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当然齐城的字和王羲之的字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他也有自知之明。自己临的书帖只挂在书房里自己欣赏,从不拿出去炫耀。
大明祖制商人不得从政,所以齐城也就绝了这个心思。这也是他寄情书画的原因。
他虽然很有钱很会赚钱,但不可能所有时间都用来赚钱,必须有所放松。
其实像齐城这样的商人并不少。
若只论学识他们并不算差,甚至其中有些人还能称得上是个中大家。
但是宥于身份只能聊以自娱。
父亲,成都李将军派人来送信了。您看
正当齐城聚精会神临摹书帖时,他的长子齐烨朗声打断了他。
齐城不由得蹙眉。
他最烦临帖作画的时候被人打断。这一点他的儿子肯定是知道的。但齐烨今日却一反常态,实在令人费解。
是哪个李将军?
回禀父亲大人,是李定国李将军。
齐城听到李定国三个字手中的笔啪嗒一声落在了书案上。
这个名字他当然不陌生,或者说他对张定国这个名字更熟悉。
早在张献忠刚刚入川控制成都时,齐城就看准了时机主动凑到了他的身旁。
后来张献忠也确实重用了齐城,把采买军粮的事情都交给了齐城去做。
齐城也不负张献忠的殷殷期盼把差事办的很漂亮。
采买军粮后他还要负责把粮食运到军中。
正是通过这个过程他结识了李定国。
从见到李定国的第一眼齐城便被震撼到了。
李定国举手投足之间有着一股大将风范,齐城断定此子绝非池中之物。
当然齐城无意卷入大西朝廷内部的争斗之中,尤其是储位的争夺。
张献忠虽然没有亲生子,却有四大义子。
不论是孙可望李定国还是刘文秀都不是省油的灯,也就是艾能奇稍弱一些。
张献忠虽然当时正值盛年,但适逢乱世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届时万一张献忠真的撒手人寰,四川这份偌大的家业要有谁来继承便是个大问题。
齐城并没有选择站队。因为在他看来不论是四大义子谁继承张献忠的衣钵都得需要粮商帮他们采买军粮。
只要有这个需求齐城的饭碗就不会砸。
当然,他和李定国之间的接触还是不少的。虽然大多是公务对接,但潜移默化之间二人的关系处的还算不错。
后来风云突变,鞑子南侵张献忠暴毙大西内讧
一切发生的太过突然,齐城都没有反应过来。
后来明军突然杀出,将鞑子杀了个落花流水重新收复了成都。
李定国退守建昌,困于一隅之地。
当时全四川除了建昌都在明军的控制之中。
齐城是一个识时务的人,自然知道大西大势已去。
他急忙与西军做着切割,顷刻间摇身一变变成大明百姓的样子。
文安之为了维护四川的稳定也确实没有对齐城这样的商人进行过多深究,齐城也算是长松了一口气。
后来李定国降明,齐城也没有什么表示。因为在他看来李定国这样的降将是不可能获得朝廷的信任的。
与其在这样的人身上浪费时间倒不如再寻个靠山。
可谁知日子过得好好的李定国竟然主动派人来寻。
那到底是见还是不见?
若是见吧,难免会落人口实。若是不见又会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
毕竟李定国也算是齐城的一个恩主。
这真是一个难题啊。
齐城越想越烦想到最后索性大手一挥道:就说我不在。
既然不能见也不能不见索性就说不在,这样至少能够先挡过这一波。
可是父亲
齐烨刚想说些什么,便被齐城打断道:可是什么?我的话你没听见吗?
儿子不敢。
齐烨连忙告罪道:儿子这便去和他说明。
齐家最重孝道,无论如何他是不能忤逆父亲的。
即便父亲的这个决定有些欠妥,他也必须遵照执行。
等等!
正当齐烨转身准备离开时,齐城突然喊道。
齐烨连忙转过身来,恭恭敬敬的冲齐城施礼道:父亲大人还有何吩咐?
齐城一边揉着额头一边道:你方才说那信使是从成都来的?
是啊父亲,如今李定国将军在成都议事,信使自然是从成都派出的。
齐烨一字一顿的说道。
这么说来李定国是得到文安之的赏识了
齐城的声音很小,似乎是在自言自语
齐烨不敢打搅,只双手垂下恭敬侯着。
看来我还是小看了这个李定国啊。
过了良久齐城忽生感慨。
此人能够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吃得开,看来确实有些本事。
你不要说为父不在家,便说为父病了。
顷刻之间齐城便改换了说辞,弄的齐烨云山雾罩的。
可是父亲,您刚刚说
我不是又跟你吩咐了吗,照我现在说的做!
