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韩元方本身自然不重要,但重要的是他这条线。
他被抓后这条线就断了,尚可喜靠谁去卖粮食到汉中?
虽然第一批运抵的粮食也够吃上几个月。但粮食这种东西自然是多多益善。即便吃不完屯起来也好啊。
仓中有粮心中不慌。若是仓中存粮不足,那可真是要命的事情。
先不要惊慌,这个消息不要散布出去。
尚可喜还是有一定城府的,很快他就冷静下来。
既然成都方面已经引起了警觉,我们自然不能再去成都买粮,不过四川的其他府县还是可以试试的。
尚可喜顿了一顿道:你且多派些人去试试看,我就不信了,那文安之能够做的不漏一丝破绽!
属下遵命!
马尼拉。
这座西班牙人占据的繁华城池中如今满是琳琅满目的商品,有来自欧罗巴的,也有来自大明日本的。
东西方的文化在此交融贯通形成一种奇异的存在。
如今西班牙王国派驻在马尼拉的总督弗朗西斯科正在会见一位贵客。
这位贵客来自遥远的大明,拥有着上百艘巨船,实力非同小可。
更为有趣的是这位贵客原先是大明的福建总兵,此番叛出却是打算再也不回去了。
尼古拉先生,来尝一尝这酒,与你在明国喝到的肯定有很大的不同。
佛朗西斯科微微一笑,端起酒杯示意道。
站在他对面的当然就是郑芝龙。
相较于几个月前现在的他完全是一副西式装扮,连名字都用的是教名尼古拉。
自打从福建逃至海上后,郑芝龙便开始了漂泊生涯。
他原先的计划是先去攻打小琉球,与荷兰人掰掰手腕。
但在攻打热兰遮城的过程中他的水师受损严重,吃了很大的暗亏。
至此,郑芝龙再也不敢打小琉球的主意了。
若在他全盛之时或许还有几分取胜的可能,但现在他只会被荷兰人的巨炮轰成渣滓。
但他终归是要找个落脚之地的。
小琉球不行,剩下的选项便不多了。
要么北上去日本,要么干脆下西洋。
经过一番思考后郑芝龙还是选择了下西洋。
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他觉得西洋人的洋枪洋炮更犀利。他此番前去不光是避难也是学习的过程。
若能把这些新式火炮都装载在他的船队上,或许就有机会重新杀回去好生教训一番那个逆子。
直到现在郑芝龙还是认为他是输在了火器火炮上,而不是指挥的问题。
所以他想要通过这次西洋之行把他的水师武装到牙齿。
多年积累的财富全部被郑芝龙带走,水师诸船的船舱中满是金银。
这也是马尼拉总督佛朗西斯科对郑芝龙态度如此好的原因。
郑芝龙有钱,他有火枪火炮,双方自然可以做一笔大买卖。
只见郑芝龙端起酒杯轻轻晃了一晃,随后优雅的抿了一小口。
好酒,真的是好酒啊。
郑芝龙由衷的赞叹道:佛朗西斯科总督,你的这酒在我这辈子喝过的酒中可以排进前三。
佛朗西斯科显然很感兴趣。
只见他笑道:哦?那其他几种酒是什么?
都是我家乡的酒。家乡的味道才是最好的。
郑芝龙淡淡道。
这个回答既在佛朗西斯科的意料之外,但细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
尼古拉先生,你真是一个大妙人。
他微微笑道:马尼拉的全部军民,包括我在内都真诚的欢迎你和你的士兵到来。
第五百零二章 天子的心愿
除夕夜又在不知不觉中到来了。 小 说
南京城中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喜悦。过了今夜便是弘业三年。
细细想来这两年的日子简直如梦似幻一般。
百姓们很难不把这些好日子和圣天子联系到一起。
毕竟他们所获得的这一切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德才兼备的圣天子。
百姓们满怀感恩之心,在家中念叨着圣天子的仁德,期盼来年日子能够更好过一些。
对于生活他们没有太夸张的期盼,只希望能够顿顿吃饱,天天穿暖。吃穿不愁这便足矣。
而此时此刻紫禁城坤宁宫中朱慈正和皇后一起共度良宵。
因为国事繁忙他已经很久没来看皇后和太子了。
今日是除夕无论如何他都要破例来看一看,陪一陪家人。
这些才是他生活中最该珍视的人,绝不能轻易的忽视。
陛下,人们常说普通百姓家会在除夕之夜许愿,以祈盼来年有个好兆头。不如陛下也许个愿吧。
桐棠靠在朱慈的肩上满是柔情的说道。
朱慈轻轻的拍了拍皇后的后背,用极为宠溺的语气说道:朕听你的,朕要许的愿望是
就在朱慈即将说出口的那刻,桐棠赶忙将手指贴在了他的唇上。
陛下愿望说出来可就不灵验了。
哦,那朕在心里许愿就是。
朱慈闭上双眼,在心里默默念着。
过了片刻他睁开眼睛道:朕的愿望许好了。
陛下,那该臣妾来了。
桐棠也闭上眼睛开始许愿。
只是他许愿的时间显然比朱慈长的多。
过了良久她才睁开眼睛。
皇后你许的愿望是什么?
