去请了三次,曹凤年皆是托病拒绝前往。
吴文道的脸都气绿了。
这个死丘八,知道自己被拿捏着便这般做派,真是令人作呕。
不过即便吴文道对曹凤年再怎么恶心,这个头还是得低的。
你不是端着架子吗?本官亲自去请总行了吧!
吴文道换了一身绯红色的官袍,在一众亲随的簇拥下浩浩荡荡朝总兵府杀去。
值守总兵府大门前的兵卒见到这阵仗也被吓了一跳,连忙前去通报。
吴文道只得站在大门口等着。
过了一盏茶的工夫那军卒去而复返,却是带来一个令吴文道吐血的回复。
总兵大人有恙在身,不便见客,吴知府请回吧。
好啊,好啊!
好一个铁骨铮铮的郧阳府总兵。
你这是存心跟本官过意不去是不是?
哼,我们走!
吴文道这张老脸是没地方放了。他不甘受辱,一甩衣袖扬长而去。
回到知府衙门后吴文道心忧不已,他忽然有一种作茧自缚的感觉。
大明朝对于文臣和武将的守土之责定义并不同。
对文臣而言,守土就是他们的责任没啥好商量的。
若是失土城破,第一个被追究责任的一定是文臣。
假如郧阳城破即便吴文道侥幸逃走,也肯定会被天子派来的锦衣卫缇骑抓回南京,怎么也逃不过那断头一刀。而如果是武将,只要力战御敌,即便战败也可以戴罪立功,至少性命是无忧的。
这个死丘八不会因为和自己的这点嫌隙,故意放水让鞑子攻进郧阳城,演死自己吧?
一想到这里吴文道便觉得头皮发麻。
罢了,罢了事已至此再想这些无用的只是自扰罢了。
他总不能真的向一个丘八低头吧?
经过一番休整,吴三桂已经恢复了来时的姿态。
在他看来只要自己拿下了郧阳,闹出了些动静,清廷那边便能交代了。
一开始他并不打算强攻府城,只打算劫掠沿途村庄。
可在看到明军的龟缩姿态后他改主意了。
若是面对此种姿态都不攻城,岂不是堕了他大清第一猛将的威名?
于是乎吴三桂大手一挥率部攻向郧阳。
他在郧阳府已经待了有一段时间了,故而赶制了一些攻城器械。
撞车云梯乃至简易的投石车,可谓应有尽有。
当然吴三桂最想要的还是红衣大炮。
这玩意乃是攻城的神器,只要瞄着城头一阵猛轰就是。用不了多久城头上的垛口城楼就会被夷平,甚至可能直接轰开城门。
可是如今清军的红衣大炮都集中在孔有德耿仲明的天佑军中。即便是吴三桂也没有那么大的面子讨要到。
所以他只能将就一些用土法子攻城。
这个法子笨是笨了一些,不过只要坚持还是能够攻进城的。
吴三桂对自己很有信心。
看着城外黑压压的清军,吴文道只觉得两眼发黑,腿肚子都有些发软。
妈呀,吴三桂这是把主力都调来了啊。
唯一让他感到有些欣慰的是,似乎曹凤年并没有演死自己的意思。
这位郧阳总兵在大敌当前之时还是有分寸的,他带病登上城头,亲自指挥防御。
只是曹凤年全程和吴文道没有任何交流罢了。
李谦等府学生员得知吴三桂要攻打郧阳城后,向吴文道请愿,请求登上城头助战,却被吴文道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此刻他直是一头包,哪有心情让一帮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登上城头观战。
到时真打起来这些书生非但不能帮着杀敌,还极可能成为累赘。
对此李谦等人虽然懊丧不已却也没有什么办法。
城外金鼓声渐渐响起,大战一触即发。
最后在低沉的海螺号声中吴三桂麾下的清军如潮水般向城墙涌去。
吴文道何时见过这种阵仗,直是吓得两腿发软。
他咽了一口吐沫,喉结上下耸动憋了好一阵子才清了清嗓子道:本官先去城楼里观战。
清军的进攻很有层次感,先用投石车对城头进行火力压制,与此同时冲车和云梯向城墙方向靠近。
不管是冲车还是云梯外表都包裹着一层厚厚的牛皮,故而寻常的箭矢根本伤不得其分毫。
城头之上曹凤年却并不着急,静静的观看着这一切。
第四百五十四章 鏖战
作为一名久经战阵的老将,眼前的景象并没有将他吓到。收藏本站
相反,这更加刺激了他,使他能够以更加饱满的态度迎接这场大战。
吴三桂,这个鞑子册封的汉人藩王,统率着数万大军,看架势是想要将郧阳一口吃掉。
不过曹凤年也不是好惹的,他命麾下士兵将守城一应事宜准备妥当,以不变应万变。
郧阳城头并没有火炮,所以曹凤年得等对方进入弓箭手的射程才下令放箭。
清军则趁此机会迅速的推进,转眼间已经杀到距离城墙一百步的距离。
放箭!