齐城气的差点背过气去。
是,儿子遵命。
见父亲要发火,齐烨却是吓坏了连忙应道。
儿子告退。
齐烨又冲齐城恭敬施礼然后合门退下。
见儿子离开齐城无奈的摇了摇头。
他这个儿子哪里都好就是少了些灵性。
他突然改变主意当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觉得李定国能够得到文安之的征召去成都议事说明文安之还是信任他的。
这种情况下他和李定国方面接洽便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风险。
之所以托病自然是把姿态摆高这样才好讨价还价
第五百零八章 不按套路出牌
齐烨按照父亲的吩咐去见李定国派出的信使,告知他父亲生病的消息。
不过他还是将信使留了下来,安排他住在了府中。
虽然齐烨表示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先和他说,可是信使坚称必须见到齐城老爷本人才能把李定国的吩咐转述。
齐烨无奈只能离开,转而去见齐城。
父亲大人,那名信使我已经安置妥当了。可是他怎么也不肯对儿子说明具体的来意,也不肯把信交给儿子。
齐烨把事情办砸了,十分委屈的看着父亲向他请罪。
这不是你的错。
齐城似乎早有预料,轻挥了挥手道:这一切都在为父的算计之中。
稍顿了顿,他继而接道:他不是已经在府中住下了吗?这就证明他一定会把信亲手送到为父手中。只有这样,他才算完成了任务。
父亲大人英明。
齐烨送上一记马屁道。
你就负责帮为父盯着这个人,一旦他有什么特殊的举动,马上来报。
儿子遵命。
齐烨双手抱拳道。
好了,下去吧。
齐城摆了摆手,齐烨便恭敬的退了下去。
其实齐城现在已经基本能够猜出李定国派信使来的用意,无非是希望借助他粮商的身份做些事情。
他能做什么呢?无非是筹措粮草。
想必是文安之的大军粮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才会让李定国通过私人关系联系齐城。
齐城想把自己卖一个好价钱,所以肯定要压一压节奏,最好等到信使不耐烦时再行出手。
这份耐心和城府他还是有的。
就在抵达齐府的第三日,李定国的心腹李谦才得到齐城的召见。
此刻他早已憋了一肚子的火气。
张献忠还没死的时候李定国是他最疼爱的义子之一,是手握重兵的大西王子。
即便张献忠死后,李定国归降明廷,文安之对李定国也还是很器重。
可这个齐城呢,原先对李定国毕恭毕敬,简直比狗还要恭顺。现在倒好,倒是端起架子来了。
难道他以为李定国已经失势,想要跟他划清界限?
可若是他要跟李定国划清界限,直接找个理由把他赶走就是,为何又要召见他?
李谦越想越不明白,甚至有些懊恼。
不过他还是决定去见一下齐城,看看这个卑鄙小人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思定之后他便出了屋子跟着齐府的下人往齐城的宅院而去。
一路穿庭过院,李谦总算被领到了齐城的住处。
他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番心情,随后一振袍服朗首走入屋中。
屋内明显熏着香,还有炭盆燃烧着。
噼噼啪啪的声音伴着熏香让人觉得十分惬意。
他犹豫了片刻还是朝里屋走去。
一进里屋一股浓重的药味便扑鼻而来。
李谦觉得很呛,想要捏着鼻子,但又觉得这种举动很失礼,便还是忍住了。
他走入里屋见床榻之上躺着一个中年男子。
此人身上盖着厚厚的一床被子却还在发抖,显然病的不轻。
这位便是齐老爷吧,某是李将军派来的信使,有信件交给您。
齐城连着咳嗽了几声,这才道:原来是李将军的心腹,快快请坐。
多谢齐老爷。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虽然李谦对齐城很不满,可既然齐城现在表现出的态度如此之好,他也不好过于咄咄逼人。
他撩起袍衫下摆在椅子上坐定,然后和声道:我家将军叫我一定要把信亲手交到齐老爷的手上,除此之外任何人都不行。所以之前对令郎得罪之处还请齐老爷见谅。
李谦几句话便把之前的不快全部扫过,也算是给足了齐城面子。
齐城见状也不好过于拿捏身段了,咳嗽了一声道:李将军对小老儿的厚爱,小老儿真是无以为报。
这是李将军写的亲笔信。
李谦将封好的信抽出,随后起身走至床榻前,将信双手抵到齐城的面前。
齐城连忙接过信,道了句:有劳了。
他抽出信纸展开来看,一开始还神色如常,可越看却是越吃惊。
李定国竟然是想让他暗中和鞑子接触,卖粮食给汉中。
当然,李定国特意指出这是文安之文巡抚的一出计谋,事情的来龙去脉文巡抚都是清楚的。
等于说齐城是在替朝廷做事。
齐城瞬间乱了方寸。
怎么会是这样?事情怎么会是这样?
这跟他想的完全不同啊。
原本他认为李定国找他是想让他替明军筹措粮草,谁曾想却是替鞑子筹措。
文安之身为四川巡抚为何会这样做?难道说他要投虏降清?
齐城只觉得自己的心脏砰砰直跳。
齐老爷?
见齐城面色紧张,李谦遂疑惑的问了一句。
哦
齐城应了一声,随即道:这封信是李将军亲笔所书?
当然。
李谦信誓旦旦的说道:我家将军说了,齐老爷看过这封信就什么都明白了。
李将军可还让你转述什么没有?
齐城有些不甘心的问道。
这个倒真是没有。我家将军只让我务必问到齐老爷的意愿。齐老爷不管愿意与否都请给个准话,这样我也好回去复命。我家将军也好向文巡抚禀奏。
李谦十分淡定的说道。
猜你喜欢