陛下,臣妾不是说了吗,把愿望说出来就不灵验了。
桐棠半是嗔怪的说道。
唔,是朕的错。
朱慈浅浅一笑不再深究。
其实即便皇后不说他多半也能猜到许的愿望。
无非是和朱慈以及太子有关。
二人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儿子,都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来人呐把太子抱来。
其实就在一个时辰前朱慈刚刚抱过太子。可自己的儿子是怎么抱都不嫌多的,尤其是在如此讨人怜爱的年纪。
很快奶妈便将小太子抱了出来,朱慈从其手中接过很有经验的把其斜抱了起来。
垣儿,你想许个什么愿望啊?
见小家伙一副虎头虎脑的样子朱慈更是欢喜。
他在儿子光滑如绸缎的脸上亲了一口,惹的朱和垣笑了出来。
朱慈更是高兴。
儿子一见到他就笑,和见到其他人时完全不同。这血脉亲情的力量还真是叫人称奇。
陛下,垣儿还小呢。
桐棠不知何时突然说了一句,语调里满是对儿子的维护。
唔,朕也就是那么随口一说。
朱慈又抱了儿子一会,便把他交给了皇后。
朕有时在想真的打败东虏之后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真的就河清海晏四海靖平了吗?
朱慈忽生感慨:后来朕也想明白了。一个人是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的,即便是天子也不行。
他顿了一顿继而接道:所以朕只需要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就是了。至于百年之后的事不还有垣儿呢吗?朕的孩子一定不会做的比朕差。
陛下
老百姓们常说一句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话嘛听起来是有些糙,可是道理却不糙。
朱慈轻揉着额角,感慨道:大明自立国已有近三百年。这近三百年间不知经历了多少险阻,不也照样挺过来了吗?
陛下,臣妾明白您的意思,垣儿一定不会叫您失望的。
垣儿还是个孩子。若他不生在皇家或许可以娶妻生子平平凡凡的过一辈子。
朱慈顿了一顿,叹道:可他偏偏就是生在了皇家,这就注定了他这一生会不平凡。他的肩上担负着与生俱来的责任,他必须日月一肩挑,扛着大明前行。
说着说着朱慈的眼角便湿润了。
这孩子必须舍弃许多东西,朕真不知道对他是不是有所亏欠。
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除非是做一个庸庸碌碌的昏君。
但他朱慈的儿子大明帝国的继承人怎么可能是一个昏君?
太子的教育问题朱慈是肯定要亲自过问的。
他肯定不会让儿子受那些腐儒的影响变成一个只懂的儒家文章的庸人。
真正的帝王必须有远略有心胸有气魄有担当,而这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慢慢培养。
朱慈会亲自负责儿子的教育问题,为此便是耗费再多的心血也是值得的。
陛下并不亏欠垣儿的,也不亏欠臣妾的。
桐棠柔声道:臣妾能为陛下之妻实乃臣妾之幸。垣儿能为陛下之子也为垣儿之幸。
朱慈被这话感动到了。家人果然才是最值得珍视的东西。
你放心,朕一定会给垣儿留下一个盛世江山。
臣妾信陛下的。陛下,我们去赏烟花吧。
好。
朱慈轻点了点头。
自打他登基以来每年的除夕南京城中都会燃放烟花以作庆祝,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在他看来这是与民同乐的一个好机会。
在新年邻近的这一刻,百姓们才能暂且放下许多俗事难得的过上几天轻松日子。
帝王又何尝不是呢?
朱慈虽然年轻气盛可都快要被繁重的政务压趴下了,急需要好好休息一番。
新年总是美好的,会给人很多希望。
朱慈当然也有愿望。他的愿望便是在弘业三年北伐成功,收复失地光复神京。
这个愿望当然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行的。要想做到这点需要许多将士们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但朱慈认为这是值得的。
为了不让更多的人一出生就被打上奴隶的标签,为了让更多人不会蒙泪胡尘里他必须北伐。
若是连他这个皇帝都没有雄心的话,还能指望谁呢?
这个天下终归还是姓朱的。既如此他就必须履行君王的责任
第五百零三章 天子的旨意
刚过了正月初六,文安之便开始处理公务了。
按照民间的说法,不过十五正月便不算完。
可是文安之可不敢偷闲,北伐在即有许多东西需要准备。
虽然都是些细微末节的东西,但以他事必躬亲的性格若不一一过问实在放心不下。
譬如粮草的准备,譬如甲胄的分配,譬如火器的调校。
至于士兵的情绪也是文安之极为关心的。
毕竟刚刚过完年就要北伐,这个时间节点很难让士兵们信服。
只有做好了对下级的关怀,才能让他们的不满情绪有所缓解。
作为北伐计划的重要部分,四川方面主要攻打的方向自然是汉中。
若能夺取汉中对进一步攻取关中将极为有利。
但汉中可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若是准备不够充分很难一举拿下。
文安之有着丰富的经验,知道他事先准备的越充分,军队在进攻的过程中就能越游刃有余。
他是一个把问题考虑到极致的人,绝不希望因为自己的过失导致军队的损失。
毕竟养军队花的钱都来自于民间,都是民脂民膏。
文安之一时冲动做出的决策很可能会浪费无数老百姓的血汗钱。
所以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相较而言他麾下的大将就要轻松的多了。
不论是原来的老川军还是打着旧闯军烙印的袁宗第刘芳亮,亦或是刚刚归降的李定国艾能奇。他们都不需要考虑这些细节,只要打好仗就行。
虽然文安之不知道天子为何会这么迫切的北伐,但作为臣子奉行君命便是他需要做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