早已等候多时的曹凤年终于爆喝出声,声音如同雷电一般。
顷刻间万箭齐发,箭矢裹挟着凌厉的气势朝清军射去。
那些躲在云梯冲车底下的清军士兵自然不需要担心。其余冲锋的士兵则纷纷举起盾牌格挡。
这一防御举措挡掉了大部分的箭矢,但也有少部分箭矢从空隙窜了进去,射穿了清军士兵的皮肤。
惨叫声相继传来,清军出现了伤亡。
城头之上的曹凤年怒目圆睁,嘶吼着给士兵们打气。
儿郎们,杀鞑子的时候到了。报效朝廷的时候到了。不要放一个鞑子进城!
他亲自擂鼓,将城头上的氛围调动到了极致。
杀鞑子!
杀鞑子!
吴三桂则是微微眯着眼睛,看不出一丝一毫的情感。
从他降清的那一刻起就再也不在乎什么满汉人了。
只要能够获得荣华富贵获得利益,那便是叫他做任何事都没有问题。
转了这么一圈他才发现原来什么忠君爱国都是狗屁。唯有拳头硬才是大道理。
谁的拳头硬谁就能主宰天下,谁的拳头硬就能制定秩序。
崇祯皇帝为何自缢煤山做了吊死鬼,不就是因为李自成的拳头更硬吗?
李自成为何被阿济格追的丢盔弃甲,困死九宫山?不就是因为阿济格的拳头更硬吗?
识时务者为俊杰,吴三桂只是顺应大势而已。
倘若他当初没有献出山海关,放清军入关就真的能够守住汉家江山了吗?迟早有一天满清还是会打进关来,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吴三桂献关不但令自己大赚一笔,还使得清军进关的历史进程提前了许多。如此两全其美之事何乐而不为呢?
他奇袭荆门,就是想跟李过高一功比一比谁的拳头更硬。
本来他都以为城破在即,谁知道黄得功突然杀出,搅乱了他的全部部署。
他只能选择撤军。
也许他打不过联手的李过黄得功。但要对付区区几个阿猫阿狗还是易如反掌的。
他甚至不想知道如今郧阳的守将是谁。
因为他们都是鼠辈,名字根本不配令他知道。
攻城的过程吴三桂根本没有任何保留。
他不想出现任何的意外,但求毕其功于一役。
只要拿下了郧阳就等于在湖广安插了一股势力,随时可以往周边渗透。
届时便是桀骜不驯的阿济格怕也是得赞叹自己的先知灼见吧?
打吧,杀吧!
他十分享受碾压带来的快感。
这些愚蠢的南人竟然妄图抵抗自己麾下的精锐。
那就叫他们全部死无葬身之地吧!
开战前吴三桂已经下了严令,城破之后屠城。
不论军人还是百姓,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一概格杀。
他要用郧阳城军民的首级铸成一座京观,震慑那些妄图抵抗清军的不自量力之辈。
这是清军一贯奉行的政策。
至于出现些许伤亡吴三桂根本不在乎。
虽说这些都是他的私兵,但只要能够换取更大更多的利益,便是牺牲一些也无不可。
云梯已经搭靠在了城墙上,冲车也在一次次的撞击着城门。至少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在按照吴三桂的计划发展。
在他看来破城只是时间问题
放滚木擂石,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